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陶艺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陶艺教学论文

陶艺教学论文范文1

高校陶艺工作室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对陶艺课程的支持,所以陶艺工作室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其中包括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人才资源体现为具有潜力的学生以及具备专业素养的优秀教师团队。只有充分发掘人才资源,才能使得陶艺工作室做大做强。教师是课程的领导者,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的专业知识是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教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对迷惘的学生进行指点。同时,具有潜力的学生也是支持陶艺工作室发展的人才资源,这些学生往往在思想上与别的学生有所不同,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的成品也能体现自己的个性,具有创新性。因此,学校要利用好人才资源,促进陶艺工作室的发展。物质资源体现为学校对这门课程的资金投入。设立陶艺工作室需要有充足的设备和丰富的材料,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高校设立陶艺课程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陶艺人才,促进陶艺事业的发展,所以在资金、时间和政策上会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挖掘这一资源,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这样才能为高校陶艺工作室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在陶艺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从而能够更好地投身到陶艺学习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课程,而不是依据自己的爱好或者教学习惯设计课程。在任何时候教师都要为人师表,起到榜样作用,为学生服务,按照学生的个性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实践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加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在对待学困生时不要让他们感受到被忽略,要和他们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在讲解陶艺知识时要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单向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转变为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偶尔与学生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促进和谐氛围的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在陶艺工作室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使得学生受到尊重,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也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更加有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

三、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陶艺讲究的是动手能力,要看出学生真正的学习水平,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的成品。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多让学生体会实践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在动手中不断地更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取得进步。在刚开始学习时,有些学生看到泥巴就莫名兴奋,急于求成,自己凭着想象随意地塑造,结果无法制成一件像样的作品。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强调学生实践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制作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练泥、揉泥等工序。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践。重实践并不是完全对学生放手,而应该像放风筝一样有一根线牵引着学生,不使他们迷失方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陶艺的发展,教师必须有实践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本领。

陶艺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医学职业教育教育改革教学质量

面对21世纪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的挑战,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应转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思想以及过分专业化、单一模式化的观念,在注重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等符合现代社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总体要求,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能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及综合提高的,开放式、多样化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模式。

一、加强基础教育。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医技人才,强调实用性,但如因此而忽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片面强调实用性,则不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科技日益发展的21世纪,个人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点在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中普遍认识不足。在国内的中等医学教育中,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数、理、化、语文等基础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基础文化教育环节十分薄弱。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过于强调实践教学,各专业的实习时间大大增加,而基础文化课时则一减再减。基础课程本身就具有系统性,在系统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及自身素质的提高,这对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科学文化教育的不足,会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思考及判断能力产生影响,妨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另外,由于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每个医学生毕业后仍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唯有这样才能适当不断发展的社会卫生事业的要求,而这需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自主学习能力是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一个人一生不断发展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基础知识教育的不足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中职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从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中等医学教育应体现终身教育观念,不仅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还需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基础文化教育。

二、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从课程体系和结构上看,现有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缺乏专业结构层次特点,在课程安排上追求专业化、基础化,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占主导地位,学生基本上是知识被动接受者,其动手能力、创造性较差。面对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要求,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围绕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势为:加强综合教育并与劳动结合,对个体的全面发展目标不仅是重视名次发展,还重视情感、意志、思想道德的发展;课程内容日趋合理,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中等医学教育改革也应朝着综合、多样化方向发展。社会的发展要求中等医学教育应造就医德高尚、知识面广、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医疗保健、预防医学人才和具有全面思维能力的医生。因此,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应注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以及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趋势,围绕面对21世纪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首先,应抛弃那种过分基础化和专业化的倾向,取消那些知识已老化的课程,不断增添具有新知识的课程。其次,在课程设置中尽可能打破学科间界限,加强教学内容的渗透性和融洽性。再次,应遵循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学科间的有序性和连贯性。基础学科是专业的基础,改革基础学科如不断加强优化组合,势必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因此,优化基础学科应从系统、科学、整体的观点出发,加强学科间的广泛联系,删去那些重复、繁杂的内容,增强实用性内容,改革前后课程分离、基础与临床脱节的课程结构,应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社会。最后,应增设人文学科和文献检索等内容,以培养学生从事社会活动、处理人际关系、卫生宣传教育等能力。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1世纪的人才规格,要求必须确立新形势的培养目标,而要达到新的培养目标则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调乏味,只片面强调知识传承,教师只起知识传导的作用,没能起到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作用,也不太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少有人去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材料和书籍,自学能力也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中等医学教育进行系统改革、整体优化,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是今后中等医学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为此,应提倡创造性教学,即应废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采取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首位。教师要做到创造性地教学,首先,在知识的传授上,应加深面向过程,即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等。教师引导学生以面向过程作为学习重心,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创造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必然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创造精神,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其次,在教学上,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应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影响,以唤醒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并针对学生间的差别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诱导,以满足不同的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再次,形象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教师应善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善于选择带有情绪色彩的教材,避免公式化地表达自己的判断等。最后,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素质和水平,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有效训练。

四、加强毕业后的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高科技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的医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从学校教育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会变得陈旧,以致越来越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继续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日益突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个人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加强毕业后教育和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多渠道地建立培训基地,采取灵活多样方式,可脱产进修,也可在职培训,时间可长可短。在培训内容上应强调学以致用,讲求实效,根据培训对象的需要、培训目的以及学习基础,设计各种各样的“搭桥”课程,在课程组织上可根据内容及其他因素采取小讲座、讨论、案例分析、求教与实习等多种形式。另外,培训者在培训中应针对地区实际,提出切合本地需求的操作,按照人才需求来进行设计、安排课程并组织教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并与工作实践相衔接,使被培训者能够结合本职工作,对培训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并能转化为工作、学习中的自觉行动。通过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上的再教育、技术上的再提高、能力上的再培养,是加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中等医学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遵循医学教育理论,以创新提升实践,以实践取得突破,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观、可持续发展观、终身教育观等关键问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便使中等医学职业教育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永松,吕世亭。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的改革研究报告[J]。医学教育,2000,(5)。

陶艺教学论文范文3

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专科兽医是3年制,本科兽医是4年制或5年制,而兽医专业的课程十分繁重,学生从事临床的实践很少,而执业兽医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综合应用科目考试内容包括猪疫病、牛羊疫病、鸡疫病、犬疫病、猫疫病和其他动物疫病在临床上的应用,要想完成这些题目必须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面对国家和社会对兽医专业学生的新的要求,各个院校必须修改兽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兽医教育从传统的书本教育,改为培养综合能力,注意从实践中得到提升、从实践中得到知识,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从事畜、禽、经济动物和伴侣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技能[3]。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根据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执业兽医考试要求,动物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笔者所在动物医学专业团队从培养执业兽医的整体目标出发,规划设计出一套新的适应执业兽医考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程重组,加强不同学科与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将原先与执业兽医考试大纲考试要求不相适应的课程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重组,加大了实践课教学的比例,第5学期专门独立出3周综合技能训练,专门培养学生对鸡病、牛羊病和猪病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教学包括:课堂实验、社会实践、专业劳动、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相关专业的生产实践、临床诊疗实习、毕业实习等。各项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超过60%。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落实到教学环节中。鼓励教师提高执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毕业生通过率高校教师中大部分都是本科院校硕士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水平,但缺乏实践锻炼经历。近几年,大部分高职院校加快了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速度,但是由于教学任务繁重,青年教师数量过多等原因,致使部分青年教师去企业锻炼时间过少或没有这个锻炼机会,青年教师实践技能有待提高。笔者所在团队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脱产赴企业锻炼,或兼职去教学动物医院坐诊或出诊,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执业能力。笔者所在团队30余名青年教师均参加了今年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执业兽医师通过率达94%,大大增强了青年教师继续努力,更进一步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教育、培训工作的信心。着眼执业兽医考试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全面而深入地调整教学内容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当前高校兽医专业通用教材,该教材全面地吸收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内容全面、详实,可以作为教材使用。根据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应试考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给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教学过程中应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同时应对授课内容进行3个等级的划分,即“全面掌握”、“重点掌握”和“一般性掌握”,使得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目的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通过该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学生能够把握所要学习的重点,学习目的性增强,思路清晰;对改革后的新课程体系的运用,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克服了机械性的学习,取而代之的是适应性的学习,这为学生应试兽医职业资格考试能力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注重备课质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比较全面、系统,这对有限的课堂教学提出了1个新的挑战。课堂讲授需要“精讲”、“少讲”,其结果必然加快了授课节奏,加重学生课堂学习和记忆内容,并留下大量自学内容。故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后,如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授课亮点,则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在授课之余,笔者所在团队教师注重了平时从电视新闻、网络、专业期刊、会议资料等搜集教学素材;此外还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动物疾病的现场诊断,亲手摄录和获取充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将这些内容补充到自己的讲稿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还激发了授课教师的备课激情。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注重病例的运用,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兽医综合知识考试试题包括A1、A2、A3、A4和B1共5种题型,均为5选1的客观选择题。其中A2、A3、A4题型均为病历选择题[3]。由此可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着重对考生理论运用于实践能力的考察。这要求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实例讲授的比重。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所在团队成员根据临床经验和体会,结合病例和当时动物或人类社会传染病流行情况进行解说,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目前我国不少兽医专业的本专科院校都有自己的动物医院,如遇到送诊病例或送检病料时,对病例临床观察和尸体剖检,或结合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并以现场方式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教学效果,节省实验动物经费,还为教学搜集了宝贵的病例标本。有效地开发课外教学活动,激发自学兴趣目前动物医学专业学制专科3年,本科4年或5年,部分专科学校第3年基本上全部为实习阶段,所以每门课程的学时数都压得很低,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必须掌握内容相比,学时严重不足。因此,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教学方法亦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除课堂讲解外还需学生课后自学,并辅以教师指导。但由于大学不可能像高中那样做到面对面的辅导,因此笔者所在专业教师队伍充分利用电子邮件、QQ、飞信等网络资源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积极鼓励学生对共同的病历进行综合性的诊断并给出自己的意见。经过该教学的实践,深受学生欢迎,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加强并完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三者融为一体,可以进行静态或动态的演示,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视听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将视线和注意力都集聚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掌握和记忆。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教师通过口头描述和板书或有限的教学图谱很难将这些疾病对机体造成损伤的感性认识全面地展示给学生,学生难以形象记忆,只能够死记硬背,随着所需记忆的内容越来越多,容易混淆概念和产生厌学心理。而引入多媒体技术,图片质量高、清晰、逼真,再现能力强,寓教于乐,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而且通过多媒体加深了学生对疫病动态发生发展的意识,锻炼其掌握采取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时间和措施的能力。

陶艺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医学物理;应用

R-4

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物理课堂中的探索和应用,充分满足了医学物理抽象性、实践性的特征,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围绕着课堂活动的核心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并促进学生的综合水平的提高。

一、问题讨论时教学法在医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医学物理教学中,采用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发现问题,经过共同的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久以来,他们对医学物理这门学科感到厌烦和枯燥。而在医学物理教学中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在问题的刺激下,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使他们在讨论中进行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紧贴教学内容的问题,并使他们进行热烈的讨论,培养他们探索的能力,从而可以使他们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在众多的学科中,物理知识具有其自身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面对着众多的挑战,因此,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慢,经常难易理解,而通过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个问题。在医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分的把握。

二、医学物理教学中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内容

(一)联系生活实际

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趣味性会陡然增加。依据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特别是一些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产品和技术的应用等,推动物理知识的应用。比如,在学习流体运动这一章节时,在让学生了解流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伯努利原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伯努利原理的生活应用,比如刮台风为什么房顶容易掀掉,风中打伞为什么伞容易翻上去,烟囱为什么越高越好,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无处不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加深对伯努利原理的理解。物理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验性。因此,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使他们在实验中论证学到的物理知识,并在实验中进行归纳、总结。

(二)联系专业知识

医学物理是临床等相关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在学习物理的同时与专业课联系起来,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专业课的学习。比如在学习第二章物体弹性时,可以联系人的骨骼,骨折从物理角度来讲也是因为受力而发生形变,骨骼受力不同发生形变也不同,从而进一步了解骨骼的受力特性。

三、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置内容时与实际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题材,而且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对问题进行合理设置,使他们在和生活的接触中,进行充分的讨论,提高他们的主动性,从而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就“激光的特性”来说,在对问题进行设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激光的应用,比如激光笔、激光碎石、激光全息摄影,然后让学生把应用特性对应起来,例如,激光笔是利用了激光的方向性好的特性,激光碎石是利用了激光的高强度,激光全息摄影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好。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可以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活动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活动的模式也叫导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讨论探究”,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进行相互地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并纠正他们的错误。比如,在学习“眼睛”时,可以对“近视、远视、散光”等现象进行讨论,然后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产生这些现象”,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近视是用眼姿势不正确,引起眼睛发生形变而近视,再进一步提问学生“近视眼睛的形变是怎么样的呢”,从而得出近视的生理成因。通过一步一步地引导,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在积极引导学生并参与到讨论活动中的方式,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培养物理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保证讨论和课堂教学的可控性。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引入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设置的内容要与实际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活动,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建霞,周明哲,张小清,张智勇,郭继坤.“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3,04:9-13.

陶艺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雷雨(节选)》 讨论 鉴赏

新课程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高中语文教材收入的文学作品篇目占到课文总篇目的75%左右。文学作品篇目所占比例如此之高,可见其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讲授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呢?笔者在讲授有关课文时,尝试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在讨论、辩论中,激发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其扩散性思维,使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增强其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尝试,略有所获。现以《雷雨(节选)》一次课堂实录为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尝试过程。

学习完《雷雨(节选)》这一课后,我向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真实的感情?

下面有的翻书,有的沉思,有的小声讨论。

五分钟后,我让大家发表各自的看法。

黄杨首先发言:“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必要讨论。”

全班一愣,我问:“为什么这么说?”

“周朴园对鲁侍萍当然没有真实的感情,如果有,他怎么会在认出鲁侍萍后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呢?”黄杨反问一句。

王元艳接了过来:“如果没有,他为什么会记得鲁侍萍的生日,保留以前的家具和关窗的习惯?”

“那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黄杨不以为然。

这时,佘广文又加入进来:“我认为周朴园的感情是真实的。因为他晚年生活不如意,常常感到寂寞孤独,因此难免怀念起过去与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

谁知这被黄杨抓住了把柄:“就是呀,他是晚年生活不如意,才想起侍萍的,不然他不会想起的,这不正说明他对侍萍没有真正的感情吗?再说,如果有感情,当初为什么要在大年三十晚上将刚生过孩子的侍萍赶出家门?”

佘广文不服输:“当初将侍萍赶出家门,并不是周朴园的本意,他也是为家人所逼。如果没有感情,他们怎么会生下周萍和大海?侍萍怎么会给周朴园衬衣上绣梅花和‘萍’字?这不都是他们当年两情相悦的见证吗?”

终于也有人支持黄杨了,是龚宇:“如果他们是有感情的,那又如何解释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后态度的突然变化呢?”

王元艳作了“解释”:“周朴园这个人,年轻时出国留过学,受过新思潮的影响,当时爱上侍萍是可能的。后来他成了资本家,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本质上确实变成了一个‘坏人’,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首先考虑到的是侍萍对他前途的威胁,因而态度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否认他过去对侍萍的真实感情以及后来对侍萍的真情怀念。”

黄杨继续批判周朴园:“总之,周朴园是个伪君子,他对鲁侍萍的感情也是虚伪的,他所谓的‘感情’是建立在不损害他个人利益的基础之上的。一旦‘感情’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名誉、前途时,他会不顾一切地拼命保住自己的前程,三十年前他冒雪赶走了刚生过孩子的侍萍,三十年后他又威逼利诱眼前的侍萍。因此,无论是三十年前,还是三十年后,他的感情都是虚伪的!”

王元艳还是没有被说服:“人都是复杂的动物,我们不能将周朴园一棍子打死,他确实是个自私、虚伪、残忍的资本家的典型,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真实内心的另一面。”

……

双方争论不休,互不相让,又难定胜负。

我只好紧急叫停:“周朴园是个很复杂的人,他确实爱过侍萍,但他自私的本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使他的爱不纯真,不牢固,经受不住考验。他对侍萍到底有没有真实的感情,一直是文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没有定论。正如黄杨所说,‘这个问题没有必要讨论’。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也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关注周朴园这个人,这个复杂的人以及当时复杂的社会,从中窥视当时社会对人的性格和命运的影响。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基本达到了这个目的。”

《雷雨》中的一系列人物、事件,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关系、情感,很复杂,很微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所能说得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两人之间感情的变化与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注意到这一点,应该说是个不小的进步,说明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上高二的他们学会了联系社会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较为全面地思考问题。辩论时也不再是简单地责问对方,而能够做到有理有据,联系人物所生存的环境,相对辩证地看待问题。一般情况下,老师也不需要再做提示或补充说明,只需在最后简单地总结一下就行了。

实践证明,语文课上运用讨论法教学,对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扩大其视野,增强其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帮助。每次讨论结束后,很多同学都觉得意犹未尽,有的课后找我交流,有的在周记本上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些观点还是有一定含金量的。

陶艺教学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编译原理”教学中出现的系统复杂、理论深奥、教学效果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一建立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国内外高校列为计算机专业的主要课程。它主要介绍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主要实现技术和一些自动构造工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学生计算机软件素质,使学生真正认识计算机信息处理实质并综合运用所学的软件设计技术来分析问题等具有很大作用。

由于涉及形式语言、有穷自动机等抽象内容,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觉内容太过抽象、缺乏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改观,就成为一个亚待解决的问题。近二十年以来,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教学模式

近二十年以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2.建立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理论,在整个编译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建立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2.1教师的准备

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因此,教师在课前应通读教材多遍,并做完习题,然后参考同类教材,把内容烂熟于心。同时,教师应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网站等辅助教学资源,真正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

2.2注重启发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共同对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讨论。

因此,对于学生自学较容易的章节,采用指导学生备课,然后课堂上由学生讲课、教师总结的方式进行,对于学生的提问,也不是简单的给出答案,而是在课堂上展开师生间的讨论,让所有的学生看到问题从提出、分析到解决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就求Follow集的方法加以简要说明。

在预测分析中,Follow集的定义如下:设G=(V,.,VN,S,P)是上下文无关文法,AEVN,S是开始符号;Follow(A)二{aIS=''''=>wA(3且aEVT'''',aE、F1TST.(}),}.L。V,.`,(3aV''''},若有S=`=>N,A(3,且p=’二>。,则#EFollow(A)。另外,若A-"aB是一个产生式,则把FOIrLOW(A),加至FOLLOW(B)中。怎样系统、快速而准确地求出Follow集?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求Follow集必须从文法开始符号S推导,因此,可以直接观察每条产生式的右部,找出要求Follow集的非终结符(设为A),进一步观察A后面的字符串,若可推出终结符,则此终结符在Follow(A)中,若为。,则产生式左端非终结符的Follow集在Follow(A)中。由此概括出了求Follow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3运用实例教学模式

实例式教学也被称为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是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之一。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对于较复杂、枯燥的理论,在教学中大量运用实例,通过讲解一学生练习一学生讲解一学生再练习一教师小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从外部信息源提供的特殊的例子出发,进行归纳推理,得到一般的规则或一般性的知识。这样,学生听懂了,理解了,增强了自信心,巩固了理论知识。

2.4合理组织实验和课程实习

课程实验应以编译理论中的一些经典算法的实现为主,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算法的实现达到更准确、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算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实习应充分考虑编译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突出开创性和实用性。教师应提供程序源代码而空缺关键模块,让学生来完成。这种组建式的实习方法,使得实习题所涉及的问题难度没有降低,但由于学生只需完成关键的组件模块,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解决关键问题,实现难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鼓励学生间相互探讨,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的创作研究热情并共同提高。

3.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以下两组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应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说明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改观。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