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书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1

 

一、现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职业的地位不断提高,高校会计教育历经近30年的改革,在创新教育模式与体制建设上也取得诸多成就。但在时代脉搏高速跳动的信息社会,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所需的人才存在不匹配的现象,现行的教学体系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能力和素质的需求。

 

首先,我国现行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不够清晰。很多院校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范围过广;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忽视了企业会计部门的实际需求;某些目标与学生水平相脱离,效果反其道而行。

 

其次,过于注重对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美国职业会计师团体对会计人员能力做过调查,提出会计人员应具备七大类27项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技术及运用能力,决策能力,会计、审计与税收知识,企业与环境知识,职业道德,领导能力,其中只有第四类是会计知识。

 

第三,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依然只处于比较次要的地位。会计专业学生的案例教学应该以认知案例为主,但是我国目前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案例教学比较简单单一,基本上都是采用教材中的模拟练习题来充当案例,纸上谈兵比较多,学生学习兴趣不大。

 

基于以上所述会计学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CDIO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从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的建设和实施入手开始构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基于CDIO理念建设会计学专业导论课

 

CDIO以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乃至终结废弃的生命周期为培养人才的教育背景,要求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一个愿景、一个大纲和十二条标准。十二条标准设定了是否实践CDIO教学理念的判定标准,其中第四条标准是:工程导论引导学生对工程的兴趣,并为工程能力培养打下基础。因此,凡是实施CDIO教学模式的专业均应开设导论课程。

 

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专业导论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是什么(专业的本质和内涵)、做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为什么学习这个专业(培养专业兴趣)、学什么内容(掌握哪些知识)、怎么学(学习方法指导);同时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初步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在真实工程背景下实践能力的训练。

 

因此,在CDIO理念指导下,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一共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6课时、实践教学16课时。

 

(一)理论教学部分内容设计:

 

1.会计学科体系与发展。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内容、设置原则,了解会计学专业的现状和发展,理解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专业的联系和区别。

 

2.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和内容,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了解会计职业的发展,使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形成书面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3.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机构与其他机构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4.课程与项目体系。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公共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项目体系,让学生熟知未来学习的课程及各种实践活动。

 

(二)实践教学部分内容设计:

 

1.借助ERP沙盘模拟实践引导学生认知企业,学会分析企业经济业务,初略建立会计、财务概念。

 

第一,认识沙盘模拟企业——制造企业。

 

通过沙盘盘面介绍制造企业,各部门职能,认识企业。

 

第二,了解部门及岗位设置——职业定位。

 

介绍各部门及岗位,如总经理、财务/会计主管、市场/销售主管、生产/研发主管、供应主管等,进行角色定位,增加职业岗位归属感。

 

第三,初始状态设定——企业经营要素(会计要素)。

 

在盘面上直观看到并给学生讲解企业的资产、负债等要素。

 

第四,盘点并编制报表——初次接触财务数据。

 

边解释边教学生如何编制报表,让学生有成就感,而且让他们感觉简单!

 

第五,企业运营——通过运营流程,了解业务、分析业务。

 

使学生了解企业运营流程,了解各岗位工作职责,了解企业经营业务,分析业务发生带来经营要素的增减变化,切身感知资金的重要性。

 

第六,再次编制报表——增强对报表项目的认识。

 

再次引导学生编制报表,增强对收入、费用、利润、所有者权益的理解。

 

第七,第一年经营做完后,分组讨论问题:

 

企业经营需要哪些要素?

 

企业怎样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企业的利润是怎样产生的?

 

企业怎样才能实现更多的利润?

 

目的是引导学生增加对企业的认识,初略建立会计、财务概念。

 

2.熟悉真实的职业场所环境。选择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或校办企业,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聘用校外从事实际工作的专家来学校讲课,结合相关视频等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向学生介绍生产流程、岗位分工、财务工作的内容和流程,使学生对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环境有感官上的认识,对工作内容有基本的了解。

 

基于CDIO理念的会计学专业导论课实施过程中,将复杂、抽象的ERP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开发在“做” 中来“学”;注重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系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以具备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作者简介: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2

关键词: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理实一体;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97-02

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

职业素养是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量化而成“职商”(career quotient 简称CQ),即职业商数,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会计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态度等,具体表现为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风险意识,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坚持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保守职业秘密,具备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求新追优的工作精神,具备正确的择业方法、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的职业态度。

一、会计专业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实施职业素养教育是适应企业人才选拔的需要。调查表明,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时,看中的不仅仅是学历和证书,更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除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企业还希望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无私无畏、敢冒风险的奉献精神,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2.实施职业素养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高职学生应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因此,高职生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且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施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3.实施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问题之一。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成为其个人发展的关键环节。必须改变目前高职专业教学中重技能、轻素质的现状,将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企业对会计人员职业素养要求的现状分析

现代企业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具备熟练的会计基本技能,熟悉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品格、从业经验、综合素质、学历、基本技能等几个方面比较重视,综合职业能力成为首选。实践证明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1.优良的职业道德意识。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会计是诚信职业。会计人员具备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素养,才能提供出诚信的信息产品。如果会计失去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则必然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给国家、企业和投资者等带来损失。近年来,会计公信力受到了挑战,会计面临“诚信危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公信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职业道德意识是新时期会计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职业素养。

2.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取得他人的支持,更要以良好的心态去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对内要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对外要具有谈判、联络、交际的能力,能为所从事的会计工作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会计专业人才只有具备良好的交流与协调能力,才能了解对方并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做好会计工作,这也是会计职业素养的良好体现。

3.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法律意识。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节经济行为已成为法制化国家的重要特征。会计如何面临逐步健全的法制化社会,已成为会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新时期要求会计专业人才不但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知国家的经济政策,熟悉财政、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税务、法律、市场营销和外语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才能不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4.超前的风险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会计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疑惑。作为会计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锐意进取的精神,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及务实的工作态度,就会得过且过,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因此,新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必须要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敏锐的职业判断力是新时期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是专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

会计准则逐步趋同的大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并在会计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

三、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

1.构建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按照社会需求及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整合课程资源,构建以技能递进为顺序、以技能及相关文化和职业道德为横向结构的人文素养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的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教育为一体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学生职业成长规律,设置职业能力课程。这些课程包括会计基本技能、经济法实务、会计基础、财会法规与道德、出纳实务、会计实务、纳税实务、统计原理与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成本核算实务、企业理财实务、审计实务、会计报表分析理实一体化课程。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建立了模拟企业、会计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体验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职业能力课程培养学生从事会计专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专业品质。在课程教学中融会计职业素养教育为一体,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创设会计职业环境,引进企业文化等形式实施全方位的职业素质教育。为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开设职业拓展课程。在职业拓展课程中设计了ERP应用、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行业会计比较、企业管理、会计英语、市场营销、专业选修课,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使职业素养和能力得到更深一步的提高和升华。

2.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人文素养课程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按照会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会计职业人文素养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将会计职业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会计品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职业道德教育,德育教育贯穿始终。以德育工作为主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精神。在加强对学生日常品行规范教育的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学生加强品德、情操方面的教育。通过每年的文化艺术节,把德育工作寓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习惯,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通过辩论比赛、青年志愿者等各种形式的比赛和活动,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理想、情操、道德、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锻炼和提高能力。(2)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指导贯穿始终。将职业指导划分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四个模块,并贯穿始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模块,使大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就业指导模块,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指导毕业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掌握求职技巧,调适就业心态,提高面试技能。通过创业指导模块,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掌握开创一个小型企业的基本流程和必需的相关政策法规。

3.职业素养融入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职业能力课程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并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使学有所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设有专门的职业素养培育内容,分别就诚信教育、廉洁教育、技能训练、环境育人、有效沟通等内容。确定课程目标及其基本内容,以职业导向为基点,适应学生劳动就业的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到每门课程,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在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中都加入了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与途径,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凝练和升华。

4.职业素养融入实践课程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制订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组织、标准、规范及考核方法。在教学中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即“模拟企业”—“会计岗位实训”—“ERP”实训”—“会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三年实践教学不断线,通过教学创设出各种职业场景,实施“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其中,学生毕业前就能顺利实现“职业化”。

加强校企合作、引入现代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建立多个校外职业素养教育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让学生接受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岗位需要来制订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相应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使企业急需的人才能让学校尽早进行教学、储备,达到一毕业就能上好岗的目的,学生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企业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到企业车间中接受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赢。

参考文献:

[1]孙永林.会计职业素质结构研究[J].经济研究导论,2010,(09).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3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会计职业 职业道德

一、前言

会计职业是一项对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要求都非常严格的职业,它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发展。毫无疑问,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迈进一个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联系日益频繁。如此,社会的进步在为会计职业的发展带来动力的同时,也为会计职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二、会计职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会计职业的发展面临这样一种现状,那就是基础会计在需求方面已经达到饱和,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然而高端会计人才却严重短缺,供不应求。现状的产生有这样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会计类的毕业生太多。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设置了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类专业毕业生,虽然会计的应用范围很广,但是基础会计工作人员却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二是专业不扎实。虽然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有很多,但很多毕业生对会计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取得会计职称的注册会计师和取得ACCA资格证书的人就更少了。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会计就业主要集中在内、外资企业、会计事务所、教室和公务员、理财咨询这样几大部门里。其中最多的是内资企业,内资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待遇相对较少,发展潜力也不明显;其次是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对会计的需求也相对较多,待遇也比较好,但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也相当的高,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再次就是事务所,事务所待遇和发展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工作量非常大,甚至是繁重,但是在事务所工作特别有利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再次就是公务员和教师。公务员和教师的稳定性当然不用说,但是对于会计工作来说,公务员和教师在发展方面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就是理财咨询。理财咨询是随着信息与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工作类型,一般情况下,工作环境好、工作压力低,是目前方兴未艾的阳光职业。

三、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会计从业人员带来全新挑战

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会计职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内容,会计行业与其它专业慢慢的融合,使得会计从业人员在职业选择范围上有了更宽广的路径与更多样的选择机会。与此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也为会计职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表现在,信息的发展需要会计从业人员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无论是知识的广度上还是知识的深度上都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1.从知识的广度上来讲:“会计是国际通用商业语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与其它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外国企业不断深入到中国;同时国内市场经济多元化、信息多元化、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不断提高,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会算帐,会记录,会为员工发工资这么简单,而是要求会计能够看懂财务报表,了解资产负债状况,掌握内控、预算、资产投资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会计能够精确的运用会计信息,来进行目标工作。并且随着市场的发展,单位在招聘管理人员的时候,也在向其掌握的财务知识方面倾斜,因此为了求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会计从业人员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

2.从职业道德方面来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将面临更深刻的变革,无论是从行业状态、管理方式方面还是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职场素质与智力资本等要素都已经划入了新时期会计职业道德之中。会计的职业道德不仅包括合理的行为规范与优秀的品行,更包括复合型知识结构与坚强的职业操守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现阶段,会计职业方面存在的一些与新时期社会发展格格不入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做假账问题,导致做假账等问题出现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职业素质太低。由此,应下大力气,多措并举,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与道德水平。

四、多措并举,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新要求

1.全面提高素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环境千变万化,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不断升级,会计工作人员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大。同时会计职业涉及到的领域也很宽泛,从人们日常的生活到宏观的经济领域都少不了会计职业的参与,所以,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会计工作者要着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在学精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领域不断延伸,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像金融、理财、工商等知识都是一个综合发展型与开拓进取型会计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此外,会计信息与时俱进,会计专业名词日益更新,几个月不学习就会落伍,所以,作为会计工作人员还必须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要注意钻研苦干,经常浏览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信息,做到独立思考,从容面对。

2.对职业道路进行合理规划。合理规划会计职业道路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就是抓住机会,合理规划。一般而言,对一个会计而言,前三年的时间是积累知识打基础的时间,从校园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人员虽然具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锻炼,没有接受实践的检验,一开始工作的三年就是培养自己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的三年,在这三年里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适应环境,学会承受挫折,同时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为进步打下基础。职场与校园生活不同,需要我们多思考,多规划,如果碰到难以治愈的困惑可以找职业生涯规划师进行咨询,明确自己的目标,坚实前进。需要强调的是,刚步入职场的人们面对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细心、冷静,不断的调整自己,乐观的对待工作和生活。其次,要避免陷入两大错误的观念。一是对待遇的过多关注的误区。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缺乏经验,工资低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刚入职的工作人员不要过分的去关注工资,要注重的是经验的积累与素质的提高;二是避免走人以兴趣为主要选择的误区。兴趣不应该是我们工作考虑的第一位因素,只有当我们具有兴趣并且掌握兴趣行业所需要的技能时才能达到目的,所以不要本着“兴趣至少”的原则去找工作,要实事求是,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合理抉择。

3.培养良好职业道德。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首先要养成的是心态,良好的心态是一切工作的开始。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对职业的热爱之情。既然选择了会计职业就要树立起“干一行,爱一行”的决心与信念,尊重会计职业,喜欢会计职业。其次要不断学习,在提升自律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目前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会计工作人员在对外披露信息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经济法规、财务管理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等。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工作中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会计工作人员要想在会计这条道路上走的更高、走得更远就必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五、小结

面对知识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即将毕业的大学更生应该科学分析,权衡利弊,明确现在市场上需要的是具备什么能力的人才,同时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自己身上拥有的是什么,缺失的又是什么,通过不断努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的规划。

参考文献:

[1]陈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1-01

[2]蒋凌宇、赵军;关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21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4

关键词:会计;一体化;会计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时代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注重技能转变为注重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工作中必须更新会计教学理念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要努力探索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了扎实的会计职业技能,而且可以形成职场需要的沟通、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一、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一)企业选拔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我们通过近几年企业到学校选拔学生的考核内容和教师到企业调研的结果分析发现,现代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历和证书,更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不仅希望学生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希望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合作能力等会计职业素养。而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在招人时找不到满意的人才,加重中职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中职会计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合还存在问题。尽管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了企业对于会计职业素养的要求,但是却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会计职业素养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有些学校在会计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有效果良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会计职业素养方面都只是通过开设德育课来完成。由于中职生源的整体素质不高等原因,学生对于德育课很不重视,导致德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不少学生的职业素养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三)会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对会计职业素养的深度认识。从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情况来看,他们年龄小,阅历浅,心理还不成熟,从众心理较严重,并且大多数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或多或少存在心理上的自卑和失意,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上都存在着欠缺,更没有意识到已经身处在人生的转折点,没有做好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准备。这些将导致他们在毕业后,难以较快的融入到职场中,甚至会与职场发生冲突,使个人在职场的成长受限。

为了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让学校与职场“无缝对接”,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和职业适应能力,有效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职场的“时间差”。

二、在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会计职业素养的内涵

我们认为,会计职业素养就是会计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我们可以借用管理学中的“冰山模型”来解释职业素养的内涵。一个职业人的全部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浮出水面1/8的部分就代表着这个职业人所拥有的学历、学识、获得的荣誉等显性素养,这一部分体现在中职会计学生身上的就是他们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证书等;水面以下的7/8则是这个职业人的理想、意识、习惯、行为态度、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在素质,具体的就体现为他所具有的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隐性素养。而这一部分隐性素养则正是我们绝大部分中职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所忽视的或者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我们的会计专业教学中进行好好培养的部分。

三、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渗透素养意识

我国的中职教育面临的现状,一方面是普遍出现生源危机,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困难,尤其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并不能从事跟会计相关专业的工作。中职学校遭遇的双重困境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可以用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入会计职业素养教育这种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些关乎学校生存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不仅应该把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始终,而且要给通过入学教育、课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具有自我成长、自我素养的意识,真正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

我们按照社会需求及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整合课程资源,构建了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教育为一体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不仅包括《会计基础与实训》《会计岗位技能》等培养会计专业技能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而且还开设了《沟通的艺术》、、《团队合作》等12门会计职业素养课程贯穿学生3年职业生涯的学习。我们通过理实一体化的会计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从事会计专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专业品质。同时在这些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和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职业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真正做到跟职场“无缝对接”,有效缩短学生跟职场的“职业差”,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较多的采用分组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容,将学生分组组建模拟财务部,每组的学生分别按照财务部门的人员设置,担任财务主管、会计、出纳等职务,并且由财务主管根据组员的能力确定岗位,分配任务。同时,我们将会计业务的处理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分解,在实训的过程中不停的轮换岗位。这样同样的操作资料会随着学生不同的业务能力、处理方式、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处理结果,这时候,讲师就根据这个事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职场心理和行为进行剖析,并适当作出指导,引导学生往职业化方向发展,于无形中将我们职业素养的精髓渗透到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同时,我们将课堂模拟职场,重新定位了师生角色。我们将学生和员工合一,老师和师傅合一,学习过程和生产产品过程合一。老师成为“师傅”,学生成为“员工”,学习就是生产的需要。这样学生会在潜意识里对自己的身份重新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会以“职业人”的身份去衡量自己,会尽可能多的用“职场思维”去思考问题,处理事件,于无形之中养成会计职业素养。

(四)完善实训教学,践行理实一体

我们建设了将教室和实训室功能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室、代表零售商业企业会计的校园超市实训基地,代表制造业企业会计的校办工厂等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训教学场所。学生在这些场所里边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实践专业技能,可以在不断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的同时,有效的促进学生会计职业素养的形成。同时,我们还设计了拓展训练游戏、专题讲座、技能竞赛、职业素养践行小分队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实践活动丰富我们的实训教学。目的是在这些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具有从事会计工作需要的上岗资格和专业技能,而且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五)渗透企业文化,加强校企合作

在渗透了会计职业素养的理实一体化会计教学模式下,我们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了我们的校园文化中。我们除了将企业推崇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贯穿于会计一体化课堂的始终,而且还将实训场所包装为企业的“车间”,将教室、宿舍、食堂、走廊等公共区域都挂上了行业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名人名言等,让学生随时随地看到、想到、悟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六)强化师资力量,服务课程体系

在师资建设中,我们制定了激励措施鼓励优秀的会计专业课教师加入到学校的“职业素养文化传播中心”,系统的学习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并将该课程有效的融入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还鼓励专业教师考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证书,提高业务水平;也派遣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了解专业和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此外,还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从企业、行业中聘用会计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跟专业教师一起参与教学与教研活动,带动整体师资队伍会计职业素养的提高,于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七)改革课程评价,创新培养模式

我们的课程评价体系基于会计实训的全过程,实行技能、态度、能力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内容,采用阶段测试、课堂观察、专题调查、问卷调查、项目报告、论文答辩及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实行校内教师评价、企业与社会评价及学生之间自评和互评等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模式。这样的考核模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全面的考核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会计职业素养,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技能、素养双养成。

四、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成效――以东莞理工学校为例

我们东莞理工学校经过近4年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通过对09级至12级近650名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职业人”,学会了用“职场思维”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仅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成长意识超强,都会有意识培养职场需要的沟通、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这种教学模式下毕业的学生更加贴近行业和企业要求,有效地提高了会计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能力,毕业后就能就业,就业后就能胜任,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实现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结合”。

参考文献

[1]刘伟.论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J].中等职业教育,2012(4)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5

关键词:会计实训 职业化 渗透

职业化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及个人的重要竞争力。简单地说,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基层、办出特色”。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后必须实现职业化,社会化和成人化等几大转变,其中职业化的转变对于这些立志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高职院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这样的转变中担负着很重要的角色,如何将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佳,让会计实训课中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化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会计实训课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化能力。

“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问题,而目前大部分的学校会计实训课的教学项目单一,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实训资料更新慢,实训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造成学生的职业化程度不高。会计实训课作为会计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以此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根据职业化的标准,制定会计实训课的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贯彻、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同样的会计专业岗位,甚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职业需求。会计实训课的专业教学计划要立足于把学生作为一个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员工看待,根据不同企业会计专业岗位的用人标准和国家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专业岗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去设计。这个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职业化精神的培养、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化会计人的形象设计等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化标准,使学生通过会计实训课程逐渐培养起自己的职业内涵。

二、强化模拟实验室建设,实现手工模拟与电算化模拟一体化

实训教学项目要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多样化相适应,《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还是《企业综合模拟实训》都要避免只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例的现象,在实训内容上,除了会计岗位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功能之外,建立以ERP企业经营实战模拟沙盘为基础,同时纳入企业内部供、产、销、财务、信息中心等各部门,企业外与本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单位及部门的一个多维空间的大型校内仿真实验室。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还要会用会计软件进行一系列诸如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控制、财务决策等技能,会计实训课程中可以选用某一企业的典型业务,先让学生以手工模拟的方式完成企业一个月的会计核算业务,然后将手工实训后取得的一系列资料再输入到电脑里进行处理,输出财务资料,利用会计软件把本期和前期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预测、决策和控制,为下一阶段的财务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实现手工与电算化模拟一体化。

三、利用毕业顶岗实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毕业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强化专业技能的最好途径,要使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好,应采用“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管理模式,依照“手工账、电脑账、纳税申报”等模块进行,通过在企业实际岗位的操作,通过参与真实的账务处理,独立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纳税工作,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四、建立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的需要,目前的高职会计教师普遍缺乏会计实践经验,自身的动手能力不强,存在着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因此,会计实训课的教师应广泛吸收企业会计岗位专业人员参与,同时,利用校企合作关系,使企业能定期接纳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实践,通过鼓励专职教师脱产竞聘企业专业职务,或定期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提升师资队伍的职业化素质,从而建立起一支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师资力量的职业化。

五、改进会计实训课的考核方式

会计实训课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在实训期末在学生上交的凭证、账簿、报表上计分,再结合实训期的出勤和表现综合给出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不客观,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采用单人现场测试和职业资格证取得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单人现场测试就是在学生完成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的基础上,将实训考核内容由学生在考核现场进行实际处理。另外,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相关证书后,可以在实训考核成绩中加分。在职业资格证的获取过程中,必将引导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而产生对职业的期望,也就是他们职业价值取向的逐步形成过程,可以更好地唤起他们学习和实践的兴趣与驱动力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念贯穿于会计实训课的各个环节。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说: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才少,而是所谓的人才都不够“专业化”。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与管理工作一线的实用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课的教学要具有较强的职业倾向。我们要在会计实训课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同时,把会计职业资格考证的标准融入教学各环节,突出教学目标的职业化方向,增强学生的会计岗位的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注:本论文是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基金指导项目《高职院校基于学生职业化发展的实效性研究》(09SJD880073)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王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新思路》.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6

近年来,随着会计准则、审计准则进一步推广实施和税法陆续改革,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必要的改革,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1.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1.1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不紧密

通过近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会计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周期长,单独胜任会计相关岗位难度大。原因就是高职会计教育起步较晚,课程设置借鉴本科院校经验,没有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未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与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相适应,导致学生不能零距离就业。

1.2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素养培养不被重视

当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审计等专业课为主干课,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培养,轻视职业素养培养,而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养要求又非常高,因此高职会计毕业生刚进入企业时缺乏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风险意识、职业责任意识等。

1.3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对实践操作训练重视不够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受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影响,重视专业理论教育,没有凸显高职院校特色,对会计实践操作设置课时不足、内容不实、教材不成熟、考核方式落后,因此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1.4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内容缺乏创新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重视财务会计、轻视管理会计,重视会计核算功能、轻视会计监督功能,有些课程部分内容重复,有些课程内容较为滞后,滞后于社会实践发展和会计准则的实施,因此难以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2.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首先应明确高职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经营社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为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课程体系建设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应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现阶段会计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职业理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紧密结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1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

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是课程开发的前提和首要原则,高职会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社会需求是影响课程体系设计的第一要务,高职会计教育课程体系应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根据高职会计的社会目标制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2以人为本培养职业素养原则

职业教育培养社会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的对象是学生。作为一种教育,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要发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培养其有能力有素质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有责任感的社会人,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风险意识、职业责任意识等的培养。

2.3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原则

高职会计教育应体现高职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设计要遵循专业理论知识够用,专业实践技能实用、活用的原则。在对会计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设计时应把握课时充裕、内容扎实、教材具有针对性、考核方式全面等要求,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

2.4前瞻性、动态性原则

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设计要与会计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发展相适应,要求高职会计教育积极适应会计行业发展步伐,适应会计、审计准则的推广实施,站在该学科发展的最前沿设计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新,知识要点要准。同时要注重个人发展和学科发展动态性,现在学生就业工作不是终身一个岗位,而是不断换岗,学生应具备跨岗位和跨职业的关键能力,不仅学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程中要注重增加信息量、增加能力训练案例、拓宽能力训练范围、拓深能力训练程度,培养学生专业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

3.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与创新

3.1以就业为导向作为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设计指导思想

高职会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展开,紧密对接市场,不断探索、大胆创新、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突显高职会计特色。

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专业对接产业、紧密对接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会计职业能力,树立“能力本位”理念,打破“学科本位”课程模式,重构会计专业知识,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确定会计专业初次岗位需求与发展岗位需求能力结构,并以能力结构为核心,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3.2课程体系设计以职业分析为基础

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开发课程,必须深入生产、管理、服务、经营第一线对会计职业进行全面实地调研。全面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包括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专业知识要求、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证书要求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会计从事人员具备的素质、知识、能力,确定会计职业能力标准(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并依据职业能力标准,将相关会计理论知识、技能、素养有机融合、有效结合,为课程体系设计打下基础。

3.3构建模块式的课程结构

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是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设计的,每一门课程都是完整体系,自成体系,各课程之间缺乏沟通、联系,很难形成合力,培养会计职业能力效果不明显。高职会计课程体系强调“能力本位”,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根据现阶段高职教育特点,依据会计职业能力标准,以会计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会计每一岗位所需的知识、素质、技能,把对应教学内容从传统教学各门课程中列出,按照技能的特点形成教学模块,每一模块设计教学目标、内容、考核方法,将该模块所需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技能特点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按照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实用设计,强化对会计职业能力的训练。

3.4开发“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上有理论课、实训课之分,由于受教材束缚,理论课与实训课出现严重脱节现象,一般先理论教学再实践教学,人为地将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割,没有形成理论课与实训课有机统一,相互没有融合、相互没有促进弱化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是将岗位能力培养进一步突出的重要手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以会计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发出“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内容,是高职会计体系设计的关键。每一个教学模块,深度整合岗位核心知识点和岗位关键技能点、基本职业素养,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业务素质,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理?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3.5课程体系设计内容中嵌入职业资格考试课程

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原则,将《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内容中,将学习内容与考证内容相融合,学生既能获得学历证也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为学生取得“双证书”提供可靠的保障,增强了学习专业积极性和专业兴趣,同时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具体嵌入科目为:在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就可嵌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在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有《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就可嵌入《会计实务I》《经济法》,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有《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就可嵌入《会计实务II》《经济法》《财务管理实务》等。

3.6实践教学嵌入真实会计职场环境

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是课程体系设计的出发点,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是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在课程体系中突出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嵌入真实会计职场环境,实现“三个融合”:模拟实习与真岗实习融合、单项技能操作与岗位综合技能操作融合、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融合。通过“三个融合”突出高职特色,强化实践教学,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3.7人才培养全过程嵌入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会计专业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对学生职业素养要求更高,通过职业素养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风险意识、职业道德意识、职业责任意识,多方式、多途径、多方位将会计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相关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认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规划意识、职业的感性认识和职业的超前意识,邀请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理性认知,广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职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