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系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审计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审计系统

计算机审计系统范文1

一、计算机系统数据的测试

审计人员在对数据进行测试的时候,会将一些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通通编制在内。这些数据通常都会事先经过处理,然后在被录入到计算机中,再由计算机确定输出结果。当这些由计算机所确定的输出结果出来之后,审计人员会对其进行详细对比。如果计算机系统运行出来的结果,和人工结果不一样,那么审计人员就要从中找出不一样的原因。

从之前的经验中看,数据测试是让计算机通过审计的第一步。虽然审计人员都清楚的知道计算机所运行出来的结果不会百分之百准确,但审计人员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得知一个大体情况,并且通过这些判定的数据,来确定这套系统是否可行。这种计算机的数据测试技术被审计人员以及计算机的程序开发人员广泛利用,尤其是在测试计算机系统程序的准确性方面,它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这种计算机数据测试可以用来确定计算机输入事项中的程序、逻辑以及计算机的计算方式,除了这些以外,还可以用来确定计算机的准确性。通常,审计人员会把这项技术用来测试相关利息以及折旧计算。想要掌握这门计算机技术,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在对所有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测试的过程中,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成本,最为主要的一点是,当计算机在审计的过程中,并不会修改现有的计算机程序。

二、测试工具整合

对于计算机测试工具的整合而言,它涉及到计算机系统主文档中,数据测试的使用以及虚拟光驱的创建。这些技术都是经过整合的,因为计算机的数据测试,有赖于现实实体和虚拟实体的主文档,所以它是和真实交易一起进行的。因此,计算机的审计工作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确保每一个运行的数据和被检查的程序都是完全一致的。

计算机的内置编码确定了计算机中的测试数据,它并不会将普通系统运行的结果包括在内,这种功能通常都是用人工进行操作,在前期就将程序设定好。计算机工具整合的主要特点,就是把虚拟数据从测试出来的结果中移除,当计算机开始审核的时候,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在使用这项技术的同时,它的主要目的,便是要把实际数据和测试数据同时运行。想要确保测试工具的整合能顺利从常规结果中脱离出来,就必须要制定出细致的审核计划。

对于计算机工具整合而言,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术。如果对计算机工具整合这项技术规划的相当细致,那么在是用它的时候,花费就会很小。计算机工具整合这项技术不会涉及到其他较为特殊的程序,对于计算机而言,也不会存在设置障碍。现在计算机应用系统正在不断扩大,计算机工具整合系统也会被逐渐发展起来,在它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开发系统的成本。可一旦当这项技术真正开始投入使用后,后期的成本便会很低。

三、并行模拟

计算机测试工具整合以及数据测试都是通过真实的程序,来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而并行模拟则是用审计程序来处理这些真实数据。并行模拟的正常输出早已达到了控制目的。在计算机审计过程中,其中的测试程序以及审计程序都会被用来处理那些多余的工作,而在审计过程中,最为关心的部分便是它的数量。例如,当计算机在进行并行模拟的时候,它只限于更新产品记录,里面的业绩报告和时间表就不会被包含在里面。

计算机的并行模拟允许综合检验,但它更加适用于交易的审计场合。当它并行模拟的时候,所使用的审计程序通常都是通用的审计程序。并行模拟可以处理计算机中的数据,产生出和审计程序相同的输出结果。生成出来的结果对一样的数据进行处理,对那些后产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四、计算机常用的审计软件

(一)通用的审计软件

通用的审计软件是为了帮助信息技术在审核计算中合理利用而专门设计的一款软件。通用软件最早由公共会计事务所研发出来的,迄今为止早已被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种设计软件是为那些没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量身定做的一套软件,帮助他们完成各种各样的审计工作。这种通用审计软件可以完成选择数据样本、查找文档、计算结果、检查异常项目等各种复杂的工作。与此同时,它可以把设计人员常用的那些特殊功能合并起来,比如函件准备、统计筛选等。

(二)电脑软件

由于电脑的价格低廉,加上可用软件的不断增多,这让电脑成为了管理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现在电脑有很多软件包,例如电子表格,Word文档等,这些都被广泛运用于审计工作中。

(三)智能软件

计算机审计系统范文2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

摘 要:在现今的21世纪,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发达,我国逐渐迎来了一个随着信息的时代,很多行业的都开始放弃使用手工登帐的方式,而开发出各类的计算机系统,对复杂、多样的数据进行处理。对于会计行业来说,各类的数据大多是使用手工和计算机同时进行的账目的录入、存储、计算,这就使得在会计审计过程中仅以查看手工账本为主的审计方法比较繁琐而且容易出现错误,而传统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在面向服务架构中也显得不是很实用,所以对于面向服务架构如何做好计算机审计系统成为了现如今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服务架构;计算机;审计系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16-02

当今生活中,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趋势下,许多国际上的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已经基本全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哪怕一个简单的小型企业的会计、财务数据都是会以电子版本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同时再加以手工记账的配合,这就使得在在以前的会计审计过程中仅以查看手工账本为主的审计方法比较繁琐而且容易出现错误[1]。

同时随着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为了达到更高效的管理模式和信息沟通模式,企业的会计数据不仅仅只有本企业的会计部门有所保存,而是从单一的计算机系统上传在网络上,提供给本企业的各部门,同行业部门,甚至是广大民众都可以看得到。而信息的共享性为企业会计的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企业会计的审计工作不仅仅要保证其准确性性,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企业的各部门,同行业部门,甚至是广大民众,所以就要对它的审计系统作出一定的研究。

会计审计模式从手工帐基础审计模式经过时间的变化和发展,开始演变为当前的计算机审计模式。在现在的计算机审计系统中,都是对企业会计系统运行所产生的会计数据进行审计,所以称之为计算机审计系统。所以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对企业会计的计算机审计系统进行改善和优化,使之能够面向服务架构。

1 面向服务架构的基本原则

1.1 什么是面向服务架构

面向服务架构简称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指的是,服务使用者甚至不必关心与之通信的特定服务,因为底层基础设施或服务总线将代表使用者做出适当的选择。基础设施对请求者隐含了数量较多的技术。尤其是不同方面的实现技术,譬如J2EE等类似的用户。通常情况下,假如出现一个既定完成的服务,那样人们就能够运用一个全新的更好的服务,而这种全新的服务实现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服务质量。面向服务架构是当前研究领域中的热议话题,同时也是全新的软件设计理念,随着面向服务架构逐渐开始在不同的国内外研究杂志上进行发表后,愈来愈多的企业逐渐加强了对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注重程度。不过从我国当前对于面向架构的相关介绍情况来看,相关资料非常非常匮乏和不足的。一些国内企业对于面向服务架构也只是保持不明确的态度,同时没有充分的考量其具体的投资相关细节。因此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对面向服务架构的相关部署问题进行详细的研讨和分析。另外面向服务架构的发展方向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面向架构对于现代企业应用的开发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具有非常显著的推动价值。

1.2 面向服务架构的研究现状

当前面向服务架构被愈来愈多的地区所注重,按照相关调查公司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国家大约有占据一大半的企业加大了对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投资力度。从研究调查结果能够看出,面向服务架构在国外很多企业中得到非常大的投入和应用。不过从我国企业自身进行面向服务架构的研究来看,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对面向服务架构保持了犹豫的态度,一些企业甚至是对面向服务架构产生较多的质疑,放缓了对面向服务架构的部署相关工作安排。具体来说就是同国内对于面向服务架构匮乏一定的分析存在较大的问题有非常大的关联性。从当前我国对于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来看,涵盖了以下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非常多的关于面向服务架构自身的研究,但是没有注重对于面向服务架构自身的具体内容的合理安排,甚至一些研究只是空谈,没有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相关规划产生非常深入的影响;其次是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面向服务架构的不同实现技术,匮乏一些经典案例的说明和阐述;再者是频繁的研究面向服务架构同网络的服务关联性,将其概念的关联性进行混杂;最后是并没有注重对于面向服务架构将来发展方向的研究,只不过单单的把“服务”模块化,没有深入的系统的熟悉面向服务架构的设计预期目标[2]。

1.3 计算机审计系统SOA的应用前景

面对当今严格的会计审计要求和规范,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就必须不断的优化内部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其中包括能够在合适的时间,把适合的审计后的会计数据共享给其他人手中,并让他们加以使用。用户不再只是简单的需要单个应用、单个系统,而是需要一个新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其中包含了SOA(面向服务架构)。

2 面向服务架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审计系统体系结构

面向Web服务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属于一种开放性较大的系统,繁杂的审计任务大部分都是有处理问题的Agent进行肩负。一般情况下不同的自动化Agent只能解决具体类别的问题和缺陷,注重对于特殊任务的解决和处理。用网络服务系统封装的Agent,一个服务可能涉及一个或多个Agent这些不同功能的Agent协力合作并提供特定的服务。系统营造了一个开放性较大的氛围,不同的Agent不需要在相同的工作区域内,借助对于其他Agent知识和能力的加深理解,这些Agent可以打破之前受限的智能范畴,协同工作实现预期的目标。

因为系统自身的开放性程度较高,因此能够逐渐向系统中渗透入一些全新的Agent,只有这样的话,才可以让系统的处理能力接近强化。从另外一个方面而言,排除计算机审计系统自身提供的服务,其他个人和公司也能够提供相关的审计项目管理服务以及其他有关联性的计算机审计服务。借助标准化的通讯协议,不同的网络服务系统封装的Agent能够进行自由选择访问其他相关的服务。

2.2 面向服务架构智能Agent交互应用

计算机审计系统中交互系统主要是由外部实体和审计组件两部分构成,外部实体向系统提供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和模型。根据我国审计法规定,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要向审计小组提供审计范围内以及特定时间段审计所需要的完整数据,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其中就涵盖了相关的经营资料和信息,同时还囊括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情况等内容。被审计单位模型其中就囊括了审计必需的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等系统模型,这些模型也是进行全面进行审计工作的前提和预判审计疑点的参考。审计组件中就囊括了数据采集模块,审计文档管理模块等相关内容。

所谓的数据采集,其主要是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资料中调取一定范围的内容,将其纳入和搜集到审计系统中,使用相关技术措施和手段对电子账进行审计必须要处理以下方面的相关问题,首先就是审计人员搜集电子账中的电子数据,其中就涵盖了电子账套中的数据以及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料;其次是研究审查搜集到的电子数据。数据采集是对电子账数据进行具体审查的关键环节,数据采集的真实可靠性对于计算机审计结果具有非常重要价值和意义。假如搜集的数据很难有效的表明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的话,即便审计人员具有强大的职业预判能力,也很难计算出非常科学有效的审计结果,最终也会递增审计风险。所以数据采集在整个计算机审计过程中的地位显得非常关键,一般情况下,数据采集的信息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别:被审计单位信息采集,以及业务数据采集等。

一是被审计单位信息采集审计业务的开展与被审计单位的企业规模、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相关的行业法规制度等密切相关,在审计准备阶段和审计实施阶段的初期,审计人员必须首先获得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开展审计工作,被审计单位信息采集Agent负责此类信息点采集。

二是财务数据采集Agent,财务数据采集主要采集以下两种数据: 财务备份账套数据和财务数据库数据。财务账套数据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经过加密后的备份电子数据,其格式不是标准的数据库格式,而是会计信息系统以其独特的方式备份数据。不同的会计信息系统财务账套数据文件的格式不同,所以计算机审计系统(WS-CAS)提供不同的财务账套数据采集Agent作为智能数据采集接口,完成财务备份账套数据的采集工作。财务数据库数据是保存在标准数据库中的会计数据,数据文件以标准的数据库文件格式保存,系统为各种数据库提供了相应的数据采集Agent财务数据库中有许多表,其中和审计相关的主要数据库表为会计期间定义表、会计科目表、会计科目的设置表、凭证表等。通过数据采集Agent接口采集数据,审计人员要清楚数据库,数据库表,字段的结构,属性和含义,这样才能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三是业务数据采集Agent,由于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审计对象不再局限于财务数据,还包括许多业务数据的审计,如社会保障审计、高速公路收费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这些数据保存在业务数据库中,由业务数据采集Agent作为智能的采集接口。具体来看首先是账表分析Agent:审计人员将采集到的财务备份数据还原成电子账,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会计基础资料的检查和分析,找出审计线索,得出审计结论。账表分析Agent的主要功能包括总账审查、科目明细账审查、辅助账审查、会计科目审查、凭证审查、未记账凭证审查、日记账审查、报表审查等;其次是数据查询分析Agent: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经验,按照一定的审计分析模型,对从数据库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发现审计线索,达到审计目的,数据查询分析Agent主要的查询分析方法有数值统计、重号分析、断号分析、分类分析、数据分层分析、时间分层分析等。

四是联机处理Agent,联机分析处理是与数据仓库密切相关的一种决策支持工具,联机处理Agent能够使审计人员从多角度对审计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对审计数据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审计线索,实现对审计决策的支持和多维分析。

五是审计分析工具Agent,除了上述一般审计分析方法外,计算机审计系统(WS-CAS)还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专用的审计分析工具平台,审计人员不但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审计分析工具,还可以不断充实新的审计分析服务[3]。

3 结束语

SOA架构的提出将给会计计算机审计工作带来一个新的模式。同时SOA思想会在今后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它代表了未来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企业会计应用SOA架构也会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优势。企业会计需要SOA这样的架构平台,不过人们也必须认识到面向服务架构自身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必须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努力实践。

参考文献:

(1)施永香。Access2007在IT审计中的应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1):41-45.

计算机审计系统范文3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一般性指标

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一般性指标,指为保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和达到的目标,包括: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1、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信息系统的使用部门根据系统安全运行的需要,应建立的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二是指对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进行审计评价时,首先对建立与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进行评价,即是否能够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是否能够对系统功能上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弥补,以保证系统涉及的业务活动的安全性;其次是建立的有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贯穿于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业务活动的全过程。

2、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合理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是指为保证系统安全运行而建立的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合理性进行审计评价时,要在其完整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适用性。从各项内控制度适用性的角度出发,评价其对使用部门的操作人员、运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3、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其在系统运行时所涉及的中央银行业务活动中,能否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实现其为保证中央银行资金安全,为社会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的目标。

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时,主要是对内部控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否有效地防止各类案件和错误的发生进行评价。

以上三个指标属于审计评价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一般性指标,完整性是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合理性是对内部控制更深一层次的要求,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如果一种内部控制不能实现“有效控制”,则实质上就不存在什么内部控制了。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

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是指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相关内容方面的审计评价指标,是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相关内容的具体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组织与管理控制的评价:包括两层涵义:一方面是对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及其适用性做出审计评价,即是否制定了较完善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是否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和风险防范责任制,是否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等;另一方面是对系统操作人员控制的审计评价:一是对管理人员控制的评价。一般情况下,信息系统中高级别操作员在系统的使用部门具有一定的职位,如《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以下简称《核算系统》)中四级别操作员即会计主管通常情况下由会计营业部门负责人担任。因此,在对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控制进行审计评价时,关键要评价其在系统的内部控制中,是否存在对管理人员的控制随其地位的升高而减弱的现象;二是对一般人员风险防范控制的审计评价,即系统的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是否科学合理,岗位设置是否齐全,不相容岗位是否做到了完全分离,是否能够达到相互牵制、互相制约、防止风险发生的目的。

2、对系统用户及操作员权限控制的评价:即对按照系统的规定设置的各个用户及口令、操作员代码及口令的管理情况做出审计评价。即是否按规定设置系统用户及口令,是否按操作员所管辖的业务范围设置操作员级别等。如《核算系统》中,是否按规定设置开机口令和“KJZW”用户口令,是否按照岗位职责和处理权限设置操作员级别,各级别操作员是否按规定设置代码及口令,口令管理是否符合规定等。

3、对系统维护控制的评价:即对科技人员是否按规定对系统的软、硬件进行的安装、补丁、升级和备份、系统的应急处理方案是否详细可行等方面做出审计评价。

4、对系统运行环境控制的评价:一是对系统的供电系统是否符合要求、系统运行场所的防火报警系统、防雷电系统、防电磁干扰系统是否有效做出评价;二是对系统的软、硬件环境是否符合系统的要求做出评价;三是对系统的病毒防范措施是否具体有效做出评价;四是对系统网络的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数据传输等安全性指标设置是否合理做出评价。

5、对系统输入控制的评价:即对输入系统的数据在输入系统前是否进行了认真的审核,数据的传递方式、采取的审核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无误,数据的输入是否实时输入、换人复核等做出评价。

6、对系统输出控制的评价:即对是否按系统的要求及时完成系统结果的输出,对系统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系统数据输出的操作权限、输出日志及输出份数是否符合规定等做出评价。

7、对系统数据存储控制的评价:即对系统的数据是否按规定进行备份、对储存数据的各种存储介质是否做好必要的标识、并定期复制、异地存放等做出评价。

计算机审计系统范文4

一、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审计线索对审计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手工会计中,审计线索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这些资料都反映在书面上,审计人员利用这些资料就能够从原始凭证开始,通过记帐凭证、帐簿追踪到会计报表,或者对报表之间、报表与帐簿之间的会计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审查,通过这些可见的审计线索检查证、帐、表数据所反映的业务的合法性,通过每个会计人员手写笔迹的不同,确定每一责任人完成业务的正确性。总之,在手工会计中,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都跃然纸上,审计人员所需的审计线索,都可以通过这些书面记录加以审计。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是,在电算化会计中,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会计记录的存储与处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会计凭证的存储与处理。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一经输入计算机,便以文件的形式存入机内的数据文件。并且原始凭证一旦转换到机器可识别的输入介质上,就不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在某些系统中传统的原始凭证可能由于采用直接采集数据的设备而不复存在(如在联机实时处理系统中即如此)。

2.帐簿的存储与处理。总分类帐为文件所代替,而在主文件中可能看不出计算汇总数据所依据的明细数据。明细分类帐采用满页打印方式,因而导致两类数据之间的日常核对只能在机内进行。帐簿登录时,通过计算机登帐程序自动执行,使用的是哪一种记帐程序难以判断。

3.报表的编制采用按事先定义的公式到帐簿文件,其它报表文件中取数计算、数据来源、公式定义、编制结果、打印格式等均采用机内文件的形式。由于磁性介质修改不留痕迹的特点,使审计人员很难相信打印输出的会计报表正是根据单位提供的公式定义文件加以编制的。假如有人在歪曲公式定义文件之后编制失真的财务报表,然后对公式定义文件复原,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便不能根据机内的公式定义文件作出判断,认为报表的编制是正确的。

以上种种情况表明,由于计算机采用磁性材料作为存储介质,处理过程都在机内文件之间进行,因而使审计人员难以像在手工操作环境下那样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审查。因此,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设计时要注意留下充分的审计线索,使审计人员在电算化条件下也能跟踪审计线索顺利地完成审计任务。在现阶段,尽管财政部在有关会计电算化制度中规定,所有凭证、帐簿、报表仍然应当打印输出,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增加了审计的线索,但应当看到的是,这些书面的记录是否与会计软件的正确处理结果同出一辙,尚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

二、对审计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但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包括对计算机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这是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中所没有的。因此,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内容就应当包括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内部控制的审计等。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诸如手工会计中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或过帐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了。但如果系统的程序出错或被人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处理所有有关的会计事项,错误的结果将是不堪设想的。系统也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侵吞企业的财物。系统的处理是否合规、合法,是否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直接关系。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证实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对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审查,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计算机及电算化会计的知识和技能。

当一个系统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要对它进行改进,这比在系统设计、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代价也要昂贵得多。因此,除了要对投入使用后的电算化信息系统进行事后审计外,应提倡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审计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应有审计人员参加,他们在系统设计开发的各个阶段应注意审查和考核下列:(1)系统的功能是否恰当、完备,能否满足用户核算和管理的要求;(2)系统的数据流程、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制度、法规、法令和财经纪律;(3)系统是否建立了恰当的程序控制,以防止或及时发现无意的差错或有意的舞弊;(4)系统是否保留了充分的审计线索,能否为日后顺利开展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5)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能否为系统日后安全可靠地运行提供保证;(6)在整个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是否遵守执行了系统的开发控制。审计人员还应参加系统的调试、检测和验收,尽可能及时地发现系统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由于我国审计机关的人员有限,而审计任务繁重,要求每一个电算化系统的开发都有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参加是不实际的。审计机关只能对大型的或要广泛使用的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一般各单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可由其内审人员参加设计、检测和验收,完成事前或事中对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

确定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根据符合性测试与评价的结果,对下一步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加以调整、补充或修订,不仅手工审计要这样做,即便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审计也是如此。只是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内涵与外延的扩大,以及内部控制的程序化,致使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审计显得更为重要。

三、对审计技术的

在手工会计的条件下,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所有这些审查工作都是由人工执行的。这就是传统的手工审计的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如果仍然采用常规的手工系统的那一套审计技术,就不可能达到审计目的。由于审计扩大到电算化系统程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与内部控制等方面,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也采用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去对付单机、、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

另一个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是,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可事先在被审的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审计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审计跟踪文件,记录符合指定条件的会计事项及其操作处理的有关信息,以便日后审计人员跟踪追查。这些程序也可以执行一些特殊的审计功能。

四、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

人们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审计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审计效果衡量标准、财务审计准则、效益审计准则等。但是,由于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手工审计中所制定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也就很难适用。但在电算化会计这样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和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又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在我国,由于经济立法往往是在经济事项充分之后,而计算机审计工作又刚刚起步,因而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和准则不多。如电算化审计人员培训考核标准,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审计准则及其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应用软件标准等等都有待建立。

计算机审计系统范文5

[关键词]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清洗子系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35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1

1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建立的必要性

1.1 数据信息利用率与审计系统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地,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整理、以及信息资源共享都有着重要作用,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建立,使得数据信息资源的来源渠道更宽泛,使得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不断提升,数据分析与处理更加方便、快捷,使得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更广,信息资源的共享过程也比较简单。

1.2 审计人才队伍与审计人员的素质、技能的提升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对税务审计人员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促使税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对税务审计工作过程中的效率与透明化的提高有决定性作用,对于税务审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着重要作用。

2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特点

2.1 普遍性较强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企业会计制度中比较普遍适用的税收管理行为。要想保证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中搜集的会计凭证、报表等相关的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健全企业的会计制度,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度。

2.2 综合性较强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税务审计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与税务知识,全面了解企业的基本信息情况以及实际运作情况,同时,审计人员也要具备相关的评估技能与判断能力,才能在税务审计系统执行的时候进行审计。

2.3 信息共享性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与企业内部的审计之间有效衔接,拥有巨大的信息库对所搜集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分析与处理,评定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可靠性,将可靠的、准确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对税务审计的相关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共享网络,从而实现税务信息资源的全网络共享。

2.4 监管性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主管单位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的标准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使税务征管水平不断提高。

3 加强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措施

随着税务信息化的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设计出有效的审计软件,对审计软件中的每个系统的子系统进行有效规划,形成信息资源全面发展的网络操作平台,税务审计系统四大平台(即系统管理平台、系统安全平台、信息反馈平台以及基础集成应用平台)的建立,要以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内容为基础,通过每个系统中的子系统将四大平台有效的结合。

3.1 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子系统

数据中心建立在基础集成应用平台上,需要审计的信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的子系统进行收集,再通过数据的清洗系统对审计对象进行归类,归类的过程中要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特性进行归类,审计对象的选择方法要在子系统上设立,然后选择、确定已经归类的审计对象。

3.2 建立数据清洗子系统与分析子系统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将审计单位的一些基础信息扩大化地进行搜集。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需要建立数据清洗子系统,从而引入分析子系统。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数据清洗子系统对审计对象的可行性、会计制度的合法性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子系统对审计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科学的测试,通过数据端口的对接在系统上直接进行测试,同时,将测试的信息结构制作成报表,并汇总分析测试的信息结果报表内容。

3.3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反馈系统与审计单位的多个子系统进行连接,其中包括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及数据库管理等。审计单位可以通过信息反馈系统来获取数据分析与审计分析的报告,同时,也能将企业的财务信息、基本状况等情况反馈给税务审计系统,实现相关部门的税务信息的全网络共享。

3.4 建立审计工作人员管理子系统

审计工作人员管理子系统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二是审计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三是系统审计能力。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考核通过系统来反映,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如若审计工作人员在职业操作上出现问题,系统就会自动显示出审计工作人员进行重新审计的提示,如若提示出现3次,系统就会自动提取审计工作人员登录姓名存档,并禁止审计工作人员继续操作,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考核可以通过各种培训进行考核,还可根据审计系统对审计工作人员档案的评价进行考核。

4 结 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为税务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也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税收管理质量与效率,创新管理决策,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主要参考文献

计算机审计系统范文6

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CPU是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中央处理器主要包括运算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的总线。它与内部存储和输入、输出设备合称为电子计算机三大核心部件。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