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发言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友会发言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友会发言稿

校友会发言稿范文1

主持发言稿

A: 亲爱的爸爸、妈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

B: 你还记得我们吗?还记得我们曾经相处的每一天吗?还记得你那朝夕相处的小伙伴吗?

我们走过烦恼、走过共同成长的每一个脚印。

但快乐成为我们永久的记忆,深深的烙印在你我的心里,一天也不 能忘记。

A: 今天今天我们重新相聚在一起,重温那美好的回忆!

B: 首先,请我们的园长致欢迎词。

B: 总结发言

A: 已经毕业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学习还好吗?

下面请第一届毕业班家长代表发言

B: 现在请第二届毕业班家长代表发言

;

A: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那首歌曲吗?《啦啦歌》

B: 哥哥、姐姐的本领真大。

那么,现在大班的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期望和要求呢?

现在请本届毕业班家长发言!

A: 今天难得相聚,我们将更多时间留给我们的孩子。

B: 我们为你们准备了丰富的游园活动。

校友会发言稿范文2

小一班家长会计划

一. 家访情况和班级情况分析

1.  班级基本情况及教室环境、教师配备情况介绍:

*幼儿人数,男女比例等

*教室环境介绍——重点介绍家园互动版面等

*教师自我介绍,

2. 介绍本学期班级工作重点

a)  介绍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要求

b)  介绍新教材试点及要家长配合开展的主题活动。(重点介绍将开展的几个主题。如: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去郊游、丰收啦、小兔乖乖、小司机、过新年等等)。

c)  介绍本学期我们将开展的一些活动。(亲子活动等)

二.小班上期发展目标:

1. 能较快地适应集体生活,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

2. 学习入厕大小便,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把内衣塞在裤子里。

3. 能自然地依次排队,独立扶梯上下楼梯。

4. 知道饭前洗手,会用毛巾擦手。

5. 会自己尝试用勺进餐,不挑食,能在成人的鼓励下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6. 能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穿脱鞋子、衣裤。

7. 尝试用各种办法,感知周围事物和现象。

8. 尝试用感官了解事物,认识和辨认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

9. 会用塑积拼搭出简单的造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10. 认识一些常用的交通工具,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功能。

11. 观察冬天的自然现象,并取得相应的生活经验。

12.对班级环境中鲜艳的颜色和新奇的事物感兴趣。

13.能听懂老师说话的意思,愿意用普通话回答老师的问题。

14. 愿意和老师一起看图讲讲说说,培养幼儿说的兴趣。

15. 愿意参加音乐、美术活动,喜欢尝试用各种方法表达。

在节日活动中欣赏幼儿园的环境体验美德感受。

三.介绍需家长配合的事项

1.  督促幼儿天天坚持来园,不迟到,有事事先请假(电话)。

2.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天天带手帕,定期修剪指甲、头发。

3.  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激发幼儿观察欲望,协助孩子关心、照顾自然角,带一些容易饲养的小动物和能够发芽,或者生长变化快的植物来幼儿园。

4.  根据季节的变化,请家长即及时的调整孩子的替换衣裤,以保证孩子尿湿后有合适的、干净的衣裤。定期发放被子及时洗晒,被子上做好标记.

5.  为孩子准备一双跑鞋,便于孩子参与活动。

6.  请需要服药的孩子家长写清服药的时间、剂量及孩子姓名,防止吃错药的现象发生。

7.  为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家长在家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自己动手穿脱衣裤、自己吃饭等自己能力所及的小事。

8.  介绍本学期开展的大活动。

(1)亲子活动

(2)元旦活动

四.新入园幼儿家长的注意事项

1、切记不要追问孩子。家长总是十分关心孩子刚入园的情况,但是刚入园的日子里,孩子常常很不喜欢幼儿园,不要追问孩子“幼儿园好吗?”“老师好吗?”“老师喜欢你吗?”等问题,这往往会造成孩子更大的心理负担。

2、切记不要为孩子加餐。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中,家长免不了给孩子准备丰盛的食物,但孩子由于生活规律改变,很容易生病。所以,家长应为孩子准备白开水和水果,避免暴饮暴食。

3、切记不要时送时停。有些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心理,常常会送两天停两天。这样不利于孩子适应新的环境,当初入园的孩子哭闹时,应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但可采取适当提早接孩子回家的方法来缓解孩子紧张情绪。

4、切记不要打破孩子的生活规律。幼儿园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定时午睡,定时午餐。如果孩子在家休息时,父母打破了这些规律,孩子再回到幼儿园时,会需要再调整回原来的休息时间,他很容易感到不适应。

5、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积极,轻松的情绪去感染幼儿

(1)用愉快的口气谈论与幼儿园有关的人或事,把孩子入园当作一件喜事来讨论与迎接,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

(2)给孩子正确的心理暗示,“姐姐本领真大,宝宝上幼儿园后也会这么能干的!”“一个人玩不开心,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真多,玩起来一定会很开心!”让孩子对上幼儿园有期待、向往心理。

校友会发言稿范文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你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处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起跑线上时,应该作些什么准备?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结合自己的一些在小学低年级教学时的一些体会,跟在座的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一起探讨一下。如果说幼儿园教育以“抚育”为主,兼顾学习,那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校教育则完全转向了学习为主,贯彻其中的自然是“学习”的深化与完善。对于一年级孩子,父母从现在开始为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学习方式,塑造其优秀的思想品质,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对其终身都是有益的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

1、孩子的个性特点。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期,很多习惯需要养成,孩子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时期的孩子观察事物比较简单,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好奇心特强表现欲特强,喜欢不懂就发问。都希望老师家长认可自己喜欢自己和赢得师长的夸奖,所以要借助这一心理来发挥榜样的作用。此时家长和老师都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学习思考的积极性。

2、孩子的语言特点。这个年纪的孩子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这是家长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和培养科学、文明的用语习惯的积极因素。孩子在回答问题或表达时,语言往往很简练,有时还顺序颠倒,这就需要教师有意地教给学生怎样表达。一年级学生的词汇量不丰富,在直观描述事物的时候,需要别人的耐心倾听,发现描述中不合逻辑的地方,需要加以纠正。学生使用的词汇量较少,许多常用词汇要教给他们,有的还要做为概念给以解释。

3、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特点。我们常常发现幼儿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要有;别人玩什么,自己也要玩。容易受同伴的影响,也比较以个人为中心,家长要注重训练孩子交往合作能力,要鼓励孩子和同学交往,一起游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要注意教育孩子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自私、不任性。教育孩子不要欺负同学,别人欺负你了,要及时和老师交流,了解原因。

接下来,我来说说入学前家长要做哪些准备?

1、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除了入学前准备必要的学习用品、纸巾、水杯等,还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大人的一些娱乐活动,注意不要影响做作业的孩子。对孩子讲述上小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唤起孩子求学的热情。开学当天,热情地陪伴孩子到校,欣赏校园景色,并告诉他这是学习新生活的开始,会十分有趣,只要肯动脑筋,付出努力,每天会有进步。同时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读书成为孩子、甚至是家庭的一种习惯。提醒家长们,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识字教育,能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幼小衔接”,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入学前就识字的孩子能更快适应小学的教学模式,综合阅读能力相对较强,尤其是数学解题能力比其他孩子要强很多。家长应确保每周一定的阅读的时间,或读书或看报,身体力行,对孩子形成有效地引导。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

以下几点习惯要注意培养:

1)让孩子养成时间意识,如不迟到,不早退,上课积极参与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会预习。做作业不拖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边做作业,边吃零食、看电视、玩玩具,这种习惯非常有害。家长要经常关注学习作业情况,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是学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作业是应尽的义务。

2)要让孩子养成整理文具和书包的习惯,物归原主,东西要安放有序。起先阶段父母可以引导,帮助孩子卷卷铅笔,你在给孩子整理书包文具用品时,千万要让孩子旁边观察着。如此一两星期之后孩子应该能自己独立整理书包,养成把东西整齐安放的好习惯。切忌孩子的撒娇不能任由着他性子来!父母该放手时必须毫不犹豫的放手!别以为孩子幼稚啥都不会?有时有的行为必须强制训练,慢慢孩子就习惯成自然!

3)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写字方法,关注他的写字姿势这个非常重要哦。一开始一定要耐心手把手教。孩子要甚至坐正,握笔只是要注意。注意写字读书都是一拳一尺一寸要牢记。手握笔离笔尖要一寸。身离桌肚要一拳。眼离书本要一尺,而且不能斜视。一年级要端正坐姿写字姿势。更要端正学习态度。能用心写字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认真写字可以让汉字记得更牢固。动手能力弱的孩子在听课或写作业的过程中,手臂易觉得累,手指关节不灵活,字迹笔画大小不一。即便一些学习态度端正的孩子,当他们的耐力和手眼脑的配合能力,不足以应付学校的基本课业时,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拖拉作业等现象。

4)培养孩子的静心耐心和细心,培养专心听讲的好习惯小学的每个班人数近六十个,教师在上课时精力有限,即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会在某些时候疏忽,因此孩子的是否专心听讲、思想集中的程度尤其重要。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注重的是孩子对于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记忆力、理解能力、书写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等等。其中注意力的培养很关键。注意力在孩子的各项能力中均有体现。如让孩子做作业自己检查,看清题目,认真书写、计算等,这对以后的发展非常有益。很多孩子到了小学一年级还不会跳绳,不能连续抛球或拍球,不会系鞋带。这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注意力习惯和动手协调能力的缺失现象,没有被家长重视,等到日后课业量大了以后,孩子的坏习惯已经形成,延误了注意力习惯培养和引导的关键期,改起来就很难。培养孩子细心,就是让孩子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5)培养自主自立的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己吃饭、洗漱、睡觉、整理书桌、书包,自己上厕所……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家长只能指导,不要替代。例如整理书包是学生的事,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今天有哪些学习活动,所有的准备做好了没有,自己思考再动手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当家长的,要投入点时间,督促孩子认真执行。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受益,大人也省心。要让学生能自己管理自己,该带的东西一律由学生自己带齐,上课时不要总给学生送东西。让学生学会应急和自护:刚开始部分学生放学需要家长接送,当家长有事不能准时来接或不能来接,孩子应该知道怎么办?这也需要提前训练。

6)遵守规范的习惯。家长要配合学校讲解上学的道理及基本礼仪,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定》的要求。

最后,我来说说家长平时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1、关注孩子的情绪,善于和孩子交流

在孩子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年幼的他们也将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要多用表扬激励的方式。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自信”是成功之母:取得进步并得到表扬,才会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家长和老师要努力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多鼓励孩子。对学习上出现一些困难的孩子,切记不要用伤孩子自尊的话语,这样的话语可能会毁了他的一生。学习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要努力培养孩子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小学在学习时间、内容上和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刚开始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可能很不适应,可能会碰到不少困难,感受到压力,遇到挫折。作为家长要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多了解其学习情况,多同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去克服困难,遇到挫折要加以鼓励引导,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积极、乐观的情绪;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2、爱孩子,更要严格要求孩子

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并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严格要求;千万不要不分是非,为孩子护短。要利用生活实例、影视作品中具体、生动、形象的东西帮助孩子理解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等基本道德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子女学会关心、学会体谅别人,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遵守规则等习惯。

3、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处于特别善于模仿的时期,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会孩子做人、文明礼貌、热情待人;学会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学会宽容、忍让。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学问与做人二者都重要,甚至可以说做人更重要。希望各位家长能给自己的孩子予积极影响。

4、做好家校协调关系

教师与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把孩子培养好。但责任心再强,教学水平再高的老师在工作中也难免会有些不足之处。作为家长,切忌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的不是。家长要多理解、多支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就辅导教育孩子等问题向他们咨询,同各任课教师加强交流沟通,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协调好家庭学校的关系。

校友会发言稿范文4

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抽时间来参加本学期的家长会。我叫陈晓梅,这学期由我担任小班的老师,这次邀请家长来开这次家长会,主要是希望通过这次家长会使家长们认识我,互相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和了解这学期我们小班的各项工作安排以及教学内容。

首先我给家长们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班级的情况:目前我班有12位可爱的宝宝,其中有6个男孩,6个女孩。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来上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非常陌生,每位孩子的情绪都不稳定,都比较爱哭闹。不过,现在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大多数孩子的情绪都稳定了,不哭不闹,在这里,我向大家表示感谢,谢谢家长们的配合和帮助,正是有了你们的帮助,孩子们才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孩子们在自理能力这方面,区别是很大的,生活常规方面表现不是很好。如:吃饭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不用勺子而用手抓或把饭洒在地上,有的孩子不能坐稳了吃饭,喜欢跑来跑去;有的孩子午睡时情绪不好,不能按时午睡;有的孩子需要入厕时,常尿在裤子上,不会告诉老师。

教育活动中,孩子们不遵守纪律,喜欢跑来跑去,不专心听老师讲课,有的孩子不愿开口跟老师读书。

针对孩子们的这些情况,我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1、培养良好的教学常规:首先用各种游戏活动来吸引孩子,让孩子认识老师,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知道班里小朋友的名字,使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接着是课堂纪律:这方面主要是教育孩子能够坐在椅子上安静、认真听老师讲课,要求每位孩子能够开口并大声读书,积极回答问题。

2、培养孩子懂礼貌,如:早上来园时会与老师、同伴互致问侯,与家人互道再见,同伴之间相互爱护,不打架、吵闹,还要认识自己的物品,爱护自己及班级里的物品,不要乱扔乱撕。

在玩完玩具时,收玩具要有秩序,教育孩子玩玩具时不要抢,要互相谦让,要懂得保护玩具。

教给孩子一些初步的安全知识,不要爬得太高、跑得太快,以免摔伤。

校友会发言稿范文5

【关键词】学生实验能力 实验教学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130-03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智慧的开端当然不仅在于学习事物的名目,而在于真正知觉事物的本身。”初中生实验能力的获得主要依靠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只要我们重视并加强了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机会,学生的实验能力就能够不断提高,同时使知识结构更趋完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一 抓好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的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科学实验的基本保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的倾倒和量取、胶头滴管的使用、物质的加热、气体的收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简单实验仪器的使用。但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中学生普遍存在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不过关的问题,学生实验时常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例如:测一块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1)用托盘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2)用排水法测出小石块的体积;(3)利用ρ=m/V求出小石块的密度。

在该实验中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固态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胶头滴管的使用。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学生不调节天平平衡就把物体放入天平盘进行测量,用手捏砝码,手拨游码而不使用镊子,加减砝码随心所欲,量取液体时读数不准确,仰视或俯视,视线偏高或偏低,胶头滴管伸入量筒内,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率较低。实验技能的提高始于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实验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实验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把科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工作贯穿到中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中每出现一种仪器,教师除了介绍仪器的规格、使用范围、正确的操作外,还应说明不规范的操作可能引起的实验误差及后果,或针对学生普遍易错的操作做正确的示范。图1是学生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伏、电阻约5欧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连接时的实物图。

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严格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能让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仪器进行简单实验,并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加以巩固,这为以后正确应用实验方法获取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奠定基础。

二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前提

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也是最直观、最表象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得感性认识,经过大脑的加工、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的理性升华。观察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由此可见,整个观察活动乃至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而实验恰好能发挥学具的作用,把学生因新奇、好玩不自觉的观察活动转化为协同眼、耳、鼻、手多种感官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提高学生把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如:在讲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以下实验:

让学生观察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物的类型、反应速度、反应现象等,找出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的一组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故选甲。

由于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进行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而学习兴趣浓,信心足。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操作,既便于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三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实验设计,是发展学生认识、提高实验能力的有效方法。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前,教师要做以下准备:

1.创新问题情境,合理猜测,为设计实验打下基础

在设计实验之前,提出问题、预测这两个环节十分重要,它们是设计实验的基础。如:在“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课中,要引导学生证实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问题,并启发学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测。如:老师手里生日贺卡的音乐是从哪个地方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里去的?学生猜测:可能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教师启发问道:你为什么认为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学生经过思索后回答:因为贺卡的小喇叭与我们的耳朵之间只有空气。教学到这里,启发学生设计实验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老师问道:小喇叭发出的音乐是不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你们耳朵里的,有没有办法证明?“逼”着学生逆向思考:如果教室里没有空气,还能不能听到音乐呢?在学生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再演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使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探究学习体验。

2.适时提供材料,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与教学材料的提供时机密切相关。一开始就将全部材料放在学生桌面上,用材料启发、暗示学生设计实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应在学生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有需求的情况下提供材料,这样对学生思维的磨练更有益。如学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后,我设计了以下题目:现有金属锰、铁,请你设计实验来比较锰、铁的金属活动性并进行验证。学生设计了多种方法:把锰、铁分别放入盐酸中,若锰没有产生气泡则铁的活动性强,若锰也有产生气泡比较两者气泡产生的速度,速度大的活动性强;把铁放入氯化锰溶液中,若能置换出锰则铁的活动性比锰强,反之则锰的活动性比铁强;把锰放入氯化铁溶液中,若能置换出铁则锰的活动性比铁强,反之则铁的活动性比锰强等。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领取相应的实验材料加以验证。

又如:市场上的黄金饰品很多,有些不法商贩以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从颜色、外观上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请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鉴别。生1:取黄金样品少量放入稀硫酸中,若有气体产生,则为黄铜,无气体产生则为黄金。生2:取黄金样品少量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若表面变为银白色则为黄铜,无变化则为黄金。生3:取黄金样品少量,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若变黑则为黄铜,不变色则为黄金。在学生设计好实验的基础上,再领取相应的实验器材,增强学生实践的机会。

3.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实验方案更加完善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全面考虑实验,如实验操作性怎样?怎样引导学生设计?当学生设计不完善时怎么办?实验时要注意什么?而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头脑中必须运用与这些问题有关的全部旧知识,并考虑使用哪些仪器,如何装配?选用哪些药品,怎样操作?以及实验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等。在这些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质疑、互补中使方案趋于科学完善。如学习欧姆定律时,针对学生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在一个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之间有没有联系?学生议论、猜想。

生1:有关系。由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越大,电流的动力将越大,电路中的电流也将越大。

生2:有关系。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流将会越小。

师:你们的分析很有道理。但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究竟存在着怎样精确的数量关系呢?本节课将采用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探究。由于探究的是电流与电压、电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像这样一个量同时受到两个量影响的问题,在设计实验时应当注意什么?

生:控制变量法。

师:你能够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生:具体地说,就是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关系时,要保持导体的电阻不变,让电压发生变化,观察电流的变化;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变化关系时,要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让电阻发生变化,观察电流的变化。学生通过讨论,提出本实验必须分两步来完成。(1)保持R不变,研究I与U的关系;(2)保持U不变,研究I与R的关系。

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画出电路图。在设计时考虑:如何保持电阻或电压不变?如何测量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如何改变电阻或电压的大小?

生:我们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2所示,研究I与U的关系,我们用一只固定的电阻进行研究来保持R不变,调节电压(用电压表测),观察电流(用电流表测),并且电压的调节可用改变干电池的节数,或者也可以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来实现。

生:研究I与R的关系,要改变R的值(可提供5Ω、10Ω、15Ω的电阻),要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同样可调节滑片的位置,这样就保证:当改变电阻R的大小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不变(即U不变),观察电流表示数变化。

明白实验思路后,经师生共同讨论,学生明白:要完成以上实验,还必须测量相关数据,特制定以下表3、表4。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测量得到的数据中有什么规律,分析电压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又是怎样影响电流变化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实验会有误差,可能有的数据不一致,该怎么处理。根据因果关系及实验控制的条件,得出电流、电压关系的结论。从表3可知: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从表4可知: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至此,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均兴趣盎然,意犹未尽。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拓展:我们今天得出的电学基本规律,早在1827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研究已得出。当时欧姆在研究工作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当时既没有电流计又没有电压稳定的电源,但他不是知难而退,而是勇于正视困难并解决困难,他的这项工作前后花了10年的时间。为了纪念他的伟大发现,后人把这一条重要规律命名为欧姆定律。

4.树立开放的课堂意识,使实验方案多样化

设计实验环节往往能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善于抓住机遇,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如在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中探究条形磁体哪里磁性最强?可以通过什么反映出来?教师应有意发散学生思维,除了刚才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们认为这些方法可行吗?学生会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只要是可行的,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并让学生付诸实践。实验方案多样化,反映出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才会精彩。

我们还要特别注重平时的“家常课”,将设计实验环节落实到每一节实验课中.只有长期坚持,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四 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实验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良好途径

“第二课堂”主要是指课外活动或学科兴趣小组,大多以实验为主。这种活动形式,便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它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限制,时间也较为机动。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条件、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验,变信息灌输为信息处理式的教育。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替代实验仪器,完成很多的课外实验。如:利用牙膏皮和脸盆做浮沉条件实验;利用纸折风车可以做成“灯泡上的风车”实验,来分析各种能的转化过程;利用可乐瓶、易拉罐、胶卷盒、塑料茶杯、注射器等可以做潜水艇、浮沉条件、大气压、小音箱、液化、沸点与压强关系等实验;利用鸡蛋壳、水垢、食盐、食用醋、生石灰、熟石灰、干电池中拆下来的碳棒、锌片、易拉罐、铁钉等,可以做水垢成分的鉴定、鲜蛋防腐、溶液导电等实验。这些实验既可弥补课堂演示实验中能见度低的不足之处,又能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在开展课外实验时,要遵循“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原则,利用生活中的“瓶、盆、杯、罐”等仪器,设计出简朴而实用的实验仪器,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使学生实验能力有所提高。如学习混合物分离后设计简易自来水净化装置及如何利用植物色素提取酸碱指示剂的装置等。当然开展课外实验活动,不能只是局限于搞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具有探索性、研究性实验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细致、艰巨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积极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彬.叩问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校友会发言稿范文6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非常感谢局党委在这次会议上给了我作为“代表学校”发言的机会。

教育局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并让我作为代表校发言,充分体现了教育局党政领导班子对我校的关心和爱护,给予我们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软环境建设工作很大的助力。

我们通过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教育局得党委下发的《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使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深刻地认识到: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是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教育发展软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以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

为了使局党委《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在我校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为了促进我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我们按照局党委在《方案》中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成立了书记、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学年组长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学校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办学行为和教学行为、安全工作对违法乱纪的督察是学校软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一经发生,将给学校阻碍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教育发展软环境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按照教育局党委《方案》工作要求,以宣传教育为先导,通过中心组学习,集中学习,讲党课,专题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干部教师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文献和领导讲话及有关教育法规。充分发挥局网站等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对的舆论监督。建设有利 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舆论环境。

二、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加强软环境建设的监管和监控工作。

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学校制度废、改、立的基础之上,制定出符合我校实际的系统性、层次性、发展性和权威性额的软环境建设制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纠建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廉洁高效、作风务实、群众满意的政务环境和教育教学环境。努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诚信最佳的软环境,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