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1

2014年,在行公司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部围绕地区公司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大局,积极发扬历年来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勇于拼搏和蚂蚁啃骨头的团队精神,经过上下共同努力,较好地开展了资产保全工作,切实提高了经营工作质量,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工作目标,部门工作始终保持了超前跨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5年是公司转变经营理念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14工作效果的关键一年。为提高工作成效,总行下发了调整资产保全部部门工作职责及调整资产保全部内设部门及工作职责的通知,按照公司统一部署,今年我部既要经营地区不良贷款,还将增加很多管理职能。

一、2015年我部经营工作形势面临严峻考验

2015年我部工作共面临六大难题和挑战:

一是部门工作职责调整大。原来是独立清收的经营部门,现在变成了经营和管理一体化的总行一级部门。

二是部门工作内容增加多。除报表统计工作调整到综合管理部外,今年总行下达给公司资产保全部的具体工作职责共7大项,其中新增职责为3项:1.参与全行公司类关注-资产的管理,并提供保全方案咨询、处置预案制定等专项支持,并督促落实;2.牵头全行公司类不良资产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谈判并落实资产保全方案;3.负责指导、督促、组织推动异地分行公司类不良贷款的清收。

三是部门工作角度有所不同。原来只负责xx地区已上收不良贷款的清收,现在负责全行不良贷款的归口管理部门。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作角度,树立全行不良贷款管理概念。

四是部门工作对象出现变化。原来作为独立经营部门,对外打交道多,现在增加管理职能要与总行各条线部门、xx地区各支行、异地分行联系、沟通。

五是部门贷款结构不同以往。首先表现在不良贷款风险集中,大额不良贷款占全行不良总额56%;其次表现在老不良贷款经过多年清收已清收怠尽,07-09年发放贷款亿元,占不良总额%。

六是部门人员素质有待提升。我部人员多年从事清收经营,在贷款清收方面摸索并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但对于管理是全新的工作,必须重头开始。这对人员工作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2015年我部经营工作思路和及目标

2015年我部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原则,紧紧围绕着“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防范风险为基础、以提高质量效益为重点”的这一中心环节,突出重点难点,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积极行动,主动出击,努力工作,全面提升信贷资产质量,确保实现不良贷款总量绝对下降。

(一)突出不良贷款考核重点,千方百计做好不良贷款清收降压工作。一要对2014年发放形成的不良贷款严格问责,由相关部门对其责任认定,落实真正意义上责任清收;二要对2014年前发放形成的不良贷款由地区重新落实责任,考核到人,责任清收;三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新贷款质量考核;四要坚持问责制度,建立职责清晰、奖罚分明的信贷约束机制。对不良贷款不降反升的地区管理中心、网点,要严格问责,认真落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对2015年新发放形成不良的,严格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进一步创新清收处置思路,力促不良贷款快速下降。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变直接参与清收为指导督导地区管理中心清收,积极创新清收处置的思路和方法。要研究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大对涉政不良贷款的攻坚力度,同时继续采取现金清收、打包处置、贷款重组等方式进行处置。

三、2015年我部经营工作方法及措施

为应对部门职能的调整,顺完成部门工作职责,2015年,我部将采取以下项具体工作措施:

一是及时传达贯彻总行文件精神,引导全部上下全面转变思想观念,科学调整工作思路,不断改变工作方式,牢固树立管理全行不良的概念,尽快适应新职能的工作要求,使各项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2、建立xx地区不良贷款清收实施细则,规范操作流程。明确上收贷款的步骤、内容、支行与资产保全部各自承担的职责。

3、在清收过程中,加强与支行的沟通,积极摸索好的清收工作方式,尽量减少支行的工作量,如资料复印件上收改为原件上收,承担书面工作支行只需盖章。

4、地区公司类不良贷款的清收:

(1)全面梳理公司类不良贷款情况,明确清收重点,做到一户一策,任务分解到人,专人负责清收。积极推行不良贷款分类处置方案。根据不良贷款的成因、借款人的现状和担保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实施不同的分类处置方案。灵活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顺序清收不良贷款,同时认真落实公司抓大户、钉子户,地区管理中心搞当地户、小户,网点抓小额农户的三级清收模式。动态掌握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清收方案,确保清收降压工作出成果。

(2)每周进行工作小结并及时进行汇报,加强清收人员履职效果。每月总结清收处置情况和进度,制定下一步清收方案,提高执行力。

5、建立全行公司类不良贷款清收台帐。为强化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减少不良贷款存量,做到清收有目标,追究有落实。结合公司经营实际,将加大力度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作为促发展、创效益的重要举措。联合信贷业务审查部、客户经理部业务骨干,分组,对有信贷业务的地区逐一进行摸底调查,所查贷款,逐笔拉列清单,逐笔认定责任人。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办法》,我部逐社建立不良贷款责任清收台账,对公司不良贷款实行台账管理,统一制作电子版不良贷款管理台账,并下发到各地区实行分级立账,分级管理,并分别设专人负责,地区台账管理员按月上报不良贷款清收情况,与我部台账管理员共同核销台账有关内容,我部每月填写贷款责任追究通知书一式四份,一份留存,一份交人力资源部,按责任追究办法扣划责任人工资,一份交信用社建档,一份交贷款责任人。

6、建立全行关注-资产的工作规程。“关注-”贷款按风险程度分为三个风险等级进行管理。各地区负责对“关注-”类贷款逐户逐笔进行实时监测,各地区对“关注-”贷款逐笔进行分析,对每笔贷款变化趋势作出总体判断和评价,并形成分析报告。对于存量“关注-”贷款于每季末10个工作日内书面上报资产保全部;对于新发生的“关注-”贷款于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书面上报资产保全部。我部建立全行“关注-”贷款台账、“关注-”贷款明细汇总表及监测管理台账、“关注-”贷款风险事项报告记录。对于“关注-”贷款,逐笔确定监测管理人员,先通过信贷系统摸清贷款基本情况,再根据各单位上报的书面报告逐笔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监测建议,并将监测内容及监测结果报综合管理岗,综合管理岗归纳总结反馈监测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总经理室审定,审定监测结果告知各地区,督促各地区逐户、逐笔及时进行整改,堵塞漏洞,将导致不良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在此基础上,我部于每季末15个工作日内形成全行“关注-”贷款的分析报告报行长室。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2

最近半年来,来自温州市金融办汇编的《温州市金融运行参考月报》的数据显示,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已经从去年6月份的0.37%飙升至5月份的2.43%,一年不良贷款率增幅高达557%。5月份的不良贷款率也早已突破行业2%的警戒线。

温州只是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回升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宏观经济逐渐下滑,包括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以及众多股份制银行在内,最近半年来不良贷款的问题正在逐步暴露。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只有当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不良率飙升

温州市金融办汇编的《温州市金融运行参考月报》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61亿元,不良贷款率升至2.43%,今年4月末不良贷款率为2.27%,明末2.43%,均突破了行业“警戒线”2%。

这场危机来得迅疾而猛烈,在国务院总理去年6月视察温州时,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36%,是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地级市;但到了今年2月底,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1.74%,4月底就达到2.27%,5月底达到2.43%。

从数据看,2月底到4月底,温州的贷款余额增加了165亿元,但不良贷款增加了48.6亿元。新增不良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接近30%。浙江全境的情况也不妙,来自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整个浙江省2012年4月底不良贷款为637亿,比年初增长145亿,增幅也近30%。

实际上,从2011年10月起,浙江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开始全面上升。在国有大银行中,建行浙江分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达100亿元,不良率为2%。股份制银行中,广发银行在浙江的不良率高达2.89%。深发展、浦发、民生三家银行的不良率也都大幅上升。

据媒体报道,温州银监局人士透露,由企业主“跑路”形成的不良贷款占该市不良贷款总额的近40%。企业过度投资房地产造成的空心化以及近期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造成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导致了不良贷款率的大幅攀升。

但不良贷款率上升不仅仅出现在企业主跑路的温州,从银行业主管部门银监会的监测报告来看,全国范围内的银行业出现了同样的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情况。

2012年2月17日,银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了2011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数据显示,2011年商业银行四季度不良贷款余额4279亿元,不良贷款率比上一季度还上升了0.1个百分点至1%,不良贷款的绝对数额比上一季度增加201亿元,增幅为4.9%,为银行业敲响了警钟。

中金公司对此的分析报告认为,如果考虑到四季度一般是银行不良贷款核销最多的季度,则四季度不良贷款实际上升幅度将大于4.9%。

不良贷款增加的趋势在今年一季度继续酝酿,银监会5月份的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主要指标情况显示,2012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3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0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呈现了反弹态势。

全球市值最大银行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5月31日表示,基于对今年经济形势预判,工行出于审慎考虑,将今年不良贷款率定为1.2%,较去年底有所回升。而此前工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已连续12年实现“双降”。

据路透社的报道,多位银行业人士自我估测,今年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概会有0.2~0.3个百分点的升幅,达到1.1~1.2%,高于年初0.1个百分点的预期。

银监会已经要求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开展贷款五级分类自查工作。自查结果已经于明底上报给监管机构。

而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预计,今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将提高2个到3个百分点,银行业整体最高不良率可能达到5%。

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廖强进一步解释说,目前国内整个银行业(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信社)目前不良资产率为2%~3%,如果全年GDP增速放缓至8.3%,2012全年不良资产率有可能上升2个~3个百分点。今年年底预计上升至4%~5%。这里所指的不良资产包括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重组贷款以及所有抵债资产。 2011年10月27日,一位自行车骑行者路过一家关门的工厂。温州是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回升的一个缩影。

4万亿后遗症

不良贷款率的迅速上升,经济下滑被认为是首要原因。进入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逐步下滑,大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形势恶化利润下降,从而将削弱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则显示,前五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434亿元,同比下降2.4%。5月当月实现利润3909亿元,同比下降5.3%。而2011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还达到了25.4%。

财政部统计的国有企业利润数据也显示,前五个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301.3亿元,同比下降10.4%,5月比4月环比下降11.8%。

广州国税系统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广州市经济除了两个区正增长,其他区全部负增长,部分企业已经停业。

“订单不足、开工不足,乃至电力不足都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经营,生产经营状况恶化,导致上述企业的还款能力受到制约。”某大行风险部负责人透露。

实体经济的颓势也反映在上市银行的年报当中,建设银行2011年年报显示,建行当年不良贷款余额增加62亿元,其中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增加34亿元;批发和零售业贷款增加17亿元。

但和实体经济下滑相比,如今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飙升的根源在于以4万亿为代表的行政干预的结果。2008年中国遭遇世界金融危机,决策层迅速出台4万亿刺激政策,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事后证明,名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银行业加大了信贷投放的力度。在过去的三年,即2009年-2011年,银行业总共投放了25万亿元的信贷,只用了三年时间就使贷款余额翻了一番。截至2012年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到55.53万亿元。

这种鲜明的行政干预的色彩使得银行业在“”式的放贷中,无法坚持原有的风险控制和放贷标准。如银监会曾发文要求银行业响应政府4万亿刺激计划。

在日前的陆家嘴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要求银行业“加强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不断优化信贷结构,要优先保障重大在建、续建项目,以及“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在此背景下,具有类似政府性质的地方融资平台负债规模迅速做大,并且成为一颗最大的不良贷款定时炸弹。2008年以后,新增银行贷款大量流向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地方债务由2008年底的1.5万亿元暴增至10万亿元以上。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审计署曾经按照不同统计口径公布过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截至2010年末,三个部门的数据分别是14.4万亿、9.09万亿(截至2010年11月末)和10.72万亿。审计署披露的数据显示,地方融资平台来自于银行的贷款为84679.99亿元。

对此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在最新披露的《逐步加剧的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挑战中资银行》报告则认为,审计署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的统计数据至少低估了3.5万亿元,同时不良贷款的规模也被低估。

穆迪预计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规模占总贷款规模的比例可能会升至8%-12%之间,“而我们此前的基本情景所假设的不良率是5%~8%”。

三年过去,这些贷款的还款期已经逐渐到来,根据财政部统计的数据,地方政府债务中2011年和2012年两年债务到期将占总债务规模的43%左右,约为4.7万亿元,而违约的风险正在聚集。

2011年4月,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向债权银行发违约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该公司在建行、国开行、工行等十几家银行贷款余额近千亿元。随后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也传出违约传闻: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近10亿元到期债务逾期。

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申虹债务违约并非个案,审计署数据显示,全国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10%。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中国政府已指示国内银行对地方政府的贷款进行大规模滚转,此举将使中国推迟应对给经济前景蒙上阴影的巨额债务。

知情的银行业人士和分析师告诉英国《金融时报》,由于许多贷款的本金无法偿还,各银行已开始延长地方政府债务的到期日,以避免出现违约潮。

4万亿的另外一个后果是流动性泛滥导致资产价格暴涨,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越拉越低,导致企业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不少企业将借贷资金投入楼市,而在经济下滑和楼市调控的双重夹击之下,资产变现困难,进而导致债务违约。

再次买单?

这是中国实施市场化改革以来,第二次面临银行全行业不良贷款率恶化的情形。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业一度面临技术上已经破产的情况,1997年美国《新闻周刊》和英国的《经济学家》报道称,照当时的不良贷款和资本金状况,“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应该破产三次了。”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曾透露,有关领导在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曾提到:至当年6月底,4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达10020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5.6%。

为了让中国银行业起死回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超常规的改革重组的手段。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1999年,国家相继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商业银行近1.4万亿元的不良贷款,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资金来源为央行5700亿元再贷款及8200亿元金融债券,最终由中央财政逐年承担,也即全国人民买单。

为了支持五大国有银行股改,2004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分别注入到中国银行和建行,支持其股改;2004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剥离和核销不良贷款2544亿元、1289亿元、529亿元,合计4362亿元;2005年4月,国务院批准工行股改方案,决定通过运用外汇储备150亿美元补充资本金,使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并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使资本充足率超过8%。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用于工-商银行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剥离。同时,保留财政部原在工行的资本金1240亿元,从而使工行核心资本达2480亿元。

伴随着国有大型银行财务重组、不良贷款剥离出售,2005年二季度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出现明显下降,随后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2006年二季度至2008年三季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波动在12400亿-13000亿元之间,阶段性低点出现在2007年一季度,为12456亿元。

作为国有大型银行股改上市的收官之作,农业银行在实施财务重组后于2009年1月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又一次实现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大幅下降,自此进入不良贷款规模持续下降的通道,直至2011年四季度出现了持续3年来的首次不良贷款余额上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于当前的中国银行业来说,坐收垄断利差和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大小银行已经早非当日吴下阿蒙,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超过万亿,工商银行更是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银行。

根据银监会的数据,2012年一季度,银行业的贷款损失准备也提高至12594亿元,拨备覆盖率达287.4%,即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不良贷款的之比。

但对于当前的不良贷款率飙升的态势,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会是长期趋势。2%的不良贷款率不会带来灾难,但已经给银行带来很高风险。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微博上表示,若中国实体经济增速下滑至7%或以下,并持续2~3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很有可能上升至两位数。

对于高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地方政府债务,各方研究机构认为,最终解决方案的买单人还将是勤俭节约的中国居民。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3

XX年年是进一步深化信用社改革的关键年,我社在上级行和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尽职尽责、努力拼搏,认真贯彻落实联社年初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央行票据兑付为核心,不断加大筹资力度,扩大信贷规模,深化支农内涵,狠抓清非降比,狠抓财务收支;基本完成了联社下达的全年各项经济指标,信用社各项业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存款较上年净增950万元,占联社分配全年计划的107.1%;;收息完成303万元,占联社分配全年计划419万元的72.31%,欠任务116万元;盘活不良贷款任务占比控制在14.4%以内。

央行票据兑付工作

过去的一年,为确保我县央行票据兑付,我社按照联社的统一布署,按照兑付的条件,做好充分的准备,逐条对照,逐项核实,把存在的问题整改好,把各项工作做到位。做到上报数字及时准确,指标合规。

五级分类工作

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作为经常性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坚持“按季分类、按月调整”的原则,真实、全面、动态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建立不良贷款迁徙变化分析报告制度,每月对五级分类迁徙变化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特别是对不良贷款迁徙变化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加强责任和处罚,及时采取清收转化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全员合规教育工作

今年5月,联社结合省银监局关于提出的,在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开展全员合规教育活动以及我县信用社在省联社业务真实性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我县农村信用社系统中开展“教育、整顿、规范、提高”的活动。我社按照联社的活动实施方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活动圆满完成。确保了活动开展和正常业务经营两不误,两促进。

员工作风建设工作

10月,联社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农村信用社员工作风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提出了在我县农村信用社系统开展员工作风建设活动。我社要求全体员工重点学习省联社的四个“十不准”和市委的“五禁止”,严格按照四个“十不准”和“五禁止”要求规范员工行为,从而使我社员工作风有了明显提高。

两大工程建设工作

按照市办XX年全市着重要作好两大工程建设的指示精神,我社按照市办和联社的统一要求,实行阳光信贷,装修信贷大厅,信贷人员统一在信贷大厅办公,信贷制度、规定、流程上墙。规定工作时间,权限内的贷款当时办理,超过审批权限的二日内给予答复,符合条件的五个工作日内给予办理。信贷人员姓名、职责、联系方式公开,便于联系和监督。

在信用户评选对象上,增加了公务员和城镇居民信用户,扩大了评选范围。在信用户评选把关上,注重真实性和责任制,规范了评定环节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信贷员为调查评级主责任人,确保了评选质量,我社受理了信用户申请866份,共评出信用户701户。

总结XX年工作我社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不足。主要是收息工作缺口较大,最后22天的工作重点是组织业务收入,为确保联社下达业务收入计划任务的完成,我社准备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要全面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集中时间、人员全力打好最后22天的冲刺仗。

2、按照联社去年年底制定的3000元以上贷款三个月必须结算一次的标准,逐人、逐户、逐笔每个信贷员交叉复核。

3、加大年终考核力度。特别是对收息和盘活工作,我社对这两项任务考核力度更大,并制定了年终奖金的50%考核收息,30%考核盘活,20%考核存款的考核标准。

4、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保证上报各项经营数字真实、准确,严格按照省联社的四个“十不准”及联社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办事,圆满向上级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08年第一季度业务经营计划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我们将以新的面貌、新的精神、新的喜悦来迎接08年的到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做好08年第一季度工作,在联社08年第一季度工作计划任务未下达的情况下,我社根据XX年联社计划,现结合我社实际情况制定08年第一季度各项业务经营计划如下:

1、存款。XX年联社下达我社第一季度工作计划任务是净增930万元,我社26人,人均35.77万元,08年我社计划净增800万元,我社现20人净增40万元。

2、收息。XX年联社下达我社第一季度工作计划任务是收息112万元,我社08年计划收息108万元。由于按联社总体工作部署XX年我社通过收回贷款和减少投放预计将压缩信贷规模300万元,年底各项贷款总额将是4500万元左右,按年息9.6%预计收息108万元。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4

关键字:商业银行 新增 不良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2-043-03

随着国家经济金融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银行财务重组和政策性处置等改革步伐的加快,各商业银行在防范、化解、消化和处置不良资产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不良贷款仍存在前清后冒、边核边冒的问题,新增贷款中存在的风险情况不容忽视。下面就结合近年来审计工作的实践,试对新增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一)受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影响

受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和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改变,资金逐渐趋紧,导致偿债能力下降和还款意愿变化,企业经营风险逐步向银行信贷风险转化。以往大量企业短贷长用,扩充基建,以短期资金用作资本金,盲目扩张,宏观调控中这些行为都受到了约束;一些限制性行业及部分在建工程或项目由于政策原因出现资金链断裂,也可能导致已投入的贷款发生风险等。另外在当前众多企业都存在关联关系或集团经营的情况下,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控,部分过热行业市场出现变化,单个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还有可能在关联企业之间或集团内部迅速产生传导效应,引发集团性、群体性风险,都会对银行资金的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二)受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

根据日前国家发改委通告显示,当前国内已有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和铜冶炼等11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有的行业问题已很突出,且将有越来越多的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由于这些行业较强的盈利能力,使其曾经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竞相追逐的对象,银行信贷资源在这些行业高度集中。对商业银行来说,若不能及时调整信贷资源,则很可能诱发新增不良贷款。

(三)受银企信息不对称影响

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银行缺乏获取和识别企业信息的对称手段。企业为了得到银行信贷支持,在贷款前,可以根据银行的信贷要求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整体包装,有的虚假信息经过一番加工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而银行在获取客户信息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仅通过几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贷前调查,对企业的信息获取和识别只能停留在报表分析和经验判断阶段,不可能拥有和掌握企业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真实信息,加上银行之间对企业的状况缺乏有效的沟通,这样的贷前调查获取的信息很难真实有效,无疑为企业悬空和逃废银行债务提供了可乘的机会。特别是集团客户项目关系庞杂,潜在风险隐蔽。从近年发展趋势看,由于证券市场股权操作、收购兼并的需要,或出于资金市场债务取得及隐藏的考虑,集团客户经营和融资运作存在隐性化的趋势,局外人要了解清楚其集团全貌及内部关系难度极大,以此导致公司长期的不规范操作,最终风险爆发。

(四)受银行经营指导思想影响

1.未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关系

在当前各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的行为了拓展业务、扩大市场份额而忽视了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不少行考核指标的下达实际上仍与存贷款指标和经营业绩挂钩,使得部分领导在经营指导思想上存在一定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存在早放款、早获利的思想,没能从长远角度来考虑持续的有质量的发展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为求快速发展而忽视了风险控制,导致经营指导思想出现偏差,存在信贷审查走程序轻风险、信贷人员重业绩轻管理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新增贷款质量下降,效益受损,最终影响了持续发展。

2.新增贷款投向存在偏差

相对于因银行较宽松的资金面和部分盈利较高行业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有的银行在对贷款行业选择时不够谨慎,投向过于集中,仍投向维持减持行业,或易产生系统性风险;对地方优势行业贷款则投入不足,行业结构未能充分体现当地经济特色;并有以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等等。

目前各地分行在选择授信客户时,由于地区经济环境的差异,客观上存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质贷款客户对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却是一般客户的情况。在这种状况下发放的贷款,难以确保高的质量,而各商业银行总行也相应缺乏从一级法人的角度统一指导和分配全行信贷资源的有效措施。

3.借新还旧贷款控制不严

有的企业资金流动性差,不能还本,但勉强能正常付息,还有一些企业原本已经不能正常付息,在贷款到期时,一旦银行不再续贷,资金链便会出现问题,形成不良贷款。针对此类企业,银行如加强信贷风险控制,逐渐压缩贷款,就可能导致账面不良贷款的上升。一般迫于指标考核的压力,银行往往就允许企业借新还旧,这种短期行为则可能会造成以后实质性的不良资产上升。

(五)受银行风险预警机制落后的影响

银行尚未建立起良好的风险预警机制,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的粗放经营观念仍存在。虽然信贷业务操作与管理逐步趋于规范和先进,但对影响授信客户业务质量的重大突发信息和预警信号关注不够,遇有授信风险突发事件或与授信客户相关联的突发信息时反映不够迅速,发现风险标识、主动退出做得不够,没有起到预警作用,以致个别贷款因市场变化和经营发生重大变化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解风险,错失了清收的最好时机,使新增贷款形成不良。

(六)受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的影响

1.未严格落实授信条件

对贷审会决定的一些授信条件,如约定以企业租金收入存入银行、企业资金必须封闭运行、控制保证金账户余额、承诺限期落实抵押手续、抵押率不能超过评估率的百分比等等,但实际并没有严格落实贷审会要求的授信条件下就予以发放贷款,结果使新发放贷款即出现风险。

2.未充分重视抵质押物风险

银行对抵押物审查不严,给抵押权行使带来困难。有的抵押物存在权属错位而悬空贷款债权;有的抵押物价值高估直接造成贷款风险;还有抵押权行使的可行性也对贷款风险形成影响。如设定抵押权时行使抵押权的可行性差,导致抵押权行使难,或因情况变化致抵押权行使可行性变小或消失等等。

还有存在抵押物管理不严的情况。在抵押过程中,抵押人因信用与法制观念淡薄而随意处置抵押物,抵押物灭失,抵押时效丧失,抵押被非法裁定为无效等都会对贷款带来风险。

3.贷款“三查”不落实

(1)贷前调查走过场,深度、广度严重不足。贷前调查既未落实贷前双人调查交叉换位复核制,也缺乏对企业报表、经营状况、借款原因、资金用途、还款来源、抵押物及其价值的变动情况、担保单位的财务状况、保证措施的落实等进行认真的审查和分析。授信分析报告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直接照抄企业提供材料,对借款人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缺乏独立分析评估,或避实就虚,对无关紧要的问题浓墨重彩,对风险揭示轻描淡写,对借款人的实际借款原因未真实反映,造成对企业的风险判断表面化、风险度预测不准。

(2)贷时审查不严,缺乏规范的审查标准、内容和程序。审查决策纯粹依赖于信贷员贷前调查所提供的文字材料,缺乏来自贷款企业本身丰富多样、真实的信息内容,存在着以偏概全或脱离实际的种种问题;审查成员的综合知识、经验、能力和素质的不足,影响着审查的决策水平;审查项目的繁杂、任务的繁重和时间的限制,亦使审查决策流于形式;借款人所属行业的多样性、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当地企业的发展水平和信用环境等,也影响着决策行为及其效果。

(3)贷后监控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和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主要表现为贷后检查不及时,未按规定时间频率对贷款用途进行检查,丧失了防止和化解风险的良机;贷后检查不认真,未按规定的检查内容和要求履行贷后检查职责,没能发现企业贷后存在的问题,一旦贷款出现风险,银行则陷于被动;贷后检查不真实,随意虚构贷后检查报告或企业怎么讲就怎么写,以致情况完全失实;贷后检查不深入,内容简单,浅尝辄止,未对贷款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进行认真分析,提出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的措施,未发挥贷后检查应有的作用;且发现问题处置不得力,对风险问题反应迟钝,甚至不采取措施化解风险,致使风险扩大,难以挽救;对贷后检查工作的监督不到位。主办机构缺乏自我约束机制,业务管理部门未能履行专业检查的职责,对贷后检查严重失职、渎职造成风险的责任人不进行处理。

(七)受银行案件频发的影响

当前银行正面临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多种风险相互交叉转化的严峻形势,由于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的原因,内部控制不严,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由于银行工作人员违法违规操作,甚至内外勾结诈骗引发严重经济案件的情况也有上升趋势,对信贷资产质量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二、防范新增贷款风险的对策

(一)积极创建良好的外部金融环境

改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增强全社会信用观念,倡导诚信守约的道德规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审计、会计、信息披露等标准,要提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规范会计事务所的行为,加大治理作假账、出假审计报告的力度;规范工商管理部门对改制企业的注册登记,杜绝新改制企业发生逃废债;提高司法机关有效胜诉案件的结案,强化对金融安全的监督和指导;对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大联合制裁力度,协调和促进银企关系健康发展,为银行的贷款投资决策和降低不良资产建立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二)建立一套完备的信贷风险监控制度

应建立一套包括大额贷款报备制度、风险监察名单管理制度和贷款迁徙变动监控等在内的全面信贷风险监控制度。通过对各类授信业务进行持续、审慎、有效地风险监控和贷后检查,全面动态掌握贷款逐笔变动轨迹,落实关口前移和风险预警措施,对正常类贷款的风险苗头就应进行预警风险提示,对关注类贷款则建立须提前退出的“监察名单”,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和监控。通过追踪收集有关授信客户的信息,积极防范集团性、行业性、群发性风险。

(三)通过全方位的分析精心选择客户

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经济周期、所在行业、所在区域、市场格局、银企关系等多角度分析客户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实现对信贷的行业风险、区域风险、客户风险、产品风险等全方位的预警分析,同时提供动态更新的分析数据,对不同经济地区采用不同的信贷政策,从全行一级法人的角度,优化配置全行信贷资源,实行精细化管理,引导贷款投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向阳行业,逐步形成各地分行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行业和优质企业客户群体。

(四)健全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要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从长远角度来看银行的发展和效益。激励机制要充分体现信贷控制风险、信贷营销意识、清收工作进度等,调动信贷人员和清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客户经理责任制,在考核指标体系中加大新增贷款质量的考核权重,严格责任追究,对主观原因造成新增不良贷款的责任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追究和处罚。

(五)强化银行信贷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环境的组织体系和业务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授信分析、调查、审批等各项业务运行的标准化程序和各项管理规定,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各类案件的防范。要形成独立的、垂直的、专业化的授信评审体系,切实把好授信准入关口。提高银行各级人员防范贷款风险的意识,认真落实贷款"三查"制度,随时掌握贷款企业的动态,适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防范潜在信贷风险的发生,促进新增贷款质量提高。

(六)针对不同企业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对恶意套取银行信用、挪用贷款的企业,必须根据借款合同规定立即处置,收回贷款,避免一错再错;对企业经营管理一时存在问题而影响还贷的,信贷人员及主管部门应积极介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督促还贷;对企业出现重大信用恶化现象、危及信贷资产安全的,应采取必要的监控、减持和退出措施,保全资产,化解风险;针对集团客户贷款还要建立连动机制,运用技术识别手段,建立整体贷款项目信用评估档案,实行综合授信制度,及时掌握集团客户经营状况,合理确定集团客户授信额度。

(七)银行要有充足的拨备核销手段

对于信贷的高风险,银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计划,严格执行拨备制度,银行应该按照更高的会计准则,更高会计分类的准则来自主的进行拨备,同时能够有更大的自及时把损失的不良资产核销掉,提高拨备覆盖率,加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主动消化不良资产。

(八)依靠科技支撑,建立信息平台

各商业银行应运用科技手段,建立银行信贷业务及风险资产操作和管理的平台,为事前风险控制和实施风险监控创造条件,使得风险资产管理监控不留空隙或死角。同时应加大银行间的信息沟通,建立征信数据库,数据共享,使得贷款企业信息透明化。

此外,还应加强内部审计检查力度,加大内审频率,依靠审计监督及时发现漏洞。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5

 

世界各处无不体现统计之广,一点一滴中展示着统计的魅力。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在全球的崛起,经济与金融正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大潮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自身主动发展需要与被动改革的推动下,正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一、商业银行金融统计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地位弱化。目前商业银行统计工作地位不高,虽然因为上市后的信息披露需要,较以往有所提升,但统计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仍然得不到充分体现,参与银行经营管理的程度较低。其次是商业银行基础数据质量不高。这一方面是数据使用者与源数据生成者目的不同,导致基础数据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业务系统数据不一致。由于各业务系统立项设计之初,无法预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从而导致最终的统计数据质量下降。最后是商业银行之间部分统计数据缺乏可比性。其中会计与统计管理差异导致统计数据差异。在同一个科目下,各家商业银行在子科目的设置、业务处理方式,以及统计口径归并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另外信息系统建设差异也会导致统计数据质量差异。

 

二、商业银行统计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统计指标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资产业务统计指标、负债业务统计指标、银行经营风险统计指标等。

 

1、资产业务统计指标

 

(1)资产业务统计指对银行所拥有的各种实物资产和债权的统计,主要指标应包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绝对指标可直接取自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相对指标包括贷款回收率、信贷资金运用率、贷款周转率、贷款利息实收率等。

 

(2)资产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可根据以下内容来构建,①一定时期的各种贷款发放、回收及余额统计分析。②资产质量分析,分析报告期内各种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成因。③各类资产的结构分析,如贷款的期限结构分析等。④贷款市场占比分析,反映银行的竞争力水平。⑤资产流动性分析,主要指标有速动资产/总资产,(速动资产―法定准备金)/总资产,流动资产/总资产等。

 

2、负债业务统计指标

 

负债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可根据以下主要内容来构建。①各项负债余额统计分析。②负债结构统计分析。③负债变化及对负债变化的预测。④负债成本分析,负债成本分析的两个主要分析工具是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⑤负债的稳定性分析,用于反映资金来源的稳定情况。

 

3、银行经营风险统计指标

 

银行主要面临三大类型的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

 

(1)信贷风险统计指标。信贷风险统计体系主要有:①信贷风险检测报表体系;②信贷业务风险分析报告;③贷款行业风险分析。银行的贷款分类是五级分类法,分别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2)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指标有:流动性缺口,核心存款与总资产的比率,贷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率,贷款总额与核心资产的比率,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等。

 

(3)资本风险指标。衡量资本风险的方法是:计算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与人行监管局规定的最低比例比较,分析风险的大小。

 

统计指标体系目前还存在这一些缺点:首先是指标的设立缺乏统一性。其次只侧重于基础数据的搜集,缺乏分析性指标。最后它侧重于内部信息的统计,忽略了外部资源的整理。

 

三、商业银行中统计模型的应用

 

由于银行风险预警模型的作用是对银行是否为高风险银行进行预测,因此通常选取的分析方法有:判别分析、线性概率、logit分析模型等等。

 

1、判别分析。使用多重判别分析方法研究银行风险预警,该研究将1972年和1973年初被美国监管部门断定为有问题的110家银行作为分析对象,所使用的数据是根据这两类银行1969――1972年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计算出来的10个反映银行的流动性、贷款、资产和存款构成、效率、盈利性、资本充足率以及收入来源和用途等方面状况的财务比率。采用二次式判别分析的结果是:贷款收入/总收入、其它费用/总收入以及营业支出/营业收入这三个财务比率的判别能力最强,

 

2、线性概率模型。这种方法用Prob(y=l)=α+βX表示银行破产的概率,用Prob(y=0)=l―(α+βX)表示银行正常经营的概率。其中向量X是表示银行财务特征的变量,β是反映X的变化对概率的影响的参数,α是常数项。α和β是模型y=α+βX +ε(y的值为0或1,0表示正常经营银行,1表示破产银行)的最小二乘估计。线性概率模型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缺点:一是误差项异方差;二是概率的预测值可能在区间(0,1)之外。因此这种方法较少被采用。

 

3、logit分析

 

该方法是较常被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假定银行发生破产的概率服从Logistic分布。用P表示银行破产的概率,则P=;其中向量X是表示银行财务特征的变量,β是反映X的变化对概率的影响的参数,α是常数项。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得到参数β和α的估计值后就可以计算某一银行破产的概率P,然后对照设定的临界概率可以判断该银行属于破产类还是属于正常经营类。logit模型对数据的要求不像判别分析那么高,判别的准确率比较高,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研究较多使用这种方法。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6

***同志,男,现年***岁,现任***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该同志爱岗敬业,克服困难,勇于奉献,他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根据该同志一年来的现实表现,经基层推荐、组织考核、市行党委审查,同意推荐该同志为银行2009年度金融先进工作者,其主要事迹是:

一、立足岗位,健全架构,促进发展

为配合全行实现抑制经营亏损目标,该同志充分发挥其信贷工作经验,广泛吸取新知识,探索工作新途径,立足岗位,为行内当好参谋,收到较好效果。

1、进一步完善管理架构,形成以制度规范操作、监督的制约机制。今年年初以来,***同志先后组织起草下发了《法人客户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信贷员工贷后管理不良积分制度》、《****分行个人消费信贷审查委[网文章-员会工作规则》、《***分行消费信贷审查中心管理办法》、《***加强贷后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规范提取信贷档案管理的补充规定》、《公司客户信贷资产质量和潜在风险贷款压缩退出考评办法》、《***分行法人客户信贷业务操作及核保操作中心工作规则》等有关制度、规定共16项,有效加强了我行信贷管理工作,为我行信贷业务的科学、有序、健康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基矗

2、抓好信贷基础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该同志注重对基层行的工作指导以及问题的解答,在推广新知识、新业务上,能够首先做到本人熟知,以带动全行推广;同时加强对重点客户、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信贷调查与分析,全年共组织参与撰写钢铁行业、汽车配件企业、固定资产贷款、开发区贷款等有价值的调查分析报告60余份,有力地指导了我行公司业务开展,为本级行经营决策当好了参谋,也为上级行制定行业信贷政策创造了条件。

3、定期组织召开信贷管理工作分析会议。对贷后管理中发现的重大难点问题,通过定期召开信贷管理工作分析会议的形式,及时分析问题成因,制定整改规划,并以《信贷管理工作会议纪要》、《信贷业务整改通知书》等方式通知问题相关行,限期落实整改。一年来共组织召开信贷管理工作会议8次,下发《信贷业务整改通知书》62份,均收到较好效果。在业务指导方面,严格执行贷后管理“有请必复”工作制度,全年共答复各支行报请的信贷管理难点问题46启,答复率100%,有力地推动了我行信贷管理工作。

二、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勇挑重担

1、严格信贷管理,遏制滋生不良。年初以来,***同志通过从信贷基础工作抓起,在信贷业务前后台分离的基础上,实行了含法人、消费业务全口径统一规范管理,组建了“信贷业务核保及操作中心,全面推行信贷“一对一“监督,实行了大客户分析制度、风险预警、提示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影响信贷资金正常运行症结。全年共组织下发《加强管理工作意见》25份,实现整改不规范操作问题24项,构建了防范风险的坚实屏障。为防范信贷风险,在2004年对全行信贷资产质量夯实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资产质量认证,先后三次开展质量分类,对部分风险隐患较大的贷款下达清收处置计划,查清、查实责任人,赋予必要的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2、全力压缩潜在风险贷款,进一步夯实信贷资产质量。***同志针对贷款剥离后潜在风险贷款日益显露的现象,及时组织全行进行潜在风险贷款阶段式排查,加大压降工作力度。期间共锁定潜在风险贷款**户,金额**亿元,截止2009年年底已实现压缩**亿元,处置率列全省第*位。对暂时无法收回和消费信贷存在批量还款问题的**亿元贷款,开展了管理责任认定,逐笔制定了处置预案,将其列入不良贷款管理,进一步夯实了信贷资产质量。

3、实行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为推进信贷资产精细化管理,下半年着手组织对剥离后的**户企业,金额为***万元的贷款全面进行了精细化管理。根据总行制定的行业信贷政策和信贷管理规定,结合客户实际情况,从规避信贷风险入手细分客户,适时划定支持、维持、压缩、退出四个类别,按不同贷款方式和形态,逐户、逐笔制定和落实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4、规范消费信贷管理,夯实资产质量。消费信贷实行统一后台管理后,***同志立即着手组织资产质量清查。按总省行要求,及时将具有违约和批量还款特征的贷款***万元转入不良贷款管理,并采取了定期深入基层调研指导、规范催收、风险、依法诉讼等13项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措施,仅下半年即实现清收任务***万元,清收处置率列全省同系统之首。

5、组织好信贷员工业务技能培训。为提高信贷员工素质,***同志认真组织制定全年培训工作计划,协调相关专业,确定主讲人、审定教案、制作幻灯片,全年共组织两期由支行信贷主管行长和市行相关部室人员参加的信贷管理脱产培训班,向参加培训的信贷人员讲解了《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营销与管理》、《信贷审查要点》、《客户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客户评价规则》、《统一综合授信申请与审查》等信贷业务涉及的内容,及时下发新业务幻灯片和讲义四套,开阔了信贷员工业务视野,推动了信贷人员学知识、比干劲氛围的形成。

三、廉洁奉公,服务员工,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