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未来就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未来就业前景范文1
大专学什么专业好
1.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主要从事商务营销等专业的技术人才,但必须要学计算机,因以后出去从事的与计算机有关的电子商务。但电子商务的专业比较广泛,主要做市场监测,推销等等。
2.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这个行业很赚钱。当然如果你没学好,也就只有搬砖的份了。这个专业有一个不好的就是男生太多,全班可能就有几个女生。
3.市场营销:该专业与电子商务类似,但是偏向线下,主要是做市场调查、指定销售计划的。出来主要是做销售的,还有各种市场销售计划策划、制定营销方案等。
4.建筑类专业: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等专业前景很好。虽然近期房地产业面临系列压力,但在人才市场上,与房地产相关的专业,包括建筑、设计、策划、销售等人才需求仍然较旺。制造业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基础设施建设则急需专业人才。
5.机械类专业:汽修、机电一体化、电路设计等相关专业就业率非常高。从当前机械行业的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然看好。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
6.汽车专业:未来,根据汽车发展的水平和需要来看,人才供求矛盾的变化将不是渐增,而是激增。这意味着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是研发机械工程师、销售和市场人员的新增工作机会将非常可观。在汽车企业的招聘中,不是哪类人才比较重要,而是各类人才都很重要;不是哪类人才紧缺,而是全面紧缺。主要包括:汽车研发人才、维修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汽车服务人才等。
7.通信专业:今后几年,通信业人才需求将主要分布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新增电信企业和政府部门,市场营销服务人才比重将超过技术人才。人才构成进一步变化为:经营管理类、通信技术类和市场营销类人才需求比例为2∶3∶5.这个比例中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人员比重较之前有所上升,预示着更多非通信专业人才将涌入通信行业。
未来就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全国旅游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国旅游总收入达到3.25万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11%。而随着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断扩大。早在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旅游就业规模从目前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而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全部旅游就业已达7600万人。旅游从业人员的大幅提升,离不开旅游教育的发展。1978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拉开了序幕。之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了从专科教育到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但是在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并不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非本专业就业一直是旅游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旅游业供需失衡的矛盾一直没有改善。一方面是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强烈,另一方面是旅游管理毕业生有业不就,造成就业难。有学者研究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本行业就业率约为50%,但是三年后的流失率高达90%。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此种现象无疑是对旅游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其就业观,对于引导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为旅游产业发展积累人才意义重大。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倾向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就业因素及对策、就业倾向影响因素、就业观等方面的探讨上。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定性研究,而缺乏定量探讨。在研究角度上,侧重于单角度的分析,而缺乏系统的视角。在研究层次上,侧重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探讨,而缺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在旅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从业人员是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研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倾向,对于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选取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即将就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180份,收回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问卷数据通过SPSS19.0进行汇总处理,综合采用卡方检验、交叉列联表分析、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对学生的就业倾向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
二、研究结果
(一)就业意愿及行业感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总体上意愿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所占比例为48.9%,这与以前很多学者实证调查结果接近。大部分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就业前景持保守态度,认为旅游行业就业前景不确定和一般的比例达到了69.7%。这在总体上反映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行业的认可度不高。为进一步探究旅游就业意愿及感知的细化特征,本文利用卡方检验和交叉列联表对性别、生源地域和专业填报动机对旅游就业意愿及行业感知的关联性进行详细的探讨。通过卡方检验发现,性别(p=0.530>0.05)、地域来源(p=0.337>0.05)与本就业意愿的选择关联性不强,专业填报动机(p=0.028<0.05)与就业意愿的相关性很强。同时,性别(p=0.591>0.05)、地域来源(p=0.337>0.05)与就业认知的关联性不强,专业填报动机(p=0.022<0.05)与就业认知则具备较强的相关性。如表1所示,调查样本中男生所占比例为11.9%,女生所占比例为88.1%,农村学生为74.1%,城市学生为25.9%。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农村学生和女生为主。在行业选择上,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倾向比女生略强,而女生在旅游行业前景的感知上比男生略高。在行业选择上,农村学生对进入本行业意愿和对于旅游行业就业前景的感知上较城市学生较低。在访谈中也发现很多农村学生觉得旅游行业目前工资较低,怕无法支持其在毕业后基本生活用度。且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对旅游行业本身认知较差,在子女毕业择业时,其思想观念会对子女的就业选择产生影响。专业填报动机对学生对本行业的就业意愿和就业感知影响强烈。在专业志愿填报上,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比例高达44.4%,通过访谈也发现,很多学生都是被调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前期对专业的认同,从而也导致与本专业磨合时间较长,后期也影响了其在本专业就业和对本专业前景的认知。但也有部分被调剂的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对旅游行业产生了兴趣,愿意从事旅游行业。喜欢旅游(占26.7%)是学生选择本专业的第二个动机,大部分喜欢旅游的学生愿意在本行业就业,并且对旅游行业的前景比较乐观。随机填写在前期旅游专业选择中也占有重要比例(占11.1%),这部分学生大多对本行业就业意愿较低,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太乐观。在填报动机中,喜欢旅游行业的工作(占2.2%)、看好旅游行业就业前景(占5.2%)、感觉旅游专业比较容易学习(占4.4%)和亲朋好友推荐(占5.9%)所占比例较低。先前填报旅游管理专业因为喜欢旅游行业工作和看好旅游行业前景的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前景依然乐观,但是选择行业就业的比例不高。通过访谈,有的学生谈到,经过专业学习和一定的专业实践,发现自己不适合做旅游行业,所以在就业时会放弃本行业就业。感觉本专业比较容易学习的学生对进入旅游行业的意愿较强,对旅游行业的就业前景也比较看好。通过访谈,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属于知识学习能力较差,但是技能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而旅游行业重技能、实践和经验的特点适合此类学生就业。而因亲朋好友推荐而填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本行业就业意愿,还是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选择比例都不高。
(二)就业领域及目标分析
在就业岗位方面,在意愿进入旅游行业进行工作的调查中,选择旅行社行业的比例最高,占到了75.7%,选择酒店行业的占到16.7%,选择景点景区的占6%,选择餐饮酒楼的占1.5%。在旅行社行业大部分领域里,高职学生接受从做导游和计调岗位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与其他学者对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导游”是最不看好的现状相反。很多高职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学历的要求,能够接受旅行社导游这一基础的工作,并且看中这份工作的自由度和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塑造。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担心导游工作不稳定,而愿意选择酒店行业。访谈中也得知,大部分学生刚从酒店实习结束,酒店工作辛苦劳累,让很多学生也对参加实习较少的旅行社行业更感兴趣。而非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各类销售、文秘、会计等工作,这些工作也是高职文科类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在就业地域方面,63.7%的学生选择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大城市作为主要就业地,这两个一线大城市丰富的就业机会,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充满了吸引力。27.4%的学生会选择机会相对较多的珠三角其他城市,仅有8.9%的学生会选择广东省其他地区和外省城市,并且这部分学生大多是选择回到家乡工作。而对于异地就业的学生,无疑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更有吸引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就业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在未来就业规划方面,83.8%的学生接受先择业再就业的择业观念。30.4%的学生有意愿选择未来继续深造,争取获得本科或者更高的学历,为自己将来再就业积累基础。46.7%的学生有创业意愿,大部分学生接受3年之后进行创业。14.8%的学生坚持找工作一步到位,期待将来能在自己喜欢的工作领域继续发展。
(三)就业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专家学者对学生就业倾向影响因素进行过探讨,本文参照其他学者选取指标并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情况,选取了29个影响因素,采用SPSS19.0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就业倾向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1.公因子分析
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四次最大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矩阵,共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9个,其累积贡献率为66.8%。将因子特征根大于0.5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对因子进行命名和阐释。
2.影响因素阐释
第一个公因子包含5个项目,反映的是工作技能、工作或实习经历、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关系,工作技能相对来说因子载荷较低,体现的是学生在就业时具备的个人能力与人际关系,命名为择职能力与人际技能因素。择职能力与人际技能影响因素的特征根值最高,说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择职能力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第二个公因子包含6个项目,包含的信息是单位经济效益、薪酬福利待遇、单位工作环境、单位发展前景、工作是否稳定,反映的是学生选择单位目前所获得的福利和未来发展前景,命名为单位保障因素。这个影响因素反映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存状况,也是很多学生在就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个公因子包含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两个项目,这两个因素相对来说因子载荷都较高,反映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命名为课程教学因素。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对其将来就业影响重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后期工作学习能力。第四个公因子包含两个项目,反映单位性质和知名度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其中单位知名度的因子载荷较高,命名为单位声望因素。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学生渴望能够选择一个单位声望在同行业中相对比较高的单位,如选择本行业工作的学生希望能够进入知名度较高的旅行社或者是五星级酒店。对单位性质高职学生则不苛求,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高职学生进入就业比较热的政府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外企知名企业受到学历和能力的种种限制,私有企业、民营企业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务实性。第五个公因子包含了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两个项目,反映的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就业的影响,命名为人才培养因素。这两个项目反映的因子载荷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学生认为学校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对其将来就业有重要影响。第六个公因子包含了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三个因素,反映了实习实践对学生就业倾向的影响,命名为实践因素。在这方面,毕业实习反映的因子载荷最高,这阶段的实习关系到学生直接就业,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实习期间的指导对其就业有直接影响。第七个公因子包含了个人形象、个性特点、兴趣三个因素,反映了个人特质对就业的影响,命名为个人特质因素。在这三个因子中,兴趣的载荷最高,反映了学生在就业时希望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个人形象很多学生认为对就业的影响较小,大部分学生更加关注自己能力方面的提升。第八个公因子是职业发展平台,反映的职业发展机会对就业的影响,命名为职业发展因素。访谈中,大部分学生看中单位的培训、机会及晋升制度,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第九个公因子包含了专业是否对口和单位所在地域的信息,其中专业是否对口的因子载荷较低,命名为工作地及对口性因素。这个影响因素的特征根值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就业时学生相对来说考虑的较少。尤其是专业对口性因素,大部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调查中认为不重要。很多学生反映目前高职学生尤其是学管理类的学生,将来就业的出口大多是服务行业,做的很多工作也是服务工作,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适合行业需求,而不是特别看重专业。通过以上分析,可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倾向进行总结:第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工作的比例为48.9%,大部分学生对旅游行业就业的发展前景持保守态度。第二,性别、地域来源与高职旅游管理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和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认知关联性不强,但是高考志愿填报动机与高职旅游管理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和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认知具有显著的关联性。第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和价值观更加务实。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单位的最基础的岗位和工作,高职学生意愿创业的愿望也比较强。大部分学生意愿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良好的资本。第四,九种因素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有影响,其影响力由高到低分别是择职能力与人际技能因素、单位保障因素、课程教学因素、单位声望因素、人才培养因素、实践因素、个人特质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工作地及对口性因素。
三、基于就业倾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影响学生就业的九个因素涵盖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个方面。要提升高职旅游学生就业质量,尤其是本行业就业,需要三方共同努力。
(一)从学校方面来看,需要优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行业就业引导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将来如何就业取决于学校的前期引导。因此,是否能够保证学生在本专业就业,学校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要想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工作,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识。入校前及入校后前期要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讲,让学生充分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及将来从事的工作性质。既要让学生了解到本行业的广阔就业前景,又要让学生又充分意识到旅游行业是服务性行业,不是想象中的游山玩水的旅游享乐。在调查中发现,高考志愿填报动机对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行业有重要影响。要在厘清学生填报本专业志愿填报动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前期的专业引导和意识强化。第二,根据行业需求进行设置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通过调查影响就业的因素发现,与学校相关的影响因素项目课程设置(0.854)、教学方法(0.815)、培养目标(0.821)、人才培养模式(0.755)的因子载荷都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期待学校良好的专业学习的训练,真正能够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旅游教育与行业脱节这一现象在旅游教育中一直比较突出,并且很多学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一直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笔者所调查的这所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校方推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程、通识课程的设置比例较高,挤压了旅游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要想完成专业教学内容,教师也只能点到为止,实践课教学成为空谈。在课程调查时,61.5%的学生反映专业课的理论较多。而旅游行业又是实践性较强的行业,学生所学根本无法适应行业的发展,导致学生对行业的认可度较低。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必须要加强与旅游行业的对接,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特点设置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要着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创新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持续关注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积累实践教学经验。要合理安排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专行业认同感。第三,加强就业教育和引导。在进行就业指导时,要尽可能根据旅游专业特点设置就业指导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实习实践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旅游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强调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强化。在进行就业引导时,要明确在旅游行业几乎都是从基层做起,不可能一蹴而就获得成功。要让学生明确本行业的岗位特点和要从事的工作的性质,尽可能缩短后期在本行业工作的适应期。
(二)从学生方面来看,需要强化择职能力,关注个性发展
择职能力和个性特质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要想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本行业就业可以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引导。首先在择职能力方面,根据行业特点,强化学生的择职能力。在关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素质感知调查时,63%的学生选择社交能力,57%的学生选择领导组织能力,50%的学生选择了专业知识能力。在择职能力提升方面,学校的引导与支持作用明显。学校要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对本行业有更强的认同感,从而抑制其在非旅游行业就业的倾向。其次,在学生个性特质发展方面,要通过丰富的旅游活动和旅游技能大赛等项目,激发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兴趣。要经常让学生走入旅游企业,增强对旅游企业的认同。要请企业专家经常走进学校,适当传授工作经验,增强学生对旅游就业的向往。
(三)从企业方面,需要提高就业保障,重视员工职业发展平台
未来就业前景范文3
【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职院校 就业心态 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动因和目的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此次危机迅速蔓延到了全球多个国家,作为世界主要贸易国家之一,我国也遭受了严重影响。此次危机中,国内外资企业纷纷压缩了新员工招聘计划和数量,或者直接关闭部分办事机构和分公司,以压缩人力资源成本应对危机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仅有丰富职业经验的企业员工就业机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也受到了明显影响。此外,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国许多贸易企业订单量显著下降,使得这类企业直接面临关门倒闭的危险,这严重打压了国内人才市场需求,加剧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度。
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但是人才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却并没有相应的增长,导致高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供大于求,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根据国家人社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为610万人。加上上一年未能成功就业的100万毕业生,总共有710万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2009年要保证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的目标,但是即使顺利完成这个工作目标也将有80多万学生找不到工作,而要继续与2010届毕业生PK就业机会。高职学校相对普通高等院校,其教育层次更低,但是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同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具有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和道路,突出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特点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调查问卷由九道问答题组成,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在就业时考虑因素进行了解,例如工作岗位待遇、工作城市区域、公司所处行业、影响就业选择因素、岗位信息获取、个人职业规划、对工作稳定性态度、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对入职后培训机会考虑等。通过设置上述几方面问题,可以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和态度,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一)高职学生对就业前景的估计
从受访者对就业前景的估计可以了解其的就业压力大小,也可以对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侧面了解。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受访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前景持消极态度的居多。一共83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7.11%受访者表示对自己未来就业很担心,有447人表示“比较担心”,有385人表示“十分担心”。超过90%的高职院校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表示不乐观,这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是相一致的。连许多知名院校毕业生也在不断下调就业预期,并出现了研究生抢本科生、本科生抢大专生和高职生工作岗位的情况,这无形中增大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高职学生对择业区域的选择
在就业区域选择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的选择主要是东南沿海省份、本地和返乡三种,分别占比为33.3%、25.29%和22.76%。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认为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较多,是理想的就业区域。同时,普遍认为这类地区竞争十分激烈。选择本地就业的高职学生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个是家乡所在省会城市,自己比较融入到当地文化生活圈子中;另一个是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具有良好的区域发展前景。选择回乡工作的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毕业生存在明显的区域择业区别,他们大多希望利用家庭社会关系来寻找就业机会。同其他本科院校毕业生一样,高职院校学生都不愿意前往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认为这会限制个人职业成长。
(三)高职学生对择业单位性质的选择
本文在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对择业单位性质偏好时发现,高职院校对就业单位性质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例如有364名受访者表示倾向于在政府部门就业,占比38.16%;有291名受访者表示希望在事业单位就业,占比为30.91%。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政府事业机关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首选单位,从中可以看出工作稳定、工资待遇好是高职院校学生择业最关心的方面。
三、高职学生对就业途径及获得就业信息
(一)高职学生对职业稳定性的看法
在回答“是否接受工资待遇好,但是危险性高的工作?”时,有537名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有417名受访者认为不可接受,从中可看出,高职院校学生对工资收入比较在意,愿意为了追求高工资承受一定的职业风险。而对于稳定性较低的工作,这也是导致高职学生频频换工作的主要因素。高职学生社会经历相对简单,在金钱物质条件面前容易失去准确的判断力,这也是导致他们职业观念存在某些偏颇的主要因素。
(二)高职学生对继续深造的态度
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中最低层次的学历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要扭转这种不利就业局面,很多高职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学习来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高职院校学制年限一般为3年制,许多毕业生年龄不足20周岁,这使得他们有更好的机会深造。本文在调查过程中,有347名受访者表示希望参加“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占比为36.72%,说明超过三成的高职学生希望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这其中有155人已经着手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这部分学生比其他学生具有更强烈的继续学习动力。有346名受访者选择“不想继续学习深造”。从本文调查结果来看,在回答“是否希望继续深造”这个问题时,高职学生的意见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给予区别性对待。
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的对策探讨
(一)积极拓宽高职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高职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络和学校就业中心网站获取就业信息,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很少有学生尝试利用其它就业信息资源。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拓展就业信息渠道,提高获取最新就业信息的能力,提高就业成功率。要促使学生意识到就业信息获取对就业成功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就业竞争与同学团结之间的关系,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和交流。
(二)实现全程就业教育与指导
高职教育是社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为学生提供全程全面的就业服务。高职新生一入学,就要学会如何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一年级新生必须要接受职业观念教育,养成良好的就业思维;在二年级,学生要了解所学知识与将来就业岗位的联系性,树立争取的学习目标。同时,要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断促使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提高,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合理规划职业目标;在三年级,要为学生开设就业政策、技巧和心理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三)建立健全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虽然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将来就业方面的能动性在不断提高,但是高职院校依然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高职院校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要强化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要发动全校教职工参与到学生职业教育当中来,群策群力,为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尽量将各大主要就业信息渠道纳入到学生就业信息网站,为学生提供一手准确的就业信息;高职院校之间要加强合作,通过校园网络互连、成立院校就业联盟等方式,充分利用校友社会信息资源,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多更全的就业信息;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人才培养合作,通过开展定向培养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提高学生就业概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要将其视为影响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来对待,不断强化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为广大高职毕业生铺设一条广阔的就业大道。
参考文献
[1]吴伟雄,李艳霞.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解析与辅导[J].科技信息.
[2]李红梅.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6).
[3]肖洋.浅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J].教师(综合版),2008,(2).
未来就业前景范文4
高达86%的大学生反映,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太了解,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因为缺乏必要的定位,感觉前途比较迷茫,在当前就业难的现状中,想要谋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普遍表示缺乏信心。
2、自我认知偏差大
78%的大学生自我认知比较欠缺,主要表现为自卑和自负两大类。自卑型的同学往往对职场产生恐惧心理,逃避就业。而自负型的则恰恰相反,过分自信,非名企不去,非高职不入,在求职中不断地挑选工作,无形中失去一些机会。
3、优势不明空自卑
在“请你说出自己的优势”提问中,有近50%的同学回答:说不清楚;26%的同学回答:好像没有优势;20%的同学能列出1-2条,仅有14%的同学能够说出自己3条以上的优势。当自己都不了解优势在何处时,你又该如何向用人单位顺利推销出自己呢?
4、证书满天考哪个
对于与自己专业有关、无关的证书,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因为缺乏对职业定位的把握,所以容易随波逐流,什么热门考什么,别人说好就是好,会计证、人力资源管理助理、驾照、英语(论坛)四六级等跟风考证,投入了时间和精力,问及哪张能为将来的发展加分却一脸茫然。
5、毕业该往何处去
大三的学习结束,接下来就是为实习和求职而绞尽脑汁,可是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哪?对口的专业就业领域在哪?该找怎样的实习单位?该去怎样的行业和企业求职?对自己的未来稀里糊涂,毕业的去向也就一摸黑了。
6、简历乱投没人理
网上投简历,看到合适的职位,鼠标一点方便轻松,更有甚者做好简历后设置关键词进行群发投递,结果系统投递后自己也不知道投了哪家公司,这种没有定位、盲目海投的结果,终究难有HR理会。
7、面试无数没offer
有的同学个人有一定优势,尤其在制作简历方面有独到之处,容易得到用人单位认同。但他们频繁去企业面试,说明本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明确,还有不少人片面追求高薪,结果不仅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还错失了就业良机。
8、就业情报太短缺
很多同学说,面试后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跟企业需要的技能差得太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有的说自己选专业的时候明明是热门,可临到毕业才知道早已供大于求,根本找不到专业对口的职位。
9、考研出国前途忧
有的同学说,既然就业难,那就选择考研或出国,暂时避开独木桥,说不定能找到另一片职场桃花源。可时下大学生考研的高淘汰率不容乐观,出国留学的就业前景也大不如前,就业前景令人忧心。
10、职业规划怎么做
未来就业前景范文5
[关键词]英语专业;社会认可度;大学生就业;复合型人才
本文系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英语专业学生社会认可度调查”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前言
2012年高考结束之际,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北京,分析了中国2011届毕业生起薪、各专业就业率等现状。蓝皮书说,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被列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也就是所谓红牌专业。英语专业继动画、法学、生物工程之后,不幸成为了2012年国内本科九个被“红牌警告”的专业之一。这对高校英语专业招生造成了较大影响,以本校浙江工商大学为例,英语专业学生第一志愿率每年都较低,非第一志愿录取和因被调剂而进入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热情普遍较低,对未来就业形势不看好。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就业市场真的不再需要英语专业人才吗?社会各界又是如何看待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呢?作为英语专业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应对?针对以上问题特展开此次调研。
二、高中生对英语专业的认知及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看法
在我们针对“高中生对英语专业的认知”做了的详细的问卷及口头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在读高中生并没有将英语作为自己今后专业发展的意向,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部分同学本身对英语没有兴趣,在高中里的英语成绩也并不理想,对英语产生了反感的情绪,于是不会选择英语专业继续学习。
第二:部分同学英语水平不错,对英语也比较喜欢,但是觉得英语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于是宁愿选择别的专业继续学习。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英语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和英语专业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前景,我们也针对性的对英语专业学生工作道路上的强大对手——非英专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在非英专学生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看法中,有66%认为大多数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知识面较为局限,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并不明显。有18%认为大多数英语专业毕业生能熟练运用英语知识,并善于口头表达,很有竞争力。而余下的16%则认为大学毕业生都有一定英语基础,英语专业毕业生没有竞争力。
三、企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态度
面对英语专业就业难问题,我们最应该问问的应是各个企业,为了解企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度,我们专门设计了有关企业对英专毕业生的认可度调查表,并在长三角各大中小企业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以图表方式清晰地展示了调查结果,其结果表明企业是需要英语人才的,而且随着“地球村”这个名词的不断普及,企业对英专人才的需求是绝对的。但为何英专毕业生仍频频面临就业难问题呢?从调查中可知,部分企业认为多数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并没有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无法胜任其在单位的职务。因此,我们必须从自身去反省,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有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而非一味的埋头学业中;我们是否有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让自己成为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又是否时刻关注社会企业动向,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所以说,真正的外语人才是稀缺的。
2000年“复合型英语人才”这个概念以文件形式写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作出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我校在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方面做出多方努力,如实行“英语+其他专业”双专业培养项目。在调查过程中,企业也相应地提出了些建设性意见。多数企业管理者认为“英语+市场营销”“英语+国际商务”这两类双专业的英语复合型人才更能适应当前国际形势和社会需求。他们还认为,除了英语语言类课程以外,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最需要开设的课程是应用类课程(如国际商法,电子商务,交际礼仪,商务策划,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写作等)。
此外,根据问卷调查,我们还了解到,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商务英语类的英专毕业生。由此可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对外贸易也随之不断扩张,市场对英专毕业生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们还对有关企业对英专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最看重的素质是人际沟通能力和思想修养(比如认真负责的态度,诚实守信,谦虚好学等等),同时这些企业管理者还表示在招收英专毕业生时,会优先考虑具备上海中高级口译证书和英语专业四八级证书的毕业生。
以上问卷结果不仅为我们这些英专在读生指正了发展方向,给予了英专毕业生些许就业温馨小提示,也希望能为各高校在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方向上给予意见和建议。
四、针对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几点建议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我们,在盲目责备英语专业空洞,学不到实际内容,英语专业就是没专业之前,我们或许应该更加客观地分析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如此困难。首先,从社会角度看,各高校大多都有开设英语专业,招生热使英语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加之,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影响下,外贸市场低迷,增加了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难度。从自身角度看,纯英语专业的学生缺乏专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导致专业竞争力不足。部分毕业生英语实际能力不高,无法达到企业需求标准,就业期望值又过高,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因而失去很多就业机会,造成英专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针对以上几点现象,我们的建议是:
1、认清方向,然后起航
未来就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专业认知度;专业认同度;专业情感卷入度;专业就业信赖度;双向性
大学生专业思想一般认为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总体认识和看法。构成大学生专业思想的要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专业认知度,即对本专业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等的认知;专业认同度,即对本专业社会价值、发展前景等的看法;专业情感卷入度,即对自己专业的喜爱程度以及将来从事该专业工作的意愿度等;专业就业信赖度,即对该专业未来就业前景的看法。本文希望通过实证调查,全面了解现阶段大学生专业思想的现状,探索大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和转变机制,为改善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专业思想的现状
根据我们的调查,与此前各地的一些调查反映出来的情况相比,该校本科生的专业认知度、认同度、情感卷入度和就业信赖度都较好一些。从调查结果来看,88%的本科生对自己专业的了解程度在“一般了解”以上。72%的本科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很有前途”或“比较有前途”,54%的本科生表示“喜欢”或“很喜欢”自己的专业,73%的本科生表示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很乐观”或“比较乐观”。
二、大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机制
问卷调查中一项多项选择题反映,本科生普遍认为对自己当前专业思想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1.高考填报志愿时对相关专业的认知度太低(67%勾选)
北大方正教育心理研究院曾对全国1万多名高中生进行专业选择评估,结果显示:高中生对于我国目前本科的249个专业目录中90%的专业基本没有听说过。在我们调查的这所学校,研究生获取该校信息57%是通过网络,30%通过师生的介绍,难以保证其专业性和客观性。
2.高考填报专业与性格、爱好不符
在严重的就业压力和高考志愿填报制度的博弈性质面前,家长和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大程度上牺牲了对考生自身的性格、能力特点和兴趣爱好的重视(43%勾选),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的高中生仅占2%。
3.心理不成熟所导致的一些情绪化反应
学生填报的专业一般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期望值都较高。当学校的情况无法达到学生的预期时,较大的心理落差常常使大一新生对自己的专业选择产生怀疑。在第一志愿录取的本科新生中,36%选择了这一个选项。
三、大学生专业思想的转变机制
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本科阶段大学生专业思想变化最主要的规律性现象是:
1.随着学生的思想成熟,主体意识增强,他们的专业思想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对专业的认识越来越理性成熟
经过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对于“影响你选择目前所学专业最主要的因素”这一问题,研究生中的调查结果与本科生发生了较大变化。最突出的是“家长的影响”下降到了接近0;“就业前景”降到了20%,退居“学校的综合实力强”(23%),“专业力量强”(25%)等因素之后。这说明,研究生对专业的了解比较充分了,在此基础上第二次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明显比高考时小。
2.专业认知度的提高对大学生专业思想的影响是双向的
根据调查,该校研究生中,表示对自己的专业“很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比例上升到了54%(本科生是28%),但是,专业认知度的提高对大学生专业思想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单向指向认同和热爱自己的专业的,而是双向的。
3.专业思想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专业认知度会对专业认同度、专业情感卷入度和专业就业信赖度产生影响,反之也是一样。
4.学校的专业思想教育能够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作用同样是双向的
调查显示,87%的本科生认为“学校的专业思想教育加深了自己对本专业的理解”。可见,虽然学校的专业思想教育出发点往往是使学生接受和喜爱自己的专业,但是新时期的青年已经不可能盲目地接受这种导向性的专业思想教育了。
四、改善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几点思考
1.转变专业思想教育的立足点,“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专业思想教育的目标
就像调查结果显示的,学生在高考时选择的专业常常不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特征。一味要求学生坚守自己的专业不仅不能真正达到目的,而且削弱了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浪费了高等教育资源。
2.职业指导教育应当前推至中学,这方面,欧美国家的做法相当成熟,可资借鉴
美国的中学配备专职的职业指导教师,学校在对学生的心理能力、个人兴趣和能力倾向等进行测试后向他们提供各种职业信息和咨询意见,使学生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上能够得到系统的、科学的指导。如果在我国的高中阶段建立起相应的职业指导教育体系,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盲目性应该可以大大降低。
3.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建立跨高校的高校专业设置介绍和宣传机制
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中网络已经占据首要位置,把各高校的专业信息统合起来,建立跨学校的专业介绍网站,进行统一的信息审核和监管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唐家良,季怀平.大学新生入学问卷调查带来的思考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9).
[2]高涛.大学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1(1).
[3]赵峰.大学生专业思想问题的人本解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