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项目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项目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项目论文

环保项目论文范文1

目前,我国风电项目实行核准制。2013年5月以前,风电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部门或省发展和改革部门核准。2013年5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的文件,企业投资风电项目的核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下放到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核准的风电项目风电开发企业在项目施工时,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我国风电项目建设从规划、项目前期设计和核准,到施工图设计和项目实施的运行流程见下图。

2陆上风电项目建设主要的环境影响

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特别是山区风电场项目建设主要的(也是直接的)环境影响是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如果在动植物物种丰富地区,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问题,主要源于进场及场内道路、风机基础和平台、升压站、送出线路占地的影响。山区风电场一般植被覆盖较好,交通条件较差,建筑材料及设备的运送往往需要修建较长的运输公路。由于风机叶片较长(约50m),进场及场内主要运输道路宽度一般不低于5m,道路转弯半径一般不低于35m(采用特种车辆运输时道路转弯半径可降低至25m左右)。以山区风电项目常见的50MW风电装机(25台单机容量为2000kW)为例,项目总占地约50hm2,新建道路占地约30hm2占项目总占地的60%。风机平台建设需满足风机叶片、轮毂吊装要求,风机平台及送出线路施工占地约10hm2,占项目总占地的20%。我国南方山区风电场植被条件好,动植物和自然景观丰富,在风电场场区或周边区域很有可能分布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部分分布有高山湿地、鸟类迁徙通道等特殊生境,或者施工影响区域分布有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古(大)树等。对于这些风电项目建设,除关注常规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影响外,还要特别关注对这些特殊敏感区、敏感对象的影响。某些风电场风机点位或升压站距离居民较近,对于这些风电项目,运行期的噪声和电磁影响评价也是一个重点。

3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规划阶段

风电项目建设规划阶段主要的环境管理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前,国家层面的风电规划属于指导性规划,一般只提出全国或某个区域在规划水平年的风电装机规模,不涉及具体的建设项目,也不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各省(市、区)编制的风电规划属于能源专项规划,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559号,2009年8月)要求,应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然而,目前各地区一般按照《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5月)或《近海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试行)》(FD005-2008)要求,编制环境影响篇章,基本上未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有些规划报告在环境影响篇章中对项目选址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不到位,导致部分项目选点没有很好的避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环境敏感区,从而一开始就埋下了生态破坏的“种子”。

3.2可行性研究阶段

风电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的环境管理是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同步开展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论证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一些大型风电场项目,有些地区要求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风电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风电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该办法第十五条要求编写环境影响评价篇章,但篇章编制要求简单,对主要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未做明确要求。风电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该办法第十六条要求编写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篇章,但篇章编制要求简单,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中的环保、水保措施设计的衔接关系未予明确。对于风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的编制,目前我国行业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行业规范。行业规范出台后,将有利用评价单位抓住风电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突出重点,做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3.3微观选址阶段

风电场微观选址是对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现场确认的关键阶段。实际上,随着现场调查的深入,本阶段可能发现上一阶段未调查到的环境敏感点,如珍稀物种、古(大)树、少量居民点、用地和坟地等。对于这些分布范围较小的敏感点,通过机位的微观调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对这些敏感点的环境影响。但由于本阶段缺乏环境保护专业机构的监督,设计单位往往只考虑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如何降低工程造价,忽略了对这些环境敏感点的保护,最终确定的不合理的风机布置给后期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困难。

3.4施工图设计阶段

风电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环境管理主要在开展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同步落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目前,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滞后,甚至没有开展同等深度的设计。

3.5施工和运行阶段

风电建设项目施工和运行阶段的环境管理主要监督相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并进行专项验收。目前,大多数地区要求风电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同步开展环境监理和水土保持监理。但一些建设单位对风电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监理、水土保持监理不够重视,迫于环保、水保专项验收压力被动开展监理,常常出现监理工作滞后或流于形式等问题。

4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的建议

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环境管理关键是如何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1加强“同时设计”管理

各省(市、区)编制风电规划,应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规划报告报送审批前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征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同时,建议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参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致总纲》(HJ130-2014),修编《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明确风电规划报告中环境影响评价篇章的编写重点和要求。根据国家简化前置审批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风电项目核准建议取消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同时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参考《海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FD007-2011),编制《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细化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篇章编制要求。目前,能源行业主管部门正在编制风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规范。笔者认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依据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开展同等深度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措施上有优化(或变更)的需要补充说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投资必须纳入工程投资概算,并保证专款专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核准的必要文件,项目核准单位应明确项目开发企业申报核准项目时,必须附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意见。在开展风电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时,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设计依据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的要求进行复核。

4.2加强“同时施工”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环境监理和水保监理工作。建议环境监理在微观选址阶段就开始介入,并贯穿微观选址、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施工全过程。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及批复中的监测计划,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风电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环境监理监测落实情况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风电场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出现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重大变更,应当编制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变更文件。

4.3加强“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管理

在工程试运行前,建设单位应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自查工作,全面检查工程各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在项目整体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及时开展工程竣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验收工作。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工程竣工环境保护调查报告和水土保持技术评估报告。严格环保执法监督。风电项目运行期,建设单位应采取措施确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正常、稳定运行。风电项目施工过程中未严格落实“三同时”管理制度,由此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由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项目核准机关可对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进行专项巡查,发现相关问题及时移交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处理。其他单位和个人可将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举报。

5小结

环保项目论文范文2

【关键词】节能;绿色设计;建筑技术 新农村;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目前我国农村现状分析,农村的生态环境比城市要好,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创造效益,用创造的效益再反馈到当地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生态区域的科学性规划,合理引导地方农民保护好生态环境,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修缮都值得我们研究。农村资源丰富,却面临环境极具破坏与污染境地,部分源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落后,在农村,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果皮纸屑等。由于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往往都不太恰当,“乱吐,乱倒,乱丢”的现象仿佛已经司空见惯,特别是山区农村的“垃圾堆门口、垃圾倒河道、垃圾上马路”等典型现象至今仍普遍存在。昔日美丽的小溪变成了烂泥湾,防洪能力大大降低,因此,通过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来改善农村的能源环境的工作就显得更加有必要了。农村的能源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农村地区的发展的好坏。农村地区的人亟需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意识。在农村,我们应当在原有的垃圾坑的基础上,新建更高标准和更高质量的垃圾回收站、生态处理池,每个村庄都需要配备村级保洁员、垃圾清运车,将人们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转运、处理。这将有利于改善农村面貌。所以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建设好与农民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合理规划好土地资源,优化建筑结构,减少能耗,让农民享受自己居住环境,享受改革带来的成果。

1 项目研究主要内容

1.1 宅基地的测量与规划

选择一个示范村落进行试点,住户规模为30户至40户、人口为150左右进行测量与规划。测量分两类:标注测量和非标注测量,测量数据供给住户方和建设方作为参照依据。选择测量仪器和工具,有专业工程测量仪器和皮尺等工具。现在农村居住较为分散,重新组合规划尤为重要,政府起到主导作用,制定符合实情的政策制度,最大化节约土地和有效保护地方生态系统。(如上图衢江区叶村原址)

1.2 农民临时安置与新住宅的建设

解放土地,特别是把原有宅基地从新规划与建设,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农民临时安置是政府职能部门要解决重要课题,也是本项目组研究一个方向,农民不但有必要的生活场所,而且还要考虑他们农具的安全存放,如现代化收割机器、大件家用电器等,完全寄托亲戚家也会发生矛盾,课题组认为,建设一些临时居住空间很有必要,新规划好的场地上的老房子可以先拆,其余住宅可以分期拆迁;过渡安置与临时安置相结合方法。仔细调查农户他 们可以自己解决住所的、没有能力解决的,做好记录,根据实际情况逐一合理解决。

1.3 测绘衢江区叶村代表祠堂图纸(如下图)

2 解决建筑设计技术

2.1建筑维护体技术和外保温材料应用,节约建筑能耗重要的措施是合理改善护结构的热工作能,高效保温的墙体节约能耗显著,本项目研究外保温材料主要采用250厚的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护体,又增加一层30厚的有机硅保温砂浆。

2.2 太阳能技术应用,太阳能是我们可利用的最清洁、最丰富的能源,在实验楼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可以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利用蓄电池组贮存太阳能电池受光照所发出的电能,并可以随时向用电设备供电,从而满足楼内的动力和照明系统的用电需求。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安全可靠, 无污染,不消耗常规燃料,不受地域限制,维修简便,适合在建筑物上安装等特点,因此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新能源利用技术。实验楼内的空调系统全面采用了地源热泵技术,它利用地表浅层中蓄存的能量,室外空气温度波动很大,但地表面几米以下的地温全年相对恒定的特点(地球表面温度通常保持在1 5℃左右),在夏季将室内多余的热量不断地排出而为大地所吸收,使建筑物室内保持适当的温湿度。这项技术具有低能耗、对环境影响小、维护费用较低以及设计灵活等突出特点,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系统。

2.3 建筑水系统与绿色植物的技术应用,水系统主要指如何收集雨水,利用雨水浇花卉植物,冲洗院落和马桶之类,雨水蓄满水池,可以养鱼,夏天可以喷洒地面降温,雨水的再利用,节约水资源,绿化植物可以滞留空气中的尘埃,净化空气。据科学测定,667m'绿色植物一年能产生氧气14.4t,吸收二氧化碳21.6t,一个城市如果把屋顶都利用起来进行绿化,那 这个城市中的二氧化碳较之没有绿化前要少85% (平均值减少7O% )。而绿色植物合理应用到建筑上,可以让建筑西面墙短暂的降温与隔热,又美化建筑立面效果,常用藤类植物来应用,如紫藤、葡萄、金银花、秋海棠、常春藤、牵牛花、爬山虎等植物。

2.4 建筑门窗节能技术应用,窗口遮阳采光,固定窗口遮阳采光,垂直遮阳(适用于北窗)、水平遮阳(适用于南窗)、挡板遮阳(适用于东西方面的窗);活动窗口外遮阳,可以自由控制遮阳采光的工作状态;窗口内的遮阳,最好选择窗帘,如:百叶窗帘、垂直窗帘、卷帘等形式。绿化遮阳采光,在建筑物窗外种植爬类植物或景观盆景花卉等,即美观又遮阳,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多采用这种形式,得到很多宾客认可。通过建筑节能实验室,测试建筑门窗保温性能以及经济技术指标,收集数据。

3 项目研究成果与要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主要完成样板建筑单体设计图纸一套,建筑结构施工图,场地规划总平图一套;完成建筑节能试验研究分析,总结技术指标资料;完成城市生态系统体系研究报告一份;完成绿色建筑模型系统技术文字资料;开展本地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技术合作,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完成建筑外保温材料实验环节技术指标程序;最后总结撰写与本项目论文。

4 结束语

建筑设计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学科的相互交叉,需要各专业人员的共同合作才可以完成。相信绿色建筑设计、建筑节能、低耗等理念会根植于人们头脑中,让人们不仅从绿色建筑中受益,更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受益。

环保项目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实施;安徽芜湖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42-02

1 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实施的成效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是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突破口,建设优质、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广为重点,加强项目区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项目区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1]。土地治理项目投资分四大类:一是水利及田间道路工程设施投资,一般占总投资的88.0%左右;二是农业及科技推广措施投资,一般占总投资的5.5%左右;三是林业措施投资,一般占总投资的3.0%左右;四是其他工作措施投资,一般占总投资的3.5%左右。作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受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委托,主要承担县域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业及科技推广措施项目的实施任务。自2006年以来,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在六郎、陶辛、方村、花桥和红杨5个镇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业及科技推广措施项目13项次,对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据调研综合分析,实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加速新品种的应用推广

8年中,先后引进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新品种90余个,开展新品种展示566.7 hm2,根据全县大田生产用种统计,自2006年以来,全县95%以上粮油棉推广品种系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试验区筛选出来的。目前,芜湖县水稻品种每2~3年就能更换1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优质率达96%;油菜良种覆盖率为100%,优质率达99%以上。

1.2 促进新技术的应用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核心示范区“皖南优质烟叶――杂交双晚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带动了该项技术在岗丘区的推广,2007―2013年,累计推广面积2 226.9 hm2,增收节支722.3万元,该项目荣获2012年芜湖县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引进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品种在项目区试种,带动全县超级稻生产面积逐年扩大,2006―2013年,累计推广超级稻面积3.62万hm2,平均产量达9 522 kg/hm2,实现增产868.5 kg/hm2,累计增收稻谷31 439.7 t,增效达8 172.8万元。通过在项目区示范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7―2013年,累计推广运用配方肥5.01万t,增效19 502万元,中心土肥站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粮油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获2010年度芜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心全力推进农机农艺结合,推广水稻机耕、机插、机防(植保)、机收等全程机械化技术,水稻机插年服务面积1 333.33 hm2,研制的“水稻机械化栽插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2013年度安徽省级科技成果奖。

1.3 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

农业科技推广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项目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这也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手段。2006年以来,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栽培、植保、土肥和农业环保专业站技术骨干,在5个镇13个项目区累计举办适用技术培训班396期,受训农民达38 282人次,分别超过计划任务的11.5%和6.9%。共接待咨询1.1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1.7万份。由于培训内容结合项目区示范作物特点,很有针对性,所以深受项目区农民的欢迎,有效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科学种田素质。

1.4 科技示范成效显著

科技示范项目是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投资重点。2006年以来,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13个项目区累计开展了优质水稻新品种高产群体优化质量栽培,超级水稻超高产栽培,优质油菜、小麦新品种高产栽培,优质棉花新品种高产栽培和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计48项内容示范,总计示范面积5 237.7 hm2,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51.0万元,据调研统计共增收节支为1 351.3万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00∶5.38,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成功转化目标。

1.5 提高农技人员为农服务水平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锻炼了农技推广队伍。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资金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技推广资金(新种子、肥料、农药、植保器械购置)的不足,使得一批先进的实用技术在项目区得以运用展示和推广[2]。8年来,先后引进先进实用技术7项,同时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中心技术人员获省级科技成果1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县级科技进步奖3项,2人获县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中心“芜湖县超级稻超高产栽培研究推广创建团队”荣获芜湖县首批“533”产业创新团队称号,中心技术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有34篇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60%的专业技术人员能独立编写项目论证书,承担项目实施和撰写实施工作总结,并具备承上启下接纳培训后备人才的能力,提高了农技人员为农服务的整体水平。

2 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

2.1 认真抓好初步设计工作

根据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有关文件总体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组织专业公司认真编写《××镇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并报上级批复实施。

2.2 开展项目调研

根据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局对芜湖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的核批内容,组织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再次深入到项目规划区开展调研,在核批内容的基础上,认真细化编写《××镇土地治理项目农业及科技推广措施实施计划书》,同时成立项目实施管理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将《项目实施计划书》上报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待批实施。

2.3 签订《项目实施合同书》

经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同意,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局、项目区镇人民政府和县农技推广中心三方签订《项目实施合同书》,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将项目措施概况、项目实施主要内容、年度计划进度、验收考核指标和财政资金使用预算在合同中进行明确。

2.4 严格监督实施和资金管理

县农业综合开发局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对县农技推广中心承担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在开展科技培训,种子、农药和肥料询价采购和发放,以及平时技术指导时,县农业综合开发局、有关镇政府都派人全程参加并监督实施,确保项目计划内容能全部实施到位[3-4]。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办〔2006〕13号《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费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县农业综合开发局严格按批准的项目计划,所有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管理,专款专用,因而从未发生项目资金挪用和截留情况。

2.5 做好项目总结

县农业综合开发局督促县农技推广中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有关图像和文字资料,并做到完成一个示范项目自验一个项目,在项目实施结束时,项目实施技术指导组及时编撰《项目实施资料汇编》。在国家和省、市对芜湖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前,县农业综合开发局会同项目区镇人民政府联合撰写《项目验收汇报材料》,并邀请县电视台结合平时采访报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内容,摄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DVD光盘进行声像动态汇报,此举受到上级验收组领导肯定。

3 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及科技推广资金比重过小。据芜湖县8年来统计,农业及科技推广措施投资在整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资金中所占比重仅占5.5%左右,因此严重制约了项目区良种良法配套及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二是成果转化资金不足。省、市二级农业综合开发局对县级实施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的农技人员在继续教育及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方面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各地市之间交流少,外地市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得不到及时宣传和推广。三是资金运转困难。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资金大多用在物化技术投入上,由于实行报账制,所有物化投入,如农药、种子和肥料均由实施单位先垫付,待物资发放到位后才按程序报账付款,加大了实施单位资金运转难度。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对种植业的服务功能不强。

4 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实施建议

4.1 提高项目资金投入比重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014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建设标准,探索监管维护机制。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实施成效,建议将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资金投资比重由5.5%提高到10%~12%。

4.2 加大培训和交流力度

省、市二级农业综合开发局要组织基层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实施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外地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实施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

4.3 向实施单位预拨资金

为减轻项目实施单位资金运转困难,可考虑先拨付一定比例资金到项目实施单位,待正式报账后再扣除的做法。

4.4 鼓励成果转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建议在农开项目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鼓励农技人员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学习,对引进农业科研成果给予资金支持,对在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将农业科研成果进行成功转化并取得显著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精神表彰和物质奖励[5]。

4.5 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

在农业及科技推广项目实施中,根据项目区实际,扶持成立一些协会,如粮油种植协会、棉花生产协会、植保社会化服务协会、产业化协会等,构建“协会+农户+企业”的平台,开展统一良种、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和统一加工的“五统一”措施,全面提升项目区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6-7]。

5 参考文献

[1] 唐宗阳.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59-360,363.

[2] 刘建.南通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06(6):11-14.

[3] 张志强.芜湖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效果、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3):44-45,29.

[4] 刘建,王军.新农村建设中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7(5):44-46.

[5] 王成文.提高综合产能 发展现代农业 增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基础支撑――关于我省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J].陕西发展和改革,2013(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