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评审汇报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项目评审汇报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项目评审汇报材料

项目评审汇报材料范文1

一、高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教育科研课题来源有四类,一是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是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是各高等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四是学校立项的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规划课题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增强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开发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 4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各高等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主要是凭借学会优势,建立短周期的课题平台,以本区(领)域的教育改革重点为主。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足学校,以学校急需研究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提高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研究机构对高等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紧密相关。高等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方向管理,机构与队伍管理,选题与成果管理,信息与情报管理,学会管理,刊物管理,中外高教研究的比较、鉴别与借鉴等[5 ]。我国目前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教育部高教司,各省教育厅高教处,全国及各省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各高等教育学会,各高校的科研处、教务处或高教所。以湖南农业大学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为例,湖南农业大学的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归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除各高教学会立项的课题教务处不参与管理外,对于其它类别的课题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在规划课题和省教育厅的教改课题的管理上,教务处主要是上级课题管理部门的协作者,负责文件的上传下达,报送课题相关材料;在校级教改课题管理上,作为管理者,负责课题指南拟定、下文、组织评审、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全流程的管理。不论是作为协作者还是管理者,高校在整个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课题成果转化管理亟待加强

随着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各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投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为加强对这些课题的管理,许多高校都出台了专门的文件。但这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尤其是课题成果转化管理这一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湖南农业大学早在 2000 年就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并于 2006 年再次修订,对各类教育研究项目的申报、评审、管理,结题与鉴定,经费管理办法等作了进一步完善。这对于加强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性有着重要且有效的指导意义。但是,所修订的《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包含附则在内的 7 章共 30 条的管理条例里,没有专门涉及课题成果应用与转化的管理办法。这就导致课题结题就基本上意味着研究的结束,后续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及应用较少,很多研究成果只是些文字材料,未真正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虽然教育科研项目在转化成教育生产力上有较长的时滞性,且对教育政策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但为研究成果寻求更多的转化机会应该是课题主持人重点考虑的问题,为课题创造更好的转化环境也是课题管理者应尽的义务。

(二)课题管理单位工作热情不高

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将其视为学校声誉和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高校不仅成立专门的科学研究管理部门,而且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研究管理制度。可以说,绝大多数高校对科学研究工作是积极主动的,但是对教育科研则另当别论。高校一般没有将教育科研归属于科研管理部门管理,而是归属教务管理部门管理。教务管理部门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常常被边缘化。目前《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与学院分管教学的院长负责领导,教务处负责日常管理;省级规划课题由省规划办管理,教务处协助;国家级课题由教育部或国家级相关单位管理,主要由课题主持人与所立项课题的管理单位直接联系,教务处基本上只保存最后的材料;在省教育厅立项的课题管理上,开题与结题由教育厅统一组织,教务处只负责转发文件,报送材料。因此,在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上,教务处扮演的只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成了发文单位、材料保管单位和组织评审单位。在校级教改课题管理上,教务处作为主要的管理单位,对于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力度不够,除一次中期检查外,很少与分管教学和科研的副院长交流各院教改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各院对于教改课题的支持情况等。课题管理上的不主动导致做课题成了课题主持人一个人的事,使课题质量受到影响,于教学改革,于教师自身发展,于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于学校发展都不利。

(三)课题结题质量不易衡量

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表现形式特殊,最常见的形式是论文、著作,也有心得、建议、评论等,或是成果在教育制度、条例中体现。而且教育科学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其研究成果未必能获得揭示事物规律的结论,即使有结论,又因教育本身的迟效性,其社会效果的显现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结题质量不易衡量。目前,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材料包括文字材料、音像材料、PPT课件和师生做课题期间的纪实材料(如学生所发表的论文,实地考察的纪实照片与记录)等,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文字材料中以课题主持人及参与者发表的论文为主,也有著作或论文集,还有少量调查报告形式的材料。各种结题材料装订成附件,厚厚的一本,但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材料很少,反映课题推广效果的材料很少,尤其是反映学生对课题中所涉及的教学改革的反馈的材料很少。因此,一般来说,课题只要能通过中期检查,结题前能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就基本上能过关,至于课题是不是对促进学校办学或学科或某门课程的质量提高真正起到了作用,课题管理者和专家仅凭借的数量和级别,以及少量的反映实效的材料,难以客观衡量结题质量。

二、改进高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课题管理部门的成果转化职能

教育科研要同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成果必须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才是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和归宿。第一,鼓励、支持项目研究与外校的合作。从湖南农业大学2000 年以来教学改革课题参与人的单位可以看出,课题的完成人基本上以各院的教师为主,与外院或外校合作的极少。立足本校,联合外校和外企一起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不仅能拓展教育研究的视野,而且更利于教育改革的创新和成果的推广。第二,定期召开教育科研成果汇报会。成果汇报会分为院一级的和校一级的。院级的成果汇报会主要在校级成果奖评审前,由各院教务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学生和同行参加。这也是学校进行教学成果奖评审的前奏,既可以避免评审中专家因时间不允许而无法详细阅读上报材料影响最终成果的评定,又可以及时指出汇报成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研究的开展指明方向,提高结题质量,同时还可以在无形中消减教师们对成果奖评审中的种种疑虑。校级的成果汇报会由教务处主办,报告会时间可在每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会后,请所有获得一等奖的教学成果奖主持人或相关人员向全校师生汇报其成果。成果汇报会不仅是检验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各院教师相互学习、改进教学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

(二)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育科研课题合作

严格意义上来说,教学成果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教育科研课题,而是多个相关课题的整合,以更好地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发挥,整体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科研的后续能量。湖南农业大学于 2009 年对 17 个实体性的二级学院下的一百多个基层学术组织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之前的“系、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实验中心、研究基地、实验教学科研中心、专业(课程)小组、基地管理中心、实验室管理中心”以专业或课程群为依据成立“系”,各院再另设一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中心,并在《湖南农业大学教学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各基层组织应根据专业与课程群特点,结合教学改革规划,组织教师申报教学研究课题。基层组织的优化为促进各院各系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形成教学研究的合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在课题申报前实行分块申报。即在课题申报中,分教师个人申报课题和团体合作课题。在省级、国家级课题申报通知下来后,教务处应及时要求各院组织学科带头人进行会议讨论,根据各院实际情况,向教务处告知其申报意向;教务处在汇总各院意向后,作出初步分析,再次召开各院院长,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分管副院长会议,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申报项目进行整合,形成各院在教育科研上的互动合作。在校级教改课题的申报上,教务处应该结合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立项指南,结合本校的发展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指南,正确引导课题的申报,调控好教改方向。校级校改课题分重大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重大课题以团队名义或单位名义申报,一般课题以个人名义申报。重大课题依据实际需要加大资助力度,鼓励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研究,鼓励教育理论工作者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引领与智慧共享的“对话”,形成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真正协作性的“研究共同体”,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者的共同发展[ 4 ]。教育科研项目申报成功后,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团体合作申报项目的主持人所在的学院或领头的学院应为参与课题研究的各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负责。这种合作不仅是分管科研的院长们之间的合作,还要加强同一级学科下的科研合作,以学院老师的微观研究为基础,提升教育科研层次,最大程度上利用各研究成果,以提高教学改革实效。教改课题的管理不仅是教务处的事,同时也是各教研室的日常工作之一。教研室主任有责任重点掌握本教研室教师的教改情况以及粗略了解本院其他教研室教师的教改情况,为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整合提供切实服务。

(三)进一步健全课题管理制度 ,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项目评审汇报材料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变更;变更管理;变更评价

一、建筑工程变更管理概述

工程变更是工程项目中应对外部条件变化所采取的措施。从广义来讲,工程变更是指对工程初始范围下各种事项的所有改变[1];从建筑工程角度讲,工程变更是指造成原合同工作范围费用或工期变化的修改[2]。总之,工程变更是应项目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而产生的需要整改的事件,它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遗漏或错误,以及工程中不可预见的条件改变,而引发的施工内容及方法的改变。

当工程项目中出现需要变更的情况时,发包人和承包商需要协商变更方案、计价方式,进行工期、费用等的索赔,这必然使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进度拖后。变更索赔过多还可能引发纠纷,激化发包人与承包商的矛盾。对于公共建设项目,如果变更审核不严,甚至会出现发包人和承包商串通制造变更,套取国有资金的违法事件。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对项目的变更数量予以严格控制,对变更的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管理。

二、我国建筑工程变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通过学习国际通用的FIDIC合同条款,提出了工程变更管理基本依据,但由于我国项目投资主体单一、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工程监理制度落实不充分等原因,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变更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不同投资级别的建设项目缺少完整适用的变更管理程序,变更前缺少严格细致的评价和审核,变更实施的随意性大。这使得承包商多采用低价中标然后通过寻找变更来谋求利润。二是工程变更控制缺少绩效考核,项目管理人员(主要为监理)对减少变更缺乏热情,变更的评审过于简化甚至缺失,变更数量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是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变更信息记录不及时,相关证明材料收集不完整,使得工程变更结算过程缓慢。

三、改善建筑工程变更管理的方法

1.明确变更实施程序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发包人、承包商、设计单位及监理,无论哪一方提出工程变更,均应先向监理进行变更申请,提交变更意向书,提供必要证据和简要的施工方案。监理接到变更申请后先对变更实施的必要性作审核,初步估算其工程量、费用及工期,然后向发包人汇报,并提出变更实施意见。发包人核实情况,与监理共同商定是否实施变更。当为必要变更时,则变更申请方需提交施工方案,由发包人对其组织必要评审,优化变更实施方案。进而,发包人和承包商需约定变更项目的计价方式和付款时间。变更协商达成后,承包商按要求完成变更任务,如实记录完成的工程量,发包人验收变更工程的质量,按约定支付工程款。工程变更管理程序见图1。

2.加强变更评审

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评审是控制变更数量和控制工程造价和工期的重要途径。变更评审通常在监理向发包人汇报变更意向时就开始进行,即监理对接到的变更意向做核实和初步测算时就应向发包人汇报是否实施的个人意见,发包人也需对变更意向核实并计划评审深度。变更评审深度可由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来分级别进行。

对于工程量增减幅度大或新增变更超出原施工合同合理范围,可能导致工程性质发生变化的重大变更,变更意向方应提供两套以上施工方案,由发包人组织监理、承包商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变更评审会议的方式进行变更评审。评审会议中专家需对变更评价的要素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例如设计变更的评价指标有技术指标、工期指标、成本指标、安全指标、功能指标等[3],专家对各指标进行定义并赋予权重值。接着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对多个施工方案进行评分,取分较高者为可实施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家还应对实施方案进行优化,使方案的成本更低,价值更高。重大变更评审方式见图2。

对于工程量增减幅度小或新增变更对原合同性质无实质性影响的一般变更,监理初步测算其造价、工期及功能后向发包人汇报变更意见,发包人视变更项目的复杂程度要求变更意向方提交施工方案和预算,然后发包人和监理共同就变更方案的技术性、经济性及进度安排作出评价,进而确定是否实施该变更。

3.严格变更执行与记录

因工程变更是原设计未包含内容,其工艺和计价就无法通过竞标方式控制造价,因此,变更应以维持原合同宗旨为准则,即变更方案应参照原施工工艺,变更计价参照原中标单位报价。当变更超出合同范围时,则应拒绝变更,或向上级部门申请另行组织招标实施。

在变更实施过程中,监理应督促承包商及时做好施工记录,留存必要的照片、影像资料,变更任务完成时及时邀请发包人验收、签证,以备结算之用。严格变更执行,完善变更资料,是承包商得到合理报酬的重要工作环节,也是避免发包人和承包商矛盾纠纷的必要手段,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应充分重视变更的执行和记录。

4.实行变更控制绩效评价

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尤其是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的项目,发包人应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变更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并予以奖惩。发包人可在工程竣工时,统计变更总数量,评价各变更的工程价值,分别根据被拒绝变更数所占比例,以及已实施变更增加工程效益程度,来综合评定管理人员的变更管理水平,并予以奖励。以此激发管理者认真审核变更、监督变更执行的热情,提高变更管理效率。

5.确保监理的变更管理权力

但由于我国的特定国情,绝大多数建设项目为国家投资,即项目业主为政府机关,他们需要监理的专业管理,却又对监理公司具有管理职能,使得监理在我国建设项目中的管理权限受到诸多限制。体现在变更管理上就是,监理对工程变更不具有审批权,这就难以保证变更的有效控制。因此,通过法制方式确保监理的独立权力,是保证变更管理效率、推进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

项目评审汇报材料范文3

去年末至今年春,按照省政府稽察工作的总体部署,我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对黑龙江省部分县、市城市供水、垃圾及水利灌区共计七个在建工程项目进行了稽察。通过这次稽察,我们看到各市、县政府及项目建设主管部门,把稽察项目工作摆上了议程,通过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积极配合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做好稽查项目检查工作,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都成立了专门班子抓项目建设,基本建立和完善了领导督促重大项目责任制,强化了项目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对于稽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省发改委已在今年2 月份发出了通报。

从今年开始,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了稽察后续工作,加大了对存在问题项目通报、处罚以及整改复查的力度。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稽察工作的总体要求,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今后将陆续派出稽察组,对扩大内需中央投资等类项目进行专项稽察工作,而且更加注重拓展专项稽察的范围,稽察的深度和专业度也会高于以往。

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及省级稽察组的工作,各有关地区和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稽察工作,根据责任分工,细化各项迎检准备工作。在迎检前,要着手做好资金到位、投资完成、开竣工等基本信息节点统计工作,并着重围绕项目审批程序、资金管理使用、工程进度质量等内容严格自查,有问题早发现,早整改。在迎检时应该做到本项目与本地区、本部门总体完成情况相符合;投资计划与项目现场情况相符合;主汇报与从汇报的口径相符合;说明问题与佐证材料相符合。要以稽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工作,把项目组织好、推进好、实施好,以高质量、高效益的建设成果,助推各项工作的落实。

为了进一步提高稽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规范稽察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根据《国家重大项目稽察办法》、《招标投标法》、《会计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在2003年制定了《国家重大项目稽察要点和工作底稿(试行)》。现各级稽察组对国家重大项目及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稽察,基本上都是以它为依据和蓝本的。稽察时,一般采取听取项目建设单位建设情况汇报,查阅项目有关文件和资料,实地察看工程进度、质量和现场管理情况,必要时采取约谈、延伸稽察等方式。

现根据各级稽察工作的要点谈谈稽察的主要内容大意及各单位需准备的相关资料。

一、稽查的主要内容

1.项目审批程序执行情况。

2.项目法人责任制执行情况。

3.勘察设计情况。

4.招标投标情况。

5.开工准备情况。

6.施工和工程进度情况。

7.设备材料采购情况。

8.工程监理实施情况。

9.工程质量情况。

10.财务管理和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二、项目单位需要提供的相关资料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2.建设项目法人的设立批准文件。

3.建设项目法人经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行政事业单位为经年检的组织机构代码证)。

4.建设项目法人注册资本的验资报告(行政事业单位为国有资产年检证)。

5.建设项目施工图纸。

6.建设项目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

7.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批复文件。

8.城市规划选址、建设项目用地、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

9.建设项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

10.建设项目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书。

11.建设项目工程(设备)的招投标文件。

12.建设项目工程(设备)合同。

13.建设项目土地征迁合同及执行情况的相关资料。

14.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监理、设备材料合同。

15.建设项目设计变更材料。

项目评审汇报材料范文4

关键词:科技奖励;评审管理;网上评审

我国科技管理单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向社会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申报单位或个人申报项目。科技管理单位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目前主要采取会议评审,汇报答辩等方式。在会议评审的过程中,受客观环境条件限制,专家容易受到多方面影响,有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判断对科技项目做出评价,个别项目甚至会受到来自于外界的干扰,专家意见不能准确反映项目的优劣,评审结果不利于公平、公正。专家评审结束后,评估组织单位还要进行大量的汇总工作,时间长、易出错、效率难以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家科技部、各省市科技管理单位在项目评审过程普遍使用信息系统,提高了评审效率,保证了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科技项目评审系统在评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系统需求分析

科技计划是科技工作的核心内容,科技计划经费是政府科技投入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随着政府科技投入的逐年递增,资助金额也随之增大,通过信息化手段改革和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政府资金在引导和带动科技发展方面的作用就成为新形势下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科技计划项目评审是科技计划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科技项目立项、结项、绩效评定的主要依据。专家评审的结果将影响科技财政经费的投入绩效。本论文根据辽宁实际要求,结合省科技厅已有的工作流程和基础,设计实现了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系统,完善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专家评审工作提供一个独立、可靠的环境,使项目申请者、评审专家和项目管理者互相隔离,规范专家评审过程,从程序和手段上遏制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科技奖励评审管理系统结构

系统总体结构包括工作流管理系统、专家管理、项目管理、形式审查、网络评审、评审监控等。角色权限:根据不同业务,制定各种角色,再把各种角色身份分配到每个用户。专家管理:建立辽宁现有专家的基本信息库,确保能实时修改、更新信息库,保证数据的真实可用,保证科技奖励网络评审工作流的正常流转。项目申报:由推荐项目申报单位,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填写项目名称、完成人、完成单位等相关信息。形式审查:由奖励办对申报单位提交的项目材料进行核准,对符合填写要求的材料进行归类分组,对不合要求的材料进行反馈并限时改正。网络评审:由奖励办根据当年项目所需的回避原则在专家库中随机遴选专家,告知专家相关评审网址及密码。专家利用互联网登录系统,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权限内的项目进行评价。系统自动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根据《奖励办法》的评分计算算法进行项目评分),给出一个评分供现场评审会议参考。评审监控:由奖励办相关人员监控整个项目评审流程中各阶段的情况,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得以实现。其它接口:根据实际情况导出系统的数据,以方便其它软件系统使用以及收集数据。

三、科技奖励评审管理系统技术分析

(一)动态组件技术

系统采用组件封装技术,将具有一定功能特点的组件封装为方便调用的ASP组件。该技术集合ASP动态编程和JavaScript动态编程技术,实现对输入数据的校验、对提交数据的保密传输,以及对系统数据的保存。该技术的应用使系统具有一定的数据扩充性,可以在不修改系统源码的情况下实现对数据表的添加和修改,使维护人员能很好的利用系统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由于系统客户端的用户类型众多,各用户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也不尽相同。为了使系统用户能够利用互联网,跨越时问和地域,履行各自的职责和权力,必须开发出具有良好操作性的使用界面。系统操作界面必须简洁、美观,同时能够根据多数用户的操作习惯,完成各种业务的信息录入。利用动态组件技术,设计的界面使系统用户可以对数据进行查询和修改,在每个模块能完成正常工作流的数据处理前提下,使操作界面布局一致。

(二)字段级角色权限设计

系统的安全可靠,才能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根据特定的需要对系统用户进行权限划分。由于系统数据交错复杂,对系统用户的权限设置必须基于角色进行设计,并能控制到字段级。字段级权限分为查看、查询、修改等。为了使一年一度的科技奖励评审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必须给每一个用户分配一个特定的角色,即方便设置又方便业务流操作。同时,为了能很好的给各角色分配权限,针对该系统权限结构开发了良好的设置界面,角色可以进行拷贝,做到角色权限好设置,好分配。在给用户进行权限分配时,只需指定所要分配的角色即可。由于能控制到字段,对于机密的数据信息,本系统能严格按照规定设置查看人员的权限。该角色权限结构很好地融合了工作流控制,确保整个奖励网络评审数据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辽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业务的特点,设计开发一套能充分发挥业务工作流的科技奖励网络评审系统。该系统通过整合专家库、单位库、项目库等科技信息库,以成熟的ASP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关系数据库关联各种基本数据,以BS模式实现辽宁科技奖励的网络评审。

参考文献:

项目评审汇报材料范文5

20xx年, 评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不断创新评审方式,顺利完成了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结(决)算的审查工作及各项目标任务,推进了我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现将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和明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公平、公正地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任务

(一)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的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查。1-10月中心累计评审工程项目601项,送审金额993604.80万元,累计核减金额68337.03万元,核增金额27754.68万元。其中:完成概算审核共139项,送审金额647512.66万元,核减金额56058.40万元,核增金额23303.10万元,调整率12.26%;完成预算(标底)审核共261项,送审金额219257.90万元,核减金额9606.95万元,核增金额4221.82万元,调整率6.31%;完成结算审核共150项,送审金额63301.70万元,核减金额2467.06万元,核增金额188.86万元,调整率4.19%;完成决算审核共51项,送审金额63532.54万元,核减金额204.62万元,核增金额40.90万元,调整率0.39%。

(二)根据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情况,中心主动与交通局、水利局、春晓滨海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6家建设单位进行沟通、联系,排出区内30余个重大项目评审计划时间表,并明确项目评审时间、评审要求及项目负责人等重要内容,中心再按概、预、结(决)算分类向各评审科室分派任务,把握好项目各时间节点;同时,为“清水”、“绿网”等重大项目顺利评审创造有利条件;并且,集中人、财、物等优势资源,继续加大对重点项目梅山岛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与梅山岛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梅山岛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中心尝试对区宁职院图书馆、大矸变迁建等8个重大项目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项目组,项目评审落实到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评审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项目组长汇报,并通过中心会议制度由中心领导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明确处理意见后才可出具评审意见书。目前通过该制度已解决项目重大问题18个;同时,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的通知》(仑政办[20xx]109号)文件精神,中心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流程和格式的通知》的规定,为进一步规范评审工作、提高评审效率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继续对峙南围涂、区人民医院、狮子岭隧道及连接线工程等区重点工程项目以及街道乡镇委托的新碶大同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小港东岗碶新农村项目实施跟踪评审,评审范围涉及施工图预算、工程签证与变更、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等内容。中心严格执行《北仑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评审实施暂行办法(试行)》和《政府投资项目跟踪评审操作规程(试行)》,通过严把预算评审、加强事中评审、强化事后评审等措施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跟踪评审行为,为项目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五)重视业务培训工作。认真开展工程造价人员继续教育,组织各专业造价工程师赴省造价协会、各地财政评审中心等相关机构学习造价管理经验,通过与相关单位开展学习、交流和组织业务人员集中学习等方式将业务培训工作常态化,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同时,注重工作资料的积累与开发,在顺利使用工程项目评审管理系统后,建立工程造价资料库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六)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披露。对项目评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中心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为评审服务的原则,通过月报、信息专报等形式及时披露,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更好地保证财政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使评审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如专报《我区政府投资项目中监理单位履职存在三方面缺失》得到了华伟区长和史卫国副主任的重视和阅批,以及专报《我区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算编制存在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也得到了相关区领导的批示。

(七)做好优秀项目评选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三思三创”主题教育活动精神,中心进一步拉高标杆,制定了《优秀项目评选评分标准》,从评审质量、档案资料、评审效益、项目特性、评审时限等方面对评审项目进行考核,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项目,为全面提高中心项目评审质量和效益树标杆、作表率,促进中心评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八)加强对中介造价咨询机构的管理、考核与交流。为加强对我区政府投资项目协审单位的管理与考核,中心根据《评审中心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评审考核办法》和《项目协审委托办法(试行)》,对入围的15家协审单位从评审质量、评审进度、履约情况等方面加强监督管理和考核,促使中介协审机构不断提高评审质量和效率。今年,中心除了定期召开中介咨询机构专业座谈会外,还首次召开了针对中介协审单位基层主审人员的业务交流座谈会。通过与基层项目主审人员在具体业务细节上的交流,中心统一了和各中介机构在协审过程中对典型问题的解决办法,避免了重复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协审效率。此外,中心还会同审计局邀请了建筑工务局、交通局、水利局、城管局、春晓开发公司、新碶街道、大碶街道和梅山开发公司等八家建设单位参加造价咨询机构入围工作座谈会,并且对协审单位进行了优秀单位和优秀造价人员的评选工作,促使协审单位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二、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以开展“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开展“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制定了《评审中心“三思三创”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共分三个阶段开展此次活动。截止目前为止,中心开展了“我为提高北仑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质量和效率献一策”活动,共征集到了反馈意见17份;围绕“五找八问”,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上报了重点调研课题《践行“三思三创”,努力提高政府投资项目评审质量和效率》、《学习标杆活动情况报告表》、《实施破解难题行动报告表》和“说事献策解题”活动案例分析2例。此外,中心从6月起每月能及时上报绩效对账目标清单和绩效对账完成清单,务求调高工作实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心明确了工作目标,创新了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工作难题。中心还积极开展党建活动,在机关阳光党建网络工程中分数名列前茅。并且,在今年的区机关党建论文竞赛中,《开辟“红色”微博,推进党建工作开展》和《以三思三创为目标,努力提高中心党建服务评审工作水平》两篇论文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中心党支部荣获优秀组织奖。此外,论文《临港工业:宁波沿海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入选了宁波市党史界纪念建党90周年论文汇编。

(二)开展中层负责人“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专项行动。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行政效能,强化服务理念,分部门落实“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具体措施,合理安排评审项目,加大项目受理时的资料审核力度,对部分重点项目采用“催办单”催收材料,解决共有的、较为突出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评审实效,为我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创造优良的服务环境。

(三)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心按照个人(分领导、中层和一般岗位)、内设部门、单位全面查找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廉政风险点,评定风险等级,明确各风险点责任人,填写廉政风险登记表并在中心内网公示,使全体员工时刻谨记廉政风险,促进项目廉洁评审;此外,中心还积极开展核定权利清单工作,根据“谁行使、谁清理”和“权责统一”的原则,结合中心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对现有权利运行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全面梳理;按照职责、权利、权利行使人分部门编制职权目录,进一步优化权利运行程序,固化工作流程,并将各部门权利清单在中心内网公示,促进各部门对权利运行的互相监督,形成科学合理的防控体系。在日常工作中,中心同志能自觉遵守“四条禁令”,即严禁擅离岗位、擅离职守,严禁网上聊天、炒股、玩电脑游戏,严禁工作中餐饮酒,严禁在办事、办证中接受当事人宴请和礼品、礼金,有的同志还主动上交烟票、购物卡等,树立了机关干部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从源头预防治理腐败。按照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要求,中心制定了《廉政制度》、《评审项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和《评审中心制度汇编》等一系列制约措施,使中心的内部管理有规可依。并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出台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评审工作。在日常评审工作中,坚持对项目评审实事求是地全面体现,建立了互相制约的三级复核制度,每个项目的结算审核都经过中心评审会议会审通过后再出具意见书,从一定程度上控制评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6月底,中心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关于做好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工作的号召,第一时间落实专人负责中心的项目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开辟评审中心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将各类项目尤其是区内重大民生项目的建设进度及时公布上网,做到项目评审工作制度化、透明化、廉洁化。

(五)贯彻落实厉行节约相关要求。中心严格按照区定公务接待费用总额规定,对公务接待开支实行总量控制。在日常公务消费中,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减少公务接待费等“四费”开支。中心能严格落实公务用车相关规定,将每辆公车的相关信息详细登记在北仑区电子监察系统上。此外,为严格实行公务卡刷卡消费制度,中心为每一位员工都办理了公务卡,做到每笔帐都明确到个人。同时,中心还每半年一次及时将《公务接待汇总表》和《落实厉行节约有关情况自查表》报送区监察局和区财政局备案,力求做到公务消费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监督。

三、项目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部分建设单位存在初步设计图纸不到位或概算编制质量不高、高估现象严重等现象。建议建设单位要加强项目前期设计管理工作,尽量选择信誉好的设计单位,督促其加强初步设计图纸或施工图纸的完善;对比较复杂的重大项目,在初步设计审查前组织相关单位踏勘现场,使设计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

(二)跟踪评审过程中发现部分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不到位、项目联系单和现场签证不及时、施工资料滞后或事后补充等现象,影响项目跟踪评审进度。建议建设单位加强现场管理,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投标文件的承诺,及时配足、配强施工管理人员。同时积极配合跟踪评审工作,及时做好、提交现场签证等有关资料,加强项目联系单的及时签证和审核,以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

(三)结算评审时发现有些项目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因合同执行不严格,工期延误等原因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存在延期报告后补、延期责任划分不清等现象。建议建设单位应认真做好项目开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按施工合同进行工程管理,及时办理工期延误的相关手续,严格延期责任的界定,坚决杜绝延期报告后补等现象发生。

四、20xx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继续加强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举办内部学习交流,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外出考察交流,通过请进来教、派出去学,不断提升中心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计划制度。中心将有计划、有侧重地合理安排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增强服务部门的主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根据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评审的工作实践和效果,对投资额较大、项目结构较复杂、施工工期较长及区重点民生项目如清水、绿网工程大力开展全过程跟踪评审,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控制体系,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以解决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顽症,提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做好新定额培训应用工作。针对今年我区正式实行20xx版浙江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年初中心组织全体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新版定额培训,并邀请了宁波市造价处的专业人员进行了实际应用指导。明年中心将对新定额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汇总,并与同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不断提高新定额的应用水平,为更准确地控制项目造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评审管理系统。20xx年中心计划将中介协审工作纳入工程项目评审管理系统,使各中介协审机构能将项目协审资料直接上传至该系统,方便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协审项目进展情况,大幅提高项目协审效率。

(五)实现工程造价资料库积累。工程造价资料是对建设项目经济技术特点的反映,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各个部分的造价资料和造价指数等内容。中心将采取以数据库系统为主的模式,对造价资料进行编码、分类,并建立相应的子系统,逐步实现工程造价资料库的积累,达到为拟建工程和各种技术分析服务的目的。

项目评审汇报材料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质量监控;高职特色

一、引言

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按照“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的建设标准,各级教育机构精心组织、精心设计、加快建设、加快实施,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各级别的精品课程在其建设时都注意到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科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得到提高,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明显。

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在其办学过程中,一直是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中,课程是重要的载体,因为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得到实现的,课程建设成功与否,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十分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精品课程也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必须应有反映其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

2003年以来,各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现代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改变传统的“类本科化”的学科体系,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截止于2010年年底,学校已经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校级精品课程76门,精品课程建设成绩显著,在全省乃至于全国都处于领先位置。从教学管理角度而言,学校有关于精品课程的管理工作从每年的3月份一直延续到12月份,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省级精品课建设项目评审推荐、教育厅教学专项检查,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推荐,从申报文件制定下发、项目申报文件收取、初审、立项文件制定下发到经费管理,事务繁多。从某种意义上说,精品课程管理已经占据学校教学管理中的相当部分比重。而且,由于目前各级别精品课程管理权限基本上还属于学校,所以精品课程管理的工作也一般都是由学校教务处承担。

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监控机制尚待完善

精品课程是新生事物,它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摸索和实践的过程,是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优选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材、高水平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重在“建设”,难在“监控”,评审立项只是建设工作的开始,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决定着精品课程设立目的能否顺利实现。因此,为充分和持久发挥精品课在教学改革中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建立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监控机制已势在必行。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监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对精品课程的评审立项较为重视,但是对“后立项”阶段的精品课程监管不足。

国家与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但对评审立项后的推广与应用,特别是真正能否落实到实际教学应用,则关注不够,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重点是课程的教学质量监管不够。

例如,从2004年着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开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严把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质量关。2009年起,校级精品课程申报立项、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推荐都采用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确保了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做到了把真正的优质课程送入精品课程的建设轨道。课程申报立项后,学校对于课程的管理基本上是采用“校级普查、省级送查、国家级不查“的方式进行。

所谓“校级普查”指的是对于校级精品课程,学校教务处分批次每年按立项年份进行中期检查,由课程负责人填写“精品课程中期检查表”,并在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上汇报建设情况,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根据汇报情况打分,决定其通过检查与否。通过检查者,则发文确定并给予报销余下建设经费(总经费的70%),未能通过检查者,责令其继续整改待下批次接受检查。“省级送查”指的是对于立项建设的省级精品课程,其检查对象由每年末的省教育厅教学专项检查中省级精品课程抽查名单确定。学校教务处只负责告知被抽查者准备检查汇报材料,并不参与检查过程。省厅抽查合格者即视为学校检查通过。“国家级不查”则指对于立项建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目前基本上不予检查。

从2005年8月起,教育部开始组织专家成立质量检查组,对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年度检查,但检查范围只限于课程网站运行情况,运行不良者则通报告知,其实约束意义不大,等于未查。

(二)缺乏完善的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监控标准,质量检查能落实到具体教学效果的核查,检查过程未能有效吸引行业、企业人员的参与,尚未建立一套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的精品课程检查基本上都是采用听取课程负责人汇报的形式进行,缺乏教学现场情况检查环节,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否真正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真正提高了教学效果,很难得知。其次,高职教育的特色就是“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精品课程组应该紧跟行业企业发展的动态,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的建设才真正具备了高职特色。然而,当前的精品课程检查者基本上都是教育部门的专家,检查过程缺少行业、企业人员的参与,检查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三)精品课程应有的示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课程网站的资源利用率不高,课程的辐射作用不强。

从目前的表现形式来看,精品课程主要实物载体其实就是课程网站。某种意义上说,网站资源的利用率和网站的推广程度决定着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发挥与否。因为,以公开课或教学观摩课的形式来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在目前开展的次数很少。

当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或者说是绝大多数的高校精品课程,其网站建设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精品课程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大部分的精品课程网站中虽然都建有教学讨论区,但是实际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尤其是在线互动交流非常缺乏。教师对于自己课程网站的介绍推广不够,学生对于网站资源的内容也很难深入了解,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二是课程网站的资源更新不足,网站的动态发展严重滞后。个中原因,部分教师存有惰性思维,课程立项后,建设经费到手了,只要在检查之前更新一下内容,应付检查就行了;部分教师出于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原因,不愿意将更多的资源上传公开。由此,学生和其他教师都无法从课程网站中获取更多更好的课程资源,精品课程评审立项后产生的效果和最初所设想的效果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就无从说起。

三、高职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监控机制研究

前文所述,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监控机制尚待完善。在目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大面积铺开,并取得初步成绩的背景下,如何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自己岗位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有效的、具有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监控机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构;

(一)将部分精品课程管理权限下移,分别建立精品课程管理责任制。

随着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展开,可以预想,未来会出现更多的精品课程或类似精品课程项目。如果所有的精品课程都集中于学校教务处管理,那么教务处将会不堪重负,根本没有精力来进行课程建设质量监控。笔者建议,未来应该将校级精品课程的管理权限下放各教学部门,由各教学部门进行质量监控,各教学部门负责人组织课程建设情况检查,检查情况报学校教务处备案。学校教务处负责课程评审信息汇总、评审组织、经费管理与政策支持,并集中精力对于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些涉及到学校声誉的课程项目,进行细密的全程化质量监控。

(二)将精品课程的建设融入专业和教学团队的建设中,使课程的质量监控高职特色化。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建设项目中,除了精品课程外,还有专业建设项目(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和教学团队(学校、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与精品课程相比,这些项目吸收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的可能性更高,更具高职特色。而且课程改革的实施一定是以专业和教学团队的建设为平台的,课程建设必定是在专业和教学团队的建设中进行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现阶段对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完全可以并入对于专业和教学团队的检查过程中。这样的好处在于:一、可以减少检查环节,各个项目的建设质量监控可以同步进行,教学部门的工作压力会有所减轻;二、可以借专业和教学团队检查时必须有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的契机,引入行业企业人员进行精品课程的检查,做到监控的真正高职特色化,这是以前单纯的学校检查所无法办到的。

(三)改革精品课程检查方式,变课程内容检查为教学效果检查。

上文所述,目前的精品课程检查方式一般为汇报式检查,真正的课程教学效果难以得知,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作用以及学生的能力素养提高情况,无法实际体现。笔者建议,一方面,我们可以改变单纯汇报式的检查方式,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来展现课程建设成果。2010年12月,笔者所在教务处对于学校第五、六批校级精品课程的中期检查就采用了课程负责人说课的方式进行。说课是在真实的教室环境中展开的。按照要求,课程负责人汇报课程建设情况5分钟,然后利用课程网站说课10分钟。现场说课的压力使得课程负责人不再把精力放在汇报PPT的准备上,而是认真更新网站资源,缜密考虑说课内容和方式。最后,虽然有个别课程负责人未能完全贯彻教务处的意图,说课情况不尽人意,但是大多数课程负责人都能利用课程网站的资源,圆满地完成了说课任务,顺利通过了检查。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在精品课程检查中引入学生的信息反馈,调查学生对于课程组教师教学能力的认可情况、课程的知晓度以及对于课程网站资源的利用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感受应该是评价课程的第一要素,如果忽略了这个要素,课程建设情况的检查就不够全面。学生介入课程建设情况的检查,将促使课程组教师及时把课程建设相关内容告知学生,这样就会提高课程的推广程度和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自觉提升。

同时,笔者还有一个设想,精品课程检查时,课程建设汇报人(说课教师)的人选可以不限于课程负责人,而是临时从整个课程组中任意抽取人员,并非以往那样由课程负责人自己或其指定人员来进行汇报(说课),这样可以促使整个课程组都发动起来,致力于课程建设。如果整个精品课程建设团队能够实行集体备课和资源共享,并充分发挥课程负责人教学名师的核心辐射用,反过来又会推动精品课教师队伍整体素的提高。

(四)采用“双轨制”的课程教学资源安置方式,促进网络互动教学的深入发展。

教学资源尤其是课程网站教学资源,是精品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全面开放的主要载体形式以及社会共享的主要渠道。但是,目前的精品课程的资源静态化严重,主要是缺乏互动教学环节的展开,课程的优质资源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目前各高职院校在推行网络教学时都感到困难重重,推动速度很慢,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笔者建议,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后,将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分割,理论知识的展现仍旧放置于课程网站中,将课程的互动教学环节平移入网络教学平台中,这样的“双轨制”教学资源安置方式,既可以为精品课程的互动教学提供高效平台,又可以大力推动网络教学的开展。同理,教学管理部门在进行精品课程检查时,就可以采用“双轨制”的检查方式了。

例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2月完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的招标工作。为了推动网络教学的及时开展,学校规定,所有的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共105门课程)都必须于2011年5月份之前完成课程教学资源向网络教学平台的迁移工作,这其实就是希望借助于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展网络教学,此举意义重大,效果必定非常明显。

四、结语

目前的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发展迅速,精品课程数量逐年递增。但是,相应的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监控却难以同步跟进,精品课程应有的示范作用与辐射作用就很难保证。有鉴于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监控方式应该进行改革调整,重点突出精品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体现课程的示范效应以及凸显课程的高职教育特色。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Z]. 2006-11-16.

[2] 谢一风. 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08(9).

[3] 王宁,郑贞宝.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J]. 职业技术教育, 200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