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文1

1、小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主要从事小学教育机构的教学辅导工作,如果自己的交际能力比较强的话也可以从事教育咨询方面的工作,就业岗位主要有教师、培训师、课程顾问等。

2、小学教育这个专业主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儿童文学、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等课程。

(来源:文章屋网 )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文2

1 新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状况

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不能只是将关注的目光放在基础知识及教材知识教导上,应注重学生身心综合发展,充分体现出健康第一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是,当前职业中专学校并没有对体育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是注重形式的体现,导致一系列问题存在,因此,我们必须要找出症结所在。

(1)存在严重的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很多学校为了能够带动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所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技术传授上,并没有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理论知识被逐渐忽视;(2)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欠缺。体育教学中肯定会运用到各种基础设施,但是目前很多学校欠缺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专体育教学质量。由于我国中专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所以在资金投入相对缺乏,使得体育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成为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教师的水平与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效果,乃至整个体育教学的开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中专学校应将提高教师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对体育教学给予足够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体质逐渐上升。(4)教学检查与评价缺乏科学性。当前中专学校在体育教学检查与评价上缺乏科学性,大多数中专学校的体育课考核还是以考技术,测达标为主。这种不合理的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方法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重不符。(5)中专学生自身素质问题。中专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再者,中专生生活方式不够合理,不良嗜好相对较多,逆反心理比较强。由于大多数学生进入中专时年龄较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偏远农村,农村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难免导致许多学生存在“无病即健康”的错误思想。

2 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路论述

2.1 明确自身的独到之处

与其他普通性质的中学相比较,职业中专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所在。在普通中学教学过程中还是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学习上,而职业中专则是更多的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重点针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大部分的中专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会进入到社会结业,不会再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因此,当前中专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中专学校应该结合当前体育教学问题为本校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建立适合中专学校特点的教学体系。

2.2 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育力度

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其属于系统性很强的任务类型,而想要通过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那么不能只依靠实践教学实现。所以,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学生技能培训的同时,应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教育力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否则,根本无法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据此,中专学校应该及时转变观念,将理论课程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将其全面贯彻到技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理论知识。

2.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并不是离开了校园以后就意味着学习终止,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毕业后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体育锻炼中。可是由于目前很多职业中专学校忽略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接受不到正规系统的体育训练。然而,在快速的社会发展局势下,学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技术,还应该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来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

2.4 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创建高素质教师团队

上文中提到影响中专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持续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其投资力度不足,导致基础设施欠缺造成的。所以,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要加大对体育教学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优化教学环境。同时重视对教师的职业培训,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促进中专学校体育教学发展。

3 改善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3.1 政府加大对其管理力度

职业中专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与管理,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正确认识职业学院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对其展开正确的引导。同时还可以不定期的针对职业中专体育教学开展各种运动比赛活动,组织体育学术交流活动等,同时采用鼓励机制,每年在中专学校中评选一位优秀教育工作者,以此充分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激情。政府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培养出适应时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3.2 采取快乐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

实际上,职业中专的学生平均年龄都不大,在思维发展上还不够成熟,所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时采取快乐教学法,以此激?l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良好习惯。

3.3 加大对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

教育教学活动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革,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职业中专学校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健康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中形成坚强的毅力,?@得健康的身体,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用自身行为去影响学生,将中专教育特点与体育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3.4 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职业中专学校在实际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突破原有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将多样化的内容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活动,如:家庭体育、娱乐体育及部分竞技体育等,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健康知识,同时还可以掌握强身健体的基本方法,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非常有益,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文3

【关键词】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就业教育;研究生

一个时期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中短期拉动的作用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不仅仅是因为高等教育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研成果以及创新动力等促进因素,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发达区域政府提供经费,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撑,从而改善了教育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益,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但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重大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毕业后的就业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就业的信心和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就业观念,真正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克服困难,保证毕业生成功就业。

一、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研究生培养目标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的规律。单从培养目标来看,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毫无疑问归属于管理学;但是在学术界,则一般将其归类于教育科学,将其置于教育学系、教育科学学院等教学研究的机构内,鲜有将其归于经济学门类的。这样既造成了其学科归属的越级提升和各执一偏乃至混乱无序,也折射出这种合并的难以操作乃至有名无实。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科发展不能适应市场变化,这对本专业研究生就业影响深刻,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影响学生就业。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多数到高校做基层管理工作,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人数较少,这就决定了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生培养目标必须适时修正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研究生就业现状和特点

随着高校的扩招,目前研究生就业越来越严峻,自从2003年以来,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一年不如一年,其就业意向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进人到金融、证券等行业。总的就业形势明显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地域选择上,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发达的沿海地区,一般来说,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的毕业生在经济文化发达的沿海地区找工作相对贫困地区来说是比较容易。比如,杭州的高校,受学校所在地影响及杭州自身的优越性,杭州成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毕业研究生首选就业目标,历年均有半数左右研究生选择在杭就业。其次,随着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形势的发展,就业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和地理条件的优越性,上海越来越成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研究生的又一择业集中地。北京、广东、江苏等地,也是研究生择业考虑较多的地方。但在西部地区的高校,由于教育条件的落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研究生就业意向基本上都是选择教育系统的工作单位,所以在西部地区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研究生找工作有一定的困难。二是在行业选择上,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研究生在找工作时,在选择金融系统(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往往竞争不了经济类研究生。三是考博仍然是不少研究生的理想选择。尽管目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较好,但考博仍然是不少研究生的理想选择,考取博士生的研究生每年呈现上升趋势。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分析

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研究生的择业去向我们可以看出,既有着区别于其他专业研究生的显著特点(如行业分布),也具有一些与整个研究生择业去向的共同的特点(如就业地区分布)。笔者认为,影响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类研究生择业的相关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毕业生自身问题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就业把高校、科研院所作为首选。而愿意主动去企业、公司工作,或愿意自主创业的学生寥寥无几。去高校工作的多数毕业生就业趋向为大城市的公办本科高校;因为就业压力和专业特性的缘故,绝大多数去高校工作的毕业生以做教辅人员为主,极少担任专业教师而近几年用人需求减少的单位大多是高校,囚为高校的辅导员大都饱和,而教学岗位多需博上才能胜任囚此,“结构性就业难”成为教育经济与管理毕业研究生的真实现状。

(二)职业目标不够明确

研究生教育是种专才的培养,但好多学生在就读期间不能很好地对自我职业目标形成个清醒的认识,这样就势必导致研究生阶段的能力培养与将来的职业要求相脱节。因此,根据个人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必要的对教管专业而言,由于都认识到对日就业困难较大,不对口的就业就显得有点迷茫,所以大多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都很模糊,平常人努力的方向性不强,这势必增加教管专业学生将来就业的困难。

(三)地区经济、政策的差异是影响研究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基础较好的城市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已经进人良性循环,虽然能容纳更多的毕业研究生,并能提供实现目标的良好环境,提出“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的设想”,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来沪工作。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目前还有很多研究生面临着工作难找的问题。

四、教育经济与管理学高校毕业生发展对策与思考

(一)利用挂职锻炼等渠道,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研究生的教育改革应该以需求导向为基点,在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素质要求,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研究生的主体性,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比如浙江大学是开展“研究生挂职锻炼”最早的学校之一,研究生到地市、乡镇企业挂职锻炼,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和开展管理体制创新,嫁接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挂职锻炼是实现研究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架起了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使每位研究生增强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了心理素质。

(二)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就业现状分析中发现有有些毕业生选择金融行业就业。在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拟选一部分既有专业理论素养(高级职称以上),又是金融、国际贸易方面的实业家,如银行行长、外企公司经理,作为研究生的第二导师,协助第一导师抓好培养环节;安排部分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前到金融机构实习,结合实际问题,更好地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号的阶段,必须与解决毕业生实际困难相联系。应该切实从关心学生出发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应经常深入班级寝室,关心每位毕业生的需要,给予及时和有效的帮助,尤其是要关心贫困毕业生和残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就业推荐机会。对于完成学业有困难的学生也要给予高度关注,鼓励他们树立就业信心,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特点,给予就业推荐机会。

(四)树立正确就业观

帮助毕业生客观认识自我,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增强基层意识。就业大众化背景下,以往只要高中学历毕业生去完成的工作,现在需要研究生去完成,研究生不再是“天之骄子”,而是一名“普通劳动者”。学校应该积极培养研究生的基层就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到基层去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教育大学生将眼光放低,降低就业期望值;指导毕业生客观认识自己,理性分析自己的工作能力、优势不足,寻求与自己性格匹配的工作,而不是功利地追求高收入、高福利,应看重长远发展前景,将追求自身价值和服务社会联系起来。

五、结束语

随着地方经济日益活跃,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能否得以改善还要在于社会对于本专业的认知程度,使社会接受并认可本专业的现实性与重要性,这将为该专业学生在就业大环境中赢取一片天地;因此,推行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调动高校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与加大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徐庆华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和探讨[J].人才开发,2008(5).

[2]黄海群,孙曙光.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就业前景

自1985年,国家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以来,截止2016年,全国共有近300所高校获批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特别是近些年来,汉办不断开设境外孔子学院,外派大批汉语志愿者,不难看到国家对于该专业的重视,人们对此专业的热捧。如果上网搜索对外汉语,首先映入眼帘的大多为,缺少师资,急需专业人才,学科发展迅速,蓬勃发展的态势等积极意义的形容词。

笔者认为,网络的热议,国家的宣传只是侧面反映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若要更全面了解该专业的发展,特别是专业的就业前景,则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更为真实,客观的调查。因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对国内某民办高校在校三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展开了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未来的就业规划,并力求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发展提出些许建议。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卷调查内容

问卷共三道问题,分别为:

(1)是否选择考研?

(2)是否选择从事与对外汉语专业相关工作?

(3)是否选择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如果是,你会选择哪种工作,并试给出原因。

本问卷通过问卷网形式进行发放与回收,共计收回有效问卷270份。

(二)调查结果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其对本专业的考研热情随之减少,对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追求也不断降低。

在校大二学生考研热情最高,两个班级考研人数分别为48%,58%,几乎超过班级总人数的一半。

在校大一,大二学生考研热情,与日后希望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热情基本持平。

在校大三学生考研人数与从事对外汉语先关工作人数比例相距悬殊。

在校大三学生选择日后从事对外汉语相关工作人数偏低,两个班级分别为8%,9%。

(三)学生访谈结果

笔者随机选择三届在校学生,每届共10人,共计30人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对专业的理解以及个人就业规划等问题。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个人就业前景的认识与选择有着强烈的共性。例如,10位大一学生对个人就业前景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几位学生纷纷表示,报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是因为近年来网络,电视的积极宣传,更笃定地认为,如果实在没有出路,就加入汉硕考研大军。10位在校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表示,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还是比较喜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因此大多选择考研,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10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则对专业的热情不高,这也反映在了他们的问卷调查数据中,笔者遗憾地发现,大三的学生选择考研与从事对外汉语相关工作的人数极少,所占比例不足本班人数的10%。在访谈中,学生们都提到了,其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并不像外人认为的那样美好,网络的宣传与炒作更是不可信的。学生们从已经毕业的大四学生处了解到,找工作的时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非常尴尬,很难找到与专业符合对口的工作,考研成功率其实也不高,尤其是民办高校,没有保研的资格,知名度也不及公立院校高,即使过了初试,复试时大多是毫无优势的。

二、现状分析

(一)学生人云亦云,就业规划扎堆现象严重

笔者调查的270位学生中,出现了严重的个人就业前景规划扎堆现象。这在上表中有所体现,例如大一学生考研率极高,大二学生无论是选择考取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还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人数均较多,大三学生考研率偏低,选择从事对外汉语相关专业就业的人数也极少。造成这样较为一致的职业规划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学生们缺乏自身个性化职业规划的能力,从众心理较强。

(二)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定位并不了解

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专职人才,或将来从事新闻出版,文化交流工作,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换言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定位从来不是培养仅可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的人才。而正是由于大部分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将学科定位为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性人才,忽略了另外几个方向的均衡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该专业开设的本意,也误导了大部分学生。由于学生对本专业的学科定位不了解,所以在就业前景的规划上,感到自己未来可以做的工作除了汉办志愿者,考取本专业研究生,各大汉语教学机构的教师,高校汉语教师等,再无他路。

(三)选择考研学生,目标不明确,对个人能力评估不准确

笔者统计了准备考研学生的目标院校与专业,但是惊讶地发现,有超过30%的学生在目标院校一栏中写着不确定,近30%的学生把目标定成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这样的调查结果,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与担心。1.虽然学生们选择了考研,看似已经对未来做出了一定的规划,但是实则不然,连要考哪里,考什么专业,怎样准备,都一概不知。这其中也不乏学生指出,既然不一定本科毕业就可以找到与本专业相符的工作,那么就考研,这样的决定未免太过草率。2.近30%的学生把个人目标定的过高,当看到学生们选择名校作为考研目标时,笔者是非常欣慰的,毕竟有志向的学生值得鼓励。但是当问及其平时成绩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平时专业课成绩不稳定,更有学生指出,选择考名校,不是因为能力强,而是因为,既然考研了,就选一个自己都觉得难考的学校,锻炼自己。笔者认为,如若不能根据个人能力,正确评估自己,选择合适的院校,专业,有充分的准备,翔实的计划,那么别说考研的成功率,就连是否具备考研的资格,都应另当别论了。

(四)学生就业选择较为集中,就业渠道颇窄

在调查的270位学生中,学生们选择的职业较为一致。这其中包括最多的几类:汉办志愿者、中小学教师、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机构或培训机构教师。除去公务员与企事业单位人员外,学生们选择的职业,都仍然围绕汉语教师这一职业,这里并不是说从事汉语教师一职不好,试想若全国近300所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高校的毕业生都选择上述几类工作,学生们面对的将是无比残酷的竞争。虽然本文调查的仅是这300所之一的学校,但是笔者相信,调查结果至少可以代表一部分在读学生的想法。

三、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前景的思考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与结果,笔者认为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崔希亮早在2005年就曾表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与该专业提供的职位并不成正比,李晓琪也曾撰文指出,虽然我们需要的是大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先行者,但是似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并没有感到就读该专业的优势。陆检明(2014)也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专业成长过快,大批毕业生没有合适的出路,而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推V的一线教师,又大多不是该专业出身,这样的尴尬情景似乎愈演愈烈,让人担忧。这次笔者对某著名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在校三届本科生的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三位学者的担忧与焦虑。因此针对调查的结果,笔者对调查学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一)细化学科定位

前文提到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指出,该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专业人才,或日后从事文字、新闻出版等工作,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也就是说,学生们不要陷入学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日后一定要考取汉语估计教育硕士,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才是该专业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学校应该认真解读教育部的指示,细化学科定位。

(二)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做到针对性强,个性化强的职业规划服务,让学生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明确个人能力,清楚认识到大学四年结束后,个人的定位与职业的选择,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文5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药品经营与管理 专业实训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由课堂走向实习和就业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越来越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三阶段,渐近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建设,为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依托具有三十余年历史的校办制药企业——牡丹江温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起来。2003年11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其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确立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制药人才培训基地。本专业对黑龙江省的三十多家医药企业进行了职业群与岗位群的调研,了解到企业用人机制、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对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培养目标。根据调研分析,充分挖掘校办企业资源,与专业发展相结合,提出建立了“三阶段,渐近式”实训教学模式,将专业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成功构建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新模式。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三阶段”。把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6个学期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4学期为第一阶段,主要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第5学期为第二阶段,主要在校办企业进行药品生产岗位实训;第6学期为第三阶段,主要在校外生产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训练。 

2.“渐近式”。根据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由底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自然规律,让学生的实训由基础到综合分阶段完成,渐近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 

3.“实训教学”。主要由实验课、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个部分构成。 

二、总体框架 

1.目标设计。通过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打破原有各课程实训中的界限,使各门课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衔接,实现本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内容的整体化,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2.基本思路。第一,以各课程实训内容间的纵向联系为纽带,递进式地设计各阶段的实训项目,不断实施与验证,进行实训项目的重组与优化。第二,根据各阶段课程实训内容的特点,依据现有条件,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技能训练与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三,根据各阶段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不同,针对各阶段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技能进行全面的评价与考核。 

3.实施方法。第一,编制《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标准》,标准包括各阶段的课程内容及对应的实训内容、实训项目及评价标准、考核方法及依据等。 

第二,根据《标准》的总体内容分阶段实施。前4个学期为第一阶段,主要依托校内的24个实训室,在校内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主要进行药物制剂、检测、中药鉴定及微生物培养、发酵等单项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具备初步的药物生产及检测技能。第5个学期为第二阶段,在校办企业——温业进行岗位实训,主要进行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原料药等的生产及检测实训,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生产操作技能,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及质量管理,为下一步的校外实训做好准备。第6学期为第三阶段,把学生送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轮岗训练,主要的训练内容是药品经营企业的市场调研、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及运行、药品的gsp认证管理、药品的营销及用药指导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采取“实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从理论到技能,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员工”的全就方位立体过渡,真正实现了学生就业的零距离。 

   第三,技能训练与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积极组织系内技能竞赛,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每年都组织药物制剂、药物检测、中药鉴定、微生物检测及药学服务等技能竞赛,以赛促练,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与专业课程设置有效衔接。充分利用学院拥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152站)的有利条件,不断拓展职种、职级,实现专业的主要实训项目均有相应的职种与之对应。现已开展生化药品制造工、中药调剂员、药物检验工、药物制剂工、医药商品购销员等工种的鉴定工作。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从2007年起,规定凡是岗位或技能有相应考核标准和技能证书的课程,相关专业学生必须考取相应技能证书,并作为相应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经过几年努力,实践教学的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基本实现毕业就能顶岗。 

三、保障措施 

1.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实训教学提供人力保障。实训教学要求教师既熟悉理论又具备实践经验、既懂理论教学又掌握操作技能。学研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一方面,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本专业建立了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并给予经费资助。几年来,本专业教师累计有6人次分别到牡丹江友搏药业、北京养生堂药业、黑龙江泰华药业等校企合作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或担任职务,教师们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职业能力,并能将一线的技术要求和实践经验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聘请校企合作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主要承担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实践教学任务,并逐步引进企业生产技术人员担任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形成了部分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2.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实训教学提供实践平台。我院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具体思路是:立足校内,充分发挥校办产业的作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本专现设有药物理化与分析实训室、药物合成实训室等24个专业实训室,这些实训室能开展校内实践教学工作,共同支撑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校内实训。充分利用校办企业——温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该公司成立于1969年,拥有药品生产线5条,有注射液、颗粒剂等剂型,可生产五大系列35个品种,可使学生正确掌握原料药、半成品和成品检验以及工艺过程质量监控的技术,是学院制药技术类各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训基地。与此同时,本专业还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黑龙江省佳木斯晨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养生堂医药有限公司、哈尔滨三阳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春一王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16家医药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些校外实训基地每年为本专业提供大约一百多个实训岗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顶岗实训质量。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三阶段,渐近式”实训教学模式建设三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还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本专业的实训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如课程改革不够深化,校外实训教学与考核难度大,部分校外企业的合作达不到目标要求等。可见,要想真正开展好实训教学,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实训教学目前存在着各种困难,但是我们坚信,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教学质量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会进一步完善“三阶段,渐近式”实训教学模式,找到一个使学生、企业、学校三赢的实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梁小婉.基于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的创新教育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6)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文6

一、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是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2]专业思想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知晓自己专业和学科性质,了解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考取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从而激发专业兴趣,焕发攻读热情,树立新的人生目标。[3]很多刚进入学前师范高专学校的大学生面临外部环境、专业学习等方面的变化,使他们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感到茫然。为此,必须加强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专业思想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情,进行正确的个人定位,为今后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为增强专业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的专业思想情况,笔者对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新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33份,回收453份,回收率84.99%,有效问卷381份,有效率84.11%。有效问卷中男生10人,占2.62%,女生371人,占97.38%;三年制学生176人,占46.19%,五年制学生249人,占53.81%。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共18题,最后进入统计计算的是经过筛选后保留的13个题目。

表1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兴趣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有32人,占8.40%;感兴趣的学生有178人,占46.72%;感觉一般的学生有152人,占39.90%;而很不感兴趣,想转专业的学生有19人,仅占4.99%。因此,对缺乏兴趣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是做好入学教育的第一步。

表2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看法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很理想的学生有51人,占13.39%;认为较理想的学生有266人,占69.82%;认为较不理想的学生有47人,占12.34%;认为不理想的学生有17人,占4.46%。

表3对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的信心

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很有信心的学生有53人,占13.91%;较有信心的学生有215人,占56.43%;信心不足的学生有97人,占25.46%;没有信心的学生16人,占4.20%。对就业前景认识不足,缺乏信心是新生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表4对幼教行业的了解

从表4中数据可以看出,对幼教行业的了解和认识非常全面的学生有3人,占0.79%;比较全面的有107人,占28.08%;不太了解的学生有255人,占66.93%;完全不了解的学生有16人,占4.20%。对今后主要从事幼教行业的学生来说,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高达70%以上,这一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表5对幼教行业职业地位的认知从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认为幼教行业的职业地位很高的学生有28人,占7.35%;认为幼教行业的职业地位高的学生有92人,占24.15%;认为幼教行业的职业地位一般的学生有237人,占62.20%;认为幼教行业没地位的有24人,占6.30%。这对培养学生投身幼教事业的精神,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产生不良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对学前教育专业缺乏了解,尤其是对专业优势、学前教育的职业地位和就业前景认识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和突出;专业与兴趣的矛盾冲突直接关系到学生入学后的学习动机和职业生涯规划,容易使其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发展。而在生源基础上,相比较而言,三年制的学生文化素质较高,但缺乏技能技巧基础,初招生尽管技能技巧有培养可能,但文化基础太差。这些问题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和专业学习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内容上,专业思想教育要做到着眼全局,突出重点。(1)介绍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学前教师教育实行的是综合培养模式,不同于大、中学教师的学科培养模式。学前教育专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但五年一贯制和三年制在对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上又有所区别。(2)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进行介绍。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无论对个体的发展,还是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乃至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和发展前景进行介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有幼儿园教师、幼教科研与管理人员、社区幼教机构工作人员等。随着社会对幼教师资需求量的增大和幼教行业地位的提升,学前教育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平台。(4)介绍课程设置状况。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定位不同于一般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不能过于强调专业的学术性,理论学科的设置和教学以“实用、够用、有效”为原则;针对艺术技能、教育技能等不同的专业技能培养,开设相对应的课程;构建三年一贯或五年一贯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认识到宽口径的课程设置,更利于实现其职业理想,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在教育方式上,专业思想教育要体现灵活多样性。

通过听校内专家开展专业介绍、幼儿园在职校友工作介绍、幼教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感知专业特点,形成初步的专业态度。根据学前师范高专教育的服务面向,联系儿童托管机构、幼儿园等单位,组织新生参观学习,由骨干教师、园长等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所问,结合案例从工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传授经验。组织学生观看学前教育方面的录像、儿童产品成果展。张挂“把青春献给幼儿教育事业”、“我爱儿童、儿童爱我”等宣传横幅,通过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树立并巩固“学幼教、爱幼教、为幼教贡献青春和生命”的专业思想。

二、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学习方法教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一般来说,新生入学后在学习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压力较大等,直接影响到学习目标的确立和学习效果的强弱。其中,学习方法是知识获取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群体化学习方法中逐步探索出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方法。

强化学习方法教育效果,首先要认识到其特殊性。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以老师教为主”,围绕课本和考试大纲,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学习之道主要在于记忆和理解,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比较普遍。相对于高中阶段,大专的学习需要学生发挥自主性,积极思考和创新,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根据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自己的专业方向,端正学习动机,增强主体意识,提高认知调控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学生要形成“主动学”的精神,锻炼“怎样学”的能力。学前师范高专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定位更加明确,特色非常鲜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设施设备等围绕学前教育领域展开,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要求较高。

因此,培养适应社会和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幼教人才,必须使学生掌握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内容上来看,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和一般的大专教育相比,学习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定位更加明确,专业设施、硬件配备、就业方向等主要围绕学前教育领域展开,因此,学习方法教育要突出这一特点。(1)要引导学生加强技能训练。利用音乐馆、舞蹈馆及感觉统合训练、婴儿教育、幼儿园游戏与玩具教学等专业实验室,提高教育技能和艺术技能。(2)结合幼儿园办学实际和发展需求,考虑到幼儿园教育教学分科的趋向和分岗设置教师的趋势,广大学生不仅要加强知识积累和日常练习,还要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形成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满足幼教岗位要求。(3)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操作的能力。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学前师范高专学生来说,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应当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探索能力本位的实践学习中,可根据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和高职学生的能力要求,设计若干“全真”或“仿真”的职业任务,作为学习综合运用专项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环境的需求。[4]

从途径上来看,在课堂教学的渗透之外,要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或高年级的学生做报告,增强说服力。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艺术节、口语竞赛、作品展示、毕业汇演等。此外,利用双休日进行的幼教宣传、咨询以及社会调查和教育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为学生不断改善学习方法,提供了重要平台。

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个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5]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制定出有关对个人一生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6]在高校环境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其特殊性,具有连续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为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就业竞争力,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必要。

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础性环节。因此,社会对幼教师资的要求逐渐提高。这就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成为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学前师范高专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要采用一般方法,又要体现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