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淡化语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淡化语法论文范文1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片面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的传授。英语作为一种外语,对我国的广大中学生来讲,学英语的语言大环境与学母语的语言大环境差异很大,加之师资水平,教学设施,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使英语教学具有特殊性。
【关键词】片面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 忽视知识的传授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 二) 片面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的传授。英语作为一种外语,对我国的广大中学生来讲,学英语的语言大环境与学母语的语言大环境差异很大,加之师资水平,教学设施,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使英语教学具有特殊性。因此,单纯强调“熟能生巧”,让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结构,是不现实的。学生要获得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必须借助于对语言规律的掌握,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而要掌握语言规律,则必须通过语法教学这条必由之路。
三、课程标准下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再认识
( 一) 更新观念, 正确处理好语法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关系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 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语法教学历史悠久, 而至今人们仍对其众说纷纭, 事实上语法教学并不是一种时尚。西方的语言学家Stern(1992)指出: 不能简单地把语法教学等同于“过时”或“落后”。另外著名英语教科书专家亚力山大也说过, 交际法要求用语言做事, 用语言做事就必须运用语法结构和词汇去达到交流的目的。我们要承认语法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又不能把它当成唯一可用的策略。“一种语言形式会有多种意义,同样, 一种意义也可由多种形式来表达”( 田贵森, 2000) , 因此老师要利用语法教学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语言形式, 以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目的。( 二) 统一认识, 强调巩固教改成果与语法教学并重教改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使外语教学如虎添翼。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位于课堂活动的中心位置是外语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和观念。这些新形成的观念要珍惜, 要巩固。但鉴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 我们必须统一认识,要从单纯的“习得”观念, 即“淡化语法”的误区中走出来。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等强化语法规则是没有错的, 但必须是在教师对语法知识的明示传授之后方可进行。所以, 教授语法不必羞羞答答, 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大纲中规定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给学生一个可以去进行模仿和操练的模式。对于那些相对难掌握的句法知识, 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讲解和训练。我们切不可为了顺应潮流而“淡化语法”。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7.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淡化语法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实用,语音,语法,能力
一、高职实用英语课程性质及能力要求
实用英语课程为各类高职院校面向全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面向学生最广、师资力量投入相对集中的重点建设课程。
就语言运用能力而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熟悉基本的英语语音、语法、句型和篇章结构,从而能够培养一定程度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其进一步的专业英语的学习及继续教育阶段学习夯实基础。
就综合能力素质而言,有效的实用英语课堂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为其踏入职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高职生源特点
众所周知,由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和教育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的生源形势严峻,面临各方面压力。本科院校的持续扩招带来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不断下滑,一方面生源不足,另一方面生源综合素质不高。这对于面向各专业的公共实用英语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总体而言,高职阶段学生英语入学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同学英语基础较弱。[1]具体表现为,词汇量严重不足,基础语法体系不完善,知识点运用不灵活能力,听不懂,说不出,读不易,写不通,实际英语语言交际较难进行。各专业间及专业内部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也较为明显,比较而言文科专业类学生英语基础强于工科类及艺术类学生,女生英语基础好于男生。明显的差异带来了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完全兼顾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必定有所影响。
三、实用英语教学中易忽略问题
生源的特点为我们在实用化的教学组织和实施中带来了困难。英语模块化教学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听、说、读、写的反应能力,工作场景化的教学需要学生较高的课堂参与度,师生积极互动,才能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这样的教学内容显然是没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只能是课堂中的茫然。因而我们的实用,不仅是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和应用,更关键的第一步是能够让学生的英语能够首先在课堂上实用,能够融入课堂,参与课堂,在此基础上实现融入工作场景,应用到职场中。针对这样的要求,我们在实用化教学中就不能忽视语音和语法知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基本语音知识
良好的语音基础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关键。实用化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能够让学生较为流畅的运用于日常交际,听与说二者相辅相成。试想说话者的英语语音知识不过关,不仅影响自己的理解,也影响到听话者的语意理解。从这个角度而言,实用化教学中的第一步应当是语音的纠正、练习与强化,但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忽视语音练习。
调查发现多达80%的同学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语音练习,英语中48个音标能够完全认识并正确发音的同学并不多,能够利用这些基本音素准确拼读出单词的同学更是屈指可数。作为语言课程的学习,尽管为了应付相关考试仍然存在一些应试化的教育方式,但是英语教学一直以来就强调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开流,“哑巴”式英语学习是应当坚决摒弃的。而良好的语音能够为学生增加信心,乐于说英语,主动说英语,常常说英语,反复的练习又能促进这部分同学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反之,部分同学由于英语发音不准,方言痕迹过于明显,形成自卑心理,越发不愿意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更不会积极融于英语课的互动活动和校园内诸如演讲比赛、话剧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中,缺少练习的机会,最终导致弱者更弱。
2.基本语法知识
传统英语教育一直强调英语语法知识体系的学习能力,中学阶段的基础英语教育也主要围绕这个核心内容展开,随着高职实用化教学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语法学习逐渐淡化,其实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是不能忽视语法体系的系统化复习与强化的。
由于生源基础较弱,尽管经过六年的中学阶段英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同学的英语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不够牢靠,一些基本的语法概念似是而非,模糊不清,具体运用到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中错误层出不穷,甚至句不达意。只有夯实了基本语法知识,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说的流利、写的通畅、读的容易、听的明白。殊不见,多少同学无法理解并正确使用虚拟语气,多少同学对动词非谓语形式一筹莫展,多少同学为繁复的介词结构所苦恼,多少学生对各类型从句无从分辨,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能实施高职实用英语的情景化教学?又如何能实现实用化的教学目标?完整的语法体系对于学生进一步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四、结语
高职阶段的实用英语学习中,语音练习和语法复习应当是贯穿始终的两条线,不应当在我们的实用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被忽略。促进听、说、读、写四种英语基本语言技能的均衡发展是我们教学的目标、研究的方向[2],也是我们实现英语实用化教学的基础和保障。语音和语法,在实用化教学探索中常常会被忽视或是淡化,事实上良好的语音、完善的语法结构是保证学生有效的听、大胆的说、自然的写、顺畅的读的基础,是学生能够实现英语自学的基础,是实现我们实用化教学的最有力的保障。“实用”应当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实用、应当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用、是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表达能力的实用,再这样的实用基础上最终达到日常交际中的实用和职场中的实用。
[参考文献]
[1]张静.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辽宁师专学报,2006,6.
[2]刘晓霞.高职高专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淡化语法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语言教学 英语语法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语法在语言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语法教学在目前还存在诸多弊端,因教学方法的陈旧落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根据相关语言和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经验,对高职英语教学中新的语法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交际法的兴起,随着交际教学思想的传播,一直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法在教学的地位被严重削弱。在我国,甚至有人把学生口头交际能力较差的原因归结于语法学得太多,因而也出现了“淡化语法”的现象。语音、词汇、语法都是一门语言的基本要素。在英语教学中,语言的三要素都是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其中语法是研究词形变化和句子结构的规则体系,它是为培养技能,形成语言交际能力服务的。语法知识对高效率的交际起着制约的作用,语法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语法教学要重视,决不能淡化和排斥。
事实上,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又要努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英语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并非易事。这对于英语基础薄弱也已经习惯了汉语语言,且又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的高职生来说,彻底放弃语法规则的学习也并非明知之举。问题的关键是我国的语法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处于一种方法陈旧、形式落后的状态。因此,怎样使枯燥的语法规则具体化、生动化,并力求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比较轻松地逐步熟练和掌握语法就成了英语教师在当今的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参考一些专家的理论实践得到的体会。
教师在讲解语法内容时,一般都是按照教材顺序,先讲清规则和注意事项,然后举例,再就是让学生根据例句大量地模仿和练习。表面上学生一听就会,一做也对,但一到综合运用时,却经常与复合句混淆,导致失分较多。究其原因,除了概念模糊,粗心大意外,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无关系。一堂课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组织得恰当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相的教学方法,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是适当的教学方法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参考一些专家的理论实践,总结了三种有效的方法。
1、“探究性教学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研究为手段,实践为途径,过程体验为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实施中有三个相互交叉推进的阶段——进入问题情景、实践体验 、表达和交流与外语教学“3P模式(Presentation -Practice-Production)” 在Presentation这一阶段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即发现、探究问题);在Practice这一阶段中,让学生前后联系,探求相应的记忆策略,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然后操练(即探究、实践问题);在Production这一阶段中,让学生展开联想,实际运用。比如在学习比较级,最高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实物比较(如三个球,三个高矮不一的学生,三本大小不一的书)和学生问答,引出所讲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然后给他们相应的例句,让他们从中找出不同之处,尝试总结其中的规则,同时加时加以适时地提醒并总结。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操练,如根据其用法,编对话或说一段话进行free talk。这样以来学生既掌握了语法知识,了解了英语的语言结构,又学会了灵活运用语言,达到了语言交际的目的。
2、情景教学法即教师应利用真实的环境或设置模拟情景进行语法教学。其中包括利用实物、真实的语境、状态语言、非语言手段及多媒体手段,使语法教学更加形象化、直观化、真实化和趣味化。可利用图片实现语法情景化。比如教师讲 be going to do…when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用flash制作两幅有联系的图片。如一幅是女孩开门出去,另一幅为电话铃响的情景。教师先做提示,让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说:The girl was about to go out when the telephone rang。学生理解后,教师呈现出句型,然后再出示几组意义有联系的图画,练习后让学生以小组方式用所学句型造句。通过这几种情景活动,可把抽象的语法知识具体化,降低了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3 、活动教学法即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调动起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体意识。这也可以说是充分地发扬了高职学生性格比较外向的优势。学生思维活跃,记忆就会更深刻。教师应把语法规则活化为活动,把教学活动活化为交际活动。设计巧妙、难度适宜的游戏活动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练习if引导的虚拟语气时,教师可设计“接龙游戏”,即一个学生说完一个由if引导的虚拟语气的主从复合句后,下一个学生造句时须将前一个学生所说的主句内容作为自己从句内容。比如:S1:If you came here,you would know the truth .S2:If you knew the truth ,you would change your mind.S3:If you changed your mind,you would fly there with them。S4:If you fly there with them ,you would have an usual experience。这种开放式的练习,既练习了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 同时学生造句不乏幽默与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总之,现代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讲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形式,语法教学也应该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在运用中掌握语言。切记在教学语法时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过分强调,如果把语法当作知识来教,有可能会使学生学成哑巴英语或是文盲英语,且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兴趣。如果不教学语法,学生仅靠单纯的模仿很难学好英语,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方法既避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在教学中满堂灌输语法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特别是在一定交际情景中表达能力的培养,又在一定程度上使枯燥的语法规则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能够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比较轻松地逐步熟练和掌握语法。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们学会如何学习,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Yalden, Janice. 1983. The Communicative Syllabus: Evolu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xford: Pergamum。
2.安美华,2000,大学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种种,《外语界》第3期。
3.陈慧媛、吴东旭,1998,任务难度与条件对EFL写作的影响,《现代外语》第2期
淡化语法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墓础教育语丈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入。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认识的误区和教学操作上的失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多说多讲,让学生占用较多的课堂时呵;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大家共同研究问题;鉴赏课文写作之美只通过反复诵读就可实现;对课程改革与考试的关系认识定位不准确;新课程要淡化语法、修辞的学习。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发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语文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入,关于语文课程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但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教学操作上的失误,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倾向。这些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误区一:“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多说多讲,一切交给学生做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新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
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多说多讲,教师少讲或者不讲;上课时教师不能占据课堂,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因此,每节语文课教师都把读书、了解作者、认字、释词、分析重点句子、剖析文章脉络、总结文章主旨、探求文章写法、赏析语言特色、实施美育,甚至处理作业、批改作文、出考试题、评阅试卷、批改作文等,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去做:每一节课都要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要求大面积发言,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不能也不敢多讲,否则就是教师包办学习,就是一言堂,就是压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严重违背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些地方甚至把“一切交给学生去做”作为教学改革的成绩加以渲染。
这是严重的认识偏颇,是对课程改革理念的曲解,是矫枉过正、走上极端的错误做法。把学习权、参与权交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唱主角,这是对的。但是,首先需要弄清“唱主角”的内涵。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不能简单地从教学活动的形式或者占用课堂时间的多少去衡量。让学生“唱主角”,首先是在教育理念上,要确立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的新观念,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课堂、“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状况,让学生充分调动“想要学”的内因,真正开动思维机器,确保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备课、施教、作业、训练等各个环节,都要清楚学生的基础,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时时想到如何让学生容易学会,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好,这就是在理念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要因文章体裁、内容制宜,要因人制宜,灵活掌握,求真务实,以学习效果为根本。至于谁为主体、谁是主角,不能仅仅看外在形式,也不能仅仅看谁在活动或者谁占用课堂时间多。教师或学生占用时间多甚至始终占用课堂时间,这并不等于他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主角。在这个问题上,既要看形式,又要看动机和效果。课堂上热热闹闹,实际所学甚少,就是一种花架子。那种一提到教学改革,就连必要的教师引导和讲解也不敢做了以及担心被指责是“穿新鞋走老路”的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错误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假如教师不讲了,那么教学方法中最基本、最传统的讲授法也就不存在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误区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些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认为:提倡自主学习,就是让教师放开约束,让学生自由自在、毫无压力地轻松学习,让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合作、探究,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大家共同研究问题,发挥各自特长,互相交流,集体探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不提要求,尽量让学生放松地学习,消除压力,并且,每一节课都安排小组讨论,即便有的问题无需探究,也要这么做,课堂讨论成了每一节课必不可少的固定教学形式。有的教师甚至不看学习内容反复进行没有必要的讨论,似乎不使用这个形式就是陈旧的教学方式,使用了这一方式就是落实了新课程标准。
这里存在着对课堂讨论教学形式的使用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两方面的误解。课堂讨论这一教学形式有很多优点,但教师在使用时要掌握好时机,不能乱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师要正确、全面地理解。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学习方式。其中的“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接受性学习”而言的。接受性学习即学生在课堂上时时处于被动接受、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地位或状态,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受到压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是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阅读求知、表达交流、探究创造、自我完善的潜能,就是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转变学生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使学生学习的内在精神获得解放,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这一学习方式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于独特性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能仅仅表现为外在的学习组织方式上,学习组织方式仅仅是一个必要条件。诚然,介合作”不能是一个人,课堂讨论可以体现合作,但缺乏合作本质的课堂讨论就会流于形式。课堂讨论可以是进行探究的形式,但是,进行课堂讨论不等于就是在进行探究。这取决于课堂讨论的内容,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同时,探究不一定只限在教室里进行,也不一定非在固定课时内进行,或者非得要小组活动,只要学生能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就实现了探究的目的。
误区三:鉴赏课文写作之美只要通过反复诵读就会达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程标准从培养学生的品德、人格需要出发,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以往我们在这个方面强调得不够或者不全面,因此,出现有的学生荣辱不清、审美标准不明的问题,甚至在品德和人格上出现问题。所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有积极意义的。
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广大语文教师纷纷把加强审美教育作为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师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注意加强教学内容方面的审美,遇到重点课文,更是牢牢把握这一点,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但也不能否认,一些教师对此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教师认为:对于意境优美的文章,只要反复诵读,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审美情趣。于是,在教学设计中,就出现了采用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单人读、学生分组读、集体诵读和穿插默读、放声读、有感情地诵读、分角色朗读等读书形式。课堂上热热闹闹,朗朗读书之声不绝于耳。有的教师把这种做法冠名为“美读”。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没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活动,教师不进行分析讲解,全让学生自己去熟读感悟,似乎只要多读,问题就会全部解决,甚至还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来解释自己的做法。
审美,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鉴赏语文的美,需要对语文资料的积累和感悟,需要理论的指引。只能这样才能深刻、全面地领悟到美的实质。
感悟美,不读文章不行,但要获得美感,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意境之中,利用自己的文学知识去分析、点评文章的优美之处,带领学生咀嚼、品味文章的意境、构思、文句,启发学生联系自身体验进行感悟,达到对美的欣赏。
要达到好的审美效果,教师一定要通过引导、分析、讲解,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增加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多读、体验、感悟。
误区四:课程改革将取消考试与靠考试拉动课改
课程改革强调评价的改革,主张在考查教与学的效果时采用多种方法,不把考试作为唯一手段。于是,一些教师的认识又出现矫枉过正的倾向,认为:落实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就不能进行考试,要尽快向取消考试的方向发展。于是,主张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在游戏中学,提倡从小学到高中不留课外作业,不再考试,让学生摆脱作业的压力,让学生从考试的栓桔中解放出来。
还有的教师认为:考试依然是教学的指挥棒,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就寸步难行,除非创造一套适应新课程的考试方法,让考试拉动改革,否则,改革就难以深入。
以上的认识都有片面性。课程改革没有主张取消考试,也没有回避考试这一敏感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在考试方面提出了明确的主张:新课程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灵活多样的、开放的、动态的考试方式,注重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在考试结果上,杜绝大排队现象,以减轻学生的压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小学毕业可以免试就近升学;初中升高中,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以实行开卷考试:高中毕业生会考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高考要突出3个“有助于’,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本轮课程改革从来没有说过要取消所有考试,只是提倡小学生毕业可以免试就近入学。把新课程理解为任何时间都要取消考试,是对新课程的曲解。考试和考查,是检测学生学业状况的有效的方式方法,考试是难以取消的。我国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可以不用考试就能入学。但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业或者素质情况,学校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摸底考试的。每一个教师、每一所学校都会这么做,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革,但课程改革决不能只寄希望于用考试改革来拉动。考试能促进教学,考试能引导教学,“考试怎么考,我们就怎么教”道出了人们看重考试引导的心声。但是,考试的内容不是课程学习的一切,“考试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思想显然是错误的。出题考试比较易于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是,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是很难用量化的方式和考试的办法加以考查的。而这些,都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应该打破“考试万能”的神话,尊重教育追求的价值,建立一种新的考试文化。考试改革并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误区五:新课程要淡化语法、修辞的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课程标准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想改变过去的学习方法。过去的中学课本系统地刊载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有关语法、修辞的专门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要求教师带领学生系统地、专题地进行学习。但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积累和抽象的概括能力,系统地、专门的学习,就成了空洞、抽象的理论学习。有鉴于此,初中阶段应提倡多阅读、多积累、多从感性认识出发,而不必过早形成系统的理论认知。
一些教师对此存在误解,认为新课程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淡化语法、修辞的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不再进行有关语法、修辞知识的渗透。在组织学生做练习时,不再出现有关语法、修辞的内容。有关部门组织结业考试、升学考试也不再出现相关知识的考查。在错误的思想指导下,有的教师在教材中出现比喻、夸张、比拟、排比、对偶等最基本的修辞方式时,也不敢加以介绍:对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句式,不敢进行分析,一些必要的概念更是不敢提出,生怕有人说自己违背新课程理念。目前,这一做法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很多升入高中的学生,口语交际、书面表达都出现了相当多的语法错误。有些文科的大学生,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学习倍感吃力,欣赏诗文时讲不明、道不出,感悟不到诗文的优美;对文学理论和美学原理的理解非常吃力。
认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语法、修辞学习,不提倡进行语法、修辞的讲解,是对新课程的曲解。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建议是“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的学习”,而不是“不进行语法、修辞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改变过去的学习方法,以求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不是要求停止对语法、修辞的学习。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新课程标准反对进行超出学生接受范围的、过于系统的、抽象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引导教师注意知识的传授方法和传授时机,倡导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言语实践进行感性认识,再形成系统理论,这符合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绝不可把它曲解为反对或者淡化语法、修辞知识的学习。
淡化语法论文范文5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高中阶段英语完形填空是很多学生的弱项,尤其是一些善于讲授语法的老师所带出的学生对完形填空试题更是一头雾水,一个班级,能做好完形填空题的学生寥寥无几。幸运的是,当前的信息时代提供给了我们很多学习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我们可以在一些英语学习类的网站,报刊杂志上或者一些经验交流会上,看到或听到一些关于如何做好这一题型的论文。这些论文谈论的都是一些技巧性问题,给出一些解题技巧。今天,我就拿十几年来本人的心得体会和各位同行交流一下,也希望看到本篇文章的高中学生,能够得到一点启发和灵感。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问题一:学生不具备基本的解题能力。
首先要清楚设置完形填空题的目的。完形填空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的英语运用能力,其中包括英语阅读能力,上下文的联系能力,词义的准确把握。阅读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词汇量,翻译句子,尤其是长难句的理解。充足的词汇量是理解文章的前提和保证。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强,如果翻译得一塌糊涂,或一知半解,就根本联系不了上下文,读一句,忘一句。就所有的备选项而言,应该做到不认识的词汇是个别的,并且知道每一个词的准确意思。很多学生词汇量很有限,张冠李戴,搞不清词义,在这种情况下,根本谈不上解题技巧了。
对策:提高完形填空的应试能力,不应该只靠练习这一单一题型。应该增大课外阅读量,选择一些经典的文章来阅读,比如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和第三册,就比较适合高中生阅读,因为这两本教材语言地道,文章经典,选材广泛,能够提供一些必要的文化知识背景,有助于理解不同题材,不同风土人情的完形文章,同时能够积累大量必要的词汇。带有课文的注解和译文,有助于学生自学。在阅读这些课外的文章的时候,要泛读和精读结合,对一些长难句一定要慢慢的,仔细的体会,结合译文,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问题二:老师选题不当,经常把握不好考点,考试的方向。
有一些人认为,考过的考题不能再重复出现了,所以常常热衷选择各地模拟题苦练,尤其到了高三,特别重视名校的考卷,各地的信息卷,因而忽视了历年高考题。
对策:做好历年高考完形填空,少做模拟题,包括全国卷和各省卷的在内,2000年到2014年全国和各省卷加一起一共有200道左右高考题,已经很充足了。因为高考题是精华,而且十几年来考点基本都考查到了,所以,应该在老师的引领下,精心研读。寻找常考点,寻找试题出题的规律。
问题三:教学时过多地注意近义词辨析,把学生引入歧途。
近几年的高考完形填空淡化语法,二十道选择题没有一道考语法和近义词辨析的题,尤其是一些老教师,擅长近义词辨析。问题是,老师擅长,而学生易混,且不是考试的方向,耗费了学生大量的精力。
对策:少讲词义辨析题,多帮助学生积累近义词,最好常用英语来解释英语,提高词汇量的同时,还有助于阅读篇章。
问题四:只重视做完形试题的量,而不重视质的培养。
如果只是老师不断地发题,学生大量做题,很多学生未必就有收获,通常都是老师留了作业,然后对对答案,个别有问题的讲讲,然后学生就把试题丢掉了,如果这样的话,学生的进步就太缓慢了。
对策:学生做完完形填空后,一定要再次阅读不少于三遍,应该做到在不看选项的情况下,熟练地,连贯地把文章读下来。然后还要做到查出所有生词,努力去记,力争做到篇篇都有记忆,都有收获。
淡化语法论文范文6
一、当前的书面表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规划。部分教师缺乏对写作训练的重视,往往到了高三才开始任务性地布置写作训练,以题海战术让学生突击式学习写作的语法和篇章结构,往往与本身的英语教学脱节。写作,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考的都是学生本身的语言素养和知识积淀,是无法在短期内速成的。其次,在讲评作文时,老师往往只在词、句的小范围内批改,缺乏写作的全局观念,且缺乏对文章内容、结构、表达逻辑的指导和点拨。这更助长了学生对书面表达的轻视。还有,词汇积累少,学生感觉写作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词汇贫乏,遣词造句能力差,写不出好的句子,写出的句子错误较多。内容空洞,学生对作文内容感到无话可说,大部分作文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内容单调平淡,苍白无力。无写作技巧,学生在写作前不审题、不构思的占64%,他们常常想一句就写一句,忽视前后句子的衔接,审题不清,段落不分。写完文章后进行修改的不足10%,而且学生不懂如何修改,导致明显或低级错误较多,写好后不会修改文章。
二、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应经常教育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生活,广泛收集写作素材,使他们的视野不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
2.扎实基础,加强训练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扎实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为提高英语写作奠定坚定基础。在学生的作文中,中国式的句子屡屡可见。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应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
(1)加强单词、短语的记忆,重视记忆的准确性和反复性。单词拼写测试、单词记忆游戏、单词竞赛、同义词剖析(如rise和raise)都是较好的解决办法。具体的单词记忆方法有:音标法、同义词法、近义词法、反义词法、韵音法(coffee-咖啡)、拆字法(monkey猴子-monk和尚)、阅读法(阅读小说等)、构词法。音标法和构词法应该是学生首选方法。
(2)丰富和扩大学生词汇量。这是提高英语写作的捷径。教师必须要求学生阅读大量与自身水平相当的英文名著名篇,引导学生读英文报纸、听英文歌、看英文电影、听英文电台等,从不同的方式、角度、途径获取大量常用的词和短语,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逻辑。
(3)强调语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在淡化语法的口号下,学生忽略了语法的存在,加上语法知识的繁杂,语法学习枯燥无味,学生更摒弃不理。由于语法的缺陷,使许多学生的作文总是停留在低级水平。教师须重新强调语法在写作中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重点讲解与写作密切相关的语法类型,如时态、语态、名词的数、非谓语动词等等。
(4)熟练掌握五种简单的句子结构。即:①主语+谓语。如:I agree.②主语+表语。如:I am a teacher.③主语+谓语+宾语。如:I love you.④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如:I will give her a gift.⑤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如:We will make our country more beautiful.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以上5种基础句子结构,才能写好并列句或更好的句子。
3.多样演练,发展智力
高中课文体裁和内容的多样式(记叙的、说明的、议论的、应用的)要求学生的训练也应该是多样的,学生可用模仿课文范文、改写对话、缩写课文、扩写短文等方式训练。要鼓励学生互通英文书信,坚持写日记,出各种通知,写各种报道,写请假条,投广播稿等。不拘形式和内容的各种写作实践,定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指定方法,规范语言,规范格式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喜欢用逐条逐句翻译原材料的方式写下整篇文章。由于受中文思维的影响,写出的句子生硬别扭,不地道,不规范。对于一些应用文,则套用中文格式。教师
首先要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倾向,引导学生养成英语思维写作的习惯。根据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的不同特点和语言要求,教师须逐一指点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尤其是应用文的书信、通知、日记、广播稿等有着不同的开头语和结束语,格式也不同,教师应要求学生牢牢掌握。
5.让学生互批作文
教师教会学生批改作文,先告诉学生从单词拼写、时态语态、人称、要点、句式等方面批改。这样,学生既可在修改过程中发现问题,又可提高兴趣。
6.命题作文,重点关注
命题作文是高考常见的一种测试方式,因此,命题作文是写作训练的重点。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写作有关技巧和写作要领,并提出以下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①认真审题目。审体裁,审观点,审人称,审时态,审要求。②列出提纲。列出写作提纲,可避免遗漏观点,可明确文章层次。③写好句子,按英语基本句型、语法结构和语言习惯来造句,力求简洁、地道、准确并适当使用复合句。④联句成篇,注意连贯。⑤仔细检查,认真修改。完成草稿,还要认真检查。看看观点是否齐全,人称是否弄错,语法是否有误,字数是否偏多或偏少,书写是否规范正确。最后工整地加以抄写。
7.高考作文,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