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毕业鉴定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毕业鉴定报告范文1
英国工读交替的现代学徒制
随着社会生产对工人素质要求的提高,传统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于是,英国发展出了由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工读交替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做法是:整个学徒期一般持续4~5年,第一年徒工脱产到继续教育学院或“产业训练委员会”的训练中心去学习,在以后的几年中,培训主要在企业内进行,徒工可利用企业学习日每周一天或两个半天带薪去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也可去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一些“阶段性脱产学习”的部分时间制课程,徒工完成整个学徒训练计划,并顺利通过相关考核,还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英国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英国保守党政府1993年的政府预算报告。从那时起,学徒培训就被列入政府预算,培训经费也有了稳定的保障。由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及其下设的地方委员会负责本地区学徒制培训的资助,其资助程序是由政府制定预算,各地再根据本地区行业发展情况,制定各自的资金拨付计划。
英国现代学徒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规定的学习内容以外,允许增加学习内容或适当延长培训时间,政府在学习延长期仍然会给予适当资助。
新加坡符合国情的“教学工厂”
双元制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新加坡在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国情的不同。于是在借鉴德国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了展示新加坡的双元制——教学工厂。
“教学工厂”并不意味着在学校之下再办一个教学实习工厂,或在社会上划定某个工厂定点实习,而是把学校按工厂的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的模式办,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模式被各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广泛采用,推动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新加坡也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联合举办了各种培训中心,如与法国合作的新技术学院,与德国合作的德新技术培训中心等。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也先后与外国厂商联办了不少职业训练中心。这些机构是与工业发达国家合办的,因而可借助外国的资金、技术、设备和专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除每年由国家拨款发展职业教育外,政府还制定了一项政策,即从1979年起,通过企业集资建立技能发展基金。政府规定,企业必须为工资每月不满750新元的职工缴纳相当于该职工工资1%~4%的技能发展基金,由国家生产力局掌握此项基金。实际上,它可以说是对雇主的一种强制性征税,迫使雇主减少雇佣低技能职工,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韩国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地位
过去,在韩国人们的头脑里,“体力劳动低贱”的思想比较严重,一般人都不愿接受职业教育。韩国政府为了改变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改革了高中升学考试方案。将报考职业高中的升学考试放在前期,报考普通高中的升学考试放在后期,考生若被职业高中录取,就不得再参加普通高中升学考试。在韩国,职业高中的录取标准不但高于普通高中,而且还要进行复试。
其次是改革了奖学金制度。20世纪80年代,韩国提高了职业学校的助学金,还出台免收部分职业高中学生学费政策。
韩国政府还出台政策,优先保障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就业后即能获得熟练工人证书。在韩国,最高档次的技术工人与最高档次的工程师同等重要,享受同样待遇。
由于农村农业类学校缺乏吸引力,为此韩国出台政策,农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即使成绩差些,也可以参加选拔,甚至被选送到农业高等院校,学制三年。这期间所有的费用由国家提供。毕业后,可直接成为农民后备劳动力培养对象,并享受国家提供的一切务农资金。但政府对其有任务要求,毕业生在6年内不许离开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如违反了要求,就要返还部分教育费用。
奥地利有特色的“模拟公司”
职业教育在奥地利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的大力支持,不少大公司大企业都将自己先进的设备无偿捐献给学校使用,使许多职业学校的设备优于一般企业,因此有不少职业学校成为行业中的技术龙头,不仅承担着为本行业进行产品质量鉴定的任务,而且学校出具的鉴定报告就成为了产品的质量认证书,而且这个认证书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国民的认同。
奥地利的商业经济类职业学校一般都设有独具特色的模拟公司。所谓模拟公司,是指该公司除赢利是虚假的以外,其余都与真实公司相同,一样设有市场部、营销部、采购部、财务部等部门,同样进行注册、缴税、为雇员投保,与其他公司进行生意、业务、资金往来,其业务往来包括物品的采购、销售、议价、文秘、管理等。
在维也纳职业技术学院还设立了管理全国各职业学校模拟公司的总部,总部设有模拟财政部、模拟银行、模拟税务局、模拟保险公司等机构,与各模拟公司联网形成了庞大的模拟市场,以确保各校模拟公司的正常运作。学生轮流在模拟公司的各个部门按照真实公司的方式开展工作,承办公司所有的业务。通过这些业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自立能力、写作能力及相互沟通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在各种商务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模拟公司还常与多家真实的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伙伴那里获得信息、资料和设备援助,作为回报,模拟公司会在模拟市场上为伙伴广告,宣传品牌。这样的合作,也使学生与各大公司建立起了密切的人际关系,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奥地利企业界采取了多种形式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如:由企业派遣高级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和研究指导,由企业承担职业教育所需的学生费用,或者由企业派职工到各高级职业学校进修。
德国“双元制”——最成功模式
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采用了“双元制”的教学体制,也就是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体制。在这一体制中,企业的需求就是教学的目的,学生所学的任何知识在他们离开学校之前必须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
德国的专科高等学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是德国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对于侧重培养学术型人才的传统大学来说,明显不适应。在这种背景下,专科高等学校应运而生。
德国专科高等学校的入学资格主要有学历和实践经历两方面的要求。各州对于进入专科高等学校的学生要求必须是文理高中或高级专业学校毕业。此外,接受过“双元制”职业培训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通过补习文理高中课程,达到高中毕业水平,也可以申请进入专科高等学校求学。为了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德国的专科高等学校与传统综合大学不同,对于从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主要是针对普通文理高中的毕业生),要求其必须具有一定的与所申请专业一致的实践经历,一般要求有3个月以上实习时间。申请入学者必须自己寻找企业进行实习,申请入学时要出示带班师傅的鉴定报告。
德国专科高等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为导向的,所以他们提出“专科高等学校希望将自己的毕业生培养成更加接近顾客的人才”。按照这一原则,专科高等学校自身也要不断研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确切把握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传统的综合类大学相比,德国专科高等学校培养的是专业性强、侧重实际应用的高级技艺型人才。而毕业生一般都会成长为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骨干或小企业的管理者及技术骨干。
专科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反映了德国教育发展的某些趋势。这些经验对我国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高中毕业鉴定报告范文2
记者:您先简单谈一下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大概情况吧!
Bill Liu:在美国,念了12年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有一半以上选择了高等教育,包括两年制的大学(community college)社区大学、四年制的大学(college,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 school ),每年有一半以上的高中毕业生(一千五百万以上)进入了公立的或者私立的高等学校。进入研究所的学生必须取得四年制大学的学士文凭。如果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取得三年制大学学位,必须要加一年当地研究所的课程,才能够直接进入美国研究所就读。美国学校的好坏并非由美国政府教育部来审查,而是由六个区域的大学审查委员会(Wester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 Northwest, North Central, Middle states, New England)由每个地区的评价协会来做审核。有些特殊的科目,如工程(Board of Engineering of Technology)还需要经过工程技术委员会评价,有的还要经过会计师、法律协会评价。有的高中毕业生也有许多毕业以后,直接进入就业市场,或者业余时间攻读社区大学,有了经济基础或者确定目标后,再完成四年制大学。
据统计,近50万国际学生在美国大学或者研究所就读,占全部学生人数的3.2%。国际学生中高达20%读商科,大约16%念工科,念大学学位的国际学生,仅占全部学生的2.5%;读研究所的,占全部学生的10%;念博士学位高达33%,取得博士学位的占全部的一半。在数学、生物和电机等专业中,自费读大学的国际学生有81%,全部自费读研究所的有48%,有一半以上的国际学生,或多或少,取得奖学金或者助学金,或者在学校开学时,担任每周不超过20小时的工作。
记者:您能简单介绍一下美国大学的奖学金,以及英语专业的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比较容易申请到奖学金吗?
Bill Liu:美国各大学的奖学金也是由慈善基金会捐助、校友捐助或者教授取得研究经费和助学金。其中,理工科及有实验研究项目的学生比较容易取得奖学金,对于文科学生和英美文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除非有下面几点特长,否则很难取得奖学金:
1、 专业研究的主题 2、四年大学的基础(GPA) 3、特殊工作经验 4、有价值的研究目标 5、通过进入研究所必需的考试与流利的英语写作表达能力 6、参与公益活动的经验与贡献
记者: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申请哪些专业和研究所?
Bill Liu: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申请的硕士专业很多,很广泛,例如人文学科硕士(Master of Arts)、理学硕士Science(MS)、工商管理硕士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艺术学硕士fine arts(MFA),法律硕士law(LLM)、社会工作学科硕士social work(MSW)、教育硕士Specialist in Education(EdS)和旅游及酒店管理硕士(Tourism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甚至电脑资讯等。重要的是,学生们应该以自己的个性和将来就业的方向早做正确的计划。目前,许多美国大学生都有两个专业,中国的英语专业学生也应该在大学时,应该及早准备double major 或者取得第二个专业学位,以备申请研究所,或者进入就业市场,取得经验后,再申请研究所(例如,很多MBA都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美国大学每年大约授予近50万硕士学位master degree,硕士学位大约在一到三年;每年授予5万名博士学位。
记者:说到操作层面,学生如何申请大学奖学金呢?
Bill Liu:要广泛地运用internet 资源,比如:
1、google搜索引擎,在其中输入自己的所寻找的专业的关键词。2、Yahoo 网站的education 分类。3、Peterson college board。4、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ETS)。5、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GRE)。
6、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TOEFL)。7、 Graduate.8、 Graduate Board's。9、北京美国大使馆属下的IRC(Information Resource Center)。
举例:下列几所学校给与中国学生奖学金:Arkansas State University;North Texas University
经济学生都可以用电子邮件、传真或者电话去函询问。信函要简洁中肯,控制在一页内,可附上课程研究报告的纲要。
鉴定承认大学学分由Educational Credential Evaluation Inc in Milwaukee鉴定。
记者:对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的留学生,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Bill Liu:我认为这类学生可在美国中西部或者南部德州地区寻找适当的研究所,避开加州西海岸和东部生活费高昂的地区,申请奖学金。这些区域全年自费的学生,全年费用也在两万美金之内,甚至可以找到一万五千美金一年的研究所,如果申请到免学费奖学金,全年生活的费用,也可透过在校工作每周不超过20小时或者找internship 工作,补助生活费用。全日制学生,一年以后,取得移民局的同意,可以在校外的工作。教育学位取得以后,可以透过移民局,申请Practical Training,否则就是非法打工,如果被抓到,将被遣送回国。
记者:在申请之前如何寻找参考书呢?
Bill Liu:在中国地区,有美国政府所属的Information Resource Center在中国宣导教育交流信息和资讯。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京广中心2801
电话:(010)6597-3242
传真:(010)6597-3006
高中毕业鉴定报告范文3
第一条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上海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和《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奉贤中学内地新疆班学生的入学、转学;升级、留级、休学、复学;毕业;奖励、处分等事项均按本细则办理。
第二章招生
第三条新疆班招生工作,在教育部指导和监督下,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负责组织。按照教育部关于新疆班招生的有关规定,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严格把握新生入学关,确保生源质量。
第四条凡报考新疆班的学生,必须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检要求,进行全面身体检查,严格进行肝功能化验和胸肺透视。体检表须有县级以上医院医生签署意见,医院盖章后有效。体检不合格者,不能录取。
第五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各地、州考试、阅卷、体检工作结束,将预选学生的档案、中考成绩、体检表等材料统一报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班领导小组高中班工作办公室审查,再有领导小组审核签署意见,发录取通知书。
第三章入学报到
第六条学生持录取通知书按时到学校报到,学校凭录取通知书为学生办理各项入学手续,并建立学生档案。依据《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学生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学习、生活和医疗费,并按规定进行学籍注册。
第七条被录取学生的档案(包括初中三年的学习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团员证明书、体育合格证和中考材料),都要随学生送内地该生所在学校。学校应在开学后一个月内,对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情况进行复查,发现条件不合格或有冒名顶替者,学校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班领导小组高中班工作办公室联系后,退回新疆。
第四章学制和学业管理
第八条新疆班预科学生进入学校后,将单独编班,待条件成熟后再过渡到与当地学生混合编班。新疆班的工作要纳入全校工作计划,统一管理。
第九条新疆班学制四年,含预科一年。新疆班学生不分民族统一编班,使用汉语文授课。预科阶段教学计划执行《内地新疆高中班预科教学计划(试行的)的通知》,重点补习初中的汉语文、英语和数、理、化课程,以达到初中毕业水平。教材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预科教材。
高中阶段的教学按当地教学计划执行。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新疆班编班形式,不作统一要求。可与当地学生合校分班或混合编班;学习成绩优秀,能够在当地普通高中插班学习的学生,可与当地学生混合编班。
第十条学校将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政治思想工作寓于各科教学和校内外各项活动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等。
第十一条新疆班学生必须服从学校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校纪校规。学校应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和劳动技能等表现进行全面考核和评定,作为对学生奖励和升留级的依据。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操行评定,并将评定意见书面通知家长,毕业时进行全面鉴定。
第五章成绩考核
第十二条预科新生入校后,三个月内学习成绩很差,跟班学习预科阶段确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可退回新疆,并可补录新生。
第十三条预科结业后,进行结业升学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中学习;成绩未达到要求、跟班学习确有困难者,根据《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可退回新疆。
第十四条经过考试、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要进行补考。补考后仍有2门主课(语文、数学、英语)或相当于2门主课以上课程不及格。跟班学习确有困难者,根据《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可实行逐步淘汰,退回新疆,在当地学校就读。
第六章休学、转学和毕业
第十五条对在册但患有疾病不能坚持学习,3个月内不能治愈的学生,学校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班领导小组高中班工作办公室联系后,有其安排接回新疆治疗:如家长要留子女在内地治疗。费用自理。
第十六条因病申请休学的,可休学一次。休学时间最长为一学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满需复学者,在休学期满前半个月,提出复学申请(附区以上医院证明),经学校批准,报区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即可复学。
第十七条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中途转学。
第十八条新疆班学生在毕业后发奉贤中学高中毕业证书。
第七章奖励与处分
第十九条对德智体诸方面或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分别授予“三好学生”称号或其他单项荣誉称号,给予必要的奖励。给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学金。学习期间,凡受表彰的学生,均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升学参考。
第二十条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应加强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凡对学生作出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处分的,学校要写出报告,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同时报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和新疆自治区教委备案。凡被退学、开除学籍返回新疆的学生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班领导小组高中班工作办公室通知学生家长按时接回。
第二十一条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的学生一学期后,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一学年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撤消其处分。
高中毕业鉴定报告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38(2012)01-0007-03
职业教育承担就业培训工作既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其服务社会实现公益价值的重要体现。以职业教育为主渠道,推进区域性就业培训体制机制创新对落实国家就业培训工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职业教育担负就业培训任务是法定义务
(一)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内涵
所谓职业培训,就是对学生或成人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培训活动。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法》第14条规定,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
所谓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就是指以职业院校或其他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为培训主体,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地方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发展需要,运用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各种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行政管理、企事业员工或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为目的的培养、教育、训练等活动。
(二)职业教育担负就业培训任务是法定义务
我国《宪法》、《劳动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等几部法律法规,已经构成了人力资源社会培训与保障的法律规定及其体系的顶层架构。
如《宪法》第42条规定“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劳动法》第3条和《公务员法》的第13条分别规定,“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公务员享有参加培训权利”。《职业教育法》第19条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就业促进法》第44条“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
上述法律法规还就地方政府、用人单位、技术人员、特定岗位、违规措施、培训职责、培训费用、培训要求提出了规定意见,是职业教育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的根本依据,也是企事业单位员工在培训方面享有相应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保障。但各项培训条款散见于各部法律法规之中,缺乏系统性与内在逻辑性,没有建立相应的培训细则和实施程序等法规体系,各地方政府在员工培训方面的制度建设发展不均衡。从宏观上看,有必要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培训机构的性质、办学指导思想、机构设置、培训范围、培训计划、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学员考核质量评估以及科研、咨询、管理、培训经费、工学矛盾等具体问题,使培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将培训纳入系统化、法制化轨道,切实有效地保障培训顺利的进行。
(三)承担社会培训职能是职业教育实现公益价值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战略高度规定了我国民生教育必须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我国职业教育具有公益性,一方面,政府每年以国民预算方式强化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社会公共资源,有着天然的公益性;另一方面,“翻开教育史,职业教育从产生那天起就是主要面向工农群众的一个教育类型。通过扶贫培训、就业创业培训为基层社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是职业教育实现公益价值的重要途径。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重大政策与重大人才工程中分别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整合现有培训项目,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加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引导和重点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等紧缺人才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工作或提供服务。
二、国家就业培训工程的落实需要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
就业培训是国家强力推进的,是整个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扩大就业、预防失业、促进创业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指出,“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
坚持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以培训后就业质量为检验标准。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满足劳动者就业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突出实用实效,大力推广“订单式”、“定向式”和校企联合培训。以培训补贴为“杠杆”,建立健全培训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等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培训工作的考核监管,提高培训补贴资金使用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解决好培训工学矛盾和补贴标准问题、校企联合培训问题等。
在许多国家,政府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更突出的作用是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就世界范围而言,各国政府现正努力寻求在人力资源培训中扮演新的角色,减少其对商品、服务供应的干预,逐步实现向引导者、监管者的身份转变。”一是帮助那些较早离校的青年人就业,特别关注并增加对这部分青年人的职业培训;二是对年长劳动者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年长劳动者掌握信息技术,有利于对年长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将他们从就业岗位少的部门转移到就业岗位多的部门去,如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让更多的年长劳动者掌握信息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其退休期间的生活质量。
就业培训是公共产品,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培训离不开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一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专业紧贴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根据当地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合理组织引导就业培训工作。二是以当地政府为主导,地方职业院校为基础,充分利用社会各类培训资源,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培训机构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就业培训。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己谋生,为民服
务”。三是要加大就业培训资金的投入,制定鼓励城乡各类劳动者参加就业培训的政策措施,探索完善培训补贴的方式。以职业教育为主阵地开展“定点”就业培训,适当提高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三、以职业教育为主阵地,推进区域性就业培训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以政策为导向,落实国家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根据人社部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共同下发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3号),对今年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做出部署。其总体要求是,以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下大力气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其工作重点是:一是要更加注重突出重点,认真抓好企业在岗农民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等重点培训任务。二是要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职业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企业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做好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三是要更加注重培训质量。大力提倡和推广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促使职业培训实现和市场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其次,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构建区域人力资源培训信息服务平台。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政府主导激励作用,职业院校培训主力军作用,建立通畅的区域人力资源培训信息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协调机制。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人才工作政策,以职业教育为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主渠道和主阵地,建立工作协调机构和督查机制,以职业培训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促进就业,提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二是加强校企合作。组织职业院校和市内外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推进评价模式的创新。围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师资交流与生产实践、职工培训与技能提升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努力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培训与企业需求之间相对接。进一步推进在市内大中型企业中建立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加快培养紧缺型技能人才,提高技能人才对企业的贡献率。
其三,以深化教改为动力,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培训工作活力。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培训质量,突出职业教育专业特色。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又是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突出特色,提高职业院校对技能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培训质量的服务能力。关于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要实质性推进区域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改革;加强专业设置备案管理,从专业源头上撬动对企业紧缺技能人才的培养。拓宽人力资源培训对象范围,不仅仅是对在职在岗企事业单位员工,还包括初、高中应届毕业生,企业的保送生、委培生,农村的初、高中肄业生等,采取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促进培训工作活力。
其四,以技能鉴定为抓手,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社会公信力。近几年,随着鉴定工作的快速发展,鉴定事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要积极开展职业院校技能鉴定工作,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院校设立鉴定所(站)。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组织全国人力资源各项技能统考规模。积极为培训学员提供鉴定服务,根据培训学员需要,组织专场职业技能鉴定。做好特殊群体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鉴定服务工作,进一步向农村乡镇和村组延伸,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鉴定服务工作,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特点和就业需求,推进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系统建设,加快推进行业企业证书实行备案管理。
其五,落实培训资金,确保培训机构与受训员工的积极性。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lO]36号),城乡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并通过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就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企业新录用的符合职业培训补贴条件的劳动者,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一定的培训费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的同时,对其中农村学员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员给予一定生活费补贴。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
[参考文献]
高中毕业鉴定报告范文5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受金融危机影响,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任务十分繁重。为此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继续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
(三)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高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
(四)进一步深化创业促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和自主创业,结合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完善支持创业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创业意识教育,营造鼓励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五)加强失业调控,努力减少失业。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增加就业岗位的关系,妥善做好相关人员的安置工作。建立健全失业预警制度,及时掌握就业、失业变化情况。制订失业调控预案,实施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六)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将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纳入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完善考核体系,夯实工作责任,依法加强对街道、部门的考核、检查和监督,确保促进就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
(七)继续发挥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和扩大就业的作用。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4号)精神,延续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年底。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在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年底。
(八)继续实行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城镇退役士兵和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行业),按规定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扶持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
(九)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大力支持创业带就业。要在政策范围内不断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改善创业环境,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将个人小额担保额度由3-5万元提高至3-8万元,贷款期限由2年延长至3年;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将贷款额度由15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贴息资金,进一步完善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和贷款奖励机制;推动信用社区与经办银行合作,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
(十)全面落实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扶持政策。对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并视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扩大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覆盖范围,将享受社保补贴年龄从“4050”下延至“3848”,补贴额度由个人缴纳的养老、医疗保险费的2/3,调整为个人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的全额。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对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一次性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十一)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府投资开发的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劳动保障协管员、交通协管员、基层工会协管员、民政低保协管员、社会保险协管员、社区治安联防协管员、劳动监察协管员、卫生监督(行政执法)协管员等岗位。二是社区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区、街、社区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院等机构,在街道、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公益性岗位。三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公益性岗位。四是由市政府或其劳动保障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提出、报经省级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其他岗位。
(十二)建立健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各街道、各部门要把帮扶“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台账,及时接受“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要多渠道、多种形式帮扶“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使有就业需求的居民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十三)引导、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其与职工进行协商,可采取适当缩短工时、降低工资等措施稳定就业,避免规模性裁员。对企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后,向劳动保障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同时按规定办理失业保险手续。
对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关闭破产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拍卖等形式安置职工和自行消化富余人员的,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就业增长稳定就业形势的意见》的规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相应数额的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和安置补贴。
对暂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经批准可缓交社会保险费,缓交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将困难企业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下调为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参加工伤保险缴费费率下调20%;将企业老工伤人员待遇支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十四)充分发挥就业专项资金的作用。区财政根据就业工作目标,在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补贴,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就业资金年度累计节余额度原则上不得高于当年就业资金收入总额的20%。
三、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立面向所有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十五)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和“民生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备先进、服务规范的区、街、社区人力资源有形市场;规范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明确服务职责和范围,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其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区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综合场所,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保障和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服务窗口,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
(十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市、区、街、社区联网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实现“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区联网、信息共享”目标,为求职者提供快捷的就业信息服务,减少求职者的就业成本。
(十七)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规范其经营行为,提高其服务质量。对符合条件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并实现就业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十八)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区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为劳动者免费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登记失业人员应当积极求职,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排的就业服务活动,并定期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告就业失业状况。
(十九)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就业培训制度。加大政府购买培训的力度,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指导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组织待岗人员开展在岗、转岗和技能提升培训,并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就业增长稳定就业形势的意见》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的培训补贴和鉴定费用。
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对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参加首次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相应培训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人员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能力考核(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特殊工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3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的预备制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四、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工作
(二十)加强对促进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促进就业工作的协调机制,巩固和加强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及时交流情况,切实解决问题。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高中毕业鉴定报告范文6
一、基本情况
(一)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目前,全盟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10所,其中旗县市职业高中5所,盟属中等职业学校4所,高等职业院校1所。20__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574人,在校生达到1.28万人。在10所职业院校中,有2所为自治区级重点职校,1所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短期技能培训有序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总的看,全盟职教事业有了长足长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投入不断加大。近几年,各旗县市按照《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对职业院校在政策扶持、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校舍建设上,能够及时协调配套资金、土地征用等方面的难题,使我盟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扎旗、突泉都新建了职业高中教学大楼;中旗投资3534万元启动实施了职业高中迁建工程;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和学生公寓达到了4.2万平方米;乌兰浩特为职教中心购置了设备,扩大了学校容量,增强了办学实力。
2、办学能力有所增强。目前,全盟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达到763人,学历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28%。调研中发现各地师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紧缺的问题,但各职业院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了对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推进职业化建设,鼓励教师考取行业技能资格证书。扎旗政府20__年以来,面向盟内外招聘了13名本科学士学位毕业生,在旗内招聘了20名优秀教师,充实到职业教育的第一线,使职业高中师资队伍得到优化。从设置的专业和学科上看,全盟基本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计算机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农学、畜牧、酒店服务和管理等20多个学科体系。其中乌市职教中心的汽车驾驶与修理专业和前旗职高的农学专业,20__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区级精品专业点,前旗职高的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专业和突泉职高的电焊专业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3、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有机融合。近几年,全盟职业院校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农业、扶贫、劳动保障等部门合作,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劳务输出培训、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等纳入职业教育的服务范畴,为提高农牧民和城镇待岗、转岗人员的职业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初见成效。各旗县市不断完善招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促进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推进。如乌市教育行政部门给市属各初中下达职业招生指标由最初的10%提高到了20%,引导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扎旗实施普高分流制度、春秋两季招生制度和特困生减、免、缓交学费政策,拉动招生;中旗对初三学生进行初等职业教育,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接轨,保证了职业高中生源。各地还积极探索“校校联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联合办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订单式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据统计,平均每年全盟职业院校输送各类人才4000人左右,就业率达到95%,月工资在1000-2500元左右。
(二)农牧民技能培训开展情况
近年来,各旗县市和农牧场管理局把提高农牧民技能做为促进转移增收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整合了相应资金,扩大
了培训规模。各地为此也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比如,盟农牧场局采取集中办班、对外考察、选送高校、外派挂职等多种形式,为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及场部干部进行培训;乌市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中旗、前旗把科技培训办到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扎旗通过赶科技大集、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宣传科技知识,并在旗电视台黄金时段请农牧业专家结合农时举办电视专题讲座;阿尔山定期组织农民到乡镇集体收看全盟农牧业科技讲座网络视频,并向农民发放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宣传册;突泉县将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资金捆绑使用,把职业高中做为培训基地,聘请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执教,举办了全区首期农民电焊技能培训观摩班,培训学成人员先后到上海、大连、青岛等地就业,平均月工资达到2500元。
(三)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盟职教中心作用发挥情况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以来,学院领导班子明确以社会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定位,在抓好常规学历教育的同时,培养职业技能和应用型人才,完成了劳动力转移输出、农牧民职业技能及干部培训等任务,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应用人才。20__年,学院成为盟示范培训基地和科右前旗“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按前旗“雨露计划”800人的培训任务,总计培训汽车驾驶、农机驾驶与维修、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家政服务、保健护理、用工维权等各类长、短班学员12期共计820人次(672人就业)。通过转移培训的学员月收入平均达到1300元,比务农的农民高500元。近两年,学院完成培训各类农牧民职业技能3862人次,培训农村牧区干部1240人次,为万家会馆、安华保险公司等培训企业员工近400人次,并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了3次“三下乡”活动,受益农牧民近300人。
近两年,盟职教中心积极发挥对全盟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指导、劳动技能培训、劳动就业指导、职业实习训练、职业教育科研、职业技能鉴定等职能作用,完成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鉴定1357人,培训建设行业中级管理人员557人,完成建设行业中级管理人员继续教育460人,鉴定乌兰浩特地区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1410人,培训全盟机关事业单位技师、高级技师37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培养技能型人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加之宣传引导不够,造成普职比例失调,个别地方职业教育生源严重不足。
2、职教经费的短缺制约了有效发展。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办学经费投入不足,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由于政府投入主要是学校教职员工经费,学校要靠收取学杂费维持运转,大部分学校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运行。如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负债达到1252.7万元,中旗职高也存在负债运行情况。办学经费不足,使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改善缓慢,全盟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实验实训设备老化短缺的问题,多数职校的实习设备在性能上远落后于生产一线,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达不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
3、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我盟职业院校教师编制短缺,而在现有师资队伍中,既能教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教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匮乏。随着近两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及在校生的增加,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和总体数量偏少的问题日趋明显,如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乌市职教中心分别有70名、23名教师未进编,盟职教中心、突泉职高、中旗职高也存在专业课教师紧缺问题。
(二)农牧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健全的农牧民培训管理体制。部门间缺乏统一协调协作,培训经费分属劳动、农业、扶贫等多个部门,条块分割,不利于整合。
二是农牧民培训缺乏广度和深度。农牧民培训主要以短期实用技术普及培训为主,对农牧民骨干的技能性和创业性培训较少,培训领域不宽。
三是培训机构不健全。由于没有固定的培训机构,部分培训基地设施落后,影响农牧民技能性培训的效果。
四是农牧民参加培训的认识不高。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就业技能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仍面临一定难度。
三、对策建议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树立大教育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建议盟委、行署向自治区争取尽快出台《自治区关于免除兴安盟职业院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的补贴政策》,同时盟委、行署要制定《全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各旗县市制定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同时各级政府要统筹管理好部门培训经费,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资金、农村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以及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再就业培训经费捆绑使用,将培训任务交由职业院校完成。
2、在办学经费上给予必要保障,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十一五”期间,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职业学校基础建设和学生资助等方面给以大量投入。自治区、盟和旗县市三级共投入5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和盟市旗县各配套资金2.5亿元。因此,建议盟和旗县市政府有比例、有重点地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重点抓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和骨干专业建设。凡是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在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应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盟和旗县市两级财政的配套资金要按规定给予配套。同时,政府要调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可定期对职业院校专业进行督导评估,对专业条件差,招生人数少,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限期整改或者叫停,增设农畜产品加工、电力和重化工、冶金和有色金属冶炼等专业,做强做大一批盟级、区级、国家级精品专业。
3、强化政府行为,加强统筹协调。各级政府要健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建立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政策和办法,各级教育、
人事等政府部门要认真解决师资队伍短缺的问题,尽快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聘用政策,建立绿色通道,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增强职业院校活力。各级政府要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对职业院校独立或与社会企业联合创办的工厂、车间给予征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职业院校可在政府的支持下,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采取高职与中职、盟级与县级、学校与企业等多种联合办学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招生、就业、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职业院校要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准则,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和开放式办学,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推进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开放式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二)农牧民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是成立由各级政府牵头,农业、教育、财政、人事、劳动、扶贫等部门领导组成的农牧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定期研究和解决农牧民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当前建议盟委、行署向自治区争取加大对我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和指标方面的倾斜。
二是做好农牧民培训规划。把农牧民培训放到职教体系中统筹规划,建立并完善管理体系和资金投入机制。把引导性培训交由乡镇苏木组织好,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技能性培训由政府统筹好各职能部门和职业院校完成,充分发挥资源整合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