地籍调查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籍调查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籍调查论文

地籍调查论文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城镇地籍调查

引 言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地籍管理工作作为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手段,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中作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与地籍相关的信息都能够体现出空间信息的特征,数字化地籍测量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较,具有精度高且效率高等特点,是有效采集地籍信息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地籍测量人员的认可。以下就针对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地籍测量共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1.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内容与优势分析

1.1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内容分析

数字化地籍测量通常是运用数字化测量仪器对于城镇的宗地位置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宗地的面积,对采集的宗地数据进行处理,从而生成地籍图。城镇地籍调查主要是为了明确城镇宗地的权属以及位置等,形成数据以及图件等资料,为城镇的地基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数字化地理测量主要是针对城镇土地的属性以及位置等进行测量,将得出的数据录入数据库,以此建立城镇地籍管理系统,有效的实现城镇地籍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基本地籍图以及控制点网图的生成与输出等,还可计算宗地面积等。数字化地籍测量使用的专业仪器主要包括了GPS、自动化成图软件以及全站仪等[1]。全球定位系统(GPS)能够实现海陆空三维导航与定位的新型定位系统。在数字化地籍测量中,运用GPS,不仅能够有效的测定宗地的界址点以及地物点的坐标等,还能够保证精度。全站仪则是全站电子速测移,主要是由电子测角以及电子计算等组成的测量系统,具有测距长且精度高等特点。自动化成图软件(CASS)则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等系统,通过采集数据就能够生成图表数据与图像数据等,为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提供便利。

1.2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势分析

传统的测量仪器在测量时经常会出现测量周期长以及测量精度低等情况,但数字化地籍测量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优势如下:

第一,自动化程度高。数字化地籍测量采用了全站仪测量系统,此系统能够自动测量各种数据,如土地的面积与范围等,测量工作结束后还能够将数据存储到客户端中,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第二,整体性强。数字化地籍测量使用了解析法对于坐标控制点进行测量,需要在检测区域内建立局域网,随后便可在区域内的任意位置进行测量工作,必要时还可进行表组合作,对于各个体系进行调查。分组合作的效果较好,精度也较为均匀,能够为后续工作提供便利。

第三,能够提供基础数据。运用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够对土地的属性以及图形进行测量,且能够准确的测量出地块或者建筑物的确切位置,且检测出的基础数据还能够为地籍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使规划更加科学,降低规划的成本[2]。

2.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

此次测量的任务主要是加密控制网,编制出宗地图以及地籍图等,以街道为单位统计分类面积。

2.1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首级控制测量。在测量时,应当在一、二级导线控制网基础上采用GPS对控制点进行加密,共布设十二个点位,联测一、二级导线作为GPS起算数据。GPS测站点不要求一定要通视,但是考虑到后续的测量,在选点的过程中应当考虑站点与某一点通视,并远离大功率的高压线等[3]。需注意的是,控制点应当选择适当的数量,且应当均匀的分布在测区内,如此才能够保证测量的精度。此外,还应当选择在适宜区域内,测站点不能选择在高山或者高楼等较为隐蔽处,需要保证测站点与某一点的通视,且选择时要远离高压设备,以此保证数字化测量仪工作时不会受到干扰。

第二,外业实施。按照具体的条件,可选择不同的模式,本次主要以静态作业模式为主,同步观测卫星为四颗,且分布较为均匀。每时段观测四十五分钟,采样间隔约为十五秒,卫星截止高度角小于等于十五度,点的周围十五度以上不能出现障碍物,以免信号被阻挡或者被吸收。

第三,处理数据。完成数据采集后,就可利用软件实施GPS基线向量的解算以及网平差,得出平面直角坐标的平差值等指标[4]。

2.2界址点测量

第一,直接法。在进行界址点测量时,对于一些较容易测量的界址点来说,就可选择极坐标法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测量精度的要求。

第二,间接法。对于街坊内部一些较为隐蔽的界址点来说,实施测量工作较为困难,因此可使用间接法进行测量,但是不能超过界址点总数的百分之五。主要的测量方式为,运用激光测距仪或者钢尺量取边长,距离交会法等,运用直角推算时,定向边不能小于推算边。

2.3地籍图测绘内容与方式

第一,地籍图的测绘内容。测绘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各级行政界线以及界址点,街道地理名称以及建筑物等。对于房屋的测绘应当标注层数以及每宗地内的编号,宗地内的房屋则需按照权属调查的成果进行标注[5]。行政界线按照实际的位置进行标绘,当行政界线,与界址线重合时,行政界线应当跳绘在界址线两侧。电力线与通讯线通常不同表现出来,但假如有塔位的高压线,则应当标出。假如城镇中土地界址点的误差超过了0.1m,就需要就城镇宗地进行二次测量,重新编绘地籍图。对于没有地籍资料的宗地来说,应当对宗地进行地籍调查,实测界址点,随后在绘制出地籍图即可。

第二,编辑平面图。在AutoCAD环境下,按照宗地绘出界址点以及房屋,随后标注出宗地所在的第几号以及界址边长等。

第三,编辑地籍图。本次道岔地籍测量工作进行了全野外采集,数字化成图。最后将各个要素按照“地籍图式”进行分类,随后即可进行编号,输出地籍图即可,操作较为简便,且精度较高,能够节省大量劳动时间。

2.4内业面积计算

第一,宗地面积计算。在计算宗地面积时,首先应当将采集的测绘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处理后变成图形文件。随后按照外业调查表将界址点连线,提取出面积,最后再将宗地的属性信息输入计算机中,主要包括了土地的来源、建筑的面积以及宗地的面积等。第二,面积分类统计。工作人员可按照行政界限来计算街道的,Ian及以及陈镇交通用地面积等,汇总出街道宗地的土地分类面积即可。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的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此项技术不仅有效的降低了人力与财力的消耗,还能够缩短测量的周期,提升测量的精度。数字化地籍测量满足了土地地籍调查的需求,对于土地的数量与性质等都能够进行分析,且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有效的推地建设的发展,促进城镇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束芬荣,张芬芬,何跃林. 土地资源有限 科学利用无限――江苏省昆山市节约集约用地“8+8”模式探索与实践[J]. 国土资源通讯. 2011(11)

[2] 刘一凡,鲁桂华. 鲁山县农村地籍调查控制测量中坐标系统的建立方法[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4(11)

[3] 林爱文,孙铖,李山勇. 基于公众参与的国土地理信息监测研究――以基本农田划定及其动态监测为例[A]. 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3

地籍调查论文范文2

中图分类号:P27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土地有偿法规的实施,地籍变更的工作量日益增多,“数字国土”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频繁的房地产交易、土地确权和土地纠纷,要求我们准确地掌握某一地区或某一宗地在某个历史时间的状况、变化情况过程。面对海量的地籍管理信息及日常变更数据,传统的方法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实现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而地籍管理是土地资源业务的核心,因而地籍管理的现代化已势在必行。

地籍是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宗地是地籍管理中的基本单元,界址点、界址线是构成这个基本单元的基本要素2。对地籍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宗地的管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属于地理信息系统范畴,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宗地(或地块)为核心实体,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存储、检索、处理、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结果输出的信息系统。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是以宗地/地块为基本空间信息载体的土地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籍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3。

2系统总体设计

2.1系统设计原则

(1)实用性。系统应满足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的实用性原则。

(2)开放性。系统选用开放性体系架构,实现多平台数据传输与交换及外部用户访问等功能。

(3)可扩展性。系统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功能增加,数据库升级等系统升级操作。

(4)现势性原则。系统必须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维护更新功能,以保证数据库的现势性。

(5)安全性。系统能实现数据保存与保密,拦截非法访问和数据备份恢复功能。

2.2系统目标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实现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与管理、数据统计与计算、成果输出等多方面应用。从土地管理的中心工作出发,系统应该实现以下目标:1)实现测量数据和权属调查数据的入库; 2)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满足数据统计汇总和图形变更的需要; 3)满足业务需求,实现工作流,体现出地籍管理的日常办公流程;4)图形数据能够实现转入和转出;5)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查询4。

2.3系统结构

地籍信息系统包含软硬件、数据库及其应用子系统。软硬件是系统的物质基础,即为实体结构;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文本数据库;应用子系统是[]以数据库为操作对象,实现对数据的检索、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来满足管理和应用地籍信息的需要。地籍信息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2.4系统功能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为地籍调查子系统、土地登记子系统和系统维护子系统。

地籍调查子系统含地籍图形处理和权属调查两个模块。地籍图形处理是对宗地图形的坐标转换、编辑和拓扑关系建立等,它包含数据输入、处理、输出三部分。数据的输入指由外业采集宗地图形数据通过接口输入系统;数据处理是指对不同格式数据转换和坐标转换以及图形数据编辑成完整的宗地图等;数据输出指系统输出不用格式的数据以及输出宗地图和界址坐标表等。权属调查是对宗地外业调查形成的数据编辑成调查表格和宗地界址形成能与图形一致的界址表。

土地登记子系统含土地登记办理、查询与统计、缮证表单输出三个模块。土地登记办理模块主要是按照土地登记类型的办理流程生成相应表单和签署各环节的审查意见。查询与统计模块是根据用户权限对整个系统中各种数据的查询,包括图形与属性的互查,业务办理中登记状态以及历史档案的查询,并根据需要统计汇总各类数据表格。缮证表单输出将已办理完成的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土地证书等表单打印出来。

系统维护子系统含用户权限设置、工作流程设置、数据字典配置及数据备份子模块。用户权限设置也是系统数据的安全设置,土地登记数据有一定的保密性和权威性,为了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地籍数据严密与审批的严谨性,系统数据不能随意修改,该模块就是根据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以及不同环节设置不用的访问和修改权限。工作流程设置是根据土地登记的不同类型可以灵活的设置不同的审查环节。数据字典设置是根据系统数据库的分层和编码,可以在原来数据字典的基础上,自定义数据字典。数据备份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实时备份和人工备份等。该功能是保障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除网络安全和防御性措施外,数据进行备份则能更好地保障已登记发证的资料安全。

3.数据库设计

按照数据库中保存的信息内容我们将地籍数据库分为以下两类:地籍图形及权属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的内容包括地籍空间数据、与该空间关联的权属包括地调数据、土地登记审批信息等等内容。土地管理办公自动化数据库:此类数据库主要为运行各类业务和行政办公自动化的数据库,这些数据主要包括各类业务流程,以及流程中所包含的各类业务数据上面的两个数据库不是相互独立的,二者需要经常进行下面的数据交换:在进行土地权属登记的流程化办公时,需要按照宗地号等关键字从地籍数据库中获取相关地籍信息,并导人到办公自动化数据库中供浏览查询。一旦某个地籍业务办公自动化流程流转完成,要将流程中的关于某个宗地的数据自动导入到地籍数据库中形成变更或新设定的权属数据。

3.1数据存储结构

1.空间数据存储结构

整个空间数据分两个大类,一类是背景地形信息,一类是地籍信息。前者的分类采用国标分类编码规范,并进行了一定的扩充。后者的编码规范采用国土资源部的试用标准。所有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每类要素采用一个表来存储,因此,对地形要素进行了综合,除常用且数据量较大的要素如房屋、高程点、等高线等采用独立要素表来存储之外,其他所有数据基本上归纳为点状XX要素、线状联要素、面状联要素和复合XX要素,注记基本上归纳为说明注记、行政区注记和性质注记。以下是基本的要素数据的分类说明以及存储要素表的对应结构。同时为了能够和每类要素区分,所有数据采用表都包含一个“编码”字段用来存储要素编码,以便区分。

2.权属数据存储结构

权属数据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宗地编码、面积、用途、权属性质、分类,存储在“宗地表”中;

界址点属性,包括点号、坐标、类别存储在“界址点表”中。

宗地界址点关系,存储在“宗地界址点关系表”中。

“权利人表”,用来存储所有权利人的信息。

“权利限制表”,用来存储因法院查封、银行申请等引起的权利限制情况。

“他项权利表”,用来有他项权利的审核、审批以及他项权利类型、抵押(出租)人ID、权利人ID、他项权利的其他数据。

结论

目前,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已取得较大进步,但是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如数据存储方面,海量地籍数据管理与应用仍然得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地籍信息的时态问题非常复杂,解决难度很大,在较早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中,当信息变化频繁,强调局部细节变化分析时,往往将不变数据重复存储,局部变化信息很难提取,信息实体的时态特征表现不明显,在目前的研究中仍然难以解决;在地籍社会化服务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中介机构还不成熟,地籍成果整合应用及地籍数据中心和服务网络体系等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不同国家的地籍术语、法律、制度等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州(省份、城市)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各个应用系统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的参考规范,造成地籍数据共享和管理困难5。因此,信息系统和标准的统一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针对以上所述的问题与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与发展中应当加强下面几个方面,

应面向社会化发展,挖掘不同用户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2)做到与相关专业紧密联系,拓宽应用面与发展前景;3)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晓光,陈军.地理信息系统综述[J]地理信息世界,2006, (6): 35-38.

[2] 海.土地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 238-260.

[3] 王康弘.地籍信息系统关健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2000.

地籍调查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分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组成,并对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0引言

随着数字城市的提倡和应用,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也随之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基于模型,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提供帮助,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数字城市则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而应用,给各部门和行业提供地理信息数据,浏览和提取地理信息,应用于各项专题中。

数据是系统的血液,对于地理信息系统而言,地理信息数据存在复杂性和特殊性,并不是一般的关系数据库能简单表现的数据,而是空间数据,具有空问特性和时效性。由于目前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依旧不能完全脱离现有关系型数据库,故本文结合关系型数据库Oracle,探讨了利用地理信息应用软件ArcGIS与Oracle之间的中问件ArcSDE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的方法,以便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组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包括国家、省区和市县级,它由地理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组成,当然数据是核心,有5个基本分库为大地测量数据库、数字线划图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是数据的存储、管理和运行维护的软硬件和网络条件。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见图1),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大地测量数据.

这里大地测量数据包括市级GPSD、E级点和一二级控制点成果。

2)4D产品数据

4D包括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

3)其它数据

主要有地形地籍数据、地名数据和元数据等。将上述的数据准备好以后,就可以进入系统进行初始数据采集与系统建库。对于地形地籍数据,可以采用武汉大学开发的数字测图软件SCZT采集外业数据,经过检查合格转换成南方CASS数据,再经过检查合格后转出.shp数据,导入CMS地籍入库管理软件进行属性填写、拓扑检查修改,进行数据入库管理得到的城市地形地籍数据。

2 ArcSDE中间件的应用

本次试验通过ArcSDE进行存储数据到关系型数据库,并进行管理。它是ESRI公司提供的一个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基础上的地理数据库服务器,可以提供空间和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的数据库服务,符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要求,所以选用它作为中间件。

3数据库的建设方案

3.1软件配置

本次试验基于Oraclel0g、ArcSDE、ArcGIS。先安装Oracle,创建数据库sdeorcl;安装ArcGIS,安装ArcSDE,postinstallation安装设置连接数据库,连接测试数据库sdeorcl,见图2。

3.2数据库的组成与分级

1)组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如前文所述,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5个分库,分库又可以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分为子库,子库又可以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

2)分级

针对本次试验考虑,市县级基础地理信息库的数据尺度包括1:500,1:1000和1:2000。

3.3数据库数据图层结构设计

取地籍调查数据为例,根据相关标准,通过SDE建立数据集土地权属“TDQS”,对照数据库结构设计(见表1),建立要素地类宗地一ZD、宗地注记一ZDZJ、界址线一JZX、界址线注记一JZXZJ、界址点一JZD、界址点注记一JZDZJ、房屋一Fw、房屋注记一FWZJ层。其中,宗地一ZD层根据宗地属性结构描述表设置表结构,见表2。

3.4数据的导入

根据外业测量,内业处理得出数据,例宗地层,通过ArcSDE导入。根据表结构设计,编辑sde@ZGB02.sde下SDE.TDQS要素集的要素图层SDE.ZD的数据结构,使之与设计相符。并通过对照数据结构,一一对应设计和数据源的数据结构(见图3),导人数据(见图4),确认数据导入成功。

同理,录入宗地注记一ZDZJ、界址线一JZX、界址线注记一JZXZJ、界址点一JZD、界址点注记一JZDZJ、房屋一Fw、房屋注记一FWZJ层,使地籍调查数据分库完整。相应将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数字栅格图一一按照要求进行入库管理,从分库到总库建成一个合乎规范要求的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应用于各种地理信息需求的应用系统,设置权限进行访问和使用,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地籍调查论文范文4

关键词:现代测绘;流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现代测绘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逐渐摒弃了以往旧的测绘方法。现代测绘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土地开发的利用率,保证了开发质量,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1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流程

1.1土地现状的调查技术路线

土地现状的调查技术有现场勘探、平面测量、修测、图片编辑、建筑现状研究、地籍管理信息的建立与完善等流程规定。测量的具体方式是将城镇的地籍调查最终数据按照1:500的比例,对不断变化的土地进行修测与补测,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全站仪解析法进行测绘,将测点的具置明确标注在草图上,并通过相关软件传输到电脑,运用电脑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并在在调查过程中,利用数据库技术及网络技术建立完整的土地调查体系。

1.2土地现状的分析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与方法是根据分析和评价要求,充分利用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基础数据,有目的的进行空间统计、汇总和分析,发现土地利用现状的数量、结构、强度等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开展潜力分析和评价提供定性、定量的基础和依据。利用上述方法得出调查技术路线,利用统计学技术分析出待开发土地现状的数据分布和空间分布,并且通过土地的利用强度、土地的利用率、土地的利用结构等不同方面对即将开发的土地进行评价。土地利用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的开发利用度,是和其他相关区域的比较结果,它既具有时间的可量性,又具有空间的可比性。

1.3土地潜力的分析技术路线

在经历过上述两个总体步骤之后,就要对土地进行潜力分析。待开发土地的潜力分析通常采取单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评价这两种方法,在土地功能与适宜程度方面进行调查,采用测绘技术得到高精度的结果,为了从多种角度反映出土地的实际功能,将待开发土地进行功能分区,并且利用电子技术将土地的潜力展现出来。

2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2.1全球定位系统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又称为GPS技术,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好、速度快等显著特点,它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提供的三维坐标让土地调查者获得空间数据,以达到空间定位的目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GPS的实时动态桩位放样,精度可将桩位误差精度控制到厘米级,利用GPS技术放样平台,通过利用GPS测量并在施工平台钢管桩放样,可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缩短野外作业时间。GPS偏心检查,在精确测量工程桩位分布的基础上,GPS技术可一物两用,进行桩位偏心检查,提高工程测量的管理效。能够与传统测绘仪器有效配合,如建筑方位定点测量时,控制点布控时可通过GPS静态测量弯曲来确保高程、距离精度,再结合全站仪、经纬仪等传统仪器实现近距离位移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新技术的应用效果。GPS技术与掌上电脑的结合,则给土地的野外调查提供了便利。将数码的摄像头与GPS集合到一起,运用到掌上电脑上,最终实现了地形的测量的变更,解决了变更区域中形状不规则、区域不明显等不良因素。另外,利用数码摄像头替代人工绘图还可以对野外土地进行拍摄,从而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同时,利用掌上电脑与GPS技术结合还解决了野外工作中时间长的问题,达到了连续工作和数据储存的目的要求,并且及时满足图形的更新,使土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提高。

2.2“3S”集成技术的应用

“3S”集成技术是由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三者构成的一个整体集合从而对土地进行实时的观测、分析和应用管理的系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3S技术已经日渐成熟,这一技术在土地调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在土地更新调查和土地动态监测中体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比如,在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相关的影像数据,然后与土地调查的更新技术进行汇总、叠加分类,并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变换范围和数据结果。这种方法的运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调查方法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精度低等问题,大大加快了土地调查的速度和效率,所以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2.3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运用

所谓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独特的空间信息系统,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计算机的系统支持,对地球空间中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描绘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建立地理数据库,将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地理空间分布状况和所具有的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存贮、处理和分析,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多种要素的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获取信息,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或科学研究的需要,并以图形和数字的方式表示结果。现阶段,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已经发展成为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地理信息系统将会向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由于所获取的测绘基础数据非常的详尽可靠,并且准确性高,这就相应的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由于计算机具有高速运算和极强的逻辑判断功能,所以在短时间内增加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另外,计算机可以自动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利用数据库又易于删补、更新程序,所以还实现城市规划的动态监控和动态设计也已经成为可能。加大对GIS的研究和使用力度,还能够增强测绘人员和城市规划人员的协调协作能力和促进信息的统一获取和使用。

2.4遥感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现阶段,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土地调查中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首先,遥感技术的应用对于重点城市的土地勘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该技术对城市中占用耕地等情况进行监测已经起到了很好的加强土地管理的作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调查的信息更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利用航空、航天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形图为资料,与原有的土地现状图进行对比,将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改,最终达到更新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测绘方法在土地调查中的实际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土地调查的过程做出了简单的分析,并简要分析了测绘的几种方法和具体应用情况。希望本文的撰写能够引起土地测绘者对现代技术应用的思考,从而促进土地测绘技术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翔,丘小春,叶科峰.浅谈全州泥石流灾害中的应急测绘技术[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

[2]刘万利,张伟.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

地籍调查论文范文5

关键词:地籍 衢州 地籍 管理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008-02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图文办公,实现地籍信息的采集、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不间断的数据流,使地籍信息方便、快捷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高效地保持地籍信息系统的现势性,使地籍信息管理工作提高到现代化的水平。同时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根据GIS的特点,充分考虑地籍信息的特点,将两者的特点相结合,制定出了衢州市城镇地籍图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和总体的框架,利用ARCGIS平台,对地籍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地籍信息的现代化管理。

1 系统总体框架

地籍图形信息系统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业务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土地业务的相关性、土地管理的特点,结合衢州市的具体实际,建设衢州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系统充分考虑了图形管理与办公系统的集成,把业务流程与办公自动化流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政务信息管理。该系统有两条重要的主线(子系统)。

(1)办公子系统,主要是图形管理的流程,只有制定好了科学的图形管理的工作流程,才能最大程度的管理好这些图形,根据各个流程中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工作,把图形数据一步一步的传下去,只要各个流程(岗位)严格按照制定的分工操作,就能完全管理好图形数据.设计的流程依次为:项目接件、属性信息、图形编辑、质量检查、数据入库。(2)图形管理子系统:就是指图形管理的平台,这个平台上要能快速简洁的实现图形的操作,可以进行图形的输入、编辑、管理,以及图形数据的应用,比如输出,统计分析等。

2 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ARCGIS的衢州城镇地籍图形信息系统充分地把地籍数据与GIS结合到了一起,将图形与属性相结合,能很方便地控制宗地划分、数据控制等。系统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1)地图编辑: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和合并。空间数据的编辑包括对矢量图形文件的复制、粘贴、剪切、移动、增加、删除、撤销,以及针对图斑的输入、分割、合并、删除等功能,对栅格图像的裁剪、投影转换;属性数据的编辑包括属性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属性数据结构的修改,以及根据属性数据信息修改图形文件参数等功能。

(2)属性数据管理:对各种表格进行查看、添加、编辑、删除以及导入已经备份的文件和导出文件表格,同时可以对各种表格进行各种条件的查询打印以及绘制各种图表及根据不同的属性字段进行统计等。

(3)查询统计模块:查询功能主要实现按图形查询、属性查询、条件查询并浏览的功能。

(4)参数设置:包括中央经线、指北针、图例位置及大小、系统年度、数据路径及公里网颜色等的设置。

(5)管理维护:包括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有关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删除、输出和历史资料的查询性等。

(6)规范输出:严格按标准规范输出各类图、表、卡、证及专题图件,如: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土地使用证等,还可以输出用户自定义的图表,如:自定义幅面的地籍图、宗地附图、表格等,另外还可以输出各种专题图件,并且这些图件均可按标准制图规范输出。

3 系统开发平台选择

3.1 开发平台

GIS应用系统的二次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在GIS桌面版上进行VBA开发。(2)利用GIS软件商提供的GIS组件进行开发,但是需要有GIS桌面版的支持。(3)全GIS组件方式开发,可以完全独立于GIS桌面版环境。国内外的许多GIS系统都提供了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和开发工具,国外的有ESRI公司的MapObjects、和ArcGIS Engine以及ArcGIS Server,Intergraph公司的GeoMedia二次开发组件等;国内的有超图公司的Surper MapObjects,中地公司的MAPGIS二次开发组件。

3.2 数据库平台

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库将成为GIS发展潮流,这将增加空间数据的互操作性,并使GIS融入IT技术的主流。系统将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确保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集成。在综合考虑各种可选方方案的基础上,选用Oracle 9i/10g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数据的物理存储。

本系统采用大型数据库管理工具ORACLE作为海量数据存储的数据库,采用美国ESEI公司的ArcSDE for Oracle作为GIS服务器,选用Oracle作为空间数据存储平台,并通过Oracle与SDE的集成对空间数据库进行管理,Oracle关系数据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服务,空间数据存储在Oracle数据库中,SDE服务器进程作为应用服务器,对客户端应用软件发出应用请求,进行处理并转换为对Oracle DBMS请求,然后将Oracle DBMS返回的数据,经处理后提交给客户端应用程序。

4 子系统结构设计

4.1 图形管理子系统

图形管理子系统通过ArcSDE和对Oracle数据库进行访问,在数据库中读取和存储数据。而后,再经过ArcSDE和构造合适的计算和数据模型。通过数据的控制部分及数据的显示部分对图形进行管理。图形管理包括:图像纠正、数据编辑、系统初始化、专题图制作、坐标转换、符号管理、图属互查、时态管理元数据管理,出图、权限管理、数据检查等。其中数据编辑中又包括:基本数据编辑、拓扑编辑、宗地编辑、版本编辑、测绘编辑等。

4.2 办公子系统

办公子系统通过单点登录可以对土地登记部分、统计查询部分及系统设置部分进行访问操作。其中,土地登记部分包括:申请、变更、地籍调查、审批、公告、登记卡、打印证书、归档等流程;统计查询部分包括:按地类分级统计、按使用权类型统计、宗地查询、历史宗地查询等;系统设置部分包括:系统初始信息设置、系统代码表设置、部门用户管理、流程设置等。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对这些流程进行操作。

5 结语

衢州市城镇地籍图形信息系统采用A-RCGIS+Oracle平台进行建设,通过该系统的建设,提高了衢州市地籍图形数据的管理水平,使地籍图形数据常变常新,时时保持现势性,为衢州市土地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该系统是一个多功能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地籍管理工作中初始调查、变更调查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管理与结合。它将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紧密连为一体,实现了图形无缝拼接、图数互查、快速自动变更等功能,它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日常地籍管理工作,而且能随时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最新、全面、准确的数据,为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领导提供辅助决策的工具和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加速了土地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地籍调查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 对2007年8月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2007)和2002年1月起实行的《土地分类(试行)》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新标准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以便于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价、规划、管理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2007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了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和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起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2007)[1],标志着我国的土地利用分类开始进入了“国标”时代。在此之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分类是2002年1月起开始试行的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城乡土地统一分类,即《土地分类(试行)》[2]。《土地分类(试行)》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土地管理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基本满足了土地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完成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和统计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已提到议事日程,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求城乡土地统一分类,以利于全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应用。2007年7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保证调查质量、获得准确的基础数据,亟需出台分类体系更为完善、更具有权威性的国家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应运而生[3]。

1 新旧分类体系的对比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与原《土地分类(试行)》部颁标准的分类体系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2个层次,其中的一级相当于《土地分类(试行)》标准的二级,二级相当于《土地分类(试行)》标准的三级,即取消了《土地分类(试行)》标准中的3个一级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三大类型),使得12个一级类不受三大地类框架的限制而自成体系。

1.1农用地部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对农用地各类型作了进一步归纳,但是,与《土地分类(试行)》相比,现行的土地分类仍有些不妥之处。

(1)在“耕地”部分中,首先,把原来的“灌溉水田”和“望天田”合并为“水田”,从水田的含义来看,这实际上是取消了“望天田”这一分类。事实上,尽管随着各地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实行,望天田的面积有所减少,但目前我国的“望天田”面积依然还是比较大的,2007年仍达3 000多万公顷。也就是说,望天田在我国坚守1.2亿公顷耕地红线战略目标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不应被取缔。其次,取消了菜地,即把菜地归并到水浇地之下。从杜能的《孤立国》农业区位论中可知,距城市最近的一圈,离市场最近,多是种植蔬菜、园艺作物等农作物,而水浇地则主要分布在更外圈的农村地区,显然二者分布明显有别,尤其在城市周围,笼统地把菜地和水浇地混为一谈,就混淆了不同土地的集约经营程度,不利于城市规划,也不利于“菜篮子”工程建设,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2)在“园地”中,把“桑园、橡胶园”归并到了“其他园地”之中。在我国的南方一些省份,存在着大面积的桑园、橡胶园,有的还属于支柱产业,如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的橡胶产业。因此,这样归并分类,既不利于分门别类地对各类园地进行研究、规划和管理,也不利于对各类园地的生产进行分类指导。

(3)“林地”部分,从原来的“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6类归纳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3类,即把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合并为“其他林地”。然而,上述4类林地在管理方法上是截然不同的,就迹地和苗圃来说,迹地是指森林采伐、火烧后5年内未更新的土地;而苗圃是指固定的树木育林地,不仅在概念上有着很大区别,其管理措施亦明显不同,一旦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上采用相同的地类符号,无法分清到底哪个图斑是绿树成荫的苗圃,而哪个图斑又是“寸木不生”的迹地。为了恢复森林植被,有些省份还特意开展了“迹地更新年”活动,明确提出迹地更新是依法治林的重要内容,是培育森林资源的迫切需求,是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必然要求。这些林地类型的取消,不仅不利于林业部门的管理,更不利于取得可靠的科学数据。

(4)“草地”部分的调整比较大,在新的土地分类中,原来的“牧草地”变成了现在的“草地”,并且把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合并为“人工牧草地”,同时又新增了一个地类“其他草地”——指树木郁闭度

(5)变化最大的部分就是原分类系统中的“其他农用地”部分,在新的分类体系中,直接把“其他农用地”取消了。这一国家标准分类将原来“其他农用地”之下的“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晒谷场等用地”合并为“设施农用地”归入“其他土地”;“农村道路”归入国家标准中的“交通运输用地”;“坑塘水面、养殖水面”合并为“坑塘水面”归入国家标准中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农田水利用地”放在“沟渠”后亦归入“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田坎”仍作为一类归入“其他土地”。这对解决原来“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之间、“坑塘水面、养殖水面”之间不宜区分,而且面积过小的问题,显然是适宜的,同时这一部分的调整明显带有强化城乡土地统一分类的意图[3]。但新分类将自然水域与人工建设的水利设施用地合为一类,显然是欠妥的。

1.2建设用地部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对“建设用地”部分作了进一步细分:商服用地部分由原来的“商业用地、金融保险用地、餐饮旅馆业用地、其他商服用地”调整为“批发零售用地、住宅餐饮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其他商服用地”,名称上的表述更加准确实用;工矿仓储用地部分未做变动;住宅用地部分由原来的4类归为“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2类,这一调整显然避免了原来对单一住宅与混合住宅之间以及是否空闲等在实际调查中不宜操作的问题;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部分调整为8类;特殊用地部分把“墓葬地”改为“殡葬用地”,名称更加准确;交通运输用地部分增加了原来属于“其他农用地”的“农村道路”,体现了城乡一体化原则,实现了土地分类的“全覆盖”;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部分调整为“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用地、冰川及永久积雪”等9个二级类型。“滩涂”细分为“沿海滩涂、内陆滩涂”,原来的“农田水利用地”改为“沟渠”;取消了“苇地”[3]。在这一分类中,有些地类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1)原分类系统中的“公用设施用地”内的“瞻仰景观休闲用地”包括名胜古迹、革命遗址、景点、公园、广场、公用绿地等,在新的分类系统中,改称为“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具体含义是指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景区内的其他用地按现状归入相应地类。这样的规定过于笼统,应该对景区内的其他用地做出具体的规定,避免把景区内的池塘、湖泊之类的水面归类到“坑塘水面”的情况发生。

转贴于

(2)在新的土地分类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地类——空闲地。空闲地的提出不能不说是一个亮点,反映出了政府加大力度节约集约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决心。但是从“空闲地”的含义不难发现,空闲地是指城镇、村庄、工矿内部尚未利用的土地。因此,“空闲地”的划分过分笼统。我们认为,应当对“空闲地”作进一步的细分,把所包含的3个类型(城镇空闲地、村庄空闲地、工矿内空闲地)逐一列出,这样才能更好地预测出现有各类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可以更好地规划、开发和利用,而不至于出现把宅基地批到工矿内空闲地上的古怪情况。

(3)从裸地的概念可见,新分类的“裸地”实际是原分类中二级类“未利用土地”下的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的合并。裸土地是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属于可利用土地;裸岩石砾地是指表层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属于难利用土地。从二者的定义可以容易地看出它们的区别,这也决定了它们的开发利用方向不同,而在这里却将两者混为一谈,不利于分析可利用土地与难利用土地的范围、规模及结构。因此,建议应将此二者分开来进行调查,以便制定相应的开发利用方向和措施,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

2 讨论与建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出台,意味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从过去的行业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为解决土地调查统计重复、数出多门、口径不一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对国土资源科学化管理乃至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4]。标志着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深入和土地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我国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具体体现。但是,这一土地利用分类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土地资源调查实践和土地利用研究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事业中。上述对比分析表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需要改进的地类主要如下。

(1)在“耕地”内不宜取消“望天田”和“菜地”2个二级类。

(2)“桑园”和“橡胶园”不宜并入“其他园地”中,依然作为“园地”之下的2个二级类为宜。

(3)“其他林地”内,最好进一步续分出疏林地、幼林地、迹地和苗圃4个二级类,以便于分门别类地管护各类林地。

(4)将“荒草地”从原来的“未利用地”内划分到现今的“草地”中,很不利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实施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行,因而仍保留“荒草地”这一后备土地资源类型为宜。

(5)新的分类体系取消了“其他农用地”,尽管有着积极的一面,但将自然水域与人工建设的水利设施用地合为一类,显然欠妥,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6)在新分类体系中的“风景名胜设施用地”中,应对景区内的其他用地做出具体的规定,避免这种笼统分类导致地类划分上的混乱。

(7)新土地分类中的“空闲地”,因未将城镇空闲地、村庄空闲地、工矿内空闲地等逐一列出,因而不能准确地分析各类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使调查成果的应用价值骤减。建议在调查中进一步续分出城镇空闲地、村庄空闲地和工矿内空闲地3个三级地类。

(8)“裸土地”和“裸岩沙砾地”被归并到了“裸地”中,使这2类开发利用方向与管理措施截然不同的土地被混为一体,不利于分析可利用土地与难利用土地的范围、规模及结构。建议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在“裸地”之下进一步续分出“裸土地”和“裸岩沙砾地”2个三级地类。

3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010-2007).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 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J].国土资源通讯,2001(10):13-15.

[3] 陈百明,周小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解读[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6):994-1003.

[4] 曲雪光,林爱文,李建武.关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08(4):89-90.

[5] 唐中立,张如恭.浅议现行全国土地利用分类[J].广东农业科学,2007(11):98-100.

[6] 张晟南.全面覆盖统一标准提高利用——解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J].国土资源,200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