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硕士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设计硕士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范文1

从2014年开始,辽宁省学位办加大了对硕士论文的抽检力度,2015年抽检数量为2014年的3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相关培养单位的重视。根据2014年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价结果显示,在此次抽检中被抽到的两本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论文中,一本论文的评价结果为良好,一本的论文的评价结果为一般。从反馈的信息来看,评审专家主要从论文的选题、文献资料的阅读、论文的成果与创新性、研究手段与技能、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的掌握、综合分析能力实验或计算能力及写作能力与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评定。从检查的结果来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论文质量还有待于提高,主要缺点体现在:近几年的文献资料和参考文献较少;开展有针对性的试验比较少;缺少对实验的针对性分析;缺乏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实例或实验室数据的对比等等。我们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此专门组织了研讨会,将评审专家的意见反馈给我们的专业指导教师。在会上,指导教师们对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希望对我们今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论文的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我们除了参加省学位办对硕士论文的抽检之外,还把我们的专业硕士论文送到一些兄弟院校进行同行评审,评审的结果也同时作为学校评价专业硕士论文质量和专业指导教师能力的依据。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校内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校内导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加强硕士导师的遴选工作,使得专业素质过硬,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走上硕士生导师的岗位。辽宁工业大学制定了《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了一名合格的专业硕士生导师应该达到诸如学术道德、学术论文抽检情况、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研究生就业情况、科研指标等方面的标准,凡是达不到硕士导师考核要求的教师将被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另外,学校定期进行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吸收符合条件的教师进入到硕士生导师队伍中来。通过督促硕士生导师加强自身的学术水平,来提高对硕士生的指导能力。比如,学校规定一个硕士导师在一个聘期内(一般为三年)导师应该完成的科研任务:获得的纵向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完成的横向课题进款;获得的省部级奖励的数量及奖励等级;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等等。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导师要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所以辽宁工业大学在考核专业指导教师的时候着重强调了导师的工程素质,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的标准,专业导师将被暂时停止招生或取消专业研究生导师资格。上述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专业导师加强自身的工程素质、在指导专业研究生时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校外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土木行业的专业人员作为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并开展联合培养制度,即双导师制。与学术型导师相比,专业型导师的能力体现在工程实践的丰富性和对土木工程技能掌握的熟练性上。我们所聘任的校外专业导师,来自辽宁省内的土木工程行业,如锦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总工程师,东北电力工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锦州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锦州宝地集团的高级工程师等等,这些导师都是建筑企业的技术骨干,都具有很强的实践专业技能,他们指导的研究生涉及到的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包括设计、施工、土木工程检测与加固、工程管理等等,符合三师【1】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善于在工程实际中发现问题,并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题目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有能力指导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当中出现的复杂的技术问题。校外专业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虽然很强,但是敬业和投入问题也是当前的一个让各个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很困惑的问题。校外导师和培养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校外导师的人事关系又不隶属于培养单位,培养的学生学位论文质量出现了问题,校外导师是没有什么责任的。而且,培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成才,对于校外指导教师来说也没有带来实质上的利益,因此他们缺少投入精力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如何解决校外导师的精力投入问题,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难题的破解需要各培养单位、硕士生专业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比如采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到其导师所在的企业就业、或是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和企业共同分享、或是培养单位和企业联合报奖等,这些均是可行的办法。

三、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维护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的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维护对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依托辽宁工业大学的实践教育平台,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建立辽宁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校外实践基地。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重视实践基地开发工作,规范实践基地建设的管理,加大投入保障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维护和发展与专业实践基地的关系。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负责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定期对签约的实践基地进行走访,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也了解到在基地实践的专业硕士的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加强在实习基地的学习和实践。同时,也是对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的一个促进。通过建设专业硕士实践基地,达到学校和实践基地所在企业互惠的目的,从而使专业硕士实习基地成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在对企业进行走访的同时,也邀请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硕士指导教师来学校座谈,为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献计献策。

四、加强对建筑与土木工程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实践考核与成绩评定

辽宁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培养基地进行至少连续半年时间的实习、实践环节训练。一般时间定在第三学期,参加实践的研究生按期提交实习、实践计划及报告,实习完毕以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组织专门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答辩会,专业研究生参加由学院答辩委员会(校外指导教师参加)组织的答辩会,对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接受委员会的答辩。答辩成绩采取两级分制,分为“合格”或“不合格”。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督促其按照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一段时间之后再组织答辩。通过这样的考核,使专业硕士研究生认识到在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加大在专业实践活动中的精力的投入。

五、结论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范文2

关键词:建筑;垂直绿化;设计;影响因素;策略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垂直绿化的概念

建筑“垂直绿化”是指利用攀缘植物或者其他的植物材料装饰城市中各类建筑物的外墙、围墙、挡土墙,河道护坡墙以及一切垂直于地面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墙体,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墙面垂直绿化布置,达到增加绿地覆盖率,美化城市的目的。[1]

2、建筑垂直绿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墙面绿化未与建筑设计相结合

目前垂直绿化很少列入建筑设计的考虑范围,而只是对垂直绿化技术手段的简单应用,忽略了和建筑设计的结合;当建筑物建成后再进行墙面绿化设计,易造成各种先天不足或重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

(2)重应用,轻研究,墙面绿化技术没有新突破

目前,墙面绿化虽有多种方式,但技术落后,没有取得突破,仍处在试验、示范阶段,对一些低矮的墙面绿化尚有一些办法,但对高的墙面绿化则难以实施。而且,相对应用上的发展,针对墙面绿化的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则寥寥无几[2]。

(3)绿化效果难以稳定持久

由于垂直绿化在植物养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墙面绿化效果稳定性、持久性较差,往往不能长期保持垂直绿化效果;此外,垂直绿化强调整体绿化效果的展现,对于一些生长状态无规律的植物(如攀爬类),往往会有绿化效果难以控制的问题,导致绿化效果的失控。

(4)建设及维护成本过高

垂直绿化的构建材料、施工机械等都与地面绿化有很大差别,难度较高,建设和养护成本相对较高;建筑后期再加入建垂直绿化的成本将更高。

3、影响建筑垂直绿化的因素[3]

(1)季相变化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随季节的更替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形态、色彩、质感等。因此,垂直绿化不同于其它建筑材料的表现,在建筑中作为表现元素,要充分的考虑植物可能呈现的面貌;此外,墙面垂直绿化植物的生态效益,基本是靠叶面完成,生态效益与单位面积绿地的叶面积成正比,所以墙面垂直绿化植物的选择还应充分考虑增加叶面积以充分发挥垂直绿化的生态效益。

(2)环境的影响

①地域环境

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各有特点,这关系到垂直绿化中植物呈现的形态和面貌,从而影响到垂直绿化中植物的选择。因此,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植物。乡土植物对于当地气候有高度适应性,在生长环境相对恶劣的垂直界面种植环境中,选用合适的乡土植物具有事半功倍之效[4]。

②城市环境

城市和城市区域的主色调是不同的,建筑作为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必须与周围城市环境及建筑环境相协调,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统一连续。建筑立面上的垂直绿化的表达,不仅要与单体建筑的色彩相协调,还应尽可能的与所在的区域和城市的色彩相融合。[5]

③建筑朝向

建筑不同立面朝向的日照情况存在的差异较大,这对植物生长习性提出不同的要求。垂直绿化的布置应在考虑立面对垂直绿化的景观、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注意不同朝向的日照特点对选择垂直绿化植物的影响。

(3)建筑性质的影响

建筑的不同功能性质对垂直绿化的表现力要求是不同的,垂直绿化效果应符合不同性质建筑所需要的空间环境氛围,营造出或热烈、或活泼、或宁静、或肃穆的建筑空间形象[6]。在建筑的垂直绿化设计中,应尊重建筑的功能性质,创造出既符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又能表达出建筑的主题的垂直绿化形式。

(4)垂直绿化技术的影响

垂直绿化技术手段直接关系到垂直绿化的植物选择、基本形态、植物生长状态、建设成本等问题,垂直绿化的实施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撑。垂直绿化技术和设计手法是相辅相成的,改进技术手段可以使垂直绿化效果更加可控、稳定,使设计手法更灵活多样。

4、建筑垂直绿化设计的相应对策

垂直绿化的实施需要绿化技术和建筑设计的相互配合,针对上述建筑垂直绿化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建筑垂直绿化的影响因素,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垂直绿化设计的相应对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为绿化提供承载空间

应该把垂直绿化作为建筑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并结合绿色植物自身特性,有机的贯穿在整个设计中。要为绿色植物提供出适宜的生存环境,建筑中具有承载植物保证其正常生长的空间。这些空间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保证安全性,还应和建筑设计巧妙、紧密的结合,和建筑设计同步进行,可以将这类空间设置成种植槽、辅助植物生长的构架,或设置种植模块的建筑墙面[7],以避免垂直绿化在建筑上的重复建设,使得植物绿化和建筑结合更加紧密。

(2)垂直绿化的养护管理的考虑

在高度较低的建筑上,对植物的养护管理较为简便;而高度较高的建筑上植物的养护管理相对较困难。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对垂直绿化的养护有所考虑,为植物提供生长空间的同时,也为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提供出便捷的操作空间,以形成最终的绿化效果并使得绿化效果持久。

(3)选择合适的绿化技术

垂直绿化的实施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撑,但同时也不能过分夸大技术手段所起到的作用;垂直绿化不仅应该对新技术、新材料充分利用和表现,更可使用本土常见的绿化植物,依靠常规的垂直绿化技术。

攀缘植物绿化技术和种植槽绿化技术中的植物为平面种植方式,生长状态稳定,养护管理简便,通过灵活的设计手法,能够和建筑很好的结合,呈现出多样的绿化形式,拥有较大的设计潜力。[3]

(4)绿化效果的控制

为避免垂直绿化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应注意对绿化效果的控制。

种植箱(槽)的垂直绿化技术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注意保持正常的养护时,容易有效的控制绿化效果。模块绿化技术应设计合适的养护空间,以随时养护或更换单元模块,并形成色彩、材质丰富的垂直绿化效果。攀爬植物的生长形态相对较难控制。应尤其注意选择合适的植物,并对攀缘植物的攀爬构架的进行合理设计,从而加强对攀缘植物的生长形态的控制;此外,还可以将总体绿化效果分解成相对独立的绿化单元,通过对单个绿化单元的绿化效果控制,形成整体的绿化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宝鑫主编.城市立体绿化[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0

[2]黄东光,刘春常,魏国锋,周贤军.墙面绿化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上海世博会的启发[J].中国园林.2011.02

[3]张小康.建筑立面垂直绿化设计策略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重庆:重庆大学,2011.05

[4]徐德嘉,周武忠等编著.植物景观意匠[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

[5]霍丹.建筑环境的植物构建意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范文3

关 键 词:大学校园 校园景观 校园规划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是校园整体设计的重要环节。校园的“园”字本身便包含有花园之意。校园景观直接影响到一个校园的环境氛围。而校园景观却是我们很少单独作为重要的一项拿出来进行讨论的。无论是在设计任务书还是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校园只是停留在规划阶段的初步绿化规划分析和建设过程中,对建筑余下空地仅仅做简单的绿化处理或室外家具的修修补补。

其实校园景观和校园外部空间和学生活动功能密切相关,是校园整体设计的一个连续性过程,它和规划以及校园建筑一样,需要设计师进行专业的分析和认真的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在新世纪的大学校园建设中,校园景观这个领域的研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景观设计直接贡献于校园环境质素的提高。很多老校区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新校区所无法比拟的参天大树。在当前的校园设计中,多有出现的问题是:建筑优先,绿化填充;点线面简单结合,对外部空间贡献不够;植物物种选择求贵不求系统、有效等。鉴于校园景观在校园整体设计中的重要性已经目前设计中的误区,因而校园景观的研究值得作为一个专题并结合整体设计的其他方面来探讨。

1.校园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建筑以及校园形态设计之间的关系

1.1校园景观与规划的关系

校园景观首先是在规划伊始就应该作为规划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时候,它甚至成为规划布局形式的构思来源。其次,景观设计又相对于规划设计。规划虽然确定了建筑物布局,也就确定了大的外部空间形态,但是对外部空间的二次围合、对环境气氛的营造、对室外家具等的详细设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第三,景观设计对规划而言,有相对滞后性,它应该在规划确定后,与建筑设计同时或在其之后进行。

1.2校园景观与建筑的关系

校园景观首先与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与景观相对于规划而言,都进入了相对具象和细部的思维过程。建筑设计直接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形体勾画蓝图,而景观设计则涵盖了从空间、造景、植栽到地面铺装乃至照明设计的细节。而建筑体形和总图方式、直接决定了景观的边界、空间的范围。同时,景观又分为室外景观和室内景观两种,与建筑物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相互穿插的关系。建筑为景观提供了表现的基础和舞台,景观为建筑增添了生气和活力。其次,景观与建筑又有着相对独立性。这表现在,景观与建筑考虑的具体设计对象不同。建筑主要考虑室内空间的使用以及立体的形体构成,而景观主要考虑外部空间的完善和以园艺为主的视觉及功能效果。当然,二者也有同一性,那就是都要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设计,都要以使用功能和人的感受作为设计的根本。

1.3校园景观与校园形态设计的关系

校园形态设计确定了校园景观设计的抽象原则,而校园景观设计将校园形态设计具体化了。因为校园形态设计主要以设计导则的形式出现,它确定的是外部空间和建筑物的体形关系,是一个指导性的原则,即使有量化的指标,也只是作为原则性的参考。而景观设计,是以形态设计导则为依据进行的具体设计,校园通过这样的具体设计进行施工建设。

总而言之,校园规划之后是校园形态设计,在遵循校园规划并在校园形态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景观和建筑设计师平行的关系。

2.校园景观设计的目标原则

2.1营造交往场所,强调可参与性

校园景观设计的首要目标是为了营造一个富于活力和促进师生交往的良好场所环境。

2.1.1.新经济条件下的大学校园对交往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如前所述,新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转向,大学校园成为一个启发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良好和相互启发、锻炼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场所。这种场所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物内的课堂上,更应该贯穿学生生活,包括室外课余活动空间。由于校园是一个步行为主要交通模式的社区,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交往场所。

2.1.2.学生的生活方式特点。学生大部分在校的时间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宿舍——教室——食堂。就拿大学生每天上课6个小时计,8个小时睡觉,4个小时吃饭以及生活琐事,还有6个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其中,参加文化休闲活动、体育活动,以及室外晨读、散步、室外社团及文艺活动占了很大分量。即,大学生无论是三点一线的生活规律还是参与室外文化活动,都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处在校园环境中,于是,校园环境成为学生日常生活所依赖的空间。

2.1.3.由于景观空间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它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平台。如果对学生主要生活空间从私密到公共进行划分,我们可以发现,宿舍(2-8个学生共有)——教室(20-200个学生共有)——户外空间(全部学生共有),呈现由私密到公共的不同性质。事实上,公共性越强的空间人们相遇和交往的机会越多。“公共场合下的自然发生的接触,一般都是很短暂的——三言两语的对话、与邻座的简短交谈、在公共汽车上与小朋友拉家常、观看别人工作以及向人们问询等。以这类简单的层次为起点,接触就可以与参与者的意愿发展到别的层次。而相聚在同一空间是这些接触的必要前提。”作为全校学生共有的户外景观空间,它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提供了更多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人相遇和交往的机会。

2.1.4.为校园环境提供活动的内容,是促进交往活动的良好条件。在校园中,除了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质量,设计者有意识的为场所富于活动内容,可为其增加交往的活力。例如设置濒水室外茶座、读书角、篝火晚会广场、室外表演场地、下沉音乐广场、园艺空间、散步廊等。根据环境的主题和活动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也可以为设计提供依据和灵感源泉。

2.2创造生态环境

校园景观设计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为了营造校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作出贡献。同时,校园往往散布在城市或郊区,良好的绿化环境成为城市的绿肺,起到调节城市空气质量,为周围居民提供休闲场所的功能。根据我国199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校园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校园建筑容积率在0.5左右,而一般房地产项目的容积率一般在1以上,由于校园的建设密度往往比城市建筑密度要小的多,因而校园有充裕的条件优化其景观的设计,为城市乃至人类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其一,不要破坏原有的植物植被。在设计的伊始,就要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如坡度分析,植被分析,日照分析等,尽量减少对土方的开挖,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其二,强调环境的地域特色。包括根据南北气候的不同布置室外空间的和采用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植栽两个方面。

其三,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建设材料。即景观材料应尽量采用对环境有利、污染少、可回收的绿色环保材料。

2.3均衡四季活力

校园景观设计要四季均衡布置植物,在时间上有观赏的延续性。由于校园景观含有固定性和生长性景观两方面的内容,故此成为校园整体设计中唯一具有时间性因素的部分。校园景观的固定性因素指广场、室外家具、空间围合等固定的、不随时间因素而改变的部分;校园景观的生长性因素指植物、花木等随着时间生长和随着四季呈现不同状态和景色的部分。景观的时间目标是要求随着时间的变化,景观生长性因素能够呈现一种动态的四季各有特色的景观。这主要体现在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配置不同的物种,例如花坛,根据不同花木开花的季节使之呈现不同的色彩和图案以及落叶树木与常青树木的搭配,使校园无论冬夏都能呈现有活力的气氛,既不会因为冬季的落叶呈现枯败的景象,也不会因为有夏季植物不够茂密导致遮阴功能的不足。

2.4再次围合空间

校园景观设计营造适意的二次围合空间尺度和氛围。校园景观的固定性因素中又分为抽象空间因素、具象空间因素和物质因素三个部分。抽象空间因素是在规划设计时就要进行综合考虑的并由规划布局已经确定了空间尺度和相关建筑功能的关系。这一空间因素隐含在环境之中,使用者往往对之不能直观、具体地感受到。由于抽象空间因素根据规划的需要,在校园中往往呈现尺度过大的趋势,需要利用景观元素,对其进行二次划分。具象环境因素包括景观的边界、树木和室外家具的围合、地面的高低变化等等,对抽象空间因素的尺度进行了二次划分,使之更接近人的尺度,符合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3.校园景观设计的模式要素

3.1中心区域景观

作为校园的核心区域,一般位于校园的几何中心,以校园最重要的教学功能为主,同时校园内的大型重要集会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这一区域的景观以强调开放、交流的气氛为主。同时,作为校园中心,它又具有校园标志性和仪式性的功能,因而景观的设计需要有强烈的特色,能代表一定的文化追求,在学生中留下深刻的良好印象。

3.2边缘林木景观

边缘林木景观,主要构成内容是对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刻意保护的原始环境,或预留发展,暂时或很长一段时间内未作开发的用地。这一景观常常位于校园的边缘地区,它对调节良好的生态环境有贡献,不能以一般的围合空间尺度概念去要求。

3.3建筑组团之间的景观

建筑组团之间构成的是一个居中层次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几个组团刻意围合而成,也可以是组团之间的空闲场所。几个组团刻意围合的空间景观具有较强的中心性,景观设置需结合空间形态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可观性和参与性。而组团之间的空闲场所,则应采取配角的姿态,简单大气,以突出更重要的空间景观。

3.4建筑围合的院落景观

建筑物围合的院落空间是较为亲近人的景观空间,由于其近人的尺度,其空间形态需要考虑人多观感和尺度,以及高宽比的关系。而这一空间形态下的景观设计,可借用中国传统园林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借景等造园手法,使建筑与室外生态环境相融合。

3.5穿插在建筑物之间的景观

这是最小层次的景观,它常常以小尺寸和建筑空间相融合,在建筑平台、室内中庭、走廊花池、绿化天井、屋顶花园等立体层次展现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密切交融。

3.6道路景观

道路景观一般沿着道路呈线状分布。行道树木绿化是车行道路景观的主角,同时,沿道路交通流线布置的绿化放大空间,可提供更多的停驻交往场所。另一个重要的道路景观是人行道路景观。在人车分流的规划模式中,人行道路与车行道路相分离是联系每位学生上下课的潜移默化必经空间。因而其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感受有重要的熏陶作用。人行道路景观受场地的局限较小,与自然山水或人工造园相结合有多种变化的可能。

3.7校前区景观

随着校园的社会化、开放化发展,校园与城市相叠合的区域——校前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校前区在空间规划上关键要处理好车流和人流的关系,作为校园的“门面“,在景观设计上需要结合校门的设计,着重体现庄重、简洁和仪式性的形象。

3.8标注性景观

标志性景观是指校园中具有地标作用的景观设计。它可以是一个高度与众不同的塔,也可以是一片识别性较高的林地。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视觉上提供形象认知的标示。

4.结论

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它有其特殊性 。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设计或者建筑综合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是设计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平面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公顷的综合设计。总而言之,它比单体建筑的功能复杂、规模大、又比城市规划的功能单纯、规模小。某些理论认为大学校园应该当作一个城市来规划。这些理论说明了校园和建筑以及城市类似的地方,但是也有其片面性。校园是介于城市规划和单体建筑之间的一种研究对象,在设计模式上有其特殊规律。整体设计概念的提出概括了校园建设的特殊性——它既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也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的综合体。它和住宅小区有一定想相似性,有类似的规模和规划、景观和建筑一体性较强的特征;但是其功能线索和社会结构不同,所以在设计上也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 扬·盖尔(Jan Gehl),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9(第一版)

[2] 王建国编著.城市设计.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 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 国家高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 吴丽娜.大学校园环境美及其创造. [硕士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86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范文4

【关键字】Ecotect,气候,分析,生态建筑

【Abstract】Mainly introduced the Ecotect, and through the Ecotect for xi 'an building towards, and climate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provides a data support for xi 'an.

【Key words】Ecotect,climate,analysis,ecological architectur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其开发量也持续增长。经相关的数据统计,仅建筑行业每年的碳排放量就占到了我国总碳排放量的30%,并有上升趋势。面对这一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一些建筑师开始将目光转向生态建筑的设计研究工作[1]。

当前我国仍处于生态建筑初级探索阶段,对于生态建筑尚未有成熟的设计理念与模式,许多生态建筑的设计还处于“标签式”的阶段,其中对于一些生态设计手段的理解不到位,甚至还增加了建筑施工与使用过程中的能耗。然而,要设计一个真正的生态建筑,要求在设计之初设计者就应该对于建筑所在地的各项气候数据有所了解,并做出相应的分析以引导后续设计的方向,根据建筑所在场地的特质而做出特定的回应,而非一种程式化的设计套路。

2 Ecotect简介

Ecotect是一个全面的技术性能分析辅助设计软件,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分析方法[2],只要输入一个简单的模型,就可以提供数字化的可视分析图,随着设计的深入,分析也越来越详细。Ecotect可提供许多即时性分析,其的操作界面友好,与建筑师常用的辅助设计软件Sketch Up、Archibald、3DMAX、AutoCAD有很好的兼容性,3DS、DXF格式的文件可以直接导入,而且软件自带了功能强大的建模工具,可以快速建立起直观、可视的三维模型[3]。然后只需根据建筑的特定情况,输入经纬度、海拔高度,选择时区,确定建筑材料的技术参数,即可在该软件中完成对模型的太阳辐射、热学、光学、声学、建筑投资等综合的技术分析。计算、分析过程简单快捷,结果直观。模型最后还可以输出到渲染器Radiance中进行逼真的效果图渲染,还可以导出成为VRML动画,为人们提供一个三维动态的观赏途径[4]。 Ecotect采用权威的核心算法,和RADIANCE、POV Ray、VRML、Energy Plus 、HTB2热分析软件均有导入导出接口[5]。Ecotect的另外一个主要方面是它新颖的3D界面的开发,其采用了出奇简单的建筑构件的内在关系,极大地简化了最复杂的几何体的创建过程,也极大增加了它的可编辑性[6-8]。

3.气候特点分析

以西安市为例,采用西安市气象数据,通过Ecotect 对西安市某建筑进行朝向、气候等进行分析。

3.1最佳朝向分析

建筑布局是方案设计阶段要首先考虑的因素。Ecotect 通过对任一朝向接受的年热辐射总量给出了最佳朝向的分析图,如图3.1所示。

图3.1 最佳朝向分析图

图中红色与蓝色区域分别代表过热与过冷的月份,较粗的黄线表示宜昌地区平均曝辐射量,蓝色区域表示过冷时间段的总曝辐射量,红色区域表示过热时间段的总曝辐射量,蓝色区域表述平均曝辐射量。通过分析可知,建筑最佳朝向为南偏东10°。

3.2风分析

风分析也是建筑设计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应节能减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Ecotect分析发现,在107°方位,风频最小(小于107hrs),风速多数小于20km/h,风温在20°~25°之间,湿度大于75%,舒适度较高,风频、风温、风湿分别如图3.2、3.3、3.4所示。

3.2风频图 3.3风温图

3.4 湿度图

3.3逐时相对湿度分析

我国于2005年7月1日始实施的GB 50189 - 2005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6规定, 建筑的空调和采暖能耗应该采用逐时的典型气象年数据进行能耗计算,生成逐时相对湿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国家相关气象单位共享数据一般为4次定时数据(观测时间分别为2 时、8 时、14 时和20时) 。通过分析可知,西安市春、夏季相对干燥,秋、冬季相对湿润,湿度如图3.5所示。图3.5中,下方区域为一天(4月26日)的温度、湿度、风速、折射太阳辐射、漫射太阳辐射数据图,根据这些数据可以为空调通风设计专业提供数据支持。

图3.5 逐时相对湿度图

3.4空气相对湿度与太阳辐射逐时分析

在满足室内舒适性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可以通过提高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途径来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因此地域空气相对湿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空气相对湿度是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温差,可作为通风空调设计、优化参考数据。干球温度(DB)是普通温度计测得的空气温度,湿球温度 (WB)则是湿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图3.6中蓝色折线区域为逐时干球温度逐时图,图3.7中绿色折线区域为逐时湿球温度逐时图。

3.6 干球湿度逐时图

3.7 湿球湿度逐时图

图3.8说明西安市全年辐射量较高,有利于太阳能的利用,但6月、7月、9月、10月份阴雨天较多,太阳能利用率有所降低 。

3.8 直射太阳辐射逐时分析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但一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研究生态建筑的设计研究工作的必要性日益明显。但当前我国仍处于生态建筑初级探索阶段,对于生态建筑尚未有成熟的设计理念与模式,许多生态建筑的设计还处于“标签式”的阶段。Ecotect作为一个全面的技术性能分析辅助设计软件,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分析方法。本文通过Ecotect为西安市的建筑朝向、气候等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西安生态建筑提供了一种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洪实.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对亚洲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24.

[2]董妹婧.ECOTECT在辅助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初探.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9-20.

[3]王瑞锋.建筑能耗模拟软件热模型的比较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严钩,赵能.ECOTECT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高等建筑教育.03.(2009):140-144

[5]云鹏.ECOTECT建貌环境设计教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王真琦.ECOTECT在园林被动式生态设计中的应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7]李鲲,余庄.用ECOTECT来模拟和评估建筑物理环境.CADDM.12(2006):44~50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范文5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中国传统建筑;城市表达

Abstract:There are commercial and recreational in the commercial street.It must construct the strong business atmosphere and amuses the recreational features. It makes the mos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building's element in the building design,and make modern is good with tradition to combined to get up.At the same time,we figure that it's important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erseness and simplicity bur the luxury and overdoing.Moreover ,we give prominence to it's practicability,co-Mpatibility and high efficiency.What's more,we also notice that how to economize the gound and the cost,how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architectural space,and how to construct a pleasant campus environment.

Key words: Commercial Street;Chinese Traditional Building;City Express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10-0119-03

1项目概况

武冈市位于湘西南的雪峰山脉东麓、南岭山北缘、资水上游,地处邵阳市西南五县(市)中心,。总面积1549km2,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4km2。有苗、侗、仫佬、回、瑶、壮、土家、满、蒙古、黎、白、水、高山、彝等15个民族,总人口74万。

武冈铜保新城商业街位于铜保新城中心,紧邻新区行政中心,东临规划的主要干道铜保路。规划建设用地东以规划的主要干道铜保路为边界,南面以城市交通支路春园路为界,西部以原有城市干道强武路为界,边界呈方形,总建筑面71024.3m2。

2设计构思

2.1设计定位

商业步行街,其主要功能服务于商业活动,同时也承担娱乐休闲的功能。本方案设计既注重起功能上的实用性、兼容性与高效性,又注重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建筑空间,营造宜人的商业氛围。

2.2设计理念

2.2.1节约土地,节省建设成本

设计伊始,以场地高差为方案切入点,充分考虑与场地高差进行有机结合并加以利用,从而减少建设中的挖填方量,以降低建设成本。

2.2.2商业步行街的多功能性和兼容性

商业步行街兼有商业性和休闲娱乐性,它既要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又要体现其娱乐休闲性特色。

2.2.3建筑性格的恰当表达

建筑外墙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充分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以蓝灰色麻石喷涂、青灰色贴面砖(主墙面),深灰色亚光不锈钢和深灰色铝合金(栏杆和窗框)、灰色镀膜玻璃及白色涂料(部分梁柱和构架)表达简约的建筑风格;大量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丰富了建筑立面。

利用设计中的虚实对比,均衡与侧重,统一与变化,形成具有较强光影变化,构图和谐,营造具有视觉愉悦感的空间效果。良好表达了商业建筑的内涵,同时也避免大空间和大构架给人带来的空洞和冷漠。

2.3设计构思

商业步行街的位置与规模决定了设计首先如下问题:一体化构思“规划――建筑――景观”;整合设计功能与环境。规划既着重与环境生态和商业步行街功能的研究,又关注商业步行街内部与外部城市环境的整体联系,将整合设计的理念贯彻与内外功能的组织,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再利用;建筑形态以群体面貌出现,与环境巧妙结合,在追求建筑风格延续和统一的同时,保持对复杂地形的多样适应性。

2.3.1整体有机的景观格局

根据场地特点,在建筑轴线、景观轴线上组织室内外空间,形成各种空间序列,相互汇合、渗透、转换、交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且不受车辆交通及功能分区之干扰。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整合,空间相互渗透,构成以人的景观感知为中心的体验空间序列,最终形成新校区的整体感合场所感。

2.3.2理性与浪漫结合

布局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将理性与浪漫结合,有规则式建筑广场空间通过转接、过渡的手法,与周边环境、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创造人文、尺度适宜的商业购物空间。

2.3.3强调交通组织的层次性

人车分流,快速车流置于城市干道,内部为步行道,并考虑紧急车辆通行,以保持中央腹地的完整性;同时,交通路网设计尊重原有竖向特征,在此基础上改造利用并形成特色。

2.3.4可持续发展与良好的周边环境

考虑规划、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功能的合理转换,延续现有周边环境的多样性与地方性,在浓郁商业氛围下,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购物场所。

3总体布局

完全规则的用地孕育了建筑的雏形。椭圆形的广场和横向的步行主轴形成规划的核心。广场和步行街的交汇处是商业步行街的中心。规整组合的建筑体块与道路完美地结合。某种程度上讲,建筑大体就应该这样,我们只不过是此时此刻顺理成章地这样做了。建筑自然地簇拥成一个个群落,其间演变出多重性格的公共活动空间,组织成纵横交错的步行系统。二号地块延续了之前一些流畅的做法,赋予商业铺面以崭新的面孔。

两个地块自成一体又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体现了一种和谐而活泼的美。

4空间的营造

建筑形态满足了商业构架与空间的关系。顺沿横向道路的运用,使单一的沿街界面变得富有层次,形成了一定的商业空间网络。线性空间与广场片状空间的结合,加大了商业休闲的逗留余地。

我们在这里积极创造公共空间,提高开放性,引入了步行街,露天广场,灰空间,室内庭院,空中庭院的概念,几个层面的空间组合形成有趣的空间序列。自然的形体组合给各个方向的城市道路带来独特的城市景观。

首先以半圆形休闲广场空间作为商业步行街的主出入口,行道树及铺地的导向将人流引入商业步行街。鲜明的主题雕塑、椭圆形的玻璃幕墙及一排排柱子架空的走廊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奇妙的光影效果,给人以温馨的感受。柱廊形成的灰空间成为了公共活动空间到商业空间的自然过渡。清澈的喷泉、有序的行道树及斜向的硬质铺地将人们带入到个性空间的惊喜中。适宜的空间尺度,细腻的环境处理,成为我们设计的一个核心。向东西两端行走,有更细腻亲切的步行空间,空间的收放自如,打破了几百米冗长的感觉。同时,各种样式的休息椅凳合理设置很好的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

亚历山大说过,一个好的设计并不是告诉人们如何设计空间,而是让空间有机会长成生气活泼的花。在这中间我们试图给顾客提供一种充满阳光、空气、艺术品的有人性、有精神的场所,让室内室外环境的融合改变全室内令人窒息的购物空间。形成一个人们乐在其中、不知疲倦的购物展示平台。连廊与边界,其尺度、体量及被关注刻画的程度,已远远超出了“交通”功能。

5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引发了商业步行街的建设热潮。商业步行街由于自身功能的综合化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大批商业步行街再很短的时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宜人的空间尺度,细腻的环境处理、浓厚的商业氛围构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商业步行街;大规模建设的同时,盲目建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武冈新城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强调应尊重当地实际情况,力求在满足实际商业功能的基础上,整合处理功能与环境,探索了富有特色的新商业步行街空间的方式和策略。希望对步行街建设提供有益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夏伟.商业性街道的评价体系建构――生态学的启示和方法.[硕士论文].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4.

[2] 刘刚松.商业步行街外环境照明设计研究.[硕士论文].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地域性自然环境文化延续适宜技术

Abstract:At present, the form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design becomes complex. We try to search after some essential relation between the nature and buildings in this article and conclude that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e can be used for mitigat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nature and buildings. In addition it is a solution of drive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e design to a fontal way.

Keywords:regional; Natural environment; Cultural continuitynature;Appropriate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知道,从古到今,人类的活动从未离开过建筑。远古的人类就常常就地取材,利用原始而实用的建造技术营造栖身之所.它们大多针对各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状况,慢慢地发展到现在形式各异的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中合理的部分逐渐形成固定的模式被传承下来,从而使建筑带有浓厚的地域性。

建筑的特点总是与“地”紧密相连,它建于一个固定的场所属于一定的地域,这个地域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等因素都对建筑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说,建筑的地域性来源于自然,源于历史文化。建筑的地域性体现在建筑能够具有本土精神。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建筑的独特之处往往和地方因素紧密相关。建筑师在设计时客观真实地积极与自然呼应,传承文化,体现当地风貌。这正体现了“一切建筑都是地域建筑”。

地域性与自然环境的适应

任何一建筑都建于一个固定的场所,始终与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环境,就建筑特点来讲,地域主义的建筑仍然立足于当地技术发展水平,在建筑空间组织及其形式上都与当地气候环境,地理状况和资源利用等因素密切相关。建筑的形态特征,空间组合和构造方法也普遍地反映出当地建造技术的发展水平。例如,传统建筑中的材料大多就地取材,来源于自然材料如:石、木、土、竹等等。无论是原始的地域建筑还是当代地域主义建筑,均能在技术水平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材料、地域资源,巧妙而合理地利用本地传统技术进行建造,其建筑形式几乎完全由当地的气候特点、地理状况、地域风俗等决定。

就我国而言:北方建筑比较厚重,南方建筑比较轻巧。在民居中,有皖南民居的马头墙,因为大量的徽居是密集建造的,相邻建筑之间用防火山墙分隔,这些墙的角部造型类似马头而称为马头墙,它主要起隔绝火焰、避免火灾蔓延的作用。还有湘西吊脚楼,福建土楼和傣族竹楼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另外,我国的传统民居从南到北都有合院形态,但因地域气候差异,南方与北方院落形态还是有差异的。在南方地区,天井较狭窄,四面的房屋很紧凑,因为南方夏季炎热、潮湿,日照时间长,天井狭窄,有利于形成阴凉环境,而且在冬季也不致受到风沙雨雪影响。北方则表现为建筑南北向较长,院落空间开阔,以便得到充分日照。

二、地域性与文化延续的关系

地域性除在建筑中体现出地域气候特征之外,更多的是对城市文脉的回应。一个民族或地区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文化的表达方式、宗教文化、社会思想以及自然条件等影响因素都使建筑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成为建筑文化中丰富的内涵。西方天主教从哥特建筑上表现出神秘耸上的升腾之感,东正教堂从群穹顶式建筑中表现出教意的辉煌,而伊斯兰教拱券和高塔则表现出对真主的虔诚……这些都透出了宗教文化的特征。比如说形式各异的建筑,其建筑是各有特点,各自反映了不同的历史方化,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性。中国的传统建筑较之西方古典建筑有着明显的不同,我们可以从地域文化中找到答案。比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它提倡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文艺复兴就是在此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其建筑风格讲究理性、极富条理性,如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它所显现的是以对称、规整、具有条理的美。而在中国,不少传统建筑体现了儒家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比如北京的故宫,严格遵守中轴对称,它深刻地表达了君权至上的思想。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建筑受到地域性文化的强烈影响。

建筑师在创造某地的建筑时,通常需要充分考虑该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特征,并结合建筑的功能要求对这种传统和特性加以体现。如印度的建筑师柯里亚在其设计中包含了大量的印度建筑语法,如伞形、百页、露台、水池等,都是从寺庙、宫殿凉廊住宅原型中提取的表现炎热气候特征的元素的组合。中国福建的民居土楼,这种建筑形式的出现,是跟该地域的环境、气候完全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村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完全体现了一种聚居功能,它把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和中国传统的文化揉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聚居的村落形式。这跟一个地区的文化和环境是完全分不开的。所以说各个地区的建筑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建筑创作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延续。

地域性与适宜技术的应用

现代设计中,绿色建筑、生态建筑都为很多设计师所运用。其实,生态建筑根本离不开特定的地域环境,它们都是扎根于所在的地域土壤,融合于地域环境之中的。

生态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它不仅应从设计方案上考虑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而且应在建筑材料、施工、节能等方面处处体现生态化。建筑设计要通过使用现在地方资源来满足地方需要,减少对外来物质的选用。应该更多地使用木材、天然石材、可再生能源等天然节能型材料。我们都知道建筑技术总是从十分具体的地方条件发展而来的,一定的建筑技术首先满足产生这个技术的地方的需求;而技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方化等方面的条件才能合理地加以利用。有些技术虽适用于一些地方,但并不一定适合于其他地方。又如,在设计中,要选用有地方特色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技术措施。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来做出安排。如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充足的地方,可以运用这些能源来减少照明和空调的负荷。运用这些带有地域特色的技术,可以体现地方传统。而这些地方性的适用技术也是我们今天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

所以,在设计中提倡使用当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能源的浪费,更可以体现地方特色。

总之,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不断前进,将思想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作为地域建筑追求的目标,对传统建筑形态和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地域条件,形成具有现代材料、现代技术和地域文化特征的地域建筑。

提倡建筑的地域性和本土性并不是说要排斥外来的文化。我们可以学习外来的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结合自己的需要,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使其最终适合本地的建筑。因此,在建筑创作中,建筑师应该自觉地继承地方建筑文化传统,吸收精华,弃其糟粕,这才能创造出有地区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马玉洁,多元文化下建筑创作的全球化与地域性[J],山西建筑,2007年25期

[2]赵钢,地域文化回归与地域建筑特色再创造[J],华中建筑,2001年04期

[3]王青,地域建筑文化与全球化语境[J],山西建筑,2008年02期

[4]赵琳、张朝晖,新地域建筑的思考[J],新建筑,200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