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线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线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线实训总结

外线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焊接;实训教室;通风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焊接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焊接技术成为各的热门专业。由于焊接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烟尘、有毒气体等,严重影响工作人员和周边人员身体健康,必须对焊接教室进行通风换气,排除和稀释有害物,建立良好的焊接环境。因此,如何经济有效对焊接教室进行通风排烟一直是个难题。本文结合焊接实训教室的特点,将对国内各焊接实训教室的通风排烟方式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总结,供焊接实训教室管理和设计人员参考。

1 焊接烟尘和和有毒气体的形成与危害

1.1 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的形成

在电气焊接过程中都产生有害烟尘,包括烟和粉尘。我们知道,焊接电弧的温度都在3000℃以上,特别是等离子焊接与切割,电弧温度可以达到30000℃。气焊与气割时氧--乙炔火焰的温度也高于3000℃。可见电气焊接过程中在如此高温下进行,就必然引起被焊金属和焊材金属元素的蒸发和氧化。被焊材料和焊接材料熔融时产生蒸汽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和冷凝,从而形成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细微颗粒。这些微粒飘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烟尘。

在电气焊接区的周围空间形成多种有毒气体。特别是电弧焊接中在焊接电弧的高温和强烈紫外线作用下,使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离解,重新结合成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在用碱性焊条焊接时,还会产生氟化氢气体。

1.2 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的危害

焊工长期接触金属烟尘,如果防护不良,吸进过多的烟尘,将引起头痛、恶心、气管炎、肺炎,甚至有形成焊工尘肺、金属热和锰中毒危险。烟尘还能引起像肺粉尘沉着症,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炎、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有些放射性粉尘还有致癌作用,有毒粉尘的吸入还可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焊接产生的各种有毒气体被吸入人体,都将对操作者产生危害。臭氧和氮氧化物对人的眼、鼻、喉、肺有刺激作用,特别是氮氧化物,能引起精神衰弱,如失眠、头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高浓度的氮氧化合物能引起急性中毒;一氧化碳引起人体缺氧甚至窒息;氟化氢能引起眼、鼻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严重时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

2 焊接实训教室的特点

2.1 焊接实训教室为了便于开展教学,使不同教学班级互不影响,往往教室面积较小,高度低,有些受条件所限,甚至是将普通教室改作焊接实训教室,不利于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的稀释与排出。

2.2 焊接实训工位密度大,人员集中,每个教学班级通常有二三十名学生上课,并且由于教学特点所互致,常出现多台焊机同时施焊的情况,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焊接烟尘有毒气体。

2.3 焊接工位一般采用固定式,相邻工位之间采用隔离板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这样使各个工位互不影响,能有效防止弧光辐射、熔渣飞溅的危害,但不利于空气的流通,使区域内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聚积。

2.4 所焊接的工件尺寸较小,常进行板对接焊、中小直径管对接焊、角焊缝的焊接操作,焊缝长度一般在300mm以内,基本不涉及大型工件,这对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的排出是有利的。

3 常见通风排烟系统及应用

目前,在现有的焊接工艺条件下,并不能从焊接工艺本身根本地消除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主要是从通风排气上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对操作人员的危害。结合焊接实训教室特点,常用的通风措施有以下几种。

3.1 固定全局式通风排烟系统

全局式通风也称稀释通风,一方面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空气物中的有害浓度,同时不断把污染空气排出室外,使室内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这种通风方式适合于面积不大,单跨式焊接实训教室,在靠近焊接工位一侧的墙壁或窗户上,每个工位上方开洞,安装一台轴流风机,可以取得一定的排烟效果。其优点是成本较低,但焊接所产生的烟尘和有毒气体在排除过程中还是会经过操作者周围,对操作者产生一定危害,对于存在死角的部位,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不易排出。并且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直接排入室外,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对室外空气造成污染。

3.2 中央固定式局部焊烟外排系统

此种方案是在焊接工作区域的每个工位上方安装一定长度的万向吸尘臂,使其活动半径可完全覆盖整个焊接工作区域。采用负压吸收式,每个万向吸尘臂的吸风罩在距焊接产烟点约30cm处将烟尘和有毒气体吸走到主通风管路。主管路采用变径的方式保证每个吸气口风量、压力均衡,最后与风机相连将烟尘和有毒气体直接排出到室外。中央固定式局部焊烟外排系统的优点是从源头上直接吸走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不对操作者和教室内部产生影响;缺点和固定式全局式通风排烟系统一样,会对室外空气产生二次污染。

3.3 中央固定式焊接烟尘净化系统

中央固定式焊接烟尘净化系统是在中央固定式局部焊烟外排系统的基础上,将万向吸尘臂从焊接点收集到的烟尘和有毒气体吸入到中央净化主机,经过滤后将洁净的空气排入出来。此种方案既可保证彻底消除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又不对教室及室外空气产生污染。但目前烟尘净化系统成本造价较高,一般新建实训教室或原有实训教室改造,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此种方案。

3.4 单点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系统

外线实训总结范文2

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正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已趋于成熟,这得益于通信技术在不断的更新,得益于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升级、得益于网络技术在不断的变革。

信息的传输需要载体,诸如我们常见的双绞线、光纤,那么它的铺设就需要加以规范,这样才能进行大规模的施工管理。鉴于此,2007年4月我国正式颁布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这两个国家标准。2008年我国开始制定中国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技术白皮书,旨在对综合布线技术进一步规范管理。标准的制定对我国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推动了我国在综合布线领域的快速发展。

当下综合性的信息系统随处可见,例如:楼宇的安保、银行的监控、交通的定位等等。这些系统的搭建无一例外的都需要网络综合布线的设计、管理、施工、验收技术人员,目前市场对网络综合布线的技术人员需求量相当大,而这些人员的来源正是高职院校向外输送的应用型人才,这就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对网络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综合布线这门新的学科应运而生。

二、网络综合布线人才的培养

(一)培养现状

职业教育育人的目标是职业技能的培养和个人素质的提高,能直接投入到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

大多数职业院校的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动手操作为辅进行教学,这样培养的学生往往是有感发不出。因为在他们的脑子里对综合布线的概念是清晰的,但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是模糊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与企业实际生产需要相差甚远。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教与学都滞后于生产实际,跟不上时展。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训经验,能够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适应时代的发展。二是教与练比例不协调,理论课远远大于实训课时,因此老师需要培养学生多动脑、勤动手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成功和失败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技能水平。

(二)“一个工程、多个小组”培养模式

网络综合布线光从字面上的“布”字就不难看出这门课程需要多动手、多练习的课程。在加强“双师型”、“理实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变课程为工程,让学生在一个系统的工程任务中掌握和提高技能水平,以适应市场需求。

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一个工程、多个小组”的培养模式,训练学生在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以及系统验收方面的施工技能和团队意识。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还需要训练学生压接模块、安装配线架、安装机柜、熔接光纤、绘制工程施工图等基本技能。

这样便实现了在实训室完成系统工程实训的目的,不仅加强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融会贯通,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在施工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工学交替,适应社会

校企合作几乎是每个职业院校都有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培养出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课堂上的实训可以说是温房培育,经不得一点风吹雨打。而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就意味着是真枪实弹,来不得半点马虎。

网络综合布线的顶岗实习是最容易出成绩的,这是一门紧跟时代潮流的手艺。什么样的双绞线是价廉物美的,什么样的铺设方式是效率最高的,什么样的机柜摆放是合情合理的,什么样的施工是成本最低的等等,答案都可以从实际生产中的到。

1.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教师依然要做好引导工作。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有许多优越性。其中,兼容性、高效性和经济性比较突出。

(1)兼容性

兼容性是指一套布线系统支持多种信息系统。比如双绞线与模块根据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传输网络信号,也可以传输电话信号,这样我们就无需再接电话线。如此强大的兼容性特点,可以使不同品牌的设备终端在同一个布线系统中使用相同的传输介质进行信息的传递。在线路铺设时无需规定信息模块的具体用途,只要把终端设备接入这些模块,在实际使用时将配线架的跳线作相应调整即可。

(2)高效性

网络综合布线的线缆铺设一般采用的是超五类非屏敝双绞线或6类双绞线和光纤混合的铺设方式。这样就可以将光纤传来的数据高速的传输到每一个终端。超五类双绞线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50Mbps,6类双绞线带宽可以达到220 Mbps,光纤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500M。

(3)经济性

经济性是建立在兼容性基础上的,传输介质、模块插座、连接设备这些共享资源为各个子系统的正常运转和高效统一发挥了极大作用。线缆的精简、设备的精简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同时节约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工。

实践出真知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因此仅仅通过课本或者课堂把这些知识讲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在实际生产中不断的摸索总结,才能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的优越性。

2.学校综合布线的实训室终究是有限的,综合布线的子系统在实训室是很难融合在一起的。所以教师要利用好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对其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使得学生能够认知各个子系统的作用和位置。

(1)工作区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线缆及适配器组成。

(2)配线子系统

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线缆和跳线组成。

(3)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及设备线缆和跳线组成。

(4)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及设备线缆和跳线组成。

(5)设备间

设备间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以与配线设备安装在一起。

(6)进线间

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线缆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置换成室内电缆、光缆。进线间一般提供给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使用,通常设于地下一层。

(7)管理

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综合布线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构成应符合图a、图b所示的要求。

(a)

(b)

图(a)中的虚线表示BD与BD之间、FD与FD之间可以设置主干线缆。同时,建筑物FD可以经过主干线缆直接连至CD,TO也可以经过水平线缆直接连至BD。

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及引入线缆构成应符合图2所示的要求。其中,对设置了设备间的建筑物,设备间所在楼层的FD可以和设备中的BD/CD及入口设施安装在同一场地。

图2

外线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兴趣和动力 演示 情趣 探究

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学习的主动性的高低则主要来自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所谓的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知识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自主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强大动力。学生高高兴兴的学和愁眉苦脸的学习相比较,效果迥然不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本来他们的学习习惯就不是很主动,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强迫、压制式的“死记硬背”或“照本宣科”,只能造成师生关系冷淡、僵化,甚至对立,这样对于职业教育是“百害而无一益”。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对《电工内线工艺》这门课感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且便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 重视“首次”课教学

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说,在《电工内线工艺》的前几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他们对于“电工工艺”的“认知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内线工艺》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于是,在首次课上设计了一些问题:照明电路为什么有时候忽明忽暗?电力系统中和自然界的雷击现象是怎么一回事?而短路跳闸时电力系统中又会产生哪些异常现象?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是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二、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实验

《电工内线工艺》是一门以动手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根据《电工内线工艺》的教学大纲,我在教学进度中安排了“课堂实训”环节,即“多说不如多做”,因为单纯学习基本的“电工工艺知识”是枯燥乏味的,不如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思考,以便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刚开始安排几个有趣的实训,如:电工常用工具和仪表的使用,简单的常用照明线路的设计和计量等项目。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反复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并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尽量采用直观教具、演示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电工内线工艺》主要是学习(高低压电气的人员所必需具备的)电工工艺和安全知识,是一门侧重于应用的实践实训课程。在《电工内线工艺》教学中要加强直观和实训教学,采用电器实物、电气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配合作用。例如,在学习“电线和电缆”等绝缘线时,通过教师对常用规格的线缆进行详细的描述后,然后在多媒体演示屏上展现出某供电系统电线和电缆的放大镜头,依次让学生按照各型线缆的特点,寻找出该供电网络所采用的电线和电缆,并对号入座,然后分析这些线缆的使用环境和敷设方式。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电线和电缆的基本外观、型号,了解电线和电缆的区别,以及各型电缆的使用场所和应用情况,这样学生学得非常轻松愉快。再如,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在学生自述已知的变压器工作原理和用途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的实物模型和零部件分解图例,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内部结构、推导“变压”的机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和理解,从而调动学习兴趣。

2、注重演示教学。演示教学是展示电工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谈为神奇,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进行演示教学。这样在教学中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演示实验中,就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由学生自己动手,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和使用仪表、设计常用导线连接方法,在自我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这样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自主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乐趣。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实践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事实来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强调正确的操作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信心。

比如:在讲授交(直流)流钳形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时,首先让学生自己说出常用交直流电流表的测量方法是:必须将仪表串接到被测电路中。在此基础上,强调钳形电流表是检测运行中“电路电流”的最常用且最直接的仪表,优点是测量电流时不需要断开被测电路,进行串接,就可以直接获取运行中线路或设备的电流,为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然后讲解:交流钳形电流表主要由一只电磁式电流表和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组成,利用互感器原理完成测量要求。叙述测量过程:测量电流时,打开钳口,将被测载流导线置于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的中间,当被测导线中有交变电流通过时,交流电流的磁通在互感器副边绕组中感应出电流,该电流通过电磁式电流表的线圈,使指针发生偏转指示电流值。然后要求学生利用钳形电流表,设计准确测量“5A以下小电流”的实验如下:

将钳形电流表由大到小逐渐更换量程来做实验,重复读数,并逐一记录,反复比较,从中找出精确测量的方法。很多学生经过亲自动手测试,利用互感器工作原理展开讨论和分析,大家各抒己见,师生共同商讨,最后同学们兴奋地得出:可以简单地用增加匝数的方法来精确测得单根导线电流。老师此时要给予肯定。

三、利用多媒体,制作形象的课件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电工内线工艺》主要是研究电气应用技术的基础实践课程,如果不配合适当的课程实训是极其抽象枯燥的。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工艺操作的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学习,就比较困难了。

利用多媒体制作逼真的模拟电工工艺操作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工艺过程的认识障碍。例如:高压电缆敷设方式、线缆接头的制作工艺过程等。用课件简单模拟制作过程,将整个电缆接头(中间接头和终接头)复杂的操作过程通过模拟分解操作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直观化了,学生也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电工工艺”学习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营造富有情趣、探究性的课堂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情趣和探究性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上如果有情趣、针对性的提问,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增加对学习《电工内线工艺》的兴趣和注意力,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1、采取悬念激趣法。在“电工工艺”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 “磁悬浮列车”的构造,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 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他们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把教学内容由抽象的书本知识向社会延伸,并把教学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了。

2、鼓励学生“善于质疑、敢于想象”。“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实际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电工工艺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任何科目的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要帮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养成:善于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刚才学习到了哪些知识?最理想的结果应该包括: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有效的认知方法,探究学习规律,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就教师的教学而言,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思索本节课的“探究教学”是否对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有帮助。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总结经验比检讨过失更加重要,所以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应首先指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然后才是我怎样做得更好。最后把“探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性”的课堂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总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积极尝试应用“探究式课堂教学”,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方法,把握好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有机统一,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内外线电工工艺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外线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沟通能力;创新

一、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提出

随着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新型的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得以应用,使得汽车电气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控制电路也越来越复杂,如汽车前照灯自动控制系统、红外线雨量感应控制系统、一键起动控制系统、自动倒车控制系统等等。另外,现在技师班学生整体素质较好,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系统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老化,已经跟不上现代汽车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导致教学效益不高,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激发。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有效掌握现代汽车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法”是一个实用而有效的好方法。教师通过项目教学法,可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

二、项目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实施一般按以下四个教学阶段进行:

1.确定任务阶段

项目来源是项目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并结合实际生产需要,设计出一个或多个项目任务,要求项目的可操作性高、应用性强。例如,在本课程和教学中讲完半导体元件的结构组成、原理特性以及作用后,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半导体元件的检测和作用,加强技师班学生的应用能力,可要求学生利用二极管和废笔管制作汽车专用试电笔,利用三极管制作晶体管闪光器等两个实用性很强的项目。由教师提出项目要求,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在项目实施中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实践制作能力。

2.制定计划阶段

由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项目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并在班上展示,得到全班同学和教师认可后方可实施,通过这样的展示和沟通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吸收别人的优点,可以使此项目的设计更加完美。例如,设计“利用二极管和废笔管制作汽车专用试电笔”的项目时,首先要求学生设计出试电笔的电路原理图,然后查找相关资料计算出试电笔的耐压值以及各元件的参数,最后设计电路的焊接和电笔的外观以及它们的装配。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成品给学生,让学生的设计思路更加清晰,制作的产品要求美观、易携带、易拆装、成本低。在此阶段,学生通过项目计划的制订及展示互相沟通、互相启发,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等都能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3.计划实施阶段

学生在小组分工合作形成后开始实施计划。学生可通过教师提供的成品从中了解到应该收集什么样的废笔管,电路设计好后要怎样焊接才能安装到笔管中,笔的两端为检测端,要如何设计才能不松动而且美观。每组展示试电笔电路的工作原理图,并描述其设计思路和方案。

4.项目评估总结阶段

针对在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共同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反复整改总结,为项目的下一轮实施做好铺垫。例如,要设计出耐压范围在3V~50V的电路,应选用多大阻值的电阻;检测电流方向可用发光二极管工作个数不同来判断,一个发光二极管亮时表示正向,两个一起亮时表示反向,也可用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来实现,红色二极管亮时表示正向,绿色二极管亮时表示反向等等。较多知识点的应用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只有掌握了较强的理论知识后才能应用自如,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对理念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项目成果验收评价阶段

项目成果的验收采用成果展示、小组制作工艺描述、答辩、实训报告相结合的形式。由指导教师负责总体组织,首先每个小组派代表现场操作演示,并描述其设计思路、制作特点和工艺等,验收产品的运行情况、技术难度、工作量和美观性;其次是现场答辩,其他小组的同学有疑问可以向描述者提出,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对问题的把握情况,验收学生对该项目理论知识的掌握;最后成果展示和答辩完毕后,各小组将项目设计思路及过程写成报告总结出来,并要求写出相关的参数计算过程和画出相关电路,报告描述问题清楚完整、格式规范、页面整洁清晰、反映学生本人所完成工作的全面情况等。在成绩评定中,教师应突出评定学生项目成绩的主要依据不是学生的项目结果,而是项目实施的过程。对于比较新颖的创新性思路,即便最终的效果不理想,也应该给予较为优异的成绩,以鼓励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国利.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项目教学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6(4):253.

[2]王晓民.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0):233.

[3]蒋红枫.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2):68-69.

外线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电子电路;Protues;实践教学改革

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人才培养规格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和特征。各高校正在探索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突破口和侧重点各个高校都有不同的作法和经验。

为此,邵阳学院信息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首批湖南省特色专业)教研室与电子工程实践教学中心(湖南省级示范实践教学中心)强强联手,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和研究,进行“开放实验室环境下的电子电路测试与仿真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对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电子电路测试与仿真,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改革研究和“虚”“实”结合的特色化教学实践。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下简称电信专业)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构建分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特色明显、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分模块、多层次、相互衔接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表1所示把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划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能力训练科创研究”四个层次,每一层次能力逐级提升, 相互衔接,上下融合。

表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环节 依托平台 能力培养 性质 参与学生比例

基础实验

专业实验

电子工程基础训练 基础实验平台

专业实验平台 专业技术及技术实践能力 教学计划内 100%

综合实验

课程设计 专业实验平台 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计划内 100%

实训、实习

毕业设计 实训实习平台

创新科研平台 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计划内 100%

创新研究

科研参与

学科竞赛 创新科研平台 创新能力,科研、技术开发能力 教学计划外 优胜劣汰,考核选拔,保持适当比例

2.电子电路测试与仿真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

根据本科教学计划要求和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电信专业自2012年对课程设置做了较大修改和调整,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增加了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数目,突出了实践教学重要性。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含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独立出来,开设两门独立实验课程电子电路测试与仿真和现代电子系统实验。

电子电路测试与仿真课程,处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一层次,施教于第二学期,将电路分析和模拟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要求学生了解电子电路测试与仿真基本方法;掌握典型电子电路的功能、工作原理、设计方法;掌握使用软件绘制电子电路原理图,并会利用仪器仪表进行电子电路测试和检测。熟悉使用软件对电子电路进行指标测试和功能测试。

电子电路测试与仿真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可划分为三大模块:元器件模块、单元电路模块、综合电路模块。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技术与方法,对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课件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在选择实验手段时,注重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形成个性化分层次实施实验及“虚”“实”结合的特色化教学实践。

具体实验项目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电子电路测试与仿真课程实验项目

模块 实验项目

元器件模块 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电阻元件、二极管元件、三极管元件、集成电路等

单元电路模块 滤波电路、整流电路、比较电路、稳压电路、电流放大电路、电压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反馈电路、谐振电路、模拟运算电路等

综合电路模块 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三端稳压电源电路、三端可调电源电路、开关电源电路、信号发生器电路、组合电源电路、红外线收发电路组件等

根据培养目标和实验项目内容,在具体的实验实施过程中把整个课程实验分为5个层次对学生进行训练:第一层次是验证性实验,第二层次是设计性单元电路,第三层次是综合电路实验,第四是功能电路设计实现,第五层次是对指标和性能提出较高要求的项目训练。

第一、二、三层次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而第四、第五层次是针对学习进度快、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学习效果好、兴趣爱好浓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的,先要求学生进行模拟软件设计电路、仿真、测试,再进行硬件实现,利用仪器仪表完成功能测试和指标测量。实验课程教学灵活地采用集中指导、自主训练和项目驱动等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步形成学生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3.Protues在电子电路测试与仿真中的应用

Protues 是指一种现代化通用电路分析软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如今,高版本的Protues 能够对模拟电子线路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直流、瞬态、交流,还能对数字电子电路和数模混合电路进行比对分析[6]。

采用Protues仿真软件进行电子电路测试实验,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例如涉及到的实验内容全面,可涵盖表2三大模块的几乎所有实验项目内容,实验投入少元器件损耗小,学生可自行实验,不受实验室硬件条件限制,与工程实践最为接近,对元器件的参数设置和改变电路连接非常灵活,便于实现不同功能电路的指标和性能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先进行仿真实验,再在硬件平台上进行验证,完成第一、二层次的实验项目,而对于第三层次的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仿真设计和测试,然后学生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设计和开发项目的研究。

Protues在电子电路测试与仿真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对所有实验内容进行实验仿真操作,仅仅只需一台电脑安装Protues软件,而元器件成本几乎为零。

(2)能在不变换电路元件的条件下,仅仅通过改变电路参数来改变电路的性能,实验结果非常直观,而实验过程简便,实验损耗几乎为零。

(3)Protues提供了几乎所有电子仪器――示波器、扫频仪、逻辑分析仪、器件特性分析仪及信号源等。学生直接可以获得各种实验结果,如输入输出波形、频率特性曲线、动态变化曲线等。

(4)对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及对指标和性能提出较高要求的项目,可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设计和仿真测试,验证方案是否可行,便于方案的修改和调整。

(5)PCB的自动布线功能,能实现从原理图到PCB图的转换,为电路的硬件实现提供了方便。

(6)学生通过Protues仿真实验,积累大量电路原理图和功能仿真、性能测试的经验,为综合电路模块的项目实验甚至为未来创新能力,科研、技术开发能力的提高奠定非常好的基础。

(7)能将学科竞赛培训的部分内容融入到实验课程的训练中进行。

4.教学效果

我们对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电子电路测试与仿真,在开放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和“虚”“实”结合的特色化教学实践。实践教学取得很好成效。(1)使得实验课程能够吸引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且使得学生对于电子电路方面的研究分析与模拟仿真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2)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得到提高;(3)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的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4)成为竞赛培训的重要一环,促进了学生竞赛成绩的提高。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电子竞赛、应用型人才技能竞赛及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获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优秀奖7项。

根据电信专业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对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进行了“开放实验室环境下的电子电路测试与仿真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虽然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和缺点,还有待进一步改革探索,还需通过实践不断加以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丁道一,何焰兰,黄松筠,郑浩斌.构筑一个完整的金字塔教学体系――教学实验与科学实验接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1):77-79.

[2]丁保华,陈军.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体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4):22-23,44.

[3]郭伟良,陈雪芬,周永灿.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1):97-101.

[4]陈冠玲,马文新,胡志华.应用型电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2):61-62

[5]尹仕,肖看,王贞炎.全开放的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

[6]刘建海,方晓群.Protues仿真软件在电子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6):115.

外线实训总结范文6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中所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它既是前期理论课的延续,又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选择应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组成各种检测系统的能力和各种测试模块电路的设计制作能力,这些能力是构成本专业职业岗位技能的重要部分。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主要有《工程制图》《电子电路基础》《电子线路CAD》《应用数学基础》等。

二、课程整体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1能力目标

(1)能够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检查各种传感器性能,判别其好坏;

(2)能够根据检测要求合理选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3)能够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计合理的检测电路;

(4)能够设计一般电子检测产品;

(5)能够正确维护常用电子检测设备。

1.2知识目标

(1)掌握测量及误差理论等知识,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基本知识,电桥测量电路的基本特性;

(2)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理解它们的工作过程,掌握它们的各种应用场合和方法;

(3)掌握信号处理及抗干扰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解典型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清楚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特性。

1.3职业目标

(1)能独立学习、工作,掌握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

(2)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在实际工作中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常识;

(4)掌握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2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选择,采取项目教学结合虚拟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培养典型电子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人员。教学内容包括产品开发市场调研、产品电子线路设计制作、工艺文档编制、质量检验等,通过项目执行使学生了解项目从调研到成品检验的全过程,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见表1。

表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内容

工作过程

课程内容模块

子模块

课时

市场调研

传感器常识

传感器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情况

4

电子线路设计制作

传感器选用模块

电阻传感器及其应用

4

电容传感器及其应用

4

电感传感器及其应用

6

热电偶传感器及其应用

6

光电传感器及其应用

4

霍尔传感器及其应用

4

压电传感器及其应用

4

超声波传感器及其应用

4

工艺文档编制及产品质量检验

检测系统集成模块

信号处理与抗干扰技术

4

传感器网络的组成与应用

4

简易电子秤系统的设计

10

小组答辩

2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学期初,将学生分成四至六名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分配在编号固定的传感器实验台上,上课在传感器实验室进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常用传感器选型应用训练和典型检测系统集成与使用维护训练等10个项目。前9个项目属于传感器选用能力培养训练方面,每次按不同检测要求的需要合理选择所需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完成检测要求,最后1个项目为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检测系统的理论设计具体的能力训练项目安排见表2所示:

表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能力训练项目

编号

能力训练项目

传感器应用

拟实现的

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结果(可展示)

1

常用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训练

1.1 电阻应变片的选型与电子称的系统分析

能够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合理的电阻应变片型号,进行性能测试,并组成相应的测量电路

测量误差理论、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变片的型号组成、粘贴工艺技术

电阻应变电桥、运算放大模块、液晶显示电压表及标准砝码

应变测量电路的测量结果与标称值的误差情况,说明测量精度

1.2 电容式传感器的选型及电容式接近开关的分析

能够根据被测物的理化特性正确选择电容式物位传感器的型号,并组成合理的测量电路

物位测量原理、物位传感器的类型、电容式物位传感器的型号

能够用电容传感器测位移

能正确组装电路,画出测量曲线

1.3 电感式传感器的分析

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用合理的电感式传感器并组成符合控制要求的控制电路

差动变压器、电涡流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型号组成、应用场合

教师讲解传感器原理和型号组成后,提出控制要求,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组成控制电路

能正确组装电路,画出测量曲线

1.4 热电偶的分析

能够根据测温环境要求选择恰当的热电偶,并组成温度测量电路

热电偶工作原理、类型与型号、温度测量电路

教师提出测量温要求,指定用热电偶进行测量,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理型号的热电偶并组成测量电路进行测量

实际测温效果,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测温仪表,并对温度测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5 光电传感器的分析

能够合理选择光电传感器的类型与型号,组成所需测量电路进行测量或控制

光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常用类型及其型号构成与基本应用

提出测量或控制要求,合理选择光电传感器型号,在实验室构建测量电路完成转速、振动的参数测量

能正确组装电路,画出测量曲线,调查光电传感器的应用情况

1.6 霍尔元件的分析

能够根据测量要求,结合霍尔元件特点,选择合适的型号,并能够熟悉多种应用方法

霍尔元件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其典型应用

明确测量要求后由学生选择合适的型号,在传感器实验台上构建测量电路,测量转速、频率等

转速测量效果

1.7 压电传感器的分析

能够根据压电传感器的特点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和恰当的测量方法实现测量目的,达到测量要求

压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及适用场合

老师明确测量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压电传感器,在实验室设计测量电路进行制作

压力测量效果,调查压力测量在工业测量中的应用情况,

1.8 超声波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了解这些传感器的类型与维护常识

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型号构成与适用场合

老师讲解为主,学生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完成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情况调查作业

超声波传感器应用的调查报告

2

综合设计训练项目

简易电子秤系统的设计

能够利用实验室的设备自己组装一台简易的电子秤系统,通过调试能测出砝码、手机等物品的质量。

电阻应变片的原理及粘贴技术,全桥电路的分析计算。

布置该设计的各项要求,上网查找所需技术资料,本组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系统的设计

完成系统的理论设计,会对系统进行参数调试,正确设定系统的参数

4、教学方法

4.1采用任务驱动法

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内容要求,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具体任务,根据每个工作任务实施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方法出发,培养学生在设计和实践中发现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2采用动画演示法

采用flash动画演示,可以把传感器在现场中的应用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讲到压电传感器测量动态力时,可以模拟机床震动的测量;电涡流传感器探测金属时,模拟安检门的检测过程

4.3采用案例分析法

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讲到相关传感器时引入这些应用可以增强学生业余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创造的灵感比如:在讲到涡流传感器的原理涡流效应时可以引入电磁炉的怎样加热,探雷器怎样扫雷的案例

三、课程单元设计

绪论

知识目标:

1.掌握传感器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情况。

2.传感器分类及型号表达方法,测量误差类型及处理。

能力目标:

能够用传感器知识正确识别常用传感器的类型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其在所学专业中的地位,使同学们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二.本课程对职业技能培养的作用与地位

三.要求

1.学生要理论结合实际去学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 采用的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二. 教学步骤

1.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电饭煲饭烧好后可以自动切断电源?可以通过给出实物图片、电路等帮助学生思考。如有人能讲清楚,可让学生来讲解,再组织讨论,最后点明传感器在自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引出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其在所学专业中的地位,使同学们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2.教师讲解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让学生举一反三

可先向学生提问,如何测量电路中某点的电位、电流等基本电路参数,让学生考虑几分钟,再由学生解答,老师对解答情况进行分析讲解,引出测量误差、传感、检测技术、测量电路等概念。

让学生用万用表、电桥等仪器来测量相应参数,结合仪器实物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们的操作技能。

在测量过程中讲解传感器在测量中的作用及其定义,传感器的类型和形式表示。

在得到测量数据后,分别讲解测量误差的定义、类型及其在测量中的重要作用,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提问学生检测系统应该由哪几部分组成,根据回答情况结合所用仪表讲解检测系统的组成及检测技术的概念。

3.小结:

第一次课主要让学生对本课程有一大致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布置一些课后学习要求,要求学生到有关传感器、自动检测专业网站或专门论坛,查找一下电动自行车是如何调速的,并找一下看,有哪些测量速度的传感器,各有何不同?并形成书面作业。以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教后感:主要记录结果的评价。教 案 用纸

项目一 电阻应变片的选型与电子称的系统分析

知识目标:

1.测量误差理论、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变片的型号组成、 粘贴工艺技术;

2.电阻应变电桥、运算放大模块、液晶显示电压表及烙铁、钳子、起子等工具和标准砝码的正确使用。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合理的电阻应变片型号,进行性能测试,并组成相应的测量电路对标准量进行检测。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电阻应变效应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类型及特点。

二、电阻应变片及检测线路—桥路。

三、检测线路的零点补偿和温度补偿。

四。、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本单元在传感器实验实训室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提问和案例教学法,明确学习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 采用的教学法:提问和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二.具体实施方案:

1.教师提出问题

1)超市电子称、汽车衡如何称重?让学生去想象,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2)什么是电阻应变效应?

3)怎样将电阻的变化转为电压信号?

2.教师讲解案例

1)电子称的组成及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称;

2)汽车衡的组成及与电子称的区别;

3.教师出具电子称电路系统图并引导学生识图。

4.提出任务

让学生用电阻应变电桥、运算放大模块、液晶显示电压表及烙铁、钳子、起子等工具和标准砝码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称。

三.效果的检查:

1.学生谈学习后收获;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提问学生。

4.教师答疑。

四.教师总结

1.内容总结;

2.存在问题;

3.注意事项;

五.效果评价

1.学生自我总结.评价;

2.学生集体总结.评价;

3.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参与度和结果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项目二电感式传感器的分析

知识目标:

1.电感式接近开关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型号组成、应用场合

技能目标:

1. 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用合理的电感式接近开关,并组成符合控制要求的控制电路

2. 能够用电感式接近开关组成工作台控制电路,会正确应用电感式接近开关,能够正确用电感式传感器进行控制或测量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二、变间隙式自感传感器的原理及灵敏度的分析

三、差动式变间隙自感传感器的优点

四、螺杆式自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五、检测线路-变压器式电桥以及相敏检波电路

六、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七、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八、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位移及其金属表面温度的测量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电感式接近开关的控制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用电感式接近开关组成工作台控制电路

2.教师讲授:

1)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线路-变压器式电桥以及相敏检波电路;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2)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3)电路焊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三电容式传感器的选型及电容式接近开关的分析

知识目标:

1.物位测量原理、物位传感器的类型、电容式物位传感器的型号

2.差动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型号表示方法及其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

1. 能够正确选用差动电容传感器组成测量电路

2. 在教师指导下用电容传感器设计制作物位测量电路,进行位移的测定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二、电容式传感器的三种形式及灵敏度分析

三、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分析

四、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及特点

五、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位移、压力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电容式接近开关的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用电容传感器设计制作物位测量电路,进行位移的测定

2.教师讲授:

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分析;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及特点

2)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3)电路焊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项目四压电传感器的分析

知识目标:

1.压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及适用场合

2.压力测量在工业测量中的应用情况

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压电传感器的特点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和恰当的测量方法实现测量目的,达到测量要求

2.老师明确测量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压电传感器,在实验室设计测量电路进行制作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压电效应的定义

二、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分析--

石英晶体的三轴/石英晶片的的获得

三、其他压电材料的介绍

四、压电元件的串、并联

五、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电荷源和电压源

六、压电传感器测量线路的作用

七、电压放大器线路分析

八、电荷放大器的线路分析

九、压电传感器为什么不能检测静态力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选择恰当的压电传感器,在实验室设计测量电路进行制作

2.教师讲授:

1)压电效应的定义;压电元件的串、并联;压电传感器测量线路的作用;电压放大器线路分析;压电传感器为什么不能检测静态力

2)压电传感器的选用方法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五光电器件的选用

知识目标:

1.光电效应及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常用光电器件的测量电路

技能目标:

1. 能够识别各种光电传感器的型号,会根据需要正确选用光电传感器的规格

2. 教师提出检测要求,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理的光电器件在实验台上进行操作,获得测量数据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光电效应与光电元件:

a)外光电效应:光电管、光电倍增管;b)内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敏晶体管;c)光生伏特效应:光电池

二、光电元件的特性:光谱特性;光电特性;温度特性等。

三、光电传感器—模拟式与数字式

四、光导纤维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五、激光的本质、性质及其特点引入激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六、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CCD图像传感器的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选择合理的光电器件在实验台上进行操作,获得测量数据

2.教师讲授:

1)光电效应与光电元件;光电元件的特性;激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光电器件的选用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六霍尔元件的正确选择

知识目标:

1.霍尔元件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其典型应用

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测量要求,结合霍尔元件特点,选择合适的型号,并能够熟悉多种应用方法

2.明确测量要求后由学生选择合适的型号,在传感器实验台上构建测量电路,测量转速、频率等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霍尔效应

二、为什么导体和绝缘体不适合制作霍尔元件

三、霍尔元件的温度特性及其补偿方法

四、零位特性及补偿

五、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霍尔传感器测速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选择合适型号的霍尔传感器,在传感器实验台上构建测量电路,测量转速、频率等

2.教师讲授:

1)霍尔效应;霍尔元件的温度特性及其补偿方法;零位特性及补偿;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2)霍尔传感器的选用方法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七 温度传感器的分析

知识目标:

1.温度电阻的性能特点,型号组成,温度控制的工业应用情况

2.掌握温度电阻的原理和温度信号调理电路的类型

3.结合温度控制和测量讲解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介绍目前常用的产品

技能目标:

能根据温度控制要求选择合理的温度传感器,设计出温度控制电路,并进行实物制作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介绍热电效应(接触电势、温差电势)

二、热电偶的四定律及其实用价值

三、热电偶的材料、结构及分度表

四、热电偶的测温线路

五、热电偶为什么要进行冷端补偿及补偿方法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热电偶测温的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设计一个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源的温度计

2.教师讲授:

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热电偶的材料、结构及分度表;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法

2)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3)电路焊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八超声波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知识目标:

1.红外线、激光及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型号构成与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

1.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了解这些传感器的类型与维护常识

2.学生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完成有关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情况调查作业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超声波的特点、超声波的发生、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二、超声波的接受-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三、超声波传感器在自动检测中的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超声波报警器的设计制作

2.教师讲授:

1)超声波的特点、超声波的发生、超声波的传播特性;超声波的接受-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超声波传感器的选用方法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四、考核方案

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的特点和课程整体设计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检查,重在测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为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考核分按照“3:3:4”的原则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包括到课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训完成的熟练程度进行评定,此项为30分。具体分配如下:到课率15分,课堂表现5分,作业完成情况10分;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