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1
1.1植物配置不适合广场气候
凤凰山海拔近8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针、阔叶与落叶混交植物,山上树种有马尾松、柏树、栎树等,以柏树为主,一年四季常青,荆棘杂草共生.而广场栽种了800余棵香樟、皂角、银杏、水杉等高大乔木,红槿木等灌木4000㎡,草坪、麦冬14000㎡.由于巴人文化广场位于凤凰山,四周没有高大的建筑群遮风挡雨,终年处于风口上,广场植物栽了一批又一批,成活率却较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1.2土壤不适应植物生长忽视乡土植物的应用
土壤里腐殖质越多,土壤就越肥沃.而巴人文化广场在原页岩砖瓦厂的旧址上修建,烧砖将大量比较疏松的表层土、下层土取走,只剩下缺少养料的岩石层土,非常贫瘠,同时,属山地森林酸性黄棕壤,四川俗称石谷子,粘土少,石子多,植物难以生长.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凤凰山地貌特征,忽视广场绿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对广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设计者缺乏对植物生态习性的了解,忽视凤凰山乡土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异地移植银杏、水杉等再生树,导致许多银杏、水杉树在广场绿地中生长不良,极大地影响了广场绿地的综合效果,造成了绿化成本的成倍增长.
1.3植物景观设计与周围自然景观不协调
巴人文化广场的一边背靠以柏树为主且四季郁郁葱葱的凤凰山,其余三边则是村民种的菜地及梯田,具有浓郁的乡野气息.而广场虽有成排的桂花树、成丛的银杏树、低矮的植物,以及现代草坪和麦冬等,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树栽花种草,华而不实,植物景观设计显得很生硬,与周围自然植物景观格格不入.
2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进一步提升设计质量,确保设计效果,结合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弊端,我们认为,其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一般性原则.
2.1经济适用美观原则
根据经济学的投入和产出原理,将广场的投入与植物景观设计的美学价值、实用价值和利益价值进行统筹规划,既要尽可能节约经济成本,避免奢侈浪费,降低资金投入,使植物景观设计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要合理配置各类植物,加强后期的管理与维护,使植物景观设计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借各种植物独有的形状、韵律、色彩和香味,或者表现人的意志和品格,或者表现人的审美情趣,使人触景生情,赋予植物拟人化的品格.
2.2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原则
乡土植物是在本土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从广场自然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周围自然景观要素和广场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因地制宜地选择乡土植物,宜树则树,宜菜则菜,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如松树、菜地、梯田元素等,充分反映出广场特色.
2.3利用植物本身的文化属性延续和提升巴文化原则
在巴人文化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中表现、延续和提升巴文化.在详细考察凤凰山植物特色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植物的文化美以及象征作用,充分利用植物的人格化特点,将巴民俗风情、巴文化内涵有机融入于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同时,充分利用凤凰山上本土植物的文化属性和四季变化的色彩,使广场的植物景观具有达州特有的地域特色和巴文化特征.
2.4生态节能又师法自然原则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根据巴人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规划,对巴人文化广场的植物景观特征进行综合研判.广场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植物配置时,应尽可能地合理利用植物,避免植物的浪费,还应重复利用现有植物,使植物循环再生,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适合广场土壤和气候的植物.同时,应遵循广场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既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又科学地处理好自然群落内各种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寄生关系、附生关系等,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生态和景观效益.
3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路径选择
植物景观不仅包括各种植物的选取,还包括各种植物的配置.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的设计表达,既要符合一般植物景观设计原则,而且还要考虑其本土性要求.
3.1植物景观设计与巴文化主题有机结合
巴文化是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灵魂.古代巴人以白虎为图腾,以洞穴为家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更练就出宛如山脊般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这就是勇猛刚毅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意志、豪迈豁达的心态,千年跋涉,百代传承,生生不息,既是达州巴文化内涵的根基,又是达州巴文化的灵魂和巴文化精神所在,更是达州巴文化的风韵和魅力所在.要从达州巴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入手,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条件有机结合,突出巴文化脉络的神韵,打造巴文化主题.植物景观又是巴文化的载体.所以,景观植物在景观设计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花草、林木,而是生态、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体.乡土植物是能够反映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之一,如达州市的乡土树种松树柏树,是最能体现巴文化特色的植物,同时还是四季长青又长寿的乡土树种,永远代表崇高、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对巴文化性格与精神风貌的概括提炼.又比如形态优美的斑竹、水竹,体现了富有气节、挺拔凌云、坚贞不屈的巴文化品质.将这些饱含巴文化内涵的植物品种通过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的表现技法,大力发挥这些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这些植物的形、色彩和线条等,用美学特征去设计创作植物景观,与广场上貔貅、汉阙和青铜虎钮这些具有鲜明巴文化特征的景观小品高度融合,共同体现巴文化主题.
3.2植物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
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1andscapearchitec-ture)的核心.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学和美学理论,以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为特色,以人为本、以乡土自然为本、以乡土植物为本,以完整的生态链作为设计考虑的终极内容,充分尊重广场休闲、娱乐的功能需求和人与自然的融合,注重植物的生态特征.生长于每一气候带的生物群落具有适应于本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它不仅体现在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而且体现在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还体现在群落植物种类的生理习性上.所以,应充分综合考虑广场处于海拔800米山脊的气候和土壤因素,植物景观设计尽量保持原有环境的自然状态,以乡土松树为主,再灵动地配置春夏绿色秋冬金黄色的山野茅草,是广场最合适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随着四季的变换,茅草由青色变为棕色,与山道粗犷的线条相配合,同时精心设计种植茅草的场地,一定会呈现出植物景观中山地野草那巧夺天工的形式美,将构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似乎诉说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情感、态度以及人生理想.因此,广场植物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既能够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也可以通过创造一些自然的景观,让人们充分感受自然气息,同时还能够使广场与周围的小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的有机整体.与此同时,应对高达几十米的光秃秃的似刀切一般光滑陡峭的断崖进行治理,或将其崖面打造成适合攀岩运动的项目,或将其平整种上爬山虎植物,使其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3.3植物景观设计与乡土植物有机结合
乡土植物既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又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对于环境的要求较之于奇花异草来说不仅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而且后期的管理成本较低,更能彰显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人文魅力.巴人文化广场位于凤凰山的南边,凤凰山成片的松树柏树使之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所以广场植物配置首选应该是松树柏树,易于生长.同时,凤凰山有漫山遍野自然生长的毛茅,春夏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秋冬呈现出大片的金黄色,生命力非常旺盛,是凤凰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像俞孔坚提出的“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可以作为广场有意味的植物景观元素,通过加工和再设计,以新形式、新意蕴和新的时代气息,使之形成十年景观、百年风景、千年风土,给生活在达州的人带来亲切感,表达对足下文化、野草之美的珍惜之情,从而创造出极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
3.4植物景观设计与农耕文化有机结合
农耕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巴人文化广场除一边背山外,其余三边是梯田和菜地,因此,在植物的选择上,必须与周边的农耕文化紧密结合,才能使之与周边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并给市民提供农耕文化的参与和体验,提供贴近自然和内心需求的景观.如设置菜地、荷田、稻田等,这些景观建设和管理成本低、技术要求也低,不仅有利于农耕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和丰富,而且有利于提高绿化水平,有利于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通过将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农耕菜地、青青荷田、水稻田艺术地植入广场中,进而采用现代景观设计表现手法,使巴人文化广场既具有满足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功能,又具有体现参与现代农村生产劳动等功能.耕种传统在这里被赋予全新的内容,农耕文化可以得到活生生的展现;可以唤醒都市人对儿时田野生活的记忆,并获得休闲娱乐和亲历生产劳动的体验,使人们也多了一份享受大自然馈赠的乐趣.
4结语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环境设计
人性化环境设计应首先体现在对人本身的关爱上,主要表现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前者研究人的行为方式,强调环境之于身体的舒适性;后者则强调建筑具有近似生命的语言,环境对人产生不可抗拒的亲和力,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环境设计就要体现这一原则,人与环境要做到和谐统一。
一、图书馆建筑设计要注重外型与功能的统一
高校图书馆建筑是校园内的人文景观,体现了高校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其建筑风格应具有很强的文化氛围,根据本地区、本高校的文化特色,将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融入到图书馆建筑,同时必须增强现代意识,使图书馆建筑体现出时代的特色。现代高校图书馆应是开放型的,大量的书刊、资料均采用开架借阅的方式,因而大都采用大开间的格局。为了增加使用上的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图书馆通常采用同层高、同柱网、同载荷的设计方案。近年来新建的高校图书馆,都充分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总体来说,通过建筑方案的“个性”与结构设计的“共性”相结合,来体现整个建筑物的内涵。在充分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追求造型、环境的统一,使图书馆多一些有效的适应空间,能高效、快速地发挥其收集、传递知识信息的职能,这成为图书馆设计师共同的目标。
二、环境景观要“境”与“意”相结合
建筑离不开环境,人们在审视建筑美的同时,也对周围环境做出了相应的要求。
这里所说的“境”是指高校图书馆客观存在的外部环境,也是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读者普遍希望图书馆建在交通方便、接近服务对象、无噪音、无污染的校园中心地带。在选择图书馆馆址时,要着重考虑图书馆建筑与校园内学生密集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建筑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更便捷地为读者服务,才能成为广大师生心目中的文化信息中心。
“意”指的是对图书馆外部环境设计的主观构思。应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的特色和有利因素,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综合功能、艺术、历史、文化等要素,分析读者心理,创造出让人感到亲切、为多数人喜爱的环境景观。
三、室内装修体现以人为本
图书馆室内装修不追求华贵的材料、繁多的装饰,趋向简洁、合理、舒适、实用。
首先,应明确图书馆空间使用功能,分析读者的体能结构、心理形态和活动需要等多种因素,通过合理的室内空间布局和设施家具的设计,使室内环境适应读者要求。
其次,要注重视觉环境设计,空间界面色彩要求搭配和谐、色调淡雅,墙面色一般比天花色稍深,采用明亮的中间色,而不用纯白色,可以减少读者眼部疲劳。材质尽量考虑亚光或无光材料,可避免炫光产生,也可降低噪音,为读者营造柔和、静谧的阅读环境。在造型、线条运用上注重对称,避免强制性引导视线的因素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再次,要注意空气环境设计,使室内空间湿度、温度适应工作、阅读和藏书保护要求,其中以自然通风为主,并运用现代化设备保证室内湿度、温度指标。
四、陈设艺术讲求柔化空间、调节色彩
图书馆大开间的布局特点、大面积的书架和阅览桌椅、中调的色彩等,构成了冷硬、沉闷的空间。各种陈设品的介入无疑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使空间刚中有柔,和谐悦目。
陈设艺术的范畴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高校图书馆应考虑自身特点,取用精华。例如在大厅一角展示一些本校师生的艺术作品、具有民族特色的剪纸、服饰、风筝、观赏石等,或利用大厅墙面制作巨幅壁画、壁挂、浅浮雕等。根据读者亲近自然的心理,可以在中庭或天井陈设一组室内山水,涓涓细流,动中有静。阅览室是学习的环境,陈设艺术趋向简洁,在墙面点缀一些小幅字画或在柱边摆放石膏雕塑,这些陈设品营造出了一种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读者的求知欲。
标牌、指示牌、布局图、标引等也可纳入陈设艺术的范畴,须精心设计制作,注意与整体氛围的协调与和谐,从而点缀和美化环境。
五、精心营造绿色环境
图书馆内部环境的设计应高度关注读者对绿色的心理需求,使图书馆内外建筑的实用空间与绿色观赏空间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室内外自然环境相互辉映,令读者感到愉快舒畅,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营造绿色环境的通常做法有:正门、大厅摆放青翠茂盛的大株植物,如铁树、棕竹、琴叶榕、关阴针葵等,再配以雏菊、串红、大丽花、金角草等中小型盆花带,形成热烈、庄重而又富有生机的风格。读者休息室、走廊和楼梯拐角处,可以放置一些观叶植物,如橡皮树、绿萝、龟背竹、巴西木等,利用绿色叶片和彩斑叶片互相衬映,构成景致各异而又富有自然气息的生物角,注意不可妨碍读者通行和环境通风。书库和阅览室绿化应以雅致、安宁风格为主,在窗台、角落、走道上摆放绿色盆栽,消除了室内空间的生硬感。在天台、屋顶处建造“空中花园”时,考虑到风大、土薄等情况,适宜种植攀沿植物、蔓生植物和一些低矮的灌木、花卉、草坪。“空中花园”大大拓展了室内绿化空间,使屋顶生机盎然,减少屋顶滞尘量,还可调节室内温度,是读者休息小憩的好场所。
结语
作为人文精神家园的图书馆,营造人文化的学习环境,是高校图书馆的宗旨。读者在图书馆身心放松,有一种满足感和信任感,但当前高校图书馆只重视馆藏和设备的状况,不能适应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和方向。因此,对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环境设计进行探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绮曼,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刘玉楼.室内绿化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郑宏.环境景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景观设计及其特点
1、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 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 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环境。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 是在对土地性质研究之后做出的综合利用, 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 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 哪些应保持其现状。城市的美,不仅意味着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内容, 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 还应符合形式美原则。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之后, 城市景观设计就反映城市的性质。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 首都北京的安街政治气氛浓重; 杭州作为旅游城市, 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城市景观还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的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 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 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2、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
景观可理解为景与观的统一体。景, 即风景、景物, 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 观, 即观看、观赏, 是指人对景的各种主观感受。从环境艺术角度看, 景观是一种视觉现象、自然现象、生态现象、文化现象等人类生活环境中一切视觉事件和视觉事物的总和, 是一门相互关系的艺术。广义上分, 城市环境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自然地域性的综合体现, 有地域性的特点。人文景观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概括, 具有历史性、人文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特点。就人文景观而言, 由于人类文化传统的差异, 美学思想的不同, 所以形成的景观风格也有很大差别。大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以儒教文化为中心的东亚人文景观;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欧美人文景观; 以天主教文化为中心的拉丁人文景观; 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中心的阿拉伯人文景观;以印度教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人文景观。
二、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
所共同的感受。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像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像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像的形成能力。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想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
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三、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做出回答。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做出回答。
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当广场的地面过大,使建筑物看去像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杨树林.朱仪浅谈城市景观设计方法[期刊论文]-大舞台2010(4)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式;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新中式风格景观介于古典中式与现代中式之间,它延续了古典园林中的一些景观要素并做了一定的改进,根据各地特色吸收了当地的
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兼容了一些时尚的元素。能
从景观外表上捕捉到中式景观的影子,也能从意境上感受
到中式生活的韵味。新中式是介于古典中式与现代中式之
前的风格。 由于新中式风格在传统景观基础上有较多改
进和创新,目前在别墅和公寓项目中都有应用。
1、新中式园林产生的背景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东方文化又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以当代的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和审美爱好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新中式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
2、传承发展
2.1新中式景观的造园思想源自古典园林,直接表现在对古典园林景观布局与造园手法的再现。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融合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成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造园思想。依次而产生的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空间的对比、藏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渗透与层次、空间序列、花木配置等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景观的设计。
2.2中国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写意,而古典园林作为中国画的实践版本,通过山水建筑、植物四季变化、诗词牌匾等将大自然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新中式景观,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场所精神、文化设计创造景观空间,最终达到传统空间意境的现代再现,让使用者和景观空间真正地达到情景交融。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的手法创作出“街-巷-院-家”的层层递进的传统空间秩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邻里交往空间。这样对中国传统生活模式的再现,深系中国情节,体现新中式景观对中式情感与情节的表现,达到了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追求。
3、万科第五园——典型新中式景观解析
3.1 设计风格
万科第五园是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3.2园林营造
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4、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趋势
4.1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从过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现在成为自然界的一员。与此相适应的是,风景园林师过去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现在则倾向于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主体。
4.2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同样,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随意去掉一些景观元素,或破坏了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极有可能在许多层面上影响到原先错综复杂、彼此连接的景观格局。如前所述,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对于那些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这样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4.3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遗产等。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就是要再现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的观察和利用景观的方式。风景园林师应是坚定的“完美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不应满足于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而应追求本地区地域景观的完整性。
5、结语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激烈演进,以及西方园林景观概念的传入,其发展之路几度调整,从全部照抄西式园林景观的浮躁冒进到探索寻求新时代中式园林的实践尝试。重拾古典园林精髓、创造城市精神,一批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项目应运而生,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也初步形成了我国本土地域化的新中式景观。
参考文献:
[1]姜凌,万婧,潘鄱. 新中式景观初探[J],北方园艺, 2011(06):119-121.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设计原则;设计内容
前言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道路的绿化也越来越重视,其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交通空间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市道路绿化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美观效应、提升城市的内涵水平,同时也是人们对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改观体现,此外对于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以及展示城市文明状态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城市系统发展还不完善,造成有些城市只是注重城市道路的交通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功能,使得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发展缓慢。
1 影响道路绿化的主要因素
城市道路的绿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由于运用的植物种类偏少,结构单一,造成植物观赏性不足;还有就是盲目的选择外来物种,造成成活率不高,影响景观价值,更有甚者严重影响了本区域的生态平衡;此外,对于城市园林植物种类分配不足,不能展现本区域的文化和地方特色,缺少视觉和文化感知能力。
2 道路景观绿化设计遵循的主要原则
城市道路空间主要是提供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休息以及相互来往、货物运输等主要功能,满足人们的出行、运输功能。而城市的道路绿化设计则是在满足以上功能之后,为增加城市色彩、优化城市环境质量、减少城市尘埃、噪音等作出的改进,为城市居民的良好生活以及整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在城市的道路设计当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以及乘车工具的动态流量,充分体现人文景观与实际使用价值之间的结合,在提高人们视觉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行车、以及行人直接的安全行驶性。
为此,一定要做到设计的长期稳定性,即植物群落生长的合理性;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协调关系;结合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等方法,优化资源设计,形成经济可行性方案;同时一定要保证城市道路最主要的交通功能,加强行运过程中的便利及安全性。
3 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主要方面
3.1 完成道路基本的交通运输功能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中的道路绿地,应该首先满足道路行驶中的安全性,符合车辆及行人视线和行车净空的基本要求,同时做到防尘、庇荫和控制交通承载能力的作用。严格按照道路有关规定进行合理绿化,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及其内侧的规定范围内,树木高度不得影响驾驶员视线的通透;弯道外侧树木边缘必须栽种整齐,指导行车路线。另外,为了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可以设置围栏、信号灯以及标示警示牌等作为行车辅助工具。
3.2 绿化道路所用植物的选择
(1)行道树的选择。行道树主要是为了美化街边环境,夏季为行人及道路遮阴避阳,为此它的选择以乔木为主。乔木主要是由于它的生命力较强、病虫害较低、便于管理而作为行道树进行栽种。同时,在众多的乔木种类里,也要选择那些观赏性较强、植株生长整齐、分支点较高、寿命长、以及叶片紧密、有较大浓荫的树种,同时尽量选择秋季变色、晚秋落叶时间集中,便于清扫以及适合冬天可观树形的树种。此外,行道树的选择,还要有一定的吸尘、净化功能,并且易于大树移植等特点,但是生长速度不能太缓慢。
(2)绿化带的选择。绿化带主要是设置在人行道、建筑红线以及分车带等地方,主要以灌木为主。选择那些株型合适,花期长,无刺、少刺植物,并且易于管理和修剪,同时具备一定的吸尘、减弱噪音功能。
(3)露地花卉的选择。为了搭配乔灌的组合与形态,一般选择宿根为主的露地花卉,重点部位采用短年生的草本花卉,但不能使用过多。
3.3 显示道路的动态园林艺术
中间绿化带、红线绿化带以及主辅分隔绿带之间是体现城市道路绿化与动态景观绿化的主要部分,但每种绿化带之间的设计方法却又不尽相同。
(1)中间绿化带的动态景观设计。由于中间绿化带位于道路的中间位置,具有双向运动的观赏性,以及防止夜间弦光影响行车的作用,为此中间绿化带一般由一个个主景植物串连而成,通过主景间的差异将大灌木以及乔灌组合起来,并合理种植枝叶茂密的常绿性植物作为减弱夜间行车对面远光灯的照射作用。此外,中间绿化带与超车道相邻,在道路的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其设计上一定要合理搭配各种植物的种植与分布。
(2)侧分隔绿化带的动态景观设计。侧分隔绿化带位于匀速道旁边,主要是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的分离,对非机动车辆具有一定的庇护作用,并且承担主要的吸尘、降噪功能。它的选择一般以乔、灌、地被植物自由组合,但是要确保不能阻碍行车视野,要有高低层次感,便于污染物的扩散。
(3)红线绿化带的动态景观设计。红线绿化带是隔离人行道与外部环境的绿化区域,在道路的最外侧,主要以行人和自行车为观赏视点。当绿化带宽度大于4米时,多以乔、灌、地被植物以自然的配置形式混交;当宽度大于10米时,则突出层次结构,以前后背景林为依托,丰富景色观赏价值。前景林可随行人视觉变化,在不同区域内配置多种景观特色区域,而背景林则以突出生态效益为主,种植一些经济性混交林,同时为城市环境的净化起到重要作用。
3.4 彰显地方人文景观特点
每个城市由于他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地理位置各不相同,在道路绿化的景观设计上,为了突出各自重点,必须针对不同道路的绿化进行规划设计,符合城市特性。在凸显各个城市的文化和地域特色时,注重个性化设计原则,可以将各个城市的市花、特色树种为依托,以城市本土树种为基调,综合其他植物进行规划设计,使城市本身的绿化赋予浓重的地域特色。通过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城市居民本身的归属感,也能使外地游客更为直观的感受这个城市的地域文化。
4 结语
现代化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不仅是简单的园林自然景观的体现,同时也是展现一个城市道路生态环境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体现一座城市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文明成果,是作为人们对一个新的城市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窗口。为此,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一座现代化城市精神面貌以及文明水平的评估,也是对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好坏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更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设计水准。
参考文献:
[1]孟欣慧.中小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14).
[2]周敏.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J].山西建筑,2007(12).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6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要与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相协调,展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在进行景观与文化、生态、视觉资源整合的同时应以不影响交通安全为前提,充分发挥景观设计在改善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和丰富沿线视觉景观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高速公路沿线、线性、动态、地域性
Along the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research
--to chongqing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along as an example
HuangYun Jing chongqing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401147 in chongqing
Abstract:
Along the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be and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historical culture mutually, show the local culture connotation. In landscape and culture, ecology, visu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should not affect the traffic safety, give full play to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improving highwa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ich visual landscape along the role of.
Key words:
Along the highway, linear, dynamic, regional
1引言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指由建筑、周边自然环境及人的活动等因素所构成的一个总的空间概念,它表示环境作为人的视觉所感知的一种景观特征。同时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是一个动态三维空间景观,具有韵律感和美感。高速公路把不同的景点结成了连续的景观序列,使人产生一种累积的强化效果,同时道路本身又成为景观的视线走廊。也就是说,高速公路景观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功能性和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公路与周围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综合体系。
2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空间特性
2.1线性景观空间
高速公路是空间中一种抽象的线性构图,它有机地连接了沿线各种不同的景观单元。当车辆行驶于其上时,随着路面倾斜、弯曲、上坡、下坡等多种动势的变化,人们可以感受到沿线丰富的景观资源,而这些原本各异的景观资源也会因为公路的修筑而被连贯成一个整合的线性空间,即包含其路域范围内多种景观元素的线性景观空间。
2.2动态景观空间
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由于人本身具有一定的速度,使得沿线景观的每一个画面的展示可能只是瞬间,但却是连续的;同时,随着速度的变化,驾驶者的视域、视距也会发生改变,导致了他在公路上看到的、注意到和感受到的事物及其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因此,高速公路沿线景观不同我们通常看到的静止的三维景观空间,它是公路使用者在路上以一定速度运动时的视野中出现的四维景观空间。
3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类型
3.1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是以村落为景观主体,将绿化与村落结合所形成的乡村风景。乡村景观包括成片的乡村聚落景观、散落的民居建筑及与其周围农田构成的景观和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民居建筑群落景观。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时,通过自然的地形地貌、植物及土壤等元素来弱化公路的存在。在离高速公路近的村落前通过点缀少量的乔木,而离高速公路远的村落则结合片林设置,使村落与片林相互交替、穿插,与高速公路之间的视觉关系不要过于显露。以便使村落在树林中产生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营造出良好外部环境,勾画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
3.2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是指高速公路穿过城市时,把公路系统成功地融入城市结构并创造一个统一和谐的视觉环境。高速公路在重要的位置可以成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节点,在过渡边沿应与周围社区的环境协调。公路绿地景观的规划根据绿化区域的面积大小、所经城市的建筑风格、城市原有绿化风格等因素综合考虑,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边界区域的处理,比如可利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使其得到“软化”效果并自然地过渡。
3.3山地景观
在山区及丘陵地区的高速公路沿线,由于所经过的地貌变化很大,故在与山地相接处,要考虑将自然的景观展示给乘客。高速公路绕行于山地之间,在与自然景观相接处要仔细设计,处理要十分精细。边坡景观是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的过渡,在设计时要注意与其协调,减少边坡的工程痕迹,一般主体山形为大面积的绿化,到山坡、山脚处则整理出一条很清晰的乔木林缘线。林缘线以上是茂密的森林,林缘线以下是大片的草地。草地往山脚下延伸,与地坪相接并顺着起伏的土丘向农田过渡。以便形成具有丰富层次的景观。运用大树适当地点缀大片的土丘草地使山形的起伏得以充分地展示,为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视野。
4重庆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重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在认识上和设计方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缺乏理论研究及相关规范的指导
由于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对公路沿线景观,尤其是高速公路来说,这一新领域、新问题的研究、探讨还处在较为滞后的阶段,所以对于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的认识、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景观建设目标等方面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几乎没有可资借鉴的案例和方法进行指导。
4.2缺乏动态性、序列性景观设计意识
景观序列是由空间序列与景观设计理论相结合而派生的,是风景景物、空间环境与序列的合成,按照自然或人文景观在时间、空间以及景观意趣按一定次序的有序排列,使景物空间层层深入地展开。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是人们从道路上看到的一切物体,包括自然构造物和人工构造物,道路线形将这些构造物有机的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景观序列。景观序列是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4.3高速公路沿线绿化的无序性和城市化倾向
由于对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经常盲目的套用城市道路沿线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和原则。这使得许多高速公路沿线景观呈现出明显得城市化特征,并将本不适合环境要求的市政园林绿化、广场雕塑和室内装饰等美化手法应用于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营造中,未能充分体现出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5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原则
整个沿线景观设计要与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相协调,展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在进行景观与文化、生态、视觉资源整合的同时应以不影响交通安全为前提,充分发挥景观设计在改善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和丰富沿线视觉景观方面所起的作用。
5.1整体性原则
高速公路沿线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部分较多,每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构造物,应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在景观设计时既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沿途景点、附属设施以及绿化植物要有统一感和连续性,避免互相独立,缺乏整体协调性。
5.2美观性原则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需充分考虑景观的美学功能。宏观上,这种特性由周边环境的地形、植被、土地使用状况等客观因素决定的,它们从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等外部信息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5.3地域性原则
高速公路路线较长,跨地区、跨地域特点十分明显,因此,设计时应尊重自然,就地、就近取材,要充分地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沿线景观,对高速公路沿线有价值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应尽量保留修缮。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受自然环境的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区域特征的文化现象。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及社会环境等,因此,不同的地域有其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特色的文化,具有个性特征和识别性在进行高速公路公路景观设计时,充分利用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富含地域文化的景观环境,为驾乘人员提供了解历史和审美的体验的、具有导向意义的文化信息。
从空间上说,公路作为连续的线形空间,距离上短则十几公里,长则上百千公里,沿线跨越了不同的区域,是展示和宣扬各种地域文化的良好载体。高速公路考虑其自身连通作用的同时,景观设计应结合区域文化、时空差异,表达某种特定的文化含义,如历史文化感、积极向上的精神,民俗文化的表现等。
5.4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的基础与前提。在进行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视觉空间大小、线型变化、色彩及尺度、以及视觉导向、视觉连续性等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以便消除司乘人员在行车时所产生的心理压抑感、威胁感及视觉上的遮挡。
5.5生态性原则
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原则来进行高速公路沿线的景观设计,使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地貌的处理,创造自然和谐的新景观。科学而艺术的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公路生态景观。
6重庆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总体指引
特征层面:分线分段自然风貌、建筑风貌高度融合的重要线型乡村景观展示空间。
绕城高速――绿廊粉黛饰绕城
成渝高速――香樟青庭耀成渝
渝遂高速――银杏碧瓦炫渝遂
渝邻高速――秋枫褐檐绘渝邻
渝合高速――松映黄赭展渝合
渝鄂高速――枫中灰褐掩渝鄂
渝湘高速――黄桷褐枋呈渝湘
渝利高速――杉栾柱骑出渝利
渝黔高速――榕掩版栗显渝黔
渝泸高速――枫松栗枋衬渝泸
规划层面: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的改善;两侧沿山、沿江及周边风景区、古镇古村落等的景观环境协调;以重点示范村整治带动沿线风貌的改善与环境品质提升。
7具体内容与设计手法
由于重庆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大农村的特性。重庆高速公路沿线以乡村景观为主,大地景观与乡土建筑作为主要的景观构成元素。
7.1绕城高速
绕城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七区,分别为:北碚、沙坪坝、九龙坡、巴南、南岸、江北、渝北以及紧邻主城的江津区。
建筑景观要素:以传统民居为主,融入现代元素,屋顶平坡相参。绕城高速距离城市较近,考虑其区域的特殊性,为能使民居更好的与现代城市建筑相融合,屋顶采用坡屋顶与平屋顶相结合的方式,深灰色塑钢窗,增加青石墙面的比例,以突出其时代感。深灰色瓦,褐色檐口,木色装饰穿枋柱,青砖勒脚窗台以下。
植被配置:林秀芳香、绿带花廊,五片不同主题不同植被特征:
宜居重庆(西北):香樟、天竺桂、桢楠;
开放重庆(北、东北):黄桷树、小叶榕、山茶;
森林重庆(东部):秋枫、竹类;
红色足迹(南部):雪松、紫叶李、三角枫;
智慧重庆(西部):黄葛兰、桂花、含笑。
7.2渝邻高速
渝邻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渝北区。
建筑景观要素:对已改造建筑进行修整,对未改造的按照本规划进行改造。渝北地区绝大部分建筑已经整改,但少数效果不是很理想,为营造坡屋顶,许多新搭建的第三层均未安装门窗,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外立面的完整性;原檐口采用大红色,非常突兀。此次建筑修整主要针对门窗安装,檐口色调的调整(调整为深褐色)。
植被配置:深山含笑、秋枫、桂花、黄桷兰。
7.3渝合高速
渝合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北碚区以及周边区县中的合川区。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川东民居,以浅黄色墙面、赭色穿枋为主。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瓦,白色檐口,褐色装饰性穿枋柱,勒脚齐窗下口,以土黄色墙面为主,穿插白墙面,局部底层墙面采用灰色,白水泥勾缝,形成青砖贴面效果,赭色门窗。
植被配置:雪松、秋枫、桂花、黄桷兰。
7.4渝遂高速
渝遂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沙坪坝区以及周边区县中的璧山县、铜梁县、潼南县。
建筑景观要素:以深蓝色坡屋面、灰色穿枋式传统民居。屋顶采用坡屋顶,深蓝灰色瓦,白色檐口,灰色装饰性穿枋柱,灰色勒脚窗台以下,白水泥勾缝,赭色门窗,门窗周边刷灰色装饰性线条。
植被配置:银杏、红枫、天竺桂、秋枫、桂花、黄桷兰。
7.5成渝高速
成渝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璧山县、永川区、荣昌县。
建筑景观要素:灰色调川东民居,青砖贴面。成渝高速作为最早的交通要道,其沿线建筑建设的相对较好较完整,考虑到原建筑情况,此次改造中将融入少量现代元素,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呼应关系。仍然采用传统建筑的元素――全坡屋顶,但门窗色调改为体现时代气息的深灰色,在围墙等部位运用挖条形孔洞等现代处理手法,提高青砖墙面的比例,局部可作一层高。改造要点:坡屋顶、深灰色瓦、褐色檐口、赭色穿枋柱、青砖勒角、深灰色塑钢窗。
植被配置:香樟、乐昌含笑、秋枫、桂花、黄桷兰。
7.6渝黔高速
渝黔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綦江县。
建筑景观要素:灰色屋面、板栗穿枋,融入版画元素。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机制瓦,白色檐口,浅灰色或褐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刷灰色涂料勾白缝,板栗色门窗。一层可采用灰色面砖贴面,结合地域特色文化部分建筑采取版画上墙措施。
7.7渝湘高速
渝湘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南川区、武隆县、彭水县、黔江县。
建筑景观要素:渝东南传统民居,褐色穿枋、灰色坡面为主。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或灰色瓦,褐色檐口,褐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刷褐色涂料,褐色门窗。
植被配置:黄桷兰、香樟、秋枫、桂花。
7.8渝利高速
渝利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忠县、石柱县。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民居,褐色调为主,木材贴面。屋顶采用坡屋顶,屋顶下可做木质装饰构架。深灰色或灰色瓦,褐色檐口,褐色装饰线条或木条贴面,勒脚窗台以下,刷褐色涂料或木板贴面,赭色门窗。
植被配置:栾树、水杉、秋枫、桂花、黄桷兰。
7.9渝鄂高速
渝鄂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长寿区、垫江县、梁平县、万州区、开县、云阳县。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民居,灰色调为主,局部青砖贴面,部分可采用风火山墙。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或灰色瓦,山墙可采取风火山墙,褐色或灰色檐口,灰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部分砖砌建筑可一层高,刷灰色涂料或灰色涂料勾白缝,赭色门窗。
植被配置:秋枫、广玉兰、桂花、黄桷兰。
7.10渝泸高速
渝泸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江津区。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民居,板栗穿枋。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瓦,板栗色檐口,板栗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刷灰色涂料勾白缝,板栗色门窗。
植被配置:三角枫、雪松、秋枫、桂花、黄桷兰。
8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对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其通过研究高速公路所经区域具有的独特特征,包括乡土材料、乡土建筑技术、民风民俗,在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以继承和发展的态度融入景观设计当中,达到尊重地域环境,展现本土特色和地方风貌,体现地域特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志洲.公路景观与传统文化研究[J].中国公路,2004,(18)
[2]汤振兴.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3]金澜,黄锡刚.高速公路绿地景观设计初探[J].浙江建筑,2006,(2)
[4]吕大伟.浅析广东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J].公路交通技术,2005(4)
[5]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乡村风貌总体规划2010
[6]杨满宏.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J].国外公路,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