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书法市场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书法市场论文范文1
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指数的主要区域
西部正成为热点区域专业市场指数主要依托于国内较具影响力的专业市场,浙江、广东、江苏等三省是市场大省,也是专业市场指数比较集中的区域,北京因其特殊的区位优势,成为专业市场指数容易产生的区域。西部成都原荷花池专业市场群加快转型升级步伐,2011年成都成为专业市场指数的热点区域。(一)浙江省4000多个市场,其的专业市场指数最具影响力以义乌指数为代表的专业市场指数是浙江市场历史沿革、交易规模、交易品种、辐射半径、市场地位、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推动、拉动的结果。从宏观层面看,从中国市场到中国指数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水到渠成的产物。因此,浙江专业市场指数不仅是浙江市场的地位的象征,更蕴含着中国经济崛起并将在世界经济更多层面争取话语权的积极意义。[4]从2006年义乌指数推出以来,先后诞生余姚•中国塑料价格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等13只市场指数,杭州四季青•中国女装指数、海宁中国皮革指数等几只指数已经在编制阶段。(二)广东价格指数平台已着力打造区域型价格权威广东省(含深圳市)富有村镇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相结合的特色,其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依托专业市场编制和专业市场指数自成体系,由广东省物价局牵头打造的广东价格指数平台,共分为指数、数据、分析和资讯四个中心,仅2010年整合编制的指数就有广州江南果菜价格指数、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价格指数等6只。一年多运行结果表明,专业价格指数有力地提升了“广东价格”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也避免了无序竞争、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了行业的升级转型。[3]到2011年底,平台上价格指数已经达到12只,另有狮岭皮具、广东电子信息等11只指数的编制正在进行和已经启动论证。(三)江苏省纺织、化纤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指数与产业发展联系紧密江苏政府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经济发展,其依托龙头专业市场培育的盛泽指数、叠石桥指数与产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盛泽指数依托中国东方丝绸市场,首推盛泽50指数,以盛泽地区最大的50家企业的规模效益变动为依据,能有效反映企业的竞争力。叠石桥指数推出流量指数,用以监测专业市场的软环境改善状况,并首创家纺成品价格景气指数和首创经理人采购指数,在借鉴盛泽50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家纺的特点形成产业集中度指标,同时通过设置用工指数等一些相关指标等为未来发展留下了较大空间。另了江苏钢铁价格指数,正在编制中国废钢价格指数。(四)成都有望成为专业市场指数在中西部地区的领头羊成都原荷花池专业市场群加快转型升级步伐,2011年成都成为专业市场指数的热点区域。中国•中药材指数的编制和所依托的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并非中药材销售规模排名第一的专业市场,但其中药材产业基础最强,这既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特色农产品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央对发展中西部市场经济的关注。6月份成都又启动了另一全国性市场指数———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的编制和工作。11月15日,成都成为“中国IT市场指数”在全国的6大采集点之一。三天后,由“中国塑料城”投资修建的中塑•成都国际贸易中心正式营业,该中心成为中国塑料交易价格指数数据采集机构。各类指数频繁落地成都,是成都市深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取得的成果。成都成为我国中西部专业市场集聚区、专业市场指数的集聚区,与其经济中心地位专业市场影响力相称。
政府主导色彩浓,专业市场参与积极性高
从编制和专业市场指数的部门来看,政府主导色彩仍然较浓,专业市场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一)商务部主导和编制的专业市场指数商务部主导和编制专业市场指数仍然是重要形式,所编制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指数,通过商务预报网站系统地向全国和全球。[1](二)地方政府主导和编制的专业市场指数广东、深圳民营和外商投资经济比较发达,专业市场成为引导民营和外商投资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建设专业市场指数更多地体现出地方政府主导区域经济和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思想。在广东省政府主导下,整合搭建了广东价格指数平台。“杭州四季青•中国女装指数”由地方主管部门(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地方政府(杭州市江干区政府)联合编制,于2011年12月通过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组评审。(三)行业协会主导和编制的专业市场指数茶叶市场指数是典型代表,这类指数更富有民间自发特征。中国茶叶市场指数由中国社科院财贸所与浙江子墨农产品服务贸易中心合作研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2009年该指数后,针对茶叶市场特点牵头编制和分大类茶叶市场指数。[2]2011年5月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和成都万贯集团共同编制、和运营的“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也是一只由行业协会牵头编制的专业市场指数。(四)直接由专业市场自身编制和的指数最典型的是余姚•中国塑料价格指数。该指数于2006年11月并应用,2007年7月由新华社实时向全球,是一只直接由专业市场自己编制的指数。市场指数背后政府的身影,体现了政府推动市场转型升级的迫切愿望。价格指数权和编制权涉及商务部、发改委、统计局、民间机构等多种力量。但在中国现实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政府平台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平台,体现出我国最富有市场经济气息的市场指数仍然离不开政府的介入。市场指数与区域专业市场地位相配,与国家产业发展规模及在世界上的地位相配、与专业市场发展阶段相配。
书法市场论文范文2
(一)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
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更不会花心思思考获取信息的方式,轻松快捷是当代人的追求,所以互联网就成为了当代年轻人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网络浏览、手机阅读等已在全国范围内被接受。同时,很多大型数据中心都设立了全文期刊数据库,并为很多高校图书馆提供数据检索等信息服务,这些功能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网上阅读的习惯。还有数据显示,很多高校近年来在图书馆等场所大量增设电子阅览设备,而在图书阅览室的阅读人数在逐年下降,网络下载量和在线检索量的逐年攀升也证实了上述现象,这对纸质学术期刊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长期存在。由于传统学术期刊的读者往往都是单纯地就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系统化阅读,纸质期刊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然而对研究型的读者而言,他们则更加钟情于数字式阅读,这样有助于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由“阅读报纸”向“浏览网页”的转变无疑为学术期刊的生存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期刊编辑的办刊理念、工作能力跟不上时代变迁的节奏
传统纸质期刊的出版只需要保证期刊内容就好,对技术并没有太多要求,循规蹈矩,按照操作规程处理就可以完成期刊出版。但是,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化极度发达的时代里,没有技术是很难顺利地完成一份工作的。为了生存,学术期刊必须走数字出版之路。对于数字期刊,期刊内容是出版物的根本,而技术则是方法和手段,为出版物内容选取、加工编辑以及推广传播服务。为了谋求生存,学术期刊必须在重视内容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采用全新的理念,尽可能地满足阅读者的需求,也只有这样,学术期刊才不会在这样一个时代里被淘汰。很显然,面对近期读者阅读习惯的巨大转变,期刊编辑人员的理念和能力还并没有转换过来,所以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即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以往,传媒置于信息传播的中心位置,具有强大的统治能力,传统媒体可以自主地决定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而在当前的新信息时代,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和控制力也已被大大地削弱,在内容选取和版面设计等方面都不得不面对受众和市场的选择,以他们为中心,因而在自身地位和功能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以数字平台为基础实行期刊出版和销售时,部分学术期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媒体的传播习惯和传播理念的制约,在编辑处理和期刊出版发行工作中忽视读者提出的诸如用户体验等新要求。[3]此外,部分学术期刊也并不重视新型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及资源整合,譬如在学术期刊的内容筛选和信息融合方面,投入大、效果小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很显然,编辑的地位和功能在新信息化时代并没有及时转变,思想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没有在实际行动中得以体现。
二、市场条件下学术期刊经营的改革与创新
期刊行业面临的困难越多,对行业提出的挑战越艰巨,行业的生长空间也就越广阔。为了适应新时代网络阅读的环境,数字出版必须适应市场化需求。为此,学术期刊经营必须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作出相应的改进和创新,以求得长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一)改进学术期刊经营的思维方式
首先,要在了解政治导向的情况下促进思维方式的解放。期刊出版工作者和社会主义科研人员首要坚持的标准就是政治导向,其主旨是坚决不能背离党的宗旨、损害人民根本利益和危害国家经济建设等原则性问题。就新时期改革条件下,学术期刊工作人员要强化科研工作致力于服务人民和社会的思想,形成刊登精品文章、创办品牌刊物的意识,同时坚决实行“学术立刊,质量至上”的办刊策略,树立创办名刊的远大理想。[3]其次,要加强国内横向交流以及开拓国际视野。尽管所有期刊都沿用了类似的办刊理念,但各地各期刊的办刊水平依然良莠不齐,存在很大差距,各办刊单位应该增加横向交流,多多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以求得到合作共赢的成效;与此同时,由于国际上数字出版的技术已经高度成熟,为了与时代接轨,实现国际化,学术期刊必须开拓视野,力争早日达到国际办刊水平。再次,要学习企业经营的成功案例和有效的管理模式。学术期刊市场化了,那么就必须采用企业经营模式,以求在发行方式、竞争评奖、组织稿源等方面取得相对优势;同时,为了迎合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应该对学术期刊采取信息化管理。
(二)改变学术期刊经营的目标
首先,学术期刊应该致力于变身成为科研素材的数据库。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科研工作者对搜集整理信息这项工作是相当排斥的,他们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来处理这些琐碎的小事,如果学术期刊能够做好信息分类工作,方便他们适时使用,那么他们自然会很重视学术期刊。其次,应该营造并提供青年学者发展成长的平台。学术期刊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青年学者关心社会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提供他们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定期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激发他们的思维,提供他们展示学术、科研成果的机会,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再次,应当致力于成为学术成果展览馆。[4]认真组稿排版,办良心期刊,努力打造国内一流期刊。与此同时,积极争取被重要文献检索系统收录的机会,创建高端学术研究基金,吸引优秀学者,开展高质量的研究,推动学术发展。最后,要努力组建面向社会的科研学术智囊团。完善专业学科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平台功能,以及整体研究动态监测功能,积极接受科研团体的课题委托;效仿其他产业,聘请专家提供咨询,增加在线咨询服务,接受外界对学术性问题的咨询,使读者与期刊工作者直接进行交流;与相关政府机构保持联系,了解政治导向的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一些决策性意见,使学术期刊能够顺应社会潮流的发展。
(三)培育熟悉数字出版的全面型人才
前文已经提到,我国当前非常缺乏深谙数字出版的编辑人才,愿意接受这份工作的人能力不够,足以担此大任的人又不愿意屈就,导致学术期刊行业的人才比例严重失调,数字出版的严谨性、专业性、规范性等方面无法得到保障。无论是内容还是包装或者推广,都呈现出一种技术缺失的状况。数字出版不同于传统出版,它需要既懂得数字技术,又对传统出版行业了如指掌的人才,与此同时,他们还要懂得经营、擅长市场运作。[5]显然,这一类复合型人才为数不多,如果没有丰厚的待遇是很难将他们留在学术期刊行业。因此,必须多多培养此类人才,并不断改善学术期刊行业的结构,以吸引复合型人才的加盟。
(四)加强学术期刊的个性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