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写景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写景作文范文1
一.引导学生学会模仿
学生要模仿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模仿不是抄袭。我们平时在写作中模仿大家是绝不能生搬硬套的。它是学习者先模仿其长处,再活用其方法并不为此所拘。第二,在模仿的基础上再创造。我们在迈出第一步后,要根据其精华再进行创造,因为创作才是写作真正的目标。这方面我们在第三点中也会着重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时,要在给学生讲解一定量的名篇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揣摩。这些成功的作家们之所以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是因为他们有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并且作家进行着深刻的思考,继而运用娴熟的技巧写出逼真的描写,用我们身边寻常事物来表达不同寻常的思想情感和见解。所以在模仿前,学生自己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整合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在模仿时,教师要讲清楚作家是如何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在此基础上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活跃的思维和充实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中学写作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二.充分培养和发挥中学生的想象力
写文章是忠于切合实际,但并不是成为现实的搬运工。很多学生不会运用想象力,写出的作文读起来让人觉得索然无味;还有一些学生过于追求生活的真实面目,进而导致了把创作与纪实混为一谈。例如,在鲁迅写的《孔乙己》中,孔乙己就是受当时社会封建科举残害的典型知识分子,他有着落魄文人的共同特征,而要想真实的反映社会状态,不是照搬他们形态就可,而是把孔乙己迂腐与麻木都浓墨重彩地刻画,这样现实加渲染,不仅没有偏离对社会的忠实,反而更加突然了社会问题的尖锐。再从构思上来说,写作中进行适当的虚构也是对真实写作的一种超越。在写作中学生需要把自己的迁移力与想象能力相结合进行适当渲染与虚构。学生长期的校园生活,难免有些枯燥乏味。所以,写作时难以跳出普通平淡的圈子。在这种情况下,想象力就尤为重要了。其实,不管是谁,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总会找到写作素材。古话说:“文章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句话我们就可以充分看出,文学创作既是对生活的展现,又是对生活的概括与提炼。只要作家写作的感情是真实的,融入虚构就不能算是撒谎。还用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例,《阿Q正传》中的阿Q是当时社会最真实的国民形象,甚至我们现在还能找到自身与阿Q相似的影子。而鲁迅曾说,阿Q是个组合体,取材于全国各地,但这并不影响阿Q性格是我国当时最真实的国民性反映。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典型塑造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要想提高中学写作水平,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变写作理念,学会区分生活真实与文学真实、虚假与虚构等观念。中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既关注文学真实,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创造能力。中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基础教学。所以要努力实现中学写作思路的转型与创新,争取早日走出写作教学困境,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王迪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中学生写景作文范文2
关键词 数据库自主学习案例教学
数据库Visual Foxpro课程开设已经多年,常常听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学了这些东西究竟有什么用?”任课教师也曾有过困惑,文科学生学习数据库的目的是什么?课程的落脚点在哪儿?看到怨声载道的学生,有些教师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也产生了怀疑。学生们脑子里已经装满了问题的答案,但还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我们经过对连续四轮数据库课程教学的反复总结,结合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在启发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确立了该门课程新的教学目标,采用以项目训练为主的案例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扩充教学内容,实现网上动态交流互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提倡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经历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突出特点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激发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追求,推动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美国IBM公司亚太地区教育行业总经理提到:“教育创新是基于21世纪人才培养必须推行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不在于掌握信息技术,而在于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世界上每样东西都在改变,唯有创新不变。
1 深入分析文科学生特点,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文科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较弱,尤其考虑问题的严谨性和严密性相对较弱。而数据库课程内容本身较抽象,所以应该采取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我们把握数据库课程综合性强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课程教学不在于学生是否设计制作出一个出色的应用系统,而在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对逻辑思维的训练,对问题抽象能力的培养,对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对计算机工具驾驭能力的训练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程序设计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处理问题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精确性,这也恰恰是文科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也锻炼了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
(1)课程的内容开门见山
第一节课我们就提出针对本课程学习目标设计的小型开发项目“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演示数据库和表的设计、建立和输入数据,然后让学生上机模仿完成。第一次上机实践课,学生就能基本完成数据库和表的设计与建立,随后我们再引入一些关系数据库的术语,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展示一些有趣的小例子,如表单设计初期利用编写的“几何变形”题目,在表单中单击标签为“圆形”的按钮,形状变为圆形;单击标签为“矩形”的按钮,形状又变为矩形,引出对象的属性和事件。然后再把题目变得稍微复杂一些,单击标签为“圆形”的按钮,形状变为粗边、绿色圆形;单击标签“矩形”的按钮,形状又变为细边、红色矩形,学生如果理解了对象的属性,自己就会找到相关属性。
(3)授课内容打破教材的顺序,按照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顺序讲解
课程内容从教材顺序上看是跳跃的,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避免了他们机械地记录笔记,也避免了机械地按照课本的顺序记忆课堂讲解的内容。如程序的逻辑结构全部由表单贯穿,一个案例是:通过“单选钮”\“复选框”设定某个标签的字体,这涉及到简单分支和多重分支结构;通过在表单文本框中输入一个起点、终点的数值,计算二者之间的数据之和,这涉及到循环结构。这样做一方面突出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特点,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4)把握文科学生偏重形象思维的特点,尽量把抽象内容实例化
例如函数部分利用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看到灵活运用函数的现实意义。如展示一个身份证号前后有多余空格的数据表,建立一个查询会出现无法找到相应身份证号的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利用函数快速高效解决;英文图书书名有大小写的情况,建立查询演示如何利用函数忽略区分大小写的问题等。这些例子学生顺理成章接受和理解,本来抽象的知识转化成非常现实的应用实例。
展示一些往届学生完成的精品案例,让学生确立最终实现的目标,在兴趣的激发和目标的牵引下,逐渐引入抽象术语和名词。为了目标,为了兴趣,学生欣然地接受和执着地钻研,许多学生在课程总结中概括“痛并快乐着”,这是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心里写照。
2 启发自主学习,加强实践训练
在数据库的案例任务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那些被动接受、机械操作的学生,学习过程是痛苦的,他们会有无助而且自信心受挫的感觉。这需要一个逐渐的过程,通过多个任务,反复提醒和帮助学生调整角色。
(1)选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案例
课堂上选用的分析案例,力求从教师是需求者,学生是问题解决者角度出发,充分体现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人,这样也增加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责任感,有效避免学生的依赖性和惰性。
(2)课堂上精讲,课后多练,授课内容避免面面俱到
在教学网站上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各种力求精致的系统界面,提供各种程序动画特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最终作品都力求完美,都尽力把一份功能完善的作业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
(3)强调问题解决的思路
在VFP程序代码设计讲解过程中,避免按照结果程序代码由上到下流水账叙述。具体方法是:先描述需求,然后描述如何分析需求,如何抽象概括,问题解决的核心是什么,接着以如何从用户角度设计友好的界面、完善程序的容错能力等方面循序渐进地逐步完善程序代码。学生在课堂上若按照讲课顺序记录笔记,语句是颠三倒四的,如果没有把握思路,课后的实践将很困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代码灌输。在这种讲解方式下,许多学生放下手中的笔,专心听取分析和讲解,甚至有些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已逐渐绘制出了简单的流程图。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师生间问题的问与答也格外和谐。
(4)加强自学环节,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重点讲解程序调试的方法,上课根据一个小案例,设计思路,逐渐实现,实现过程中利用各种程序调试工具与方法排除和定位错误,进一步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在总结中提到:“当看到一个个红色惊叹号的错误提示被自己解决后有一种极度的兴奋感。”看到学生上机调试程序的从容,面部表情的若有所思,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我由衷地感到高兴,甚至是激动。基于项目的案例教学,学生的学习是有目标的,学习过程是有任务的,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必然会促使他们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有的学生说:“种种自己无法解决的错误会让我对每周的上课充满期待,这些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后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3 培养学生创新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果不墨守成规,必然会涌现出新的想法,且敢于实践。
(1)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对学生项目开发和实践过程中的任何发光点要及时发现,并加以赞赏和鼓励。这种认可可以进一步激励学生研究和创新。
(2)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洞察能力、抽象能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把大任务分解成小问题,通过积累,然后综合。如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借还书”表单,如果完整讲解学生理解和设计将困难重重,但是分解成几个小表单,在课程中期就实现,在后期大的综合表单中只解决几个关键、难点的问题,抓问题的本质和主体,那么学生学起来就易如反掌。
(3)将多种知识和技能融合渗透
为了让学生制作出完美的界面,笔者在课堂上讲解了如何利用Fireworks、Photoshop工具修改图像大小,如何为图像重新着色等。许多学生在实现“图书管理系统”项目程序的同时,所有的表单界面竟然也达到了布局和色彩的统一。
(4)培养学生使用软件的潜能
引入Access、VFP、Excel之间的数据交换,并把在VFP下实现的“图书管理系统”的部分功能利用Access实现,加强学生对各种软件的综合使用能力。
(5)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掘问题本质的能力
引入数据库与Web页面之间的关系,以“留言板”为例讲解Web页面与后台数据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无论Web页、VFP表单、Access窗体都是外在表现形式,而核心仍是有关数据库的概念和理论。
学生在总结中描述:“创新,其实是一种不满足。做数据库时,只有不满足于常规的思路,才能开动脑筋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才能真正地把老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个性化的自由体验。这一切都来自于数据库给我的自由,它简直变成了一种消遣,自恋的媒介。”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数据库Visual Foxpro课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图书管理系统”一个综合的小型开发项目,任务从开学初就布置下去,学生组成团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在相互交流中进步,在彼此支持中完成项目。
这种团队协作一方面体现在项目分工和界面设计分工上。分工之后在最终完成时又各有特色;另一方面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答疑解惑,增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课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充满了浓厚的互相协作和学习的气氛。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求人们思想活跃,富有创造精神,并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现代社会需要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利用何种教学手段、采用何种网络资源,重要的是把握课程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借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制定蕴含先进教学理念的正确的教学目标。基于项目的案例教学模式,在数据库课程中的尝试是成功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本文获“2005年全国青年教师计算机优教育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3
中学生写景作文范文3
一、乡土题材开发有助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虽然新课改要求学生处于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处于引导地位,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发散性思维。城镇学生接触的事物大多会通过网络及教师介绍,很多事物都需要教师详细讲解才能有所体会,农村学生则不同,他们有更多机会见识作文素材。比如,学生更能体会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虽然农村缺少城镇的花天锦地,缺少街道的车水马龙,但学生们可以自由观赏广袤自然,体会风吹麦浪的美丽场景。这样就形成了学生生活味更浓,对人与人间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再比如,农村生活注重对传统文化及传统习俗的继承,而善良、淳朴、热情、坦诚、率真的人性光辉在城镇中比较难找到。
学生只要抓住这些特点展开作文练习,不仅能够在写作文时占据主体地位,还能够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写情,农村学生更有机会体会到与周围人的冷暖交际;写景,农村学生有更多机会体验大自然情怀,体验不同季节的明显变化。
二、乡土题材开发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注入了活力
农村学生生活在自由广阔的环境中,因此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生活中田野风光、简朴民居等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因此,在实际写作中,教师不必刻意准备教学资源,只需让学生熟悉生活、体验生活即可。
1.乡土题材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事物,结合平常事物特性,自然会写出不平常的作品。例如,在写景作文中,以农村建筑为例写作文。只要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农村建筑有众多特色,首先是屋顶,有羽翼式、平顶式、半斜坡式,不同形状屋顶有不同作用。其次是梁的构成存在多种形式,每种组成形式都有其独特功效。由此可见,即使仅仅以农村建筑为题材即可写出多篇文章,关键在于用心发现。
2.乡土生活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作文别样情感表达。众所周知,写作过程中最能表达感情的是自己对某件事物深有体会。举例来说,农家技艺并非看到的那样简单,学生通过自己实践后便能有深刻体会,写出的作文也更具情感,而非强硬拼凑出来般毫无生机。
3.乡土丰富语境有助于学生作文语言提升。农村中众多歇后语、俗语等都是丰富的写作素材,将这些素材有效运用就能使学生写作语言走向凝练与优美。
三、结语
中学生写景作文范文4
关键词:乡土文化 人文内涵 写作创意
2011年,广州成为新兴的移民城市,人口格局主要由新兴移民和本地人构成。游子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本土情怀成为了我们写作教学的创作前提。本文中的“乡土文化”,“乡”是指乡情,“土”既可指故土,也可指本土。所谓“乡土情怀总是诗”,乡土文化本身就包含了地区特色政治发展、经济建设、文化、教育以及风土人情等广阔的内涵,这一切为我们的语文课程提供了丰富的人文素材;同时也为学生捕捉写作素材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契机。
一.中学生写作的现状分析
据一个权威机构(青岛师范学院)就“影响中学生作文困难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写作素材比较匮乏,作文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具体情况如下:
表格:作文内容和形式
表格反映学困生作文常写的内容主要是家庭生活和同学老师之间的事,选材单一;关于作文类型,初中学生主要喜欢写人记事,选材普遍,立意低浅。能写景状物的最少,能掌握用景物烘托人物内心技巧的就更是凤毛麟角。本论题就是针对中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选材单一,立意低浅”的状况提出的,主要是通过人文内涵的渗透进行环境描写。
二.渗透乡土文化的优越性
本论题是基于人教版语文课本的小说单元中景物描写要求而提出的。《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在九年级表达与交流部分就有关于“写景状物的文章能做到以理观物,能在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中有自己的感悟,体悟出一些理思。体悟要实在、自然”的叙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作力求有创意”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的要求。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现今很多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大部分过的是足不出户,养尊处优的小皇帝生活。这些掌上明珠的成长缺失主要表现在亲情的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不懂得如何跟别人正常沟通交往,更别说感恩了。因而让孩子在写作构思中渗入乡土文化元素,有利于孩子观察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助健全孩子的人格。
三.乡土写作渗透技巧点拨
选材一直是制约中学生写作中最大的拦路虎,正如“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治学境界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实施乡土文化的写作渗透必须要有长期的人文和工具的积淀,本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学有规律,教有优法”为原则,主张写作渗透由浅入深地进行,从课内向课外迁移,并提出以下几点方法技巧:
㈠环境烘托
我们在给学生讲授初中语文中的小说和散文时,会指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对炎热的天气的描写为下文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的情节作铺垫;《孔乙己》、《变色龙》和《范进中举》等课文都是靠社会环境为读者展示了世态炎凉的时代背景。我们在讲课时要及时把握住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环境描写进行渗透,下面以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展示对“语文学科教材本土文化渗透点及实施建议”的研究成果:
同样我们可以发问来自异乡的学生,关于他们家乡风土人情的问题。这种乡土文化的渗透方式立足文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拓展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记忆向理解迁移。
㈡感官切入
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内化过程。掌握课文中环境烘托的妙用与实施乡土文化的教材渗透仅仅是读写结合的第一步,进而我们要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把自己熟悉的生活转变成文字表达出来。人有视、听、嗅、味、触五感,通过这五个角度,我们可以把自己儿时所听到的传奇故事、嗅到的自然气息、尝到的亲人味道,以及看到的家乡风貌展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感官切入是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有效途径,它只需要用质朴的语言去追求“一草一木系故土”和“一颦一笑念亲恩”的理念,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实现语文学科人文和工具价值的最大化。
㈢前后对比
鲁迅的《故乡》中,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故乡的不同,前后的环境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在揭示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给农村造成的悲惨现实,以及农民生活的日趋贫困。同时,暗示着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其实,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今天,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道德观和价值观正面临着强烈的冲击,无论是家乡还是本土都无可回避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黄菲的《正在失落的故乡》展现的正是两位作家所描述的各自的故乡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迁,正如2007年浙江语文高考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所诉说的那样,快乐或痛苦的童年、美好或丑恶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转而成为我们永恒的回忆。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我们作为时代的见证者,要关注时代的变迁,肩负起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渗透乡土文化的中学语文写作课程,提出“一草一木系故土”,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运用环境烘托技法善于表达;“一颦一笑念亲恩”则要求运用多感官切入,让质朴的语言充满感恩之情。让环境描写返璞归真,富时代气息,还原生活最本色的一面。将知识、能力的教育与立人教育融为一体,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种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写作元素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形成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飞龙《乡土情怀总是诗》[Z]《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11-03
[2]陈继伯《乡土作文的内涵及其意义》[J]《文学教育》2012.06
[3]张晨怡《现代性叙事下的“乡土中国”》[J]《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第3期
中学生写景作文范文5
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面对文题,常常觉得腹内空空,没什么可写,即使勉强成篇,也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或者东拉西扯,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特别是农村学生接触外界极少,阅读量少,作文素材积累较少。因而,学生作文时只能胡乱编造一些不切实际的故事。那么,作文的材料从哪里来?又怎样积累、储备材料呢?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虽为《观书有感》,却也道出了作文真谛。如果说一本书是“天光云影”的一泓清泉,那么,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来自于常变常新的生活。
作文的材料主要来自现实生活。同学们在家庭生活中,在学校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各种各样的景和情,这些都是作文的素材。但是,生活中这些丰富的宝藏,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发现。有的同学虽然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但是,却让许多生动、有意义的材料从眼皮底下偷偷地溜走了。所以,要使常变常新的生活成为作文活水,其关键是要有“渠”,唯有如此才能引来“源头活水”入文中,否则,“源头活水”终将与作文无缘。渠道,靠的是打通;打通,靠的是学生思维之钻。这就需要帮助学生为迎来作文活水而殚精竭虑地开沟通渠。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寻找写作灵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可以采用记日记的方式,要求学生把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
二、“有意义题材”的反思
偶然翻阅十年前的《作文教学笔记》。看到如下的作文指导:“……要选择有意义的题材,如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就很有教育意义……”看到此,不禁心头一震,旋即泛起了说不出的滋味。现在看来,如此作文指导,如果不看对象,确实无可非议,但如果从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来看,就显得很教条了。如果再把“有意义”内涵界定为“好人好事”,这就更把学生引入了狭窄的胡同。中学生同样生活在世俗之中,世俗生活哪有那么多“好人好事”专为中学生作文之用?曾在网上看过一名中学生的作文经历:小学四年级时,老师让写“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他就在作文里写了父母吵架、打架。妈妈劈头一番教训,“家丑岂能外扬?应该写爸爸妈妈带你去动物园。”五年级时,他在作文里写同学的自行车坏了,开始打算陪同学走回家,但到半路饿极了,决定还是先回去了。妈妈又批评说,应该写“有难同当,我要跟你一起走回家……”就这样,按照妈妈要求写的文章,无一例外在老师那里得了好成绩。渐渐地,真实的自我在作文面前关上了心门。
可见,一些老师、家长在指导作文时,如同培育盆栽,不顾其生长的自然形态,只顾朝自己理想的方向“一日三拗”,可谓“盆景式”教学,在作文与青少年真实生活、真实内心之间划出鸿沟。
三、“观察”小议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往往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学生的作文,写得具体、生动的不多。学生的作文,在描写景物、刻画人物时,往往笼统、概括的文字太多。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不了解自己所写的对象。
因而,或瞎写一气或胡编一通。
观察是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方法。人们常常以为“观察”就是“看”,但“看”不等于“观察”。观察除了“看以外,还包括调动耳、鼻、舌、身等一切器官对客观事物进行体验,以完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品评等。善于观察,无论是对作家还是对科学家都是十分重要的,世界上一些伟人差不多都是从小就善于观察。如,达尔文经常对一些植物、动物形态的观察进而诞生了《进化论》,牛顿观察苹果树推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莎士比亚对社会生活的细心观察著作了《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四大悲剧。由此可见,学会观察对我们广大学生在写作中还是有非常重要的。
中学生写景作文范文6
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村学校相对偏远,相对落后闭塞;二是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欠缺,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信息传媒相对滞后;三是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加上安全因素等,致使学生接触社会少等主要原因。怎样改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落后的现状,创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呢?笔者做了以下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面向社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悟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新的空间。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那一幢幢的高楼,一条条的水泥路;一家家的养猪场、养鸡场,一片片的苗圃、花圃,不就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吗?如果再引导学生深入调查,了解大批农民工外出后,留在家乡的“留守老人”、“留守孩子”,不也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吗?
农村社会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重、参加劳动的机会少,但好在还有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以上时间,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体验、感悟生活,就一定会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二、加强阅读,增加积累,引导模仿
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名著。在尽量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的前提下,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较好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自愿订阅;或争取每人拥有一本“课标”推荐的课外名著。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星期天、节假日,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阅读,在阅读中交流。这样做,既能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又能很好地拓展学生视野,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厚积而薄发”。
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文章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和身边人、身边事对照、比较,激发学生模仿创作,逐渐提高学生在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谴词造句和语言表达上进行模拟训练。在领悟中模仿,在模仿中创新。
三、尊重学生自主创新,鼓励学生写出特色
创新作文首要的是尊重学生的自主写作。让学生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发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教师要交给学生作文的主动权,不能给学生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限制。大的方向明确了,就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如学生可以选择喜欢的话题,可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或抒情等。同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创新。首先是标题新。“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特别是近年来中招考试多以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这样就把命题权交给了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拟出凝练、新颖,既能画龙点睛、又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来。其次是角度新。怎样指导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构思作文呢?一是多向发散,寻找可写角度。二是捕捉生活情感、理性等方面的瞬间感受,从各个角度深入挖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厚度,才真切感人。三是集中选择,确定最佳角度。第三是材料新。学生视野开阔了,积累丰富了,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就能选取新颖、鲜活的材料。最后是语言新。本人经过收集近几年中招满分作文发现,以语言取胜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文章是语言的艺术。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是说好的内容要靠好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写作文时,注意不断地采撷闪亮的语言“贝壳”来点缀文章的主题,使其生动、鲜明、富有吸引读者的魅力。让学生学会旁征博引诗句、名言、歌词、谚语等,概括有典型意义的成语、典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另外,巧妙的运用修辞方法,也是丰富语言魅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