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文化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文化论文

景观文化论文范文1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小编与大家分享校园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众多高校都在城市的边缘建立了新校区,同时校园广场的设计也成了校园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广场的设计,旨在传承本地的历史传统,结合校园独特文化,以师生文本,构筑具有现代意义,集文化、艺术、休闲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景观。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化广场;校园景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大学校园及其在校人数也在不断扩充,新建院校及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大规模的高校数量及在校人数,使得高校在文化营造特别是校园广场的建设上出现了较高的要求。校园文化广场不但承接着校园师生聚会、文娱的功能,同时也体现着该校的校风及文化传承。欧美国家对于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的探索已经初具成果,尤其是在生态建筑和生态社区的设计方面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国内一部分学校也在摸索和尝试新型校园文化技术的应用。现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进行探索和分析。南阳理工学院主要文化广场周围主要是学生教学区、休息区和体育运动区和一个餐饮区,四周以道路景观贯穿,将这几个区连接在一块。

中间的栗河将该区域一分为二。该学校文化广场以音乐作为设计元素,结合周边环境的映衬,凸显对艺术的崇尚和热爱,同时又有水的动感,像一曲跳动的音符,生机盎然而又妙趣横生。以音乐为主题,结合校园文化,充分考虑地质地貌等原始生态,把科技、安全、生态、艺术、人文结合起来运用到设计中去。打造出以人为本、以生态学为出发点、景观与科技共存、教育与管理并存的校园生态环境。校园文化广场与单元建筑、道路、环境协调相统一。该校园广场的设计引入了很多的设计手法: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3)校园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

1平面布局与功能分析

从自然生态的布局上来说,中国人居住环境的理念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而该广场的设计同样从自然生态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地形条件,沿河景观,把生态放在第一位回归自然,注重追求创造宜人的、富有情趣的绿色休闲空间,保护与再现特定环境场所的景观特色及空间结构特征,都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和体现。南湖音乐广场设计在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条件下以吉他为造型元素,将音乐符号溶于其中,动静结合。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中间景桥将整个广场一分为二,一半是以绿地景观为主,另一半以水景观为主,而中间的雕塑广场又将两个区域合二为一,组成一个整体。四周模拟成道路环绕。左边的主入口的广场是以音乐喷泉为主,以绿地进行环绕分割,使人们在坚硬的混凝土地上享受着喷泉随着音乐起伏带来的美妙感受。而沿河景观采用曲线组成,有曲线美之称。而在音乐喷泉广场的下方则是绿地景观,也就是所谓的小游园设计,运用音乐符号元素构成,与整体相呼应。临湖景观的设计、音乐喷泉的设计音乐动感区域的设计,将整个广场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2主题建筑结构

广场周围主要是教学楼、体育场,因此为了降低建筑密度,在广场设计上没有明显的建筑物,多为连廊、花架、景观桥、雕塑和景观亭来突出广场的意境。景观亭子主要运用木结构,顶棚配置稻草,与诸葛亮三顾茅庐中的茅草屋相吻合,营造一种汉魏主题风格的味道。水面以木质平台为主,材料主要为防腐木,上下相呼应,与水面相互映衬,配上景观石,构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画面。

3水景的布置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在设计水景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设计水景更应该值得考虑。从地域分析,溧河贯穿整个区域,而且南部有一块南湖,因此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以利用,同时有利于水景的整体布置。水体设计分为小水体设计和大水体设计。

首先从南湖的水景规划出发,鉴于南湖面积较大,而且水资源四季丰富,因此在湖面进行大水体的设计符合本地区的现状。其次在水景设计时坚持宜“曲”不宜“直”的原则,在进行湖面的设计时进行了曲线设计,不仅增加了意境,而且进行了变换。亲水平台与水面喷泉相互结合,旱水相结合,则是水体设计的又一重要原则。

4植物的配置

针对植物的配置,首先要了解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南阳市地处中原,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因此植物的配置则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来确定。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地被。大乔木中心广场以银杏为主,游园里以皂角和五角枫孤植效果更佳,五角枫秋天叶变红,则效果更好,银杏叶子变金黄,更增加了秋天的金黄。

沿溧河则以垂柳为主,配上灌木和植被,形成三层景观效果。行道树则以法桐为主,灌木则以花灌木为主,地被则以喜荫而且生长好的草被植物为主。同时广场游园区内达到四季有花,而且设计了一个牡丹园和花17百草园、果园,要特别注重花灌木的搭配,主要花灌木有百日红、桂花、碧桃、紫叶李、樱花、红枫、杏树、梨树、紫丁香、山楂、腊梅、石楠球等。而灌木则以大叶黄杨和金叶女贞进行搭配,因为耐修剪而且可以随季节修剪成各类造型。

5地面铺装

在开敞的城市多维空间中,地面铺装直接影响到景区的环境质量。良好的步行环境,通过地面铺装的形式,质感和色彩的处理,能使行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舒适、愉快的感觉。就功能而言,步行环境的设计主要是提供一个不易磨损的路面系统,使行人能安全、有效、舒适地步行到目的地。

6道路的设计

景观文化论文范文2

1.1传承我国的文化精华

传统文化本身就意味着整个民族在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这几个方面的精华,说它是我国文化核心也不为过。当然,个人理解角度不同,有人认为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他所指的传统文化概念就相对广泛,本文所指的传统文化恰恰指的是排除糟粕之后的一些基本的文化意象。当今,我国国民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是比较大的,他们往往偏向于以西方为美、为好,很多人恨不得说西方的月亮都更圆、更亮,这种文化心理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处在了十分弱势的地位,很多民间艺术失去了传承不说,一些重要的文化精神也不再为人们所重视,这是十分悲哀的。在现代建筑景观中去表现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民族特色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唤起全民文化回归的心态,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1.2体现自己的文化气场

建筑和文化一向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体现着文化,反映着时代的独特意蕴,表达着非常丰富的精神意义。所以失去文化内涵,建筑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当今,我国一直提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表现出我们国家在文化领域的话语权,让世界都看到我们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博大。那么如何体现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呢?笔者认为,建筑风格的改变是个非常鲜明的标识和符号。如今很多外国人纷纷来到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如果他们踏上我们的国土却发现我们的建筑风格还在模仿他们的建筑特点,还在追风他们的时代特征,又怎么会真心去认同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们只有从自己的内心出发,首先承认自己的文化优势,并以传统文化为荣,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体现自己的文化气场。

2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景观中的应用策略

2.1以特色精华文化为重点

在现代建筑景观中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设计者本身应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精通者,最起码也要对一些重点文化元素有所了解,比如天地相融理念。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最大特色就是我们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之境,这正是我们东方人的艺术品位与人文精神的体现,这一古老而深刻的传统哲学亦是我们应该在建筑设计中着力体会与琢磨的。再如意境,中国的古诗中最讲究意境二字,古人追求的就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但凡是这样的诗才算是真正的好诗,所以意境恰恰也是我国建筑美学中的最高水平与境界,即人们虽然只看到了眼前的建筑,但它的那份神韵却能够使人产生无限的美感与遐思,这种形神兼备、虚实相生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建筑不应抛弃的重要文化精神。

2.2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多数表现传统文化的建筑采用的基本都是表面的符号形式,比如轴对称、琉璃瓦、大屋顶,这些表面形态的确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特征,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我们可以将建筑原型加以变化,简化、重构、变形、错位、反转等手段都可以去尝试,相信凭借国人之才,只要用心此道,创造出真正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建筑并不在话下。例如,贝聿铭,他是我国著名建筑大师,对传统文化了解极深,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合到建筑作品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美的享受。例如,他在1982到1990年间设计的北京中银大厦,入口楼梯处动感十足、富于变化、现代味浓重的玻璃结构恰恰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竹子形象。中国自主以竹为美,所以十分富于中国特色,另外它的中庭布局很像北京的四合院,这也是另外一种传统特色,不失中国人民族性格中的内敛和稳重。除了贝聿铭外,一位西方建筑师阿德兰•史密斯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也是一件十分出色的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作品,他从我国传统古塔造型及原理中发现了可以与现代结构相融合的形式,并用抽象的表达手法将塔的比例节奏表现在了金茂大厦中,所以也非常经典。

3结语

景观文化论文范文3

1.1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表达的重要性

利用景观来凸显主题是园林景观规划的最终目的。园林景观的规划通常是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来进行,其灵魂和精髓均需通过主题来体现,因此,主题的鲜明与否直接决定着园林景观品质的好坏。园林景观的规划者在最初设计时,往往会花费大量精力来突出设计整个园林的主题。因为虽然现实空间是有限的,但精神空间却是无边的,对于园林设计来说,其主题就像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主题明确,才能优化组合中各设计要素,使园林的整体品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园林景观建成后,主题便是游客参与游园的线索,因此,只有将不同游人的不同游园需求融合进园林景观中,使其符合大部分游人的审美要求,园林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1.2园林景观规划中文化表达的重要性

园林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符号,不仅要满足其自身应具备的各种功能,还承载着文化传递的职责,从侧面反映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在欣赏优秀的园林景观时,人们往往可以感受到一种言之不尽的意境,而真正带给游人这些深刻感受的不仅仅是园林景观中具体的雕栏画柱,而是游人将自身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和思想感情移情于景之后,体会领悟到蕴含在这些雕栏画柱之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园林设计只有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成为值得被传承的优秀设计。一些有名的园林景观,其设计规划往往氛围融洽、意境丰富,在有限的地理空间中发挥出无限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例如北京皇家园林,其建筑风格多变,色彩丰富,规模宏大,尽显帝王气派,园林中考究的园林构造和房屋结构,很好地展现出了当时我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思想。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时,不仅需要考虑园林自身的特点,还需要结合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才能赋予其具有特殊意义的主题,为园林景观的规划增添色彩。

2、园林景观在主题与文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主题与文化成分不够鲜明

在实际的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由于部分规划者的主观倾向等各方面原因,设计元素过分强调“形式美”,盲目追求视觉和外观刺激,导致有些园林景观中被赋予太多主题,使其所要表达的文化信息显得杂乱无章,大众无心去探寻和挖掘其所想表达的文化内涵。还有部分规划者片面认为建设大面积的绿地才是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关键,却忽视了其所服务人群的真实需要。例如,很多大广场大树稀少无处遮阳,缺乏必要的休闲功能,或者并未体现所在城市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名人文化等文化主题,反而成为人与自然之间的阻碍。

2.2主题与文化和周围环境不协调

尽管大部分园林景观在规划时已将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考虑在内,但仍有部分园林景观忽视了主题文化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并未结合其所处环境的特点进行统一规划,而仅仅将创新设计作为重点,使景观所表现的主题与文化有失水准,无法诠释城市生态环境,甚至还会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2.3园林设计文化品味落俗园林景观可以被看作是大型实体艺术品,其功能之一就是被人鉴赏。不同园林景观规划风格各不相同,有些让人感觉华丽端庄,有些是宁静清冷,也有一些让人感觉舒适恬静,这些不同的体验都是由规划者主观注入在园林景观主题与文化之中的。但是,现在不乏一些“媚俗”的园林景观设计,有意或无意间营造出一种拙劣感,体现不出规划者的审美追求,急需提高其文化内涵。

3、园林景观主题与文化规划策略分析

3.1园林景观规划应明确主题

在规划园林景观之前,常常会先根据园林整体定位确定主题,并依据园林所在城市的文化和基础建筑类型来确定园林设计的风格。因此在开展设计工作之前,规划者需结合设计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前期考察和调研,结合当地文化和历史特色,将生态环境、气候等多项特征均考虑在内,有针对性地设计园林景观的主题与文化,不管是整体设计还是细节处理,均应围绕确定的主题与文化进行规划布置,避免多个主题出现在同一园林景观中。在规划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还需防止生硬地参考借鉴其他优秀设计,只是拼凑抄袭而没有确定的主体成分,也不宜过于追求另类,不能符合大众审美要求。

3.2园林景观规划应做到统筹兼顾

在园林景观主题与文化的规划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统一并突出其内在的主题与文化,就必须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把握好整体设计,又要合理布局细节;既要尊重传统,又要结合实际现状合理创新;既要紧密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注重历史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也可借鉴西方同类型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学以致用,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同时,规划者还应了解研究大众审美的标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规划设计园林景观。

3.3园林景观规划应注重人性化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和建造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提供游玩、休憩、交流的场所,其肩负着政治、文化、商业和休憩等多种功能,是城市人文风貌表达的窗口。由于不同类型的游人对园林景观的功能要求不同,因此在规划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不同服务对象多样化的需要,做到以人文本,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3.4园林景观规划应注重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规划者单纯侧重于设计和建设,并没有考虑园林整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园林景观建成之后才慢慢发现有些植物会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不应只重视提炼主题与文化,也要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选用当地植物,既可以为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打下基础,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景观文化论文范文4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我国民族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它凝聚了民族历史上先进思想文化、理念、意识形态等作用积淀下表象特征,以独立于世的客体形式存在。设计师若能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效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在设计风格上体现出多民族、多元化的景观特点,加强传统文化元素传递信息的效果,让园林景观彰显出民族、地域、空间、时代感,让全民深切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与力量,并产生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这样中国传统元素便可以得到有效传承,并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产生积极影响。鉴于以上原因,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之间有一种互相补充,共同进步和发展的良好关系。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作为文明古国,传统元素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依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历史底蕴,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将我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现代创意中,设计师更是打破常规,依托现代钢筋铁骨的建筑材料,揉入温情脉脉的古代园林建筑风格,将一些民族传统的古典元素点缀在园林设计中,将历史的风韵与现代的文明融会贯通,更好地表达了典雅妙趣,感受时光的洗礼。与此同时,设计师在创新的包装与运用下,将现代园林朝气蓬勃、历久弥新的魅力展现给世人,达到整体之上,中府和谐的统一境界。

2.1天人合一的景观设计应用

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建筑是从中国自然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中自然成长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的思想就是“天人合一”的建筑居住环境。天人合一并不单指人与自然的简单对应关系,更涵盖了人类在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对应关系。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例如,苏州园林,因势利导创造出“巧夺天工”的山水园林。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世博会中国馆外形设计就结合了传统歇山式造型元素与现代设计思潮,建筑的外观俨然是一派“风吹麦浪”的动感旋律。配合室外园林景观设计,它营造了浓郁的中国风情,加入了红色的故宫城墙,老北京的胡同元素,剪纸文化及溪流等鲜明的中国元素。这种浓郁的中国风体现了自然山岳构成规律,为此,在设计中,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建造,最终都能突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峰、峦、悬、谷、峭壁等宛如天开的自然景观,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元素的自然色彩。

2.2打造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彰显出中国传统元素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城市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习惯以及文化底蕴,而这种地域文化的特征被广泛应用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地域文化的特色,根据不同文化景观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格局,增强园林的可观赏性,促进地域文化特色的不断更新与创造。让园林景观显得更加独特,让园林景观更好地搭配实现地域性的整体景观美。

3结语

景观文化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结合北京798艺术区的案例和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思的设计作品,从场所精神、文化传统对景观元素地域性进行研究,论述了风景园林如何结合场地特征进行规划设计。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中,这种关系体现的尤为明显。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导致当地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文化传统特点,使当地的风景园林出现风格迥异的面貌。风景园林设计总是敏感的反映着这种当地文化思潮、思想体系、社会生活需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这样风景园林设计就会具有某种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往往就引导着当地风景园林出现其独特风格而又包含其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也就形成了当今世界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风景园林。

1对场所精神的的表达

20世纪末,随着工业的逐步萧条,景观设计也慢慢开始转向后工业景观,北京798艺术区改造就是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工业厂房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了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诠释[1]。

后工业景观作为后工业时代一种新的景观形式,伴随着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展而兴起,这种工业文化的独特表达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认可,也为后工业国家生态修复做好了铺垫。这种趋势很好的反应了城市更新理念对工业历史的追寻以及对现代艺术的表达。

波尔多植物园是一个以分类为主题的植物园,风景园林师通过运用当地的乡土植物和普通的自然生境来展现不同植物景观的特点,将全园划分为水花园、生境走廊、耕作田、植物林荫道等几个部分,以表现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景观艺术变化,较好的展现了城市历史及园林师对艺术的追求。

2对文化传统的深层挖掘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文化传统最能代表一个地区独特的景观风貌。因此,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的体现最能反映当地的地域特征。巴西著名设计师布雷•马克思将巴西当地的地域特征与他的风景园林作品完美结合,展现了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艺术天赋。布雷•马克思早期主要受巴西本土文化和当地自然植物景观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当时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先锋艺术并没有把他完全给淹没。布雷•马克思发挥他独特的艺术天赋,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现代主义设计思想,通过丰富的图形,夸张的色彩打破了那种完全模仿自然的设计方式,同时也与世界其他的现代主义思潮划分界限。他对民间艺术和抽象、立体主义很感兴趣,创作的方式多种多样,灵感来源极其丰富,陶瓷贴面、花岗岩废料构筑的景墙和铺地,像绘画一样的设计平面,利用棕色、黑色、白色等马赛克组合形成有机线形的图案以及富有动感的铺装效果,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1]。正如布雷•马克思所说:“一个好的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件艺术品,对比、结构、尺度和比例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首先它必须要有思想。”这个思想就是对场地文化传统的深层挖掘[3]。只有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够体现出出色的艺术特质,也才能够很容易让大众接受。

3科学、艺术、文化的融合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途径和方法,发挥艺术构思,才能体现结合场地特征。而L.麦格哈格的设计方式就是这3个方面的完美结合。L.麦格哈格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书中直观的揭示了景观设计与环境后果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叠图分析法。麦格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指出,“西方的傲慢与优越感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东方人与自然的和谐则以牺牲人的个性而取得”,似乎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由于人类的行为正成为景观可持续性、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在自然与人之间,在发展与保护之间,人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生态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必须坚持。

4结语

风景园林发展到今天,很多好的作品都是完美的结合了场地规划设计,而现代化城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得人类更加注重结合场地的风景园林设计。地域性的表达成为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最求的目标,如何将科学、艺术、文化完美的融入设计是风景园林发展不变的主题。

5参考文献

[1]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19(3):11-18.

景观文化论文范文6

我国部分现代农业园区或农林科研单位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温室建设运营方面开始进行新突破。在温室用于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还开发出了生产型温室对外开放的功能,将农业与旅游观光进行了结合,实现了温室外部环境景区化,内部场地景点化的农业景观温室的初步形态。建立景观温室丰富了温室农业的经营方式,为农业观光经济带来了增长助力。进入21世纪后,随着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不同形式以观光旅游活动为主体的温室项目。

2分析景观温室

景观温室的分析可以从其构成要素、特征、及功能3个方面进行。

2.1构成要素

景观温室在构成要素方面可以分为自然、人文、人工3大要素。自然要素在景观温室中处于主体地位,欣赏温室景观游客的重要目的也是希望通过温室景观来体会不一样的自然景观,因此,景观设计师必须在温室景观中将自然元素放在重要位置。在温室景观中,最为常见的自然要素就是植物。景观温室在建立之初所进行的展览,就是以温室中培育的植物来作为观赏对象,如果说自然要素是景观温室中的主体,那么植物就是主体景观中的关键部分。植物能够为景观温室提供活力,是最具生命活力的部分。游览景观温室的多为城市居民,在混凝土与柏油路构建成的城市中,居民很难亲近自然,难以感受到自然之美。景观温室中充满生机的植物为游览者带来了难得的自然体验。一些景观温室能够更好地打造温室环境,通过山石来模拟不同的地形,从而更加丰富景观温室的自然性,通过山石来营造不同的空间,为植物景观建立打造基础。水在景观温室设计中也常常出现,水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根据景观温室的设计需要,可以对水体的呈现方式进行改变,在设计师的设计下能够通过水体来呈现多种形态,如瀑布、水池、溪水等不同的水景。水体与景观温室中的植物、山石共同营造微型自然景观,为游览者带来别样的自然体验。一些设计师为了使景观温室的景观氛围更好,甚至会在温室中引进观赏动物,动物的动态与植物的静态相互结合,构成了充满生命力的景观温室。

2.2温室景观特征

景观温室虽然重在呈现自然之美,但是温室景观的建立是以人类科学技术为基础。景观温室是典型的人造自然景观,景观温室是由钢架与透光材料共同组成,并在温室建筑内加入各种设计元素进而形成。景观温室与外界的环境有着巨大差异,设计师根据游览者的需求在温室中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内部环境,游览者在温室内可以进行娱乐休闲活动。之所以说景观温室是人工自然景观,因为温室内不论是最为基础的地形,还是充满活力的植物,都是经过人工设计后,在加上人工技术对植物生长所需温度、湿度进行控制调节后所建立的,因此景观温室具有人工创造性。景观温室具有多样性特征,景观温室虽然面积有限,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但是设计师为了展现最大、最丰富的景观,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合理科学的布局,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了多种景观,例如,山石景观、动植物景观、水体景观等。丰富的景观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合理设计布局,使得这些景观相互映衬、有机融合,充分利用了温室空间,展现景观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2.3景观温室功能

景观温室在当前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景观温室以其独特魅力提供了休闲娱乐功能。景观温室能够为人们提供具有自然生态特色的休闲娱乐场所,远离城市的喧嚣,排解生活压力,使人们在这里获得愉悦的心情。景观温室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可以说景观温室是科学技术与自然杰出的结合。景观温室中不仅仅应用了环境、生态、景观等学科,还将应用科学、建筑学、园艺等专业知识加入其中。景观温室是各科专家通力合作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科技展示作用。

3景观温室规划设计

3.1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景观温室建设项目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而规划设计是项目建设的指引,所以在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在工作中做到科学合理。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前必须要到实地进行考察,保证温室规划设计符合实际环境。另外,设计人员与投资方、施工方进行有效沟通,要充分了解投资方的建设需求,保证项目满足投资方的要求。但是投资方往往对于专业设计没有深刻了解,当投资方的设计理念存在问题时应该指出,并提出改正意见。设计人员与施工方进行有效沟通保证施工进程顺利,进而节约施工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水平也在提升,对于休闲娱乐方式的需求也在提高,景观温室规划设计必须要突出特色发掘潜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突出文化特色是景观温室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温室实际必须要与温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确立景观温室的特色资源,从而与其它同类景观温室进行区分吸引游览者的关注。在内部植物种类、文化特质展现方面必须做到独树一帜,增强景观温室的特色,能够有利于景观温室更好地为旅游开发进行服务。

3.2景观温室的规划设计

虽然景观温室是人工造景,但仍要以自然为主。设计规划首先要确立主题并进行布局规划,景观温室的布局前提是以实际为主,其次要考虑到各个展示馆内植物的能量需求。由于在温室中各个展示馆所展示的植物不同,其所需要的人工环境也存在区别。为了给温室内的植物创建适合生存的环境,需要人工控制的介入,这就导致各个展示区植物对于能力需求存在差异。设计人员应该本着节约成本与资源的原则对各个展示区的面积方位进行规划。通常来说,能量需求较大的展示区面积不宜过大,而消耗较小的可以适当扩大。植物景观是景观温室中的主体,设计人员不仅仅要注意植物呈现的美观,还要加入植物的习性。否则为了呈现美好的景观使植物相互影响生长,将得不偿失。植物景观的塑造应该根据植物的形态、大小、色彩等美学特征综合考虑,运用植物造景手法,对各类植物的规划使用园林式配置,在景观温室中塑造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设计人员结合游览者的游览路线,将具有观赏性或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放置在人流量大的区域,在游客驻足休息时能够对植物进行品会。提升景观的文化内涵,将人文与植物相互结合,造就独特意境。地形对任何规模景观的呈现都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地形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感受,通过地形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利用多样的地形配合植物,能够有效对空间环境进行划分,从而形成不同功能且景色各异的空间。在景观温室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利用地形的变化。通过对地形的变化能够影响景观温室中的排水情况。地形塑造在景观上最为直接的展现就是山体塑造,设计人员通过模拟塑造,可以在景观温室内建立不同形态的山体外观,为景观呈现与设计规划提供良好的基础。水景是景观设计中作为活跃的要素,在设计中,水景分为动态和静态2类。在动态水景中,瀑布、溪流通过声音、水的律动制造出自然的感觉带来生命的活力。静态水景包括池塘、水潭,静态水景中静静的水面与周边植物、地势连为一个整体,与不同的空间、景点产生联系形成整体感,引导游览者的视线,将风景视线展开获得良好的景观体验。在景观温室中,将诸如动水、静水、落水等不同的水景设计灵活应用在景观之中。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