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绘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典主义绘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典主义绘画

古典主义绘画范文1

【关键词】普桑;艺术继承;艺术革新

1 普桑古典主义绘画风格的形成

普桑1594年6月15日生于诺曼底省安德利镇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就喜欢绘画,他先受意大利绘画教师昆丹・法林(Quentin Varin)的影响,于1612年来到巴黎最先进入迪南・埃尔的画室学习绘画,有时间就努力学习欧洲文学和达・芬奇的解剖学、透视学,为绘画积淀丰富的理论基础。1623年为巴黎圣母院画了《圣玛利亚的安眠》作品,风格明朗、典雅而获得好评。

由于受意大利诗人马里诺观念的影响,1624年春天离开了巴黎来到罗马,在罗马生活了16年,托马里诺结识了红衣主教弗兰切斯科・巴贝里尼、巴洛克雕刻家贝尼尼和弗明索瓦・迪凯努瓦等大师。由于长时间学习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们的思想、理论、诗文、数学、解剖学和透视学、色彩和绘画,普桑已经基本掌握了罗马人的艺术技巧。

普桑受古希腊、罗马雕塑的影响,人物造型充满体积富有雕塑感,突出庄重典雅;构图对称、完整;多以神话、历史和宗教为题材;构思严肃而富于哲理性,具有稳定静穆和崇高的艺术特色;严格的素描和和谐的构图等这些都为古典主义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普桑逐渐形成一种以古希腊、古罗马为形象楷模的古典主义画风。倘使普桑没有热爱古典文化艺术的心性情怀,倘使他没有深厚的古典文艺知识的积淀,没有掌握高超的文艺复兴大师的艺术技巧,他的作品就不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会具有典型的古典主义气息,不会具有精妙的构图、严谨的素描、优雅的色调,以及浮雕一样的人物造型普桑。因此,普桑选择了向古典主义风格的回归,被世人视为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及杰出代表。

2 普桑古典主义绘画的继承与革新

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是以精神为内涵,提倡典雅崇高的艺术特色,庄重单纯的形式,强调理性而轻视情感,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贬低色彩与笔触的表现,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努力使作品产生一种古代的静穆而严峻的美。

2.1 在人物造型方面,普桑以古典雕像的美来表达他心目中纯朴而高贵的人物形象

在《阿尔卡迪亚的牧人》这一幅画中,绘画中的女子像希腊雕塑般的女子一样,体型健美、相貌俊俏,具有高雅端庄的气质。绘画中的男子是多么的傲岸、多么的生气勃勃,不同于那些行若衣架的舞台人物,像艺术家拉斐尔笔下的人物一样具有罗马真正的男人特征,是古典人物形象的典范。这是受古希腊、罗马雕塑的影响。

2.2 在艺术、绘画形式方面,普桑的绘画具有古典艺术形式:单纯、明晰、优雅,看上去像“晶莹剔透的水滴”一样

卡尔・尤斯蒂说:“普桑的绘画中充分体现出温克尔曼的古典理想,即适度的形式,单纯与高贵的线条,平静的灵魂和优雅的感情。

古典的绘画形式:巧妙的构图、严谨的素描、中和的色彩。在古典主义风格的所有画家当中,就构图而言,普桑堪称最革新、最独特、最优秀的画家之一。洛梅尼说他胜过拉斐尔,普桑作品的构图成为后世画家学习的典范。

普桑在绘画上急重视构图,他每幅作品构图都很巧妙,通过均衡、秩序、和谐的美的图式,传达出深刻的思想意蕴。例如《境界标前的酒神节狂欢》作品中舞蹈的人群手臂相接形成了很紧凑的一个链状结构;《随着时间之神的音乐起舞》作品中三女一男四位翩翩起舞的人,手牵着手,组成了一个环状的结构;《阿卡迪亚牧人》作品中躬着身子的两个人和站着的两个人分别形成对应关系,正好连成两组对角线式构图;《劫持萨宾妇女》把众多人物按近景、中景、远景纵深式构图分布,使每个人物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中各得其所等等。所以普桑确实是一位构图非比寻常,独具魅力的画家。

2.3 注重“理性”

普桑非常崇尚理性,这里所说的“理性”是侧重于画家所使用的独特的绘画语汇而言的,是指绘画的形式元素的清晰、协调、严谨、精益求精。谨慎的态度,精心的构思,构图的均衡、和谐、稳定,人物的分布,人物的表情、衣饰、造型的逼真描绘,人物和风景有清晰的轮廓线,笔触的修饰和处理等等,一切都服从于“理性”的指导。使普桑绘画庄重典雅大气,散发着高贵的气息。德拉克洛瓦称他是“一位真正的革新家。”他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以魅力独具的形式开掘了深刻主题,这正是他上承前人,后启来者的地方。

3 普桑古典主义绘画对后世的影响

17世纪下半叶,普桑绘画的艺术形式成为法国皇家美术学院官方的标准,并形成了一种官方的审美:普桑主义,反映了普桑绘画在法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很多法国画家都探索、学习普桑绘画的艺术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普桑绘画风格的影响。画家大卫和安格尔等人学习普桑的古典主义绘画风格,成为18世纪的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卫的《求乞的贝利萨里》就是以“普桑的画法为榜样的。”大卫曾说:“如果在主题上我受到高乃依的启发,那么,在绘画技巧上,普桑是我学习的榜样。”后印象派大师塞尚曾说:“每次我从普桑那儿回来,我便更了解我是谁。”塞尚画面中坚实的形体,几何形的结构,是普桑绘画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的映现。

普桑在英国及其他国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普桑的构图、素描、色彩以及非凡的想象力影响了很多艺术家。

普桑不仅继承了古典主义艺术的理想范式,而且开拓了古典主义艺术的新境界。他以自己独特的绘画语汇阐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索。他的作品引人无限遐思。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2]德拉克罗瓦.德拉克罗瓦论美术与美术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迟轲.西方美术理论文选[G].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

[4]邵大箴,奚静之.外国美术名家传・普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古典主义绘画范文2

摘要:新古典主义是发生在十六到十七世纪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处于暂时妥协的一次思想文化潮流。它和“老古典主义”有密切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拉斐尔与新古典主义杰出画家安格尔的艺术创作也有着密切地联系,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拉斐尔的崇拜者安格尔,在其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上,既固守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又有了新的突破。

关键词:拉斐尔 安格尔 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8-0128-01

一、对古典主义油画的概述

古典的绘画,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绘画艺术,欧洲艺术史上曾经历过三次学习古典艺术的浪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二次是17世纪学院派绘画,第三次是18世纪末――19世纪的法国新古典主义。作为西方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以发掘古典文化,研究希腊、罗马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追求科学求实精神的思想为先导,古典主义大放光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都创作出感人的古典主义作品,被奉为古典绘画的鼻祖,特别是拉斐尔,被后世画家奉为不可逾越的偶像。16世纪末文艺复兴的艺术出现了衰退现象,到17世纪初,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卡拉瓦乔画派成为了主要的艺术流派。学院派绘画主张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传统,并强调绘画中的最高标准便是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绘画写实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古典主义的发展。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崇尚古典精神,以希腊、罗马的艺术为典范表现出严正、高贵、酷爱秩序的特点,推动了古典绘画和学院派的发展。整个18世纪艺术几乎都是在古典主义思潮影响下度过的。欧洲各国纷纷效仿法国建立美术学院,学院派成了正统艺术。到了18世纪中叶,古典主义艺术思想被庞贝古城的发掘和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的发表所激励,欧洲对古代美术的兴趣又掀起了一阵。这又为西方古典主义艺术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18世纪,法国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取得了压倒一切的地位。新古典写实绘画以历史上的古希腊、罗马作为借鉴,狂热地崇拜古典艺术。

二、拉斐尔与安格尔绘画艺术中的绘画语言特点

拉斐尔(Raphael Sanzio,1483―1520),作品一直被人们视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安格尔称他是绘画之神。拉斐尔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平易近人、亲切自然是拉斐尔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他笔下,深刻的知识和精心的推敲全溶在用流利线条构成的轻松自如的艺术世界中,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这些古典美术最推崇的品质,在拉斐尔身上获得了最鲜明的体现。因而,那些推崇古典风尚的美术家,都把他当成理想的楷模,恰如雷诺兹说的:他本人成为所有后代画家的样板。

代表作品:《美丽的女园丁》(约1606),拉斐尔以圆润流畅的线条把圣母、耶稣和圣约翰的优美形象和谐地组合起来,创造出充满人间气息的、亲切的神的世界。这一世界远离了中世纪的精神,它那纯洁、明朗、单纯、自然的情韵更接近希腊的精神。

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拉斐尔的崇拜者安格尔,在其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上,既固守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又有了新的突破。向文艺复兴早期艺术家学习的时候,安格尔并没有完全追随。他认为早期艺术家们没有看到中间调子,没有观察到亮部和阴影里面的一切细微之处。他认为必须使人物形象能够转动,对安格尔来说,浮雕效果是通过在物体表面的所有部分巧妙细致地上阴影的办法达到的。同时,在用色上,他不画透明的阴影,而是把阴影涂得比较厚,并且在阴影里加了白色,例如从现藏卢浮宫的油画《瓦平松的浴女》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用色就比较厚。他油画上很少用当时流行那种有光泽的褐色,并且当油画表面上的调色油被光线吸收后,就去掉了那种发紫的反光,呈现出一种金黄色的调子,同文艺复兴最出色的作品十分相似。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画益发美丽。这些油画技法从他一系列的宫女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三、拉斐尔与安格尔绘画艺术中的绘画观念异同

在拉斐尔的绘画生涯中,当时的题材即是历史插曲,是对现实中一个片段的描绘。可是,在安格尔看来,题材、自然、模特儿,都只是进行独特创作的依托而已。在一幅安格尔的作品里,题材不是轶事,而是构图。1842年安格尔的《路易十三的誓言》一画受到官方的赞赏,他对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作品倍加推崇,不惜直接借鉴其构图和形式。安格尔对政治、宗教不感兴趣,他把对美感形式的追求代替了对事件的关注。

四、总结

虽然安格尔直接师承大卫,但是在他的画面中有更多拉斐尔的情调,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是美丽的世俗妇女形象,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慈爱、善良、温顺的优良品质,还略带几分贵族的高贵气质,如他的《西斯廷圣母》,就像一首优美的颂歌,将圣母的端庄和世俗的爱融为一体。拉斐尔的画面上始终洋溢着明净的色彩、柔和的光线和宁静而优雅的节奏感。拉斐尔的优美、诗一样的绘画语言启蒙了安格尔,并且这种风格影响了安格尔的一生。安格尔的绘画风格与拉斐尔如出一辙,画面上洋溢着的也是明镜的色彩、柔和的光线和宁静而优雅的节奏感,如上文提到的《瓦平松的浴女》。安格尔在罗马期间认真研究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在这些绘画大师的基础上,安格尔绘画中的线条更加简练和概括,从而更多的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参考文献:

[1] 朱伯雄编著.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古典主义绘画范文3

一、宗教题材绘画风格的成因

(一)家庭成为宗教题材绘画的基础

在其年幼时,父亲就将布格罗过继给了他的叔父。叔父是一名牧师,他接受了叔父的洗礼,成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熟读了古典圣经、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年幼的布格罗一贫如洗,在经济和精神上养父给予了他很多的帮助,提供给他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他就读于中小学是修道院改建而成的,学校被宗教气氛笼罩着,充满着严肃的气氛,但年纪尚小的他却从不抵触这些神秘肃穆的宗教,圣经故事、历史故事,为他日后的宗教题材绘画做了重要铺垫。

(二)古典主义对宗教题材绘画风格的影响

每个事物的发生都离不开时代,时代引领着每个领域的步伐,美术领域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无法与这个时代脱节。传统文化是这个时代中的重要因素,布格罗的绘画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文化,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地创造出伟大而优秀的作品。由于对艺术的热爱,布格罗考入了巴黎学院后,接受学院派严格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他对人体解剖学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和研究,为他以后的写实人物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较高的学术成就,他赢得了前往意大利学习的机会,此期间,他了解了文艺复兴,追随西方古典大师成为他一生的志向。文艺复兴的这些大师们不但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罗马艺术,而且不断创新,他吸取这些大师们的精华,充分的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事实上这些大师的艺术是对他幼年所接收的古典文化的进一步肯定。正如弗利昂纳·E·委斯曼在《布格罗》一书中曾讲道:“布格罗吸收了来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创作传统,虽曾经游学意大利,访遍古典文化,但其扎根于此深受影响的法国新古典文化对其的影响远胜过其他文化。”他是一个折衷主义画家,受意大利大师的画风吸引,严格遵守大师的创作原则,深入结合自己的艺术思考,最终拥有古典与唯美的创作独特风格。

二、布格罗宗教题材绘画作品艺术形式特点分析

(一)布格罗宗教绘画继承和发扬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样式

文艺复兴之后的绘画艺术是以表现“人”为中心的,法国古典主义追求的是理性,强调的是完整的构图和庄重严峻的色调,使作品产生一种雄壮的气概。布格罗也坚定不移地把这一传统继承下来,但是少了一些理性和雄壮,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清新自然的世俗感。安格尔曾说过:“我的创作在很久以前就只追慕一种范本——即产生于那个光辉时代的古典艺术及其杰出的艺术家们,拉斐尔为这一时代建立了一个永恒不变的艺术领域。我感到一种我确实在用自己的绘画证明我倾尽全力模仿他们的倾向并继续走他们所开创的那条艺术道路。”安格尔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核心人物,他强调“人”,在绘画艺术表现方面体现为“庄重、理性、完整、线条”,布格罗受安格尔影响很大,紧随安格尔追求艺术的永恒性和对古典的崇尚,并将安格尔的理论视为正统。他认为文艺复兴的大师们是无法复制或者逾越的,拉斐尔抒情柔美的绘画风格直接影响了布格罗的单纯而诚挚的感情,他吸取拉斐尔的细腻典雅,加上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使得自己的宗教题材绘画具有典雅静穆的气息,表现了一种人神共存的审美理想。布格罗还经常提起提香,并说道:“对于完美绘画的准则只有一种,那就是像提香和委罗内塞那样对画面色彩的追求。”这就丰富了布格罗绘画作品的绘画语言,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他带领着这批学院派画家坚决维护古典传统,坚守着文艺复兴以来的美学原则,赋予宗教题材绘画作品一种神秘气氛。如《宁芙与萨堤尔》这幅画中的萨堤尔是半人半兽的形象,宁芙是众仙女,作品描述仙女们洗澡发现萨堤尔偷看并拖他下水,戏弄他的情景。男性的刚健和女性的柔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幽美而静谧的背景衬托人体的质感,画面表现的如梦似幻,像世外桃源,完整的体现出古典绘画典雅静穆的舞台戏剧特点。

(二)布格罗宗教题材绘画作品中运用光线突显主题

光线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与我们密切相关,它的存在可以影响到人的情感,它可以使物体产生明暗和色调反差,光线的距离也使人的实现距离产生远近虚实效果。在布格罗的宗教题材作品中,光线的运用和布置都有精心的安排和设置,使画面有了主次之分,迅速的吸引观者的眼球,突显主题。如《鞭挞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这幅画面的中心是耶稣,光线整个都笼罩在耶稣身上,让耶稣本身形成一个亮点,而其他的部分则被有意的分在光线以外的灰部或者暗部,这样就自然将画面的中心呈现在我们眼前。再如《女精灵》也充分地体现了光线的作用,整个画面的中心集中在前面三位女精灵身上,强烈的光线直接照射在她们身上,充分地表现了画家对人物各部分的细节描绘,而光线不好的地方成为背景,衬托主体,使得三位精灵变得更明确、更和谐,布格罗追求这种光线带来的空间感,巧妙地处理画面,使之统一和谐。

(三)布格罗宗教题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形式

构图是画面达到高度和谐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俄罗斯当代现实主义大师梅尔尼科夫所说“: 构图是一切平面艺术的根本,是一件作品好坏的第一要素。”布格罗深受法国古典主义的影响,尤其是大卫、安格尔。绘画作品中多以崇高、典雅、静穆的构图模式为主要形式出现,他善于从传统中汲取养分,从自然中寻求真实,从艺术中体现永恒。同时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动荡不安,战争四起,资产阶级的出现,也直接影响到他的绘画风格。宗教绘画被古典主义的学院派尊崇为正统,布格罗同样崇尚古典主义的静穆伟大,他最常用的古典构图形式就是三角形构图,这样的构图对于他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是非常典型的古典构图形式,既具有一种平衡式的稳定,又有烘托主题的作用。如《第一次悲痛》以完美的金字塔构图形式呈现,亚当和夏娃第二个儿子亚伯的死亡,亚伯仰躺于亚当的腿上,以半圆形的姿态体现出死亡之体的无力与柔软,夏娃痛哭钻进亚当的怀里,亚当侧转身安慰妻子,并用表现完美力量的肌肉捂着胸前,呈现出三角形构图,突出人物主题,有一种悲壮静穆之感。

布格罗除了用经典的三角形构图之外,最经典和突出的还有垂直式构图。以仰视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有种肃然起敬之感,有力的推出了画面的崇高塑造。如《丘比特》。

古典主义绘画范文4

关键词:中国当代油画;探索;语境;主观感受

中国古典写实油画,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人认为,中国的古典写实油画有明显的模仿气息,不很喜欢。确实,古典油画在欧洲已经流行了几百年,要想创新超越谈何容易。油画对于中国来说是舶来品,由于艺术语言的特殊性,就得沿袭深厚的西方油画传统。中国油画侧重的是古典精神和处理材料的技法,画家们希望运用更加纯正的艺术语言表达主观情感。

在中国,几代绘画艺术家们一直在古典主义画风的油画语境中追寻、探讨,从中吸取精华,试图创造出个性绘画语言。早先有靳尚谊,后有杨飞云、王沂东,现在又有许多画家锲而不舍地吸收与转化。

古典主义画风的精神内核是审美上的高尚典雅与幽静恬然,它重在强化写实画面的唯美性,探究画面人物形象比例结构的理想化。“形”,在古典写实油画中是一个重要元素,但我们从艺术作品中更多地看到艺术家的主观思想和智慧。

艺术的语境是无限多样的,因为生活现象和自然景象是绚丽多彩的,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自然界,源于生活感悟,因此,画家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语境也是多姿多彩的,它可以真实,可以含蓄,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独辟蹊径,别开生面。油画中的“语境”非同一般,是通过作者与欣赏者思想上产生交流才能体现出来的,这就必须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生活基础上,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通过彼此思想共鸣、共振才能体味无穷的语境魅力。

油画绘画是用形象说话,语汇就是物象视觉传递的载体,艺术家以形象符号为“语言”与欣赏者对话。杨飞云是当古典主义油画的代表,他用造型艺术的方式提醒人们关注艺术的灵魂和美的根源。他所采用的绘画语言是传统的,学院式的,他所专注的古典写实语言始终是视觉语言在审美意义上的延伸。杨飞云力图在作品中创造描绘对象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在他的油画世界里,女性几乎是一个“永恒”的创作题材和主题。在其大量作品中通过刻画温婉、淡雅、纯洁的女性形象,凸显东方女性的美。他的女性题材画作中,一部分是象征性的,具有内涵的典型性、理想色彩的创作;另一部分是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创作,在普通生活中捕捉一些有美感的对象,展现亲切的平常环境和人物美。杨飞云说,艺术的特点,一个是思潮性,一个是永恒性。古典艺术不是一种风格或样式,而是蕴含一种永恒价值的艺术。古典艺术在当代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有着永恒性的情感、审美和生命力,所以在反映现实生活时,尽可能在所看到的人物里面寻找表现的价值,而不是去追求那些风潮性的东西。陈逸飞也是古典油画写实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最大特点是在写实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作为玛勃洛画廊首位的亚洲画家,陈逸飞的油画作品注重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柔美,在写实中渗透着东方神。《浔阳遗韵》便是其中的代表,通过描绘穿戴清末装束的妇女肖像,反映了一个时代中国妇女特有的生存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倾注了作者的怜爱与同情,也从另一层面激起人们的怀旧情感,以传达特有东方情调和精致的油画写实技巧,从而博得艺术界和收藏界的好评与青睐。《微曛》描绘的是一个古典女子坐在凳子上休憩,通过对女子的深入刻画,引起欣赏者聚精会神的关注,激起强烈的美感并延伸出无穷的意趣,堪称油画典范。

语境的表现包含艺术家精湛的技法和技巧,是一种深度的创作,这种创作是把物象变成有趣味的显示型符号。很多人认为古典写实主义绘画太迷惑人了,由于她外表的细腻和逼真,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不管是懂艺术的还是不懂艺术的,只要见到她,就被她的外表所吸引。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古典主义油画就是抄袭临摹,对它们很反感。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古典写实油画具有自己的特色,当代艺术家们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探索,力求加强油画的艺术感染力,富含语境,坚定自己的艺术道路,创造了更多更美好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陈杨.油画中“行”与“意”的追求.新美术,2009(5).

古典主义绘画范文5

关键词:遇难船;奴隶船;艺术风格转变

透纳的“海上系列”是其作品的象征性代表,他对海洋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与他多次往返于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之间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在船上度过的时光,让透纳目睹了海洋风光强烈的变数,正是透纳追求光与色变幻莫测的最佳题材。此外,对社会事件的关心,也促使透纳从事大量的海洋绘画。

《遇难船》创作于1805年,属于透纳艺术风格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他借作品证明了自然界里变化无穷,就如人类戏剧化的转变,既令人悸动又富有哲理。事实上,这些自然的变化比那些历史画家所画的传说和寓言更具有真实力量,因为其实自然中的善恶因果原本就默默主宰着人类的生活。

透纳的早期作品大多属于古典主义的传承品,画面的构图与光线的处理都能在荷兰17世纪和法国18世纪的古典风景画中找到影子。透纳受古典主义大师兼美术学院院长雷诺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沿着对色彩的控制,环境的感受性,简洁单纯的表现手法而开始探索其新一时期绘画创作的。透纳信奉流行于18世纪末的崇高美学,因为崇高美学主义要求艺术家应该对艺术有至高尊崇的态度,因而透纳并不排斥古典主义绘画,相反,他还以能够同古典主义作品媲美为荣。艺术风格的统一,在法国是源与对体系的热爱,在英国则源于对体面的爱,透纳的大多数赞助人都是属于贵族阶级,他们对高贵典雅的艺术品的需求也是透纳进行创作的动力之一。对古典的“伟大的风格”的推崇使得透纳在19世纪风起云涌的艺术流派浪潮中从未失去过方向,只不过他将“伟大风格”的历史内容变成了风景本身。典型的例子便是1810年发表的《葛立森的雪崩》,在这一悲惨的画面中,完全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铺天盖地的冰雪场景和落石砸下的支离破碎,这完全是一幅现代构图,画面的紧张感和不平衡性造就了一种有别于古典主义的现代风格的伟大。

1819年的意大利之行,成了其艺术生涯中的一次艺术风格的飞跃,更是其走出古典主义影响、从现代意义去把握艺术创作实质的分水岭。将主题引入艺术,从法国传入英国,并影响了透纳的成熟的颠峰时期的创作。《奴隶船》的全名其实应该是《奴隶船(奴隶贩子把死者和垂死之人丢入海洋――台风袭来了),画面上展现的是海上大自然的触目惊心的景象和发生在海上触目惊心的贩卖奴隶事件。透纳在这个画幅中,并没有直言地说着船主的暴戾,没有单纯地去讲述落入水中的黑奴的命运。残阳、黄色的云、血色的大海被搅在一起,构成画面的主体。处于创作颠峰期的透纳发明了一种在题材和风景之间的完美平衡。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契合可以说是透纳对绘画中色彩成功运用的结果。透纳受到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在庚斯博罗等前人的基础上用自己的作品扭转了这一局面。他在生活感受的基础上,对色彩和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夸张、提炼,加进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是色彩的效果更单纯、强烈。在他的水彩画中,为了达到水彩色调清晰的目的,透纳独创了一种方法,即在画纸的背面也涂上颜色。他把油彩、水彩、颜料和纸这些材料转化成光、大气和动感。在第二次来到意大利时,透纳把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变成了其进行色彩研究的实验品,让未干的色彩在纸上自由的伸展、表现,尽显绘画本体语言的特殊魅力。

《奴隶船》的人文价值相比于它在绘画上的影响毫不逊色。透纳对社会实践的表现正体现了他对工业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担忧,画面的悲剧色彩以及对人性的关怀也是其作品内涵深刻的关键所在。

透纳作品中的光色变化、抽象的色彩符号,以及后期的作品的独特风格――物象结构溶于光色之中,预示着印象主义画家的探索,并在20世纪抽象绘画中得到回响。透纳早期的威尼斯画作仍有清楚的人物、街道、船只的形状和轮廓,或是可以定位的色彩范畴,然而到了1840年,也就是透纳七十岁之后,许多题名为威尼斯的画作,却都呈现无景深、无色彩甚至无人物、无面孔的极简模式,或是将勾勒出来的人物与线条涂抹消除。他的成就不仅凌驾了过去、现代的画家,且其不断探索艺术技法、创造艺术高峰的强烈愿望更是达到了超越自我的境界。在历经了事业的高峰和晚年的嘲讽后,透纳已经不再期望同时代的人能理解并接受他的艺术观点和作品,而是抱希望于世纪末的印象派。

参考文献:

[1]《透纳――英国水彩画大师》

[2]何政广.河北教育出版社

[3]《十九世纪绘画艺术》

[4]乔治•摩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古典主义绘画范文6

关键词:西方油画;魅力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油画艺术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映射出每个民族不同的风格和面貌。作为古典写实的油画,欧洲人有雄厚的写实造型即素描造型的基础。

油画发展初期的历史条件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15世纪的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其基本思想就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人文主义思想出于对宗教的批判,肯定人是社会生活的创造者,提倡人权,反对神权,关注社会现实的积极要求,许多著名画家为逐渐摆脱单一的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的创作,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直接描绘,使宗教题材的作品含带明显的现实世俗因素,有的画家完全描绘现实生活的实景。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福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乔托著名的壁画《逃往埃及》,虽然题材是以圣经为主,但是乔托却是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来理解他们,并按照现实中的人物来表现宗教的故事。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继承了希腊、罗马的艺术观念,即不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实,还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实的前因后果,于是形成了注重构思典型情节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法。与此同时,画家还分别探索解剖学、透视学在绘画中的运用、画面明暗分布的作用等,形成了造型的科学原理。人体解剖学的运用使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实般准确的比例、形体、结构关系;焦点透视法的建立使绘画通过构图形成幻觉的深度空间,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画中的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层次,使物体更有立体感。人文主义的艺术主题与追求写实的造型观念在其他画种中之所以不能完善,是因为工具材料的限制,而油画工具材料性能正适于将二者充分体现出来。因而,古典油画成为经长期制作的、高度写实的面貌。

19世纪的欧洲尤其是法国,绘画有了明确的艺术主张,艺术倾向从表现女性的肉感变为宣扬视死如归的坚强。虽主要体现在艺术主题和内容上,但油画技法也相应各具面貌。如新古典主义注重油画中物象造型的严谨与坚实感,符合古典传统的造型法则;大卫的学生安格尔就精于观察,对行的追求以现实为基础,浪漫主义围绕悲剧的主题,力求以色彩、笔触因素和构图中运动式线条创造画中情节的紧张感;拉斐尔前派注重对画中人物心理情绪的表达,较多画面以青、紫、绿调子构成感伤的、静寂。

从19世纪末叶开始,西方油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油画比较狭窄的艺术功能和一体化的写实手法已经达到自身体系的高度饱和,因而在哲学观念、艺术观念的变革中趋于解体。油画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艺术创造原则,艺术家自由构造的油画艺术形象被视为新的真实。艺术家不再通过油画形式如实描绘自然,而将油画形式作为表现自己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媒介,以想象、幻想等方法构造作品。印象派之后的三位画家率先离弃了传统油画模式。凡高以疾急奔放的笔触,使浓厚、明亮的色彩充满强烈的力感,表现内心情绪的不安。

在20世纪油画中,也就是现代美术时,由不同的艺术观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并制约艺术形式呈现多种倾向,传统油画技法中的某方面因素往往作为艺术观念的形式体现被强化,甚至被推向极端,油画形式语言受到高度重视。例如:忽视色彩而主要作形体自由构造的立体主义;注重色彩强烈状态中均衡效果的野兽主义;通过色彩和笔触的无序使用表现扭曲心理的表现主义;纯粹以色彩的点、线、面构成画面的抽象主义;以及将颜料随意甩、泼、垂滴于画布上的抽象表现主义等。近百年来西方现代油画流派纷繁,相继更替,只要以油画工具材料为造型媒介,艺术家可以创造任意的油画面貌。随着艺术观念的不断扩大,导致油画材料与其他材料相结合,产生了不归属某一具体画种的综合性艺术,我个人认为,油画因此也走向失去在西方作为主要画种的地位的趋势。

油画也有很多流派,大体的流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第二类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在第一类中如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

巴洛克派――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一词原意有不整齐、扭动、怪诞的意思。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风格的称呼。推崇运动的扭曲,形体的丰腴与量感,其艺术语言强烈、夸张激情、运动、浮华,这是巴洛克派绘画的特点,此外它还吸收了文学、戏曲、音乐等领域的因素。其代表人物为鲁本斯、贝尼尼。

洛克克派――“洛克克”原意是指贝壳的形状,其艺术风格为繁琐、精巧、纤细、甜腻、流行于18世纪,其代表画家有华多和弗朗索・布欧等。

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这也是学院主义的奉行的原则。正如学院派奠基者法契诺所讲“美是所有艺术品的最高目标,它是事物的一种客观性质,由秩序、和谐、比例、规矩所组成”。其代表作家有拉斐尔、安格尔等等。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19世纪初期,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在此作品中的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构图中的水平与垂直,光线的柔和与均匀,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激情。这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宣泄与表达。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指19世纪中叶,以米勒为首的画家主张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去表现正常的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写实主义和照像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就如它的创始人库尔贝在1885年所讲的:“象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我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艺术就是我的目的。”

照相写实主义是对生活以一种照片式的形式搬上画面,如克洛斯的《约翰像》。它绘制作品要先拍成照片或幻灯片,再把它以比真人大十倍的比例精细地放大到布上,更细腻、更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细节,如脸上的每一丝肌理和每根汗毛等。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是19世纪的画家们走出了自己的画室,去探索自然界中光与色的瞬间变化,打破了传统观念上固有色的概念,如树是兰绿色、阴影是黑色,它把周围的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绘制。其代表画家有莫奈、修拉、塞尚、雷诺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