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题库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题库知识范文1
开放大学题库建设是预约考试的基石,其质量关系着预约考试的整体质量,关系着整体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着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在分析开放大学题库建设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题库质量的建设要素主要包括目标的吻合度、结构的适配性、策略的绩效性、内容的时效性诸方面,并结合实践发展需求搭建题库建设技术模型,重点阐述模型命题、等值入库、动态联动、曝光预警四个关键技术设计。
【关键词】 开放大学;题库南量;技术模型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12—0075—05
题库建设是现代信息技术和高效考试的深度融合的一种体现。随着社会各行业考试的迅速发展,题库建设的技术和理论趋于成熟。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揭牌成立的国家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的,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面向社会成员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需要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的深度融合,其题库建设更是凸显这一特性。借鉴已有题库研究成果,构建适合远距离学习、随时预约、分布全国甚至世界的大规模考试的题库是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燃眉之急。那么,如何确保题库建设的质量就成为其中一个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一)文献研究
纵观中外各种各类题库建设,按考试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承担的题库建设,如英国的剑桥测评(Cambridge Assessment)、美国的ACT考试服务机构;另一种是教育机构(包括部委、高校)自建的题库,如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高考及自考的题库建设、各高校开发的课程题库建设。从功能上讲,题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单功能试题库,主要用于单一用途的考试题库,如驾驶员执照考试、计算机职业能力水平考试、四六级英语考试、课程学业考试等;另一种是多功能试题库,主要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用途的综合性考试题库,如国家开放大学的题库。为了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笔者通过文件检索在CNKI知识网络平台上检索“题库”两个关键字, 选择2000至2012年度,得到849篇文章;输入关键字为“题库建设”,检索出99篇文章,有效文章为95篇,其中关于“题库建设意义和作用”的文章有50篇,关于“题库设计”的文章有18篇,关于“题库技术”的文章有16篇,关于题库建设实证分析的文章有6篇。由此可见,题库建设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题库建设理论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两大理论,即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大部分试题库建设主要依据经典测量理论,而项目反应理论由于其数学模型的复杂导致其在题库建设应用中存在诸多困难。在题库设计方面,在设计双向细目表、命题方案、命题表等基本建设程序上已达成共识,唯一不同的是设计标准。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目前主要有考核知识点、教学要求、考核目标、题型、题量、分数、答题时间、难度、区分度等。在组卷策略方面,目前主要存在有随机组卷、遗传法组卷等,有基于Moodle平台、IRT模型、OLE技术、.NET技术的组卷模式。在题库类型方面,有题库和卷库之分,大部分题库仍然是卷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题库。
根据文献检索和分析,题库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和难点。第一,题库设计标准不统一。无论在题型、题量、设计要素、试题属性、系统指标等诸方面,没有统一的依据和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二,组卷策略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组卷。受制于题库设计和题库技术的制约,在制定组卷策略时往往是由计算机预先组成试卷,在正式测试时难以实现随考随组卷的智能组卷。第三,组成试卷难以实现预定的设计目标。受制于组卷策略的不完善,组成的试卷往往存在对规定内容覆盖率偏低、试题内容重复、整体编排不符合思维规律等问题;同时,题库中存在部分试题长年闲置造成浪费的现象。第四,在题库使用过程存在题库试题曝光率偏高。题库建设需要很大的财力、精力和时间,一般题库建成后要使用很多年,如果题库中试题储存量不够大,试题使用频率就会增加,试题曝光率就会偏高。
(二)广播电视大学题库建设
国家开放大学“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组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广播电视大学题库建设自1999年“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试点”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探索阶段(1999—2003年),启动了终结性考试机考系统的研发,并组建终结性考试试题库;二是试点阶段(2004-2006年),启动了“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完成了形成性测评系统的研发,并于2005、2006年分批进行试点,2007年3月10日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通过了由教育部主持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鉴字[教SH2007]第005号);三是推广阶段(2007-至今),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课程门数由2005年最初启动的6门,截止2012年秋季已经推广到了161门课程,其中有93门课程终结性考试都建设了题库。
(三)国家开放大学题库建设
教育部《关于同意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批复(教发函[2012]103号)》中明确提出: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高等学校,虽然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建立的,但在办学宗旨、目标和任务等诸方面也是区别于广播电视大学的。[1]《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将评价模式改革作为四大改革重点之一,并指出 “以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支撑,大力推进数字化试题库建设,支持随学随考,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学习评价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对考试改革提出要求: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可见,题库建设已成为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必经之路。
国家开放大学题库应是一个集自测、形成性测评、终结性考试为一体的多功能试题库,具有用途广、标准多元、组卷策略复杂的特性。首先,在用途上,国家开放大学试题库区别于普通试题库,适用于自测、形成性测评、终结性考试三种用途;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该题库也有可能用于学业能力水平鉴定及同等能力水平鉴定等。其次,在建设标准上,国家开放大学试题库建设标准更加凸显多元性,主张和鼓励根据课程性质和成人学习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测评方式,如100%形成性考核、100%终结性考试等。第三,在组卷策略上,国家开放大学试题库的组卷策略更为繁杂,组卷难度更高,一方面单次测评不能按照普通题库建设对试卷难度、覆盖率等要求制定组卷策略,另一方面又必须保证多次测评的总合符合普通题库建设对试卷难度、覆盖率等的要求。
二、质量要素
教育部考试中心柳博认为:“在题库系统中,试题是组成题库的基本元素,管理系统是题库的支撑体系,安全保密是题库的重要保障。”[2]他认为题库试题的质量标准为:试题内容的科学性,考试标准的准确性,参数设置的合理性,难度控制的稳定性,试题描述的规范性,引用素材的公平性。江西师范大学漆书青等教授在“八五”课题研究中提出博采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之长以提高题库质量的理念,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更新测验编制指导思想,突出对及格水平的准确考核;第二,采用项目反应理论参数定义,建立内容与题型结构合理的较大题库;第三,编制“一般”与“优化”两步组卷程序,力争计算机系统更具有广泛适应性;第四,探索优良教学方法,保证理论构想的完满实现。[3]笔者认为,题库建设包括目标、试题、试卷、组卷策略四大要素,题库质量应包括目标质量、试题质量、试卷质量和组卷策略质量。在结合上述观点的基础上,着眼于国家开放大学题库建设的实践效用,笔者提出题库质量的建设要素主要包括目标的吻合度、结构的适配性、组卷的有效性、试题的时效性四个方面。
(一)目标的吻合度,这是目标质量的要求
任何一次考试都有一定的测评目标,而测评目标又是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转化,两者必须保持高度吻合,否则就会影响考试的信度。这一转化过程体现为双向细目表,即教学与测评两个维度的转化关系表。国家开放大学课程考核双向细目表相比一般课程细目表较为复杂,它呈现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与终结性考试的关系,更多的是呈现教学内容与自测、形成性测评和终结性考试三种方式的关系以及三种测评方式的内在关系。国家开放大学的考核目标更侧重于推进教学改革、督促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实现以测导学、以评督学的功效,这样三种测评方式所选择的题型、题量、内容、难度等诸方面可能具有较大差异。
(二)结构的适配性,这是题库质量的要求
题库在形式上是由大量单个试题组成,在内容结构上应布局合理、前后呼应、属性齐备,它具体呈现为命题表。考虑组卷的高效,命题表应以学科最小知识点为单位进行命题,并明确标出各知识点命制试题的类型、题量、分数等。在总体布局上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合理分布各章节知识点的命题比重,既要保证整体覆盖率,又要做到重点突出;在命制每道试题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双向细目标和命题表的要求进行命题,做到前后呼应;在处理知识点之间试题关系过程中,要明确标出试题的互斥、包容、关联等属性,做到属性齐备。
(三)组卷的有效性,这是试卷质量的要求
国家开放大学构建题库的根本目的是满足随学随考的预约考试,这必然要求组卷策略是随机抽取的智能组卷。目前的组卷方法一般都是通过计算机预先在机器内随机组卷后,再分发进行测试,其主要弊端是限制题库的整体使用效益,制约题库更新频率。当题库更新或修改试题后,须重新预先组卷,造成数据处理浪费,不利于支持动态的题库内容更新机制。另外,组卷策略还要综合考虑试题曝光次数、试卷内容重复率、题库内容的休眠秩序等诸多因素,合理调配不同测评周期的使用量,提高题库使用的整体绩效。
(四)试题的时效性,这是试题质量的要求
首先,题库建设成一般至少要使用5-10年,甚至更长时间,由于教学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稳步更新的,特别是法律类课程更是具有很强的时事性,这就要求题库内容必须建立有动态的更新机制。其次,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生活素材,很可能比题库中的试题素材更好,将那些优秀的素材吸纳进题库中也是保持题库内容时效性的重要方面。第三,题库在使用过程必然会出现沉积试题,对于使用频率极低的试题需要不断淘汰,否则,占用题库使用比例过大,会造成题库整体使用效率的降低。
三、技术模型
国家开放大学题库质量必须以技术为保证。在题库建设前期,需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目标,正确把握总体教学标准;根据教学大纲命制双向细目表,将教学内容和语言转化为测评内容和语言;根据测评目标,设计和布局题库结构,制定命题表。在题库建设中期,只须命制试题,从试题的内容、考核能力、难度、区分度、分数、时限、相互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在题库建设后期,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题库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做好试题的修改、撤销和增加工作。由此可见,国家开放大学题库质量是一个联动的整体,题库建设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题库建设的整体质量。
(一)模型命题
(二)等值入库
(三)动态联动
数学题库知识范文2
中师教育要实现标准化、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就要科学化、规范化。为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制度和各学科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建设中师各学科题库,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优化教学质量管理,势在必行。本文试图就中师数学题库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作些探讨。
一、建设题库有利于中师教学质量评估科学化、规范化
中师教育是定向的职业教育,因此,中师考试(包括全省毕业会考、校际统考和校内的各种考试)不像高中考试那样在很大程度上受全国性“高考”的影响和制约,然而,它的基本功能同样是科学、客观、准确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可靠地评价教学质量。对中师考试命题同样有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即要求这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这里的科学性是指符合教育测量原理,采用适当的测量手段和合理的评判标准;这里的可靠性又称作信度,是指考试分数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这里的有效性又称作效度,是指一次考试对所要测量的指标实施测量后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
近年来,各地中师的管理干部和教师在改革考试方法、提高考试命题质量方面作了许多探索。例如不少学校都采用了“教考分离”的方法,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前,或者组织校内交叉命题,或者聘请外校优秀教师命题。有些省组织全省统一命题。有些地区的若干所中师联合起来协作命题,请协作单位内各学科第一流的教师分工负责命题,编制供各校选用的参考试卷。例如1994年底苏州、无锡、常州、泰兴等地的8所中师联合组织了涉及8个主要学科的期末考试协作命题。应当说,采取这些措施对于提高考试命题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对于增强命题教师的责任感、提高考试命题的质量等,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实践表明这些改革举措在提高考试命题的质量和效率方面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没有产生“质”的飞跃。其根本原因在于命题教师目前只具备沿用传统方式,即经验型的、手工作坊式的命题方式进行命题的条件,不具备运用现代化命题手段的条件。目前供命题教师选择试题的“资料库”是一些参考书和习题集(其中供中师专用的很少),试题的取舍完全取决于少数命题者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理解,对试题难度的把握多半取决于他们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命题的整个操作过程以少数命题者的教学经验为参照系,因此主观认识上的局限性、随意性难以避免,命题质量往往低于人们的期望值。常见的命题失误有以下几种:
1、试题内容的知识覆盖面过窄。各部分考核内容在试题数量、权重分配方面比例失调,某些章节的试题过多(或过少),权重过大(或过小)。或者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的分层要求之间出现明显的不协调,例如某一考核内容的试题其最低层次(识记)和最高层次(创见)的比重过大,中间层次(理解和运用)的比重过小。
2、同一份试卷中试题的难度高低起伏太大,有些题特别难,有些题特别容易,因为导致部分试题的区分度接近于0。或者,试卷中全部是中等难度的题,难度差异过小。这样,使整套试题的信度、效度都不高。
3、试题的总量偏多(或偏少),试卷的总体要求偏高(或偏低),使考生的考试用时偏紧(或偏松),平均考分过低(或过高)。
4、试题的内容和表达形式比较陈旧,试卷中流传已久的“保留题”、“成题”过多,经加工、创新的题目少,反映新教材编写新意的题目少。
采用经验型的、手工作坊式的命题方式,有时免不了要作低水平的重复劳动,不仅使考试命题的质量难以提高,而且使命题工作乃至学校对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的效率都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常有“出试卷难,出高质量试卷更难”的感叹。
题库应用技术是提高教育测量效果与效率的一种新技术。建立题库,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命题技术方面来一场革命,这是提高中师考试命题质量,使教学质量评估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题库应用技术推广以后,教师将告别手工命题的传统方式,只要通过键盘操作就能让计算机自动产生高质量的试卷。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对于逐步实现教师办公自动化等都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
1、题库是大批优良试题的储存库,凡是入库的试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并按合理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其技术参数、质量指标(如难度、区分度等)是经过测定的。题库犹如“零件库”,题目数量多,品种齐全,规格型号标注清楚,检索方使,可为组装各类优质“产品”提供足够多的“标准件”。而且库内的优良试题不会只用一次就丢弃,可以不断积累、充实。
2、题库内的全部试题都具有标准统一的技术参数,便于人们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按试题已有的技术参数挑选试题,优化组合成内容、性质、难度等各不相同的试卷,使试卷符合预定的各项质量指标,保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从而使整个测量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一致性和通用性。
3、由计算机管理题库,自动化程度高,可大大提高命题工作的效率,减轻命题教师负担。计算机题库系统具有自动寻找的功能,便于教师通过手指击键、自行选题编卷。利用这种管理系统还能让计算机根据命题要求自动自成试卷,自动完成试卷及考分的等值处理,必要时还能生成互相等值的平行试卷,能客观地比较历次考试的不同水平,从而为教学质量的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利用题库系统自动生成试卷,要求命题者事先制订好详细的命题计划,并按规定输入有关信息,这有助于克服命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命题过程规范化。
二、建设中师数学题库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学科题库与习题集、题典的实质性区别在于它是一个运用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而建立起来的教学测量系统。构建题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立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水平较高的题库前,首先必须明确建库的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
构建中师数学题库的工作目标是要形成一个适应目前和未来中师数学教学需要,能服务于各地中师日常教学和各类学习水平测试需要的通用测试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部分由一个具有分层结构的题库群组成。这个题库群中有一个是总库,还有若干个相互独立又有密切联系的一级分库(例如代数分库、立体几何分库、解析几何分库、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分库、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分库等),每个一级分库下可再设二级分库(例如代数分库下面再设集合分库、函数分库、不等式分库、数列分库、排列组合分库、复数分库等等)。总库与各级分库之间的关系呈树形结构。总库和各级分库都配备有相应的试卷生成系统等处理系统。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分阶段、分工完成建库工作,又有利于灵活使用各级题库。
构建中师数学题库的指导思想应是:以国家教委的中师数学教学大纲和全国通用中师数学教材为依据,以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为指导,以科学的教育测量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以各地优秀的中师数学教师先进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参照。不仅要使题库质量充分体现本学科最优秀的专家、教师的水平,同时还要融合心理与教育测理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同时还要融合心理与教育测理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和中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集体智慧。
就建库实践而言,应贯彻以下几项原则:
1、在建库的初级阶段,应以经典测量理论为指导理论。这样有利于题库的协作共建和迅速推广应用。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教育测量理论有两种:经典测量理论(简称CTT)和题目反应理论(简称IRT)。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考试分数来推测学生的能力水平,主要区别在于对试题的技术参数的分析及演绎的功能方面。
CTT是传统教育测量理论的代表。它对试题的难度、区分度等参数采用直接测算的办法。例如,用一组被试解答某个试题的实际得分相对于满分值的比率来确定该试题的难度参数。这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一般教师的操作习惯。CTT的主要缺点是它对试题技术参数的测定结果受样本的影响较大,这对组拼试卷会有不利影响(这种影响经多次实测、对试题参数不断修正后可望减小)。
IRT是现代教育测量理论的代表。从理论的严密性、深刻性来说它比CTT更优越。IRT通过把学生的能力水平与答对题目的概率挂钩来决定试题的技术参数(如难度、区分度等),借助题目特征曲线来表征这种关系,与样本不直接相关。在这方面较CTT更合理。但是,由于IRT的技术复杂,参数测试的工作量大,不如CTT直观、简明,因此目前难以大面积推广。
2、中师数学题库应具有鲜明的中师特色,体现中师数学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适应中师生的学习水平,应与经国家教委审定的“中师数学学科教学质量评估标准”配套。对于“高中数学题库”、“中专数学题库”中的优秀试题,只要内容相符,可以移值或借鉴,但不可原封不动照搬,对其技术参数等应作相应处理。
3、题题中试题的储存量要足够大。中师数学教学大纲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应有从不同角度考查的题,都应有不同难度的题。试题总量就充分满足中师各年级“节”的形成性测验、“章”的单元测验以及学期考试、学年考试、结业考试等命题的需要。
4、题库中试题的分类要清楚,组织要严密。可先按考试类别分类,再按教学内容分类,同一教学内容的试题,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高低、试题的难度高低按顺序排列。
5、入库的每道试题的题意要清楚,题文用语要准确、精炼,题图要规范,并附标准答案(或答案要点)、满分值、评分规定、难度参数、区分度参数、答题时间等信息。
6、题库应是一个动态系统,能供用户随时增删题目,更换题中数据。
7、题库作为一个数学测量系统,应随时保持其整体性和可靠性。
8、建设中师数学题库应有一个高起点,应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内外题库建设的先进经验。
三、中师数学题库管理系统的组成与主要功能
中师数学题库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应有五个方面的功能:建库和维护,查询检索,生成试卷,编辑输出,测试分析。为了实现这些功能,要建立以下六个子系统:
1、建库和维护子系统。其一能用于建库,将每道入选试题的题文、题图、答文、答图、技术指标等有关信息分别存在题文库、题图库、答文库、答图库、指标库等子库内。各子库内属于同一道试题的信息通过统一的题号联系起来,以便于作同步处理。其二能用于题库的维护,如增、删、修改、替换试题,调整试题。
2、查询和检索子系统。其功能是查询库中试题的分布情况,可根据用户要求,检索任一试题的题文、题图等有关信息。
3、交互式组卷子系统。其功能是供用户通过与机器“对话”的方式,提出命题要求和选择项目,自行选题编卷。
4、自动组卷子系统。其功能是根据用户所输入的命题要求,如考试类别、试题所属章节、试题类型与个数、考试用时、试题难度、区分度等指标,自动生成符合要求的试卷。
5、编辑输出子系统。其功能是对所生成的试卷自动排版、编辑,并打印输出(包括打印试卷、答案、评分规定及有关指标等)。
6、测试分析子系统。其功能是对所输入的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然后输出试卷和各试题的实测指标,为个性库中试题的有关指标提供依据。
以上六个子系统在主控模块的控制下互相联系,协同配合,组成一个多功能的管理系统。
四、建设中师数学题库的实施步骤
建设中师数学题库是一项计划性强、工作量大、化费时间长的复杂工作。其主要工作的流程可这样安排:
建立课题组确定命题计划编题与征题试测与题目分析等值化处理编辑和组织试题计算机软件设计输入程序和数据检验和试用软件。
关于上述各个工作环节的实施要点,本文不一一详述。这里只对其中几个主要环节提一些看法和建议。
1、建立课题组。最适当的主持单位可以是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也可以是“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中师工作委员会”。这个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似应包括编订中师数学教学大纲的专家、编写中师数学教材的行家、在教学第一线任教的优秀数学教师、从事考试研究的专业人员和高水平的计算机软件工作者。由于工作量巨大,可考虑成立若干个以省、市为单位的协作组。可先在少数省市搞试点。
2、确定命题计划。主要任务是编制出一套详细的“双向细目表”,反映各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层要求之间的量化关系,这样的“双向细目表”应逐章逐节编,为整个题库建设工作提出一个具体的蓝图。其中教学目标的分层要求可设“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创见”等五项。此项工作最好由各册全国通用教材的编者先完成初稿,然后组织严格的鉴定。
数学题库知识范文3
关键词: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26-02
用计算机辅助业务知识考核建立试题库,并对其进行管理维护和智能化自动组卷、分析,是实现业务知识考核规范化、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措施,更是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传统的业务知识考核模式从培训到辅导,从试卷命制到阅卷,从成绩分析到试卷分析,几乎都是由人工完成。这种模式的弊端是出题组卷过程中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出卷时,由于题目总量少,主观上认为的重点都差不多,试题重复率很高[1]。实行计算机辅助业务知识考核可以使培训进度制定、培训内容、辅导练习、批改作业等训练工作由教员或自主完成,而试卷的命制、阅卷、统分、成绩和试卷分析等考核工作,由管理部门组织完成。因此,要真正做到业务知识考核客观公正必须建立完善的业务知识考核系统[2]。
一、需求分析
业务知识考核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需求。
1.试题库科目与题型设置自主性。试题库科目与题型设置自主性指用户不但能自主创建科目试题库,而且能为各科目试题库自主创建或者添加题型。
2.试题库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试题库开放性和可扩充性指用户具有添加、修改和删除试题的权力,对试题库拥有完全的支配权。题库试题必须不断得以更新,增加新的、好的试题和淘汰过时的、不好的试题,实现试题库的新陈代谢[3]。
3.试题调用灵活性。试题调用灵活性即允许用户能自由地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试题库的存贮是题库的基本的、首要的、主导的属性,但存贮是为了应用,建立试题库是为了解决组织考试过程中命题工作的矛盾,是为高效、经济地生成各科优质试卷服务的[4]。
4.通用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试题管理是一个应用面极广的工程,各科目之间的差异和应用者个性的差异决定着对试题管理程序的不同要求,过分细化和专业型的管理方案在满足少数用户的同时必然会对其他更多用户带来不便。
5.试题录入的鲁棒性。目前大多数试题管理程序只能录入文本信息,或者不支持公式、图片信息的录入,或者录入很麻烦。其实试题管理的浩大工程不是在试题输出,而是在试题录入及试题库建设,如何方便快捷扩充自己的试题库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6.普及性和兼容性。试题管理程序最终在不同的用户机器上使用,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机器性能和运行环境,要尽可能减小程序的大小和降低对硬件的要求。操作要简便,要能够使普通的教师运用自如。要能够与大部分文字处理软件如WPS、Word等相兼容。
二、系统设计
业务知识考核系统体系结构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即包括数据库系统、题库系统、组卷系统三部分。
1.用户登录模块。在进入系统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识别用户身份:系统管理员或教师。不同的角色进入系统后可以操作该用户权限范围内的功能。如果该用户输入的用户错误,则提示登录错误。如果输入的用户根本不存在,系统则提示非法登录,该用户不存在。管理员登录成功,具有用户和功能模块管理权限。
2.管理模块。管理模块主要是用户管理和试题库管理。用户管理是系统管理员成功登录以后,可以对所有用户进行修改和删除处理,包括对用户权限的分配等。管理员可以添加教师用户,可以对试题的录入、试题的输出、科目的分类管理、权限的分配进行操作。生成试题功能主要则是教师用户对其管理,教师可以对试题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删除。添加试题:向试题库中添加试题有两种方式,一是单题录入,即按预置的试题格式一道一道地填写;二是批量录入,即将多道试题按预定的格式形成一个数据库文件,由后台数据库一次性录入题库。查询试题:用户可根据试题的属性参数设置查询条件,查出符合条件的试题。修改试题:可对试题的各项参数及试题内容进行修改。删除试题:可删除试题。
3.组卷模块。组卷功能分为自动与手动两种。自动组卷即系统根据输入的试卷参数,按照已设定的组卷策略组卷,试卷主要参数有:考试科目、考试时间、总题数、满分值、考察的知识点,难度、题型结构等。其中题型结构包括客观题(判断题、单选题或多选题)和主观题(填空题、短文字题或长文字题)。
三、系统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是应用程序和其使用者之一切的交互界面,对于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者而言,用户界面设计的基本目标是设法提高用户使用该软件的效率和提高用户满意度。
1.登录界面。系统角色有3种:部门、教师和学员,各种角色采用统一的登录界面,以不同的身份和密码进行登录系统,系统根据所提交的身份和密码信息进行验证。验证成功后进行相应的系统主界面,非系统注册用户无法登录系统。
2.系统的主界面。因为本系统有三种类型的用户,根据不同用户的权限,主界面有所不同,部门主要以管理者的身份进人本系统,教师以录入试题组卷、查看等使用本系统,学员住要是查看历史试卷使用本系统。
3.试题录入界面。试题录入功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成批录人试题,利用VBA技术,试题先录人到World中,再以world文档的格式成批录入到试题库中。这主要由部门来完成;另一种方式是单个试题录入这主要由教师个人来完成。
4.组卷界面。从试题库中选出些适合考试的试题组成一份优质的试卷,是本系统的关键部分,这提供的界面有两种,一种是自动组卷,即先按要求输入相应的参数,系统根据参数自动从试题库组成一份试卷,这由系部来完成;另一种是手动组卷,即教师从试题库中搜索一些符合要求的试题再按各人员组成一份试卷,这部分工作可由部门和教师来完成。
四、数据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数据库,包括6个表:科目表、知识点表、题型表、试题表、试卷表、用户表,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数据库工具选用微软的SQL Server2005。
通过测试,本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行之有效,可以方便有效地管理大量的分别属于不同专业类型的试题,将教师从繁琐的出题组卷的作中解脱出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业务知识培训管理上,具有高效、经济、灵活和保密的特点;在业务知识评测方面,由试题库自动生成的试卷具有质量高、可监控性好等优点。系统支持Windows2000及WindowsXP等操作系统,适用范围广。
参考文献:
[1]杜勇,樊晓雷.通用试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1998,(2):29-30.
[2]詹速汉.高等数学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1998,(2):31-32.
数学题库知识范文4
一、应用网络数学小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在课中安排学生进行手抄报及电脑报的制作。我们为学生介绍一些数学网站,例如:数学天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数学资料,并制作了一些精美的数学手抄报。电脑老师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制作电脑小报,在2~3个课时内,学生们制作的电脑小报色彩丰富,排版精美。这些电脑报运用了学生的智慧和审美能力,排版有新意、制作精美,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通过学习数学史料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
小学生由于数学知识面狭窄,当我们问学生什么是“菲尔茨奖,七桥问题、四色猜想,影响整个20世纪数学研究的23个数学问题”,也很少有人能回答这些数学史料知识。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数学周活动,我们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数学史料,了解数学家的成长历程,讲讲数学家的故事,通过网络,学生了解了“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国际数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颁发的菲尔茨奖,被誉为“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通过自主学习,人人来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长河,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网络信息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题库知识范文5
对待电子书包的态度
我们选取了15位福新小学电子书包实践教师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教师3名,女教师12名,其教授的学科分别为语文、英语、数学、科学。采用里克特五点量表针对教师主要关注的7个因素,每个因素设计3~6道题进行调查,得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负面影响平均值最少为3.01,而教师专业成长最多为4.30,这充分肯定了电子书包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影响,而教师对电子书包的负面影响虽然有担忧但不高。在校方管理方面,平均值为4.28,仅次于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与教师的访谈发现,福新小学在电子书包实施过程中,校长非常重视,这就直接影响了校方管理维度平均值较高。通过对调查后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教育体制中评价制度亟需改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教育体制是否适应电子书包这个问题上,评价体系的平均值为2.87,是最低的,这说明教育体制中评价体系是最阻碍电子书包项目推行的问题。因此,建议在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和考查中,减少应试的成分,更多强调对素质和能力的考查。
(2)教师对电子书包对学生身体的影响最关注(如表2)。
电子书包在各学科的应用方法
1.语文:读书园地,累积语言
语文教学应该以语言应用为中心,大量阅读。而电子书包为语言的阅读与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必读篇目、泛读篇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在电子书包上开设读书园地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可进行如下操作:
(1)各抒己见。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同一主题或文体的篇目,大家自由阅读任何篇目,进行赏析或者批判。
(2)师生共读。选择点击率最高的篇目进行师生共读,进行深度赏析。
(3)奖励阅读之星。为了鼓励在读书园地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根据活动中的活跃度或者学生的推荐,推选出“推荐之星”(推荐篇目被选为师生共读篇目)、“阅读之星”(阅读篇目多)、“赏析之星”(赏析深入、透彻)。
2.英语:听说读写,全面贯通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因为缺少实际应用的环境,所以经常会出现“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情况,但借助电子书包,可有效改变这一状况。
(1)改变作业形式,增加学生说的机会。英语作业的传统形式一般是抄写单词,朗读预习等,但随着电子书包进入课堂后,学生逐渐掌握了录音、录像等操作。因此,教师可将作业形式改成“请读一读,说一说,并录下来”、“请演一演,并录下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充分说的机会。同时,让平时胆怯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自己开口说英语的成果,这样也可以帮助这些学生实现从“开口对自己说”到“开口对大家说”的逐步过渡。
(2)自主听读,自我检测,避免滥竽充数。电子书包让学生能够享受到均衡的自主听读的机会。同时,在学生听读完后,教师应设置相应的题目检测其听读情况。这就避免了在集体听读中,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的情况。
3.数学:复习检测,即时反馈
学生做题的速度和掌握程度各不相同,但数学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全面掌控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均衡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但是,借助电子书包的数学题库中的即时反馈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大部分的数学题都有量化的标准答案,教师可借助电子书包了解每道题的班级整体掌握情况,也可以关注到个别仍然存在困难的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再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灵活选择辅导的方式。
数学题库知识范文6
传统教育是一直以来以教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学生只是跟着老师,没有自己的思想,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全部淹没。课改之后,新课程要求一切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大胆探索,敢于求异,勇于创新。
初中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最佳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方面已经具备了自我反思的基础与能力,但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在具体的反思策略与方法上加以指导与帮助。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初中生不可能一次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学习现状分析:学生只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根本不会主动学习,可以说不会学习,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在上课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思想,不会提出问题,不会触类旁通,不会举一反三,对于可以多种方法解答的题目也不去多想,上课基本上不记笔记,老师讲的要点记不住,作业错了草草改正了事,也没有提出问题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独立分析的能力。由于数学本身比较枯燥,比较抽象,因此,学生必须要学会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自我反思习惯最大的优点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和自己比,比自己前后不同的学习情况,避免了因分数竞争而造成心理压力和厌倦情绪。自我反思是一个人自觉性的基础,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导力量。
通过多年数学教学发现,学生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反思:
一、课堂及时反思
1.听课反思:老师讲课是否听懂,是否理解,数学概念是否清楚,还有没有疑惑,反思这些问题,对你是否掌握这节课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还要反思自己的预习工作做得是否到位,课上是否能够跟得上老师的节奏,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想法的区别等等。
2.解题反思:课堂上每天都有练习,当堂检测,当堂反馈。
解题时对过程进行反思、概括、整理,回顾以往思路,概括解题方法;解体后及时反思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整体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及时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得失,进行归因分析,让错误不再犯;反思解题方法的归纳、规律的总结和技巧的积累,优化思考解题的方法。通过解题反思,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会产生一种解题的成就感。
3.课堂小结反思:每节课的课堂小结是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空间,此时正是学生元认知体验和积累的最佳时机,此时应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结论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在反思中自我评估,自我修改,从而反思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又是如何学习。这样你才会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二、课后及时反思
1.及时进行作业反思,反思作业的整个过程。一温:先温习,后写作业,即通过阅读课本在认真温习当天所学功课、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二审:仔细审题,即了解题意,明确作业的目的要求。三习: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精力集中。四评:主要是检验,对所做题进行估计,检验和估计后,发现错误,自觉改正,即培养学生反思的学习习惯。作业本身就是对这节数学课所掌握的知识的检验,及时做好作业反思,对提高作业的高效性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2.建立数学错题本。每节数学课后,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把这些错误记录在专门的本子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数学错题库,是一条很好的培养学习反思习惯的途径。在这个数学错题库中,学生要及时记录错误的题目,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求吸取教训,杜决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同时错题本要也要规范,要有日期、时间、题目、错误解答、正确解答、知识点记录、错误原因、点评等等。
三、回家及时反思
1.反思今天我数学课学到了什么?今天的数学概念掌握了没有?数学概念能很好的应用到题目中去吗?今天还有疑问吗?今天的数学题目还有没有不会的?总之不能让今天的数学学习任务放到明天去解决。
2.坚持写数学心得,数学心得是学生用自述的方式记录数学活动中的体验或用数学的知识来讲述自己的学习情况或深刻体会。可以是数学解题的反思,归因分析,也可以是小规律、小技巧的总结,还可以是数学摘抄。写数学心得,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倾听对数学学习的喜悦和烦恼,从而进一步肯定或改进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
3.考后反思:针对考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否踏实?学习动力是否充足?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学习状态是否积极?针对考试为自己今后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制定更好的学习计划,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要学会在反思中成长。
每天坚持课堂、课后、回家的反思,你必将在数学上有所收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难、培养自信,差的习惯让人丧志、不思进取。打好学生基本功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而在习惯养成过程中,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后的巩固环节至关重要。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的参与,离不开自我审视和自行调控。因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最全面深入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发展过程和心理感受,他对学习状态的自我感受往往比他人(包括教师)更深刻。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自我反思作为学习的方法之一,认为“当学习者自己可以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及达到目的的程度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习,并且对自己学习的所有方面负责”。可见,培养小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不但可行,而且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