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范文1
一、注重素材积累
要想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言之有物,除了平时的仔细观察,更重要的是“文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重视文本,文本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比比皆是,我们只要平时注重从教材中汲取这些素材,就能为习作做好铺垫。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其次是通过观察积累素材,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日记积累下来,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让学生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表达,不受文体和字数的限制,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基本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二、注重说写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习作教学时强调学生先说后写,说写结合,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众多的素材中搜索出最能表达题目要求的素材,而且在说中能听取他人的优点,同时接受同学的修正,明白自己语言上的不足。“说”要求学生从简到繁,从一句话开始,提出若干问题,不断补充,逐渐完善。“写”要求学生语言通顺,格式正确,内容清楚,这样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使学生习作基本做到有条理地表达。
三、注重内容创新
现在小学作文的话题无非是描写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母爱、师生情,这些话题一写出来,都是在路边捡到钱,等着失主或者警察叔叔来;扶老奶奶过马路;帮助落后生学习;半夜生病发烧,下着雨妈妈或者爸爸背着我去医院,老师像母亲一样帮助我的学习和生活等诸如此类。所以现阶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小就有独立的思维,培养自己的个性。联想带来创新。这时,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勾引”出他们的记忆资料,把内存信息转化为语言。
四、注重作文评价
作文评讲是重要的环节,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取几篇有价值、有特色的习作进行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了,一些中等学生、学困生也从中受益匪浅。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改进和引导。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优等生不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更要提出改进的地方,对于学困生则要从细微处去鼓励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此外评价还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懂得评价某学生的习作是件光荣的事,老师应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范文2
[关键词]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真正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教学。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作文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只有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不断地获取作文素材,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认为观察能力主要是习惯构建。良好的习惯,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备的素质,而是靠后天的培养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1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应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只有那些事感兴趣,他们观察时才会认真仔细,教师可布置一些观察性的作业。如:“校园一角”、“养花”、“家里的狗”、等,让学生观察,也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下棋”、“猜谜语”、“拔河比赛”让学生体会观察。观察后,让学生口述有哪些收获,以此培养他们浓厚的观察兴趣。
1.2 明确观察目的。洲练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的重要方面。观察目的明确。观察效果才好,无目的观察,发生的事情,看过撂过,不思考,也派不上用场,写作时,仍然是搜肠刮肚,没有材料可写。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在写之前,根据习作要求,让学生观察。
1.3 讲究观察方法。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讲究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观察也是这样。根据训练需要,教师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观察,并结合语史教学渗透观察方法。如:观察应有序:先整体后部分、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等:再如:观察应抓住事物特点:要是观察动物。就要注意它们的生活习性等特点:如:观察植物,就要注意它们的形态、大小、颜色和生长特点:如果观察对象是个人,要注意他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性格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观察,获取作文素材
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内容充实。内容来自生活,来自平时积累。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材料,但生活是客观存在,要转化为学生手中的材料。还要待自己去感受生活,发现素材。从而,激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小事捕捉写作题材。
2.1 引导学生注意日常生活,启发观察思考。如: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杂技表演,为了给学生流下深刻的印象,采用了活动前精心布置观察、思考:你观看时的心情怎样,看到了什么?什么节目表演最精彩?观众的喝彩怎样?你又是怎样想的?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同学们事先在头脑里有所准备,然后同学们回家再写下来,这样同学们就不会觉得无从下笔。又如:有时我要学生写《下课十分钟》,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按方位的顺宁写下来。
2.2 启发学生对身边的偶发事件观察、思考。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常有鸺发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老师要善于处理鸺发事件的发生,并将其作为写作的素材,并引导学生观察。有一次,课堂上有位同学肚子疼。突然吐了一大堆脏物。当时同学们有的指责,有的叹气,有的捂鼻子,有的主动帮助、关心。这时我便就这些是引导学生以当时的情形展开辩论,在就顺势让学生以《同学病了以后》为题进行习作。类似这样的经常性训练,来激发学生埘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细致观察,时间长了,同学们也就逐渐养成了会抓住重点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习惯。
3 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是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应当脱离作文教学的陈旧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赋予其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等待收获的将是缤纷的色彩,清新的果实和勃勃的生机。写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文思桔竭,三言两语就把要说的倾倒完了,千千瘪瘪;有的学生却思绪绵绵,脑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澜起伏,笔下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与写作材料充足与否当然有密切关系,然而,切不可忽视另一重要因素,即想象力发挥得如何。
3.1 给学生创没一个宽松的作文环境,学生作文才敢在观察中写事讲真话。但教师应要注意不要拿后进生作文取笑,也不要用尺子来衡量学生的作文,只要学生作文有所进步,就要多表扬、鼓励。尤其在批改作文时要讲究艺术、鼓励性的评语。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范文3
一、抓住生活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生活是多彩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发生,可是往往我们对此熟视无睹,忽视了它的存在,更没有仔细去观察、去想象,丧失了许多写作的好素材。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捕捉教育契机和写作契机的职业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
1、关注自然。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要创设美的情境,激起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描述美的热情。例如,一年级的韩老师在带领学生上课间操时,感觉风特别大,这是学生都能感受到的,他抓住了风大这一天气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韩老师神秘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说着板书“风”,接着问:“今天的风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风特别大。”“你能说说风怎么大吗?”有的同学说:“刮得我不敢睁眼睛了。”有的说:“刮得塑料袋都跑到树上了。”有的说:“刮得我走不动了。”……“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今天为什么刮大风吗?”学生们稍作思考便纷纷举手:有的说风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说风爸爸饿了,有的说风爷爷生气了……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他们是天生的小诗人。
2、关注身边小事。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同学间的、师生间的,课上的、课下的,家里的、学校的,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例如,二年级的高老师发现讲桌上放着许多没人要的铅笔,就以“讲桌上的铅笔”为题进行了一次说写训练。他指着这些铅笔对学生说:“这些铅笔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们是不是很喜欢我呀?”话这么一说,学生们都笑了,创作的灵感也随之而来了。其中一名学生写得挺有意思:“我的铅笔迷路了/我好着急呀/铅笔,铅笔,你在哪/忽然/我看到了他/正在墙角边哭/我急忙把他/送回了家。”这样的作文还有许多,像《进货》、《带你走进卡的世界》、《老师视线之外》等等都是学生关注身边小事的杰作。
3、关注媒体信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生活无时不受到媒体信息的影响。关注媒体信息,感受国内国际事务对自身的影响,是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好机会,也是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指导的最佳时机。比如在5.12大地震后的一段日子里,许多教师把“说说地震中最感动自己的事”作为话题作文的素材,引导学生感悟亲情、感悟爱。
二、抓住活动契机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1、切割活动过程,引导观察方法。如:组织学生进行“隔箱猜物”的游戏时,把游戏分成了几个阶段。首先上台的是王君平,老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薛峰上台时的动作、神情,并围绕薛峰上台进行说话训练;当薛峰点到刘爽时,老师又引导学生体会刘爽的心理活动,观察刘爽的表情、动作等等,让学生明白观察就要调动全身的感官,观察游戏双方、观众以及自己的不同感受。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范文4
【关键词】兴趣;新意;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如何让小学生乐于写作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敞开心扉。
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刚过完的六一儿童节。有的学生说出自己过节的心情,有的介绍自己玩的地方。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快乐的节日》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二、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三、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四、扩大阅读,丰富知识。
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板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没有东西写而苦恼。
五、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不会无从下笔。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多向思维,写出的作文就会别出心裁、耳目一新。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六、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想以下几点措施比较有效。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生活的城市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使学生有可能积累写作材料,也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当成自己的作文素材。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思路。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打开,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范文5
1 创设情境,深挖题目内涵
作文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作文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文章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取决于学生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因此,作文教学中始终要把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欲望作为教学的目的,并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如,我给学生出《可爱的家乡》一题,不是对学生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来写家乡的可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是发动学生深入调查,并要求做好记录,通过调查使学生一致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富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激情,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有血有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依据情境创设,深入挖掘出题目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整理清楚作文的思路,扣住作文的重点,为作文的“航行”点燃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2 合理命题,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此,作文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
教师必须思想端正、目的明确,在教学前要想出好题,从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为出发点,不要在命题上为难学生。
2.2 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法可写。为此,我们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及时性。
3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注重语汇积累
积累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小学生开始习作时,往往不知道怎样用书面语表达自己要说的话,要想让学生“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其实质就是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汲取知识,用自己的手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词语量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空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教材上的字、词、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好词佳句摘抄本”,开展积累好词佳句竞赛活动。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和积累,从中吸取了营养,吸取更多的词汇,从而写出许多优美的句子,为写作文奠定基础。如《古都文集》一书中写道:“他的文章散见于各种报刊.......”作者为啥要用“散见”而不用“发表”,虽然意思相近,但“散见”要比“发表”用词好,词语新颖。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巧用佳词妙句,为文章添彩。
4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5 从生活入手,写体验文章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作文;小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这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心目中不争的事实。但它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例也较大,所以作文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不知从何处起笔,只能被教师的指导牵着走,处于被动状态,写出的作文空话连篇,毫无新意。教师在指导时,费力不少,收效甚微。造成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其它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用它丰富的表现力,给学生提供形象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利用它创设情境,拓宽题材和写作思路,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形象的材料
1.通过课件,为学生积累素材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我们要转变观念,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游览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之壮美;如野炊、拉练活动,让学生们野外求生存,做大自然的主人,体验生活;如调查采访,让学生触摸时代的脉搏;如“找春、夏、秋、冬”的活动,让他们感受春的温暖,夏的热烈,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并在活动中指导拍摄有代表性的典型镜头。存储在素材库中,制作课件,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让题材库充裕起来。
2.展示课件,丰富写作内容
小小荧屏,大大世界。计算机信息传递快,存储量大,交互性强。它能飞越时空,让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事物清晰地展示在你眼前,让此地的、彼此的景物一同呈现;它能显示静止画面,更能展示动态过程;它能把漫长缓慢的变化过程进行浓缩,亦能把瞬间发生的变化进行分解慢放……如指导学生写“桥”的文章,学生只要调出资料库,各种各样的桥便可呈现于眼前:石拱桥、水泥桥、立交桥、斜拉索桥,具体的桥有赵州桥、断桥、钱江一桥、钱江三桥、杨浦大桥、板桥、十七孔桥……同时小资料室中都有每座桥的名称、构造、用途、特点等方面的介绍,学生可自由调出,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练写。更有甚者,学生就地取材,写出家乡的桥。
二、激感,强化写作欲望
1.创设写作情景,调动积极性
心理学家赤瑞特拉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教师可选取视听媒体,创设写作情境。如状物描写“黄山云雾”,可从VCD等资料片中截取有关云雾的内容。那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云雾,把人带入了虚无缥缈的世界,云海令人陶醉,学生心中涌动着对它的赞叹,写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又如指导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一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由远而近,飘至耳际,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组组特写镜头的播放──白发、皱纹、苍白的脸,深夜里的烛光,作文本上的圈圈点点……优美的旋律,拨动了学生感情的心弦,感动的画面忆起了老师六年的付出和教诲,唤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对老师的敬佩之情,一句句真诚的话语在笔尖流淌……
2.激发欲望,发挥潜能。文章不是无情物,感情是文章的魅力所在。“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小学生的写作更易受情感因素的驱动。形象生动,图像鲜明的电教媒体,光、声、影有机结合的CAI课件,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围,何愁“情不动辞不发”?学生平常习作,靠的是对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的回忆,写作时已时过境迁,难以情真意切。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点,它可再现、模拟真实的场景,根据需要进行反复播放、定格、扩缩等技术处理,充分唤起内在的情感,形成较大的内驱力,写出的文章才会让人产生共鸣。
三、尽情表达,抒发真情
1.培养观察力,描写细腻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但不注意细节,且受情绪影响,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即使在指定的观察材料中,也往往是笼统的,粗略的。学生参观了饲养场,只觉得小鸡摔跤、鸭子游泳、猪抢食等较有趣,至于具体的细节则已淡忘。根据这一弱点,教师将参观的材料制成课件,到课堂上随机点播几组镜头,指导学生定向观察。学生亦可选择感兴趣的材料自主观察。又如学生去观察校园中的夹竹桃,他们只是留下粗浅的印象。教师可制成课件,让学生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它的枝、叶、花的形态、颜色,及如收拢的小伞般的果实。如此高质量的观察,学生才会“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2.展开联想,快速表达
联想使文章羽翼丰满起来,学生在细致观察基础上,若能展开适当的联想、想象,文章能会充盈而富有情趣,如上文提出的“小猪抢食”镜头,学生展开联想:一群小猪飞奔过来,嘴里直叫嚷,像是在说:“我饿!我饿!”抢到食的小猪,嘴里发出“叭叭”的声音,两只大耳朵扇得厉害,像是凯旋而归的将军……让思维张开翅膀,笔下快速地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感。学生由联想而情感波动,文思泉涌,把文章写得具体感人。
3.及时反馈,正确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