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设计师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设计师心得体会

设计师心得体会范文1

一.实训的任:对毕业班同学的行李进行包装设计

二.实训时间:12 月 13 号---12 月 16 号

三.实训地点: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南区 507 教室

四.学习目标:

1. 掌握包装设计流程和包装设计所要考虑的因素。 2. 熟悉包装制造过程 3. 熟悉包装活动

五.学习主要内容:

1. 课前熟悉包装与运输的概念 2. 熟悉包装与运输的作用 3. 熟悉包装与运输的特点 4. 根据包装设计制作或制定包装 5. 注意包装材料和结构对行李的保护及影响

六.针对此次任务我们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 顾客需求的调查 2. 调查结果的分析 3. 对需要进行包装的物品分类 4. 有针对性的选择包装材料并对物品进行包装设计

七.收获与体会:

1.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包装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得了解,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扎实。 在进行包装设计前,我们必须充分的对顾客心理有一个深入的调查,了解顾客对包装 的需求,还充分考虑与包装有关的任何因素,例如:

(1)、物品的性质

(2)、物品打包以后是进行哪种运输

(3)、如果要托运,还要考虑什么物品可以托运,什么物品不能托运,什么物品适宜 托运,什么物品不适宜托运。

2. 经济性。无论是什么样的项目,在设计时都要考虑它的经济性,这是企业进行设计任务 的最终目标,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它的每个步骤,要求每个步骤的进行,既要达到客户 的满意,又要达到成本的最低。

设计师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 社会转型;竞技体育;运动员;教练员;师徒信任;角色预期;人际信任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4)04-0093-04

1 引言

竞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在竞技体育中和谐的师徒关系是实现训练计划取得竞赛成绩的前提。然而近年来不断出现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师徒反目”现象,致使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师徒”关系主题一度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竞技体育中的师徒关系趋于紧张折射出来的是社会信任的缺失和利益的失衡。在过去的十年之中发生在竞技体育领域之中的“师徒”信任危机屡见不鲜,由此而导致的“师徒”反目现象更是层出不穷。例如:长跑运动员孙英杰、艾冬梅与教练员王德显的“工资门”事件;王军霞等运动员与教练马俊仁之间的矛盾升级,最后导致“兵变”,“马家军”解体;2011年冬季项目短道速滑运动员王潆与领队王春露级教练员之间的矛盾升级,最终酿成打架事件;2012年游泳奥运冠军孙杨与教练员的“反目成仇”更是引发了中国竞技体育有关“师徒”关系的讨论。一系列的“师徒信任危机”不仅破坏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和谐,也影响了竞技训练的正常进行,更伤害了当事双方的身心,损坏了国家高水平运动训练领域的名誉。随着一系列竞技体育中不和谐的师徒关系的出现,有关竞技体育中的“师徒”关系方面的研究也开始展现(张晓龙,等.2007;朱浩,等.2008;解欣,等.201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师徒关系”危机的深层次研究尚不多见(以“师徒关系”主题检索包含“体育”自2008―2013仅有四篇相关文献),因此对于竞技体育领域“师徒信任”方面的研究我们应继续探讨师徒关系的图景和背后影响逻辑,以期望能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L省的中长跑队的部分一、二线队员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2年7―9月和2013年1―3月期间两次赴调查地点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具体调查方法包括:一是对运动员进行个案访谈,在运动队中进行参与式观察;二是对教练员进行个案访谈;三是对相关的家长进行个案访谈。访谈对象中涉及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年龄条件的受访者,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不同受访者的态度仍具有一定的共性。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重点聚焦于L省的运动队,调查结果仅对个案研究具有解释意义。

2.2 分析框架

本研究主要是基于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两种视角。“人际信任”是信任的最初形式,在社会分工尚不发达的传统社会,信任行为主要发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之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际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信任已经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进而转向非人际信任。竞技体育中的“师徒”信任关系主要涉及教练员、运动员和竞赛成绩三个方面的因素,将这三个因素带入信任分析的一般性定义是“A相信B会做X”的一种三维关系,即A是信任者(运动员),B是信任对象(教练员),X是具体事件(哈丁,2004),即运动员相信教练员能够将自己训练成为优异的竞技选手,运动员的顺从和抵制的情绪取决于对教练员的信任与否。本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师徒信任背后的影响因素。

3 “师徒”关系的具体情境

3.1 L省中长跑队的“师徒”关系情景

3.1.1 L省中长跑队的具体情况

拥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L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文化中心,建国以来一直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L省一直有体育大省之称,L省的运动员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L省体育人才众多竞技成绩优异,运动员多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骄人战绩。在2013年在国内外的各项体育赛事中L省的运动员有12人在12个项目上获得世界冠军15次,19人在13个项目上获得亚洲冠军13次,243人在84个项目上获得全国冠军117次。在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上,L省共参加了31个大项,282个小项的比赛,共获得金牌56枚,奖牌总数高达145枚,总分居于第一位。中长跑和举重项目曾经是L省的优势项目,中长跑更实在上个世纪90年代挂起了一股“东北风”,培养了一大批国内的中长跑名将,当年L省的中长跑项目曾经包揽了诸多比赛的奖牌,在全国九运会上L省的运动员更是包揽了从800米到马拉松的全部金牌,以至于有些省份面对L省的中长跑优势而自叹不如,进而取消了本省中长跑项目。如今L省的中长跑项目的辉煌已经不在,由当年省体育局重点的项目开始沦落为一般项目,运动员的人数也在大幅下降,由当年拥有一流训练基地数百名运动员下降到几十人的队伍,这一切是由于竞技成绩的下滑导致的。目前L省的中长跑队在省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训练,备战比赛时去训练基地或者高原参加训练,中长跑队拥有的一、二线队员之和不足百人。

设计师心得体会范文3

“万事开头难”这话一点儿也不假,虽然我参与实践的时间不长,但求职之路的艰辛和求到职之后的茫然让我感叹市场竞争的激烈,感悟到了生活的艰辛。

南通是个绣品城,而我所处之地是绣品城中的一幅绣品,密密麻麻的人以此为生,电脑绣花用的是编程,但我不会。况且也不需要暑期打零工的。整理东西,每天在劳累中度过。学不到一点知识。学的最多的可能是对人生的一份坦然,不得以我放弃了这份工作。每天感叹生活的单调与乏味,却不想依靠父母的帮助。哀叹啊,哀叹。

奔波了好多天之后,我找到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暑期社会实践单位。通州市姜灶塑料编织厂。厂长姓张,人很可亲。清瘦显得他活力无限。我跟他说,我学的是机电专业,但没学过什么专业课程,我还顺便提及辅修过市场营销这门课程。他顿了顿,想了想说,我这儿的机器上有很多针,各种各样的型号都有,分类很严密。有时是大的一排,有时是小的一排,大小有时又要交错相差。这样吧,我先把你安排到拌料间,去学习一下材料的分配和用料的安全。然后去销售部门吧。我点了点头,同意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跟着张厂长来到了拌料车间,车间里堆满了聚乙烯颗粒。张厂长领了我来到一个姓赵的师傅面前说,赵师傅,这是从学校里来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您就好好照顾照顾吧。

我站在那儿,盯着赵师傅熟练的忙碌着,一袋袋的原料按不同的比例被投放到了搅拌机里。我沉默着,虽然我知道“沉默是金”,但此时此刻却是一块没有光泽的石头。我依然沉默着。等到那师傅忙完后,他给我讲起了塑料业的发展,塑料的降解功能。

塑料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时间还不长。但目前随着塑料制品的日益增多,“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而21世纪又是一个环保世纪,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全世界都对塑料行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生产出来的塑料产品尽量是环保的,可降解的。连我们厂也都要这样。现在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还在追求价的廉宜和结实度,而国外却都已向环保靠拢了。你看那个塑料厂已被国外退回了好多产品,就是因为产品的质量不合格,无环保性能,不可降解。

降解塑料与同类的普通塑料具有相当或相近的应用性能和卫生性能,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较快地降解。成为易广泛被吸收的碎末。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降解成为co2和水。但从总体而言,当前降解塑料还处于技术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工艺进一步完善。并致力于提高性能,降解成本,拓宽用途和逐步推向市场化进程中。

设计师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公路设计;线形设计;交通安全

Abstract: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highway design, the proposed design concept in highway design must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s of geometric factors and the environment on the traffic safety, pay attention to coordination of traffic safety and route design and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 design of highway alignment design; traffic safety

中图分类号:U415

前言

合理、优质的公路设计,能够提供清晰醒目的行车方向,提供足够的视距及其他信息,能够符合驾驶人员普遍期望的设计效果。在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公路几何线形、路面设计、安全设施、构造物位置及形状设计),而公路几何设计对公路的安全性则起到先决的作用,一旦通过选线确定公路走向并由此确定几何线形,则其他项目几乎都已经随选定的几何线形得以确定,其它如桥涵构造物的位置、安全设施等几乎只是成了更趋于合理的问题了。

1、公路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公路线形设计要考虑公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两种线形以及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还要注意视距的畅通等等。确定公路线形时,在考虑地形、地物、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因素时,要充分利用公路几何组成部分的合理尺寸和线形组合,从施工、养护、经济、交通运行等角度出发,保证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线形的好坏,对交通流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公路线形不合理,则会降低公路通行能力,造成运输者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更不能容忍的是会诱发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

2、公路设计的基本内容概述

2.1 一般二级公路线形设计时速为每小时40公里或60公里,实际行车时,小型客车可以超出设计时速。目前,路线设计是按照路线设计的时速计算路线的曲率最小半径,包括设计的超高和加宽都是按照这一指标计算。根据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状况,想完全改变路线提高行车速度是不可能的。

2.2 路基高度是路基形成的基本保障,路基高度高,有利于排水,使路基的潮湿程度改变,有利于路面的使用年限,通过山区时,路基高度往往大于6米,这时行车就有凌空感,这样就应设置防护物,改善行车感觉,保证行车的安全。

2.3 路面的防滑程度,目前我国大部分路面使用的是沥青路面,新建成的沥青路面防滑性能都比较好,但经过一段时间行车和天然老化,沥青路面的防滑性能就逐渐减小,这样对行车时的制动距离就有所改变。

2.4 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善程度不同,有的一些地方公路,由于资金关系会少设立交通安全标志,或设立的不全面,将会造成司机的心理麻痹大意。比如,有些地方公路急转弯或过水路面没有明显的标志,对道路不熟的司机来讲,就有可能出现意外交通安全事故。

3、公路设计新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公路的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就是要改变“建设就是发展”的传统观念,坚持把“用户需求置于公路工作的核心”,把不断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公路交通工作的最终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注重公路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提供最大限度的出行方便。

3.1 公路的行车视距对道路行驶安全的影响

行车视距指的是,驾驶人员在公路上行驶时应当能看到前方一定的距离,这段距离能保证,当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或者障碍物时,驾驶人员有足够的时间采取紧急措施避免发生危险。

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错车视距、会车视距及超车视距4种,它是道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行车过程中的安全与舒适与行车视距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整个公路行驶安全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1为美国的交通事故率与行车视距的关系图。行车视距越长,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越低。并且,我们可以发现,当行车视距200m,事故率随着视距的增加平稳降低。且当行车视距>600m时,此时增加行车视距对交通事故发生率基本没有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将100m作为事故率的可容许极限点。200m是事故变化率的转折点,所以我们在高速公路上经常会看到检查车距的标牌“前方200m”字样。

有些地方由于地形比较复杂,增加视距会导致施工的工程量加大,这时可以节省费用而又能够减少事故率发生的措施来确保行驶的安全。一般可采取如下措施:①对妨碍行车视距的障碍物,如路旁的建筑物及植被等予以移除;②对一些有碍行车的路口,予以封堵或改道;③在一些危险地带设置限速及不得超车等禁令路标;④设置减速鸣号等诱导标志;⑤路面中线标划双实线或采用强制分道,禁止驶入对向车道。

3.2 线形组合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复杂的公路线形组合增加了驾驶员的工作负荷。公路线形存在平曲线和凸形竖曲线时,行车视距减少且汽车在三维空间行驶,由此便大大增加了司机的工作负荷。如果其中增加了一些更加意外的情况,驾驶员有可能产生更多的不安全行为,行车的速度也会发生变化,道路的安全便会降低。因此,平纵线形组合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①平竖曲线的对应

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对应为:当两者组合时,平曲线应当包含竖曲线,且平曲线应长于竖曲线。平竖曲线的对应能够保证驾驶员能够看到顺滑且美观的公路线形。配合较为理想的线形式是竖曲线起讫点最好分别位于平曲线两头的缓和曲线上,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段上,也不要放在圆弧之内。若平竖曲线半径都很大,则平竖曲线的位置可不受上述限制。若做不到竖曲线与平曲线较好的配合,而两者半径都小于某限度时,宁可把平竖曲线拉开相当距离使竖曲线位于直线上。

②平竖曲线大小均衡

平曲线与竖曲线在一起时,其技术指标之间的大小匹配应当均衡,不能一个大而缓另一个小而急。一个长的平曲线内有两个以上竖曲线,或一个竖曲线内有两个以上平曲线,看上去都很别扭。根据德国的计算,若平曲线的半径小于1000m,竖曲线半径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便可达到均衡的目的。其协调关系见表1所示。

表1 平竖曲线半径大小的均衡[4]

③公路线形设计应与周围景观的协调

实践证明,在平坦空旷地带设置长直线线形,不能引导驾驶员视线,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公路设计应当与周围的景观协调,使得驾驶环境对驾车司机产生积极作用利于行车安全。

④公路线形应保证连续、统一

直线或大平曲线上纵断面线形不得存在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或忽上忽下的线形,否则会造成驾驶员视线不连续,受到竖向离心力的反复变化影响,引起心理不适和操作失控。行车视线范围内应当避免线形的反复变化,方向或者坡度的变化都使得线形的不连贯,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建议,驾驶员在看到的视线范围的平面线形方向的变化不应超过2个,纵坡线上不应超过3个。

4、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公路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引入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检验的概念,并颁布了专门性的指南来指导公路建设的安全性评价,线形设计的合理性显得更加重要。公路路线线形的优劣,其直接影响驾驶员行车的安全性、快速性及舒适性的程度。公路路线设计对公路的安全性起到先决作用, 是减少交通事故、减轻旅客生命财产损失有效的手段。交通安全的改善不能只靠言语文字能做到,还要靠广大交通人去维系。因此需总结以前经验,大力推行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切实做到“六个坚持,六个树立”,展望未来前景,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公路建设也正朝着更新更好的局面在发展。

参考文献:

[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D20-2006。

[2]《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B01-2003

设计师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城市测绘;信息化测绘体系;设计建设

中图分类号: P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城市化的测绘工作中,要提高其测绘的精准程度,就应该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其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了测绘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而当前,我们应该在城市测绘中建设一个信息化的测绘系统,重点掌握的三个环节应是生产环节、服务质量以及科学管理,进而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信息化测绘的概念以及特点

1.1、信息化测绘的概念

信息化测绘是在完全网络化运行环境下,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为社会经济实时有效地提供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的一种新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态。传统手工式或数字化的测绘体系,必将过渡和发展到以服务为本质的信息化测绘。

1.2、信息化测绘的特点

(1)从“生产”到“服务”,即体系的功能取向是以测绘产品生产为主,转为以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为主。过去测绘体系中“数据采集获取”数据处理生产“数据应用服务”三个基本环节的“橄榄形”资源配置要得到加强,中间环节要从基础测绘生产的定式中拓展出来,更多地面向多样化,灵性化信息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

(2)从“静态”到“动态”,即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建设将从以静态生产为主,转以动态变化监测和实时更新为主,信息化测绘要通过研究和综合采用航空,航天,地面和水小等一切可使用的快速观测新技术和组织运作方式,实现数据获取实时化。

(3)从“局域”到“广域”即作为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的网络支撑运行环境,对于数字化测绘生产可以局域网为主,但对于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必须依靠广域专网或国际互联网,要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彻底的网络化。

2、城市测绘过程中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措施

2.1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建设

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作为测绘工作整体体系的前提,是测绘工作中常见的一种依托体。它主要是通过测绘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来对其测绘工作体系中的各个机构进行分析,从而使其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当前的测绘工作中,测绘生产体系建立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以数字化测绘技术为基础,按照信息化测绘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对其各个部分进行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产品的技术特征。在对于初级的测绘产品生产而言,我们只需要安装文件模式的形式对其进行储存,然后再通过信息变化将测绘信息转入到数据库当中。我们就把这个时期的工作内容称之为地图信息的制作模式。而这个测绘活动最为关键的一定就是以信息化测绘建设为主要目标,将科学技术作为当前城市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并完善城市测绘体系,这样不断可以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大幅度的提升生产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推动城市信息化测绘工作的发展。另一个则是在后续时期对前期测绘工作的延续和继承,从而将前期信息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且通过现有的现象内容测绘活动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获取不同的成功,因此,我们就将这个时期称之为地质信息制作过程。

2.2、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现阶段,国内城市测绘系统的发展方向为由单一测绘领域向多个领域相融合,因而测绘工作也将涉及到不同领域的多种先进技术。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其基础数据的质量对其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而,在信息化测绘发展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质量,从而能够达到提升服务质量的目的。所以,在信息化测绘发展的过程中,应对数据的完善程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数据的采集过程!数据库的建立过程等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得测绘体系的服务质量出现较大程度的提升。

下面是信息化测绘服务的基本要求:

(1)大众化。Web2.0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测绘地理信息的应用和普及,人人都成为“自发传感器”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各类信息的普适获取、集成和通信的机制,可方便地通过网络环境共享和,成为大众化的产品形态。

(2)开放性。可自由地参与软件的应用开发,实现分布式地理信息处理框架。因此,未来网络地图将是全球无数网民合力打造的开放“数字地球”。

(3)三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能够集成全球海量的多数据源、多分辨率、多尺度和多时相的矢量、影像、地形和城市精细景观模型数据,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与图片数据统一组织管理,比较符合真实地理空间三维环境,迎合新地理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

(4)可量测和可挖掘。信息化测绘服务不仅直观,而且通过相应的应用软件、插件和API,用户可按需进行直观浏览、相对测量(高度、坡度等)、绝对定向解析测量和属性信息挖掘。信息化测绘服务包含了传统地图所不能表现的空间语义,代表着地理实际的物理状况,是聚合与人们生活环境相关的社会、经济和人文知识的地球全息图。

(5)实时/准实时。实时/准实时的信息化测绘服务,包括各类地理数据的快捷获取、产品流程化作业、地理服务互操作和测绘资源的共享,可快速及时地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满足应急响应如抗震救灾等应用的现势性要求。

2.3、信息化测绘管理体系的建设

(1)单位自身的定位以及发展意义和各阶段具体工作目标的确定是决定各项管理工作的方向与基本依据。基本定位依据自身的自身实力、基本业务、政府支持与社会需求;发展目标依据行业动态与社会潜在的需求;各阶段的具体目标依据基本定位、发展目标与当前的实际情况,依据对社会的服务承诺与具体业务确定。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方向,研究发展定位与方向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如今,该体系的创建要明确为测绘行业的关键前进方向。在后续的时间之中,领域的各个机构要以有序的体系和方式来带动体系创建工作的开展。因为体系创建活动很是繁琐,在建设的时候要切实的明确测试的目的,并且要论述清楚各个时期的具体活动,对于建设活动开展有序的调节,经由对组织模式以及管控体系等等的调节,切实的实现对资源和装置以及技术等要素的使用。为了实现管控的力度,要设置有许多管控步骤和它对应,要设置有序的组织体系,而且要给与其适当的权限。建立起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等工作,从而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目标顺利实现。

(2)单位自身的定位以及发展意义和各阶段具体工作目标的确定是决定各项管理工作的方向与基本依据。基本定位依据自身的自身实力、基本业务、政府支持与社会需求;发展目标依据行业动态与社会潜在的需求;各阶段的具体目标依据基本定位、发展目标与当前的实际情况,依据对社会的服务承诺与具体业务确定。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方向,研究发展定位与方向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如今,该体系的创建要明确为测绘行业的关键前进方向。在后续的时间之中,领域的各个机构要以有序的体系和方式来带动体系创建工作的开展。因为体系创建活动很是繁琐,在建设的时候要切实的明确测试的目的,并且要论述清楚各个时期的具体活动,对于建设活动开展有序的调节,经由对组织模式以及管控体系等等的调节,切实的实现对资源和装置以及技术等要素的使用。为了实现管控的力度,要设置有许多管控步骤和它对应,要设置有序的组织体系,而且要给与其适当的权限。建立起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等工作,从而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目标顺利实现。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测绘系统的信息化也将成为其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要重视城市测绘过程中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设计与建设,进而实现基础设施公用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共享法制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设计师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 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 D4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134-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引入竞争机制,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基层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载体,面临社会化服务创新的艰巨问题,这关系精神财富的积累、全民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现。

一、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的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需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发展模式。图书馆做为政府的公益事业,是直接参与到每座城市发展中去的。在网络时代中图书馆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创新,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给图书馆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基层图书馆是公共文化和文献的保存中心,储存着大量的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中信息量越来越大,如何进行资源建设、服务好用户,保存好大量的数据,是基层图书馆首要实现的信息转型任务,也是未来基层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二)基层图书馆的生存需要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领域的建设,基层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领域的组成部分,同时它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社会服务。基层图书馆可以增加市民的知识储备,可以加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可以提高市民对政府发展的参与性。网络上很多在线阅读平台的出现,对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冲击很大,所以,基层图书馆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数据资源,不能总以陈旧的资源来面向社会、面向市民,这会使市民感到没有新意,数据资源的不断更新是基层图书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三)提高知识技能的现实需要

数据资源不断的增加,需要工作人员为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和录入,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为用户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方便用户进行初步地研究。同时,很多新的基础设施需要工作人员来管理,像图书的录入平台,微信图书馆公公号的应用,这些都需要工作人员来参与管理。所以,基层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要求工作人员队伍不仅有较高的研究水平,还要有较高的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更要的为用户服务。工作人员要打破传统的服务观念,要利用便利的信息资源不断地去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是基层图书馆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

二、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国家非常重视基层图书馆在现代化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的规模,实用对象和管理服务方面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确实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规模扩大的需求与政府供给能力的有限之间存在矛盾

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基层的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和当地农民,其自身具有特定的天然地理位置优势,使得它日益成为最贴近民众的文化服务中心。近年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渐实现,人民群众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使得对基层图书馆的需求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增加种类,增加数量,扩大场所,优化环境,提高实用性。但是由于长期的行政关系为主的管理体制,使基层图书馆规模扩展速度缓慢,甚至是处于停滞状态。而且基于图书馆的公益性,政府经费支撑,但是政府由于财政预算的规定限制、支出预算缺口等原因不能提供稳定持续的资金,这就构成了人民群众对基层图书馆需求的不断扩大与政府供给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从而严重制约基层图书馆的发展。

(二)运行效率及服务质量不佳

我国现行基层图书馆管理制度是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体制,主要表现为行政机构与图书馆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制度确实加强了对基层图书馆的行政领导和事业管理,通过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和监督制度确保图书馆发展的正确方向。但也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限制了基层图书馆业务活动的开展,行政关系为主的管理模式,区域范围内的行政关系或者是上下级之间的行政关系都具有主观随意性和层次复杂性的特点,必然带来逐层审批、手续复杂,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束缚了基层图书馆的发展,行政关系在不同区域表现为各自为政,彼此分割,束缚了群众文化机构之间的协作与联系,行政管理的从属等级关系使得馆舍的建设问题、资金来源问题、人才管理聘任问题都带有上下级的决策色彩。

(三)人力资源管理滞后

人才是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关系图书馆信息化社会化的实现,关系管理服务的水平的切实提高。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农家书屋”雨后春笋般迅速落地,极大的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农家书屋主要采取的是以农民为主的管理体制,虽然体现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但发展运营过程中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书屋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村“两委”成员兼任或者是非专业人员,村“两委”成员本来事情就不少,很难专心研究书屋的建设发展问题,所以不了解图书的具体情况、缺乏宣传,最终导致借阅率不断降低,大部分图书闲置;非专业人员在管理上也仅仅做些传统的借阅和归还服务,不能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的管理需要和社会化的服务意识的转变。此外,基层图书网的人才引进机制、奖励机制和规划发展等等更是处于缺位状态,高级人才的短缺使得基层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止步不前。

三、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的路径思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基层群众社会文化知识需求的满足是重要的体现,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必须实现。

(一)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实现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w现图书资源的馆藏、管理和借阅的功能。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逐渐成为知识信息需求的产物,读者的信息需求直接决定着图书馆的生存,决定着其运行的主体内容、类型、分布以及图书馆的性质、功能和管理人员的的知识水平、结构和技能等多个方面。一是提供读者指导服务,通过互联网设置图书咨询、学科专家咨询等服务。二是提供信息教育服务,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定期培训网络数据的软件使用、信息查阅和资源共享技能,增加基层图书馆的开放型。三是延伸个性化服务,主要是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打造“24小时图书馆”,使基层图书馆走到读者身边,提供电子书上门服务、商业经济数据服务和专业学术信息服务。

(二)转变访传统管理模式,推进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管理方式的现代化是依托计算机技术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即对知识信息载体进行机械化、自动化处理,打造自控的知识信息平台。一是积极推进网路化、标准化、开放化确保基层图书馆的技术支撑,图书馆走向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支撑。随着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的融合,基层图书馆最终将进入智能网络时代。二是政府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来实现图书馆的专业化、标准化管理。理清市场和政府在基层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政府主要提供采购经费和服务经费,保持图书馆的公益性和公共性;而具体管理运行和服务则交给市场,交给专业机构去做。除了一般的管理工作,还包括人才招聘方面:竞争性管理、绩效奖励、未来规划和学习和服务读者方面:个性化、特色化的信息服务,信息上门服务等等。

(三)引入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模式,构建基层图书馆管理标准化

在基层公共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中,还应该考虑评估模式的引入,这是保证基层图书馆高效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参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细则》和《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其中与基层公共图书馆实际情况相协调的条款,来评估管理服务和具体业务方面的效益,最终形成《基层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业务管理标准主要包括:功能布局舒适度、合理度;阅览室的完善度、藏书的质量和数量,更换的速度;人员组成的梯度。读者服务标准主要包括:服务时间、借阅量、个性化服务的信息反馈、读者培训次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