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法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业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业法论文

林业法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因具有最概括意义而被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认可。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挑战与变革。其内涵反映在以下5个方面:①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与经济的整体性。②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综合性。③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利用的高效性。④可持续发展强调体制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⑤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的公平性。

2林业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林业的定义可概括为林业是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全面保护、全面利用、全面发展的经营活动,是以森林的多功能来满足经济、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和基础产业。

为了正确地理解林业,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林业的特点,以掌握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林业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点:生产周期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初期培育森林的经济依赖性;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生产经营成果的多样性;林业效益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可持续林业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可持续林业的含义

综合国内外研究者已有研究成果,可持续林业的概念可归纳为: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从而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木质、非木质林产品和良好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社会满足其需要的林业。

3.2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2.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2.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2.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且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①林农结合式;②造林规模化;③造林多样化。

4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4.1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事实条例。在这一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4.2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完善:①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②立法原则的创新;③在执法方面,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认真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④在法律责任方面,应建立健全法律责任制度。

参考文献

[1]蔡守秋等著.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2]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3]薛建辉.森林生态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4]原田尚彦著,于敏,译.环境法[M].法律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5]陈泉生.环境法原理[M].法律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林业法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我国正处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过渡时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林业发展的核心理论。针对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等各个层次,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思想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1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以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为前提,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和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是因为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实现各种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事业。林业部门包括营林和森林工业两大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有计划地绿化现有荒山荒地,扩大森林资源;科学地经营管理好现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并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的生产,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通过林业建设,可充分发挥森林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环境保护等多种效能,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而服务;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森林再造及抚育间伐和城市森林的建立和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我国林业发展有三个阶段,一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年),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二是1978~1992年,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在集体林区和其他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即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三是始于1992年至今,受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状况影响,我国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原林业部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实现对策

3.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命支持系统中的整体作用出发,以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社会系统中的功能维护为中心,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向社会提供可持续的服务,而不仅仅是某种物质产品。这种功能的维护不仅是获取森林使用价值的基础,而且是由使用价值所表现出的经济获益持续的保障,更是人类持续生存所依赖于生命支持系统的根本,是森林价值的本质所在。

林业可持续发展决定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和资本可替代性等;二是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等;三是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承载力、资源环境等。

3.2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诸多方面发展

3.2.1依靠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因而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以加快林业的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如今的“数字林业”已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使林业经营和管理逐步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二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抓好良种育苗和树种结构调整;三要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市场竞争力。

3.2.2注重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效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正面影响,人类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超过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同时带来这三种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在过去往往是最受关注的,但如今生态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态效益可创造经济效益。

(2)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势必会引起环境恶化而最终阻止经济的增长。在当前这个既注重生态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的时期,不仅要使当前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还要使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所以如果采取单纯只注重生态效益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最终要导致经济效益滑坡,从而使生态环境建设也失去了物质保证。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是在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追求经济效益总量最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3)注重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措施:一是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林、速生丰产林为主;二是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效益;三是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大力推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的兼作方式,如:实行林草兼作、林药兼作、林灌混植等种植模式。

3.2.3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机制。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开展森林的分类经营和生态系统经营,实行森林资产化管理,在经营模式和技术体系上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4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法律机制

(1)我国的林业立法没有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没有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环保优先原则,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2)林业立法中要充分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林业立法应充分考虑实现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条件,考虑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保护;三是突出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

林业法论文范文3

关键词:林业发展;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生活环境,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坚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林业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来抓,但是在实践生活中,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烈,乱砍乱伐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才能够真正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绿色环境。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义和内涵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1967年美国人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原因。随着国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最后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后来逐渐形成了“边污染边治理”的思想,后来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发展。

可持续发展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针对生态、经济、社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能够有效地调节当下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生态带来的困扰,要求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共同发展。

为了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经济的发展不能够以环境作为代价,另一方面就要求我国要加强生态建设,通过建立经济林等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使环境自身的承受能力不断提高。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对林业种植的重视,通过人工造林,加强绿化工程,我国的林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让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也不难发现,乱砍乱伐、过度开荒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当下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林业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林业资源分布不均,林业资源总量依然比较短缺。虽然近年来,我国人们的思想不断的进步,非常支持林业的发展和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但是由于我国面临着人口众多、地域广泛的基本国情,林业的生产环境必须要依靠充足水源等生长自然条件的限制,这都导致了我国人均的绿地面积较低,林业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而且林业资源分布也是相当的不均衡,东北地区多,西北地区少,而且为了保护农民的耕地,平原地区的林业资源不能够开发利用,也导致了林业资源总量的相对欠缺。

其次,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林木被过度砍伐。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所以部分企业为了牟取暴利无节制的进行林木的开采,大肆的、无限度的乱砍乱伐使得我国的林业资源受到了很大损害,虽然我国也大力的提倡植树造林,但是种植的速度远远地赶不上砍伐的速度,使得我国的林业资源不断地减少,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毁坏,导致了我国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困境。

最后,保护我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欠缺,森林资源保护缺乏力度。可以说为了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好,国家大力的提倡植树造林,但是在对林业的保护上,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一些地区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而无限制的批准森林的砍伐。另外,在对乱砍乱伐现象进行制裁时,没有足够的法律作为支撑,使得这种乱砍乱伐的现象依然是屡禁不止,而且也非常的猖狂。

三、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乱砍乱伐的现象,创造一个林业发展不断改善的良好问题,必须要采取一定的举措,促进我国林业资源总量的提升,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

1.加大我国林业发展和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继续发展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作为保护的后盾,只有在建立法律的保护之上,将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法律条文进行保护,才能够对林业的保护更加的有力度。坚持依法治林,通过政策和法律的引导和调控,监督一些违法采林的现象,将对林业的保护纳入到国家的法律之中,大力的提高约束性。

2.加强科技的支撑,全面实行科技造林,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了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的、也是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科技力量的支撑,首先就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单纯依靠消耗自然资源的做法,要通过科技研究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科研,建立能源的有效补给库,依靠科技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科技造林,提高植树造林的存活率,不断提高林业经济的科技水平,避免林业资源的粗放型应用造成林业资源的浪费,所以,提高科技支持林业经济的发展,通过科技的手段进行植树造林,是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和重要手段。

3.加强对我国林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林业管理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林业木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必须要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通过完善管理的制度,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针对人为的乱砍乱伐现象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治理。这就需要森林工作人员加强巡逻,定期进行检查,对外来进入森林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另一方面,加强对林木的保o,防止病虫害等腐蚀木材。要加强同生物研究所的合作,及时采用各种药物进行防治。

4.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经过调查研究,火灾会造成森林的严重损害。因为水火无情,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森林的安全防火工作,避免发生火灾,造成深林资源的严重损失。因此,现阶段我国的森林火灾预防工作重点应放在火灾预防和检测工作上,加强预报功能,并提高火灾发生的预防能力,有效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四、结语

为了有效改善我国的环境,必须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提高森林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保证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面对当下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必须要加大保护力度,完善法律保护。通过科技的手段支撑经济的发展和保护我国的林业资源,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完善森林资源安全管理的体系。防止火灾的发生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巨大损失。

参考文献:

[1]马佐山.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 2016(5):29-30.

[2]申雪梅.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林业, 2015(6):4-5.

[3]熊峰.关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 2015(7):278-278.

[4]李美荣.刍议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质量的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16):52-53.

林业法论文范文4

[关键词]小样本模型检测因果关系贡献率

租赁业,其发展经历了古代租赁、传统租赁,到上世纪中叶推进到现代融资租赁的阶段。由于现代租赁业的融物、融资特点,所以一国的租赁业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了该国的机械设备的装备水平和融资水平,而现代的大型设备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增长的动力源泉,所以租赁业的发展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一、租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理论阐述

租赁业尤其是现代融资租赁在宏观经济中所能产生的经济效应,即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第一,对宏观经济总量产生的影响。融资租赁首先是提供了一条投资渠道,从而有利于投资规模的扩大。在发挥融资功能时还具备一些特殊的功效,如满足中小企业的投资需求、保障亏损企业扩大投资时投资回收的安全、促进潜在投资人转化成现实投资人等等。其次,现代融资租赁促销与支持租赁出口已成为许多机械设备的制造厂商的有利的促销手段,并且厂商所附属的租赁公司或与厂商结成战略联盟的租赁公司,已成为这些制造厂商的产品分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为高技术产品和涉及“禁运产品”的出口提供了绕过政府管制和监管的一条途径。再次融资租赁的节税功能在一国实施ITC政策(投资税收抵免)下能让租赁企业和承租企业共享税收优惠,促进租赁交易的达成,实现社会投资的安全并进一步刺激投资人的投资欲望。

第二,对一国金融市场产生影响。随着融资租赁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寻求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提高租赁资产的流动性、通过承担更多的风险来提高租赁投资的回报率,成为关系着融资租赁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于是,租赁创新、融资租赁与金融创新进一步融合,产生了租赁债权证券化、租赁基金、风险租赁与项目租赁等,结合了金融创新形式和融资租赁形式的优势,既扩大了金融市场的业务范围又由于租赁的物权保证提高了这部分的金融业务的安全。

第三,从生产、消费、交换、分配四个环节看,融资租赁连接消费与交换环节,在这两个环节中,对资本货物流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加速资本货物的流通与消费,使社会再生产速度提高。

二、实证分析日本、韩国的租赁业与经济增长历史数据

虽然在二战中沦为战败国,但在第二年即1946年,日本就开始走上了经济复兴之路,先后经历了战后经济复兴(1946-1955)、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稳定增长时期(1973-1986)和泡沫经济的膨胀与破灭(1986-1997)。本文的数据选取就是经济腾飞以后(1975年以后)日本租赁交易额与同年的国民收入数据,来研究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1997年底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亚洲经济倒退,所以之后的数据不具有代表性,予以剔除。韩国经济是从上世纪60年代初进入经济开发时期开始崛起的。韩国政府运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开发战略,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仅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就根本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一成就为世界各国所瞩目,被称为“汉江上的经济奇迹”。韩国的数据选取是进入整顿和稳步发展阶段即实施第五个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1982-1986)以后的韩国租赁交易额与国民收入的数据。1997年底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亚洲经济倒退,同样对之后的数据予以剔除。(两国的数据表格由于版面限制未附,读者可与作者联系索取)

关于租赁交易金额与国民收入GDP的数据共有1975年~1996年的,容量为22的样本对经济分析远远不够,由于小样本数据的存在严重限制了现有一般的因果关系方法的使用。因此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基于AICC准则(改进的AIC准则)函数的小样本因果关系检验模型进行研究。步骤如下:

1.经济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检验。若是非平稳序列进行一阶单整,检验不通过再次差分转换。2.选择最大滞后长度P。按照一般情况,这里选择P=T/5(T为样本容量)。

3.以GDPt-1,GDPt-2,……GDPt-p;Vt-1,Vt-2,……Vt-p(V为白噪声序列)为备选自变量,利用最小AICC准则(AICC(k)=T[ln(σk^2)+(T+k)/(T-k-2)],σk^2为滞后长度为k时的方差,K=1,2,3,…P)令对应于最小值的ARMA最优模型的AICC为AICCu。

4.引入同时期租赁交易金额lease序列,使leaset,leaset-1……leaset-p;GDPt-1,GDPt-2,……GDPt-p;Vt-1,Vt-2,……Vt-p为解释变量,(这里同样对租赁交易金额lease序列作了2阶单整化为平稳序列)利用最小AICC准则,建立leaset作为GDPt输入时,日本的GDP序列的ARMA最优模型所对应的AICC为AICCM。

5.计算CE=AICCU/AICCM,若CE≤1,说明lease没有提高GDP的解释能力,它不能构成GDP的原因,若CE>1,说明lease提高了GDP的解释能力,即lease是GDP的原因,CE数值越大,说明因果关系越强。

两国的计量模型结果如下:

日本:在没有任何其他的数据输入时,日本的GDP序列的ARMA最优模型为:

GDP_diff_2=1.571401GDP_diff_2(-1)-0.948661GDP_diff_2(-2)-1.846506ma(1)+0.874936ma(2)

(11.37340)(-5.905855)(-13.61208)(6.745992)

R2=0.516406SE=47170.72DW=1.935635AICCU=460.4611

括号里面的数字是各系数的T检验值,R2表示拟合优度,SE为标准差,DW为durbin-watson统计量,AICC为改进的赤池准则AIC值。(下同)

以日本同时期的租赁交易金额lease序列为输入时,得到GDP序列的ARMA最优模型为:

GDP_diff_2=-0.548433lease_diff_2(-1)+0.777237lease_diff_2(-2)-1.175646lease_diff_2(-3)-3.751301ma(2)

(-2.176173)(10.17212)(-2.919445)(-3.273113)

R2=0.892388SE=23039.39DW=2.065420AICCM=435.1318

林业法论文范文5

城市林业起源于北美,ErikJorgensen、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城市森林组、日本专家及我国学者分别对城市林业的范畴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和诠释。总之,现代城市林业体现了4点核心内容:

①能够服务城市发展,并带动城市四周农林发展,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城市和林业共同发展、持续发展的目标。

②建立以城市为中心,带动郊区和远郊区一体化绿色发展的绿化体系,并以此为城市林业的指导思想。

③城市林业应区别乡村林业和大林业,将园林和园艺的优势融合为一体。

④兼具城市林业典型性、服务性、示范性和生态性等特点。总之,城市林业是现代林业的一个分支,它不但是园林的扩大和延伸,更是林业的提高和升华,是以服务城市为主旨的。

2我国城市林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关于我国城市林业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显著的差距,我国城市林业发展中仍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城市林业建设资金不到位。任何一项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城市林业作为一项通过为全社会提供林产品及生态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其经济效益是可持续的却非显而易见的。这就容易造成投资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的资金大量转移到其他行业,从而使城市林业建设资金短缺,阻滞其可持续发展。

②城市林业建设尚未完全纳入城市整体规划,致使城市林业建设赶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城市发展为了满足商业需求,绿地和森林被征占和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严重制约着城市林业的发展。

③城市林业结构不合理,人们盲目追求绿地覆盖率和绿化面积,导致树种结构配置不合理,在树种的选配上表现为“结构单一”“绿化质量差”“立体效果差”,难以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综合效益,无法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

④我国城市林业的经营管理粗放,致使我国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表现不良。

⑤城市林业发展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由于我国科技化和机械化滞后,认识不足,致使我国城市林业得不到重视、总体质量不高,和其他国家的城市林业以及本国其他领域内的企业相比,我国林业发展有“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少”等劣势,阻碍了城市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⑥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降低了城市林业建设效率。

3我国城市林业的发展对策

3.1增加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

建立保护城市绿色植物、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多元投资机制,为城市林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制定一项由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并有银行信贷做支撑的投资政策,专门针对城市绿化工作的开展。并建立城市林业建设基金会,加大该项投资力度。同时,成立专门的法律法规以保护城市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2合理规划布局,并提高规划设计品质

首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将城市林业建设纳入到城市建设中来,以保证城市设计建设的整体性,如此才会实现布局的最大合理化和设计方案的最优化。此外还要将有关部门划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并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以保证城市林业的有序和持续发展。

3.3优化城市林业结构,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根据城市自然特点科学选择树种,加强乔灌木良种的选育,对古树及珍稀树木建立保护机制,适当增加木本观赏植物的比例。并根据城市的气候条件和土质适当进入外来树种和乡土树种,丰富城市森林生态的多样性。

3.4加强对城市林业的管理力度

建立科学的、健全的城市林业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对城市林业进行分类经营,并加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技术的研究,鼓励推行清洁卫生生产以提高城市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城市林业发展水平推向国际化标准。

4结语

林业法论文范文6

一、对全省林业形势再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截止1998年底,全省有林地面积为534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为81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近19%;全省果树面积为1800万亩,年产量为63.8亿公斤,居全国第二位;花卉作为新兴产业,种植面积已达6.44万亩,年生产鲜切花4300万支、盆花4000万盆、园林苗木1.2亿株,成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林业实现总产值115亿元,其中:果品产值83.1亿元、林产品产值27.4亿元、花卉产值4.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2.8%,林业已成为大农业的一项支柱产业。目前,全省已有20%的贫困村靠林果业及其相关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专家测算,我省森林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高达162亿元!

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林业资源匮乏、林产品短缺、整体防护功能差、结构性矛盾还相当突出。一是林业内部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就建设速度而言,我省果树业发展相对较快;造林、营林业多年来由于自然条件、资金等因素限制,发展速度和成效不尽人意;花卉业尽管发展势头很好,但距形成大产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程。二是林业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龙头组织少,产业链条短,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三是林分结构单一,林种结构不合理。我省地处京津周围,在改善京津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肩负特殊责任。目前防护林面积仅为856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16.0%,且分布不均,人工纯林较多,整体防护功能差。优质用材林资源少、形不成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四是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从目前情况看,造林主要树种优良品种比例少、规模小,不能快速、有效地形成生产能力。果树树种中,苹果、梨、桃等水果比例偏大,优种板栗、核桃、杏扁等干果比例偏小;水果中以苹果、梨等大路品种较多,名特稀果品、错季果品、优种杂果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加之对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力度不够,更新换代树种不足,造成品种档次低、质量差、名牌少,缺少特色,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和分析林业诸多结构性矛盾,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真研究和谋划林业结构调整。

二、兼顾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搞好林业结构调整

(一)林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调整林业结构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增收的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争创优质林业工程、发展名特稀优果品和特色优势产业为切入点,健全两大体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协调发展。

林业结构调整遵循的原则是:稳步发展经济林,大力发展防护林、用材林,重点抓好六大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扩大经济型防护林比例,加快选育、引进优新品种步伐,优化布局,以调整林种、树种、品种结构为重点,提高质量和效益。在重点区域大力发展花卉业和果品加工业,提高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林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和目标

根据我省林业区划和各地实际情况,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是:抓好六大生态防护林工程(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治沙工程、省会周围绿化工程)、建立两大用材林基地(燕山速生丰产林基地、平原速生丰产林基地)、完善六大果品基地(太行山大枣、柿子、核桃基地,燕山苹果、板栗、仁用杏、山楂基地,平原梨、桃基地,黑龙港金丝小枣、冬枣基地,张家口、昌黎葡萄基地和城镇周围时令果品基地)、培育四大花卉生产区(张承错季花卉生产区;冀中应季鲜切花、盆花生产区;环省会鲜切花和盆花生产区;冀南花灌木生产区。

总目标是:到2005年,发展防护林面积至1295万亩,用材林2645万亩,薪炭林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果树总面积稳步发展到200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75亿公斤,实现产值120亿元;花卉面积发展到12万亩,年产值10亿元。在新建林果、花卉基地中,优良品种使用率逐步达到95%以上。

(三)林业结构调整重点

1、造林业:一是区域结构调整。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将工程造林重点由深山、远山区向窗口地带延伸,深山、远山加大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力度。二是林种结构调整。今后要把防护林、用材林和经济型防护林建设放到突出地位。在建设六大生态防护林工程的同时,搞好再建“三个塞罕坝”大型林场项目,建立比较完整的防护林骨干体系;结合重点工程建设,通过定向培育,大力发展商品用材林;在立地条件适宜的地方积极发展经济型防护林;在张家口坝上等地区有计划地发展沙棘等薪炭、饲料兼用林。三是调整树种结构。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推广速生树种。平原地区、特别是京南平原要大力发展以三倍体毛白杨为主的速生树种,建立大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为五大人造板企业和农用工程提供原材料;燕山山区,发展以落叶松、樟子松为代表的速生树种,积极培育、引进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种,建设山区用材林基地,缩短木材生产周期,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沿海地区,发展以日本黑松为代表的抗盐碱树种,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

2、果树业。按照“一稳步(稳步增加面积和产量)、二调整(调整布局、调整结构)、三提高(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提高产业化程度)”的要求,一是调整布局。巩固和发展太行山大枣、柿子、核桃,燕山苹果、板栗、仁用杏、山楂,平原沙地梨,黑龙港金丝小枣、冬枣,张家口和昌黎葡萄,城镇周围时令果品等六大果品基地。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及市场体系建设步伐。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三是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水果面积,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红枣、仁用杏等干果面积,积极引进和培育名特优新树种。四是调整品种结构。增加早、晚熟果品品种比例,加快我省名牌果品鸭梨、雪花梨的选优步伐,适度发展设施栽培品种和加工品种。

3、花卉业。花卉业作为我省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后应当以良种优法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为战略举措,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花、鸟、鱼、虫、草、根雕、赏石全面发展,优先发展盆花和鲜切花,逐步缩小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发展布局上,以环京津、环省会及中心城市为重点,规划出张承、冀中、环省会、冀南四个大的规模化花卉生产区,即:张承地区以怀来、滦平为中心,重点发展错季花卉生产;冀中以三河、涿州为中心,重点发展适应京津市场需求的应季鲜切花、盆花生产;环省会以郊区和高邑为中心,重点发展供应省会市场需求的鲜切花和盆花;冀南以邯郸为中心,重点发展花灌木。花卉品种上,要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盆花和鲜切花,其中盆花主要发展仙客来、大丽花、何氏凤仙、球根海棠等系列产品,鲜切花主要发展玫瑰、康乃馨、剑兰、百合等系列产品。

三、强化措施,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

林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问题多、难度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林业结构调整快速向前推进。

(一)加强领导,切实搞好组织协调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林业结构调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及时解决调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林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强化市场观念和质量意识,注重林果产品提质增效和以优取胜,逐步使林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高。

(二)依靠科教,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一是实施名牌战略,按照“保老牌、创新牌、引名优、上精品”的要求,大力推广和普及常规技术,切实解决生产中“大水灌、化肥催、提早摘”的不良习惯,确保名牌果品在市场上经久不衰。二是健全优质造林工程和精品果园为主的两个示范体系,加强基层技术推广机构,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示范能力。三是组织开展林果良种培育、模式化栽培、贮藏加工技术研究,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四是以项目为载体带动林业结构调整,通过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等程序有重点地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五是加快实施种苗工程建设,把林果良种选育、引进和推广作为重点,加快扩繁和应用速度。六是大力开展林业技术培训工作,抓好林业行业关键岗位和绿色证书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

(三)强化服务,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向生产和经营者提供各种有关信息,积极开展综合服务,努力提高林农、果农、花农组织化程度,建立果品、花卉协会或果品购销组织。二是提高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通过清洗、杀菌、分级、打蜡、包装等措施,增强果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增加果品贮藏、加工业的投入,以恒温和气调为主改善果品贮运条件,不断研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五是行政推动,扶持龙头组织,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上一篇森林业论文

下一篇梁施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