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进修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进修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进修计划

教师进修计划范文1

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的知识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哪怕是老师也应该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2021教师个人进修学习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2021教师个人进修学习计划范文(一)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我觉得是最有意义的。因为能到重庆参加“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无疑是在我的教育教学成长上添上一道亮丽的光彩。据了解,“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落实第四届全国教育工作大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精神的第一项重大举措,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教师培训。因此我特别珍惜。我觉得自己是好学的,为了争取到能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一直努力着努力着。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长进,我以在培训期间各位专家教授的授课精髓为指导,制定一套自我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课程标准及教研教改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结合有关教育理论,针对教育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研修方式及内容:

1、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做好笔记,课后细思慢嚼。

2、多读书且读好书,在读书研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功底与专业素养。

计划读书书目:《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爱弥儿》《爱的教育》《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及历代文学经典中部分作品。

3、观看名师课堂教师,学习名师教学理念。

每周一次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名家上课视频或获奖教师视频,学习窦桂梅、于永正、李吉林、王崧舟等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对比学习他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

4、坚持每周写一次教育札记,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我曾经在“国培学习”作业中写到: 写教育日志,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中的不足,想到改进的的办法;写教育日志,可以分享教育的喜悦,为今后的成果构建健全的步伐;写教育日志,无疑是让老师再一次成长,是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的一种奉献,也是更好地做自己,做一个更美的自己。

5、每学期听课不低于20次,可以是校内的老师执教,也可以是他校的执教,希望能从一个角度观课,一个主题观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断纠正自己的一些毛病。

6、多参与学校教师教研组探讨学习,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有老师说,好学才能博学,博学才能让教学生动有意义。一个教师的认知背景是怎样的,他的学生的能力就是怎样的。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认知背景,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一名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希望能得到导师的指导,助我成长!

2021教师个人进修学习计划范文(二)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逐步建立起具有我校特色的继续教育制度,使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我校教育工作在贯彻党和国家教育针,坚持三个面向,立足实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特制订我校教师学习和进修计划。

一、学习和进修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关规定为依据,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主线,遵循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律和特点,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按需施教、学用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突出继续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力度,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

二、学习和进修的对象:

全体教师。

三、学习和进修的目的: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级及晋升高一职级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学习和进修的内容:

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更新与扩展,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实践研究等,要突出培养教师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创新培训活动内容为各科教材,采取听评研讨课、录像课、教材通研、专题讲座外出学习等培训形式,突出培养教师使用新的课标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五、学习和进修的方式:

采取外出学习、请专家作报告、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

六、工作要点:

1、按照区教育局部署,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按要求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

2、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文件认真做好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切实抓好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职评的结合,及时做好宣传组织、资料呈报和证书办理。

3、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

充分发挥我校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让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既可进行教材辅导、开展讲座传授课堂教学经验,也可通过示范课展示教学技能;

4、继续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

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回校归来要求他们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汇总材料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5、做好“请进来”工作。

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2021教师个人进修学习计划范文(三)学海无涯,知识是无止境的,因此每个教师都需要终身学习。教育工作是动态的鲜活的进步的,作为一名教师,要紧跟社会时代的步伐,这也需要不断汲取新的理念。特制订本学期个人进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以更好地服务教学为中心。

二、基本情况

本人已取得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士文凭,系统学习了有关语文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还需继续努力。在日常工作中,本人善于学习,能珍惜各种学习机会。

三、进修目标

1、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2、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3、综合提高自身素质。

4、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5、提高自己的课堂授课能力和创新能力。

6、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教研能力。

四、方法措施

第一、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文学素养。

1、坚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书籍,及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且广泛阅读文学书籍充实自己,以不断给学生新信息、新知识,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2、借助先进的媒体学习,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建立自己的博客语文园地。

3、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4、利用一切资源,校内多向同事学习,并积极走出去,向教育界名师寻经问宝。

第二、善于思考,把教学工作与思考结合起来。

1、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教师。

2、坚持认真撰写课后反思,并积极反馈于教学工作。

3、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反思教育学生的点滴,在反思中感悟,写出高质量的教学随笔、教育故事等。

4、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积极探索教学规律,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第三、积极创造精彩的语文课堂,积极展示自我。

1、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创造精彩语文课堂,多打造精品,在此过程中,学习提高。

2、多听同事们的课,在具体实践中学习提高。

3、积极上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同时虚心接受同事的评价和建议,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授课水平。

第四、在教学中加强自己的教研活动,增强教育科研能力

1、学校每周五的教研组活动按时参加,结合实际和校情学情进行教研。

2、在教研组活动中,积极提出问题,积极探讨问题解决方案。

3、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教研活动,虚心学习,提升自我素质。

4、积极参加相关的课题研究,用课题促进自己教研学习,增强教育科研能力。

五、学习安排

1、《教育学》《心理学》。

2、《论语》《老子》《庄子》。

3、《宋词》《唐诗》。

4、《史铁生作品》

5、新课标推荐世界名著。

6、《古代文学》。

7、撰写读书心得。

教师进修计划范文2

关键词:“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67-02

2010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国培计划”不但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对我国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有着重大意义。[1]

中小学教师以往所接受的培训都是面对面的集体授课,这种培训方式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但是却不能满足个性化发展,无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面对这种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研修网应运而生。利用各级的研修网作为平台来实施国培计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既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网络研修所面临的问题

1.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培训目标不明确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围绕“优化校本研修管理”的主题,为项目学校(区域)提供资源、工具、平台等专业支持服务,提升学校(区域)校本研修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围绕“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主题,以学科为载体,创建学校(区域)学习共同体,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引导形成团队研修文化和教师的常态研修习惯,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培训本身有着严格的实施方案和考核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而大部分教师却容易忽略培训目的,把培训做为负担,不主动学习。学员在培训开始之后,首先应该了解实施方案,明确考核要求,以保证培训正常有序的进行。但是学员追求的只是任务的完成,他们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该培训如何才能取得合格证,在了解之后会选择最简单、便捷的方式来使自己达标。

2.信息技术水平限制个性化培训

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技术给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突破了传统培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研修过程中,只要在每个阶段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就能得到相应的积分,而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都是由学习者自由支配,既不影响平时的教学工作,也能充分利用时间来完成自身的专业发展。但是利用网络研修来推动校本研修,这本身就是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一个考验。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论是教学还是自身学习发展都习惯运用传统的方式来完成。

结合本次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在迷茫中进行研修的。在正式培训开始之前,学校会按照所教学科和所教学段把教师分成不同的教研组,教师主要是在自己的教研组内进行互动交流,缺乏和熟手型教师、专家的交流讨论。

3.学员重视程度不够

陕西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有30%是要求学员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包括观看课程视频、阅读课程文本资料的累计时间,由系统自动统计,达到1900分钟,此项可得满分。此项考核的标准仅仅是学习的时间,虽然在观看课程视频的过程中,系统会让学员输入验证码或者是回答问题,但因为问题的难度不大并没有引起学员的重视。

网络研修做为新型的培训形式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这些问题并非是无法解决的。

二、如何提高培训效益

1.发挥教研组长作用,提高学员参与度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虽然是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培训的,在第一阶段创设学习共同体,建设网络家园开始之前,应该先让教研组长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让学员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考核方式,阐述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参培教师在第一时间明确国培计划、日程安排、看视频的时间地点,必须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写文章的数量、上网参与研讨及跟帖的方式数量和培训合格的标准,[2]增强学员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使他们不会在培训的过程中出现孤独感,觉得自己完成不了任务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对培训失去兴趣,消极应对。

2.突出信息技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员跨越式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担,有责任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从而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在第二阶段,要求学员学会如何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制订计划、探讨师德并充分分享。网络研修的一大特点是其拥有着大量的资源,尽管如此,学员还是会感觉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资源。究其原因,研修网上的资源不一定能帮助所有学员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学员自己建设的资源库,不同于专家所构建的资源库,不仅能快速健全资源库,而且学员们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最清楚他们的需求,他们能够与教学同步的课程资源。但是学员们建设的资源库往往是零散的,有重复性的,而且都是依据个人习惯和任教学科来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研修这个平台,发挥其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第二阶段开始之前,为学员们讲解资源的正确步骤、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整理自己的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信息技术教师应在培训的过程中及时对资源进行归类,剔除无效资源,公布资源种类及数量,避免学员重复建设资源。

3.多方位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员都已经熟悉此平台的操作,能快速的资源并且利用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学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在第三阶段为学员提供了三个系列的课程,更符合学员个性化的学习。只有提高了学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本阶段为了弥补学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缺陷,专门定制了《信息化教学操作技术》、《PowerPoint 2007的应用》等课程,此类课程有效的帮助学员了解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学习方式,促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4.加强反思及同伴互评

学员的自我反思在培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自我的反思,取长补短;培训结束后,及时总结,如此一来才能将培训的内容进行内化。网络环境下典型课例教学的实践反思,既包含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又包含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3]通过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来加强同伴间的互评,既弥补了自我认识的局限性,又能促进群体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素芳,任昕.浅谈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117-119.

教师进修计划范文3

论文摘要:英国政府十分重视教师的在职进修.从20世纪7O年代以来.公布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的报告和发展计划.使中小学教师的在职进修得到了飞跃发展。其培训最有代表性的是六阶段培训模式。英国教师在职进修的形式和内容灵活多样且在进一步的完善。我国的教师培训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示。从法律法规、培训机制以及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上都要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和创新。

一、英国教师在职进修特色

(一)法规政策的持续完善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公布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的报告和发展计划。1972年的《詹姆斯报告》要求大力发展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认为这是改善教育质量最迅速、最有力和最经济的方法。1983年发表的《教育质量》白皮书对教师的在职进修再次予以肯定,并认为所有的教师都有必要不断参加在职进修活动,使培训、经验、资格、工作安排和晋职之间建立一种更为紧密和清晰的联系。1985年发表的《把学校办得更好》白皮书要求所有教师都应定期接受在职培训,学校和地方教育局应更系统地进行规划,使培训更好地适应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课程的需要。进人90年代后,为推广国家课程,政府拨专款用于在职教师的培训计划。2001年3月英国政府颁布了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文件《教学与学习:专业发展战略》,在文件中指出,制订这一战略的目的旨在给教师提供更多相关的、集中的和有效的发展机会,以提高教师的技能、知识、理解力,以及他们在学校中的工作效率。

(二)体现教师需要的六阶段模式

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育学院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以高校或教师培训机构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存在许多弊端,如培训的课程内容与中小学教学有很大偏差;培训计划只考虑共性而很难完全适合个别学校的特殊需要;教师参加培训后形成的新思想、新策略回到学校后得不到周围环境和同事的默契配合而难以推行。鉴于此,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育学院设计了中小学教师校本进修的“六阶段培训模式”,现已成为英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确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确认需要培训和提高哪些方面,然后与大学培训部门直接联系;也可以通过地方教育部门负责培训的专职人员向大学传递信息。

2.谈判。在确定需要的基础上,中学与大学培训部门洽谈怎样依据教师需要制订教师在职培训计划。

3.协议。谈判结束后要提出一份详细的培训协议。协议完稿后要交给教师讨论,得到教师的认可后才能最后确定。

4.实施培训步骤之一。培训前两天是以大学为基地进行的,课程是导引课程,介绍新知识和新的方法论,有助于教师开阔视野和增长见识。

5.实施培训步骤之二。两天导引课程结束后进人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实质性培训。

6.结束。培训结束时,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自信,能在教授新课程时运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与方法[[2J。这种在职教师培训六阶段模式突出培训机构教师走出大学校门,发挥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因而效率较高,不失为一种大月旦的改革。

(三)灵活多样的进修形式和内容

英国的在职教师进修可分为全日制脱产进修、部分时间制的半脱产进修和业余不脱产进修。脱产进修只有具备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才有权申请,而能获得批准的人仅占申请者的1/3。因此地方教育局和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半脱产或不脱产的进修。在职进修的活动包括课程学习与编制、学科会议、专业讲座、研讨会、示范观摩课、展览活动、参观等。在职进修的课程有1年以上的长期课程、学期的中期课程和只有几天的短期课程。长期课程又分为学位课程和证书课程,往往与提高教师学历和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相关t3]。中短期课程则通常与中小学实际需求密切相关,因而最受教师欢迎。

(四)完善的进修制度

1.政府规定中小学教师每执教5年可脱产进修1学期。这样教师不仅把在职进修看作应尽的义务,更把它作为一项权利享受。

2.对参加在职进修的教师给予特别关照,如获准参加脱产进修的教师可带全薪学习。

3.为教师进修提供方便,如培训机构尽量把活动安排在非教学时间内进行,教师中心和所在学校常为教师在职进修提供信息和资料。

4.把在职进修和晋级加薪结合起来。

此外,在英国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中,还专门设有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的津贴。如最近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宣布,所有参加“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的人员学习期间将享有全年6000英镑的培训工资。这样就把参加在职进修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英国中小学教师参加进修的热情很高,参加在职进修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

二、给中国的几点启示

通过以上对英国教师在职培训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对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相对完善。另外英国的教师在职培训从理论上来说,体现了教师在职培训过程中对学生主体价值的尊重、对学校自身存在的教育价值的认同;从实践层面来说,以教师任职学校为空间基础,突出问题产生与解决的同源性。它还强调教育的民主性、开放性与参与性,使教师在自身价值认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培训,在专家教师指导下,认真讨论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并加以推广,针对性较强,有利于教师解决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国的教师在职培训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一)完善在职培训的法制体系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我国教师在职培训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但仅有这两部法律还不够,它们只是笼统从总体上对教师在职培训作了规定,只是初步改变了我国教师在职培训无法可依的状况,对教师在职培训的具体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与英国教师在职培训法规制度的健全无法相比。因而,国家要尽快制定可操作性的教师培训法规,对教师在职培训的经费来源、培训机构的设立、考核的方法、培训证的认定、不同的教师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什么样的培训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表述。我国只有逐步完善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制体系,才能真正将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教师培训具有强制性、严肃性、稳定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在职培训的师资资格认定制度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师在职培训质量的关键。现在我国教师在职培训的师资总体上素质有待提高,这与我国缺乏严格的教师在职培训的师资资格认定制度有关。和英国严格的师资资格认定制度相比较,我国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无法可依,无章可循,随意性过大。因而我国应加快步伐,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教师资格和教师认用制度的规定,并广泛吸收国外的经验,在教师在职培训的师资应达到的水平、教学实践的能力和资格证书的有效时效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力争在3-5年内建立比较完备的教师在职培训的师资资格认定制度。

(三)建立面向教师在职培训的机制

现在教师在职培训的对象层次繁多,需求各异,但现行的政策是上级部门指定培训地点和培训内容,学校和教师都没有选择的权利,这种行政上的垄断带来的是工作的低效。教师对这种强制性的培训普遍持有抵触情绪,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教师到培训处报到,但报到之后即走人,因而常常造成实际参加培训的人数远比应该参加人数少的现象。这种培训怎么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呢?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选择培训基地和培训内容的权利交给学校和教师,由学校和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加以选择,教育行政部门加以必要的监控,这种措施的结果必然是每一个培训基点都会千方百计提高培训质量,以吸引生源[[4]

教师进修计划范文4

关键词:工作流;高等学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48-02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简单人事管理已经跟不上高校日常管理,特别是名目多样的各类培训进修,亟需一个高效的、流程化的业务处理系统,减轻教职工和人事干部事务性工作。而工作流作为一种能够被计算机解释和执行的反映过程业务流动的计算机化模型,可以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或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其进行监控,符合教师培训进修业务流程设计的需要,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控制过程、有效管理业务流程。

一、工作流及工作流管理系统概念

工作流概念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是针对日常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1993年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作为工作流管理的标准化组织而成立,标志着工作流技术逐步走向成熟。WfMC对工作流给出的定义为: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是通过管理一序列工作行为以及与活动步骤、相关人员、资源设备来提供业务处理程序上的自动控制,它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定义、管理和执行工作流,计算机的执行顺序是由工作流逻辑的计算机描述来驱动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参考模型是由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于1995年提出的,此模型包括工作流执行服务、工作流引擎、流程定义工具、客户端应用、调用应用和管理监控工具等部分。

二、培训进修业务流程描述

培训进修是高校人事工作中,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的业务工作,具有一定的流程规范和要求。基本流程如下:人事部门发相关通知,公布进修项目;二级单位在线申报进修计划;人事部门审核进修计划;教职工在线申请(以个人账户登录);所在单位领导审核;人事部门审核进修人员情况;人事部门审核通过后,教职工个人提交进修计划,填写准确进修时间等,进一步完善个人进修信息。培训进修业务流程主要涉及以下业务内容:攻读博士后、攻读博士、攻读硕士、国内访问学者等教职工在职进修;下企事业单位、上级部门挂职锻炼、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支教等下企事业单位实践进修;教职工出国(境);教职工岗前培训;平时业务培训;等等。

培训进修业务主要包含两个工作流程:进修计划的制定和教职工的申请。

1.进修计划的制定。流程分析:申请单位填写申请计划表后提交给部门领导进行审核,部门领导对计划表能进行查看、修改、审批通过、审批退回的操作,审批通过后系统将计划表直接交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审批退回后就返回给申请单位进行重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接到申请计划表后也可以对其进行查看、修改、审批通过和审批不通过的操作。当审批通过后该流程就结束。场景描述:二级学院或部门提出进修计划—部门领导进行审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形成进修计划汇总表—end。

2.教职工提交进修申请书。流程分析:员工填写进修申请单后给所在部门进行审批,部门人员可以对申请内容进行查看、修改、审批通过和审批不通过的操作,如果审批通过系统就将申请单提交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二次审批,如果审核不通过则退回教职工修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接到进修申请后可对申请单进行查看、审批通过、审批不通过的操作,如果审批通过就将信息存入信息库并确定进修人名单,给流程结束,如果审核不通过则退回所在单位修改。场景描述:员工填写申请表—所在单位审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确定培训名单—end。

三、数据库表设计

数据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整体性、可用性、稳定性、成熟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特点,数据库采用Oracle。

1.进修计划指定表主要字段。

2.教职工进修申请表。教职工进修申请表主要涉及的字段有进修种类、进修学位、进修形式、进修性质、所在单位是否同意、所在单位意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否同意、申请日期、进修结束时间、进修产生的成果、提交成果文档、备注等。

3.进修教师提交进修成果。进修完成后,进修教师应提交进修的成果,成果形式可以以附件文档、图片的形式提交。在进修审核通过的表格里应留有2~3个字段,用于填写成果的名称、进修结束的时间等信息。

4.输出报表:教职工在职进修审批表、教职工进企事业单位实践进修审批表、教职工出国(境)审批表、各类进修、出国人员的统计表等。

四、功能设计与实现

培训进修业务流程主要采用无状态会话Bean来进行流程业务结点信息的查找,其核心代码如下。

String staffid=session.getAttribute("staffid");//得到用户工号

String role=basic.getPartName("org");//得到用户角色

Static JbpmSessionFactory JbpmSessionFactory=

JbpmSessionFactory.buildJbpm-SessionFactory();

JbpmSession JbpmSession=JbpmSessionFactory.openJbpmSession();//获取单例类

JbpmsessionFactory的唯一一个实例

TaskMgmtSession taskMgmtSession=JbpmSession.getTaskMgmtSession();

//根据角色名称从流程中查找该角色对应的所有任务

……

ProcessTableService service = processContextInstance

.getCurrentNodeParam(taskId)

.getTableDefinition()

.getService();

String nodeName = processContextInstance.getCurrentNodeParam(taskId).getName();

Object bean = service.getBean(request, nodeName);

//审核

if (BaseUtil.isNotNull(map)) {

Set keys = map.keySet();

for (String key:keys) {

setProcessVariable(key, map.get(key));}

}

//流转

Boolean end = doTrans();

//流程结束,成功/失败处理

参考文献:

[1]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terminology and glossary.Technical Report,WfMCTC-1011,Brussels: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1996.

[2]谭辉,等.工作流管理系统浅谈[J].技术与市场,2009.

[3]范玉顺,等.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荷兰]Wilvan der Aalst&Kees van He.工作流管理——模型、方法和系统[M]. 王建民,闰立杰,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教师进修计划范文5

关键词:国内外;中学教师;继续教育

一、国外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展

继续教育萌芽于18世纪西欧发达国家完成产业革命之后。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第一次提出“继续教育”这一概念,以图国家的复兴,当时他们并未来得及做出阐述并付诸实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的四五十年中,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各国的继续教育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直到1944年,“二战”后期的法国颁布了“巴拉特教育法”,首次对继续教育做了系统阐述并付诸实践。这是继续教育起始阶段的发端。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继续教育开始兴起,到70年代,继续教育已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当时科技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均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有计划的全面开展这项工作。

1970年6月,德国公布了联邦政府教育政策报告《1970年教育报告》中指出,必须在此后的10年里逐步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使之在体系上组织化,即建立一种可以使教师在一切场合均可进行连续进修的体系,并在质量上谋求进一步提高。

日本于1971年6月在中央教育审议会《关于今后学校综合扩充和整顿的基本施策》的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要求必须具备对教育宗旨和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深刻理解;对学科内容有专门的知识;并对取得教育效果有实践的指导能力;还要求有高度的素质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同年,英国约克大学名誉校长詹姆斯提出了教师教育三阶段理论。他认为教师教育包括彼此衔接的三个阶段:高等教育―专业培训―继续教育。

1976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教师的继续教育”为主题连续召开了六次国际研讨会。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提出:正式承认教师有权享受在职培训,并建立工资照发的教学休假制度。

1984年,美国师资培训咨询委员会(AdvisoryCommitteefortheSupplyandTrainingofTeachers)(ACSTT)在其颁发的文件中指明: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中等学校教师及校长获得职业证书后所接受的在职培训。”

1985年,英国政府在向议会提出的《把学校办得更好》的白皮书中,要求“所有教师都要定期接受在职培训”,并规定地方教育当局与学校要进一步把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做好。

1992年7月,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重申了教师进修制度,强调有针对性的、有成效的教师培训工作是改革学校教育的前提与保证。

1993年,英国根据《1993年教育法》正式开始对教师进行评价,解雇了7000多名不合格教师。1997年提出为期五年的教育改革计划,授权地方当局可以解雇不合格的教师。

1998年10月,日本教育职员审议会在“关于积极活用硕士课程的师资培养,推进现职教师的再教育”的第二次咨询报告中,建议创设新的休假制度,改善“专修许可证”取得者的待遇,设置不满两年也可取得硕士学位的课程。

美国政府不惜巨资组织有关协会和教育专家研讨师范教育改革和在职教师素质的提高问题,先后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的师资作准备》《明天的教师》等研究报告。2000年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就是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及其专业性技能开发,要求所有教师接受培训以更好地教育学生。

二、我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展

我国中学教师全面的继续教育起步于党的以后,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取得长足进步的三十年,是我国继续教育事业中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的三十年。

我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3年。“”10年,是我国教育事业重灾的10年。在“”的废墟上复兴教育,组建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当务之急。这一阶段的继续教育的重点,主要是开展以教材教法“过关”为目标的师资培训工作。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教什么的精神,各级教师进修院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举办各学科教材教法培训班,基本上解决了大部分教师教材教法“过关”问题。

第二阶段,从1983年到1990年。这一阶段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学历补偿为重点。所谓“学历补偿”,是以国家规定的教师合格学历为标准,即初中教师达到师专毕业,高中教师达到本科毕业为合格学历。对学历尚未“达标”的教师进行培训。198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试行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986年国家教委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这些文件以及这期间所颁发的其他相关文件成为这一阶段开展“学历补偿”教育的基本依据。在此期间,还通过实行《专业合格证书》制度,提高在职中学教师的文化水准和业务能力。

第三阶段,从1990年到1998年。这一阶段是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交织的阶段。1990年10月,国家教委在四川自贡举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必须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有步骤地转移到开展继续教育上来”。这次会议使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较高的起点,有了较明确的目标,从此我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走上迅速发展的轨道。

第四阶段,从1999年开始,我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入全面的实施阶段。根据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开始启动一项以1 000万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跨世纪园丁工程”。1999年9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对这一跨世纪的继续教育工程的全面启动和具体实施作了动员和部署。会议期间,教育部正式颁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标志着教师继续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与此同时,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和《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的意见》。从此,我国的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入了崭新的全面实施阶段。

三、国内外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展特点分析

纵观国内外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展情况,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制化

许多国家通过教育立法来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建立机构,并制订长期教师教育的计划,让广大中学教师去学习和进修。如英国通过一系列《白皮书》与《绿皮书》强调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并明确了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法国在《继续教育立法》和《学校法》中强调教师在职进修的重要性。

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规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是教师的义务之一。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999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这是我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第一个全国性法规。

(二)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化

1.建立教师在职培训制度

日本通过制定“新任教师研修制度”、“学校管理工作研究进修体制”等,进一步完善了在职中学教师的研究进修体制;1985年,英国政府向议会提出的白皮书《把学校办得更好》中,提出“所有教师都要定期接受在职培训”;瑞典则实行教师指导官制度,保证中学教师在职进修。

我国早在1982年教育部就颁发了《关于试行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986年国家教委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随后又通过实行《专业合格证书》制度,政府先后制定了《新教师进修制度》和《各学科教学指导研究进修制度》等规章制度,以此来提高中学教师的素质。

2.建立培训后的考核制度

1985年前苏联实行对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每五年一次的考核评定制度,考核评定的新《条例》的评估分为五种,(1)称职,并授予“一级教师”、“教师-教学法专家”;(2)称职,并给予奖励;(3)称职;(4)称职,但须履行委员会的建议;(5)不称职。

我国建立了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上海率先形成了《“九五”期间上海市普教系统师资培训质量评估方案》,并于1998年开始执行该方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提出,继续教育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的依据之一。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许多国家为了保证教师在职进修的顺利进行,建立了教师进修与获得学位、增加工资相结合的制度。如美国中学教师是按“学士”“硕士”“博士”实行“单一工资制”。英国政府则规定,获准进修的教师可带薪参加学习。法国继续教育立法中规定:中小学教师,每年有权享受学习进修假两周;在一生的服务中,可获取累计两年的全薪进修假。

我国也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1995年颁布的《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表明中学教师在职培训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措施,已纳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199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提出,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批准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学习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学费、差旅费按各地有关规定支付。

4.建立教师资格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资格问题,相继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英国,政府实行强制性的教师资格制度。法国教师资格的获得,需要通过国家组织的专门资格考试并经过层层筛选。美国实行教师资格考试以及废除永久性证书制度,代之以有效期制;日本实行的三级教师许可证:专修许可证、一级许可证和二级许可证。

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相对较晚。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

(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多样化

世界各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多样化表现为培训模式、培训形式和培训机构的多样化。

培训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课程本位”模式;②“教师本位”模式;③“学校本位”模式;④“协作式”的培训模式;⑤“网络培训”模式。

培训形式有:从时间划分,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从途径划分,有脱产、半脱产和不脱产等。从培训的系统来划分,有正规和非正规等类型。

培训机构分为五大类:(1)大学或教师培训机构;(2)专门培训机构;(3)教师专业团体;(4)广播电视、网上培训或函授教育机构;(5)中学学校。

我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设置,最初绝大多数局限在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两种机构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继续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1999年我国也出台政策,鼓励综合性大学和非师范高等学校参与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四)加强教师职前培养与继续教育的一体化,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

英国根据1994年颁布的教育法案,成立了师资培训署(TeacherTrainingAgency,简称TTA)负责英国教师培训的各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法国建立了统一的、专门化的大学层次教师教育机构――教师培训学院(IUFM),统一负责教师的培养、任用和培训,实现了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的一体化、教师教育的专业化。

近年来,我国部分师范大学与综合性大学相继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专门进行教师教育及其研究,这意味着我国教师教育已经由封闭走向开放,过去独立设置师范院校教育体系正随着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发生深刻的变化。

(五)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

各国为教师在职后教育制定的有关制度和法规中,对教师参加进修的经费开支渠道等都做了具体规定。英国继续教育学院的拨款由多方承担;美国教师继续教育是典型的分级经费资助形式;日本专门拨款支付教师在职进修的费用;法国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资助;二是法律规定的企业应给予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

我国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提出了保证“工程”经费,实施“工程”是政府行为。“工程”实施期间,中央将投入专项资金支持“跨世纪园丁工程”的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任学印,宫文英.德国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综述[J].1997.2

[2]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课题组.面向21世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研究(上)[J].1998.5

[4]陈永明.六国教育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最新动向[J].1998(1)年外国中小学教育.

教师进修计划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 提高素质

一、当前我国就业基本情况

6.加强交流、取长补短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专业教师要提高专业能力素质,不仅应虚心向同行求教,还必须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不仅要教学生,还要学习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因此,许多学校不定期请联办单位、实习单位的领导、师傅到学校讲课,传授相关的职业操作技能。有的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到联办单位、实习单位学习,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提倡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7.加强进修,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学历合格率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订师训计划,研究师训方案和具体措施,确定每年的培训对象,定期检查与考核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激励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凡参加学历进修的教师,除学校给予学习时间的保证、报销学习经费和差旅费外,还给予一定的奖励,打消教师怕学习进修会吃亏(课时津贴少了)的思想障碍,从而创设了一种良好的自学进修环境,形成了浓厚的自学进修氛围,实现教师的自我充电。

“教育与劳动生产力相结合,自觉服从和服务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提高职教师资的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