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范文1

1.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内容分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战略层次包括信息化前景和使命分析、战略的识别、指导原则的建立和具体目标的明确;战术层次则包括信息化架构的搭建以及技术标准的建立。

现有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类:传统的以数据为中心的“底层数据”规划法,如企业系统规划(BSP)和战略系统规划(SSP)等;以支持企业战略决策信息为核心的“决策信息”规划法,如战略目标集转化(SST)和关键成功因素(CSF)等;以分析企业流程链及其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内部流程管理”规划法,如业务流程再造(BPR)和价值链分析(VCA)等;“内部流程管理”进一步向企业上、下游拓展的“供应链管理”规划法,如战略网格模型法(SGM)等。

2.纺织行业的发展特点

中国纺织企业中,99.4%为中小企业,95.0%为非公有制企业,中小民营制造企业是中国纺织业最大的也是最具活力的群体。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纺织产业的价格优势日益减弱,依靠数量增长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加快产业升级是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纺织产业约85%以上的工业产值在东部地区实现,而原材料和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生产要素与生产能力的配置不合理,加快纺织服装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十一五”期间,内需市场一直是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内销占比也逐年提高。“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居民消费潜力有效转化为消费行为,内需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产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3.纺织行业信息化特点

纺织行业信息化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其间经历了几个阶段,从2000年到现在,则被视为发展快速期,该阶段主要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重点,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两化融合是大方向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可以缩短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对于纺织企业而言,信息化的大方向即在于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到企业运营的各领域中,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管理精细度,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2)细分行业各具特色

纺织产业链冗长复杂,细分行业众多,信息化侧重也不尽相同,如化纤更加注重管控一体化,棉纺则深入到车间生产管理,毛纺更关注工艺与质量,印染要重点解决绿色化技术,服装致力于供应链管理,纺机的重点在设计与管理的集成等。

(3)行业ERP是应用重点

管理信息化一直是纺织企业的主要需求,针对各个细分行业的、适应企业规模与生产经营特点的行业ERP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信息化的共性需求与应用重点。

4.基于价值链的纺织企业信息化规划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由于整个行业处在转型升级期,组织结构极具易变性和多样性,如果在规划时偏重考虑现有的部门职能,则最终开发的信息系统很难适应企业变化。

上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首次提出价值链概念,认为企业的活动主要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后勤、生产、销售、服务等;辅助活动由采购、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组成。

基于价值链的规划方法不是直接把部门作为规划对象,而是把业务流程转换为价值链上的基本活动,无论部门如何调整,价值链是相对固定的,这对于组织架构调整频繁的中小企业是更适宜的。另外,纺织企业多属制造业,虽细分行业众多,但价值链环节分工明确,均有相对应的IT应用系统。从价值链出发,通过需求与权重分析,可以对IT应用系统做出取舍,并确定开发顺序,从最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环节上着手,这对于信息化投入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也是有利的。

综上考虑,本文提出基于价值链的纺织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共分为相互关联的四部分内容,通过十个操作步骤来完成。

4.1纺织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内容

第一,企业价值链分析,包括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完成现有业务流程向价值链的转换、找出企业运营的关键价值链环节;第二,价值链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包括优化企业活动流程、明确价值链各环节的信息化需求;第三,信息化平台体系搭建,包括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构建完整的信息系统架构;第四,完成信息化实施方案,包括排定系统的开发顺序与资金计划、明确网络与软硬件环境要求、对项目完成后的效益给出评估。

4.2纺织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操作步骤

第一,项目启动。要成立相应的项目组织和管理制度,咨询公司要成立项目团队,企业也要建立甲方团队直接参与项目,甲方人员组成应涵盖各个业务板块。联合团队建立后,要针对企业中高层进行用户培训,提高企业对待信息化的整体意识。

第二,形势分析。包括两部分:(1)企业外部环境,涉及整体纺织行业以及所在子行业的发展态势、政策导向、相关产品市场、技术进展等;(2)信息技术环境分析,涉及时下纺织行业信息化应用的特点、水准、相关软硬件的主流技术趋势、主要供应商等。

第三,企业调研。从三个方向展开:(1)生产经营情况,包括企业规模、主营业务、运营状况、竞争对手等;(2)企业管理情况,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业务流程等;(3)信息化现状,包括信息化投入、信息化管理制度、人员配置、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等。

第四,信息化战略识别。从三个方面着手:(1)对企业战略进行研究,做到对企业发展思路有全面深入的理解;(2)对企业现有信息化状况做整体评估;(3)在企业战略的指引下制定信息化战略,其关键是要让企业的战略思想在信息化愿景与目标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五,价值链识别与优化。包括三个层面:(1)价值链识别,要从计划与控制、产品与服务、支持资源三个环节勾勒出企业完整的价值链活动,并识别出其中的关键环节;(2)价值链优化,要对现有价值链活动进行评估,并给出优化意见;(3)定义数据类,要以优化后的企业价值链为基础,给出支持每个价值链活动所必需的逻辑相关数据类别和要求。

第六,搭建信息系统整体架构。包括总体结构、应用层、数据层、开发层、技术层和操作层六部分内容。这部分的工作是整个信息化规划的核心,它以层次化的结构涉及到企业信息化的各个领域,每一层次由许多功能模块组成,每一功能模块又可分为更细的层次,其工作原则是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并尽量把减少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第七,搭建信息化技术架构。信息平台架构搭建完成后,要对企业信息化的软件、硬件和网络环境等支撑技术进行规划,包括三部分内容:网络拓扑结构、系统布置策略、信息技术标准。

第八,搭建信息化治理架构。要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行评估,给出调整意见,然后规划出未来信息化治理的架构蓝图。

企业信息化规划范文2

[关键词] 信息化 企业资源计划 模型

一、引言

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着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加入WTO之后,我国钢铁企业正直接地、全面地面对国际市场的全方位竞争。形势要求我们加快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及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管理方式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的优化和升级。推进钢铁企业信息化,是钢铁行业自身提高竞争力、适应新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是钢铁企业适应国际环境、融入全球经济的战略选择。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浪潮正在给中国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深刻变革。

二、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先进钢铁业就开始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到九十年代,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企业运行不可缺的支柱。目前,电子商务的建设、信息系统的应用扩大到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应用,甚至同业之间的应用整合。

目前,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在第一阶段的目标。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在全国的工业领域里,处在了领先地位。钢铁企业一般都根据“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后实施完成了ERP(Enterisd Resourcg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项目及产销资讯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网络协同办公系统(OA)、资产设备管理系统(EAM)、人力资源(HR)、绩效管理系统、项目管理(PM)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及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等信息化项目,为规范内部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问题的提出

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引入管理流程并改造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管理创新;建立一个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的计算机支持的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企业运营的信息平台和重要的管理手段。使管理更加透明、业务流程更加顺畅,业务活动更加高效。

但是,如何把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有效地连接起来,降低销售和采购成本,最终达到“管理高度集中、产销高度衔接、数据高度一致、信息高度安全”的目的,就需要钢铁企业制定适合自己企业本身情况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案。

四、钢铁企业信息化规划模型构建

1.企业信息化规划模型

根据钢铁企业的特点,结合企业信息化需求和发展趋势,特提出企业信息化规划模型,如图所示。

2.企业信息化规划模型说明

(1)设计思路:主要从安全性、拓展性和整合性三个方面考虑

①安全性:通过内部门户和外部门户的设立,严格区分内外部用户的登陆入口。用户通过外部门户访问,内部的分子公司通过内部门户访问系统。

②拓展性:从功能的设计上,兼顾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使用要求。不严格区分内外部用户的工作界面,通过完善的权限管理,控制内外部用户的使用深度。在业务发生调整或者外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将目前部分内部的功能开放给外部用户使用。

③整合性:系统建立之初,就应把企业的整个营销体系,完整的纳入到同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上。企业公司通过整体的电子商务平台对自身的用户的服务。一开始就实现了服务窗口统一,客户信息统一,平台管理统一。

(2)模型说明

企业信息化规划模型分为“四个层次”,至下而上分别是基础硬件及网络环境层、以ERP为主的内部信息化层、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应用层、公司宣传网站宣传层。

①基础硬件及网络环境层,是整个企业信息化规划模型的基础设施。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所有基于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

②内部信息化层,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主。它包括企业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制造执行系统(MES)、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等。

③电子商务应用层,以供应链为基础。这是目前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它主要包括供应商门户、招投标管理平台、客户电子订购系统、现货交易平台等。

供应商门户:外部供应商门户是企业供应商访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入口。外部供应商门户起到了统一企业互联网形象,建立企业网上采购服务手段,屏蔽外部用户的非正常访问等作用。企业通过该供应商门户,同供应商进行网上业务协同,就采购业务要求进行协商、确认;供应商可通过网上申请注册、信息维护等,根据身份验证及相应权限,可及时了解企业的采购公告信息,并可查询货物到达、质量验收、合同付款等情况。

招投标管理平台:实现的功能有招标管理功能、投标管理功能、开标管理和统计分析。招标管理功能包括招标计划管理,招标项目管理。投标管理功能有项目投标人管理,标书购买费用登记,招标书答疑,投票书登记,截标管理等。开标管理包括评标专家管理,评标管理,合同管理。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招标费用统计分析,招标项目分类统计。

客户电子订购系统:提供客户从互联网执行下单作业,下单作业分为使用型录下单或根据订购历史草约进行连续订购,并且提供充分信息提供客户及分公司查询下单的处理进展。客户如果对于所需的产品并未包含在型录之中,则可以利用「产品询问功能,将所需产品的规格填入Web的产品询问功能画面,进行询问作业,然后在询问接受之后正式执行订购下单。客户对于模糊或不清晰的订货需求,可先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发出预约,由客服中心根据客户所在地等情况,将客户需求反馈给相应的负责部门,对询单生产能力等加以确认,与客户之间交互讨论,询单最终可转化为订单。

现货交易系统:主要是面向外部用户的现货交易网上平台。提供注册会员从互联网上直接购买企业所的产品资源。交易方式分为现货挂牌交易、现货拍卖、现货投标三种方式,客户进入三种不同的卖场后按照相应规则进行交易活动,系统根据交易结果自动在后台生成相应的现货合同,然后按正常合同执行流程完成整个交易。现货交易和钢材配送信息化平台必须能提供灵活的交易模式,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提升整个电子商务平台的潜在价值。

④企业宣传层:主要是体现企业文化、宣传企业形象和与国际社会快速信息沟通的企业门户网站。实现的功能有公司介绍、产品介绍、新闻、论坛等,以及提供电子商务网站、招投标网站、内部办公自动化(OA)等的链接。

五、信息化规划模型的意义

本模型的意义在于帮助我国钢铁企业构建一个安全的、信息共享的、可支撑企业业务运作的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实施市场分析、客户分析、财务分析、质量分析、绩效分析等,促进企业战略研究和决策支持的信息化;有效连接电子商务和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系统,降低销售和采购成本,最终实现管理高度集中、产销高度衔接、数据高度一致、信息高度安全。

参考文献:

[1]钢铁企业信息化及其技术发展[J].中国钢铁业,2004年9期

[2]陆毅: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下一轮挑战[J].微型机与应用, 2007,26(3):56~57

企业信息化规划范文3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规划;关键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44- 02

企业的信息化规划主要指的是以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基础和指导,对企业管理及信息化现状进行诊断、分析及评估,并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结合行业信息化相关实践经验及其对于信息技术相关发展趋势的掌握情况,并对其目标等相关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以便对企业信息化进程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指导,实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的协调性发展,使企业的发展需求得以满足、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分析

1.1 SISP

此法主要是从战略层次进行组织信息系统的规划,相对于一般性的信息规划来说主要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在规划范围上,是对整个组织而非局部信息需求进行规划;二是在规划层次上,是对最高管理层次进行规划;三是在规划时效上,能够在长时间内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四是在抽象程度上,较一般系统规划而言抽象程度更高。

1.2 VCA

此法主要是将企业看作是一系列输入输出及其转换活动的集合,而每项活动均可能实现产品的增值,因而借助于信息技术在价值链中进行信息增强器的放置,以便实现产品的增值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1.3 CSF

此法可使企业找到同系统成功相关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企业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和确定,为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控制技术,并为其处理过程提供指导。

1.4 ISA

此法主要借助于系统方式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对企业信息系统整体框架进行描述,需要对重要对象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过程进行描述,并对信息系统的物理组成部分的不同位置进行描述。

2 企业信息化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对于企业而言,其信息化规划过程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其中还涉及社会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特别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其进行信息化规划所冒风险较普通企业要大得多,因此,必须对企业信息化规划及其实施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认真的分析。以下就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2.1 明确信息化目标的问题

确定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时通常采用如下两个方式:一种较为通用,其不管企业战略目标怎样改变,均以企业实际环境情况为依据进行相应策略的制定;另一种方法主要以直接实现企业商业目标作为首要策略的选取而进行规划。无论哪种方法,规划时都必须有清晰的管理思路和明确的目标。

2.2 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能否及时掌握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状况相当重要,也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迅速准确进行决策的关键。信息化为此类信息的及时掌握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如何有效进行此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和规划是一个难题,整合过程中应当对信息进行分类,对于纵向信息及横向信息分别进行整合处理。

2.3 协作核心平台的构建问题

此问题如今也是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要点,进行此问题的处理时,应以实现核心平台的通用性和完整性为目的,使得所构建平台能够适应各种类型企业业务的需求。

2.4 国际化标准的问题

解决此问题时除了要考虑到国际化标准管理之外,还应当考虑到企业的中国特色,全球各类跨国公司普遍采用扁平化管理方式来进行企业结构的优化,但过度扁平化势必会导致更多的人被排挤到社会中,并导致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因此,企业业务组织重组时不仅要考虑数据透明性的实时掌握及管理,还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

2.5 数据安全及管理规范的问题

此问题也是限制信息化广泛应用的重要障碍之一,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但也为其安全性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必须从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入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并借助于技术手段对系统进行监督。

3 结 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现代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是企业提高管理质量和市场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为了实现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有效开展,不仅要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性规划,还需要确保企业领导及员工能够积极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来,主动采用信息系统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关经验的总结,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规划工作中来,从而推动企业信息化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朱长胜,倪爱东,杜文忠,汤泉.危机挑战机遇——苏州市机械加工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与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9(4).

[2]刘亦陈,梁晓莉,李素燕.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环境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0(1).

企业信息化规划范文4

关键词:新技术;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我国企业对信息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在技术与经验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技术与经验方面存在的不足,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需要企业在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引进一些新技术,使企业信息化规划建设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1.我国企业信息化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

国企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薪资待遇、管理方法、岗位定位等问题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许多高素质人才相对于国企来说,更喜欢去外企工作,不仅可以获得足够的薪资待遇,还有利于自身今后的发展与理想抱负的实现。按照国企目前的人才流失速度来看,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不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1.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信息化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使用的最初阶段,信息化技术主要是为了优化企业的管理系统而存在,加快了企业的业务活动频率,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了有效的保障。然而,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其内容较企业的管理系统来说更为复杂,其中涉及的业务范围也十分广泛。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信息化规划,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局限性的。

1.3 企业缺乏统一的规划

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中,首先要对各部门进行统一性的要求,使其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除了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外,人的作用也充分的得到了展示,但是由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的规划的过程,受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影响较大。由此看来,缺乏统一的规划是企业安全问题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4 信息化程度较低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当中,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人才的大部分流失,使得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由于人才的大部分流失,导致了企业人才队伍水平的下降,使得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始终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新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2.1 网络化的经营方式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为标志,而信息技术的使用离不开网络技术的辅助。因此,在从事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网络化技术作为辅助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其桥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实现网络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现代化社会不断地发展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开展网络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促进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有利于国企落后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破茧重生”。

2.2 信息化的客户管理

在企业的客户管理当中,其主要工作就是对相关客户信息进行统一地管理与维护,以免重要客户信息在日常的储存与使用中丢失,对企业未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长期维持客户关系的必要保障。因此,在客户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要确保信息化建设能够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信息化的客户管理也可以使客户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对企业官方网站的访问,来获取自身的相关信息。

2.3 信息化的生产过程

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与效率,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与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实现信息化的生产过程,一方面,对产品的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地监督,确保产品生产的质量与效率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数据对产品的销售数据以及市场的需求量进行计算与统计,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计划。

2.4 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供应链是一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实现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通过供应链平台的创立与网络共享技术的支持,将企业间的供求信息进行广泛的传播,促进了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

3.新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中的发展前景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建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了提升新技术的应用效果,许多企业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备的手段,来提升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从而实现企业信息化规划建设质量的有效提升,为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1 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了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流技术之一,人们对信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各类信息软件也随之产生。由此看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引进信息化技术,开展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工作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获取市场竞争力与生存空间的必要手段。

3.2 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上来看,管理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科学管理、行为管理以及现代管理这3个发展阶段。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更注重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而管理学科正是在向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在不断发展。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将充分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思维理念,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作用,逐渐将人性化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出发点与核心思想,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3.3 以协同生态为方向不断发展

从系统学科的角度上来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向着协同生态的方向进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科技发展始终存在着矛盾。因此,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系统内部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3.4 以多媒体为方向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因此,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信息系统必然会向着多媒体技术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拥有强大的文字处理功能,还能够对声音、图像以及动画等信息进行准确的识别,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速度,还能增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功能,从而使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加贴近社会,更加符合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也是现代化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规划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质量保障,部分企业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引进以及相关软件运用等方法,逐渐使其满足了企业业务发展的信息需求,加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功能,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自身所获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40-240.

企业信息化规划范文5

通过对建设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失败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企业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企业现状分析不够,没有进行合理的信息系统规划,而是盲目的追求高新技术,购买了大量昂贵的不能有效利用或者根本用不上的信息系统设施,从而导致信息系统应用失败,甚至造成了企业经营的混乱,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信息系统规划工作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息系统规划的作用在其信息系统建设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温州79家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信息化实施效果和满意度的一项调查中表明,企业信息化成功因素排名前两位的是领导重视和信息系统规划;而对信息系统规划不满意的比例高于满意的比例[3]。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规模相比大企业来说虽然比较小,但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规划。依照制定的科学的信息系统规划实施信息系统的建设能让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建设,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率。

2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

大规模终结论认为中小企业的劣势突出表现在规模较小、资本量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技术和人才、内部管理水平欠佳、组织关系不稳定等方面[4]。中小企业的上述特点也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不能像大型企业一样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实施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建设,其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也就不同于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应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本着在适用实用、效益优先的原则,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同时要考虑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造成信息孤岛。要改变信息化建设中粗放投入和重复投入发展的现状,注重信息化的集约效益,走低成本信息化的道路[5]。

3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可以选择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来完成。首先就是从本企业战略研究开始,通过分析了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以及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的竞争能力,确定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关键战略问题;接着,对企业信息系统现状以及建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明确了公司信息系统将要发展的阶段,从而得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然后,在分解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后,采用关键成功因素法(CSF)确定关键成功因素并且结合企业信息系统现状得到了企业的信息需求,再使用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对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了规划。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能够发挥其优势,弥补其劣势,从而提高了信息系统规划的针对性以及效率。

参考文献:

[1]宫伟建,吴洪波.信息化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6,(1):45-47.

[2]杨焕春,施晓秋.温州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信息导报,2006,(6)

[3]张哲.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中小企业[J].中国软科学,2000,(6):94-96.

企业信息化规划范文6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进步,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企业管理信息化(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建设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明确管理信息化目标,按自身规模量身定制符合企业发展的信息集成系统,不断改进、持续优化,逐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目标。一个好的管理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成果,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动态分析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集成了人员、数据、资源、权限、流程的综合业务系统平台,信息化建设成熟度较好的企业还可以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和信息的整合为生产经营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勘察设计企业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在其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逐步实施每个阶段的管理目标,丽战略实施的每个阶段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需求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规划必然也是动态发展的。企业要想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有目的地进行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此对应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结构也要做出优化改进。一方面,勘察设计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会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而做出相应改变,企业MIS的架构也必须迎合企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会对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提供更好的手段,所以也很有必要依据技术进步而动态调整企业信息化的规划目标和建设重点。

二、勘察设计企业MIS的基本架构

(一)信息系统整合

企业管理信息化最基本的内容就是进行信息的整合与共享,这也是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的难点。信息系统的整合不是简单地集和各组织间的系统信息,而是要沿着信息产生和使用的脉络,将

多个系统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集成,通过对各系统问的协调、分析和分配,避免重复作业,并真正实现MIS系统的业务及应用信息共享。信息系统整合的基础是企业数据标准的建立,勘察设计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系统地梳理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和信息,制定统一的数据编码及数据交换标准,编配特定的接口程序,有效实现数据的传输。

(二)要业务是设计,协同设计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MIS系统架构下的企业内协同设计应该包括设计流程的平台管理,多专业设计接口配合,图纸的校审、存档管理,项目任务计划管理等几方面的内容,协同设计应本着高效、便捷、准确的目的,有机地集合了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提高项目设计的管理效率和图纸管理的共享性与安全性。

(三)资源云化管理

随着云计算在信息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为企业提供了资源的优势化管理,并按业务需要提供给企业按需配置的数据处理系统。勘察设计的项目大而周期短,在设计上图纸及数据处理量大,企业对于系统的数据计算及信息存储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需要不断更新计算机硬件,造成服务器与存储设备的利用率极低,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依托合理规划和云计算及云存储架构,给勘察设计企业带来了虚拟化的资源管理,能够根据业务系统的流量分析来动

态分配存储资源,不但提高了企业业务的处理效率,而且通过虚拟化的方式提升企业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这对于资源需求增长速度较快的勘察设计企业是十分关键的。

(四)建设监控平台

企业在成长,信息化建设网络也逐渐膨胀、复杂起来,信息网络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企业在网络的运行管理及维护中主要依靠企业内部人员的手工管理,且主要任务只是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及故障的消除。这对于视信息如生命的现代企业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建设全面的业务管理与监控平台是十分必要的。监控平台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设施、数据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业务的处理量及运行能力、存储速度及存储能力等业务运营状态信息:网络内部是否存在恶意代码、计算机病毒,系统补丁是否及时安装等关乎系统安全的信息处理。

三、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动态规划策略

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其管理信息化的动态性,如何有效针对其动态性进行规划管理是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如何在动态的发展中客观评估,动态调整,规避风险,高效地建设起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企业在经营模式、运作理念、管理体系等多全方位地进行创新改革。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首先一步是要明确目标。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整合各种资源,对企业各个领域系统地进行管理,还需要企业不断地注入资金,可以说是对企业经营模式、管理体系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这些内容的实施都需要企业内部人员的参与、配合,企业上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就显得格外关键。尤其是企业内部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做到思想统一,以便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协同工作,在权力分配、资源共享的诸多问题上目标一致,这是打好信息化建设大战的第一步。

(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系统种类繁多,信息化建设不从整体规划设计就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也不会成功地完成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动态性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必须是动态的管理,动态的规划不是说走一步看一步,想到哪建设到哪,那样势必造成支离破碎的建设成果。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先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分阶段的实施目标,按照规划设计有条不紊的分步进行实施,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朝着同一个目标,保证系统的集成性。

(三)梳理管理系统,从容应对变革

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最可见的改变是业务的处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会改变当前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迸行模式上的变革。勘察设计企业在实施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对自身管理进行有效梳理,做好业务处理方式、管理理念及模式上的改革准备,做好信息化建设中的人员岗位设置和调整,使企业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有明显改进、提高和创新。所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前期首先应梳理自身的管理,然后从容地应对信息化建设带给企业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