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持续发展研究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持续发展研究论文范文1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城市化;市场化
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增长有力推动了浙江省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但是,如何保持浙江现代服务业快速持续发展,继续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值得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影响浙江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而为浙江省及沿海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李江帆认为影响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服务产品的输出状况.①程大中发现在影响目前中国服务业增长的诸因素中,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水平是最为重要的促进变量.②江小涓、李辉分析了人均收入、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的相关关系.③顾乃华利用省际截面数据实证研究了起点规模、地理位置、政策倾斜对服务业发展速度的影响.④雷小清发现服务需求总量对服务业增长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其他因素.⑤陈银娥,魏君英发现服务业内部行业的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消费业对服务业的影响显着大于生产业.⑥
纵览已有文献,国内学者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理论深度,研究范围广泛,研究方法多样,提出的对策也可行有效,但当前理论界将研究的焦点集中于中国服务业比重低的总体性研究上,而对于服务业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较少,尤其对浙江省服务业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更少.此外,总体层面直接采用计量模型的方法,可能造成同类影响力量反方向的相互抵消,难以发现深层原因.
影响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从服务业内部主要行业来看,以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为主的生产业和以批发零售餐饮业为主的消费业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生产的增长主要与工业化水平相关,一般而言,工业化程度越高,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越高,生产的需求就越大.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人均收入是服务业增长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收人水平的变动会引起需求结构的变动,而需求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这会进一步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恩格尔定律,随着收人的增长,人们会逐步把增加的收人用来购买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服务品,从而加速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器,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越高,聚集效应越明显,服务业的需求越大.服务业发展与市场化水平之间有天然的联系,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部门垄断越少,政府干预越少,服务业就越发展.
分析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在于找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综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浙江经济特点并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可得出度量生产业发展水平、消费业发展水平、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市场化程度五大因素对浙江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影响作用.
模型的构建与参数估计
我们以服务业增加值为被解释变量Y,表示服务业发展水平,并根据区域服务业的发展理论构建了经验模型,以待实证检验.对影响浙江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构建经验模型为:
式中,X1为生产服务占GDP的比重,以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占GDP的比重代表生产发展的程度;X2为批发零售餐饮业占GDP的比重,代表消费发展的程度;X3为非农业人口比重,表示城市化水平;X4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代表经济发展水平;X5为个体私人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例,表示市场化程度;μ为随机扰动项.
根据《浙江统计年鉴》采集1991~2008年度相关数据,其中:Y以服务业增加值指数表示,以1978年=100价格计算;1991~2005年的X1、X2是根据2005年浙江统计年鉴中表1~16"全省生产总值构成"数据所得,2006~2008年的X1、X2是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取得;X4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1978年=100价格计算;X5以个体私人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例表示,其中1978~2000年按户籍统计,2001~2008年按所在地统计;X1、、X2、X3、、X4均以百分比表示.利用EVIEWS6.0软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SL)进行回归,分别估计出服务业发展模型的参数值.估计结果如下:
T检验:回归结果中变量X2、X3、X4三个因素T值的绝对值均大于显着性水平为5%时的T值2.064,说明在5%显着性水平下,这三个因素对Y的影响在统计上是显着的,变量X1、X5的T值的绝对值均小于显着性水平为5%时的T值2.064,说明在5%显着性水平下,这个因素对Y的影响在统计上是不显着的.
F检验:F=1329.362,远大于显着性水平为5%时的F值2.51,则认为该方程通过方程显着性检验.
R2=0.999868,R2-adj=0.999836,均大于0.9,说明该方程有很好的拟合优度.自相关性检验:D.W=2.8532,在n=18,k=5显着性水平为5%时,dL=0.71,dU=2.06,dU<1.622690=D.W<4-dU,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通过检验.
结论与对策
根据模型回归的结果,对浙江现代服务业持续增长影响相关因素的分析如下:影响浙江省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额指数增加30.96122点.生产业占GDP的比重、人均GDP与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增加额呈正相关关系;在GDP总额中生产业所占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额指数增加26.01170点,对服务业增长有较大的带动作用;人均GDP每增加一个单位,会带来现代服务业指数1.87580点的增加.消费发展的程度、城市化程度与现代服务业增加额呈负相关关系,批发零售餐饮业占GDP的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带来服务业增加额指数下降74.95757点,这与实际经济发展经验不相符,也与产业正向关联的理论相悖,可能是由于浙江省近年来房价上涨过快导致服务业消费的挤出效应;城市化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额指数将下降85.9992点,城市化的发展给服务业带来负数的增长,这也与产业正向相关的理论相反,这可能的原因是与城市化水平标准统计方法不科学有关,即城市化统计中只是按照人口数量来衡量的,只注重城市化人口数量的增加,没有体现城市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化质量要求经济、城市功能与社会协调发展.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通过如下途径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一、服务业能否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因此要加快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二、优化服务业市场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消除部门、行业的进入壁垒,降低金融、电信、民航、铁路等行业非公资本进入的前置准入条件,改变歧视性政策,激活市场主体,鼓励和支持在服务业领域创业创新.三、加快城市化建设,不仅注重城市化人口数量的增加,更注重城市化建设的内涵,包括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文化卫生、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等各方面的建设,是保持浙江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四、控制房价过快增长,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注释
①李江帆:"第三产业的产业性质、评估依据和衡量指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②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财贸经济》,2003年第8期.
③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与加快增长的潜力",《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④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4年第9期.
持续发展研究论文范文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区域资金监管机制
1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分析
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系统由经济、社会、环境三要素组成,每个要素都是一个自我循环和发展的系统。经济系统的消耗表现为运行中的投入,即与企业产供销各环节相街接的企业成本(市场成本),它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社会系统运行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了维持行政、教育、社会保障之正常功能,须征集社会保障税、所得税、增值税等传统意义上的税收(是企业外部的社会成本)。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要求对环境的破坏予以补偿和修复,因此对使用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应予征税。
可持续的生态环境要求人类既能消化环境成本,又能促使环境的发展。基于环境成本而征收的税金应能促使自然界正常的新陈代谢和世代替换,既能满足人类消费的需要又不损害地球,既能满足当代人建设幸福生活的需要,又要为后代留下优良的发展空间。
2环保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机制
2.1目前存在的问题
(1)资金筹集方面。①资金数量少,难以支撑环保工程的正常运行。我国主要依据部分资源消耗量和估算排污量来征税,征税范围较窄,纳税人和资源消费者不对称,许多资源消费和污染环境行为并未征税;②资金的取得缺少法律依据。主要表现为常借助于临时性行政手段和随意性罚款来取得环保资金,使环保产业由于缺少可持续的资金保证而处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状态;③企业缺乏主动的环保参与和治理意识,与征税机关讨价还价,不肯交纳或拖欠税收;
(2)资金使用方面。①缺乏环保的专项规划,资金的使用方向无严格的界定,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和项目论证,更缺乏法律上的保证;②资金使用上的“长官意志”导致使用效益低下;③许多项目建设缺乏配套资金或不能及时到位,致使许多环保项目建设中断或建成后无法正常运转。
2.2对策
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须重构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机制,使其良性循环、再生利用。总体思路是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应严格遵循对称性原则。所谓对称性原则,指的是资金的来源与运用上数量和结构的协调状态。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征收资源税、污染税,建立相关基金来支持环保产业,以此促进人类生存的环境要素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
(1)开征资源税以期对资源予以补偿,促进对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为体现“公平税赋”和“重点保护”的原则,所有开发和使用资源的单位及个人均为纳税人,同时,将资源税划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区别征税。
(2)对有害于环境的活动课征污染税。主要细分为大气污染税、土地污染税、水污染税、噪声污染税。征税标准根据污染物的排放量(或资源的使用量)从量定额征收。税率全国统一,但考虑到地方治理污染的具体作用,可将其作为地方税。
(3)建立资源价格补偿基金。即便全面开征资源税、污染税,也无法补偿过去掠夺式开发造成的历史欠账。政府应根据目前的破坏程度及未来资源的稀缺状况,开征资源价格补偿基金(类似三峡工程的水电附加)用于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对现有资源的保护性开采。
(4)建立环保发展基金。各级政府应在预算中建立环保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本地重大环境整治工程、突发性重大污染事故的处理、区域结合部污染整治、外地区环保援助和赔偿等。这项基金应来自三个部分,即由资源税、污染税提取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和从预算收入中提取一部分。)对环保产业的减免税照顾。环保产业的运行依赖资源税和污染税,它不以眼前的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是以未来的生态效益为目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它应该处在产业政策保护的核心层,减免税理应成为财税的出发点。
(6)向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筹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贷款),广泛开展国际间和区域间的发展合作,拓展资金筹集渠道。
3资金的监管机制
(1)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法规,提高环保资金法律保证程度。首先,应依据《环保法》及国家其他法规,修订《资源税法》、修订《污染税法》、《资源价格补偿基金法》、《环保发展基金法》。其次,修订《预算法》,建立环境保护预算,在各级财政收支中,应单列“环保收入”项(即两税、两金),环保支出项,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再次,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者,应根据《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其惩罚标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2)对促进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责任重新进行定位,这是强化各部门资金监管责任的前提。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规划、组织和协调,组织辖区的综合治理,协调辖区内各部门的矛盾;财政部门,落实预算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指令拨付资金;环境保护部门的主要任务监督管理。人大按照公众的意愿,有权从立法执法各环节行使监督权。
(3)建立环保资金专供机构,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对环保资金应实行专项拨款、定期报账考核、结余留用制度。在财政部门设立“环保科”专门进行环保资金的使用管理。使用时,先由财政部门将该项资金交付“环保科”,环保科据对环保部门的考核下拨环保资金给环保部门。环保部门采用定期报账、定期考核,年终会同社会审计机构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可由污染治理技术部门颁布,达到预期标准的,结余资金可留用,并给予一定奖励。
持续发展研究论文范文3
关键词:循环经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一、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内涵研究
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流通环节,它要求一国通过制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协调的外贸战略与政策,促使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对外贸易的长期、持久、稳定、健康地增长。
2、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永续利用为核心,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二、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后提出的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它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而循环经济是人们在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引导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为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因此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实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
2、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它强调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一方面通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减轻了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压力,使得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为目标。可见,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强调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三、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外贸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引导下,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这种增长方式导致了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
2.低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出口结构方面,我国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额最大的五大行业分别为:机械、电子、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工原料及化工制成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采掘业,其产品出口额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3以上,这些行业大都是污染严重的行业,并且,各行业在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程度有所上升。在进口结构方面,进口商品中能源和原材料不断增加,如原油、化工材料、铁矿石、钢材等,这些作为投入品的原料型产品都是高能耗的,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更为可怕的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陆续发生进口工业垃圾和有害废物的事件,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面对我国传统的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种种矛盾以及在循环经济下我国外贸所面临的环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面临着国外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的外在约束。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协调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正确认识循环经济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这是正确处理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我们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把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追求贸易、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要逐步改进大进大出的粗放式贸易战略,调整我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在重视对外贸易工作的同时,要加快国内贸易和国内市场的建设,加快培育国内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2、调整我国的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导向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对出口产品来说,就是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对进口方面来讲,就是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石油、铁矿石等的进口。整体来看,就是要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对外贸易发展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一是要遏制对部分地区和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三是政府要制定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确保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培育环境保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政府要制订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比如政府直接投资、信贷优惠、税收优惠、出口退税、加大研发投入和鼓励环保科技创新等。
参考文献:
[1]余敏友,左海聪,黄志雄.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论[M].上海出版社,2001
[2]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改革,2003(6)
持续发展研究论文范文4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022-02
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加快了科学技术取得新成就的速度,这也使得当代科技期刊编辑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合格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如何跟上时展步伐,使自己的知识水平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为自己所参编或主编的科技期刊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培养科技期刊编辑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最有效的方式。
阅读是一名编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科技编辑职业的特殊性,要想培养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科技期刊编辑可以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从职业视角进行阅读的习惯,以促进自己的发展。
1.1在读书和读新闻中保持和强化职业的敏锐性
编辑职业的基本要求就是在阅读中发现稿件中的语法错误、文字错误、表达错误等。科技期刊编辑不仅需要具备上述编辑的基本素养,还需对拟使用稿件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并对稿件按照相关行业要求进行规范与审核。如此高强度的文字性工作,使许多科技期刊编辑容易产生阅读疲劳,无法长久保持清醒、细致的阅读习惯。
为了缓解科技编辑的阅读疲劳,使科技期刊编辑养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空余时间,科技期刊编辑应以职业的视角去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者新闻。这样做一方面能达到自己业余时间的休憩,还能使自己在阅读中掌握各种各样的当今比较广泛使用的字、词、句,另一方面,还能让自己及时吸收当前比较重要的知识与信息,能及时学习和掌握最新科技技术。所以,在平时的读书和读新闻中保持和强化自己的职业敏锐性,以科技期刊的职业要求去吸取书本新闻中的知识,促进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1.2阅读认可度高的科技论文,提升品位与专业知识
当前,许多的科技论文作者,由于自身水平与修养问题,往往通过不正当手段发表一些水平不高的论文,甚至是明显抄袭的论文,导致整个论文库中鱼龙混杂。如果科技期刊的编辑不通过一定的取舍,盲目的阅读相关论文,可能会使自己的品位与专业知识均得到负面发展。因此,科技期刊的编辑要阅读认可度高的科技论文,拜读与自己编辑的稿件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论文,保持自身对专业发展前沿的关注,有利于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处理稿件的能力,提升对作者来稿的公平、公正对待。此外,阅读认可度高的科技论文,还能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表达能力,落实到办刊实践中,促进期刊的发展。
2 参加各种会议或者培训,以达到提升自己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技期刊的科技主题,决定了科技期刊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质的变化,为了保证科技期刊的与时俱进,科技期刊编辑的能力也需不断提升,达到期刊发展的要求。当前,一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编辑一定是一个时刻爱思考、时刻爱学习的编辑。
1)参加编辑技能培训以及相关的编辑专业研讨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结合好。科技期刊的编辑想要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相关素养,除了需要自己的努力之外,还要积极参加相关的技能培训会,及时的学习最先进的技能,对比自己专业技能中的不足,积极改进,达到永续发展的要求;参与各种相关专业研讨会,开阔自己的眼界,厘清自己发展的思路,增加自己发展的后劲,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参加相关专业学术会议,利用空闲时间到进修班学习,增强可持续发展水平
参加相关专业学术会议,有助于科技期刊编辑在期刊编辑过程中的选题;同时,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接触相关审稿人和作者,提升对文稿的认识;最后还能借助这个平台宣传自己所编辑的期刊,扩大自己期刊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能增长科技期刊编辑对自身行业发展水平的认识,增强自己的行业荣誉感,还能吸收到很多优质的稿件。如此多的优势,使得科技期刊编辑的发展水平能迅速增长到很高的位置,促进编辑对工作的信心与热爱,达到科技期刊编辑的可持续发展。
参加专业进修,能使编辑学到更多的期刊相关的专业素养,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认识专业的最新研究领域,促进自己在后来的期刊编辑过程中处于更主动的地位,达到促进期刊质量向更好方向发展,提升编辑的学习热情、创刊热情,达到循环促进的可持续发展。
3参加编辑技能竞赛,激发编辑牢固掌握专业技能,促进编辑可持续发展
编辑技能竞赛,主要竞赛内容是语言文字水平能力、编辑基本常识、相关行业标准与规范以及专业能力。这些内容涵盖了编辑所要掌握的工作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让相关人员参与此种竞赛,能在比赛前期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补充自己知识水平中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一定程度上使编辑的专业知识和编辑技能得到提升,促进他们的发展。相关单位如果能辅以物质奖励,还能有力的调动相关人员继续学习、反复补充知识的积极性,能保证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4相关单位组织多形式的刊物评比检查活动
相关单位不定期组织多形式的刊物评比检查活动,将那些办得优秀的刊物进行公开展示,并给予相关奖励,帮助相关人员正视自己的不足,提升编辑可持续发展能力。对那些检查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刊物,要及时将情况反馈给期刊的作者,使作者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相关单位对有困难的编辑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促进相关编辑的发展,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各编辑部的办刊积极性,提升办刊水平,同时对相关编辑起到教育与提升作用,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5培养科技期刊编辑的特殊职业敏感,促进科技期刊编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科技期刊想要取得很好的表达效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进行某个论点的论述时,运用相关数据图表进行表述,减少文字的使用。所以,培养科技期刊编辑特殊的职业敏感,可以从对图表的敏感上面着手,让相关编辑熟练各种表格图形所能表达的信息,做到见表、见图就能立刻找到重点,立刻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通过不断的训练,使科技期刊编辑能熟练掌握相关敏感能力,达到可持续发展。
6结论
科技期刊编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相关编辑、单位和整个行业都应从促进行业快速较好发展方向出发,制定一切切实可行的方案对科技期刊编辑进行持续的培养,使他们的能力在工作中、生活中、培训中、会议中均能得到有效锻炼,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自身的技能不断提升,达到时展的要求,实现相关编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促进整个科技期刊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华.论科技期刊编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6:1099-1101.
[2]董冰,王军红.浅析科技期刊编辑“生产智慧”能力的培养[J].出版发行研究,2013,5:75-77.
[3]王丽莲.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持续发展研究论文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可持续性评价
一.前言
随着2003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实施.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受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对城市规划编制开始产生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规划环评工作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欧盟国家自1985年欧共体强制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到2001年并推行“战略性环境评价”,到2004年英国开始实行“可持续性评价”。其发展历程经历了由具体要素评价向多学科综合目标评价的过程,其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可供我国借鉴。
二.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价是什么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价是由广泛的利益主体参与构成的评估团队独立进行的。与各个层次规划制订(包括空间发展策略、规划政策和具体规划提案)相平行的系统、循环的评价过程。这一过程与规划编制相互协调.以不同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为评价标准,对规划编制及其实施各个阶段在环境、经济以及社会方面所达到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判断与评价。并以评价报告的形式提出对规划进一步优化的建议。循环反复的评价反馈过程将各个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规划内容与规划策略之中。最终促进城市规划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三.城市规划领域实施可持续性评价的必要性
城市规划编制涉及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等多个方面,其编制过程本身对上述三方面的可持续性影响很小.甚至没有显著的影响。但作为对社会、经济、环境行为的调整以及资源的再分配,规划的实施则可能对未来产生一定影响。比如,规划自身在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规划内容失误、规划过程失真、规划组织实效)7以及规划失效等都会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可以通过降低或消除规划缺陷或规划失效来预防或控制其发生,也可通过在各个层次的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实施独立的可持续性评价来实现。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决策的早期阶段便充分考虑所拟定的规划可能涉及的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社会、环境、经济影响,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可持续性评价这一系统方法.可以协助城市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进一步落实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目标之间的相互冲突。因此.我国在规划领域中加强对可持续性评价的研究与探索显得尤为必要。
四. 可持续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1、国外对可持续性评价所进行的研究 :
(1)可持续性评价与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SEA)的关系:它包括二者在时间、逻辑和层次三个方面的研究。对于可持续性最普遍的解释是环境、社会与经济“3 底线” 的相互整合,因此,大多数可持续性评价过程都是基于整合此“3 底线”而提出的一系列方法。对于可持续性评价而言,3 底线的整合手段可以认为是在环境、社会以及经济产出中进行的适当平衡。因此,从环境角度单一来看可能是难以接受的政策,在整体考虑时却有可能被接受。充分地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进行SA 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如果在定义环境的同时考虑到社会、经济要素,那么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SEA)就为可持续性评价提供相应的平台。
(2)可持续性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如何通过 SA 衡量战略的可持续性及保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有观点认为,从可持续性评价(SA)的目的上来看,所谓的“3 底线”并非是对可持续性最合适的诠释。他们认为“3 底线”更多地是对应于规划领域的可持续性或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因此他们建议将SA 建立在强调代际与代内公平的层面上,前者以为后代保留环境资源为特征。
(3)可持续性评价研究对象的界定;
(4)可持续性评价评价因子的确定;
(5)可持续性评价的技术方法:包括传统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和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SEA)方法和新近发展的SA 方法。即便“3 底线”方法对环境、社会以及经济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仍然还有许多问题留待思考。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的专家在借鉴已有的可持续性评价工具的基础上,验证了对城市背景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可持续性评价的框架体系,并提出在城市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和可持续性评价的建议;建立了区域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分析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误区和测评的失误,并且重点分析和论述了我国城市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价模型。总的看来国内的可持续性评价(SA)研究仅从SA 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探讨,还没有对SA 从基础理论到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不仅阻碍了SA 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完善,而且限制了其推广及实施效果。
五.对未来我国开展城市规划可持续性评价的展望
从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的角度来看,规划环评亦具有积极意义。按照系统规划的“目标一信息一预测和模拟一评价一选择一连续监督”这一典型模式, “评价”本身就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编制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通过来自于系统外部的独立性评价的参与,可以对城市规划本身进行连续性的“纠偏”,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规划本身“缺陷”的目的。同时。规划环评事实上也建立了环境科学与城市规划之间相互交叉的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城市规划的内涵,提高其科学性。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人们可以看到:西方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从第一代方法(EIA),发展到第二代(SEA:战略性环境评价),到第三代(SA:可持续性评价),其发展过程正是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科学、管理学、政策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不断融合的过程。藉此过程,城市规划也由以往对具体功能目标的追求转向对内涵更广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尤其是随着“政策评价”的兴起,对城市规划进行评价的技术方法与手段也将逐步完善和不断升级。可以期望:我国城市规划环评工作在不远的将来会向着多学科、多目标及更具综合性的可持续性评价发展,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和规划方法也将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六.结束语
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决策手段和规划手段,可持续性评价正逐渐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并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由于可持续性评价的层次性更高、内容更为综合、所涉及时空范围更广,可以通过可持续性评价进行相关识别而避免政策、规划和计划带来的严重环境后果,最终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洪亮平 林丹 城市规划可持续性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用 4 次)[期刊论文] 城市规划学刊 ISTIC PKU CSSCI -2007年3期HONG LiangpingLIN Dan
[2]林丹 可持续性评价与规划编制相互协调方式初探 [期刊论文] 《国际城市规划 ISTIC PKU CSSCI -2007年2期LIN Dan
[3]岳宜宝 紧凑城市的可持续性与评价方法评述 [期刊论文] 《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6期YUE Yibao
[4]林丹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初探 [学位论文] 2006 -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持续发展研究论文范文6
通过观察发现很多作者在论文的写作当中都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通过这些资料来整理引用到论文当中,引用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参考文献了。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小额贷款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提供信息方向。
小额贷款论文参考文献:
[1]安兴霞.浅谈实施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7,(03).
[2]付亚,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高百宁.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矿山机械,2010,(18).
[4]姜长云,孙同全,潘忠.中国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的发展与前景[J].经济研究参考,2003(69).
[5]林平.信用担保机构研究[J].金融研究,2005(2).
[6]刘湘玲.试论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3).
[7]李国杰.企业绩效管理失效问题与相应对策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8]梅强,谭中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理论、模式及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9]钱国强.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02).
[10]倪渊.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研究,商场现代化(上旬刊)[J].2008(05).
小额贷款论文参考文献:
[1]汪玲.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主要模式及借鉴意义[J].金融论坛,2004,(11).
[2]王丽珠.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借鉴一一以日本为例[J].国际金融研究,2009,(7).
[3]王爱芸.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纺织,2011,(06).
[4]王金龙.公司绩效管理研究一一以DL公司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5]夏灿华,王灿,夏启淮.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与业务操作实务[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6]徐摇.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7]叶茜茜,杨福明.民营融资担保机构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以温州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03).
[8]杨胜刚,胡海波.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6,
[9]赵链.试论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36).
[10]张桂珍.优化企业的绩效管理[J].上海企业,2009,(06).
小额贷款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卫红;胡亦夏;;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4期
[2]施大洋,杨朝军;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3]沈启浪,马晔华;浅析农村小额信贷[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4]刘迎洲;周广路;罗剑朝;;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5]刘卫红;胡亦夏;;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分析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6期
[6]杨伟坤;闫贵娟;张秀倩;;保定市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梁桂云;游丽彦;;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发展浅析[J];北方经济;2011年08期
[8]王怀勇;陈璞;;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的比较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