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跨文化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跨文化教育论文

跨文化教育论文范文1

1.不同社会风俗和礼仪对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影响

社会习俗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影响人们的言语和行动。对于不同的社会风俗,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将有不同的表达。与人交谈时,对于年龄和薪水等方面的隐私中国人与西方人是有差别的。中国人会问别人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来表达对对方的关心。西方人通常认为这样的问题会暴露他们自己的隐私,这些问题使西方人感到不舒服。对待时间这个问题,中西方也有不同的观点。西方人比较注重时间观念,他们认为这是对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不守时,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人大多认为应该给别人做充分准备的时间,可以原谅别人迟到几分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西方人喜欢看别人,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尊重和眼神的交流。然而,作为一个中国女孩,并不习惯长时间看着别人的眼睛,与他人交谈时,当别人盯着自己看时会感到不自在。中国人的热情好客闻名于世。当一个朋友来家里做客,主人做很多好吃的食物,将有助于他们感情的加深。所以当外国人来到中国,如果主人没有意识到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异,会说“多吃点”。主人甚至给客人盛相对较多的饭,使外国人感觉尴尬。对于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当客人来家里吃饭,主人通常会说“Helpyourself”,希望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扫清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深层的文化内涵。

2.不同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谦虚在中国是传统美德,即使知道自己是优秀的,但在别人赞扬自己时,也要说:“你过奖了。”当别人赞美西方人时,他们会说“谢谢”。中国人提倡谦虚而西方人更喜欢自信。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确认和尊重他人,而对于中国人而言,他们认为应该保持谦虚。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表扬学生并要求同学们为他鼓掌,学生会感到害羞,然后教师希望学生不要骄傲而加倍努力。这体现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思想。但在说英语的国家,学生从来不会隐藏他们的自信和快乐。人们会说“congratulation”来代表他们的祝愿。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而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所以不同的价值观必然影响英语学习观念。西方的独立意识强,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和平等取决于自己的能力,个人的利益是第一位的,不关心其他人的事务。而中国人推崇集体主义,关注自己的利益,又满足他人的利益。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利益,父母和教师不会给学生太多的干扰。在中国,教师要先教学生爱祖国,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最后是自己。中国的孩子总是会说“我爱我的国家,我爱我的父母”。在中国有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然而很少有讲英语的人有这样的想法。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外语为工具,对异文化进行探究,以达到对异文化更深的了解。随着外语水平的提高,跨文化教育的深入,人们将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元性,逐渐对异文化采取平等、开放的态度。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学生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途径

1.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意识和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跨文化教育中的主导因素,应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果教师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跨文化的培养教育目标。由于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较弱,缺乏一定的跨文化价值观,因此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外,还应具备跨文化教育的基本文化素养和技能。从事高校跨文化教育的教师应该加强对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地理知识的学习。通过对比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了解其他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东方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差异,以帮助教师认识和了解外国文化和多元文化,开阔跨文化视野。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培养文化意识,增强解决文化多样性问题的专业技能,加强跨文化意识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比较等方面的学习也需得到相应的加强。在课堂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欣赏文化多样性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教师文化视野的扩大,能帮助学生形成公平的文化意识和世界观。在语言和文化的密切结合中,教师可帮助学生体验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此外,英语教师也应该丰富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大量如教育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他们应善于认识和了解英语学习规则,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思想和观点,选择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应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知道在外语教学史上的一些关键的教育学学派,适当借鉴前人的一些外语教学经验,了解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以便他们能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在外语教学中达到跨文化教育的要求。

2.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学习态度

如何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和文化的比较,教师应明智地看待文化差异。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或杂志、实践交流,来体验到文化的多样性。根据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教师可以研究不同文化并且在跨文化教学中运用相关理论。教师应努力将教学重点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不能只传授知识,要从主题、文化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他们可以定义跨文化交际的类型和范围,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话语和通过话语内容学习文化。教师应鼓励学生培养文化平等和语言平等观念。在文化研究中,教师应克服文化偏见,消除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文化策略和训练文化策略的机会。跨文化教育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文化内涵的继承来体现,教师要发展各种教法,将跨文化教育贯穿于阅读、口语、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扩大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把整个英语教学看作是一种文化;可以改变一些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均扩大他们的思维方式。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不应局限于英语国家文化。跨文化意识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它要求人们认识到从全球的角度考虑问题。它包括英语国家的文化以及非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了解整个世界。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时有一个开放的心态,鼓励他们把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来认识世界,形成全球和国际意识。

三、结语

跨文化教育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教育;英语教学;文化意识

0.引言

英语教学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充分认识文化差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在教学中,通过扩大学生了解异国文化的知识范围,来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文化、语言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与文化之问的作用和影响是互相的、辩证的。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青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各有其特点,形成了承载两种文化的英汉语青的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对英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文化存在于两个层面,公开的文化和隐蔽的文化。文化所隐蔽的部分大大甚于所揭示的部分。就英语社会文化米说,它是西方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沉淀;是英语民族哲学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社会方式的集台;是西方政治、教育、修养、文学、艺术、语言、思维等的总和。它涉及到英语民族社会文化一切领域,就连英语民族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也无不打上其文化的烙印。偌大的英语民族文化系统岂是中国人几年、十几年,在脱离社会语境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语言学习所能完全习得的!况且大部分文化是隐蔽的,而“隐蔽文化是动态的,它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旧的隐蔽文化被揭示,新的隐蔽文化又等待人们去探险”…。英语社会文化如同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样是个永远采掘不完的矿藏。这就是说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总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目的语文化缺失。这种文化缺失反映在语言上就是中国式英语,故英语教学中减少学生中国式英语的唯一途径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关的文化导入。

英语语言的语音、词汇与语法等有形的东西只构成了语言的物质外壳,在物质外壳后隐藏着极其丰富的英语国家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字面意义,而且不能忽视它们的社会文化意义,力求在字面上及文化内涵方面忠实于英语语言,使学生能更深层地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共性及个性,从而完成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传递。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思想、意识、观念等都是文化的反映,英语语言的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社会风俗、人文景观等各种文化因素会间接地影响英语语义。因此,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非常重要。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跨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障碍,才能做到交际的得体与妥当,才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英语教学中强化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2.1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人们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只要会语言,对文化的理解可以凭常识和习惯去解决,从而忽视了跨文化教育。不可否认,文化偶合的现象是存在的,如英语中DoinRomeastheRomansdo(入乡随俗),AslfmanSOWS,SOshallhe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Strikingwhiletheironishot(趁热打铁)等等与汉语的理解基本相同,但完全用汉语的习惯去理解外语经常会出现歧义。如英语中的Betterbetheheadofadogthanthetailofalion.而汉语中却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鸡头凤尾对狗头狮尾,这种借喻事物上是有差别的。也有人认为,跨文化交际就是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这仅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而它不是全部。不同的交际对象,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同~个思想的表述方式是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英语学习中,语言失误容易被对方谅解,而语用失误、文化误解往往会造成交际失败因此,在强调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必须提高语用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2强化文化意识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内涵就不可能真正习得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难以学好语言。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结果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targetculture),我们就很难理解某些词语项目的意义。比如Youcannotgo()tittonight,itisrail1ingcatsanddogs.这一习语来自于北欧神话。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Norsemen)的主神是奥丁(Odil),狗(dog)和i良(wolf)象征“风”,猫(cat)象征“雨”,所以catsand dogs就象征“狂风暴雨”。再比如对颜色的理解,乍一·看,“lIItepic—tHre,theblue—eyell0y,Io begreen e.yed,gl’eeIihand.I11theblack,graymare,GreatCaesar等渊是很让人费解的,各自对应的译法分别是“黄、红人、嫉妒、没经验的人、不欠债、母老虎、天哪”。如果只站在自身的文化立场上,恐怕是永远也不会理解这些词组的。

3.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体现

3.1语篇中的跨文化教育

《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篇章材料,包涵了许多跨文化因素,这为开展跨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比如在BookTow,UnitThreeRichMeetingHisFutureMother—inlaw中,……Andthenhealso made the mistake ofdirnkingnotone buttwofrosted glassesfull,whileeverybody elsehad a half—inch“justfortaste”.ButthewonthappenedwhenRichcriticizedmymother’Scookin—AsistheChi—nesecook’scustom,my motheralwaysmade negativeremarksaboutherowncooking.这充分展示了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不善于接受直接的表扬,对于自己感觉应该受到表扬的方面,往往采取谦虚的、否定的态度去评述,而西方人正好相反。所以要真正和不同种族文化的人进行成功的交流,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不同种族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知识。

另外,西方人非常注重主题句的明确设定,并且通常把它置于句首,这是由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思维方式所决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和主体的作用,突出主观见解,强调主观对客观的判断和态度。英语段落往往先在语篇的开始就直接点题,态度明确,观点清晰,主题突出,其后内容按直线展开,层层深入,辅助句紧扣中心思想。段落的直线性发展围绕主题展开先陈述中心思想,后分点论证说明,使主题句的内容展开。例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One课文It’Sasatisfyinglife.too.InthesummerwecanoeOilthefiver,gopicnickinginthewoodsandtakelongbicyclelides.Inthewinterweskiandskate.Wegetexcited aboutsnnsets.We love the smelloftheearth warmingandtheSO1I11(]ofcattleowing.W ewatchforhawksintheskyanddeeriuthecornifelds.第一句话是主题句,在围绕中心思想论述的过程中,内容有序衔接,陈述顺其自然,条理清晰,层层推进,向纵深或高峰发展,具有流动感。汉语的段落设定与英语不同,汉语思维认为万物相生相克,且均有联系,其思维模式呈螺旋型,语篇的开始往往是从很远的卡¨关的外围问题人手,陈述观点的手法委婉曲折。段落语言倾向于围绕主题进行螺旋式重复。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针对篇章的布局把西方的文化传授给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篇章结构,更好地理解文章,将促进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3.2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素,是整个语言系统的支柱,必然最突出、最广泛地反映文化差异。英汉同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这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上表现得最为突出。王佐良先生曾说过:“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到许多联想的意义。”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词义的理解往往有所不同,大相径庭。

在最普通的词汇教学中,也有跨文化教育的空间。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词汇本身的产生、消亡和新陈代谢,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会影响词汇意义。比如中英两国人都有养狗(dog)的习惯,但对狗有不同的传统看法。在西方,狗是可爱的宠物,人类忠实可靠的朋友,甚至用狗来昵称,如:Heisaluckydog(他是个幸运儿),acleverdog(聪明的小孩子),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topdogs(最重要的人)。而在中国,狗常用来看家护院,多用来比喻受奴役的人或坏人坏事,有一定的贬义,如:狗仗人势、走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再如中国人历来把“龙”dragon视为“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而成为至尊的皇帝象征,炎黄子孙都骄傲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我们的语言里就有了“龙飞风舞”、“龙凤吉祥”、“龙马精神”、“望予成龙”等成语,然而,在西方的文化中,“龙”dragol1却是(1)fabulouscrea一ture like a crocodile orsnake,often with wings andclaWS,ableto breatheoutfire,often otaMing atrea—SUre;(2)fie!-cepe/’son。是被看作是穷凶极恶的怪兽(monster),在俗浯中还被认为是“凶狠的人”(aiferceperso。如果我们对一位英国朋友说:“IwishyourSon tobeadragon.”他会高兴吗?这样的词汇比比皆是,敦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

英汉用词存在着具体性与慨括性的差异。表现在语言上,即产生了英汉对事物的定义不同,从而用词出现不同的倾向。林洳吕和李曼珏(1999,407)认为“汉语多表示种概念的词,而英语多表示属概念的词。”。英语偏好用属概念的词,即特指,用词具体细腻;汉语偏好种概念的词,即泛指,用词概念模糊。如在汉语中“惊吓”是个种概念词,其中可分为惊恐、惊慌、惊奇、惊愕、惊吓、恫吓、威吓等,英语中有“frighten,scare,startle,alarm,ter.rifv,intimidate,COW,bully,awe,amaze,astonish,astound,dumbfound,surpirse”等属概念的词,这些词的使用既简洁准确又富于变化。而汉语往往趋于泛指,在“惊吓”的前面加副词修饰,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英文写作时往往总是重复中心词“惊吓”。教师若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用词的文化特点,那么在句子表达方面学生就会避免用词的单调和重复。

3.3语法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有学者们认为中西方存在“心理时空”和“自然时空”的差异。中国人注重心理时空,思维上重了悟,不重形式论证,而西方人思维讲究秩序、思维系统化。表现在语法上,即是英语的句子在人称、数量、时态、语态、情态受制于时空,要与形式一致,而在汉语中语言形式要求并不严谨。

例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Two翻译作业中“离开旧街区和那里的朋友们已经有好几年了0(IthasbeenBcoupleofyearssinceIleftmyoldneighborhoodandallthefirendsIhadthere.)”学生很自然地会写出“IhaveletfmyoldneighborhoodandallthefriendsIhad thereforacoupleofyears.”

又如“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三年了”“Shehascomeherefol-threeyeam.”“她已经来这里三年了”。

在讲解这样的内容时,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buy,go,come,leave,arrive”等动词不能跟表达一段时问的时间状语连用。汉语句子不产生时空的矛盾,但按英语的时空观,上面的动词是表示一时性动作的瞬问动词,它们跟的时问都是一段时间,二者难以协凋。

此外,英语是主语显著,而汉语是主题显著。许余龙(1999,I12—125)认为: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题显著的浯言(topic—prom!nent),其主题往往并非是句子的主语。如“夏天很难保藏食品。”(Itisdilflcuhtopre.sel-veif}o,{insummer.)这是个主题句,按照汉语的思维模式,“夏天”是主题,后面的是评注,即说明主题怎么样,那么受汉语影响学生们就会翻泽成“Summerisdiifculttopreservefood”,其实英语的主语是“保藏食品”,“夏天”只是时间状语。英语句子结构多为重心在前,句式呈直线性,即:开门见山,以主——谓——宾(SVO)为核心,首先安排主要内容,然后借助于连词、短语、从句进行扩展,使句子成分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汉语句子重心在后,句子习惯于在开头从侧面说明外围环境,最后点出最重要的信息,句式呈螺旋型,即:先交代旁支末节,诸如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等,层层铺开,然后点题。教师在教学中多导入目的语文化,学生将能更好地掌握句子的表达方法,以至于更好地理解句意。

跨文化教育论文范文3

1.1融入跨文化意识对于提升英语教育质量十分有利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关于教学改革的工作做了不少,但是有一些改革措施因为没有在短期内获得实效而搁浅。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改革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跨文化意识教学必须坚持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因为文化意识的渗入不是一朝一夕的,他需要长期的坚持。而且文化意识环节打通,学生对英语这门学问产生了文化认同,必然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和提升作用,对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也会显现出来。

1.2跨文化意识与学生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语言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在英语知识的学习中,词汇和语言中无不充斥着丰厚的文化因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生理解了文化现象,形成了文化思维,那对于语言的理解也必将水到渠成。无论在听力理解还是阅读理解,或者口语表达中都能实现较大的转变和提升。

2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意识融入的困境

2.1学校的考核评估中忽视了文化因素当前我国英语教育中考察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方式就是笔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大弊端,其中之一就是无法对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在测试中甚至直接忽略跨文化意识的考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种疏忽直接导致了教学和学习中的空白。

2.2教学方式不利于跨文化意识的融入英语教学中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而跨文化意识的融入首先需要学生主动的了解和学习西方历史文化知识。在当前的英语教学机制当中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了解这些文化现象。

2.3因跨文化意识的不足而导致的沟通能力较差学生在实际的英语交流中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识也无法快速准确的理解对方的意思。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跨文化意识不成熟,没有充分融入到学生的思想当中,也没有与语言学习交流融为一体。因此跨文化意识的融入对于缓解当前学生英语学习的困境非常有必要。

3突破困境的有效途径

3.1培养学生对跨文化意识的认知跨文化意识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当前学生和教师对这种文化意识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全面、不准确。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和不足直接对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意识产生阻力。为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当加强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教育。例如,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学深入解析文化意识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对于增强英语语言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影响。选取一些学生掌握比较熟练的内容首先开展试验性教学,让学生体验文化意识对语言学习的重要帮助。

3.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性当前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跨文化意识的融入,主要问题在于对于语言知识的过度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不足,没有充分的实践和机会了解一些文化现象。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时间,使其充分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内容。并且在教材中也应当增设固定的内容介绍西方;历史文化。在讲解过程中结合语言知识,形成文化与语言知识共同推进的效果。

3.3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跨文化意识的融入应当与良好的教学环境形成高度一致,教学环境是学生接触和了解某项内容的重要基础,跨文化意识教育的教学环境应当力求最大程度的还原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习惯等文化现象。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这些异国风情,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为文化的交流提供坚强的基础和保证。

跨文化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交际能力

语言学家萨费尔指出:“语言有一个环,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一个种族……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此对语言的学习也就是对文化的学习,而就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而言,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由来已久。而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限制与束缚,以及英语教师本身在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存在很多缺陷,而在英语教学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活动,必须以跨文化知识有意识地组织教学这两个问题上,还远没达成一致的认识,全然不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这种英语教学模式培训的结果常常是大多数学生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即“哑巴”英语。这样的交际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对外交流的需要,所以英语教师一定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民族和国家之间差异的了解。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即学会在一定的场合、一定的环境中得体地使用语言。

一、文化与交际文化

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语言和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历来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也是语言教学家关注的问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存在的标志符号,没有语言,便没有文化。因而人们就把语言称作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交际文化是指不同群体的人,在交际当中,由于对语言(包括非语言)交际所隐含的不同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而容易产生误会与偏差的这一部分文化,也就是指暗含在语言内的文化因素。不了解交际文化就会直接影响交际,因而它应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际文化确实是一个民族在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精神和行为模式,它折射出一个民族的习俗观念、价值观念、人际心理、社交礼仪及思维倾向等。交际文化本身是个系统,它包含的研究内容也十分丰富。在英语教学中,在搞好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有关目的语的交际文化内容的教学――叫它文化融入也好、文化导入也好,渗透一些交际文化的内容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二、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在语言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尤其应当把相应的文化知识贯穿于课堂语言教学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针对这一问题,语言学家胡文仲推荐了以下方法:(1)在教材里加入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2)就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的区别,组织学生进行讨论;(3)利用英语录像和电影进行教学,然后组织讨论;(4)鼓励学生与外国人进行交流;(5)让学生读一些短篇故事或剧本,同时要求他们记下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6)让学生多读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书籍;(7)举办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讲座,同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借鉴以上的方法,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的良好习惯。在课堂做陈述(Presentation)的时候,鼓励那些语言功底较差、性格比较内向而不敢发言的学生,让他们做到有准备地发言,从而克服羞于开口的缺点;通过收集资料可以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读英语报纸杂志,增加阅读量。多阅读一些介绍英美国家风土人情、文化方面的材料,既能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又能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在有趣的阅读中学到相关的文化知识,从而使学生对文化更加感兴趣,更加容易地掌握这一知识。

2.运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社会背景。影视内容可以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科技、艺术、体育、教育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可谓是包罗万象。通过观看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英文影片,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相应的英语文化。此外,在英文影视片里,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英语习语来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知识,锻炼英语听力,学到一些现成的地道简洁的表达方式。

3.充分发挥学生的客体作用,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学生要懂得对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的了解是在跨文化实践中获得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动态的能力系统,跨文化交际实践是推动这一能力系统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学生要通过具体的实践,如听、说、读、写等训练来学习和理解外国文化知识。此外,学生也可以自己编排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的场景,通过亲自参与到相似的交际场景中,在实践中体会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困难,并通过化解,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总之,学生应该不断丰富扩大社会文化知识和积极参与跨文化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营造学习外语的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针对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是在母语国学习英语这一现实情况,有必要营造学习英语即跨文化交际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助于学生转变长期形成的“英语+本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在多元文化交流和沟通中进行自觉的文化移情和文化认同。总而言之,创造语境和情境能使学生在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并直接感受到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5.英语教师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改进教学方法。英语教师要认识到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内容的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方法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应试教育为主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为主;从以传统的基于课本的听、说、读、写为主转变为以能够从事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的听说、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从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转变为网络课件教学、外语课外活动、学生主动式学习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能与外国人顺利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总之,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应导入相应国家的文化,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Brembeck说:“采用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且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

参考文献:

[1]Scollon,R.&S.Scollon.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Ltd,1995.

[2]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外语教学及研究,1998,(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跨文化教育论文范文5

英汉隐喻 跨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区别对待

在英语中,大约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来自于隐喻的。隐喻作为一种修辞的方法、语言现象,是来源于生活的,与人们生活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在英语中经常出现的谚语、俗语等包含了隐喻的结构,这些作为人类思维方式的一个体现,当然也包括了人的创造性,形成了逐步扩展的隐喻。所以,这些发展的要求对英语教学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结合文化因素来认知英汉语中的表达结构,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英汉隐喻的共性

无论哪个国家,人们必然会在生活中存在着共性的事物,这些事物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也有相通之处,包含了自身对世界的共识。这些共性包括了在结构、方位和本体隐喻等方面的相似性。

在结构隐喻方面,就是将两种相似的概念叠加起来,用一种最恰当的方式去描述这个词汇。汉语用唇枪舌剑来形容辩论,用攻击防守来交待辩论的过程。在英语中是用战争来表达辩论这一事物,因为战争这一意象比辩论更加的形象生动,所以更能够被人们接受。另一个相似点就是本体隐喻,就是将抽象的思想感情等无形的事物视为具体的有形的实体,能够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分辨重量形态。例如,本体隐喻中常见的英语词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倾注爱意”等,英语词汇中的CON―TAINER(容器),这是人们把这些思想看做是人体中自然流露的东西,这是人类共同的经验的积累。另外,英汉的翻译中还会出现一些相似的隐喻,是从中演变出来的。例如,尼克松的水门事件,这是一个不光彩的事件,在后来,汉语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出现了以gate为代名词的各类门事件,这些反应出了隐喻与民族的社会形态政治文化都是有关系的。

二、英汉隐喻的差异性

但是,毕竟人们是生活在不同的区域,人们生活的文化背景还是存在很大差异性的。价值观以及都表现出了不同点,这些不同的文化隐喻也就导致了英汉翻译中的不一致性,所以要认清这些不同。

隐喻是植根与深厚的文化的,文化包括了思想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这些深层文化的差异影响着英汉概念隐喻在源范畴的选择及范畴之间的映射,其中的差异性也表现出来了。

其一,就是概念喻的差异性,在汉语句子“你的观点很荒唐,站不住脚”。这句话是把句意拟人化了,在英语的翻译中则是“your view are absurd and don’t hold welled.”则是通过拟物的方式把观点看做了容器。还有是源范畴相同,但是概念不一样。例如,“HAPPY IS BEING OFF THE GROUND”,这是关于鸟的一个句子,鸟是自由的象征,有高兴的意思,但是在一些环境下也可以翻译为自大自满、飘飘然的意思。

三、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启示

1.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深入讲解

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进行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多义词汇的了解对理解文章的意思是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专家认为,多义词的多种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而是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从典型发展而成的。各个句子之间的每一种联系都是有理据的。因此,在老师的教学中,不要只针对某一个意思进行讲授,而是要通过一个意思联系到其他的意思,since被解释为“from the time when”.尽管它还有“hearse”的意思,“state”最为学生所接受的意义为“county”,而不是“situation”,这些反应出了学生在记忆单词方面的不合理性。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思维是死板的,不能做到变通的学习,只是理解词语表面上的意思忽视了对英汉转化的能力。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词汇的内在联系去分析英汉隐喻中的各种差异。

2.着重理解英汉隐喻中文化差异的共性和个性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与生俱来的,隐喻的作用和形成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诞生的,必然也包含着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英语中的green-eyed是表示嫉妒的意思,而在中国则被定义为眼红,还有就是英语中的green表示“极有经验”的意思,在中国则被翻译为黄毛丫头之类的,说明浅薄无知,这意思完全是相反的。所以说,老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包括这个地区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崇拜,或者说是有没有本地区特别的习俗、生活环境等,这些都影响着英汉隐喻的翻译。

四、结语

总之,隐喻是无处不在的,反应出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我认为,学习英语也并不只是掌握学习英语的技巧,还要了解其中的文化差异,不仅仅是语言的,而且还是思维的,思维能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英汉隐喻的共性和不同点,使学生能够理解语言中的系统性,掌握其中的文化含义,理解其中的内涵,了解英语语言中的隐喻义带来的更加丰富的文化色彩,提高每位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斌.隐喻构建与解读的主体自洽[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跨文化教育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必要性的论述,分析了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些措施。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及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这一切就构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英语所依附和产生的英语文化。目前,中国对各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成了当前外语界的主要任务。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cross culture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遵守着不同的交际原则,这些交际原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们蕴含着文化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遵循什么样的交际原则上,常常会受到他们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扰。

1.价值观念的差异:每个社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它影响着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及交际原则。比如说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相反,西方人更强调个人主义。例如英语某些单词既有褒义色彩,又有贬义色彩,由于中西两种价值观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如ambitious一词,我们常取其贬意,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国人多取其褒义,表示有雄心壮志。

2. 礼仪习俗的差异:社会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沿袭下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习俗文化一般包括称呼、问候、道谢、打电话、告别等。例如,中国人常用“吃饭了吗?”作为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如按字面译成“Have you eaten?”外国人听起来就觉得很奇怪,有时会误以为你要请他吃饭。

中国学生学英语没有学习母语的那种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语言的同时一定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全球化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遇到文化障碍是必然的。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 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因此,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还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四、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许多英语教师对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结构驾轻就熟。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就会感到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应到国外进修学习,亲临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氛围,耳濡目染,亲身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作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适当穿插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等。要让学生明白, 在交际中,不能死死抱住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因为, 即使使用的语法词汇都正确, 也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外语的需要。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如播放一些专门介绍社会情况的记录片等,让学生直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外语人才的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外语工作者认真探索,努力尝试。

参考文献

[1].Linell Davis Doing Cultur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