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贫困大学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助贫困大学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助贫困大学生

资助贫困大学生范文1

关键词:贫困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政策

1 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现实困境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高校连年扩招带来的贫困地区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国家助学贷款很难落实到每一个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身上,导致资助工作出现困境。首先,在我国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都相对比较缓慢,经济实力薄弱,当地政府的资助政策难以落实,导致很多贫困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享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其次,我国现有的资助政策是面向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但是,这些学生因为生源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个体间贫困程度存在差异,如果采取相同的资助方式,很难实现助学金资助的公平性。上述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出现困境,因此要从多方面改进和完善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使对贫困地区大学生的资助切实可行。

2 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政策改进方案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

针对我国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现状及相关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完善现有的资助法规与相关政策、调整高校资助体系。高校资助行为是国家和社会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经济资助,为人们接受国家义务教育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因此,我们在加强资助立法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规范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流程,加强对经济困难大生资助过程的各个环节的监督,从而全面推进我国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的法制化建设。

(二)争取社会资助

社会助学贷款能够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使他们勇于承担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偿还资金,可以减少他们的精神困扰。因此,高校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三)政府积极引导,促进资助方式多元化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己基本上形成了包括政府、高校、学生个人等在内的多主体、多形式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物价的上涨,高等教育花费和大学生的日常开销都在增加,再加上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资源十分有限,很难满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金需求。因此,国家和政府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除了直接拨款之外,还要引导社会各界共同资助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比如通过网络和活动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各界,鼓励企业和单位参与到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活动当中来,帮助政府分担资金压力,从而真正有效地帮助我国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解决学业困难。

(四)高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勤工助学

目前,大部分企业认为为大学生提供工作岗位,只是为了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金钱方面的资助,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要加强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与学生的课程紧密结合,使勤工助学具有除金钱资助以外更加重要的意义。高校要把企业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设置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将贫困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纳入国家统一社保体系

我国高校在界定经济困难学生时通常都会参考当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这个标准也是社会保障部门决定是否对辖区居民进行社会救助的标准,尽管学校在判定学生经济是否困难时参考了社保的相关标准,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将大学生纳入社保资助范围的尝试。首先,大学生是成年人,且户口在当地辖区内,当地辖区的社会保障部门有责任对辖区有劳动能力但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人进行资助,大学生不应该被排除在资助范围之外。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和政府应不断加大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切实解决大学生的经济困难。

(六)经济和精神资助相结合

精神资助是指高校为经济资助顺利开展而进行的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活动。经济贫困的大学生通常在个性特征上紧张,在行为上表现为节制、细心周到,而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往往存在自卑心理和封闭心理,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状态与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不仅仅要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还要给予情感上的关爱和心理上的疏导,这也有利于资助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

3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贫困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行完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积极参与,出台相关资助法律法规,提供针对性的制度保障,才能切实达到资助目的,保证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丁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资助贫困大学生范文2

【关键词】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问题

一、内蒙古师范大学贫困生资助现状分析

1、内蒙古师范大学贫困生基本情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2013年度在校本专科生共有29973人,有很多一部分是来自农牧区。根据相关规定,严格按照由本人提出申请――>民主评议――>学院审批和学校审批的程序,共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642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学校总人数的39%,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2409人,困难学生3585人,一般困难学生5648人,这个比例已经远远高出了国家平均水平,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

2、内蒙古师范大学贫困生致贫的原因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贫困生来自全国各地,因此造成贫困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总结归纳出致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受到地区发展的限制。许多同学来自内蒙古的偏远山区或牧区,这些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牧民或农民收入渠道单一,仅仅依靠放牧或种田的微薄收入来负担对于他们来说高昂的学费,实属不易。

(2)家庭的破裂或父母早亡。有一个大学生的情形我至今记忆犹新,她来自内蒙古的东部通辽市,在她高中的时候母亲因为突发疾病意外身亡,给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致命的打击,留下了她和爸爸还有两个姐姐,种田也成了这个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就在她勉强读到大三的时候,噩耗传来,父亲也因为意外离开了人世,让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再次陷入了困境。

(3)子女众多,劳动力缺乏。有的家庭子女众多,劳动力有限,导致家庭支出远远高于收入,这也是致贫的重要原因。

(4)其他原因。通过访谈调查得知,家庭中得突发事故、突发性自然灾害、城镇居民下岗等也是造成贫困的原因。

二、内蒙古师范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奖助公平性欠佳

学生们认为目前学校之中奖助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蒙古师范大学贫困生资助认定机制存着一定弊端。在与部分调查学生谈话交流时,他们提到一个突出问题即是目前我校贫困生资助之中认定机制存在着一定弊端,进而很难使贫困大学生受到切实的资助。

其次,是大学班主任、辅导员观察认定法,即通过班主任或辅导员对学生在校期间表现的观察和了解来确定。这种方法由于班主任辅导员负责的学生较多,观察和了解难以足够细致,可能存在主观推断因素,从而使判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难以保证。

其三,是通过大学生班委会评选产生。这种方法在班内较为公平,但各班间不易形成一致的评选标准,而且如果被讨论的同学本人在场,还可能使其产生心理压力和自卑感。

2、激励性有所欠缺

贫困生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解决其首要问题,即经济问题,但我们也要看到贫困生由于长期以来受经济压力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思想、心理、能力上与非贫困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容易产生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卑、焦虑等不良心态,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个别贫困生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极端的看法,从而在为人处世方面出现偏激行为。而这些非经济层面的困难对贫困生来说甚至比经济上的困难影响更长久、深刻、更难以克服,成为贫困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应该在注重物质解困的同时,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实现帮困助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3、勤工助学岗位设立合理性欠佳

在调查之中发现,大部分贫困学生由于“面子”等问题,更喜欢以勤工俭学的形式自立更生,而非单纯去接受贫困补助。单纯去为贫困学生颁发奖学金与助学金,往往会影响到贫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造成人为的不公平。

其中,免去学费以及提供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相比,学生往往更倾向于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的机会。但是,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僧多粥少”,勤工助学岗位数量不足;校内勤工助学方式过于单一,劳务型、服务型岗位多;参加勤工助学的主流群体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有时受到歧视遭遇白眼,脆弱的心灵易受到伤害;校外岗位主要是一些诸如促销、导购、餐厅服务等较低层次岗位,缺少安全保障;有些勤工助学学生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工作态度不严肃,做事不认真,旷工不请假,不服从老师安排,影响了用工部门的工作等等。由此可见,勤工助学岗位设立有待科学。

4、“精神资助”力度欠缺

据调查,内蒙古师范大学有相当一部分的贫困学生来自农牧经济和教育都相对落后的地区,文化底蕴薄弱,同时在与人沟通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基于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容易导致性格内向自闭、心理压抑情绪推积等等,久而久之难免产生偏执和极端的个性,对未来的自身发展造成影响和障碍。

目前,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资助的重心在于如何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困难和如何能拓宽救助渠道,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建设比较欠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贫困生产生各种问题的源头虽然是经济物质的贫困,但是物质贫困往往容易引发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解决难度比物质贫困的难度更大。因此,学校在资助学生经济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及时进行感恩、诚信教育。

5、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主要指的是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和个人通过奖学金、赞助或者捐助等方式为在校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上的支持,除了直接的经济支持外,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工作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完成学业,减少家庭的负担。

由于社会力量参与贫困生资助工作是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后了解到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大学的现状,社会力量的参与还非常有限。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也逐步构建起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为高校贫困生切切实实缓解了经济压力,但是在学生资助运行和和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是有许多现实问题存在,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对高校贫困生工资助工作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现行学生资助体系所面临的问题,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提升资质的服务效能,努力创造和谐的资助环境,切实倾听贫困生的诉求和愿望。

【参考文献】

资助贫困大学生范文3

本刊讯(通讯员 幸金正) 会泽县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由县教育局牵头,通过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建档立卡、拓宽资助资金等方式,着力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

近日,会泽县教育局组织广大教师走村串户,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摸底、统计、汇总等工作。此次调查统计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精准识别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目前仍在校就读的贫困户子女,主要工作是按相关表格内容准确录入信息内容,做到不误统、不漏统、不虚报、不瞒报,精准掌握贫困户子女在校生情况。

近年来,会泽县教育局加大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资助力度。该县现有在校学生17万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校就读学生52 648人,其中,学前教育3 600人,小学28 044人,初中13 319人,高中4 338人,职校1 043人,大学2 304人;县内就读45 657人,县外就读6 989人。对全县学前教育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进行资助,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元;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中的寄宿生按照小学每生每年1 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 250元提供生活补助;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提供营养餐;对全日制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进行资助,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 500元,资助面约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30%;对职业技术学校全日制学生别优秀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每人每年4 000元的奖励;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每生每年2 000元的标准给予学费补助;对职业技术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 500元;对考入中央部委直属高校的云南籍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本科学生,在其本科学习期间,每人每年给予5 000元的学费奖励;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普通高校新生进行资助,用于从家庭所在地到被录取院校之间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的短期生活费,资助标准为省内高校每生500元、省外高校每生1 000元;对贫困村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并优先办理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贷款额度为每生每学年8 000元。

该县教育局计划进一步拓宽资助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按“优先、最高、不叠加”的原则,加大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力度,实现资助全覆盖,进行全程帮扶、全程资助,确保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资助贫困大学生范文4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原则;策略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并轨的全面实施及扩招规模的加大,高校贫困生的总体数量和所占比例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引发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主动了解,弄清问题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寻求解决贫困生问题的良策。

一、高校贫困生现状扫描

高校贫困生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比其他同学更为深刻的理解生活的艰辛和世事的艰难,能正确面对现实和乐观向上,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自我。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经济压力,部分高校贫困生面临着许多问题,给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阻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一)学习生活面临困难

为了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他们不得不为了生活费而忙于奔波,有的因此而导致学业荒废。据有关统计,因学业不良而留级、辍学的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明显偏高。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由于经济困难,贫困生不得不克制自己在吃穿用方面的消费,经常为生活用品发愁,难以及时获取必要的营养物质,更不要提合理饮食和平衡膳食了,因而贫困生之间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等的差别,进而影响他们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当代大学生年龄较小,物质贫困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些贫困生对生活艰难缺乏积极认知,对于生活贫困过多的强调社会因素,有些学生觉得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怨恨家庭的贫困、父母的无能,进而发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会,甚至出现的倾向。个别贫困生由于强烈的生活体验,陷入对物质利益过分早熟和狭隘理解中,过分看中自身物质上的贫困,生活上自暴自弃,严重损害集体和国家利益,也是身心理扭曲变形的表现。

(三)“心理贫困”危机严重

所谓心理贫困,是相对于经济贫困而言出现的另一种贫困,指的是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由于经济贫困,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冲击,因而造成他们自尊而又自卑的两重性格。贫困生渴望和同学交往和交流,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思想上的压力。然而由于家庭的贫穷,使自己处于“低人一等”的窘境,一定程度上存在自身形象、风度、言谈等方面的不自信,从而孤僻不合群。

二、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由于经济压力,部分高校贫困生学习生活面临困难,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心理贫困”危机比较严重。为此,需要科学界定贫困生,健全有偿资助体系,强化精神解困。

(一)科学界定贫困生

贫困大学生的界定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直接影响到资助的公平。为了使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资助,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作用,一定要掌握界定的基本逻辑,明确界定的基本要求,讲究界定工作的技术方法,科学界定贫困生。贫困生界定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准、快”。“全”是指对全体学生的经济“收入”和支出进行全面测算和调查了解,确保全部贫困生都能得到帮助:“准”指各级各类测算和了解要准时、准确,确保每一项资金都资助给确实困难的学生:“快”指整个界定工作要快,尽快了解谁该得到资助、需要多少资助。另外,还要以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调查学生的消费支出情况,尽可能准确判断哪些同学应该得到多少资助。

(二)健全有偿资助体系

进入21世纪,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仍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要解决经费问题,当然首先要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为了保证学费这一高校经费特定来源,国家必须完善与收费政策相配套的助学贷款制度。就目前的资助方式看,“奖、助、补、减”几项需要政府和学校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政府拨款有限、学校经费紧张情况下,其覆盖和资助额都难以满足困学生的需要。只有转变资助方式,以赠与性为主的无偿资助和以延迟付费性为主的有偿资助结合,才既能体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又能在政府拨款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贷款保证学费来源,增加高等教育经费,顺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三)强化精神解困

贫困生,不仅经济困难,在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对少数名族贫困生的精神资助十分重要。通过精神资助使贫困学生获得经济、思想“双解困”是高校扶贫济困工作的基本要求。高等学院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少数名族贫困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多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一般来说,经济困难学生承受着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这种压力引导得好,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动力,否则就可能导致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更加自卑,甚至可能产生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让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健康成长,养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应该成为大学育人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覃殿益.民族院校贫困生问题解决途径新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6):118-121.

[2] 王海生.大学生资助观念和方式亟待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2000(5):38-40.

[3] 谢桂阳.请关注:心理脱贫――关于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2(3).

资助贫困大学生范文5

关于得到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写的感谢信范本1××××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获得××大学生助学创业基金的资助,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与激动,感谢××××对我们的关心与帮助,我们代表全家向您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您们好人一生平安! 20xx年9月,我们走进西安工业大学,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载着父母恩师的希望与嘱托,我们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学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这里,我们将接受最后一次最为系统、全面的教育,也是我们最后一次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于我们来说,有意义地度过大学生活,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梦想。 我们的家庭经-济状况都不是很好,父母为了我们,操了太多的心,流了太多的血汗,他们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供我们上学读书,期待我们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用知识改变命运。只要一想起他们对我们毫无保留的付出,我们就会生出无限的信念和勇气:好好学习,将来找份好工作,挣钱孝敬父母。

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给我们发放大学生助学创业基金,为我们解决了困难,这让我们心怀感恩。人生道路漫漫,可我们并不孤单,在我们身边,还有××××的陪伴,不管前面有多少坎坷泥泞,我们都能跨过去。××××给予我们的关心与帮助,将成为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不仅在物质上支持着我们,在精神上也鼓励着我们,使我们前进的步伐更加自信、坚定!我们唯有努力学习,才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我们的好心人。

最后,祝××××的事业更加兴旺!

此致

敬礼

xxxxx

xxxxxx年x月

关于得到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写的感谢信范本2尊敬的公司领导:

我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而去年的这个时候,因为家庭贫困,进入大学所需的高额学费及生活费是我心口的一堵高墙,由于团市委开展的xx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我受到您雪中送炭般的资助,使我的梦想得以实现。

进入大学后,我一方面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另一方面,我告诉自己:不能有依赖的思想,唯有自强才能自立。一年来,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也为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我先后尝试了发传单、家教及校园,勤工俭学,同时激励了自己努力拼搏、自强自立的意识。

我向您保证:今后我将勤奋学习,用好成绩来回报您对我的关爱,在此也向贵公司以及社会各界热衷公益慈善事业的好心人表达我的感谢及祝福,谢谢你们,祝福你们事业蒸蒸日上,美满幸福。

此致

敬礼

xxxxx

xxxxxx年x月

关于得到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写的感谢信范本3尊敬的华泰公司郑伯伯:

您好!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大学生活已过去两年,回想当初如果没有郑总您的大力资助,我的大学生梦只能是希望的肥皂泡。

我生活在一个孩子很多的家庭里,父母都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由于家庭负担沉重,父母起早贪黑忙于生计,父亲更是积劳成疾。面对高额的大学学费,全家都手足无措时,是您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您带着慈爱的微笑把助学金送到我手中的那一刻,我的双眼立即噙满泪花,在模糊的视线里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并对自己说:以后我要当朵“蒲公英”,要把您无私广博的爱心带到我所到之处,传给那些需要之人。

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不可能有机会体会这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不可能享受到学校里先进的教学资源,优良的学习环境;更不可能得到这种专业的高等教育。在学校我不曾忘记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认真勤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还积极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大学里固然学到了很多,但郑伯伯你教给我的为人处世哲学更精深,我须用一生去学习、践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祝郑伯伯: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事业越做越大!

回顾过去一年再道一声感谢

此致

敬礼

资助贫困大学生范文6

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193

0 引言

自从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招生数量呈几何式增长,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也急剧增长。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了国家重视、社会关心、家长操心、学校担心的问题,国家、高校对相关群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如何做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管理工作,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1 高校贫困大学生在资助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核对贫困生真实信息难度大

高校对外地考生的家庭情况真实性的核实难度很大,有些学生不是真正困难,但因为拿到了当地民政局的公章凭证,开学时就能作为贫困的依据。所以,对贫困生的真是信息的核查,出现了不严谨的现象,甚至导致学生认为只要有当地民政局等出具的盖有公章的家庭经济调查表就能认定为贫困生,也导致“虚假贫困生”这种特殊且不正常的群体悄然出现。这种现象的产生,导致真正贫困的学生没有得到资助,相对条件好的学生却得到了,这样就使得国家、高校原本的资助理念没有达到,反而助长了虚假认定的歪风。

1.2 资助体系存在一些缺陷

我国现在的资助体系非常多元,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例如:奖学金的评选方式比较不利于贫困生,因为贫困生大多来自教育欠发达的农村、山区,在文化成绩方面相对基础薄弱,达不到奖学金的成绩标准,同时,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承受着因为贫困导致的生活压力,也会影响学习成绩。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导致读书期间的贷款无法偿还,商业银行不愿意也不敢为贫困大学生发放贷款。

1.3 评定资助项目等过程中缺乏严谨性,辅导员、班主任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是对学生贫困认定的主要负责人,即使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也无法避免少数同学产生分歧意见。由于辅导员、班主任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加上需要听取班干、寝室长的意见,更有部分真正贫困的同学因为个性原因,不愿意把自己的情况公之于众,都导致了评选的过程中无法真正践行三公原则。

1.4 高校贫困生在获得资助时的复杂现象

诚信助学一直是高校极力倡导的,但有些贫困生拿到助学金,不是为了帮助学业,而是过上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请客吃饭等现象时常发生;有些班级采取了一人拿奖全班享用的政策,这完全违背了助学金的原则;有些班级甚至要求学生在拿到助学金的同时,“义务”捐出一部分用于班费,这也是与国家政策相违背的。

2 针对问题,有如下对策

2.1 完善基础认定工作,考虑建立贫困生动态档案库

在高校认定贫困的依据主要来自于有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调查表,我们可以督促当地民政部门对申请者的家庭经济有明确调查认证,并且如实的出具相关证明,对弄虚作假的“伪贫困生”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从基层,根本性的保证家庭经济调查表的真实性。

高校贫困生数据库要每学期更新,这样就会打破“终身制”的局面,把经济条件改善的同学移出数据库,近期经济有困难的同学加入数据库,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学生手中。贷款的学生要优先考虑贫困程度,给予适当的帮助[1]。

2.2 开展感恩、诚信思想教育,并督促同学之间相互监督

感恩、诚信意识是经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循循善诱的引导和培养才能产生,这不是与生俱来的技能。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感恩、诚信意识的时候,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如:重大节假日的大型相关慰问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还可以举办相关班会、座谈会;高校还可以举行相关感恩、诚信主题的辩论赛、社团活动等,这样就能把感恩教育逐级渗透到个人。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珍惜个人的信用记录,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旅程非常重要。

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班主任在做好相关的民主评议同时,同学之间要互相监督。这是由于学生们平时生活学习在一起,只有他们之间才最真实的了解彼此的情况,因此必须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的基础上开展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做好民主评议,确保贫困生认定的真实性[2]。

2.3 完善高校勤工助学机制

薪酬低、岗位少、层次低是勤工助学系统的现状。高等院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提高勤工助学得报酬。在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同时,能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学习需求,这不仅尊重勤工助学的贫困生,也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

其次,要扩大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并注重岗位职能多样化。

最后,要对勤工助学工作提高层次,注重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而不是以往单纯的劳务型。

总而言之,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困扰着每一所高校,作为高校思政工作一线的辅导员、班主任,应该着力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实现高校相关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得到应有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楠,王硕鹏.浅谈辅导员对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术探讨,2014(11).

[2]吴宏宇.浅谈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