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技交流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技交流材料范文1
一、创新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理念
农机安全工作是事关民生,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情,必须放在社会经济和事业发展的大格局中思考和把握。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农机监理工作的本质是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联系,核心是维护群众的利益,关键是创新农机监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理念的基础是:“农机普及千万家,安全事关你我他”。深谙农机安全工作是“民生工程”、“生命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在全市首先实施公安、农机、安监等多部门联合执法,互相支持,立足农村、服务基层,建立健全农机管理基层网络,完善农机安全生产,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大力倡树一切为了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真诚服务群众,宣传教育群众感召带动群众的观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筑牢农机安全和宣传教育群众的思想根基。同时,我们适应不断变化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确立“民生工程”、“生命保护工程”理念,采取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八个百万行动。并按照这一思路创新农机安全工作四个理念:一是农机安全工作统筹观,把农机安全生产,摆在事关民生和群众安全的重要位置,多请示、多汇报,争取与全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统筹谋划。为此,近年来市财政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了全国一流的____农机安全检测中心。二是农机安全工作系统观。农机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社会齐抓共管。我们既抓事关农机安全的主要矛盾,同时又兼顾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和各种因素。比如在创建平安农机过程中,安全村、屯的创建由农机部门唱主角,创建安全乡、安全县则甘当配角,鼎立支持。三是农机安全的工作地位观和协同观。摆正农机业务主管部门、当地党委政府与农民机手的关系,不与群众争利、争气、争面子,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例如在农机安全宣传活动中,让群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彩调、小品、三句半等进行自我教育。推出“百万农民文明交通宣传员活动”,整合农机安全工作资源和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无缝隙的农机安全宣传网络,形成整体优势。
二、创新农机安全工作体制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农机安全工作的重心在基层,农机事故的预防重于整治。我市农机安全生产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是通过基层乡、村一级农机部门解决,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交叉性,单靠基层农机孤军奋战是解决不好的,必须在工作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1、创新组织架构,切实加强乡镇农机站建设。建立农机管理基层网络,实现农机生产效能和安全管理目标,最关键的是要有机构办事,有人员办事,有经费办事。为此,我们着重做了3件事。一是恢复成立乡镇农机站,解决机构编制问题。二是加强乡镇农机站办公用房建设,解决场地问题。去年为30个乡镇农机站新建和扩建,总投资1350万元。今年再建30个农机站。三是充分发挥乡镇农机站的职能作用,解决服务问题。各县区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将农机化工作任务分解到乡,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到乡、村,明确责任目标,建立考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把农机管理基层网络建设延伸到村。过去,我市的农机管理只停留在市、县、乡三级,而实际拥有农机装备和农机操作人员的村、屯,在管理体制上是空白,这给农机管理,特别是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很大隐患。为破解村级农机管理缺位这个难题,市农机主管部门组成调查组深入乡、村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会等方式,全面摸清全市村级农机管理的现状和农民的所需所想,在发改委、财政局的积极配合下,提出了配备村级农机管理员的方案,市政府常务会听取了市农机局关于配备村级农机管理员的专题汇报,20__年11月10日下发了《__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配备村级农机管理员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在全市156个乡镇,2651个 行政村配备农机管理员,并将村级农机管理员的报酬纳入财政预算。促使____的基层农机网络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
农技交流材料范文2
一、顺应市场潮流,刺激陈腐观念
该社充分认识到:要顺利推进实施员工绩效考核,必须高度统一全社员工的思想认识。他们通过与员工个别谈话,组织召开信用社员工大会、员工座谈会等多种方法,让信用社经营集团认识到作为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者,必须站在信用社未来发展的高度,思考信用社生存与发展,围绕效益这个核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狠抓业务经营,强化内控管理,成为信用社改革的领头军;使分布在各个岗位的信用社员工认识到绩效考核是信用社摆脱经营困境,走出经营低谷,实现经营效益的新举措。
二、制定考核办法,筛选最佳方案
该社在考核方案正式出台前,通过召开信用社负责人会议和全体员工会议,对方案进行反复讨论,多方征求意见,让全体员工参与考核方案的制定,力争使方案科学、合理、完善,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简单易行,让全体员工学会自己给自己算工资,合理地确定考核办法。针对业务经营指标和内控管理体系等建立科学严密的量化考核办法,使员工的工资收入与信用社经营成果及其工作岗位、工作目标和效益挂钩,真正做到“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业绩,一流的报酬”,达到工资收入与经营业绩同步增长。具体措施是组建农村信用社经营集团,下达三年任期目标,下放经营集团一定的权力,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对全市各信用社的财务支出实行刚性预算。为了保证各项业务经营指标的实现,对信用社的门柜人员及外勤人员实行勤绩考核,把员工的薪资与业绩挂钩考核,门柜人员的工资直接与存款指标挂钩,按月考核计酬,信贷人员的工资直接与利息收回及不良贷款双降指标挂钩,每月预支部分工资,年底拉通算帐。对经营集团实行三年任期目标考核,适度放权,杜绝了经营班子的短期行为,增强了信用社的经营活力。
三、明确任务目标,拉开收入档次
通过科学测算三年任期目标计划,制定任务计划分配表,层层分解到社,到岗,到月,并相应配套设置了地域调节系数表、月基本工资基数表、工龄工资、学历、职称、津贴明细表等,员工工资执行含量,根据工资含量计算公式,实行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基本工资保吃饭,绩效工资靠实干”原则,拉开收入差距,多劳多得,任务完成好的员工就能多拿工资,任务完成差的员工就少拿工资,甚至下岗处理等。据统计,20*年度该市员工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相差2.2万元,信用社主任在参与整体目标考核中,许多一线临柜人员的工资都比主任高,绩效考核的扎实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员工的工作热情。目前,全市农村信用社员工讲条件、空谈阔论的少了,论奉献、做实事的多了,坐等客户上门的少了,主动出击的多了,全市信用社出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的良好局面。
四、狠抓方案落实,考核严格兑现
该社在方案正式出台后,狠抓落实,明确责任人,并组成一套过硬的考核兑现机制,结合社务公开的推行,及时披露信息,让全体员工在最早的时间内知晓任务完成考核情况。一是建立健全员工业绩档案,坚持登记员工存、贷款任务完成台帐,以反映每个一线员工方方面面的业绩。二是按月公布员工任务完成进度,严格考核兑现到岗、到人。该社扎实开展社务公开工作,将绩效考核兑现作为社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按月公布考核兑现情况,使全员及时了解考核信息。三是建立员工计划完成进度排名榜,增强全员成就感与荣誉感。根据员工任务完成统计情况,按季排名,张榜公布,排名在前要保名次,排名在后的想方设法向前挤,从而营造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如在存、贷款营销工作中,一线临柜人员利用休息时间抓公关,深入市场调查研究,搜集信息,主动寻求优良客户与黄金客户揽存或放贷,以优质的服务争夺优势客户资源,取得良好的业绩,获得理想的报酬。
五、推行职位资格考试,明确岗位责任制
该社编制了《*市农村信用社职位说明书》、《*市农村信用社岗位资格证制度》,按照工作说明和任职资格要求,在全市信用社共设置职位47个,分成管理资格、稽核内审资格、客户经理资格、储蓄资格四类,同时规定每个职位的工作项目、工作概述、工作条件、岗位种类、工资含量,明晰不同职位、不同地域的工资含量计算方式,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及上岗条件,每一岗位应考取哪些资格证书。从而增强了全市信合员工自我学习、自我加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员工忧患意识空前高涨,形成蓬勃向上、争先创优、具有活力的工作局面。
农技交流材料范文3
一、全区社会背景介绍
路桥区地处浙江省中部沿海,全区陆域面积2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07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3.79%,总人口42.5万,人均耕地不足0.4亩,人地矛盾突出。改革开放特别建区以来,路桥人民凭着“肯吃苦、敢冒险、善创造、争一流”的路桥精神,依托丰厚的民间资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民营经济为基础,以灵活的机制参与竞争,走出了一条工贸结合型的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全国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完善,区域经济开放和活跃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之一。在__*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1.5亿元,年均增长14.9%;财政总收入18.2亿元,年均增长17.9%。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达251.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达2.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43元,每4.3户家庭就拥有1辆小汽车。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效益农业的发展,但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困难。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农业劳动力素质日益下降,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表现为低、小、散的粗放型生产方式,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差、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季节性抛荒、耕地资源浪费等现象屡禁不止,粮食生产徘徊不前。尽管区委、区政府为稳定粮食生产采取了各种扶持政策,增加种粮补贴,加大制止抛荒工作力度,但收效不大,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仍然不高。
为了促进粮食生产,在____年初,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区粮食生产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农户有种粮热情,不愿看到农田抛荒,但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农业劳动力相当紧缺,加上我区人均耕地少,农业收益占家庭收入的份额低,从事农业生产又比较辛苦,很多家庭既不愿花精力在农业生产上,同时又怕失去土地,不愿将承包权流转给别人,从而陷入了低水平恶性循环,规模效益无法实现。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在确保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家庭经营主体的前提下,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科技水平。关键是转变农业服务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实际、能服务到农户的农业服务模式,提供一家一户难以有效完成的服务项目。基于这一认识,区政府把建设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列入农业工作的重点内容,制定政策,集中力量,积极鼓励和引导,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民间农业服务组织发展。在__*年3月,浙江省首家由工商资本投入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社在金清镇成立,拉开了我区农业生产服务专业化、合作化和社会化的序幕。该合作社先后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建造了标准机库4幢56个机位,购置联合收割机23台,水稻工厂化育秧流水线2套,在农村一线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服务。
二、运作方式
为了保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以双赢互利为目标,积极引导,规范运作,强化服务,不断推进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普通农户主动参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事业。
1.在组织形式方面。严格按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组建合作社,使之成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组织。目前该合作社有理事会成员3人、监理会成员3人、社员226户,其中管理层8户、农机大户13户、种粮大户5户。实际操作股金为126.9万元,共分为四块:一是发起人(管理层)现金入股50万元,占39.4%;二是农机大户的农机具作价入股66万元,占52.0%;三是村内农户按土地使用权和现金配套入股,200亩土地按每亩100元计算共2万元,占1.6%;四是种粮大户入股方法与村内农户相同,890亩土地折算股金共8.9万元,占7.0%。分配则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按股金比例进行分配;二是对以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农户,采取优惠农机作业服务收费标准的方法进行补偿分配,一年结算一次。
2.在服务模式方面。合作社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提供三种模式供农户自主选择。一是农户将承包田全年(或某一季)出租给合作社经营,租赁款换算成粮食由合作社交给农户,农民不用种田即可领取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口粮,可以全身心从事二、三产业;二是农户承包田自主经营,由合作社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户向合作社交纳相应的服务费,每季收获的粮食全部归农户所有;三是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可选择合作社为其提供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并交纳相应的服务费,一些较轻松的农活由农户自己承担。
3.在政府管理方面。一是鼓励引导,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在用足用好中央、省、市、区的各项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同时,区政府专门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通过项目扶持形式,引导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特别是工商资本投入组建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农机服务。二是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开展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农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通过制订示范合作社运作规范标准,进一步健全合作社内部的决策机制、财务管理机制和业务管理制度,使合作社真正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农业发展的领头羊。三是强化指导,提高合作社服务水平。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联合攻关,在金
清镇建立万亩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从推广应用机械化育秧、机插配套和水稻机械化喷直播技术入手,重点攻克水稻栽插机械化程度低等薄弱环节。根据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面积不断扩大的需要,帮助做好优质米加工作业机械等新机具的引进工作,开展粮食加工、包装、销售等产后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组织运行一年多来,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服务设施和水平不断提高,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受到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也得到了上级政府的充分肯定。
1.解决了粮食生产效益低的问题。__*年7月27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等省内有关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对试验点水稻产量进行实割验收,采用工厂化育秧配机械插秧方式栽培的早稻亩产为530公斤,采用机械喷直播方式栽培的早稻亩产为403公斤,传统手工栽培的早稻亩产为320公斤。从成本核算看,传统的人工露地育秧到收割脱粒,其成本、机械费、人工费等亩总成本早稻为593.05元、晚稻为637元;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亩总成本为325元、晚稻为345元,亩降低成本分别为268.05元、292元。实测表明,合作社提供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具有显著的节本增效效果,扭转了传统粮食生产(特别是早稻种植)效益低下甚至亏损的局面。在扣除各项生产成本后,早稻每亩可获利400元以上。
2.解决了季节性粮田抛荒的问题。合作社从去年3月份开始运作后,服务面积从开始的260亩增加到今年的近1万亩,服务项目覆盖田间管理到植保、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务工农户省心、省力又省钱,还能从土地中获得比传统种植还要高的收益,许多农户纷纷主动要求合作社帮助耕种,农田抛荒现象得到有限遏制。
3.解决了耕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低的问题。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作业效率大为提高,促进了“早稻-晚稻”双熟制,或“麦-早稻-晚稻”三熟制生产,或“麦-单季稻-蔬菜(西兰花)-早稻-晚稻”两年五熟制轮作生产,提高了耕地复种指数和生产效益。
4.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使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彻底摆脱了土地和农事的束缚,消除了农民后顾之忧。由于合作社的服务,有近200户农户从原来半务工半务农中解放出来,全身心投入非农产业,既消除了农村企业的季节性民工荒,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5.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难到户的问题。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克服了村级组织职能转变后农业服务不落户、不落地的问题,使农户直接享受到田间地头的农业服务。通过统一的机械化作业和粮食示范方建设,让农民亲身感受到优良品种和先进农业技术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机具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金穗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我区工商资本投入发展农机化服务产业方兴未艾。其服务范围涉及粮食、蔬菜生产及加工全程机械化、农产品冷藏保鲜、畜牧业及水产养殖机械化等各个方面,目前已总计投入工商资本近3000万元,为加快我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四、关于引导工商投资的启示
1、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发展农机化服务,必须因地制宜,找到资本和项目的有机结合点。当前,农机化的发展受到投入大、农业经营规模小两大瓶颈的制约,其中突出的问题是资金投入以及单家独户经营农机服务效益不高等问题。路桥区种粮大户的种植面积都在50-300亩之间,由种粮大户自己配置成套农业机械成本大,利用率低,他们不敢、不愿意也无经济实力投资,迫切要求农机部门组织机械化服务。同时,在经济发达地区,民间有丰厚的资金积累,只要加以正确引导,把工商资本引入发展农机化服务,完全可以找到资本和项目的有机结合点。
2、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发展农机化服务,必须创新经营形式和服务模式。资金问题仅仅是解决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难题,创办合作社的真正目的在于探索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一种模式,使之能够在面上推广。在指导合作社创办过程中,我们吸取过去政府包办带来的种种教训,一开始就按照有关法规和条例的规定组建,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在经营模式上,严格按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根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实行股份制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社员内部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本着自愿原则,鼓励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村内农户入股。同时从当地实际出发,创造了三种服务模式,我们称之为“菜单式”服务,供农户选择,满足了不同农民的多种需要。
3、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发展农机化服务,必须有重点地投放,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和经营效益。我区在扶持农机化发展上,有许多经验教训。过去那种撒胡椒面式的补助,往往得不偿失,不是长久之计。通过试点,我们体会到,农机化扶持资金有重点地投放是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和经营效益的内在要求。一方面,通过政府扶持资金的重点投入,可以带动农村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对农机化的投入;另一方面,能产生规模服务的效应,在服务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长期、有效的服务。
农技交流材料范文4
自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来,作为村支部书记,我积极组织并带头参加村上远程教育培训,注重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学技术、学理论,在提高自身发家致富本领上的同时注重带动全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一、勤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自从我参加全县公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后,我一直为自己上任时在群众面前所做的“要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这个承诺而努力工作。底,村党支部里建起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在设备安装的时候,县远程办工作人员就告诉我,远程教育是国家为了“让群众长期得实惠,让干部经常受教育”的惠民工程,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是群众学技术,学理论的大课堂,我听了这话高兴万分,便自告奋勇的当起了远教管理员。为了开展好工作,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把这块方寸的屏幕办成向广大干部、党员、群众传授理论知识、实用技能,倡导健康文明生活的园地。远程教育是个新事物,对我而言,也是初次接触,稍有时间我就打开设备,仔细学习、反复练习操作技术,遇到不懂问题就向其他人请教。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我自己的操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接收、播放等已能熟练操作,简单故障也能自行排除,确保了村上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抓实践,着力提升农民致富能力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一点不假。我看了平台里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核桃嫁接技术》等内容后,一下子看到了科技致富的希望,可我向村民们介绍后,让他们前去学习时却没几个人相信,似乎都认为这是“花架子”,设备是摆看的“花瓶”。有的群众直接对我说:“坐到你这里看电视,白耽误工夫,还不如回家多种两块地。”谁也不相信坐到电视机面前能学到技术。听到这句话,我当时心都凉了半截。经过仔细思考,我意识到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要转变群众的思想认识!经过思考,我认识到要一下就转变群众的看法是不可能的,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地引导他们,用我自己的行动去说服他们,用先进的技术吸引他们,用致富典型去带动他们。我决心从我们桑树村群众比较传统行业---养鸡入手,我自己实验给他们看,于是我筹集了12万资金,建起了养鸡场,把在远程教育网上学习到的小鸡育养,疾病防疫,科学管理等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养鸡场,当年养鸡5000余只,获利4万余元,很多群众来到我这里,看到整齐干净的鸡舍,堆积如山的鸡蛋,都十分惊讶,以前和他们一样拿着锄头的“泥腿子”,如今变成了懂技术的专业户,我用事实向群众证明了“远教架金桥”“远教铺富路”的理念,通过我自己的实践,群众们开始接受远程教育这个“新玩意”,现在不管是下雨天,还是晚饭后,来到村支部收看远程教育节目的人越来越多,群众都把目光对了准远程教育,他们见我依靠远程教育学习技术,发展养鸡,纷纷效仿。当群众遇到困难时,无论自己有多忙,我也要挤出时间帮助他们,无偿向村民提供技术、信息、疫苗和相关资料,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我的带动下,当时就有17户群众发展养鸡,户均增收6000余元。我看到这是个好苗头,因势诱导,多次召开村班子会议,在多方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远程教育,构建养殖专业村”的口号,如今,全村发展养鸡专业户80余户,养鸡10万余只,人均增收1500元,20多户养鸡户在我的带领和资助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来自河南,湖北洽谈订单的商人络绎不绝。为了将发展起来的产业做大做强,我号召养鸡户联合起来,成立了桑树村养鸡专业合作社,90%的养殖户都纷纷加入合作社,定期召开培训会,共同学科技,用科技,兴产业。有效推动了桑树养殖小区上规模、上水平,带动更多的群众走上了养殖致富的道路。远程教育给养殖户和我本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如今的桑树村,赌博玩牌的人少了,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多了;闹邻里纠纷的人少了,上网查信息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关心市场忙致富的人多了,新农村的雏形在我村呈现出来。
三、善创新,助推远教工作顺利开展
农技交流材料范文5
[关键词] 新形势 农业技术 推广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08-01
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为社会提供了最基础的生产资料。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尤其是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而随着工业发展,耕地在不断减少,这一对矛盾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单位土地上的生产能力,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使农业技术推广越来越重要。如何结合我们农业生产现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搞好农业技术培训,使新技术尽快的转化为生产力成为我们农技人主要工作。笔者作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的一员,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如下七方面粗浅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劳动力结构的变更要求提供的技术简单易行
随着农村青壮年男性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成为光荣的“农民工”,我们田间劳作的劳动力主体就成了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他们劳动能力差,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和理解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足,使得我们提供的农业新技术要劳动强度小、简单易行,以至于直接给他们提供“种植菜单”,让他们按单购肥购种、按单买药治虫,不用告诉他们这个菜单是怎么来的,以及为什么选用这样的种子、肥料和农药。
二、我们所有的技术都要以便于机械化操作为前提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普及到我们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也正因为农业机械的普及才把男性劳动力从农田中释放了出来。当前我们所提供的栽培模式或操作规程都要以便于机械化操作为前提,旋耕造畦时就要考虑选用多大的畦面宽度既能满足机械要求,又不浪费土地;选用多大的种植带,既能满足播种机的要求,又能满足田间管理所用的耘地机、喷药机,以及收割机、采摘机等机械的要求。
三、农业节水技术将成为我们技术推广的主体
华北地区由于连续多年超采地下水,形成大面积的“地下大漏斗”,已经影响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农业本是用水大户,采用农业节水技术可以大幅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随着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提上日程,我们农业节水技术将成为将来一段时间所推广的主要技术。小麦耐旱品种的推广、谷子等耐旱作物的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深松耕、免耕等农艺措施应该是我们培训内容的重点。喷灌、滴灌、微灌等灌溉模式,以及利用这些灌溉模式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操作技术将成为我们推广的重点。
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提供技术的途径也要多元化
当前电脑已走入农户,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网络逐渐成为农民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而我们原来的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正失去其信息主渠道的地位。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变更,我们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也应随之多元化,除了原来的电视讲座、大喇叭广播、发放明白纸等途径外,现在我们的农技人员也可以考虑建QQ群、开微博或通过微信平台面对面与农民进行交流,这些途径比传统的传播途径更直接、更有效、更便捷,其成本也更低。
五、技术培训要充分运用幻灯片、视频等现代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农技人员的办公条件也逐步改善,电脑成为我们的主要办公工具,照相机、摄像机也成为我们的辅助工具。将我们日常拍摄的工作、培训和田间指导的影视资料加上文字描述就可以做成幻灯片,再配上语音就可以做成视频材料。通过幻灯片或视频材料来对农民进行培训,尤其是对病虫害防治和栽培措施的讲解由于有图片、影像的帮助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有效。
六、土地流转使得我们点对点的农技服务成为可能
我们农业行政部门服务的是整个辖区内所有的农户,是一个点对全面。我们的农技培训一般是以村为单位,甚至以乡或县为单位进行培训,通过参加培训的农户将接受的农业技术进一步传播、扩散,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通过土地流转,当土地大量集中在少数种植大户手中时,我们就可以考虑直接对种植大户进行培训。同时,因为大部分种植大户文化水平较高,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较强,除了常规技术培训外,可以为他们安排一些深层次理论知识,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选用这样的种子、肥料和农药。
农技交流材料范文6
关键词:清远市;农业科技;产业发展;成效;建议
广东省清远市是农业大市。近年来,清远市积极践行“产业要兴旺,科技是支撑”的理念,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在推动清远农业产业发展中,主要表现在农业品种的选育研究、示范推广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对农业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激发活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1农业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主要成效
1.1农业品种的选育推广,优化了农业品种结构
1.1.1新品种的选育研究,为优化农业品种结构打下了基础近年来,农技部门积极开展农作物、畜禽、水产品种选育研究,取得显著成效。仅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近年选育并已申请审定或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就有4个、玉米品种2个,申请品种保护的花生新品种2个,选育和繁殖禾花鱼F2代优质苗种200万尾,选育家禽品种清远黄羽乌鸡种鸡1000套,保护清远麻鸡原种100套,为进一步优化农业品种结构打下了基础。1.1.2优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动力连南县引进广西毛葡萄品种在石漠化山区试种成功,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推广,推动建设了毛葡萄酒加工厂,为石漠化山区发展特色产业开辟了新的途径;连州市结合当地气候地理条件,广泛推广适宜当地种植的菜心品种,推动连州菜心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值达10亿元;阳山县推广适宜旱地种植的西洋菜品种,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旱地西洋菜产业和品牌,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3万亩;清新区推广桂花鱼养殖,养殖面积占广东省桂花鱼面积的25%,使桂花鱼产业成为清远市的优势农业产业。英德市推广种植高香型茶树品种英红九号,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把英红九号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占英德茶叶总面积的85%,并助推英德红茶品牌发展成为“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一,品牌价值达23.63亿元,茶叶从业人口超过13万人,英德红茶生产企业中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英红九号成为“一个品种撑起一个产业”的典范,有效优化了农业品种结构。
1.2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
农技部门通过研究、引进和推广适宜清远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为清远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在清远北部地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先后成功试验出稻鲤(禾花鱼)、稻虾(澳洲淡水小龙虾)高效高产模式。该模式下稻米平均亩产700斤,禾花鱼亩产150斤,澳洲淡水小龙虾亩产110斤,亩产值达0.6万~0.8万元,是当地稻渔平均产值的2~3倍,成为清远稻田综合种养的典范。英德市通过示范推广现代化机械化茶叶加工技术,目前已在英德境内基本实现红茶机械化加工全覆盖,其中大型加工生产线超过10条,实现茶叶加工全程不落地;同时,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落户英德,成为广东省第一个茶叶类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先进技术的推广有效提高了红茶科技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连山县长期致力于优质稻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先后承担建设了连山有机稻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展示了有机稻生产技术6项,制定和颁布了有机稻种植规程2项,培训了获得《有机水稻种植专项技能证书》的技能人才590人,助推全县8个水稻种植基地获得有机认证,认证种植面积达1万亩,使全县实施有机稻综合技术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连山县也因此先后被评为全国有机稻种植示范基地、国家级有机水稻种植综合技术标准化示范基地,有效打造了连山有机稻品牌。
1.3现代新型科技的引进融合,推动了现代农业进程
清远积极开展现代农业装备和新型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研究和运用,有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和进程。一是把现代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中融合应用。广泛推广无人机在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推广水稻耕种收一体化,全市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8.9%。英德市引进建设智能化茶叶加工装备,实现了茶叶从进厂到出厂都无需人工触碰。二是把农业物联网和信息化科技融合到农业生产中。在基地安装可视化检测设备,接入室内数据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基地的气象、土壤墒情、生长情况等,为精准安排农事生产提供了便利;清远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并成立了清远市智慧农业研究院,把传统农业生产发展成为智慧农业,并已成功申报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这些先进科技手段的融合加速推进了清远农业现代化进程。
2农业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机构不健全
除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英德市农科所、连州市水果技术推广总站、连山县农科所、佛冈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具有相对完整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外,其他地区配备的农业科研机构不健全,部分农技单位有名无实,农技推广体系不完整。
2.2农业科技人才匮乏
一是科技人才少。市、县两级农业科技部门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匮乏,部分重点产业仅有1个专业技术人员,形不成研究团队。县级农业科技部门人员总数在10人左右的单位仅有3个。二是科研人员断层现象严重。县级农技部门的科技人员绝大部分年龄较大,在未来5~10年内基本达到退休年龄;中青年科技人员非常少,人才断层严重,造成老一辈科技人员的技术和经验得不到传承,原有的科研基础得不到持续跟踪。三是技术人员抽(借)调情况较多。基层农技人员常因工作需要被抽(借)调至其他部门工作,难以投入精力到农业科技工作中,导致大量农业科研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2.3财政支撑农业科技强度弱
一是科研经费无保障。财政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经费有限;部分单位虽有科研经费,但仅能满足科研基地的日常运营,难以满足深入研究的需要;部分单位为争取科研经费,花费了大量精力用于项目申报、绩效考评等工作,分散了精力;且项目经费往往不具备持续性,使用完后又缺乏继续投入,造成科研质量低、成效差。二是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待遇差,留人困难。县级农技部门薪资待遇普遍较低,难以招录年轻有能力的科技人员,已招录的科技人员也常有流失,难以长期留在基层开展一线科研工作。
2.4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部分农技部门没有形成系统的推广体系,农技推广常局限于小型示范基地的示范、简单的授课培训、短时的现场咨询等,推广过程中普遍存在推广质量不高、形式重于质量等弊端,导致农业科技不能充分、系统地应用于农业生产。
2.5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接受度不高
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很多中小型农业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户常局限在现有知识框架和经验中发展农业生产,生产经营理念保守,对新的农业品种、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甚至拒之门外。部分农户虽经过新技术培训但难以应用到农业生产中,难以打通科技入田“最后一公里”,对产业发展贡献力有限。
3农业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等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农业“3个三工程”和“3+X”产业体系总体部署,结合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瞄准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如柑橘、茶叶、清远鸡、优质稻、连州菜心、水晶梨、鹰嘴桃、旱地西洋菜、黑山羊、桂花鱼、稻田鱼等,深入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通过基础研究、科技攻关和科技推广,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3.2加强品种资源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基础
一是建立相对完善的品种资源库。广泛收集和保存本土农业品种资源,如清远鸡的原种鸡、本地繁育的水稻品种、本土野生茶树资源等,形成本土农业品种资源库;结合清远气候地理条件,针对性引进优质高效的外地农业品种,作为品种资源库的重要补充。二是加强农业品种的选育研究。在农业品种资源库的材料中,对有发展潜力的品种资源进行选育筛选、提纯驯化,培育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优质高效品种。
3.3加强农业科技力量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机构建设,加快完成县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改革整合,组建相对完善的农业科技机构。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配备。结合全市人才引进政策,积极招录农业科技人员;积极通过省农科院清远分院等机构建设,柔性引进农业科技人才驻点开展农技研究。通过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等方式,留住农业科技人才,并给予更多的机会和上升空间。加强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争取财政部门加大对农技部门的经费投入,确保农技研究能持续深入开展;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待遇,确保科技人员能安心扎根一线开展农技研究和推广服务,为农业产业发展作贡献。
3.4加强市级综合性农业科研基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科研基础
以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为主体,整合现有科研力量和技术基础,建设一个800亩以上连片的市级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研究示范基地[1],并与当地旅游、教育、农业农村等资源结合,形成集农业品种资源保护、农业科研试验、智慧农业展示、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实验室、农旅结合、科普教育、对外展示等于一体的能推动全市乡村振兴的重要农业科技支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