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英语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级英语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级英语学习计划

四级英语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英语教学 英美文化 英语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50-01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体现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特性。学习语言,要充分理解与掌握这种语言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如果只是单纯的学习语言,不考虑这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就不能保证沟通的顺畅。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英语教学不应只注重语言知识传授,更应该考虑所教语言承载的文化内涵,使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在这种结合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尝试在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修养。

1 注意传授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英语文化修养

比如:COUNTRY、NATION、STATE 都是国家的意思,为什么美国就一定要说成是THE UNITED STATES而不是THE UNITED COUNTRY?这是因为COUNTRY是强调领土意义上的国家,NATION 是强调民族意义上的国家,而STATE则是强调政权意义上的国家。所以,同为国家的意思,三个词的文化内涵是不一样的,用法也就大不相同。

为了能将跨文化意识培养融合在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除了讲解课文相关的语言点外,还要根据时间和学生的兴趣以及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比如说,在讲解“weather”这个词时,英语论文可有意识的举这样的例子:“weather the storm”(战胜暴风雨),“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修帆趁天晴),这些都是英语中的习语,学生会觉得比较有兴趣去学习和记忆,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些习语都是和海洋及航海有关的,而且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海洋及航海有关的习语,这样就会启发学生联想已有的地理知识,顿悟原来英国是个岛国,所以英语才有这个特点。如此一来,学生无论对英国、英语还是“weather”这个词,都会留下深刻印象,既学到了语言知识,又加深了对英国国家概况的了解,为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课本上英美国家的人初次相识时,往往谈论天气、球赛等与个人无关、不会引起麻烦的话题。他们从不像中国人那样,初次相识,就向对方打听“在哪里工作”“单位效益如何”“今年贵庚”“结婚了没有”“孩子多大了”等问题,因为如果问这些问题会被别人认为侵犯他们的隐私权。

2 利用课内外活动,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背诵句型,缺乏言语交际练习。因而由于缺乏练习口语的机会,在真正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就会因紧张、不适应而出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模拟对话,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实践中转换英语文化思维。比如,通过每次课课前的值日报告,模拟语境,让学生把课本中的语言文化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储存起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实际运用中,如在接电话时,明明知道应该说“WHO IS IT?”,却脱口而出“WHO ARE YOU?”这样的尴尬。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如广播、报刊杂志、多媒体等。现代化图像、声光传媒工具的灵活使用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意识。比如,可以把像《走遍美国》这样声情并茂的教学片引入课堂。《走遍美国》围绕一个典型的美国三代人家庭的生活展开,剧中布满了理解、烦恼和欢欣等情感,体现出了片中人物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隽永的意趣。它很巧妙地体现了“跨文化交际”的特点:细述形形的美国生活,使学生通过对美国文化和生活的体验,学到活生生的美国英语。课堂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英文小说,歌曲等。

3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英语学习兴趣

为了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广泛了解英美社会的人文环境,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定期给学生们放英文电影。学生可以通过电影了解异国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社会价值、道德标准等表层和深层的文化。了解了一部电影就了解了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生活及那个时期的文化,因此电影鉴赏是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学生播放的电影必须是有教育意义且能吸引学生的,学生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要积极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且理解跨文化差异。如对美国好莱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片《泰坦尼克号》的赏析,不能只看JAKE和ROSE的爱情,应该引导学生透过这条主线全面的看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在灾难面前,普通人显示了人类直面死亡的勇气和尊严。如,船上的乐师们为安抚人心而克尽职守的为旅客们演奏乐曲,直到“曲尽人亡”;一对老夫妻相依为命,不为求生白费力气,安静得躺在床上等待末日来临;英国绅士为保持体面,坚决不穿救生衣;神父面对死亡仍坚持布道等等。《泰坦尼克号》把危险中每一种人的表现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其中的金钱与爱情、贫与富、是对本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的阶段文化的一个突出反映。

最后,在教学中要合理处理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关系。不仅要结合自己所用教材内容及学生兴趣特点进行适时适量的异域文化知识扩充,还应进行文化间对比与分析,与汉语文化知识及表述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总是两种文化接触,冲突,协调的动态过程”。留给学生辨证思考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四级英语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思维转变 深化过程 分析

在经济交往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国际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语种,成为了国际间的交流和沟通的纽带,在信息化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大学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中的重要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应用方面的人才的基地,是大学生未来社会工作和交往中起到有效的、顺畅的、高效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保障。大学英语教学主要致力于大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创新性意识的培养,是推进我国教学体制改革,努力完成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教学目标实现的保证,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对于英语综合英语人才的需求。

一、大学英语教学思维的应用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大学教育成为了引领娇也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标杆,成为了知识革新和文化传播的新载体。尤其是在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的社会背景下,英语作为连通东西方国家文化和经济交往的语言支撑,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沟通交流工具,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来说,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严重的影响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进程,大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大学教学模式呆滞落后,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对于英语知识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严重的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领域中“学与教脱节”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大学生英语素质水平有待提升的现状。

二、大学英语教学思维转变及深化过程分析

(一)明确定位,实现教学重点的转移,构筑教学理念新体系。在改革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尤其是在世界贸易加剧的情况下,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往逐渐的频繁起来,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应用与交流技能成为了新时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础知识素质。这就给大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思维的转变不应该仅仅局限对于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手段的变革,更应该体现在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上。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思维下,教师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理念的全过程,教学手段还是延续着针对于英语知识的熟练掌握为主要内容。然而,大学学生作为整个英语学习的实践的主体,需要更加突出对于大学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实现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明确大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的定位,将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充分的发挥出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增强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和互动关系建设。

(二)以文化交际和文化知识为双线,推进英语教学内容转变。英语作为一种以语言知识的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就决定了它本身具有的独特性特点。对于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归根究底就是对于英语文化的学习,再加上,不同的文化交际的学习环境氛围下,对于某一特定的词语具有着独特的意义体现,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熟练的掌握英语知识学习的技能和规范,以减少东西方文化差异给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造成的文化冲突,以更好的完成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推进英语教学内容转变。

(三)以实践应用为途径,以教学环境改革为抓手,建立健全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监督机制。掌握大学英语知识的精髓就必须以英语知识的实践应用为途径,通过营造英语知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来不断的扎实大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实现预期的课业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英语教学环境改革有利于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授课模式,通过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来营造出一种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的环境,提高学生对于不同的情景下对于英语知识运用的应变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时,建立健全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监督机制能够保证科学有效的衡量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学生从对于教师的过度依赖到英语知识学习的自我独立的转变。

三、结束语

总之,在经济交往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国际背景下,大学教育成为了引领娇也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标杆,成为了知识革新和文化传播的新载体,英语知识技能的熟练应用成为了新时代中每一个大学生所应该且必须具备的语言能力素养。本文通过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思维转变及深化过程的深刻研究和探讨,以期有助于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创新性变革发展,不断开拓大学生对于英语知识领域学习的自主思维能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能力和质量,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思维模式的转变及深化,来切、切实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进行,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大学英语教学思维转变现状之调查[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7.

[2]何霞.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改善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3.

四级英语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成绩 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56-03

一 引言

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终生学习的理念逐渐渗入到人们心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心理学者开始意识到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自主学习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理论总结和实验研究开发了一些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外语教学领域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研究内容涵盖了自主学习的方方面面,如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自主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自主学习的模式及平台建设,自主学习的评价体系等。但由于我国对于自主学习的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国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整体上来说落后于国外研究,还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自主学习在理论上一直以来都没有公认的定义。Holec首先将“自主性”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他认为自主是指“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Dickinson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Littlewood认为自主学习主要是“学习者独立做出选择的愿望和能力”。但不管从哪个定义中都可以看出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所必须培养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学生才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虽然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众多,但其中关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并不多,并且存在争议。Risenberg & Zimmerman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如果自主学习能力能促进英语学习成绩的话,那么,自主水平较高的英语学习者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能取得成功,而自主水平较低的英语学习者则在将来的英语学习中可能失败;赵慧敏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水平与听力、阅读、写作及总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呈正相关,自主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各项成绩上显著高于自主水平低的学生。上述研究结果都证明了英语学习自主能力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但也有一些研究结果发现自主学习水平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并不显著。因此,这一课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二 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回答两个问题:(1)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学习成绩是否相关?(2)如果两者相关,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中哪些方面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较强?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西南石油大学英语B级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所选受试者来自文理科各个专业,包括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物理、过程装备与控制等专业,都是此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已参加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其中通过的学生有73人,未通过的学生有27人。

3.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工具是一份改编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并搜集了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作为英语学习成绩的一个依据。之所以选择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是因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因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基本体现学生的英语水平。此次调查问卷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包括专业、性别、年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第二部分是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调查,这一问卷是根据自主学习的定义,Dickinson关于自主学习特点的五点描述,并借鉴了国内一些学者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所用问卷改编而成的。调查问卷采用Likert五分量表的形式,从“完全不同意或者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到“完全同意或者完全符合我的情况”,对应1~5分,要求被试者必须从5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与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最接近的答案。本问卷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897,说明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4.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本调查在2013年3月进行,发放问卷136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问卷由笔者在网络上及课间发出,并向学生说明填写问卷的具体要求,强调学生要诚恳、准确地对每一个题目,在网络上直接接收或由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调查问卷结果使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

三 结果与讨论

1.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由表1可以看出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成绩(CET-4)两者的皮尔逊系数值为0.338,同时,相伴概率P值为0.001,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0.01,这说明两变量这一关系偶然发生的概率不到1%。由此可见,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强的学生,其英语学习成绩越好。

(3)a:课堂上学生所学内容的了解情况;b:学生学习目标和制订学习计划的情况;c:学生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d: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学习过程情况;e:学生评价所学内容的情况。

由表2可知自主学习能力五个方面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的情况”和“学生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两个方面P值分别为0.001和0.002,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0.01,因此自主学习能力这两方面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学生评价所学内容的情况”的P值为0.025,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而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另外两个方面,“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了解情况”和“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学习过程的监控情况”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这两方面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3.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预测关系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已经通过相关分析得到了证实,然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其各个方面对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预测力还要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才能得出。从表3、表4可以发现自主学习中“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了解情况”、“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和制订学习计划的情况”、“学生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学习过程的监控情况”、“学生评价所学内容的情况”五个自变量与“英语学习成绩”因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413,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170,表示五个自变量共可解释“英语学习成绩”变量17%的变异量。从标准化回归系数来看,五个自变量中,“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和制订学习计划的情况”和“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学习过程的监控情况”的β系数绝对值较大,分别为0.270和0.305,表示这两个预测变量对英语学习成绩有较高的解释力。

四 结论

本研究对大学英语B级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调查,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论如下:

第一,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英语学习成绩,其中“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和制订学习计划的情况”和“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学习过程的监控情况”两个方面对英语学习成绩的解释力最强。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效率。

第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五个方面都与英语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和制订学习计划的情况”和“学生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的相关性最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指导学生制订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而且应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策略训练。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如填写调查

问卷、参加访谈和讨论、记日志等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和反思,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策略运用,选择和使用适合个人的学习策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Ablard·K&Lipschultz·R.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high-achieving students: Relations to advanced reasoning, achievement goals, and gender[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8(1):94~101

[2]高吉利.国内学习者自主研究述评[J].外语界,2005(6):55~60

[3]胡明珠.大学英语A级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水平相关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

[4]李江霞.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成绩关系的调查[J].教书育人,2006(S1):78~80

[5]庞维国.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4)

[6]孙秋丹、黄芳.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2):62~68

四级英语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四级听力;长对话;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79-02

一、引言

在日常交际中和二语习得中听力理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一项调查表明:正常人在醒着时,70%的时间用于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其中11%用于写,15%用于读,32%用于说,而有42%用于听。《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所以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布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也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了改革。新四级考试大纲将对听力的要求修改为:能听懂英语讲课,并能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150词的简短会话、谈话、报道或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的分值和题型都有较大的变动。由此不难看出四级考试所考查的重点也向英语听力倾斜。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原有题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长对话题。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就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这一新题型进行分析,以期对学校的英语听力教学有所启示。

二、长对话听力题出题特点和解题技巧

(一)长对话听力题的出题特点

长对话听力一共设有7道单选题,以对话形式出现,字数大约在200-300个词之间。长对话容易考的话题可以分为以下类别:工作生活类、学校生活类、社会生活类、科普知识类、新闻采访类和文化教育类。

长对话听力题难度上接近于短文理解。考查的方式也与短文理解相似,主要的题型有主旨题、推断题、细节题。主旨题顾名思义是就对话是就对话涉及的主题提问,常用的问句有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conversation? What is the conversation mainly about? What are the people discussing? 等等;推断题考查的是跟据对话所提供的信息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常用的问句有What can we conclude from the conversation?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conversation? What is xx thinking of doing? 等等;细节题是最常见的题型主要是针对对话中提到的某一点提问,如What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What problem do the speakers have at this time?

(二)长对话听力题的解题技巧

1、长对话听力题对选项的处理技巧

考试中拿到四级试卷后,就长对话听力部分而言,学生所能看到的材料就只有选择题的选项,所以我们的解题的第一步也主要是从选项入手进行推测。对选项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很多解题技巧:

(1)与对话主题或其他选项内容不同的选项往往不是答案。例如2006年12月四级考试第22题的选项:

A. It was about a little animal.

B. It took her six years to write.

C. It was adapted from a fairy tale.

D. It was about a little girl and her pet.

在这四个选项中B选项的内容与其他三个选项内容很不一样,所以我们首先可以排除掉它。

(2)意思相反的选项往往有一个是答案。例如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样卷第20题的四个选项分别是:

A. It cost much more than its worth.

B. It should be brought up-to-date.

C. It calls for immediate repairs.

D. It can still be used for a long time.

其中B 和D选项的意思相反,根据这一条解题技巧我们可以推断出应在这两项中选择答案,而此题的正确答案就是B选项。

(3)意思明显相近的两项往往不是答案。例如2006年6月24日首次试点采用新题型的的四级考试第21题的选项如下:

A. The woman thinks Mr. Saunders is asking for more than they can offer.

B. Mr. Saunders will share one third of the womans responsibilities.

C. Mr. Saunders believes that he deserves more paid vacations.

D. The woman seems to be satisfied with Mr. Saunders past experience.

其中A和C选项在意思上比较相近,表达的意思只是从对话彼此双方说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排除这两个选项。而正确答案也的确不是它们。

(4)内容被包含的选项往往不是答案。例如2006年6月24日四级考试第25题的选项:

A. Changing her major.

B. Spending less of her parents money.

C. Getting transferred to the English Department.

D. Leaving the university.

其中C选项的内容可以被认为是被包含在A选项中,所以我们可以排除C选项。

2、长对话听力题对听力录音原文的处理技巧

选项是我们解题的第一步,在实际考试中在听长对话时,我们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即我们要抓住出题的规律,注意收听涉及到题干的关键词关键句子。在长对话听力中有些地方容易出题,根据对样题及以往考试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六大出题点:长对话开始处、长对话问答处、长对话结尾处、长对话反复重复处、长对话中逻辑关系处和长对话中比较处。

我们以2006年12月第一个长对话听力题为例,来看一下如何利用破译出题点来解题。

这段长对话的听力录音原文如下:

W: Hey, Bob, guess what? Im going to visit Quebec next summer. Im invited to go to a friends wedding. But while Im there Id also like to do some sightseeing.

M: Thats nice, Shelly. But do you mean the province of Quebec, or Quebec City?

W: I mean the province. My friends wedding is in Montreal. Im going there first. Ill stay for five days. Is Montreal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province?

M: Well, Many people think so because its the biggest city. But its not the capital. Quebec City is. But Montreal is great. The Saint Royal River runs right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e city. Its beautiful in summer.

W: Wow, and do you think I can get by in English? My French is OK, but not that good. I know most people there speak French, but can I also use English?

M: Well, People speak both French and English there. But youll hear French most of the time. And all the street signs are in French. In fact, Montreal is the third largest French speaking city in the world. So youd better practice your French before you go.

W: Good advice. What about Quebec City? Ill visit a friend from college who lives there now. Whats it like?

M: Its a beautiful city, very old. Many old buildings have been nicely restored. Some of them were built in the 17th or 18th centuries. Youll love there.

W: Fantastic. I cant wait to go.

19. Whats the womans main purpose of visiting Quebec?

20. What does the man advise the woman to do before the trip?

21.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the Quebec City?

第19题答案就恰巧在对话中的女士第一次说的话中,这证明了对话的开始处十分重要,假如开始的地方没听清楚,后面的内容就很难再听懂了,这也正是出题点总爱设在这里的原因。

第20题答案很简单,但这个题出得很好,这表现在:对话中的女士问“Wow, and do you think I can get by in English?... but can I also use English? ”这是文中的问答处;“My French is OK, but not that good. I know most people there speak French, but can I also use English?”这里对两种语言进行了比较,可算是长对话中的比较处;另外“but”这个转折连词又提示了这里还是对话的逻辑关系处;在对话中女士说的“Wow, and do you think I can get by in English? My French is OK, but not that good. I know most people there speak French, but can I also use English?”和男士的回答内容为“Well, People speak both French and English there. But youll hear French most of the time. And all the street signs are in French. In fact, Montreal is the third largest French speaking city in the world. So youd better practice your French before you go.”我们可以看到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French,在短短的这一轮对话中它总计出现了七次,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些地方是对话的反复重复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道简单题之后的不简单。

第21题主要的出题点在于对话中女士的提问“What about Quebec City? …. Whats it like?”。同时这个题目的答案是出现在这段长对话的最后,即长对话结尾处。

所以,通过对以上长对话三个问题的逐一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应该如何自如的处理长对话听力录音原文了。

三、对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于大学英语四级改革的研究,特别是通过对于四级听力部分新题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改革多次,题目形式和分值设置变化很大,考试要求已经从原来的应试英语变成了素质英语。对现在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要转变以往的英语学习方法,特别是加大听力的训练。”最近在一个关于国内英语考试项目的研讨会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专家们提出了以上观点。所以听力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受到重视。

(二)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对学生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在让学生听懂听力原文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听力解题技巧的教授并且引导学生主动对听力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最终提高英语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幼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历年全真试卷\[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2\]沙云龙.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历年全真试题解析\[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四级英语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法;提高学习兴趣;实践思考

素质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体系不同于以往传统旧教材,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要求以口语突破为前提,实现听说读写四位一体全面发展,这对英语教师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要坚持常规与创新并举,课内与课外并重,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多元化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与大多数教学同人一样,笔者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法,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成绩。概括说来,主要有四种教学法:

1.情感教学法。英语教学过程既是交际互动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充满情感的激励、和谐关爱的表情、生动活泼的语调,举手投足间向学生传递关爱、鼓励信任等情感愿望,在师生间建立一种亲生爱生的情感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法对于内向学生、落后学生特别奏效。

2.趣味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变换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如运用对话、讲故事、猜迷、唱歌、分角色做游戏等手段,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与照本宣科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相比,这无疑会让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感染力和实效性。如教授What are you?句型时,我要求学生以学生、警察、工作等不同身份,模拟不同工作场景,让学生按照这些职业特点模仿其工作言行进行表演,切实活跃了课堂氛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逻辑表达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3.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好说好动、对任何事情都有好奇心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置教学情境,组织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如在“Go Shopping”一节时,我让两个同学扮演顾客,一名同学扮演销售员,三人一组分组到商场买东西。学生结合对教材的理解,进行了精彩的表演,特别是有的同学还在语调、动作和表情上进行了再加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施展口语和表演才能的同时,达到了强化理解、提高技能、学以致用的目的。

4.辅助教学法。这在英语教学中有广泛应用。如在没有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简笔画形式开展教学,简单灵活、形象生动地反映教学内容,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要表现看、听、读、写等词意时,教师可以勾画出几个不同的动作的人物,符合这些动词的意境,使比较抽象的词汇得以很快掌握。如在增强新颖性上,可以适当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录音机、投影仪、幻灯片、语音实验室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多维、多样、多变的展示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意识和学习效果。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法需要把握的原则

利用多元教学法组织教学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统筹兼顾,把握原则,努力把教学与情感、情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融合起来,实现知情统一、知行结合,提高学生熟练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水平。

思考一:要注重开展分层次教学。学生基础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决定了在英语教学方法运用上不能搞“一刀切”。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总的教学目标要求下,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方法,分层次组织课堂教学,尽可能使不同层面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迸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思考二: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在于教会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独立探索给予支持、帮助和引导,在合作与交流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方式和技能,改变自身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语言上和文化上进行成功交际的综合能力。

思考三: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改中应有之义。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已成为一条教学原则。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法上,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多为学生设计生动热烈的场景,多为学生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多考虑学生的年龄需求和心理承受力,运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激励学生乐学、善学、会学,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形成活泼主动、和谐向上的良性学习习惯。

思考四:要突出课堂教学效果。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体现直观性上,可以准备实物、图片、模型等进行教学,也可以自制教具,激发学习热情;在创设英语情境上,可以自编短剧、英语会话、英语报告,举行英语晚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训练上,可以开展英语演讲、朗读比赛等多种多样的英语竞赛,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参考文献:

[1]吴庆麟.用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英语[C]//

教育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陈丽艳. 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的

理论探讨与实践[J].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9,(24).

四级英语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85

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是以为指导,是高校在吸收社会和学校优秀文化成果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沉淀,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而形成的一种群体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和育人功能,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对浸润其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环境、高校社团活动、网络文化环境三个方面。

1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高校物质文化是高校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高校校园文化的硬件,为高校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教育功能、示范功能、凝聚功能、创造功能、熏陶功能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及德育工作者认可与肯定。高校在进行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时要充分利用多种物质文化因素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各个高校的“校训”体现的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再比如,静置于校园的历史名人塑像、纪念碑、名人手迹甚至一幅壁画等,只要安置得合理就可以以这些人文景观为载体使生活在其中的高校大学生有意无意地在爱国主义、价值取向、理想信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受到熏陶和感染。而这种优良品质的塑造,不能完全依赖于知识的获取和培训,也要有赖于高校物质文化环境的营造形成心灵的感应,精神的升华,观念的更新,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

2 高校校园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高校社团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是因为这是青年学生自发组织产生的群众性组织,将志同道合的青年学生吸引到一起,他们往往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理想,正好契合了学生重个性张扬、追求个人的价值取向。有些社团例如爱心社团等此类社团所开展的形式多彩的社团活动融入与渗透着老子所提倡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从书本上走到现实中去,这比思想政治课上讲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等空洞的理论更有互动性和针对性。例如高校哲学研究社团或社团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文化性和学术性,更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还有一些社团是增强学生体质的球类社团,在增强青年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也铸造了青年学生的意志品质。高品质的学生社团更是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三自”特点,有助于他们养成民主政治参与意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理论素质和人文修养,有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因此作为高校校园文化重要载体和第二课堂重要渠道的高校社团,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地方。学校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和控制,让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的社团要高度重视大力扶持,有条件的甚至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精湛以及有一定社团工作或管理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同时社团也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专业人士辅导学生社团。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氛围。

3 高校人文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通过营造具有人文关怀情景、氛围的高校软文化,使大学生从中感受关怀,进而获取知识,提升思想,不失为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高校在打造文化传播的软环境的教育实践中,应时时处处心系大学生,情系大学生,使大学生在学习、操课、休息、娱乐、交友等过程里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大学生在高校人文氛围教育里所期盼之事、满意之事、赞成之事、高兴之事,高校教师要当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利生(有利于学生)之事来常抓不懈。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性得到了纠正,错误思想认识得到了澄清,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以确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生之事虽不是高校教育的正课,但却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文化知识、政治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掌握,事关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教育者通过多办利生之事,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高校软文化,才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整体和谐,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4 网络文化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目前在校的学生都是生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俗称“90”后,伴随着互联网的兴盛而成长的一代,已经不知道饥饿与穷困的滋味,网络在他们的学习、娱乐、交往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很多学生在小学一年级甚至有个别学生很小就已经开始接触网络。100%的学生拥有手机等网络电子设备,因此,网络已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体,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不再受空间距离的阻碍而能迅捷地沟通、交流,基于网络的虚拟群体不计其数,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进入或退出网络群体。高校应作出整体规划,利用网络开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扇“天窗”。开发建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建设一批有基础、有特色的站点。如开设班级网络QQ群,绝大多数的班内学生也会主动参与班级群。还要具备一支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师队伍。除了保证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外还要保证队伍的稳定性,教师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使学生工作与网络信息接轨,为学生思想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效果稳步进步。

总之,学校要注意高校物质文化环境、高校校园社团活动、高校人文软文化、网络文化环境等高校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