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范文1

数学总复习 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 技能培养

1.前言

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指的是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和内容进行再次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总结与归纳,并对数学学习当中所存在的缺漏和疑问进行弥补和解决,将小学所有学过的数学知识变得系统化以及条理化,以便于全面且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数学总复习质量的优劣和复习成效的好坏,与数学教师对教学大纲的了解,数学教材的熟练程度,复习内容的罗列以及复习方法的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2.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不同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总复习当中有着不同的复习方法,但是每位数学教师的复习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以下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数学复习教学策略。

2.1突出教学重点,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1.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数学总复习当中所学习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所以,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减少复杂与困难的计算、加强逆向思维知识的练习及学习,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学习的前提,数学复习要面向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际生活。除此之外,要重点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猜想能力,更深层次的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总复习的最初阶段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2.1.2加强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交叉与渗透

每一节数学总复习课都要达到最大的效率,只有将每一节课的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才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加强思想方法的融合及交叉。为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师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将比较和类比、对应与转化、分析与综合等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当中,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2.2分类整理数学知识,加强数学复习的系统性

2.2.1建立科学的基础知识教学体系

数学教师应该以教学的系统原理为指导,帮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把较为分散的数学知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2.2.2引导学生区分清易混淆的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当中存在着一些很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清楚,抓好概念的具体意义。比如:比与比例,质数与质因数,合数与偶数的比较,质数与奇数的比较等等。对于类似这样易于混淆的概念,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以避免概念混淆对学生的数学复习产生干扰。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解题方法也要进行详细的比较,充分的明确解题的正确方法。

2.3抓紧课堂的数学复习

在数学的复习课当中,数学教师应该将各个知识点合理的划分为几个学习板块,每一个学习板块都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有助于数学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复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确保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在数学总复习得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避免采用题海战术的复习策略,以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呆滞和逆反心理的产生。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解题过程当中,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数学学习上的不足,以有效的改善不足,从而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进度。

2.4重视数学知识的训练,加强复习效果的反馈

2.4.1及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检查

在进行数学总测试的时候,数学教师应该选取一些灵活度较高,并且能够真实的体现学生解题能力的测试题,以便于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及时的对学生复习的不足之处和遗漏之处进行处理。

2.4.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习惯

在每一次数学总测验过后,数学教师都应该对学生问题的所在之处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并有效的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此外,在下一次总测验之前,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经常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再次的讲解,并加强知识难点与重点的锻炼。考试之后,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且全面的评估与反思,主动的查漏补缺,理清整体的知识脉络,抓住知识规律,总结出自己的解题经验,避免再次出错。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学习情趣;辅助教学;知识网络

中图分类号:G623.5;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62-01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在教W中。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体现出的大量的优点,使其逐渐成为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不仅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数学知识的图片、视频和声音,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学好一门知识,并能够熟练地加以运用,首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动力进行学习和思考。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还是一个未知、新兴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通过引导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心算的比赛视频。学生在视频中看到别的同学能够进行快速运算,并得出正确的答案,首先会表示非常惊讶,之后就想变成视频中的同学那样,从而对心算的方法产生兴趣,想要掌握这个本领。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的数学知识讲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改变以前被动学习的情况,变成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积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数学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逐渐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辅助教师进行数学教学

以前教师只能用在黑板上板书的形式来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讲解,用口头语言对数学知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描述,缺少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并且在课堂上利用大量时间进行板书,以至于出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足的情况,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缺少相关的教学工具。而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对应的课件来进行教学,避免浪费课堂时间。教师还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点理解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讲解,让学生们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对于一些重点或者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在课堂上加以运用,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教师不能在数学课堂上为了方便而过多运用信息技术,这样会让学生眼高手低,感觉已经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然而并不能在数学习题中加以运用,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实用的辅助工具,教师要合理运用,避免出现相反的效果。

三、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联系性,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根据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行学习的。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总结的时候很难体现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只能通过每一单元的知识总结来进行,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网状结构难以形成。目前,通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另外,教师在总结的时候,可以把重要的知识点配上一些典型的数学例题,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对各单元或者试卷中典型的数学例题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数学知识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数学知识的网状结构。

四、结束语

总之,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可以促进知识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理解数学知识的平台,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1]王光生,何克抗.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开放教育研究,2009(02).

[2]张定强.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3(03).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 教学策略 原则

小学数学的复习阶段主要是对前面学习情况的回顾与反思,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数学教师的关键性工作。通过复习能够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数学解题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如何提升学习效果成为两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的原则

小学数学复习阶段,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实施教学: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就是教师以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复习。如果把小学阶段所有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回顾,其内容肯定比较多,但复习的时间有限,复习的任务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复习难点和重点,因材施教,进而提高复习效果,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学习效果,对于学生熟悉和掌握较好的知识可以适当缩减,节省教学时间。

2、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指在复习中教师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起到引领和组织的作用。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自行梳理所学知识,自己寻找数学规律,发现自身的不足。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就是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将分散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将知识进行整理和分类是教师复习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学生只有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当中。

4、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就是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的整理、问题的解决和分析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完成教学计划安排。

二、小学数学复习教学方法及策略

1、分类和整理数学知识,实现数学复习全过程的系统性

首先教师要根据课本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以系统原理为指导,将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分类,将分散的知识点汇聚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建立科学的知识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定存在一些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区分这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例如:比与比例、合数与偶数的比较、质因数与质数的比较等。对于这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实质,从而避免因为知识点的区分不清而对整个复习阶段产生影响和干扰。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找出相似点和区别。

2、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

数学复习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划分成为几个学习板块,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习板块都要有极强的针对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老师求助,从而确保学生复习的质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够采取题海战术的复习方法,以免滋生学生逆反的心理。那么只有重视课堂内容的安排,才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足,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改善教学方法,在确保学生复习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复习进度。

3、重视数学测试和复习效果的反馈

检验学生复习效果的最佳手段就是测试。在数学测试时,教师应该选择一些灵活度较高的试题,这样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学生的复习效果,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复习情况,并及时地采取应对和补救措施。

每一次测验之后,教师还必须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这样能够巩固学生的复习效果。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总结解题经验,避免再次犯错。此外,在每一次测试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经常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再次提醒和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些重点和难点的记忆。

4、强化数学练习

数学复习过程中,练习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有效的练习能够加强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练习是数学复习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数学练习必须重视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练习的内容能够体现对知识点的准确性、综合性和代表性;其次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采取对比练习、题组练习、举一反三和一题多解等方式,坚决避免采用题海战术的练习方式。教师对练习的讲解应该注重发散性和灵活性,其精练精讲必定能够确保复习效果的最大化。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练习题能够体现出规律性知识和核心知识的复习。

总结:

在整个小学数学复习的教学中,教师则需要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手法。教师不仅需要吸引学生参与到复习中,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最终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为初中阶段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燕.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策略探索[J].考试周刊

[2]俞长生.谈有效复习——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略谈[J].小学教学参考

[3]许明.提高小学数学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课;课改;衔接

每一位初中生在经历了中考之后,带着强烈的自信心进入了高中的学习生活,但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学生普遍反映出高中的数学和初中数学有一种“掉链子”的感觉.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宛如天书,而且单调、乏味,让学生感觉无论是在课堂的学习知识还是课后的巩固知识都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这样的环境也使得部分学生进入了一个“牢笼”,相比初中成绩,那更是一落千丈,从而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心理上感觉难以面对这样的学习,最终失去信心.

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不顺利的原因

(一)课程标准存在阶段性的差异

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初中义务教育的阶段强调初中数学应具有基础性,一切的数学知识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而去;在新课程标准之下,高中则是注重数学的选择性,一切的数学知识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以及提高思考能力. 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多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为主线来安排学习知识逻辑体系,而高中的数学则是以专题教学和模块相结合,完全与初中教学模式不相同. 教学主线的不同,也使得新课程标准之下的初高中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等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最终导致不能顺利地将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上,最终影响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课标教材内容出现了错位

为了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的难度与深度都适当地降低了,更多的是拓展了数学知识的“宽度”,例如初中的概率计算、数据的统计与处理、三视图等新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大多都与现实的生活和实际应用想联系,多常量的运算,少代数式,学生很容易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但是在高中数学中,更多的是接触二次函数、分数指数幂以及对数等知识点.传统中的初中数学教材符合了“浅、少、易”三点,就算是新添加了内容,也没能够与高中的知识有效地衔接在一起. 例如:高中数学中的统计分层抽样,仅仅是在初中教材中零星地出现了点点,而在高中教材中却作为了一个重点进行介绍;初中教学的三视图与高中立体几何初步里面所讲授的三视图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这样就导致高中数学教材在知识点、教学的要求上偏离了初中的难度要求,导致内容发生错位.

(三)学习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

当初中生通过中考进入了高中,学生需要一个时间段来熟悉全新的学习环境.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刚刚通过了中考,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都会为自己留下“放松”的阶段.而在刚进入高一,面对的就是如函数的单调性、集合等等很难理解的概念,使得从高一开始,就从心理上产生了对数学的畏惧,最终影响数学知识的学习.

(四)教法学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初中,教师喜欢将每一个知识点加以归类,而且讲的比较详细,更多的是针对中考而去,学生只需要找准这点,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而高中教师对于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方法、心理需求都不是很明白,再加之新课改后,高中的知识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一样是满堂灌,但是对于概念的讲述都很粗略,对于针对性的练习都是采用的高考题. 这样使得学生在没有掌握概念的情况下,面对高考题也听不明、弄不懂. 初中,需要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然后自主的去探究;高中,需要学生勤于思考,要懂得自己去总结学习中的规律,对于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创造性等都有了更高水准的要求. 这也使得初高中数学学习不能正常的衔接,导致学生适应不了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研究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一)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变化

作为高中教师,应当全方位的了解初、高中两个阶段数学学习课程标准的差异.如: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

(二)系统化的研究初、高中教材

例如:我们在研究教材的时候,可以充分的考虑本地区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从中考虑到:其一,对本地区的初中教材进行研究,找出初、高中教材本身存在的关系以及衔接;其二,对其他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的区别、联系等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驾驭教材.

(三)留心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

1. 新生心理的衔接工作

首先,让学生在心理上认识与了解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高中数学所占比例;其次,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进行对比,让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内容结构、体系以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其次,阐述初、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区别;最后,请部分高三学生为新生讲述学习体会.

2. 提问――重视兴趣培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刚进高中,面对数学困难,很多学生都会表现出胆怯的一面,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主动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主动的思考、积极的探索. 课堂提问是一个提升学生衔接初高中数学带来“兴趣”的有效手段.

3. 教学需要有针对性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当中,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摸清学生的基础能力;更要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四)各种有效教学策略的落实

1. 教学需联系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法

教学中,时刻留意对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工作,最佳时间是选择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左右.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可适当的减缓教学进度,提供部分难度较低的教学课程,给学生留一段“缓冲期”,让学生在一个逐渐摸索的进程中适应高中教学.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集合、函数等入门的课程,带给了学生很大的困难. 所以需要考虑学生实际,掌握“难度小、梯度缓、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将数学教学层层剥离,分解落实. 在教学速度上,需要放慢开始进度,懂得教学的渐进性;在知识上,多以案例,实例教学入手;在落实上,首先针对教学课本,然后延伸至课本之外的“课本”;从难度上,掌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吸收能力,对课本教材做好处理与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在进行知识系列训练上,开始时可多作一些模仿性的练习、变式,加大学生在黑板上的练习量,不仅方便教师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而且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 另外,在进行平时的考试、测验的时候,题目难度不应过大,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格.这样的手段能够使学生逐渐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2. 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小学数学;知识建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针对数学知识建构这一内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许多的教学试验,并且根据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一些应用策略,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在社会各行业中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在数学教育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使得数学教育越来越现代化。除此之外,新理论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也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并且也在不断促使教育理念、方式、内容的改革,使得数学教育更加信息化。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将计算机的数学学习平台看成是学生认知数学知识的工具,进而对数学知识框架的建立、构建方式以及具体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二、研究框架的建立

首先,针对小学数学知识建构进行分析。知识建构指的就是针对学习内容,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利用旧知识与新信息之间的互动,对原有知识进行一定的重组与更新,使其具有更加新颖的意义或者相应的创造意义,并且对新知识的信息进行一定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建构其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知识建构主要就是从“数学现实”着手,利用语言、图像等中介开展的建构活动,最终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次,对数学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划分。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比较多,相应的类型也比较复杂,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概念,对其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划分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数学知识也是人类具备的一般性知识,在认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陈述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以及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最后,建立理论框架。在小学数学知识框架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相关方式,确定数学知识的类型,并且提出有效的建构方式。

三、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基本方式

在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三种数学实验活动:其一,操作实验。也就是指,学生进行亲自动手操作,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总结等,进而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与研究,自主建立一定的知识框架。在此活动中,老师承担的作用主要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学知识,并且成为数学实验的主体,此时,计算机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作为学生的“操作工具”可以实现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目的。其二,演示实验。指的就是通过对老师操作的观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总结,对数学知识实验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辅助作用的方式。在此活动中,老师主要就是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演示。而学生通过对老师演示过程的观察,展开自主思考,并且取得相应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作为老师的主要“演示工具”,可以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知识内容。其三,创意活动。指的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相符合的创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计算机作为学生的“创作工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意平台,支持学生进行相应的创意,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根据以上数学实验活动的开展,可以看出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对支持数学知识建构的基本方式如下表所示。

表1 计算机支持数学知识建构的基本方式

数学实验类型 计算机认知工具类型 支持知识建构类型

操作实验 操作工具 自主实验

演示实验 演示工具 观察思考

创意活动 创作工具 自由创作

四、具体方法

本研究主要针对36所学校开展,分布在青海、甘肃、云南、广西等地区,同时为了配合本项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还开发了“小学数学远程校际协作学习”的网站,选取了100多个案例,覆盖了70多个知识点。针对此项研究采取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质性资料分析法。在研究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具体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进行大量的教学试验,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而从相应的资料中查找出计算机支持知识建构的类型,并且对这些资料展开一定的质性分析。对数据展开的质性分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针对不同的研究项目、领域而言,一定要采取不一样的分析方法。通常情况下,对数据的质性分析主要包括原始数据的阅读、登录编码、建立编码、整理数据以及归纳分析等环节。二是,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针对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典型方法而言,一定要充分结合教学实践展开,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有效的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其是一种主要建立在学习过程,并且支持学习过程的一种理论,同时将技术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处理。此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分析、设计、实施以及反思等环节,通过反复循环的应用,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处理效果。

总而言之,通过对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对操作、演示、创意这三种方式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充分促进了数学教学内容的全面开展。随着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加强对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庄慧娟,李克东.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2).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范文6

【关键词】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兴趣

一、理论知识直观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非只是积累知识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用一些专业术语进行加工处理。高中数学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点有两个方面:第一,数学的推理、概括、归纳等保持不变;第二,每个知识点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是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结合点,既是继承,也是发展。通常情况下,直观、形象、具体的知识是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但是,数学的知识恰恰与其相反,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符号化、概括化、抽象化,这就让学生很难弄清公式、定理所表达出来的数学含义。针对这一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思考,找出能够把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听,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方法将数学知识由符号化、规范化、概括化转化为自己能清楚理解的形式,这样就对学习很有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将得到发展。

二、发散思维加强化

高中学生常常会对某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求异的探索知识的心理,在数学方面加以引导,常表现为思维的发散性。由此可见,教学时要多注意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鼓励一定的“标新立异”。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如启发诱导、实践活动、多媒体演示等,引导他们发展思维,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例如,求函数f(θ)=sinθ -cosθ-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解时可用以下多种思路: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来解;利用变量代换,转化为有理分式函数求解;利用解析几何中的斜率公式,转化为图形的几何意义来解,等等。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三角函数、分式函数、解析几何等众多角度寻求问题的解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克服了思维定式,拓宽了创新的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系统化

教学既是一种工作,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改善,才会提高教学质量。数学的逻辑性很强,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是组成数学知识的主要元素,三者之间在某种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根据这种情况,重整理各种知识结构、方法、技巧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知识结构整理方面,需要进行双方面的整理工作,纵向知识和横向知识都应该整理到位,从而将教学内容融汇贯通。例如,反证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等。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进行配方法的教学,在举例的过程中需要说明它除了可以解决二次函数求极值问题,对于因式分解、根式化筒、韦达定理也是能够进行解决的。

四、教学过程注重实际,内容贴近生活

现今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方式依旧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总结分析,记公式定理,课下多做题。这已经有点跟不上现代数学学习的潮流。为此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好习惯。在课上的教学内容也应该贴近生活。况且,高中数学中很多概念都很会晦涩难懂,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数学概念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便于记忆。“生活是我们的好老师”教学内容多联系生活中平常的事物并不是很困难,毕竟生活处处是数学。例如在讲述高中数学中排列组合这一章节时,若是按照课本内容讲课的话,就只能跟数字字母打交道了A13、A32……,只能靠同学们的大脑凭空去想象究竟有几种排列组合的方式。但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是能根据这一章节的制售联系到同学们的平常生活中,理解起来就很轻松了。例如老师可以以每天班级值日组人员分配问题来具体讲述排列组合的内容。每组五个人,要做三个部分的值日:扫地、擦地、擦黑板。五个人如何来分配?此时同学们可能都会联想到自己每周都要做的值日工作,也会想到自己组员,不由得就把自己放进了问题中。这样不但把繁冗的数学概念变化成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便于学生理解且记忆。教学质量就自然而然的上去了。

五、注重复习旧知识,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一直都不是只包括学习的过程,复习的过程同样很重要。我国著名古代典籍《论语》中就有关于“复习”重要性的概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关于高中数学的复习我们这里提倡系统复习的方法,并不提倡知识点单独的复习方法。在高中数学中,各个知识点之间都是存在联系的,系统的复习你可以在你的脑海里构建出一个高中数学的一个整体构架。并且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很明确很迅速的找到想要找的知识点以及可以延伸的知识点。对于解决一些设计知识面比较广的大题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在复习过程中老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三件函数与指数函数之间的关系,统计学与数列之间的关系,平面向量与空间几何之间的关系等。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自古我们就一直追求一种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之所以我们这么喜欢这种关系,身为学生是因为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身为老师则是因为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可以心情愉悦的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尽管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这种师生关系同样值得我们去努力营造。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提高高中教学质量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为了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身为老师应该主动去关系每个学生的生活,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在知识上的优劣。同时身为学生要明白理解老师的辛苦,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悉听老师教诲。在此基础上老师要努力提升自身个人魅力,让学生们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讲课方式和语言风格。例如在课上讲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又不能让场面失控。课间时候可以多来教室,多参与同学们的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

提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兴趣爱好,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做出针对性的改革和调整,丰富课堂的内容,让学生从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在学习中收获乐趣,从而切实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