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管理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1
【关键词】学校管理 ;创新路径; 措施
一、前言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地方,其管理理念必须迎合社会发展节奏,才能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由于部分学校缺乏基本创新意识,导致其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加强现在学校管理创新,是体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保障。
二、现在学校管理现状
(一)管理制度落后单一
学校管理分多钟类型,不用体制下的学校受环境、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管理措施和管理要求各不相同。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管理存在效仿趋势,且沿用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从而无法满足社会对学校的发展要求。
(二)权责划分不明确
权利与责任是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制约的。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分层管理,以校长为中心分管各项事务。但是,由于管理缺乏严谨性和相对统一的管理办法,导致权力与责任划分不明确,一旦出现管理问题便无人问津,严重影响学校管理质量和管理秩序。
(三)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
监督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中部分,监督管理是约束教师行为规范,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渠道。但是,大多数学校管理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从而忽视了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导致管理存在漏洞,不利于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现代学校管理创新的实现路径
(一)转变管理理念
传统应试教育围绕考试制定教学计划,以升学率衡量教学质量。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德、智、体、美、劳各项素质的综合发展[1]。因此,学校在管理理念上应融入创新理念,尊重学生的选择。包括制定个性化、人性化教学计划、加强开放式、创新式管理措施的落实,有利于加强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此外,由于现代学校管理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保障学校管理与时俱进的重要路径。
(二)树立服务管理意识
学校是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重要场所。所以,学校管理应最大限度发挥服务职能,才能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现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服务管理意识的融入,同时还要优化老旧落后的管理制度,严禁杜绝“我说你做”“我管你服”的管理模,构建公平、公正、协调、统一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调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主动性[2]。
(三)建立开放式管理模式
开放式管理是创新管理的核心要素,只有关闭腐朽之窗,才能打开进步之门,从封闭走向开放实际就是进步的过程。学校管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包括行政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师教学质量管理等内容。开放式管理是通过沟通的方式取代“控制”管理,开放式管理以树立民主意识、承认个人价值观为出发点,强调理论与实践并存的管理方式。总的来说,开放式管理通过沟通,能够及时掌握学校管理存在问题,进而不必要的管理漏洞。
(四)落实创新管理实践
创新无处不在,随着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教育的认识和要求也在不断转变。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现在学校管理必须面向社会大众,不能“闭门造车”。类似于,建立健全信息化课堂、加强学生与教师一对多沟通模式、建立教职工人员民主发言制、建立全员参与式管理模式,有利于集思广益,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校管理的进步和跨越。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在学校管理创新受理念、方式、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严重影响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因此,立足于长远发展目标,学校管理必须要围绕创新理念制定管理制度,并结合学校管理现状有针对性的完善管理体系。同时还要立足于创新管理要求,不断探索管理新道路,才能进一步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才能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适者生存,总的来说,现在学校管理创新是未来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谢 莉 王和林 单位:四川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2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现就如何推进学校管理创新,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学校管理创新的意义
1、学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管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管理就没有质量,就没有学校的一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进入新世纪,创新已成为各国、各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管理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新是管理的必然趋势。推进学校管理创新,就是要在进一步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对学校管理的目标、组织、制度、过程、内容、措施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只有推进学校管理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水平,才能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才能全面落实“*”重要思想和“三个为民”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当前,全县学校管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学校管理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六不”现象:管理理念不新,囿于计划经济的“等、靠、要”思维定势,缺少主动发展意识;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缺乏素质教育的管理思路。管理目标不明,学校发展缺少近、中、长期规划。管理机制不顺,管理层级过多,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相互推诿,缺少协调。管理措施不力,对存在的问题缺少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或有措施而不能落实到位。管理方法不当,不能根据现代学校管理科学的要求实施有效管理。管理效率不高,时间意识、效率意识不强,高耗低效,事倍功半。
3、学校管理创新的长期性学校管理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不断变革、完善、提高的过程。学校必须根据自身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六大要素的变化,围绕学校发展目标,不断完善管理系统,调整管理策略,改革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措施,追求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二、学校管理创新的目标
通过2-3年的努力,进一步增强管理效能,实现:
4、一流的校园环境达到绿化、美化、文化。
5、一流的教干教师队伍建设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善经营、会管理的教干队伍和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6、一流的管理机制使学校管理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人文化。
7、一流的办学条件达到市级教育现代化的标准。
8、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普通教育、职成教育、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统筹发展,均衡提高,质量指标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9、一流的学校品牌盱中、马中创四星级高中,其他高中创二星级高中。90%以上的初中建成省、市现代化示范初中。80%以上的小学建成星级学校。创建成一批省、市模范学校。
三、学校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措施
10、目标管理各校应根据校情及教育发展的要求,制定学校发展近、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内容包括:学校发展定位、校园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
11、队伍管理建设一个“团结协作、务实高效、廉洁自律、开拓创新”的学校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管理理论,深刻领会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使管理行为正确、科学、规范。积极主动地向先进学校学习、向专家学习,反复锤炼决策、用人、协调等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要不断将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经验、管理措施应用于学校管理实践中,健全与完善适合校情和教育发展要求的学校管理机制。要经常总结学校管理的经验与教训,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调整管理的思路与策略,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管理创新的转变。
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继续贯彻盱教发[2003]1号文件精神。加强师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加强业务培训,学校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分年实施。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学习培训活动,将个人学习与小组讨论、业余自学与集中培训、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学校每月组织学习论坛,定期展示教师学习成果,每学期对教师学习进行考核评比。学校要尽最大可能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加强校本教研,将学校建成教学研究基地,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主体,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重点研究《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突出教学行为的研究。重视课题研究,降低课题研究的重心,以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要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集中“优势兵力”突破重点课题,及时推广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开好专题研讨会,每学期确定不同的主题开展研讨,将“专题研讨会”纳入学校教学常规。努力培养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兼教并胜任一门以上的选修课,能进行循环教学,能对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具有开发课程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12、德育管理学校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特点,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完善德育方法,改进德育手段,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纲要。要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德育规划和具体的德育工作措施。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特别是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班主任队伍。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加强德育业务知识培训,经常交流德育工作经验。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要注重德育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学生心理特点、行为特点以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品德和行为的影响,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规律、方法、途径。要强化德育工作的考核与评价。
13、教学管理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规范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基础上,重视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形成教学特色。农村中学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开发以技术为主的校本课程。落实课程标准,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规范。积极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引导课程实施走向深入。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突破口,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坚持县级月备课制度、月报分析制度和督导评估制度。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转变教学观念,针对不同的课型、课题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化教学过程。
实施“中转优”工程,目标明确,任务到人,全面关心,全程关注;实施“帮扶”工程,每位教师每年帮扶一名以上的“学困生”。两大工程要定期考核,奖惩兑现。
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人人达标,限期达标。开展教学特色校创建活动,努力创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教学特色校。开展教学管理合格校创建活动。
14、学生管理在强化学生自主、自立、自尊、自强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强化学习管理。根据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在一定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帮助学生优化预习、课堂学习、练习、复习等主要环节;严格控制作业量和学生在校时间,留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自主学习时间、自我调节时间。强化活动管理。以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严格规范学生行为;在班、团队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做到每学期有目标,每月有主题,每周有安排;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集体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班风;发挥多元评价的导向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常规管理。强化心理教育管理,设立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指导教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对不良的心理倾向进行重点疏导,加强对男生群、女生群、优生群、学困生群、贫困生群等非正式群体的心理研究和心理教育。强化特长管理,通过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等形式,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为学生特长发展拓展空间,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素质发展成果。强化学籍管理,建立规范的学籍档案、学情档案、特困生档案;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小学、中学年辍学率控制在1%、3%以内。
15、校园文化管理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要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规划校园,合理布局,体现人文精神,形成学校风格;绿化校园,立足校园生态建设;美化校园,实现规划布局美、标志工程建设美、生态环境美、人文环境美。要凝炼学校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文化治校,形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制作校牌、校徽、校旗、校服等反映学校精神的标识。加强“三风”建设,确立“校训”,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要充分发挥墙板、黑板报、画廊、橱窗的育人作用,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办好班报、校报、广播站等文化宣传主阵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营造浓烈的文化氛围。
16、学校经营管理遵循教育经济规律,将企业管理思想渗透到学校管理中,整合学校资源,使学校的人、财、物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实现学校资源的“升值”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要积极创建品牌学校,做优做大学校资源。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实行民有民营、公有民营、股份制等形式,建设后勤服务体系,增加学校收入。要依法聚财,按章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勤俭办学;大宗物品购买、基础设施建设一律公开招投标。要管好用好现有资产,校产校具建立台帐,公物使用履行手续;要充分利用“三室”现有设备和社区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
17、安全管理安全无小事。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努力达到“平安校园”的标准。
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安全网络和安全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将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常抓不懈。继续执行“两个针对”、“三个不准”、“四个严禁”、“五项制度”,确保安全工作有序开展。“两个针对”即:针对师生相对集中的场所进行安全治理,针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进行安全治理。“三个不准”即:不准非竞标商店在校内及校门附近经营,不准校内有代饭点,不准学生到无卫生许可证的代饭点就餐。“四个严禁”即:严禁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严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庆典活动,严禁学校以任何理由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严禁学校将场地出租作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品的生产、经营场所。“五项制度”即:师生集体外出审批制,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制,安全质量监察制,安全责任追究制,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
18、制度管理积极推进依法治校,理顺学校管理环节,协调并有效发挥学校各要素的作用,确保学校工作顺利开展。
依法制定各种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和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各个层面、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制度设计要服从于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管理的总目标,着眼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实事求是地制定规章,防止要求过高或过低。
制度管理的关键在于执行。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和要求。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同一尺度、同一标准。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和强化激励,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推进制度创新。随着学校的发展,在保持管理制度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不断推出新的制度、新的规范和新的要求。
四、推进学校管理创新的要求
19、切实转变管理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确立效率优先的理念,不断追求管理效率的最大化。确立系统整合理念,调动各方面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确立开放创新的理念,将学校管理系统变成开放的系统,适时调整、丰富、完善。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电换脑,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20、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完善全员聘任制,学校每学年与教职工签订大、小两个合同,大合同规定岗位职责、规范,小合同规定每位教职工的学年工作目标任务。建立竞争机制,构建同科之间、学科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同类学校之间的竞争平台,以目标为导向,在横向比较中形成竞争态势。建立激励机制,在满足教职工基本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评优评先,考核任用等办法,实现教职工高层次的需求。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阶段性评价与学年全面评价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甄别的倾向,以促进发展为方向,实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多元化。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3
一、目前高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以分数为导向,高考成了教育的指挥棒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考名校当成了自己的最高目标,知识沦为了功利主义的奴隶,高录取率也为学校带来了名声与利益,教育也就开始被利益驱动,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2.严格控制学生行为,限制交流
以一些中学为例,这些学校限制男女生关系,甚至不允许男女生并排走,这种规定早就为社会所诟病,很多专家都批评其违背教育的本质,根本不利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规定能够使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到学习上,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然而弊大于利,高中阶段不只是要学习知识,更多的是提高情商和提升交际能力,这种情商与交际能力来源于同学间的交流,而学校的规定恰恰限制了这一行为。
3.注重量的积累忽视质的提高
在当前的社会评价体系下,量化管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高考还是相对比较公平的选拔方式,但一些领导干部却只注重当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只重视量的积累,不重质的提升。把班级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数量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教师的教学水平要看发表的学术论文多不多。而很多指标根本不能以数量来评价,如学生的心理等,因而致使一些师生从内心产生了拒绝的心理,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4.丢了本质,灵魂缺失
回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压抑的感觉,为什么没有人觉得快乐呢?原因就在于学校制度过于细化,就像一根无形的锁链在束缚着教师和学生。如,量化评分和教师的奖金挂钩,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经济控制,致使教师不得不加强对班级的管理,这种压力也会直接作用于学生身上。学习的本质丢掉了,教育的灵魂也随之飘散。
二、改善高中教学管理的建议
1.以人为本
新课改围绕的就是以人为核心的改革,从主要目的来看,就是要培养出一批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和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以人为本,具体到学校,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本。管理者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判断一个事物,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也尊重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的选择,要根据教育规律办事。学校管理中,校长必须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每一项管理措施和活动之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2.改革高级中学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疏于管理的学校是无法持续发展下去的,没有规章制度,学习风气就会不良。然而固守成规也不对,旧有的秩序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要依照新课改实行改革,建立崭新的灵活的教学秩序。新版教材的启用、教学评估标准的改变,师生地位的平衡,自由风气的渲染,都对高中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修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课改任务繁重,却关乎着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学校管理者的任务就是重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更新管理思想,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到体制改革当中。校园风气本该是富于人文性、开放性、民主性、自由性,然而应试教育却催生了一系列不好的风气,例如:分数论英雄,成绩是学生的一切等。由此,重建学校的管理制度要注重校园风气的改善,气正风清的环境一定会受到追捧。不破不立,先破后立,我们一方面要下决心改革落后的管理模式,对以往规章制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内容,要逐一纠正;对于其他不合理的地方,发现一处改正一处,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尽早探索如何应对新课改之后出现的不适应情况的措施,建立新的规章制度。
3.营造民主的校园氛围
纵观历史,民主自由都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教育领域更应适应民主化潮流,从校园到课堂,从校长到教师都要注重民主化改革,顺应这种潮流和趋势。不仅教育要民主化,课堂也要民主化,主要体现在校长不再只是一个管理者,也是引导者,教师不再只是授课者,还是学生的朋友。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课堂自由是现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不管是校L还是教师,都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这个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学生的人性就从这个过程中磨炼出来,想象力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增强,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培养出来。
4.学校管理者自身也要改革
正如大学校长也必须是教育家一样,高中学校的管理者也应具备较高的水准,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必不可少。主席说过:“你要想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你就要变革梨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实践的重要性,学校管理者要坚持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根据本校的特点,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5.教学评估制度要重视起来
评估的标准既要体现新课程的内容要求,也要瞄准新课标改革的方向,不应当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估教师能力的唯一标准,师生关系,学生的身心健康、实践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道德修养等都应当纳入教学评估的考评范围之中。同时教学评估不能成为束缚教师的绳索,教师从教学评估中获取到的应该是对教学的新认识。要辩证地看待评估结果,汲取其有益的成分,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努力的方向。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4
【关键词】管理 创新 理念 制度 方法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是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理念,同时也是现代学校所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校要发展,就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地、更好地、更有效地求得发展!
学校管理创新是指学校管理过程中为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合理配置校内外有限的资源而不断采取的有创造性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方式和方法。学校管理创新是创造性的管理活动,是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一所学校能否进行管理创新,将足以表明这所学校是否富有朝气、充满自信、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即使那些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管理经验的学校也不能墨守成规,抱着原有的条条框框一成不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创新的学校管理是落后的管理,是没有生命力的管理。
现就我在工作中的实践,浅议如何进行学校管理创新,促进学校发展的。
1.管理理念的创新
管理理念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能够感觉到的东西。在开会或闲聊时经常听到一些校长在埋怨自己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够、师资水平不高、学生素质太低、学校硬件配备不足等,我想这种没有信心、不思进取、只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学校管理思想势必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我认为,作为一名校长要有自信,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条件、在什么样的场合,不管是对学校的发展还是对教师的成长或是对学生的培养,都时刻充满信心,都应该说“行”。当然这种信心不是盲目的,也不是夜郎自大,而是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本校的实际,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突破口,才表现出来的。要让教师感觉到校长的信心不是空穴来风、虚无飘渺,而是实实在在的,跟他干工作有奔头。学校管理创新是高水平的管理实践,需要学校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除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能力、较好的作风外,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管理思想。 要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名校创办的历程,感觉到这些学校的老师在学校成名前所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态度,以此激起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觉主动地参与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则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应具有“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在学校现代管理中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从优化德育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及他们的互动效应来创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广闻博取,精思深索。
2.管理制度的创新
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教育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是多年管理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教育教学理论的一种物化形式。要创新管理学校,就必须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使之适应学校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激励有利于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行为,抑制那些不利于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行为,使这些行为少出现或者不出现。要从以制度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转变为以制度管理与以人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激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
3.管理方法的创新
学校管理方法的创新来源于信的管理理论、教育思想观念:来源于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来源于对更高办学水平、教育境界的追求;也来源于管理者的智慧与经验的总结。创新方法是否合理要看是否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否合理有效地配置了学校有限的办学资源。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我们学校在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奖惩制度等时,都先征求教师的意见,让他们先讨论,提出各自的设想,各部门畅所欲言,也尊重他们的合理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决定。校长在管理中尽量做到指导不指令、参与不干预。这样激发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激活了他们工作的主动精神,也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使学校成为一个团结而富有活力的集体。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5
【关键词】 创新管理;学校发展;追求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2
学校是在创新中发展壮大,直至成为名校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学校组织管理活动的源泉,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美国管理学家戴尔在《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中指出:
如果管理人员只限于继续做那些过去已经做过的事情,那么,即使外部条件和各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它的组织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组织。在竞争的环境里,尤其会造成衰退。现代成功的管理无一不是以创新为突破口的。
管理需要创新,这是逐渐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理念,同时也是现代学校所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校要发展,就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地、更好地、更有效地求得发展!
那么,什么是学校管理创新?要了解其确切的含义,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管理创新。
关于管理创新,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对此做了专门的论述:
创新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就是要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组合”,例如,引进新产品、应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新原料、构建新组织。而企业家的职能就是进行这种新组合。而这种新组合就是创新,这种新组合的活动就是实现创新。
熊彼特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提出的“创新理论”,虽然主要用于说明资本主义过程,解释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他对管理本身的论述,对我们理解学校管理创新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的。
依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学校实际,学校管理创新应该被理解为: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对学校管理进行创造性的变革,也就是指学校领导者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措施手段,对管理要素进行扩展更新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管理格局,产生新的管理效果,从而更好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
这种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在新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对管理要素即办学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变革,拓展资源的来源,提升资源的品质,优化资源的组合。
这种活动的理想状态,就是形成新的管理结构与格式,建立起一种新的“管理函数”,有明确新的管理措施与新的管理效果之间的关系,以为构建新的管理机制做出指导。
这种活动的价值追求,就是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和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学校管理创新的评价标准。
学校管理创新,是创造性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一所学校能否进行管理创新,将足以表明这所学校是否富有朝气、充满自信、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生命力主要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知能力。
社会需求在不断的变化,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将无法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只是一味地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将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突出绩效,到最后则可能会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或被社会无情的淘汰。
因此,学校必须改变学校管理中诸多因循守旧的现象,必须尽早终结学校管理中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一贯制”的做法。否则,我们的学校就会缺少发展的动力,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发展的可能,我们的民族也就丧失了振兴的希望。
学校管理创新意义重大,它是学校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希望所在,是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对中国来说,学校的管理创新,可谓“任重而道远”!
世界著名大学哈佛,为什么能够始终保持强者地位,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呢?一个重要秘密,就是不断创新、连续创新!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伴随着各行各业的改革创新大业,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方兴未艾,而“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更是将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热潮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而教育创新能否办好,首先取决于学校的创新管理。学校的创新管理,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而民族创新素质的提高、人才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
其实,一部人类文明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类不断创造、勇于创新的历史。正是人类永不停息的创造活动推动着历史的不断进步。
因此,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绝对不能诚惶诚恐、举步不前、坐以待毙,而应以一种积极有益的态度投入工作、改善工作,应积极推进学校的管理创新。
学校的管理创新是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而学校管理创新的观念、制度和措施也将随着发展而不断充实,进一步推动深化创新发展。
创新管理的具体措施:
1、准确定位。
学校要研究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要通过调查研究在细分教育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办学定位,创造性地采取一些特色办学,以提高办学的知名度,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不同受教育者的教育。
2、提高素质。
学校管理创新是高水平的管理实践,需要学校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除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能力、较好的作风外,最重要的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管理思想。
3、跳出“圈子”。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校管理者必须跳出“圈子”来进行学校管理改革,努力克服学校管理中习惯性思维定势。
4、人本管理。
我们知道,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学校教育管理者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学校管理的常规性,必将使学校教育失去生机和活力,使学校的育人成果大打折扣。因此,学校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5、学术管理。
调查表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事务型校长和“约定俗成,平稳常规”的经验型校长,占中小学校长群体中的大多数。我们应在现代学校中完全摒弃“事务型”和“经验型”校长,而大力推崇“学术型”校长,推行学术型管理。因为学术型管理所倚重的校长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力量,恰是开展学校创新管理所追求的。
6、组织学习。
学校领导者管理创新的意图目标、策划设计,无疑是十分关键的,但是,只有把这些转化为全体成员的共识,才能使创新活动具有坚实的基础。
7、科学实验。
实践证明,开展学校管理创新的科学实验,是提升创新活动品质,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创新化的必由之路。
8、开发资源。
学校管理创新是一个开放的教育管理模式,它是学校通过对可利用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充分开掘和合理应用,以求得管理最优化的过程。学校对隐性资源的管理,就是要充分的挖掘校外实体的资源,并加以整合,使之更好地为创新管理服务。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刘佛年先生曾经说过:“任何事业的复苏和发展,都是从观念的变革开始的”。变革,是社会最强音;创新,是时代主旋律!
变革和创新,同样是教育界的呼唤,是现代学校不容回避的管理问题,必须为学校管理者所重视和实行!
参考文献
[1]《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美国管理学家戴尔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6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
有一个好的校长就有一所好的学校,校长在一个学校中作为领头人,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校长优秀的管理胜任能力,乃是他们取得优质经营绩效的根本。农村小学校长要紧紧把握住育人这个主旋律,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真正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一、农村小学校长进行学校管理创新原因
管理创新,就是按照时展的要求,学校放弃旧的管理模式和与之相应的方式和方法,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和相应的方法,以实现学生学业进步的目标。农村小学校长是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创新的领导者、组织者、承担者,是创新的主体。农村小学校长进行农村学校管理创新原因有二:(1)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时效性,管理者所面临的是一个动态、多变的世界,今天成功的经验,明天不一定适用。管理活动的三要素:管理者、管理对象和客观环境,均在发展变化着;相关的条件、因素也在发展、变化着;因而管理者必须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去开展工作,管理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手段和方式等方面的创新。(2)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经常的面临着大量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也必须创造性地去对待和解决。
二、农村小学校长具有的管理素养
在一所具有较完备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学校实施品牌管理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还需要校长能准确地为学校定位,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抱有坚定的信念,最终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如果定位欠准确,容易形成“表面功夫”,学校宣传搞得热闹,学校发展成效不大的局面。其中校长的管理素养是非常好重要的,对于农村小学校长而言,应具有以下素养:
(一)校长要有新课程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校长一定要走在这场变革的前列,领导好新课程改革。农村小学校长首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确立新的教育目标,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中陈腐的东西,引领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用教学方式的改变带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新的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评价体系。
(二)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加强教师教学创新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求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严格按照“师德八条”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二是必须加大教研教改的力度,以新课程培训、评优课、新教师过关课、展示课、示范课等形式开展听、评、改活动,转变教育观念,确实改变教学方法。三是必须熟练地掌握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备好课、上好课,优化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让农村孩子也能像城市孩子一样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达到40分钟最大限度的利用,效益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校长要以情感人
校长以情感人,就要走出办公室,走进教师的工作中、生活中、情感中,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用对待学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诚心对待教师、管理教师,对教职员工不分高低贵贱,不分亲疏远近,不欺弱惧强,靠威信而不是权力来管理。校长要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水平,也要对教职员工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业务技能、生活习惯等方面了如指掌。能够经常深入到教职员工中去,善于与教职员工沟通思想,掌握教职员工思想动态,理解教职员工所急、所想、所愿。真心实意地为教职员工着想,把出发点放在对他们的关心体贴和照顾上,构建领导,朋友,荣辱与共的多层面关系,让学校成为“家”的延伸,心灵依托的港湾。
当然,当好农村的一名小学校长还需要更多方面的要求和更高的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调动更广泛的教职工积极性,才能得到各级领导对你工作的支持,才能使学校稳步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对学校的好评,才能逐渐缩小城乡学校的管理水平。因而,需要对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进行创新。
三、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创新的对策
(一)管理中要体现人文关怀
校长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经常把教师看成是具有各种需要的人而不是工具。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作为校长,也要给教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不要管得太死,让教师能自由支配自己,根据自己的好恶有所选择地工作和学习。要设身处地地为教师着想,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承认每一个人的价值;要尊重教师的各种合理需求,注重感情交流和投资。
(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决策需要承担风险?决策就是对决策者心理素质的全面考验。没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决策是不成熟的决策,没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决策者是不称职的决策者。那么,农村小学校长应该怎样提高决策的心理承受能力呢?一是要加强决策熏陶,多看一些成功决策者的人物传记,学习他人驾驭风险的经验;二是要加强心理考验,有意识培养吃苦精神;三是要胸怀开阔,少计较名利,树立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四是要未雨绸缪,超前做好决策的各项准备工作,使自己时刻处于决策的主动地位。
(三)农村小学校长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
跳出狭小的学校教育范围,摆脱就学校论学校,就教育论教育的思维模式。教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村小学校长必须清楚,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真正的质量是不仅要体现在对农村学生的现在负责,也应当体现在对农村学生的将来负责,也就是说,应当挖掘农村学生的潜能,为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创新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只要开发得当,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不同层次的创新型人才苗子。
总之,实行民主管理,形成民主氛围,农村小学校长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民主氛围,尊重人、善待人,避免居高临下的说教,要主动听取意见,采纳群众建议。政治上信任同志,生活上关心同志;业务上帮助同志;工作上支持同志;为教师学生多办实事,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抓质量,促普及,以良好的教学质量求得群众的信任。学校有事与大家商量,集群众智慧于一体。校长要勇于顶大梁,挑重担、敢于负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事事处处做出表率。善于当好参谋,给村干部提出好的点子,想出好的办法,引出好路子,做出好榜样。
参考文献:
[1] 孔炜,杨东主编.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化胜任特征研究[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