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教育”的本质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能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阔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由此可见,“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态,充分反映了“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互联网+教育”是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于教育领域,促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利用先进技术提高教育的效率与质量,进一步提升教育的创新能力和软实力,推动教育变革和建设“教育强国”理想形成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全局性的、战略性的布局。但是“互联网+教育”不会取代现有的教育,其原因是在教与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探究问题的这种相互影响的交流是任何先进的视频和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所不能取代的。
二、大学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实验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的专业实验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的内容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人类思维的模拟。目前,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内容设置单一,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创新类实验。(2)在实验过程中,这种“老师教,学生做”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3)这种集中授课的实验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觉得实验内容设置太过简单,无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完成全部的实验内容。可见班级授课的实验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难以兼顾周全。(4)现有的实验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现有的计算机专业实验考核方式以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为依据,根据学生平时的出勤和课堂表现综合后得到实验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兼顾公平,实际上存在一定的纰漏。这是因为根据实验内容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学生在实验课上不一定会完成所有的实验内容,很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加以明确的界定。
三、大学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综
合平台的IT架构设计在分析了大学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结合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互联网+教育”的背景,提出构建大学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综合平台的IT架构模型(附图)。
(一)数据持久层(Persistencelayer)
本层主要是负责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如数据库)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存储服务。这些存储的数据主要包括学生的网上预约信息、与实验相关的文档资料和实验课相关的微课视频、学生提交实验报告的电子文档等。数据持久层主要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持久的数据支持。
(二)业务逻辑层(Businesslayer)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构建实验教学综合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实验课的网上预约系统、实验教学资源服务系统、实验报告提交系统、实验报告在线批改系统、实验成绩查询系统和实验在线互动系统。
(三)表现层(Presentationlayer)
实验教学综合平台为实验教师和学生提供实验教学服务入口。登录成功后实验教师可以上传实验课的相关资源,与在线的学生保持互动,并且实现学生实验报告的在线批改和提交实验成绩;学生可以与老师在线上进行交流,浏览和预习与实验相关的资料,提交实验报告和查询实验成绩。
四、“互联网+”大学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一)及时更新实验内容
目前,计算机类实验内容偏重于验证类的实验,且实验内容明显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要求。面向这一问题,教师应对现有的实验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在选取实验内容时应当遵循“夯实理论基础、强调综合设计能力、开拓创新思维”的原则,将巩固演示类和验证类实验,加强综合设计类的实验,提高创新类实验在计算机实验中所占的比例。只有不断的改进、丰富现有实验内容,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为培养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人才提供基本的保证。
(二)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以班级为单位,规定所有学生在统一时间完成相同的实验内容。这种集中式的实验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帮互助,集体探讨和交流实验内容和解决方法。但是凡事都有两面,集中式实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作为对象的存在所具有的学习能力的差异。不同的学生面对相同的实验内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充分利用互联网,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综合平台进行网上预约实验,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选择难度不同或自身比较感兴趣的实验内容。与传统的集中式实验教学模式相比,预约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预约实验和制定实验的进度,还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学习时间进行总体规划。传统的集中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内容上制定统一的标准,缺少在实验题目上的自由选择度,并不利于学生培养和发展自身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能力。而预约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要求和实验题目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地选择难度不同的实验内容。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实验考核方式
传统的实验成绩评定以学生的出勤、实验课上所完成的实验情况和实验报告三部分组成。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大学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的实验考核方式应当所有改革。在实验内容上,实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选择的实验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乘以相应的难度权重;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有一个总体的、较有客观的评价;在实验课后,实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提交的实验报告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是否存在一定的抄袭现象,是否完成实验内容,是否存在一定的创新性成果进行明确的界定。综上所述,实验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内容上的选择,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实验完成情况,并结合最终提交的实验报告情况对学生形成科学、客观的实验成绩评定。
(四)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素质
要培养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要适时地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异军突起,高校应当定期组织实验教师进行有关计算机专业的新知识培训。由于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学科,基于这门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师自身应当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计算机专业的新知识和新动向,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创新型的科技人才。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到来的同时,实验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实验教研课题的研究,学习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丰富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做到自身从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到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2
摘要:现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较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实验课的上机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为了深入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必须更新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平台,强化计算机实验的总结,量化计算机实验的考核,以及不断的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1.引言
伴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和公司对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毕业生在计算机能力的方面不仅要掌握软件和硬件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更要具备运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更新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一直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优秀与否,不仅仅是靠分数的高低来评定的。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的不是“高分低能”,而是真正具有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计算机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单纯的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合到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知难而上的精神。
3.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平台
近年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建立起来的新一代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它不仅可以实现传统教学的全部功能,还能实现传统教学所不能实现的其他功能,比如广播教学、语音教学、屏幕监视、遥控辅导、教学示范、师生对讲等功能,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真正的实现双向互动式教学、推进教学信息化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从教学功能上说,它集合了教学、辅导、提问、答疑、示范等功能,比以往的任何一种方案都更具有优势。因此,我们应该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纯软件设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4.强化计算机实验的总结
计算机实验的总结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验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基础。因此,计算机实验的总结在计算机实验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课结束之前,教师应该抽出3~5分钟的时间对本次的实验做出相应的总结,检查实验的结果是否达到了实验预想的目的,同时还要明确指出在本次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每个学生都清楚本次实验做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实验课结束后,无论实验是否成功,每个学生对本次实验的相关知识、技能、软硬件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体会和认识,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一些收获,那么此时,教师就应该及时的督促学生对本次的实验记录进行处理,同时对实验现象也要进行分析讨论,并撰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学生在实验课之后对整个实验工作用文字形式进行的综合分析、归纳和总结,
也是学生相关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验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反馈形式。撰写实验报告是学生成功做完每个实验以后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评价实验结果,探讨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训练学生撰写科研论文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时,务必要求做到严肃性、真实性和逻辑性。
另一个方面,在每次的实验课结束以后,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和实验报告中获得的信息以及归纳、分析后得到的实验记录进行总结。这是因为教师的实验总结是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教师的试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整体上而言实验结果是否达到了要求。第二,要对实验的各个环节以及在实验报告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学生进行讲解和处理。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与学生一起讨论,这样可以扩大实验的成果,避免学生重复的犯错。第三,要及时进行总结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以及教学组织与管理是否有序、高效等。第四,要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并给出相应的成绩,可作为学生实验考核的依据,同时对表现突出或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及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
5.量化计算机实验考核
长期以来,计算机基础实验考核标准的量化都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目前的实验考核成绩评定大多数都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基本上都是实验教师根据自己上课时的观察,依据学生的考勤情况以及实验报告等方面来评分。但是,由于任课教师的不同,评分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因而这样很难客观和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很容易依据主观印象来评定出实验成绩。因此,探索计算机基础实验考核的成绩量化评定方法法对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2]。
根据目前普通高校计算机实验考核的现状,在这里给出一种相对更容易操作、更人性化的量化实验成绩评定方案。
实验总成绩=考试成绩(权重W1=0.5~0.6)+平时成绩(权重W2=0.4~0.5)
根据实验课程的不同可以对具体的权重系数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的重视实验,认真的对待每一次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
其中,考试成绩=上机考试成绩(权重W3=0.5)+笔试成绩(权重W4=0.5)
上机考试应提前将试题发给学生复习和准备,采取随机抽题的方法进行,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考核内容过偏或过难,不要搞突然袭击和突击复习。此外,上机考试或平时实验时还可适当增加口试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还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笔试考试主要是考查上机考试没有覆盖的内容,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将相应的试题放入理论课考试的试卷中,但是应该单列成绩以便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总结。
通过改进计算机实验的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可以使教师在考试评分中有章可循,更对教师教学态度和责任心的不断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教师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实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还可以对那些实验操作技术不强、基本概念不清的学生加以重点指导,使后继的实验教学有的放矢,因人施教。
另外,为了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可以开发相应的实验考核管理软件,实现对实验成绩的各种处理,如输入、查询、修改、删除、显示、统计及打印等功能。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往“印象分”的弊端,真正拉开学生之间实验成绩的档次,使学生更加重视实践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以上就是本人对于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我们只有不断深化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才能提高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的能力,以增强学生走入社会后的综合竞争力。(作者单位: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3
关键词:综合实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567-01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此门课程,其相关知识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实验教学又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实验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不同,实验内容缺乏层次性,实验教材一刀切,所有专业的所有同学统一用一样的实验指导书,没有区分专业和基础不同,实验内容仅仅停留在验证理论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过程缺乏监控,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对每个实验,基本实验内容分基础实验部分和提高实验部分,基础实验部分(实验指导书上内容)用来巩固教师所讲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所以每名学员必做。提高实验部分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基础试验之后进一步的实验内容,学习掌握些更深层次的知识。在每个模块结束后安排一个综合实验,系统的运用这一模块的知识,让学员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架起了一座桥梁。在模块三的综合实验要求大家制作一段介绍学校或自己大学生活的视频,将学到的知识和日常应用练习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辅助教学方法,提供大量的与实验相关的信息资源(如相关教学视频,电子书,参考课件、其它网络学习资源等)供学员在解决问题时查阅,引导学员学会使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还可灵活采用集体讲解与讨论等方法。
3) 加强实施过程监控,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
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有的同学不愿意做实验,或者偷偷的玩游戏,对这些同学,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检查的更频繁些,严厉制止并警告他们这样做会影响成绩。
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对于实验十要求大家根据前两次收集、处理的素材,制作一个综合展示文字、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对这次试验的评价可采用学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全体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名学生在自己组内展示制作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其他学生评价打分,平均分做为此名学生组内的成绩,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完成的质量给出教师评分,学生最后的成绩=学生组内成绩*40%+教师评分*60%。这样的考核制度,给了学生一些动力,去认真对待实验课程,不仅能使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实验课,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小结
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证明,基于内容和考核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改革,既能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又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103-02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种怪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不了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中,学校往往重理论、轻实践,以致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普遍不高,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因此,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电视大学就需要根据人才市场需要来调整教学方案,加大实践课在电视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比例,同时解决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视大学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1.实践教学专业定位不准
首先,电视大学普遍存在实践课程所占课时量少的问题,致使学生不重视实践课,只重视理论课。其次,实践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实验课程应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为主要目的,但在实践课程中,所开设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的课时量不足,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也影响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影响了学生编程能力、系统综合开发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也会对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社会及综合实践带来负面效果。最后,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计算机实验课程以验证型实验为主,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实验很少,学生缺少基本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开发能力的训练;没有课程设计和案例综合开发的实训,学生动手能力弱,毕业后常常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2.实践课程考评机制不合理
目前电视大学实践课程的考核和评估过于随意和形式化。首先,有些实验课程是课程内实验,理论与实验教学虽然是分开进行的,但是实验课程的考核与评估却没有独立开展,实验成绩或由实验报告成绩得出,或直接使用理论考试代替实验课程的考核,忽略了对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和评价。有些虽然作了简单的实地操作考核,但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随意性很大。其次,毕业实习没有制订准入制及考核标准,毕业设计缺少量化的标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差。
3.实践课程硬软件条件差
目前电视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具有在公司参与项目开发经验等实践经历的教师少之又少,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电视大学大都由市级财政拨款,资金有限,学校配备的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尤其是专业实验室配备不够,有些专业课程的实验只能安排在公共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的效果不够理想。而且,由于实践基地少,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和实习的要求。
二、电视大学实践教学的解决对策
电视大学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同时,需要学生的紧密配合才能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1.实践教学专业定位必须准确
电视大学实践教学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的,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要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上机、多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所以,首先要改变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较大幅度地提高实验课程的课时量,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时进行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综合专业能力的实训,有充足的时间到实训基地参加实习。其次,更新实践内容和教学方法。电视大学教务部门应该在原有验证型实验基础上,增加实验课程的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实验项目,同时增加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课程作品;还要增加系统综合开发实训,以便学生能更加切实低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2.改进考评机制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学生考核方面也应采取相应措施。考核应立足于考察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进行。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考核学生主要通过笔试进行,考察偏重于理论知识,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结果。很多平时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考试的时候居然不合格,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一些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最后考核的时候反倒成绩喜人,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电视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盲目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应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动手能力上,主要通过笔试这种考核方法是不科学的。笔者认为:考核的重心应放在学生上机时的操作能力上。学生如能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B的等级考试或学校自行组织的上机考试,且平时上机成绩合格,可视为该学生的这门课程考核合格。这样的考核,才能顺应社会的实际需求,真正体现出应试者对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3.提高软硬件条件
电视大学应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的资金投入,建立计算机专业专用实训实验室,并购买一定数量的应用软件,供学生实训时使用,同时,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派计算机专业教师到当地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企业学习与实践,提高其软件实际开发和应用的能力,增加实践经验。最后,学校应积极为学生联系实习企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也是电视大学学生进入社会的生存武器。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切实有效地提高电视大学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是信息化时代电视大学教学探索、研究的新方向。同时,还应弥补缺乏改革试点的不足。在对实践教学的专业定位、考评改革、软硬件配备取得初步成效后,应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转为增加实际案例的研究,且注重对比改革前后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爱均.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J].职教通讯,2005,(1).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5
关键词:c++教学;教学改革;三步法;主动学习
0、引言
c++具有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的特点,因此很多高校都将其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编程技能与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有重要作用。但是,c++存在概念多、规则复杂、使用灵活、不易调试等问题,使得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感到困难,特别是很多高等院校将c++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而c++基础学不好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如何进行c++程序设计课程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成为了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一个紧迫任务。
1、教学计划改革
教学计划改革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c++程序设计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2学期开设,其中理论课程安排在第1~16周,每周4学时,共64学时,4学分;实践课程安排在第2~19周,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
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学计划中存在3点问题:
(1)学生没有编程基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第1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只开设了计算机导论这门课程,导致学生缺乏计算机编程基础的知识。
(2)理论教学跨度过长。C++程序设计理论课时共64学时,需要、16周的教学时间。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遗忘了前面的教学内容,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3)实践教学课时不足。C++是一门实践要求强的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合理安排应是1:1或者1:1.5。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c++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不足,从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3点问题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做了修改,将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1)面向过程教学内容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1学期进行,其中,理论课时32学时,每周4学时,共8周,2学分;实践教学课时32学时,每周4学时,共8周,2学分。
(2)面向对象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2学期,其中,理论课时32学时,每周4学时,共8周,2学分;实践教学课时32学时,每周4学时,共8周,2学分。
2、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新版教学计划,对c++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调整教学大纲内容。最初的教学大纲是按照64学时编制的,内容涉及c++面向过程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思想。新修改后的教学大纲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是C++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想;第2部分是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每部分包括32学时的理论教学和32学时的实践教学。
在面向过程的教学内容中,重点介绍c++的基本语法、规则和编程思想,详细介绍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表达式、语句、控制语句、数组、函数、函数重载、参数传递的关键知识点,弱化了指针的知识点。同时对一些知识进行归类教学,采用“三步法”教学方法对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面向对象的教学内容中,重点对c++中类、对象、成员函数、数据成员、构造函数、封装性、信息隐藏、继承性和多态性等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弱化运算符重载的内容。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会产生迷惑,从而避免学生在接触到程序设计时,区分不了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思想的重点是c++基本语法、规则和编程思路的形成,而面向对象的教学则可以为学生在后续学习目前流行的开发语言Java和c#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时提供帮助。
2.2 “三步法”的教学方法
“三步法”是笔者通过长期的C++教学过程发现的一个规律。“三步法”的教学方法定义为:在c++语法中,一般存在“定义、声明和应用”3个步骤,因此,将这3个步骤称为“三步法”教学。通过“三步法”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减少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提高编程能力。
在面向过程的教学内容中,总结了许多采用“三步法”教学的知识点。如函数的“三步法”教学方法是函数的定义、声明和调用。对于函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第1步要定义函数,即定义函数的功能;第2步是向编译器声明函数的原型;第3步是在需要时进行调用。通过“三步法”教学,学生能够很快地领会函数的正确使用方法。其他的知识点包括变量的“定义、初始化和应用”、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应用”等。
在面向对象的教学内容中,也总结了大量的“三步法”教学知识点,其中类与对象是典型的知识点。对于类与对象,总结的是类的定义、对象的定义和对象应用的“三步法”教学方法,旨在告诉学生要正确使用对象方法,第1步必须要定义类数据类型,第2步是利用定义后的类数据类型定义对象,第3步才是对对象的应用。
“三步法”的教学方法是在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编程的学生来说,通过程式化的学习,能快速记住编程的规范,减少语法错误,提高初学者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3 实践教学的改革
c++程序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是教学的首要目的。因此,在授课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上机实验来加强实践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课程的主体是上机实验课程,但仅在上机实验课上编程是不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1)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方式。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是学生上机实验课,发现问题后由教师答疑,编写实验报告,最后由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由于现在的教材编订,许多的实验内容都有标准的答案,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按照标准答案写程序,不能使学生的编程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为此,我们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在理论课堂上给出下次实践课程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必须先写好实验报告;然后在实验过程中,由邻桌同学对事先写好的实验报告进行调试和批改。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事先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并设计相应的程序,同时,学生是带着批判的精神来调试其他同学的程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课程的学习效率。
(2)以小项目带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编程兴趣。我们提供许多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小项目,如24点游戏、老虎过河这两款游戏,不仅玩起来简单,用c++语言实现起来也简单,这对刚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学生来说,既有娱乐性,又简单易编程,实现后易有成就感,易增加学习兴趣。在实现这些小项目的过程中,练习和巩固了C++语言的基础知识。另外,我们还设计了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生生活内容相关的小型系统开发,如课堂点名、签到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在c++语言的基础知识学完之后,需要学习面向对象编程,功能模块增多,难度增加,该类项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些项目的各功能模块的流程也非常熟悉。
(3)采用综合设计型实验增加学生团队合作协调能力。通过布置或由学生结合本人的兴趣,从实际应用中选择有具体应用背景的实验题目,安排学生分组共同完成。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首先将综合设计型实验的题目要求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选好题目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题目的要求,自行查阅有关资料,写出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框架设计,确定小组组长和成员,由小组组长进行任务分配工作。
②小组组长组织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框架设计的讨论工作,将确定的系统详细设计方案交于教师审阅。
③在限定的时间内,组长安排成员完成C++语言的代码设计,完成各个功能单元的实现和调试。
④联编调试,要求把各个功能块联编起来进行调试。
⑤写出相关的系统分析、设计、实现等实验报告和文档。
综合设计型实验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强他们交流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
2.4 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中,c++理论课程的考核往往只有考试一个环节,显得不太合理。基于之前的改革,笔者对c++程序设计理论课程的考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平时环节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团队表现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点、程序阅读能力与程序编写能力。
对于实践教学,考核以考查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编程开发能力。实践课程的考核分4个部分,包括:平时环节(占总成绩的20%),实验过程(占总成绩的4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团队协作(占总成绩的20%)o
3、结语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6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兼容PC机以其价格低廉 (相对于品牌机)而深受在校大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更为自己能独立组装计算机(DIY)而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很多高校开始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选修或开放实验课程来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由于现行的理论或实验教材,作者从编写到出版,需经过一段较长时间,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在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带来了计算机新技术、新产品与相对滞后的教材内容相矛盾,要使学生能跟上硬件发展的步伐,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要使实验内容跟上市场计算机硬件的变化,学生能产生该门课程兴趣,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学生学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用所学知识选购和组装计算机,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常用软件的使用,局域网的搭建。
该课程的特点:(1)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包括计算机组成部件、硬件安装、硬件测试、系统BIOS设置、优化、硬盘的分区规划、软件安装、局域网的建设、计算机日常维护。(2)知识更新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知识、新产品不断出现,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实验)内容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3)课程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要达到学习的效果和课程的目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
3 实验内容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要求内容新、更新快,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该门课程一般总学时32,占2 个学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摒弃过去的先讲后练,甚至是只讲不练,在充分利用实验室计算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取边讲边练,或者是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学时安排上,我们是理论为12学时,实验为20学时,基本内容大致分为6个独立的项目,现分别说明。
实验1.认识硬件(4学时)。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的主要硬件(主板、内存、CPU、硬件、光驱、显示卡、显示器)的性能指标,工作原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网上计算机硬件价格、性能的查询;结合市场调研,要求学生写出计算机硬件的调研报告[3],在某个价位的配置清单等手段,使学生从感性上对计算机组装产生兴趣。
实验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4学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进行拆装的成本较高,破坏性较大,为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利用现有实验室原有资源,例如我们采用03年购买的清华同方机型进行拆装,要求明确目标、拆装顺序、拆装过程中的注意点(曾经有学生拆硬盘上的螺丝);在此熟练的基础上,给予指导,我们准备了15套目前较流行的计算机产品组装,进行分组实验,经过教师检查,方可上电。使得学生既掌握了计算机组装的步骤,又能接触到新产品,不至于用到的都是过时产品。
实验3.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判别(2学时)。由于现行的计算机维修,主要是板卡级的,替代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本次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实验2中的常见的一些故障能进行分析、判断,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能独立排错,以便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4.系统的安装(XP和WINDOWS 2000 Server)(4学时)。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系统分区、硬盘格式化、BIOS的设置、系统的安装、网线的制作方法,利用H3C的交换机组建一局域网。
实验5.有关系统相关软件的使用(4学时)。该实验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涉及软件的下臷和使用。
(1) 系统的备份(GHOST的使用)。
(2) 系统的优化(WINDOWS 优化大师的使用和注册表的了解)。
(3) 系统的测试(Sisoft Sandra的使用)。
(4) 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瑞星、金山毒霸、卡巴斯基)
实验6.多媒体软件的安装与使用(2学时)。内容涉及
(1) 图像处理软件
(2) 声音
(3) 播放器的安装与使用(豪杰、real PLAY、暴风影音)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们在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是7+3模式,即理论占70%,实验占30%;我们采取的方式是3+7模式,即理论占30%,实验占70%。理论考核为辅、动手操作为主。
笔试考核为辅、实践操作比重高于笔试,各单项实验项目独立计分。这不仅使学生在考核上把风险分散到各个实验项目中去,也不必担心考试通不过,再次重修,真正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验的考核方式上采取多种形式。
(1) 分组讨论(实验2)
(2) 调研报告(实验1)
(3) 实验报告书
宽松式的实验环境,学生在课内安排实验如不能及时完成的话,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由学生本人提出预约申请进行补做,达到规定的要求,分项目进行单独计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实践的练习,确实把按大纲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在轻松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项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5 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常见的报错信息、检测方法,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势必将成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尤其对于民办本科的学生来说,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通过对实验教学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消除学生对该门课程由于理论考试不及格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能快乐学习,体会实验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确实让这门课程变成大家想学又愿意学的一门课程,事实证明,通过本学期对该门课程的改革,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考核方式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反映较好,收效甚大。
参考文献:
[1] 徐鲁雄. 改革计算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推进素质教育[J]. 计算机教育,2006,(8):57-61.
[2] 张世伟. 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模式[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5):165.
[3] 周苏. 专业课程教学测评的创新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7):88-91.
[4] 高尚,别小川.“计算方法”实验内容的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106-107.
[5] 孙中胜,高长宝. 微机组装升级与维护[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