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大毕业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大毕业设计论文范文1
从毕业设计答辩过程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专业知识面狭窄,组织语言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与毕业设计论文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有些学生不能给出正确观点;有学生知道自己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与别人不同的新观点,但却不能解释清楚新意在何处。
二、改革毕业设计的各个过程,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
围绕如何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我们经过对通达学院自动化专业近些年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不断总结,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鼓励指导教师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发挥学生创新意识的毕业设计课题
选题是学生开始毕业设计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否按时完成。好的毕业设计课题,如“基于Android系统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粗糙壁面攀爬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空调制冷系统设计”等课题,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创新意识培养的意图贯穿于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
(二)成立学科指导小组,联合监督毕业设计过程
从实践效果看出,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科小组教师资源的优化,有利于学科小组内学生毕业设计的灵活指导,杜绝因个别指导教师临时出差而导致其学生无人指导的情况发生。实行学科小组后,学生除对自己所做课题熟悉外,对学科小组内其他学生的课题也有所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将新的研究思路融合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中去。如选做“基于倒立摆模型的双足机器人行走控制”这个课题的学生,就从学科小组内其他学生的课题“基于单片机的粗糙壁面攀爬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得到启发,完成了课题。
(三)建立一系列鼓励创新的评价体系
在毕业设计的成果验收环节、论文答辩环节以及最终成绩评定环节中,我们将创新的比例提高到50%。对前人工作进行改进,或对某些概念论述进行创新,这样的学生理应获得好成绩,如选做“Robocup3D仿真竞赛中双足机器人的运动优化与智能决策”“粒子群算法与差分进化算法的分析与比较毕业设计”“基于ZigBee的温室环境无线监控系统终端节点的设计”“基于Robocup3D仿真足球比赛的多机器人协作”等获得校级优秀的毕业设计课题。这种鼓励创新的评分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今社会对于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要求。
(四)推出一系列激励学生参与科研的措施
目前大部分学生尚未形成科研意识,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首先,从大学二年级起就鼓励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团队中去,这有利于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活动,了解科研的基本概念;其次,南京邮电大学学报开辟了面向学生的论文专栏,这大大激励了学生撰写论文的热情,有利于学生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后,在学生的各类评奖和保研申请过程中,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都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建立一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通过以下措施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便能让学生很容易地接受、理解专业知识,并很轻松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促进教师与时俱进,掌握其所在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并将新颖的科研方法介绍给学生;最后,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以便在指导教师扎实的治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的熏陶下,形成学生自己创造性的人格。
三、小结
电大毕业设计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 江苏电大作为开放教育首批试点学校,几年来按照“试点”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课题指南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本文对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进行总结,供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江苏电大自1999年参加“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以来,共开设了法学、英语、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等十多个本科专业,以及会计学、经济管理、金融学、小学教育等三十多个专科专业。截至2008年秋,江苏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各专业已累计毕业人数十万余人。
作为首批试点学校,江苏电大按照“试点”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课题指南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具有江苏电大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下对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教学过程的管理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教学管理的多层次性、教学要求的统一性、教学的开放性与管理的分散性等特点,江苏电大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过程中,根据电大教育的特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1.搞好远程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设计与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教学控制目标。
根据江苏电大远程教育的教学实际,我们努力做好了以下几点:
第一,搞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计划的设计,科学规范培养目标。第二,严格教学计划的实施与管理。第三,加强远程教育教学大纲的管理。第四,制定与实施远程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制度。把远程教育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分解为可考核的量化指标,对承担这些工作的人员进行逐项测评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聘任、工资奖金挂钩。
2.强化电化教学,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优势与特色。
保障和提高远程教育质量,首先重视强化视听教学环节。视听教学能准确、直观、快速、形式多样地传播教学信息,是远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之一,是进行教学最直观、表现方法最丰富、传播面最广的一种形式。当前,江苏电大在视听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从规章制度上强化对电化教学环节的管理。第二,端正学生学习录播课、直播课、交互课等电播课的态度。第三,加强视听教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在视听课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等方法。第四,为学生学习视听教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方便他们学习。
3.优化远程教育面授辅导教学。
面授辅导教学是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是联系主讲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纽带,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与有效形式,是提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控制、保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抓好这一环节。优化远程教育面授辅导教学,江苏电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对面授辅导教师的管理。第二,加强面授辅导教学过程的管理。第三,要求面授辅导教师从各个层面上提高面授辅导教学的质量。
4.加强远程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
江苏电大对本校的实践教学的基本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选择合适地点建立了实验教学基地,以满足本地区实验教学的需要,努力探索改善办学条件的有效途径。在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强调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在教学大纲中应突出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联系;在教材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努力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对实践教学的评估,加强课程作业的管理、课程实验管理、课程设计管理、社会调查或生产(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管理。
5.加强对远程教育学生自学环节的指导。
在对远程教育学生自学环节的指导过程中,江苏电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使多媒体教材更加适合于自主学习的需要。
(2)指导学生掌握自我学习设计、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促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加强对学生自学环节的管理。明确市(县)级电大在支助学生自学方面的职责,做到对学生分散自学有布置、督促、指导和检查,全面提高对学生分散自学的服务质量。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种形式和手段助学服务的优势和特点。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程作业。
作业涉及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平时练习、形成性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或大作业。江苏电大从加强过程管理的角度为统设课程及部分统服课程设计了学生和教师使用的“课程作业与评价”册,旨在帮助学生和提醒辅导教师准时、高质量地以作业册为媒体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实践表明,作业不仅能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习者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答题技能,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陷,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批改作业且及时反馈和有针对性地评价对学习者的激励和学习力的保持影响较大。以统一的“课程作业与评价”册形式规范教与学双方的课后行为,对教学质量能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对会计学专业的平时作业,提出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要求,作业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能力层次、题型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平时作业设计的结构合理。平时作业题型设计向开放型题型过渡,根据课程特点,把1—2次作业设计成实验、设计等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综合性作业。
对“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的平时作业,运用电子邮件管理、FTP管理技术、安全技术、保护技术、在线平台技术等,从作业内容的设计与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实验题、布置(课堂、网上公告栏、FTP文件传输)、提交(书面、软盘、电子邮件、FTP上传)、批改(人工批阅、机器检查、上机阅览、在线平台自动批阅、课堂检测)、讲评(网上交互、课堂讲评、网上BBS、网上答案、网上成绩公布)等多个环节、不同形式的作业,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利有弊。以一次作业提交的调查统一为例,在76人中,19.7%的人选择了书面提交,10.5%的人选择了电子邮件提交,69.7%的人选择了软盘提交。三种形式的作业教师手工批改每份花费时间分别为10分钟、30分钟和25分钟。愿意上网浏览作业答案人数比例为80%,作业讲评学生到课率为60%。开通上传服务器后,在一次36人参加的调查中,13.9%的人选择上传,16.7%的人选择电子邮件,11.1%的人选择书面提交,软盘提交由于技术故障较多逐渐淡出。愿意在网上自检自测的为83.3%,愿意在线平台离线作业的为77.8%。在60人参加的作业讲评形式的调查中,53.3%的人选择课堂讲评,40%选择网上,6.7%的人选择网上BBS。对作业抄袭现象的认识,在41名被调查对象中,认为能力不够的占17.1%,认为时间不够的占63.4%,认为态度消极的占14.6%。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好的在线平台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作业的提交,方便反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抄袭和帮助教师批改作业。
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检验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终考核。当前,江苏电大在职学习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参加某项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或从事某项应用课题的研究等),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南》规范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要求,保持基本教学质量的一致性。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提出了“业务专案组”模式,该模式构建要素包括:运作管理模式、筛选设计题材、组织答辩会、综合评分标准和有效的沟通手段。对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辅导、答辩和成绩评定三部曲。在论文答辩中,不同的专业聘请参加答辩的教师来自法院、银行、会计事务所、行业主管、普通高校教师等。答辩方式尝试了远程(网上)论文答辩,双向的视频和声音清晰,在技术上能够保证答辩效果。
3.教学实习。
实习研究主要在生产实习、社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范围内进行。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中,探讨让有条件的学生独立承担一项具体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积累工程技术或管理经验。对护理专业的实习研究,考虑师生双方,促进二者的互动和积极参与,从内容设计和操作设计两个层面进行了一些尝试。设计的实现落实在毕业实习手册和技术操作与评价、综合能力评价上。从制度和技术两个维度保证护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五统一”,即统一实习要求、统一实习内容与操作标准、统一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统一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标准、统一建档内容和标准。
电大毕业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毕业实践教学;学术素养培养;电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4―0069―05
一、研究背景
目前,电大的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两大部分,其中,综合实践又分为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本研究主要聚焦综合实践部分。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和答辩,有的电大采取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并答辩、专科生只进行论文(设计)撰写的方式,有的电大则采取全部学生撰写论文并答辩的方式。目前,电大在学生进行综合实践之前,基本上没有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学术素养培养,导致这一环节存在较多弊端,无法达到原有目的,社会对电大学生学术水平也多有质疑。基于此,本研究拟对电大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综合实践部分,进行改革探索,即尝试在学生学习期间,给予学生学术素养方面的培养,变最终的学术“检验”为平时的学术“熏陶”。
二、国内外高校培养学生学术
素养的基本做法
国内外高校在学生学术素养培养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做法,许多学者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一)国内普通高校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做法
国内一些高校在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毕业论文答辩环节上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做法,在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机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一些研究。一些高校在学生入校初期就开设了与论文撰写相关的基础课程和讲座,并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从阅读数量上对学生提出要求,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不少学校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源,都在中国知网、龙源网等期刊网站购买了大批电子图书。学生在校园网内可以自由地在网上查阅、下载期刊。不仅如此,这些学校还常常聘请校内外的名家大师,为学生作学术专题讲座,与学生互动沟通。通过这些环节逐步熏陶、提高学生的学术素质。[1]
例如,西安科技大学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主要做法是:① 邀请名师作学术讲座,使学生通过听讲座得到学术上的耳濡目染,认识一些有学术价值的东西,为自己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② 在校园网上为学生提供往届学生撰写的优秀论文以供参考。 ③ 强制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阅读量。作毕业设计的学生,必须查阅大量相关的行业规则和近年来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④ 在学生入校后,院系组织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如专业发展的现状及最新的学术动态等等,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同时关注一些科研方面的事情,积累相关科研材料。⑤ 给学生介绍搜集资料的方法,如图书馆查询方法、网上图书资料查询方法以及互联网的基本查询方法,等等[2]。
西北大学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主要做法是:① 每个专业给学生列出主要的阅读书目,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作必要的阅读。② 每学期组织若干场学术报告会,使学生通过报告会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有些专业要求学生听完报告后撰写心得体会,其中有的报告会就是专门讲如何获取支持论据和资料的,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提高学术素养。③ 将历届学生的论文收集起来并挂到校园网上,使学生可以随时查阅[3]。
(二)国外高校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做法
国外高校在培养学生学术素养方面,一般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加之专家的学术讲座,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术上的训练。[4]国外大学非常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入学一般都要办两卡:学籍卡和图书卡。后者的目的主要是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例如,南非纳尔逊曼得拉都市大学(Nelson Mandela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主要做法是:① 学生进入大学后,就要作若干paper(即小论文),paper通常是围绕专业的。② 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组成学习小组,人员相对固定。大作业,包括后面的论文,小组成员均可分工协作完成。③ 学校开设有“研究方法论”选修课程,专门指导学生掌握学术研究方法。另有一门选修课程专门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④ 学校提供便利让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图书馆免费给学生提供要查询的资料。只要学生把要求提出来,图书馆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把相关的材料搜集好寄给学生。⑤ 图书馆有专人为学生搜集网上材料,而且是免费的。[5]
英国诺桑比亚大学(Northumbria University)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主要做法是:①国外留学生入校后一般有9个月的预科,在此期间除了学语言外,主要进行课程的准备,包括接受学术上的培养。②第一学期就开设专门课程让学生学习如何写论文,如何使用SPSS技术。③学生撰写论文前,需要先确定论文的框架,撰写essay(小论文),然后进行陈述。校方据此确定导师。④学生在每学期开学初都要通过专门课程学习研究方法,并与导师讨论小论文。[6]
(三)电大系统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做法
电大对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制定有相关规章制度。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本科专业开设过论文写作训练的选修课,教材为《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7]中央电大还编写了通识课教材《信息检索》。[8]中央电大有关系部,如财经部还制作了有关论文写作的电视教学片。
电大系统内各学校在遵守中央电大统一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对毕业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总体而言,基本上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学术方面的培养与训练。一些规范和要求对电大学生而言,明显偏高。[9]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本科课程“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采用的是北京大学的教材,教材集北大、南大、武大、复旦等高校学术之精华,其内容之深,远非电大学生所能贯通。[10]《信息检索》相对来说比较实用,但偏重于数字图书技术领域,且作为通识课,只是供学生选修所用。[11]有关论文写作的电视教学片的主讲人是普通高校教师,授课只是照搬对普通高校本科生的理论教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全日制普通高校对学生学术素养的要求和培养方法比较规范,有很多好的做法,但学术要求比较高。国外高校更注重对学生学术素养的培养过程,采用的方法有不少独到之处,能够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术能力,进而培养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电大系统有较强的学术培养意识,也采取了一些教学和保障措施,但基本上沿用的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做法,对目前在职学习的电大学生而言并不完全适用。
三、研究的过程
本研究以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综合实践部分为例,针对电大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尝试对电大学生进行学术“熏陶”,探索一套能够适应电大学生在职学习特点的学生学术素养培养机制。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因素分析法、SPSS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12]
从整体情况看,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办学30余年以来,一直坚持本、专科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和答辩的做法,制订了一系列涉及论文指导规范性、论文撰写规范性、论文格式、答辩程序、评判标准、答辩成员聘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对社会实践环节也有严格的要求,整个毕业实践教学比较规范、严谨,对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曾发挥了较大作用。但是,近几年,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出现了较多问题,改革呼声较强。
(一)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无记名和随机的方式对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基层教学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毕业实践教学,特别是毕业论文撰写、指导、答辩以及学术素养培养方面的意见。
2010年6月5日和6日,在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直属一分校五味十字校区和直属二分校长兴校区共发放问卷150份,剔除未答完及未收回的问卷,有效问卷为118份。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4大部分内容共28个问题,分别是:对论文写作环节的调研、对论文指导环节的调研、对论文答辩环节的调研、对实践教学的整体评价。
2010年11月27日和28日,在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直属一分校五味十字校区、城南明德门学习中心、直属二分校长兴校区、直属三分校城西学习中心,共发放问卷350份,剔除未答完及未收回的问卷,有效问卷282份。本次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涉及5大部分26个问题,分别为:对学术指导环节的调研、对论文写作环节的调研、对论文答辩环节的调研、对电大学生学术培养机制的看法、对实践教学的整体评价。
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摘取核心问题的分析数据。
2010年6月有45.8%的学生(54人),2010年11月有49.6%的学生(140人)认为应该“电大本科生进行论文答辩,而专科生只要求撰写论文”。 2010年6月有51.7%的学生(61人),2010年11月有45.7%的学生(129人)认为“不需要撰写论文的客观理由为:电大培养目标为实用型人才,对学术要求不高”。
2010年6月有50%的学生(59人),2010年11月有36.2%的学生(102人)认为“不需要撰写论文的主观理由是:个人水平达不到,完不成”。2010年6月有28%的学生(33人),2010年11月有46.5%的学生(131人)认为“不需要撰写论文的主观理由是:学校没有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撰写比较困难”。
2010年6月有52.5%的学生(62人),2010年11月有52.5%的学生(148人)认为“电大的论文和答辩最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术素养的提升”。
在2011年6月的问卷调查中,在回答“您认为在参加答辩考试的考生中,论文有抄袭现象的比例为多少?”问题时,有92.6%的学生选择“70%以上学生论文存在严重抄袭现象”,90%的学生在“您的论文是否存在严重抄袭现象?”的问题后选择否定。这本身是矛盾的――别人都是抄的,就自己没抄。尽管是无记名的,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问题,我们认为前者是比较真实的。
(二)专题调研
本研究于2011年9月至11月,随机抽取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某分校21名正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进行专题调研。其中,17名为行管专业,2名为汉语专业,1名为旅游管理专业,1名为广告专业。21人中有4名为本科专业,17名为专科专业。21人第一次提交的论文,经清华同方学术不端检测平台查验,均属抄袭,其中全文下载的为13人,达到62%。笔者与17名学生面对面或电话进行交流,他们表示,个人理论功底不够,选题和撰写论文比较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写,以前教师也没教过,加之工作又忙,下载和抄袭也是无奈之举。
2011年6月至11月,本研究还进行了相关的调研。调研发现,一些电大学生选题过大,比如《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评述及社会性内涵》、《浅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餐饮》等等,这些选题电大学生是难以把握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抄袭的。再如某场次的汉语言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全天12人,有6人论文涉及鲁迅作品,其中有4人写阿Q;有3人写红楼梦。答辩教师说,不少论文东拼西凑,毫无新意,枯燥无味。调研还发现,虽然学校有严格的规定,比如,要求理工科学生进行实习或设计并撰写报告,文经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报告。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自行找单位实习、给出评语并盖章,其真实性可想而知。
(三)专题访谈
笔者于2011年6月5日,分别采访了曾经参加过电大论文指导的西北大学、西安文理学院等高校的向平、张青、廉澄文等教师,并与参加答辩的部分教师进行座谈。他们认为,电大学生很多是在职的,一些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论文,确实很有价值,但很多学生的论文都是抄的,答辩教师也是无可奈何。很多人表示,严格按照电大的标准根本就无法进行评判,很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写论文,也没有接受过学术方面的训练,答辩时,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论文不熟悉、不了解、一问三不知。建议电大从根本上改革毕业实践教学环节。
四、研究的结论
通过问卷、调研和访谈以及相关的因素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一)电大现行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太高。目前的要求和做法,电大学生难以达到,实践教学机制不适应电大学生的实际状况。
(二)论文抄袭现象较严重。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下载网上资源变得非常容易,论文抄袭现象也愈演愈烈。加之现在的电大学生与以往的电大学生相比,无论是年龄,还是知识水平或个人工作阅历等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实践教学环节在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论文(设计)选题盲目、重复、陈旧、宏大,论文层次结构不清,格式不规范,等等,造成了指导、写作、答辩等环节形同虚设,失去了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原有的意义。
电大原先设置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本意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术水平,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术素养的培养。换句话说,电大没有把对学生学术素养的培养列入教学的基本任务。这或许是导致当前实践教学环节出现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当然,这里也有学生学术能力不强、诚信度不高,指导和答辩教师工作不力等原因。因此,对原有的毕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五、改革的思路及策略
根据电大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认为,电大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应该从电大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变检验为熏陶”,注重学术培养过程,培育良好的学术精神,打造基本的学术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学术素养培养的课时。
(一)进行全新的学术素养培养教学设计
学术素养的培养决不能临时抱佛脚,应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可以将电大目前的社会实践(3学分)和毕业论文(5学分)融合为一体,分解为学术素养课程(必修)和实践考核,分别占5学分和3学分。
学术素养课程可以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开设,内容包括:① 研究的方法。如信息检索方法、基础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等,特别强调对学生网络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 ② 课题的选题。采用案例和评析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科学选题的方法。③ 调研报告或论文撰写要领。采用与学生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切忌艰深、空泛。④ 简单课题或案例的训练。⑤ 论文格式的要求。⑥ 毕业答辩的应对技巧。
(二)建设全新的学术素养培养教学资源
电大学术素养培养的资源较少,且缺乏系统性,今后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资源建设:① 建设相应的系列文字教材。如修订已有的《信息检索》教材,编写《学术素养培养教程》,等等。② 建设视频资源。聘请相关专家录制与文字教材相应的教学视频。对社会实践过程可以以案例呈现的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灵活生动地表现实践过程。③ 集成数字图书资源。建立以课程为单位的数字化专业课程书架,提供强大的网络资源支持服务。
(三)建立全新的学术素养培养质量保障和反馈机制
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应该贯穿培养学生学术精神的理念,使教师、管理人员、学生树立强烈的学术意识,同时要健全和规范制度,及时进行反馈。
1. 制定教学大纲、考核说明等相应的规章制度,指导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
2. 制定《学生学术素养培养指南》,让学生清楚了解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意义、学习内容与资源、考核方式、学习平台操作流程及步骤。
3. 制定《学生学术素养培养教师工作手册》,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以及平台操作方法、步骤等。
4. 制定《学生学术素养培养教学管理及督导工作指南》,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和监督教师和学生情况,听取意见,评估效果。
(四)提供全新的学术素养培养技术支持服务
通过网络全面推广过程性管理系统,利用数字化平台对学术素养培养提供技术支持。改造远程教学平台,充分发挥毕业论文远程指导系统的服务功能。
1. 将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视为一门课程,在该课程管理界面按照教学内容设置任务模块,上传学习资源。
2. 通过形成性考核平台实现学术素养培养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提交、批阅和成绩查询。
3. 拓展毕业论文远程指导系统,增加系统功能,如对论文指导教师的管理、选题审核、对论文1至3稿指导过程的记录等。
4. 在网络上进行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终结性考核。
(五)设计全新的学术素养培养考核体系
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应该有不同形式的毕业实践教学考核,不能一概而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 学生学术素养考查。以给出专题、让学生查资料并撰写报告的方式进行。比如,以《云计算是什么》为题,让学生查找资料,撰写文章。在对学生学术素养的考查中,要缩小“评”和“考”的成分。
2. 撰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注重与学生工作实际相结合,一般不选纯理论性质的研究课题。
3.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改变以往“检验”的作法,将答辩作为提高学生学术水平的一次机会。
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情况选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比如:
对于非艺术、医疗、外语类学科的本科生,应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并进行毕业答辩。其考核由日常学术素养学分和毕业论文及答辩学分构成,比例为4:6。
对于艺术、医疗、外语类学科的本科生,可以采取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学校统一评判的方式。其考核由日常学术素养学分和论文学分构成,比例为5:5。
对于各专业专科生,可以采取学术素养考查的方式进行。其考核由日常学术素养学分和学术素养考查学分构成,比例为6:4。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艺术、医疗等,可增设实操考核。学分统一归入学术素养考查的学分。比例为5:5。
(六)规划全新的论文答辩规则和流程
改变以往论文答辩仅仅是考查的方式,对论文答辩的规则、流程进行全面改革。设计新的答辩内容、规则和流程,突出对学生学术素养提升的关注。答辩教师在听完学生对论文的基本介绍后,不仅要对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进行评价,更要对该选题在学术界的影响、最新动态、各方观点、研究方法、主要成果等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淡化考核色彩,强化对学术素养的关注,让学生通过论文答辩在学术素养上得以提升。
目前,在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已选定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直属一分校作为试点单位,正在制订教学计划,准备于2012年3月起进行相关探索。
电大毕业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毕业设计;评价体系;适应性;层次分析法
作者简介:王雪梅(1978-),女,江苏盐城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南京邮电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00412JX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60-02
作为本科实践教学的完结篇,工科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系统地检验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学生步入社会前提供一次很好的演练机会,以期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能够顺利度过初入职场的磨合期。近年来,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现象,许多高等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究内因,并从课题质量、论文质量、进程管理、指导模式等不同视角提出了应对之策。[1-5]但涉及毕业设计评价机制的分析研究较为鲜见。本文从分析目前工科院校毕业设计环节成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出具有课题适应性的新的评价模型,该模型根据课题类型定制评价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方法,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确定各评价项目的评分比重,来完成标准组态过程。
一、现状分析
目前工科院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评价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指导教师评价、论文评阅评价、答辩过程评价(比例为3︰2︰5),对学生的设计能力、翻译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成果价值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已沿用多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标准单一化
不同类型的课题在研究内容、成果形式上的较大差异决定了相应的评价侧重面也相差甚远。例如研究型课题往往侧重理论分析、算法设计、性能评估,评价标准应更多的考虑设计的思想创新性、分析的深度、论证的正确性、仿真环境搭建的合理性等方面;而应用设计类课题一般针对具体应用需求来开发成型系统,这类课题的考核评价应更偏向于方案的可行性、功能的完整性、系统的容错能力、代码的高效性等方面。然而,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了不同类型课题的差异性,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笼统地评价,不够灵活,缺乏适应性。
2.缺少有关“课题质量”的评价项目
在现有评价体系的三个环节中出现的所有评价项目几乎全与学生相关,没有一项评价项目考核课题本身的质量。实际上,选题的合理性、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设计质量。目前,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命题存在很多问题,如:选题陈旧、覆盖面窄、技术落后、随意性大、忽视学生兴趣、脱离实际等。若增加课题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也利于加强高校的整体研究能力,真正成为科技的前沿阵地。
3.各环节考核有时缺乏客观公平性
例如,有些高校允许指导教师作为答辩组成员参与答辩过程。一方面,指导教师对学生平时表现的主观印象会影响答辩项目评分,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答辩组其他成员对该生答辩表现的客观评价。只有实现评价成员职责分明,各环节评价目标明确分离,才能真正达到评价系统的公平性目标。
二、基于标准组态的评价体系
1.评价标准归类
就工科院校而言,毕业设计选题大致分为两类,即:研究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研究性课题涉及理论方法研究、算法设计、模型研究等,设计成果追求先进性、有效性、创新性、应用推广价值;而应用性课题侧重应用产品开发,一般来源于校企合作项目,具有特定的应用背景和客户群体。两类课题的设计内容和特性的差异性,决定了它们对评价标准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偏差。若能根据每类课题固有的特性量身定制一套合适的评价标准,将对促进评价的公平、合理和客观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改革原有的评价体系,将诸多的评价项目划分为类型相关和类型无关两种。前者面向特定类型,后者则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课题。例如,“算法有效”和“代码高效性”这两个项目用以评价算法的正确性和程序代码的质量,分别面向研究性和应用开发课题,属于类型相关课题;而“论文格式规范”项目用以评价毕业设计所撰写论文与所规定格式的符合程度,属于类型无关性项目。表1中将一些计算机专业课题相关的评价项目进行归类。其中,论文撰写质量相关项目重点考查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需细化为多个小项,包括格式规范、表述清楚、结构严谨、用语规范、图表清楚等;答辩表现相关项目用以评价学生在答辩的自我陈述和提问环节中表现出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等;态度、能力项目根据指导教师在平时指导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来综合评价学生对课题的专注程度、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2.标准组态过程
为适应不同课题的差异性,构建灵活的评价体系,对评价标准进行组态显得尤为关键。整个组态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首先,识别毕业设计题目所属类型,根据表1构造合适的评价项目集合G。例如,“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合作频谱感知算法”题目属于研究型课题,对应评价项目集合可设置为:G={I-1,I-2,I-3,II-1,II-2,II-3,II-4,II-5},其中包括与研究性课题相关的项目(I-1,I-2,I-3),以及所有类型无关项目(II-1,II-2,II-3,II-4,II-5)。
其次,明确各评价环节的评价职责,进一步划分集合G,确定各环节囊括的评价项目,形成各环节对应的项目子集Si(1≤i≤3),并满足,且S1S2S3=G。
最后,对于每个环节,在定性分析其囊括的评价项目的重要性先后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各项目对成绩的影响因子,并将其作为权值代入式(1)计算该环节的最终评分值。式(1)中,mi是环节i中包含的评价项目数目,pi是环节i评分在整个成绩中所占比重,wij和Vij分别为环节i中项目j的权值和分值。由于毕业设计属于实践环节,与普通理论课程不同,其评价往往具有很重的主观色彩和模糊特性。若采用百分制打分,其过细的评分会给评价过程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相反,五级制评分则更符合教师的评价心理。所以,Vij采用五分制,代表优、良、中、差、不及格五种等级,即:Vij∈{1,2,3,4,5}。最终成绩也根据Score的取值划入对应的等级。
向上取整
(1)
3.评价项目权值量化
为实现各评价项目对应权值的合理设置,层次分析法[6](AHP)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将影响决策的多种因素按照其隶属关系排列成多层次,根据因素之间的重要性比较关系,采用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排序。基于标准组态的评价模型中,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每个评价项目权值过程描述如下:
步骤1:对于环节i,两两比较Si中评价项目之间的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
表示项目l和项目n之间重要性关系的量化值。若,则项目l比项目n更重要,并且取值越大,两者的重要性差距越大;若,表明项目l和项目n的重要性程度相当;否则,项目l不如项目n重要。
步骤2: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测。首先,计算一致性指标,其中,λmax是J(i)的最大特征值;其次,查阅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6]确定mi对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最后,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C.I./R.I.。如果C.R.<0.1,则判断矩阵J一致性检测通过,否则J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进行适当微调。
步骤3:根据式(2),计算环节i中评价项目对应的权值wij:
(2)
三、实例
假设某高校对毕业设计过程涉及的三个评价环节做出如下职责界定:指导教师负责评价学生毕业设计期间的态度、能力、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评阅教师负责评价论文质量、课题质量以及成果价值,答辩评价环节负责评价学生的答辩表现、可见成果质量、论文质量。根据各环节定义的职责,相应集合如下定义:
G={I-4,I-5,I-6,I-7,II-1,II-2,II-3,II-4,II-5}
S1={I-4,I-5,I-6,I-7,II-3},S2={II-1,II-2,II-4},S3={I-4,I-6,II-4,II-5}
评价模型的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经验证,表2中设置的判断矩阵均符合一致性要求。表3给出了各环节评分的一个实例。根据式(1),计算出Score=4,最终成绩评定为“良好”。
四、结束语
与传统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相比,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标准组态的评价系统具有较强的课题适应性。工科院校能够根据其所设专业特色,通过标准组态过程,为不同的课题类型定制相应的评价项目集,还能根据培养需要,为每个评价项目设立合理的评分比重,不仅能克服上文提及的标准单一化的弊端,还能使毕业设计过程及成果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吕建国.高校工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147,153.
[2]章勇高,高彦丽,等.工科毕业设计的大项目小课题指导模式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3):81-84,109.
[3]张国政.行为导向教学在工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6):568-570.
[4]仇中柱,陈小江,等.改革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4):94-95.
电大毕业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作者简介:程良鸿(1957-),男,湖北老河口人,华南农业大学自动化系,教授;邹恩(1956-),女,湖南株洲人,华南农业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广东 广州 510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设立毕业设计激励机制的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JG12041)、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JG120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99-02
本科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作与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培养撰写研究报告、设计说明书和论文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1]扎实完整的毕业设计所能达到的综合训练效果是其他教学环节不能替代的。然而,高校的部分现状让人感到这个环节虽然形式上存在,实质上正在缩水。其教学质量与训练效果满意度有下滑趋势。毕业设计质量问题的表现如毕业论文作假、抄袭、掺水等。[2-4]此问题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主要建议和实施的措施有:完善职能部门的监管和过程审查形式[3];提前开题延展毕业设计时间[2,5];选题结合学生专长和就业方向、团队指导和校企联合指导等。这些措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问题还是存在,以至于有讨论毕业设计存废问题。[4]所以,进一步探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拟从毕业设计主体参与者的主观动机层面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设立提前答辩资格认定机制,并将其营造成一种激励机制的方案,以期赋予直接参与者做好此项工作的主观动机。
一、毕业设计质量问题的症结分析
人们资源投入的主观动机是把有限资源优先投入到回报更高的项目。引发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参与者资源投入主观动力不足所致,分析如下:
学校和老师深知毕业设计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教育部也有专门指示[6],具备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职业道德本能。当遭遇学生敷衍应付时痛心焦急。得知起因为找工作等大事时,又只能“谅解”。习惯成自然,发现原本需要学生高投入的工作却遭遇投入严重不足。
学生方面,大学生在大四整个学年都需要忙于解决自己的着落问题。就业或深造都需要投入精力,而学校恰在大四安排了重磅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尽管这种安排符合大学学习的认知规律,但时间冲突在所难免。对学生而言,一边是直接关系自己未来的重要事务活动,一边是学校安排的最后一个必修任务,要想真正做好都需要投入精力。但前者的可视回报“更大”是显然的,于是学生扎实做好毕业设计的主观动机相对不足。
按理,企事业用人单位更需要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综合应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毕业设计正是训练这种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明显提高,既满足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要,也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对用人单位和学生个人都具有更大的回报。遗憾的是,毕业设计的真实价值只有扎实做过才能体会到。其回报是超视距的,身在其中的学生一时看不到,而尽快签约的回报是可视的,学生选择后者也在情理之中。更有用人单位只强调实习试用,干脆无视求职者还有毕业设计环节没有完成,更谈不上将其作为重要指标列入人才评判条件。另外,毕业设计的成绩也不作为研究生录用单位复试的评判指标,尽管它更能体现考生的综合能力。上述客观事实带给学生的导向是:毕业设计除了对自己的学位证有意义外,跟自己具备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成功走向人生下一站基本无关。
毕业设计的直接参与者如果缺失了积极参与的动机或动机不足,题目选得再真再实,监控表格栏目设计得再多再细,结果学生还是敷衍应付不配合,最终自然都流于形式。
二、设置一种激励机制及可行性分析
如果设置这样一种机制,即毕业设计“提前答辩资格认定”机制,是否可以从参与动机方面使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呢?下面分析可行性。
1.关于提前修完资格认定机制及高校施行现状
为了营造宽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高校教学体制中一般都设置了部分教学环节,可以申请提前修完资格认定机制。纵观各校的管理细则,可以看出其中一些共同点:
(1)资格认定都规定有严格的审核、考试考察程序,能通过证明申请人已具备相关环节规定的能力水平。
(2)一般资格条件门槛高,都规定达到该环节要求的优秀水平。
(3)考虑到实践环节,如实验、毕业设计等通常需要特定的设备、场地,要有合适的选题和有实践经验老师的指导,单靠个人自学难以达到训练目的,所以除少部分学校外[7]一般规定不可以申请提前修完资格认定。
综上,对于实践环节的提前修完资格认定,目前高校的监管方针是:规定不可以申请;规定可以,但门槛很高。如此客观上使大多数学生知难而退,基本失去努力尝试欲望。
其实,只要制定适当的激励机制,营造大学生提早参与科研活动的氛围,部分大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获得先修完资格认定的。
2.因材施教,先行修完毕业设计不违背大学教育的认知规律
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安排毕业设计是因为学生已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具备综合能力训练的基础。本文提议的提前修完资格认证机制应该不违背这种认知规律。下面从毕业设计需要的必要条件入手,分析实施的可行性。
(1)足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适应学生大四找工作的需要,现行本科培养方案基本都遵循了课程紧凑安排、尽量提前的原则。进入大三时,学生通常已修完了基础课和大部分主干专业基础课,进入大四时已修完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按这种进度,若学生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通过参与各种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毕业设计实践活动,已经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随着设计工作的深入,课程学习也会同步跟进。专业课知识可以带着问题学。其实,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边学边用,在常规时段的毕业设计中也是常有的事。
(2)场地、设备、导师和选题。毕业设计选题要求结合专业知识训练,要有适中的工作量、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完成设计则需要富有经验的老师指导、特殊的设备和场地,甚至需要团队合作,这些条件单凭个人课余自理难以实现。但通过参研老师的科研课题,参加学校倡导组织的各级别大学生创新比赛活动就不难实现了。
(3)大量的时间。课余时间是有限的,客观上也是零碎的。但若是有主观动机,时间也是挤出来的。何况算上大三第二学期两头的寒暑假,就有两个大块时间段可资利用,若在常规毕业设计开始前夕申请提前答辩,此前的一个寒假也能用上。
综上,对于一个学习状态正常的学生而言,先行修完毕业设计不违背认知规律,理论上是可行的,前提是适当的时间节点和个人主观努力。
三、激励机制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作用
如果制订的提前修完资格认证条件适中,则教学双方都将具备积极参与的动机。学生能通过提前答辩是一种荣誉,是具有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证明,写在求职简历上能彰显学习效率和综合实践能力,能赢得一个学期(半年)的自主支配时间,增加就业成功率等。
指导教师能将原本课余就该做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创新竞赛活动等再赋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活动内涵;若学生提前答辩通过,相应的导师也计入指导毕业设计工作量,原本第二课堂的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任务相关联,调动了老师参与指导的积极性。学校管理部门在不增加额外投入的前提下能营造大学生课余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学术氛围。通过学生和导师具备主观动机的努力会衍生更多本科生在校科技创新成果,如公开、科技竞赛获奖以及申请专利等等。
调动了各方积极参与的动机,并注意以下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对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有促进作用。制定合适的毕业设计提前修完资格认定条件,能确保答辩通过的论文水平达到常规毕业设计论文水平的优良档次,否则不予通过;提前答辩设在常规毕业设计开始之际,通过严格规范的答辩过程和评分结果对即将进入毕业设计的同年级学生具有实际意义的示范作用;对于资格认证或未通过答辩的学生,前期的工作已经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努力方向会更明确。
另外,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8]综上,只要将提前修完资格认定机制营造成一种各方都具有积极参与动机的激励机制,从源头解决毕业设计质量问题就有希望。
四、把提前修完资格认定机制营造成辅助激励机制
图1是“提前修完毕业设计资格认定”机制实施流程图。
提前修完资格认定机制应该成为一种辅助激励机制,实施中不能与现行教学管理冲突。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鼓励但不强迫学生参与提前修完资格认定活动。学生根据个体能力及条件自愿选择,不增加额外负担。二是制定合适的资格门槛。要点在于激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提前修完资格认定的尝试与努力,门槛定在应届生约三分之一能够上线的档次。正是因为提前修完资格认证机制具有挑战性,本质上就成为一种激活学生潜能的机制。建议将这种激励效应由传统的只针对极少数人有效、营造成针对多些人都有效的激励机制。
提前修完资格认定机制中的提前开题一定要提前答辩。实践证明,提前开题但不提前答辩看似延长了设计工作时间,其实参与者的设计工作最终还是集中在后期进行,这是惰性本能使然。而提前修完资格认证机制中的提前开题目的明确,就是为了提前通过答辩,参与者自然会高效使用时间。
五、结论
引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危机的客观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观原因是参与者动机缺失。没有动机,其他措施都会流于形式;在毕业设计环节设立提前修完资格认定机制是可行的。若措施得当,与大学教育的认知规律不悖,所需要的时间、导师和设备场地也可以不缺;将提前修完毕业设计资格认定机制营造成一种激励机制,一定要设置适中的资格门槛,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要点是这种激励机制能够赋予参与者以主观努力的动机。另外,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毕业设计时间的可能,客观上能避开时间冲突问题。比如,下一步准备就业的学生可以作提前答辩资格认定的努力;而准备考研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先备考,后做毕业设计。
当然,要想使提前修完毕业设计资格认定机制真正成为期望的有用机制,有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解决。本文的分析旨在抛砖引玉,供感兴趣的读者共同关注与思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59-262.
[2]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3]王琪,武寿春.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探索[J].江苏高教,2009,(6):84-85.
[4]杨卓娟,杨晓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废之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0-162.
[5]张起祥,李祖欣.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改革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3-165.
[6]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 [2004]14号)[Z].
[7]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免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EB/OL].[2009-06-09]./content/content.php?p=3_17_39.
电大毕业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毕业论文 .NET技术 JQuery技术
1 背景及来源
在高校学习生涯中,毕业论文是学生申请毕业的必备材料,它表明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怎样的理解与认识。毕业论文通常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在获取学位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毕业论文在高校中作为一种文献被长期保存,也可以看成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成果与项目。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反映出高校的教学水平以及科研水平,作为教育界评价高校的重要依据,对高校的未来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 关键技术
2.1 .NET多层应用技术
.NET平台是微软为下一代应用程序开发所打造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开发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微软旗下众多的开发技术。通过对.NET的运用,可以使得.NET用户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提供的服务。同时该平台也简化了在分布式环境中系统开发的过程,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的可选择的方案。目标系统就是利用.NET平台中的多层应用构建技术进行开发。
2.2 JQUERY技术
JQuery技术是基于JavaScript脚本交互技术上一种优秀的WEB客户端交互技术。它在JavaScript的基础上进行简化的封装,将一些复杂功能的实现都封装起来,然后只对外提供方法调用的接口,开发人员在引用了JQuery类库之后,在JQuery规范的语言前提下可以像进行JavaScript编程一样来使用JQuery技术,在很大程序上得到使用并受到广泛的欢迎。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业务分析
通过对高校学位论文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得知高校目前所实时的管理方式通常是校方指导与监督,由各学院进行具体执行。学位论文的完成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涉及到的环节有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提交、期中检查、预审、评审、答辩、归档等,这些工作要想顺利完成,少不了用户之间的交流,包括学生与导师之间、学生与教务处之间、导师与评审专家之间等,在这些用户的交流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文档产生,包括各类交流记录与评审结果,必须确保这些文档的完整保存,在论文最终答辩结束后,这些文档还需要提交至论文管理系统。
3.2 系统主要功能分析
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关键性的一步工作是系统建模,合理的系统建模对于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2.1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针对的用户主要是系统管理员,包含的功能模块有设定单位名称、设定系统LOGO、管理员管理、缓存管理等。
3.2.2 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可以在导师给定的选题中进行题目的选择,也可以自行选题。
3.2.3 论文开题
在论文开题阶段中,导师负责的工作是督促学生进行开题报告的写作与指导,学生则主要完成开题的写作,只有通过开题报告审核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下一阶段的论文写作,在没有通过开题以前,学生需要不断进行开题的修改,和导师进行交流,直到开题通过。
3.2.4 论文评审
论文评审通常包含两种方式,即导师评审与专家盲审,该功能模块涉及到的用户主要有指导老师、评审专家、教务管理员,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有确定论文评审方式、评审论文、填写意见和成绩。
3.2.5 归档处理
归档处理即针对高校的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归档保存,方便处理。
4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4.1 系统开发环境
系统的开发主要基于.NET框架之上,利用VS 2010集成开发工作来进行系统的业务逻辑和界面的实现。系统所采用的这一整套框架都是由微软公司推出,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从而为系统的升级和维护打下基础。
4.2 学生与教师模块实现
学生与教师信息管理是批次管理模块中的一项基础功能,因为在维护批次信息要选择批次对应的学生以及相应的导师信息。
4.3 批次管理模块实现
批次管理即针对每个批次的学位论文相关工作进行管理,批次管理包含的子功能有批次的建立、批次的删除、批次时间与进度的安排等。
4.4 在线选题模块实现
论文选题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
4.5 开题管理模块实现
在论文开题阶段,只有通过开题报告审核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下一阶段的论文写作,在没有通过开题以前,学生需要不断进行开题的修改,和导师进行交流,直到开题通过。
5 结束语
本文深入各高校进行实地调研,对高校当前的毕业设计管理状态进行了解,通过对高校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详细分析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业务流程和功能需求,并提出了目标系统的建设方案。该方案旨在利用.NET Framework平台,通过UML建模以及三层架构的方式,建立一个符合高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需要的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1]郭胜伟.加强学位论文评估 提高学位论文质量[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12(03):12-13.
[2]董燕萍.学位论文提交系统的构建[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7,15(01):21-23.
[3]王坤侠,夏铭,张媛.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9,9(12):15-18.
[4]司津锦.高校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0:9-11.
[5]苑洁.软件学院工程硕士论文过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测试[D].北京邮电大学,2010:7-9.
[6]蒋萍,缪红梅,陈万寅.学位论文提交与系统比较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20(0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