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工企业信息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工企业信息化范文1
早在20世纪,我国已经开始使用信息化技术对石油化公企业进行建设,但是在近几年石油的信息化建设才达到高速的发展,我国对石油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和技术已经逐渐开始采用CIMS、MRP、EPR等信息化技术,但是我国时候化工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影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现在,我国石油企业的建设的发展在不断加快,但是对于石油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更了解并不升入,有许多的石油化工企业的观念落后,认为没有必要对石油进行信息化建设。人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知识一种信息技术,并没有起到作用,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为缓慢。
石油信息化的建设直接影响石油行业的发展,石油行业的发展的好坏会影响石油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轮胎行业的发展状况,有色金属的行业,汽车行业等。我国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信息化的各个方面的投入较少,所以建设的效果不佳。还有一些客观原因影响石油化工企业的的信息化建设。现在我工缺乏专业的中和素质人才,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的吸引足够多的高素质和专业型人才。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环节毕竟符在,涉及到的行业也比较多,针对相关企业的软件开发也比较少。
2 石油化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模式
2.1 CIMS模式
CIMS模式是从国外借鉴和学习的模式,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技术。在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推行CIMS模式,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企业的改革,加强对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实行这种模式可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实现统一生产。对于整个系统实行的模式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石油的开采方面,是有的冶炼以及石化产品的销售和流通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信息化。在实施的低于方面已经发展到全球的网络中。CIMS模式的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以及模式化。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云云这种模式主要是有五个模块组成,现在已经逐渐推广到流程工业方面。它可以大规模的处理原料,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使得产品保持相对的稳定,严格控制生产的的模式,采用集散控制的系统。
2.2 EPR模式与SCM模式
EPR模式是现在广泛应用在管理方面的技术,实际上就是连接所有的职能部门,它的核心是一盒可以存储数据的的应用系统。根据不同部门的要求来完成任务。但是EPR模式仅仅是处理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不能对企业的模式进行制定和优化管理。SCM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能提供相管的解决方案和管理服务。
3 石油化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 进行合作化发展
因为我国在信息化建设的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可才采取合作的模式。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单纯的进行信息化建设,没有足够的经验吗,缺乏专业的人才,所以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会比较慢,并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有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3.2 培养专业性综合性的人才
我国应该加强培养专业性的综合素质人才,石油化工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来指导管理工作。所以石油化工企业在开始信息化建设之前应该对负责项目的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让员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
3.3 选择适应的信息化模式
石油化工企业在发展中一定要注意发展的模式,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信息化的发展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石油化工企业不能盲目追求发展的速度,选择不适合的发展模式。石油化工企业在发展建设信息化的同时不能完全放弃传统的管理模式,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适合用传统方式解决问题,就采用传统法的方式,运用传统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选择信息化方式来解决。
3.4 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
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对生产管理的模式。石油化工企业,设计涉及到的行业比较多,管理方面比较复杂,所以必须要是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有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要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集成的信息系统,这样可有效的对信息进行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保障企业信息化的合理建设。在信息管理中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3.5 统一规划,分块管理
因为石油化工企业涉及到平的行业比较多,管理的内容复杂,所以要对石油化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统一规划,分块进行管理。综合所有石油相关的管理信息,建立子系统。对分模块进行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任务的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化工企业信息化范文2
一、化工行业概况及信息化现状
所谓的“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信息开发工具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来改善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服务的水平,并在总体上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由于化工行业的行业特性增加了该行业在信息方面的需求。化工行业需要采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好企业的生产,研发,物流以及企业资源的优化,并且将企业的经营决策从传统的决策提高到高效率的有信息化支持的决策过程。
化工行业的高信息化普及率为企业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信息的及时提供与收集,这些数据存在于化工企业在各个部门和生产环节之中。管理层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可以随时调用即时的企业运营信息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第二,信息系统强化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由于化工行业的业务流程复杂,通过企业的信息系统针对不同业务流程来设计控制逻辑,这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再加上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使管理层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各部门的即时信息,提高了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第三,信息系统确保了化工企业在各个业务流程上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信息系统根据化工行业的特性,从化工行业的低端化学品到高端化学品分不同阶段进行了精细的成本核算,并根据企业在不同生产阶段的实际运营状况来进行资金和物流的合理调配。
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风险的控制目标
由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公司经营管理的平台,公司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内部控制模式都会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得到体现。因此,财务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的目标与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控制目标一致。即要确保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合法和合规;要确保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作;要建立必要的程序来保证公司的组织行为与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一致。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风险控制环境的改善。具体包括:公司的管理层和公司员工的日常运作按照公司规范来执行。对于不符合公司操作规范的行为,公司的财务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及时的发现并予以提醒和纠正。公司的监管部门在进行核查活动的时候,财务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能够做到及时与准确。第二,风险控制活动的强化。具体包括:公司的每一项风险控制活动的标准流程都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得到了体现。财务信息系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确保与风险控制的标准流程一致。
三、公司纵向并购中财务信息系统整合风险的控制策略
1.整合战略以及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风险控制策略
第一,信息系统的整合战略。针对公司的信息系统合并战略是否明确,合并战略如何实施与落实的问题。公司首先定义了整合战略:总的来讲要实现两个系统的销售收入和采购成本的对接,这是因为两个公司纵向合并后原来的外部交易都变成了内部交易。第二,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环境。从公司整体发展前景来考虑,公司并购后如果想从一个区域性公司转变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必须要学习当今世界上的优秀管理理念,并转变公司的一些工作方式。第三,公司决策权的分配与组织结构。公司设立首席信息官这个职位来统一负责系统整合的决策。首席信息官在公司的整体系统整合过程之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由首席信息官牵头,各个部门都必须在系统整合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财务成本控制模块
公司决定从会计的角度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并将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植入到财务信息系统中。并且标准成本差异法的分析机制来改善公司成本控制流程。
3.财务信用和应收账款控制模块
对于财务信用和应收账款控制模块的风险,在公司信息系统的整合中,合并后的公司采用对财务信用和应收账款控制模块重新设计的办法来避免这些风险。
4.项目风险中费用的控制
关于系统合并费用的控制,公司采用了以下对策:第一,在公司合并团队对合并项目的费用管理框架制定好之后,公司会根据合并项目的费用管理框架来编制预算。为了保证项目投资的高效,公司必须保证对项目的具体投资按重要程度来划分以确保重点项目的投资,从而减少项目的投资浪费。第二,公司的信息合并团队还对项目进行成本监控,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比较来控制。
5.项目风险中质量管理的控制
项目控制中的质量管理十分重要。这方面的管理必须要在项目运作的全过程之中,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公司对系统合并项目中的每一个模块都建立了一个实用性强可以有效衡量项目指标的质量标准。项目指标的质量标准有具体的量化指标,这些量化的指标包括项目的预算、项目的周期估计、总体和具体的项目范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资金规划。第二,管理信息系统合并团队实时监督项目的效果。公司的信息合并团队负责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并进行实时的监控确保项目风险的可控。实时监控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具体的项目负责人需要及时跟进自己项目的最新情况,做好项目的日志记录,准确收集项目过程的相关信息。第三,管理信息系统合并团队还不断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差异及其成因,对这些偏差的发现与分析会有效地帮助项目相关执行人员对自己工作不断的进行校正。
6.服务连续性风险的控制
第一,在信息系统整合完成前对服务连续性风险的控制。由于企业的业务开展会受到信息系统服务中断的影响,而服务连续性的中断会额外地增加企业在信息系统合并之中的成本。针对这一种情况S公司采取了以下的措施:(1)公司设立一个保证公司信息系统连续服务的指导策略,依据这样的指导策略制定了应急方案。这些方案包括关键资源的监控和报告,关键资源的识别、程序的备份和恢复原则。(2)对于在不得已情况之下对系统需要采取的服务中断操作必须要选择在对整体的系统影响最小时候来进行,一般来说选取午夜时间和节假日。(3)业务部门要做好准备工作应对信息系统服务连续性中断。(4)公司的信息合并团队需要确保服务连续性中断的范围和时间不被扩展和延长。(5)集中精力在连续性最为关键的项目上,一旦服务中断必须建立数据恢复的优先级来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
化工企业信息化范文3
【关键词】工业工程;信息化;集成应用
当代社会,企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信息技术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企业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给企业的经营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企业创新日益加快,信息化建设无疑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助推剂。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以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为基础,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需求等业务流程数字化,控制和集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内外部资源合理配置,信息即时共享,使企业能迅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实现了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到战略层的全面渗透,其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挖掘隐含的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以及业务流程的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管理模式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实现管理和运行模式的信息化。
(2)生产自动化。借助计算机技术和软硬件设施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消除盲目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数据信息化。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销售等数据进行处理,挖掘隐藏其中的信息,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信息即时共享,实现企业内部协同化管理。
(4)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企业信息化不只是简单地摒弃人工环境下的流程观念,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原有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及战略目标制定符合自身经营模式的管理流程,完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信息化。
2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2.1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本文以制造业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1)信息化建设瓶颈多。部分制造企业盲目进行信息化建设,在技术和理念上喜欢追赶潮流,采用高性能的设备,而不注重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及经营模式相结合,对实实在在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缺乏实施指导。(2)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少。我国信息化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巨大差距。企业对信息化的迫切认识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只注重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缺乏对信息化后续的建设工作。(3)ERP应用增长速度快。多数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引入ERP软件。但是由于缺乏应用ERP软件的相关经验,以及在信息化建设中急于求成,盲目缩短ERP软件的实施周期,导致实施过程出现瓶颈。
2.2工业工程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信息能力,实现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减少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这其中包括人的信息化、工具的信息化和组织流程的信息化。此外,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一切的流程,如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基础设施的构建、组织结构的变革等也应该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之前应该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各种因素,客观地分析企业现状和需求,制定合理的信息化策略。工业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目的是对企业的物料、人员、设备、信息等要素组成的生产系统进行改进及优化,其所具有的设计、评价、改进、创新等功能恰好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1)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撑,MRPⅡ和ERP作为IE范畴的经典信息管理系统,通过IE的理论方法解决了企业资源平衡、生产能力优化等问题,实现了对产品质量和工作流程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在制造类企业中,ERP对采购、制造等一系列体系进行整合,促进了生产线上各项任务的及时完成,增强了企业生产的协调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便利。(2)IE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精准的基础数据和理想的软件运行环境(如人员的知识水平、设备的可靠性等),保证了产品生产周期和生产计划的准确性。(3)业务流程重组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BPR强调利用先进的工业工程和信息技术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管理,改善企业质量和服务。(4)在现有工业工程的基础上,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应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引入先进的制造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的集成应用
我国工业工程和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无论从研究还是应用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国内企业管理技术基础薄弱,尚需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业工程水平和信息技术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平台。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双重任务下,企业要快速提高竞争力,需要工业工程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和理论支撑,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工程的集成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工程的集成应用是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现状的一个必然趋势,企业应从长远考虑制定合理的战略方针。首先,企业应该在传统工业工程思想的基础上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学习其核心思想,避免直接套用其理念,实现工业工程的“本土化”,制定符合我国企业需求的工业工程体系。其次,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构建性能稳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脱离了工业工程的思想而孤立存在,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现状和发展目标,明确信息化建设方针,保证信息化建设成功实施。
4结束语
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应将工业工程的管理理念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实现二者的集成应用,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宋晓艳,朱玉杰.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分析[J].森林工程,2007,23(2):91-93.
[2]宋飞舟.制造业信息化,工业工程是关键[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19(3):26-28.
化工企业信息化范文4
摘要:石化企业政工部门作为石化企业队伍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在这个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强化政工信息建设,提升政工部门的战斗力,对于充分发挥石化企业政治工作的效能和促进石化企业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石化企业;新时期;政工部门;信息化;建设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谁能充分占有信息并为我所用就能赢得工作主动权。石化企业政工部门作为石化企业队伍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在这个信息时代背景下,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强化政工信息建设,提升政工部门的战斗力,对于充分发挥石化企业政治工作的效能和促进石化企业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信息观念,切实增强石化企业政工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各级石化企业普遍加强了对信息工作的领导,加大了对信息工作的投入,为各级领导了解情况、正确决策、指导工作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石化企业政工信息化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与勘探开发、销售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相比有较大差距,与当前队伍管理形势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电脑设备落后。二是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政工信息主要应用于政工部门填写各类报表名册,没能达到通过全面、准确采集能够反映队伍现状、发展趋势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为开展各项队伍建设活动提供依据,从而做出相应决策的效果。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石化企业政工信息工作的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可以说,要做好政工工作,关键在队伍,核心在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在当前政工队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人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工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必须走科技强企之路,要牢固树立“谁不重视科技强企,谁就会落伍,谁就会被淘汰”的思想,结合“管人”的业务特点加强石化企业政工部门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工干部的业务素质和信息化管理能力。要切实转变信息观念,把政工业务从以往长期的人工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彻底扭转政工基础信息薄弱、工作被动的落后局面,加大硬件投入,加强软件建设,将政工日常业务纳入电脑科学化管理,通过充分发挥队伍建设信息网络研判机制等途径,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使政工业务信息管理规范化、系统化,更好地为石化企业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二、以石化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为依托,切实提高政工信息化水平
要提高政工信息化水平,必须切实加强提高石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一要抓好系统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同时要加强对系统管理人员的政工业务素质培训,增强责任意识,使其认真、主动地做好系统维护工作,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性。这是政工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二是要提高系统的使用率,提升政工业务的信息化水平。政工工作要实干,更要巧干,要注重材料的积累。政工部门经常要和数字打交道,统计不同类别、年龄层次、不同级别的干部职工情况,如果用以往的老办法,我们要善于利用系统进行人员信息分类查询、数据分析,提高石化企业人事信息的使用效能,增强其实用性,使各种实力统计、报表名册上报快捷、准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信息系统中的干部管理、资料管理等板块与实际工作存在差距,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石化企业政工信息的发展。三是利用系统进行队伍信息研判。我们可运用系统管理功能,设置好,将信息触角延伸至基层,扩大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进行队伍信息网上研判。比如可让基层单位政工人员通过系统了解本单位人员信息,并按规定通过系统定期填报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家庭成员变动情况、干部职工思想动态、队伍存在问题等,形成队伍信息研判长效机制。政工部门领导通过系统变动信息库全面了解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对队伍中的苗头性问题、队伍发展趋势等进行研判,及时做出相应决策,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用信息主导队伍建设,开创石化企业政工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政工部门工作很重要特点就是“为干部职工服务”,事情细小繁杂,工作任务既繁重又琐碎,长期以来,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政工部门的工作内容基本上处于应付具体事务的被动状态之中,很少有时间深入基层调查掌握队伍的思想情况,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切实增强政工工作的主动权,必须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加强政工业务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政工信息化。通过充分利用石化企业信息网,实行办公网络化,文件无纸化流转,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石化企业干部职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减少政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石化企业政工基础工作的科技水平,以逐步实现“用信息主导队伍建设”,开创石化企业政治工作信息化的新局面。
一是应用于日常办公,实现办公自动化。各类通知、通报和非类文件、政工简报等,全部在综合信息网上起草、签发、、传阅,确保了信息上传下达及时、准确、保密,基本取消了纸介质发文、通知,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据统计,笔者所在二级单位石化企业信息网开通后,主页设通知通报、基层基础建设、队伍管理、企业文化等多个板块,内容丰富,布局规范,深受干部职工欢迎。为促进网页的建设和利用,提升干部职工微机应用能力,有的单位还举办政工人员计算机知识培训,还特别对各单位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信息员进行网络知识专门培训,使其成为计算机教员,充分发挥能者为师的作用,回到各自的岗位后做好“传帮教”。目前,我单位政工人员基本达到会打字编辑、会上网查询、会采集录入、会操作业务系统的“四会”要求。单位的综合信息网点击率和使用率不断提高,大部分政工人员已养成每天上班必开电脑,开机必上网浏览网页的习惯,信息网已成为单位信息交流的平台。有效地提高石化企业干部职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是队伍建设信息网上通报,实现信息互通共享。首先是干部职工福利情况定期通报。使用电脑操作以来,政工干部职工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利用电子表格的计算、统计功能代替人工核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性,并实行“阳光工程”,做到职工福利情况网上通报等干部职工关心的内容也进行网上通报,深受好评。其次是队伍信息网上通报,包括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队伍研判情况,政工例会内容等都做到信息化,方便局领导、各单位政工人员、干部职工及时了解,提高信息的互通共享。
化工企业信息化范文5
一、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
从总体上讲,工业化主要解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和机械问题,一方面是解决人的体力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解决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问题,俗称“手的延长”,工作对象主要是物质和能源,实现物质和能源的转换,扩大物质生产的数量和提高物质生产的质量。信息化主要解决信息的编码、传输和处理等问题,一方面是解决人的智力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将人从繁重的智力负担中解放出来的问题,俗称“脑的延伸”,在许多方面能代替人脑的记忆、计算、推理、思维等方面的功能。信息化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信息和知识,通过解决信息的编码、传输和处理等问题,既能在更高的层次扩大物质生产的数量和提高物质生产的质量,同时也能实现信息的综合和提高。
二、在发展速度及影响面上的差异
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期,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现在,经过200多年的历史,工业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与此同时,上个世纪二战以后开始发端的信息革命更是使信息化处于加速发展的时期,50多年来,信息化所赖以发展的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呈几何级数方式增长,这段时期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超过了此前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
三、在发展模式上的差异
在发展模式上,工业化主要是需求导向,信息化则是解决“脑的延伸”问题,一方面它解决“脑”不能解决的问题,坚持“需求导向”;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综合和智能化,以技术革命创造出新的需求,出现了所谓的“供应导向”。新古典经济学家萨伊曾提出“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这个在工业化时代遭到否定的定律,在信息化时代成为了规律。因此,“需求导向”和“供应导向”并举,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
四、在发展动力上的差异
工业化的发展以资本为第一推动力,资本是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显现出“资本导向”的特征,技术和劳动力是次要的因素。技术信息化的发展以技术为主要动因,以技术的不断突破带动产业的进步,而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成为次要因素,显现出“技术导向”的特征。
五、在发展条件和手段上的差异
工业化的基础是农业化,信息化的基础是工业化。在手段上,工业化主要靠竞争来实现,而信息化除了竞争外,合作也上升为一个同样重要的主题。工业化的观念是,参与面越少越好;信息化的观念是,人人都是参与者。
六、在管理模式上的差异
工业时代的经济管理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物质的生产过程是流水线型的;二是信息的传递过程是垂直的,与此相适应的管理过程是垂直的,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这种信息传递模式主要是受到传递手段的限制,而信息技术则为信息的多点同步传输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由于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信息传输可以形成网络方式,那么建立在信息传输之上的管理模式也就相应地由垂直方式转移到更具活力、中间过程更少、成本更低的的网络管理方式。
化工企业信息化范文6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各个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也不例外。标准化管理是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工业企业现有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导致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这对其的发展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工业企业要想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对标准化管理进行重新定位,并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管理方案。
二、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
1.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成绩
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切贯彻我国相关部门所制定的标准化管理制度;(2)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纷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标准化管理制度;(3)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建立了专业、兼职标准化管制度,合理规范企业标准化管理全过程,并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监管;(4)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缩短产品的研究周期,保证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国现有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一些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标准化管理制度不重视,没有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管理方案,导致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不能准确实施;(2)工业企业中现有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只重视产品的质量与其他技术标准,现有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3)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安于现状,没有积极引进先进的标准化管理技术理念,而标准化管理人数量较少,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质量提不上去。
三、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重要性
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创新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改变现有的经营发展模式,摒弃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保证所开展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另外,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以技术为载体,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提高对标准化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视,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其可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步。
四、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有效措施
1.创新管理的观念
首先,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标准化管理竞争意识,提高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标准化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其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树立整理的战略管理意识,这一意识是企业“竞争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明确标准化管理制度,并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管理方案。而企业在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是时还应该与企业的营销战略结合,为企业的经营服务战略提供保障。最后,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标准化协作意识,为各个部门建立一个合理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标准化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2.管理标准的创新
企业在开展标准化管理创新工作时,应该从程序、内容这两方进创新。其中的程序创新主要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标准化管理理念,并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手段与自身的发展相结合,实现创新;而内容创新主要指企业在产品制造生产的同时不仅仅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应该提升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将企业的独特资源优势、风格体现出来,加深人们对其的认知。另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拥有超前的服务创新意识,增加对企业生产技术的投入,保证企业的生产技术处于领先的状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