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交流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培训交流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培训交流材料

教师培训交流材料范文1

省级远程培训学习码已陆续发放到县(市、区)和学校。县、校级管理员要及时将学习码发至教师手中,并及时组织教师统一网上注册学习。7月15日前,完成网上注册、选课工作;8月31日前完成师德和理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必修课学习任务;9月1日后,完成选课学习、精品课堂视频、网上研讨交流、提交作业等工作。按照培训任务、时间要求,县、校管理员要对教师注册进度、学校教师学习率等进行网上督察,辅导教师要对班级教师必修课学习进度、教师学习力等进行网上指导,督促按时完成暑期学习任务。市教育局将强化培训过程性管理,加大对远程培训情况抽查和督查力度,既督查教师培训情况,又检查管理员和辅导教师管理、指导情况,确保参训教师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确保远程培训取得实效。

暑假期间,国培、省培集中培训项目将陆续开始,县(市、区)、学校要督促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对参训教师要设目标、提要求、压担子,增强教师培训责任心、紧迫感,提高参训教师主动性,提升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积极组织参训教师开展专题汇报、研讨交流、教学实践应用等活动,达到“一人培训、全校受益”的良好培训效果,增强培训示范辐射作用。

二、组织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专项培训工作

暑假期间,市教育局将征集班主任教师案例经验材料,精心筛选后,将举办市班主任案例分享交流会,提升我市班主任教师队伍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工作能力。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要及时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研讨交流等有关活动,进一步提高成员课堂教学水平,为促进我市整个学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开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专项培训工作,如新教师培训、特岗教师上岗培训、新课标解读等,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培训交流材料范文2

线上和线下培训的对比分析

科学教育主题的线下教师培训强调参与武培训,让学员在培训过程中亲历科学实践。但受到培训经费和培训人数的限制,无法满足更多的学员参加线下教师培训。在线慕课课程培训成本低,培训时间和地点不固定,受众面广,课程内容较为丰富,可以让更多的学员受益。通过表1可见,线上慕课课程与线下教师培训在某些方面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为科学教育教师培训探索一种新的培训模式,会更加符合科技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设计与发现”课程

“设计与发现”是一门介绍设计与工程领域相关内容的科学与技术教育课程。该课程改编自英特尔。公司开发的《Design and Discovery》,于2012年引入中国,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组织进行了本土化的n程开发,并于2012-2014年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了线下教师培训工作。“设计与发现”2014年被改造为慕课课程,并开始在线培训。到目前为止,“设计与发现”慕课课程已开课10次,共有1189人报名参加学习,其中283人通过考核获得结业证书。该慕课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案例系统地介绍工程与设计流程,深化对该领域的认识体验,让更多的人了解工程设计的流程,以及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从而帮助教师设计个性化的科学教育活动。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师培训

2016年12月6-9日,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委托江苏汉博教育培训中心在南京举办了“设计与发现”线下教师培训班,但参与此次培训的对象,是已经参加过线上慕课课程学习的学员,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较之以往的线下培训,有了较大的不同:大幅减少知识点讲解的时间,更多地组织学员进行主题研讨和参与工程实践活动。本次线下教师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了“设计与发现”的6大主题内容,表2列出了“设计与发现”在线慕课课程与线下培训课程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的不同。

通过表2可见,线上课程关注于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将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在线化,方便学员不受地域限制进行自我学习。线下课程是在线上课程基础上的深化与扩充,更加专注于课程内容在实际应用上的延伸,强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例如,在“了解设计流程”模块的线下活动中,通过让学员动手设计新型纸夹,完整体验与回顾设计流程的10大步骤。在“工程设计基础”模块的线下活动中,学员亲历制作机械手,将线上课程中已经学习到的材料学、电学与简单机械等相关知识运用到线下机械手的设计与制作上。有别于前2个模块,模块3-5,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经历一个大型的参与式活动,完整体验设计流程的10大步骤。首先,运用课程中提及的3种寻找设计机会的方法,围绕LED寻找设计机会;然后,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了解用户需求,完善解决方案,撰写设计简介;在“模型的制作与测试”模块,学员围绕各自确定的LED选题进行材料的选择、设计图的绘制,以及模型的制作与测试;在最后的“交流与展示”模块,各小组制作完成海报,用以产品的交流与展示。

慕课课程的在线学习为线下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线下培训课程的设计上,不需要再花费时间讲解线上课程中已涉及的知识点,而是更加强调这些知识点的应用。通过系列性的动手做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员对课程重难点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为后续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提供直接的经验。

教师培训交流材料范文3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2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9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24所,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并为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民办高校为充实师资队伍,引进了大量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不仅是教学讲台上的主力军,也是科研、行政管理的重要力量。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健康和科学发展的保障。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年教师培训对于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青年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民办高校的200名青年教师调查走访,发现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已形成共识, 也受到了广大青年教师的普遍欢迎和支持,但是, 目前培训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大部分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完善,在青年教师培训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培训观念落后

多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培训更多地与职称评定、业务评估、职务晋升联系在一起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忽视了高校教师在职学习的客观需要,过于重视传承的责任,追求知识的积累,而忽视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时期,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新的学科和技术不断涌现,社会对人才和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培训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适应时代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2.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制度不健全。

在调查问卷中,“近三年来,参加专业进修或培训情况”,结果显示,81%教师希望得到进修的机会,但是86%的教师从未得到过进修的机会,72%的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取得证书和应对学校的考核,且80%的教师对培训不满,大部分教师反映,学校培训的对象、内容、地点和方式多是安排好的,教师不能自主选择,处于被动地位,培训内容和方式单一。大多以岗前培训为主,采用简单的、制度化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忽视了教师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没有考虑学校各个专业的不同培训需求。这表明高校没有科学可行的选拔培养制度,缺乏一整套的完整计划,对教师没有明确、连续的培养措施,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实际工作中,高校教师培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3.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经费比较紧张

“用养结合”是教师培养的一条根本原则,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不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学校长足发展的首选。调查显示,92%的教师对参加培训表现出很强的意愿,但是大部分民办高校中教师在职培训的机会是可望不可及的,原因主要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学校的大量教育资金都用在了校园建设、开拓生源等方面,花在广告和招生上的费用则远远超过对教师培养的投入,以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捉襟见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民办高校的教师流动性很大,致使就算自己出资培训教师也有可能是在“为他人作嫁衣”,因此很多学校认为这种培训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压缩。

二、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效果的策略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中,明确了“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民办教育,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这不仅为民办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培训的效果,应采取下面的措施。

1.建立健全科学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1)加大青年教师培训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扶持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科学发展最关键的战略任务,领导重视,政策到位是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各级领导要有人才忧患意识,对加速青年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有充分的认识,支持或责成学校师资管理部门制定培养工作方案,培养政策要反复宣传,广泛征求意见,让全校青年教师形成共识,培养工作就能得到各职能部门及广大教师的支持。同时在经费等条件上给予保证,加大对青年教师培训的经费支持力度。适当减轻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

(2)实施分阶段培训方案

基于教师发展要求,结合文献研究及民办高校实际调查,实施符合青年教师成长特点、科学合理的分阶段培训方案。

将教师培训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岗前培训阶段,是对刚入职教师,通过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帮助新任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在进入岗位前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并掌握有一定基础的职业水平。了解基本教学过程,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培养其良好的师德修养。并完善聘用制度与建立科学的报酬制度来让青年教师安其所在。

第二个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实施校外培训计划,提高青年教师学术、科研能力,学校提供青年教师深造提升的机会,例如参加课程进修班和高级研讨班,以及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等,进一步发展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2.拓宽培训渠道,培训形式多元化

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职培训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借鉴外国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机制,比如德国的高校会针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专门问题不定期地举行讲座。这些讲座不是泛泛的讲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根据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探讨。美国的高校建立各种旨在帮助提高教师水平的教学、科研奖金和学术休假,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学术、教学交流活动。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特点在培训的形式上,除了系列讲座和专题讲座外,还要多采用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的培训方式,通过观摩名师课堂、实地考察,使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的过程中。设立短期、长期的教师资格培训班,既有全日制,也有非全日制;既有脱产培训,又有业余时间培训;既有校内培训,又有校外进修。构建开放型的教师培训网络。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互访活动,增进学术交流,促进教师接受新的学术思想,注入新的血液。

3.搭建高校教师教学交流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首先,搭建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可有效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有效解决目前教师培训中的培训设备匮乏、优质指导教师少、训练环境不足和无法开展个性化培训等问题。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提供教师 BBS讨论区,教师开通博客,实现教师间及时交流与学习。其次,学校定期召开教研活动,以教师讲课、说课、科研为主,以供大家学习交流。同时,积极推进高校间开展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精品课程的开放,将资源影印本、教学视频、网络教学等教学资源上传到高校教师教学网络平台,实现共享与共同提高。

4.建立科学有效的青年教师培训评估体系

教师培训评价具有鉴别、信息反馈和改进培训模式的功能,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高校应通过选派青年教师的学习成绩和考核鉴定材料,考察参训教师培训计划是否按时完成、培训经费是否合理有效使用、是否达到预期培训目标等,并对青年教师受训后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绩效,如教学方法是否得以改进、学生满意度是否提高、工作效率是否提高等进行综合测评,保证培训质量。

总之,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学校应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高校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任务,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体系,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为广大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据统计.

[2]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于海涛.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2,(5).

[4]汤全起.美国高校师资管理机制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l).

教师培训交流材料范文4

     以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培训总体工作任务为目标,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方向,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全区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新旧教材接轨能力为重点,培养反思型、研究型教师,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工作重心下移,加大科研培训的力度 ,加强教师培训模式、方法、管理以及规律的研究,注重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的结合,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增强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二、培训内容、目标。.

    本学期主要以《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科研与教研》等为校本培训主要内容,结合学校实际专题培训学习,并及时选择、补充具有前瞻性的内容,提高教师的人文、科学、教育科研素养。与此同时加强教师网上交流、搜集教育科研资料的能力培训及软件制作能力,扩大学校的资源库,达到资源共享。通过教育科研培训的开展,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初步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研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三、培训形式

    教育科研培训采用在“自修—反思”方式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亲验式、案例分析式、参与分享式、合作交流式、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与远程培训方式有机结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经验加反思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倡导采用教师运用“诊断性”反思研究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师学习、工作、研究的一体化。

四、培训原则。

    1、分层推进原则。坚持全员、青年、骨干三个层面的培训,充分体现培训的层次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

    2、学研结合原则。培训重心下移,植根于教学活动中,紧贴教学实际,找准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成长点,确立研究的专题。专题培训,专题总结。以“新三课”(全体教师上研究课、青年教师上探究课、骨干教师上创新课)为载体,以研促学,以学促改,以改促创,以创促变,突出培训的实效性。

五、分工与管理保障措施。

  教育科研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曲正波     

副组长:张玉生

成  员:王敏   于咏    沈秀梅    孙刚

教师培训交流材料范文5

凤凰卫视中文台每周一至周五23:00―0:00首播《锵锵三人行》节目,由主持人窦文涛与传媒界的精英名嘴,一起针对每日热门新闻事件各抒己见,主持人引导嘉宾发表具有个人色彩的大胆言论,有时又营造平民化的形态、谈笑风生的氛围,力求谈话轻松有趣,达到融汇信息传播,制造乐趣与辨析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的目的。反观教学领域,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一言堂”,同样地,教师培训活动也不能总是做成“一言堂”的形式。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下称“区教科培”)基于《锵锵三人行》的形式,创新性地推出“教坛三人行”,通过同行之间即时的交流互动构成培训的主要内容,创造出一个广阔的人际传播空间,为教师谈话互动式培训提供了新的范本。

二、“教坛三人行”的相关概念

(一)教坛三人行是由一位主持人、两位或多位嘉宾以及观众组成,在两个半小时里对某个教学理论思想、教学热点问题或案例进行深入的现场评论的谈话互动式教师培训。

(二)“教坛三人行”的培训理念是:搭建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和互动的平台,在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多方位交流中,让全体参训教师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同时又能从中学习处理各种教学实践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克服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中单向传输的弊病。

(三)“教坛三人行”的特点

1.主题鲜明

在谈话过程中,主持人抛出课程改革或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重难点问题,让嘉宾们紧紧围绕主题,以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教学实例为媒介,展开讨论或辩论,着力于解决一个个小问题,连带思考一片大问题。

2.互动性强

在活动开展中,谈话不局限于主持人与嘉宾、嘉宾与嘉宾之间,还包括所有的观众。展现的形式不只是谈话,还包括课件、教学和相关视频、音乐以及特设的参与性活动。互动也不只是观众当场提问,还可以有短信、小纸条、微博。活动结束前,留一定的时间选择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活动结束后,利用微博或QQ群继续交流,发挥余热的作用。

3.操作简便,经济适用

主持人事先制定好谈话提纲,嘉宾只需把平时在教学过程中的见闻和感想表达出来即可。该模式适用于任何学科,也适用于任何层次的培训。整个培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比较少,根据参训人数选择合适的学校会场,主持人和嘉宾选择当地一线教师,不会产生请专家或知名人士的出场费,实现培训资源本土化。

三、“教坛三人行”在体育学科中的实践(以笔者参与为例说明)

(一)实践背景

2012年10月,区教科培将“教坛三人行”培训模式在全区中小学的教师培训中推广,每周一系列活动,涉及领域包括语、数、英、音、体、美、地理、历史等学科,也涉及德育、班主任工作、教研等方面。区教科培每组织一批教师赴外地培训,如中国人民大学德育主任培训班、华南师范大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安排其中参与的教师开展“教坛三人行”活动,对教育管理工作或学科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检验外出培训效果。笔者正是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承担了2013年4月的小学体育学科“教坛三人行”的主持工作,参与培训的老师来自本街道石岩街道和兄弟街道福永街道的90多名体育教师。

(二)组建团队

区教科培拟定“教坛三人行”的任务按街道和培训内容轮流执行。当石岩街道和福永街道明确任务后,两街道的体育教研员商定了主持人和嘉宾的人选。在整个培训过程当中,主持人除了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外,最重要的是让双方的对话紧紧围绕于主题。主持人必须具有总结嘉宾观点、抛出问题和圆场的综合能力。邀请的两位嘉宾必须是同一学科或者相关学科内具有一定教学影响力的一线教师,他们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有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其观点既可以对立,也可以趋同。

(三)选择主题

为了达到好的培训效果,教研员两次召集本街道去华南师大参训的九名体育教师开会,商议主题的选择和讨论提纲。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是培训效果的关键,选择的主题既要与实际教学紧密相关,又要稍许高于实际,对绝大多数一线教师有直接用处,从而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主题的选择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将使整场对话变得漫无边际,太小又往往过于集中让嘉宾的对话难以深入。主题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能使老师获得关键经验的问题;第二类是老师感兴趣的问题;第三类是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或感到困惑的问题。鉴于此,我们以“上好一节体育课之我见”为题,分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材、如何选择组织与教法、如何安排场地与器材、如何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体育教师自身能力应在哪些方面提高六个方面进行讨论。

(四)搜集素材

主题和提纲确定好后,将内容提供给福永街道的两位嘉宾,嘉宾根据培训所学和自己的实践、所感、所想,搜集相应的素材。从内容上来讲,需要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理论、专家讲座、教学案例等;从形式上来讲,需要准备视频、课件以及文本材料等。预设好现场可能提到的问题,为观众提问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模拟培训

为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教研员安排了半天时间,从九名体育老师中选两名作为嘉宾,剩下的为观众,进行预演,从主持人的形象、语言、素材内容、时间控制以及课件效果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六)正式上台

我们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按事先准备的提纲完成下来。其中,组织与教法、场地与器材这两部分结合视频进行讨论,效果相当好。最后的半小时是互动时间,观众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课课练如何安排才合理?”,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保证特异体质学生的身体锻炼?”。最后根据手机短信提问,选择了一个比较典型、集中的问题是“体育教师如何防范与应对课中的安全事故?”,除了嘉宾的回答外,其他老师也踊跃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七)后续工作

根据区教科培的安排,整理一份文字材料(谈话全过程),与课件、素材一起刻盘上交,作为资料保存。文字材料由主持人和嘉宾配合完成。

四、结束语

教师培训交流材料范文6

关键词:教师培训;学校发展;培训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03-2

在培训实践中,我们深感到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可以激励培训――无论是对参训者还是培训者,培训效果评价能够使他们更加明确培训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更能激发他们的凝神聚力,朝着既定目标努力的意愿。培训效果评价在给参训双方带来压力的同时,更能使他们把外在压力变为自觉动力,进而保证培训的效果;可以诊断培训――通过培训效果评价,可以掌握培训对象是否满意,检测培训方案是否具有成效、培训目标是否实现、培训方法是否恰当、培训内容是否适宜等。如果没有科学严谨、操作便捷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培训工作的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可以引导培训――通过培训效果评价,可以发现培训系统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培训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以便引导我们不断完善培训工作,提升培训质量。

为把培训评价落到实处,我们开展了一些评价尝试――

在评价标准方面,依据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作为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借鉴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特别是柯克帕特里克的评价四层次模型,结合教师培训实际,在评价维度上要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应从学员反应、学习结果、应用行为、组织影响、学生反馈、培训机构等六个方面进行培训效果评价。其中既有对参训教师的评价,也有对培训机构的评价;既有对参训教师培训过程中的评价,也有参训后的职场跟踪评价。

具体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现场观察式。现场观察是培训效果评价的重要参考,是培训效果的直觉反应。通过观察学员的参训状态,如提问状况、研讨交流状况、生成性资源状况等,观察学员的表现,了解学员的心理状态。

二、问卷调查式。满意度问卷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体现,因为是无记名问卷,所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进行满意度问卷一般应采取授课教师回避的方式,以保证问卷的客观效果。如在培训结束前发放《培训效果评价表》,让学员及时填写,了解培训效果。

三、学员访谈式。通过对学员的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也可以获得一定信息,把握培训的动态,听取学员的心声。例如,我们在2013年上半年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区教育系统师德培训活动,在这两个月里,12名培训员兵分三路,奔波在全区各个学校,各宣讲7次,共21场,他们给全区的教师们送去丰盛的精神大餐。培训后,我们及时进行访谈,许多老师认为,这样的活动,用身边活生生的案例教育大家,规避空洞的说教,很有震撼力,很受教育。

四、作业反馈式。培训后,利用作业加以跟进,这是培训机构引领学员强化成果意识,升华培训感悟,形成专业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培训机构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培训后经常布置学员撰写学术论文、教育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作业。如我们在教学校长教学“课堂评价”培训时,在大家对评课标准讨论之后,安排了四个整合,运用升华作业――

1.综合各组汇报情况形成完善的评课标准,用PPT的形式呈现。

2.综合各组交流情况,对今天所听课再次评价。

3.谈谈对今天体验式培训的感想,用思维导图呈现。

4.就回校进行二级培训设计一个体验式培训方案。

五、效果检测式。这是培训机构经常采用的评价方法,测验结果往往成为培训后结业发证的依据,也成为培训效果的标志和象征。例如,我们在区骨干教师培训结业前,针对培训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对学员进行笔试检测――

1.简答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2.简答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3.简答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4.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

5.王老师在朗读课文时把“蝙蝠”(biān fú)念作biǎn fú,经学生指正后,她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下次如果再念错,你们罚我一百遍好吗?”没想到第二天默写生字时,王老师又习惯性地把biān fú读成biǎn fú了。为了兑现对孩子们许下的诺言,王老师决定念一百遍,当她说“请同学们在心里帮我数数”时,孩子们纷纷站起来表态,有的说:“一百遍太多了!”有的说:“念十遍就可以了。”最后孩子们一致说:“我想王老师这回肯定记牢了。记牢了,一遍也不用罚读了。”王老师被孩子们的宽容深深感动,她想起自己平时曾经无数次地用罚抄、罚读、罚扫地来对待犯错的孩子,不由暗自惭愧。自己早该站在孩子的立场设想一下他们被罚“重复百遍”时的内心痛苦,自己教育犯错孩子的做法早就该改一改了。请你对上述案例中的王老师进行简要评价。

6.请你谈谈对浙江虐童事件的认识和看法。

7.请你谈谈如何对大班幼儿自然角活动进行指导(该提供哪些材料及如何指导观察)?

六、参训感悟式。让学员撰写对培训的印象和收获,这是近年来培训机构经常采用的一种评价办法,参训感悟也往往成为培训机构展示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培训机构引导学员及时反思、总结、升华培训收获的重要措施。在2013年新教师岗前培训中,我们组织了一次“学习行知精神,追求教育梦想”的城市穿越培训活动,对活动式培训的评价,我们采用了感悟式,一是活动中感悟,让学员在活动中完成下列体验卡,评选“突出表现奖”――

二是活动后感悟,要求学员围绕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分组进行展示汇报,分享交流。我们组织评委用下列评价表评选“最佳团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