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母鸡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母鸡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目标
1.有条理、清楚地讲述生活中的事情,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发表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在生活中感受,在感受中进入情境,在情境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感受母爱,珍惜母爱。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母亲节) 老师非常高兴在这个充满爱意的五月给同学们上一节口语交际课,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感受母爱,珍惜母爱”。
(二)聊母亲、夸母亲
过渡:老师不了解你们的母亲,想通过你们的介绍来认识你们的母亲。
1.让学生用三言两语介绍自己的母亲。要求:说出自己母亲的基本情况(姓名、职业、爱好…)。
2.让学生抓住母亲的某一方面夸夸自己的母亲。
过渡:如果你们的妈妈就在现场,她们一定会非常高兴,因为听到自己孩子的夸奖,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但也有一位母亲,她和你们的母亲一样,勤劳、善良、能干,可她的儿子是怎么对待她的呢?请学生观看视频――《旅日留学生刺母》。
3.让生说话:如果此时犯罪嫌疑人汪某就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4.小调查。
过渡:汪某令我们痛恨,这位母亲值得我们同情,二十多年来他理所当然的享受着母亲对他的付出,那么我们又是怎么对待母亲的付出,出示调查表:
(三)感受母亲的辛劳
1.生胸前背书包扮演准妈妈,让生体会母亲孕育子女的不易。
(创设情境:妈妈带着宝宝出去散步,妈妈弯下腰吃力的系鞋带,奔跑着赶公交车。)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用语言描述所见到的准妈妈的不易,或采访准妈妈,或说说自己观后感。
2.过渡:伴随着一阵清脆的啼哭声,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播放婴儿啼哭声,观看孩子成长的图片)
3.欣赏歌曲《母亲》,观看视频感受无微不至的母爱。要求:仔细观察说一说视频中哪些细节感动了你?(学生说话,要求说完整)
4.让生联系实际谈谈身边的母爱。
(1)创设情境:第一次上幼儿园,我哭闹不止……那一天天气突然转凉,我上学时少穿了一件衣服…… 我十岁生日那一天……有一次,我考试考砸了……
(2)同桌先互说,再全班交流。
5.过渡:母爱伴着我们成长,不知不觉我们长大了,不再一放学就扑入母亲的怀抱,我们变得任性、倔强,甚至觉得妈妈工作不体面,长的不如别的妈妈好看,甚至开始与她们争吵。(实话实说――说一说自己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不愉快,要求表达清楚具体。)
(四)感谢母亲的付出
1.书写母亲节贺卡;2.大声地读出来,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对母亲的歉意或最诚挚的祝福。
(五)总结
山,没有母爱高;海,没有母爱深;天,没有母爱广阔;太阳,没有母爱温暖。让我们珍惜母爱,好好的孝敬自己的母亲,全体起立,向全天下操劳的母亲深深的鞠上一躬,共同说出――我们爱您,您辛苦了!
三、关于本设计的说明
今年五月,黄华老师参加合肥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所有课题里仅有的两个五年级口语交际类的课题,黄老师抽到了其中一题。由于没有规定具体内容,虽给教师备课带来了难题,但同时也是为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更广泛的自主选择性。
小学的“口语交际”就是要努力把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在活生生的生活情境的体验中,激发口语表达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小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关键在哪里?除了表述形式外,最重要的是表述内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应当紧紧抓住这两个环节。关于母亲的话题,是每个孩子都不陌生的,而黄老师上课那天恰是“母亲节”,为此便确定以母亲为话题作为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话题。
母鸡教学设计范文2
二、学情分析。乐曲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同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吹奏笛子的基础,对钢琴音乐作品也已有所接触。
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听辨乐曲情绪、风格及旋律的进行方式(重复、变化、对比)、区分段落,并初步感受复调音乐的美和作品的意境美,意在让学生积累感性知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他们的音乐分析力、鉴赏力与想象力;2.技能目标: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了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音乐记忆力,扩大音乐视野,确定了两个主题初步哼唱并吹奏作品;3.情感目标:为了使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得以真正的统一,确定了“学会劳动”的主题,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听辨乐曲的情绪、风格及旋律的进行方式(重复、变化、对比),初步哼唱并吹奏作品。为了使学生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积极状态,根据教学要求的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确定了本课的难点为初步了解体会复调音乐的美和作品的意境美。
六、课前准备。课件、笛子。
七、教法、学法及过程。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总分总”的欣赏步骤,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感官欣赏到感情欣赏,再过渡到初步的理性欣赏。
(一)简介钢琴
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乐器之王”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你知道它是谁吗?你听!(范奏《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呀,钢琴的声音多优美啊!我请三位同学上来摸一摸、敲一敲钢琴键儿。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从而顺利地向新课推进。
(二)欣赏
1.初听、自由想象
先不告诉学生曲名,让他们闭上眼睛,随优美的音乐遐想。
2.复听,启发想象
板书曲名及作者。
(1)故事激趣。讲述《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的小故事。指导学生了解并朗诵诗歌:“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以了解乐曲背景,激发兴趣。
(2)启发提问。出示问题: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可分几段?情绪如何?通过聆听,你联想到什么?听后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
3.细听,深入欣赏
(1)分析欣赏第一部分
先出示课件,教师再富有表情地讲解:在山清水秀的田野上,小河边,小牧童们骑在牛背上,吹奏着优美动听的曲子,相互应和着,看,连老牛也被陶醉了。(出示主题一)视听结合,听后师生讨论,最后,教师范唱、范奏,指导学生初步哼唱、吹奏第一部分主题。
(2)分析欣赏第二部分
师:“那么,第二段音乐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跟第一段比一比。(范奏)哦,第二段原来是活泼、跳跃的!(板书)(出示课件)你瞧,小牧童们手拉手儿,唱啊、跳啊,他们还下水打起水仗来,连老牛也跟大家一起玩耍呢,多么快活,多么高兴啊!”(出示主题二)对于第二乐段主题,十六分音符和上波音较难,教师通过范唱、范奏指导学生初步进行哼唱吹奏。
(3)分析欣赏第三部分
在欣赏第三部分音乐时,教师先提问:“第三段音乐你觉得耳熟吗?跟前面哪一部分重复,但又有什么变化呢?(出示课件)大家听!”(范奏)学生对于“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感到有困难,教师再通过对比范奏,引导同学们找出一、三两段旋律的细微差别(加花),学生们也很快就说出了第三段音乐比第一段音乐更流畅、更欢快。
通过以上步骤,就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4)比较鉴赏、感受复调
《牧童短笛》属于典型的二声部复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应主要采用对比范奏来分散难点、化整为零,从而让学生容易接受。可分三步进行:请大家感受主调音乐,把第一乐段第二声部改作和声伴奏型;再单独感受复调音乐第二声部;然后,请大家仔细听听音乐中的两个声部的配合,并适时富有感情地解说:“大家听,音乐中两个声部好像红花绿叶,相互映衬,一疏一密,好像小牧童们在青山绿水间吹奏着优美动听的曲子,你一句,我一句,忽高忽低,忽远忽近,配合得多么巧妙动听呀!
(5)终止赏析,体会意境
对于“初步了解体会作品的意境美”这个难点,已贯穿于重点的解决过程中,最后利用终止赏析加以突破。乐曲的结尾处是渐慢、渐弱,在高音区结束(范奏),小牧童干什么去了呢?我引导学生们再次展开自由想象……虽然乐曲结束了,但学生们还沉浸在乐曲优美的意境中。
4.再听,加深印象
教师简介作者及作品获奖情况,结合学校省级课题渗透思想教育,然后复听全曲,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5.总结,感情升华
在课堂结束前,告诉学生:“贺绿汀爷爷已于1999年4月27日长逝了,我们要永远怀念他,牢记他的作品,我们要向贺爷爷学习,用音乐的眼光、音乐的耳朵去感知生活,学到更多、更美的音乐。”
母鸡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教学 ; 目标 ; 设计
语文学科是一门开放性特别强的学科。一堂语文课要想达到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必须要设定好。可以这样说,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有直接的关系。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加的省时高效。因此,我们搞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好教学目标。然后,按着目标要求,设计好教学环节,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我们设计教学目标,通常要符合三种要求:
首先,我们要设计好学生在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目标。这是基础性目标。
其次,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设定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最后,我们要结合文本,适应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设计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三点。
现在,我们的教学模式发生了一些改变,实行教学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因为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新知识,互相督促,那么在使用教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我们必须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这种目标意识,让学生清楚每节课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我们要正确的引导他们,一步步去完成这些目标。
当然,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因学情而异的。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要提高他们的目标难度,要求他们去突破。而对于那些学习本来就吃力的学生,就要适当的降低目标的高度,减少一些要求。我们要让我们设计的目标真正发挥其作用,所以不能设计那些假、大、空的目标。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向上跳一跳就能够的着。是一定要符合学情特点的,真正能起引导作用的目标。
母鸡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这篇现代散文没有字面障碍,学生可以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凭借已有的能力读出母亲的形象与母子间的情感。有一定难度的地方才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否则学生也只能停在原地,没有成长。那么,这篇文章更深层的,独特的教学价值是什么呢?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邹韬奋不仅是儿子,是作者,还是一个妇女运动的倡导者。所以他在怀念母亲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将母亲是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女性来审视母亲的命运与价值。笔者在备课时,阅读了大量不同时代怀念母亲的文章,而只有邹韬奋的这篇《我的母亲》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惋惜之情,具有鲜明的将母亲看成一个独立人的视角。另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除了提升语文能力,更深远的往往是提升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那么,教学就应该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去看待自己的母亲。所以,本设计将教学目标定为:1. 理解作者将母亲看成一个独立人的视角;2. 尝试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亲。所以本课就从理解母亲形象入手,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抓住关键点――惋惜之情,进而理解作者将母亲看成一个独立人的视角并尝试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将母亲看成一个独立人的视角。
2. 尝试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亲。
二、课前准备
1. 学情调查:写下提到母亲时首先想到的一个词语。
2. 整体感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关于母亲的四件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章,激发学习兴趣
当我们想到自己母亲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昨天我们每个人都用一个词语表达了对于母亲,我们首先想到的内容。想不想知道大家都写了哪些词语?现在就来揭晓。
幻灯出示高频词语:“关爱”、“严厉”、“唠叨”等。
这也是大部分同学心中的母亲。我们今天要一起读一读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感受一下这篇文章中的母亲形象。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想到自己的母亲往往只有母亲这一个身份,只能关注到母亲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这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为多角度关照、理解母亲做铺垫。
(二)品读语言,分析母亲形象
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三六年,当时作者已经40岁。文章第二段写到:“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四件小事儿是作者对母亲非常珍贵的记忆。那么,在作者的心目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师生合作,品读第3段。
首先我们请两名同学合作朗读第3段,其他同学在听读的时候注意及时圈画能够表现母亲形象的关键词句。
明确:活泼 欢悦 柔和 青春 关爱
2.小组合作,品读第4、5、6段。
现在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品读其余三件事。
幻灯出示要求:①圈画关键词句,分析母亲形象。②自己阅读、思考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③每个四人小组选出发言与板书的代表。板书只需写出概括母亲特点的关键词。
明确:情感丰富 循循善诱 慈爱 辛劳
3.找关键句,总体概括母亲形象。
文中有一句话是对母亲形象最直接,最集中的表达,请找出这句话。请同学根据这句话说出母亲的特点。
明确:平凡 可爱 努力 能干
教师板书:“平凡”“可爱”“努力”“能干”
这句作者对母亲特点的直接评价与我们从这四件事中,从字里行间里读出来的一致吗?
明确:总体上是一致的,四件事中还有母亲对“我”爱。
教师板书:“慈爱”,使 “平凡”“可爱”“努力”“能干”“慈爱”形成“人”字的一捺。
通过关键词句概括人物形象,是学生已经掌握的能力,这一环节是铺垫内容,宜快速进行。
(三)体悟情感,探究文章主题
1.体悟情感
对记忆中这个慈爱、可爱、努力、有才能,却平凡的母亲,作者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
(1)在品读这四件事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快速浏览4-6段,找到关键的语句。
板书:感激 怀念 歉疚 (学生也有可能读出:理解 赞赏 惋惜)
(2)品读1、2、7、8段中的作者情感。
板书:赞赏 惋惜(表示作者情感的词语形成“人”字的一撇)
(3)惋惜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被埋没?“没有意义的琐事”指什么?
明确:
作者为母亲没有名字,早逝,有才能而无法施展感到惋惜。母亲的才能埋没在封建家庭中,葬送在没有意义的事务上。母亲整日忙于女工,29岁去世时已经有6个孩子了,可见被“没有意义的琐事”缠身。
(4)小结:妇女被禁锢在封建家庭中,没有地位,只能陷在家务里,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所以作者在赞赏母亲品性与才能的同时也为母亲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感到惋惜。
2. 探究主题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母亲的形象与作者的情感。那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向我们传达出了什么?咱们可以看着板书,从中得到一些提示,进而提炼文章主题。
(1)理解母子情深
明确:表达了母亲对作者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理解对女性价值的思考
引导:赞美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与怀念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篇文章还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些都是我们一般对母亲的情感,是在母子关系之中的。在母子关系之外,这篇文章当中还有一种不太寻常的感情“惋惜”。在作者的惋惜背后,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明确:作者还表达出了对女性命运与价值的思考。
补充背景资料:
原文最后一句话――“我也觉得,像我的母亲这样被埋没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
作者简介――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出版和新闻行业的传奇人物。作为民主战士,启蒙者,邹韬奋也积极地投身到妇女解放的运动中。他撰写了很多论文来呼吁男女平等、女子教育等。正是出于对自己母亲深深的爱,深切的惋惜与无奈,邹韬奋推己及人,由“小我”关注到“大我”,开始思考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价值与命运,不断探索着妇女解放的社会课题。
(3)理解作者看待母亲的视角
引导:我们现在不仅读出了母子情深,还看到了社会和历史,看到了这篇写母亲的文章的独到之处,当然也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怀。但是封建社会早已不复存在,女性的自由与独立早已成为现实。那我们今天读这篇文章除了注视历史,更加珍惜今天这个时代,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
比较分析:我们写下的词语与邹韬奋写出的词语有什么不同?在看待母亲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比如,“关爱”与“可爱”有什么不同?这些同学为什么会在想到母亲的时候首先想到“关爱”?邹韬奋为什么会写下“可爱”?同样是母亲的特点,“慈爱 ”与“可爱”、“努力”、“能干”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作者没有仅仅写出母亲在母亲角色上对“我”的爱,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而是将母亲看作一个独立的女性,一个完整的人,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与惋惜。
板书:为刚才已经写出的“一撇一捺”勾画外圈,形成更清晰的“人”字。
(4)尝试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亲
现在,我们能不能也用更加丰富的视角去看待我们的母亲呢?
我们的母亲也不只有母亲这一个身份,每个母亲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有很多面!让我们看到她们在工作上要强,有成就,也有困惑的那一面;看到她们对待自己的朋友热情、率直,有时也会迷茫的那一面;她们在与父亲相处时,有时幸福,有时烦心的那一面;爱惜自己的容颜,精心打扮,偶尔也会不满意的那一面。
咱们班有一部分同学更加关注母亲的个人特点,看到了母亲的方方面面,能用平等、独立的视角去看待母亲,与母亲相处。我想对这些同学说,你们真了不起,我敬佩你们的早慧与懂事。我想,你们的母亲会更加美丽、幸福。对于大多数同学,包括我自己,我们要学会看到一个完全的母亲,更好地去爱我们的母亲。
(四)课后作业
1.读读品品,理解母亲
【必读】:《我的母亲》邹韬奋(未删减版);《我的母亲》陈彤
【选读】:《我的母亲》老舍 《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季羡林;《我的母亲》丰子恺; 《我的母亲》包天笑;《我的母亲》马子华;
2.写写画画,送给母亲
母鸡教学设计范文5
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对电流随电压、电阻改变有感性的、定性的认知.
实验技能 学生学会了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这三种电学仪器的使用.
研究方法 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解决研究问题,对图像法不熟悉.
能力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物理问题,揭示物理规律;具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2 设计理念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运用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研究方法,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能够服务社会,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课程资源
教师演示 多媒体一台、干电池2节,开关一个,小电灯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个一个,定值电阻三个,导线7根.
学生分组 每组需要:干电池2节,开关一个,小电灯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个一个,定值电阻三个,导线7根.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总结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
(2)学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同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3)能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总结出滑动变阻器在不同探究过程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2)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具体应用,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3)进一步体验“图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认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4)经历小组间合作探究的过程,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介绍欧姆研究得出欧姆定律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情感.
(3)引导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关注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5 教学重点
(1)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设计实验方案.
(2)连接实物电路,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总结出欧姆定律.
6 主要学习活动
(1)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合理的猜想.
(2)先通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合作,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设计出完善的实验方案.
(3)连接实物电路,排除电路故障,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得出实验数据.
(4)利用实验数据、图像法分别得出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总结出欧姆定律.
(5)在分别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具体作用.
(6)运用欧姆定律解释现象,解决简单问题.
7 教学流程
7.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联系密切,晚上,同学们在家阅读时,常常用到这类灯,请看:
演示:教师用一台调光灯演示灯泡亮度的变化.
师: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
生:灯泡的亮度变化了.(变亮了或变暗了)
师:灯泡亮度的变化是什么因素引起的?
生:电流的变化引起的.
拓展: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类似的现象还很多,哪位同学能再举几个例子?
生:收音机音量的变化、电风扇转动速度的变化……
引申: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明确电路中的电流和哪些因素有关?
生猜想:电路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
追问: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定性的关系?请同学们观察实验.
7.2 猜想与假设
教师演示1:把滑动变阻器和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变小,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灯泡的变亮,电流变大.
师:电阻是怎样影响电流大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电阻变小,电流变大.
(目的是引入: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与电阻的定性关系)
教师演示2:减少电池的个数,电源电压会(减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也会减小,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灯泡变暗了,电流变小了.
师:电压是怎样影响电流大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电压越小,电流越小.
问题: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电路中的电流和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需要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如何探究呢?
7.3 研究方法
教师:一个物理量(电流)可能与两个物理量(电压、电阻)有关,应该采用什么物理研究方法?
学生:控制变量法.
教师:具体应该如何控制哪个变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
学生1: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
学生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改变电阻.
7.4 设计实验方案
7.4.1 实验器材
教师:明确了研究方法,本探究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首先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用电器——定值电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需要电流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需要电压表,还需要电源(干电池)、开关、定值电阻、导线,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画出电路图.
教师提问:该电路图有什么不足之处?
学生回答:实验只能做一次,具有偶然性.
师问:如何改进才能多次实验,寻求普遍规律呢?
学生1:改变干电池的个数;
学生2:串联接入滑动变阻器.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确定串联接入滑动变阻器.
总结出所需实验器材:干电池2节,开关一个,小电灯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个一个,定值电阻三个,导线7根.
7.4.2 电路图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器材设计出电路图,如图1所示.
7.4.3 实验步骤
教师过渡:利用同学们设计的电路图需要探究两个问题.
教师投影探究一:当电阻不变时,怎样研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实验思路:保持电阻R不变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U变化,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1.
教师投影具体的步骤:
1.选择一个电阻,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把金属滑片放在某一位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3.移动金属滑片到另一位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4.再次改变金属滑片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教师提醒:为了分析数据方便,应该使电压成整数倍变化.
教师投影探究二:在电压不变时,怎样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使用不同的定值电阻,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和电阻值,填入表格2.
教师追问:本实验步骤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示电压改变)没有控制电压不变,应该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控制电压不变.
教师投影具体的步骤:
(1)选取5 Ω的定值电阻,连接实物电路,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一个定值(如1.5 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课本95页表格2.
(2)断开开关,换用10 Ω的定值电阻,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恢复到原来的数值.
母鸡教学设计范文6
一、主题班会
1、主题班会的概念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2、主题班会的形式有:
(1)主题报告会;
(2)主题汇报会;
(3)主题讨论会;
(4)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
(5)主题竞赛;
(6)主题晚会。
2、主题班会的组织
组织主题班会一般要经过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
3、组织班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主题不能过杂;
(2)要有的放矢;
(3)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二、班级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的书写格式
主题(若主题范围很大可增加副标题)
活动的目的:(主要写:此次班会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即效果。一般书写“使学生了解…,掌握…。)
活动的内容:(主要写:标题及活动的几大块内容。一般2-4块较适宜。)
活动的形式:(主要写:主要形式如:辩论、竞答、朗诵、调查等,形式要灵活。) 活动的准备:(主要写:人员分工、材料的准备、环境的布置、设备的准备等)
活动过程:(一般简案:主持人的串联词概括写、一般朗诵诗的具体内容可省略但主要意思须写出、小品的过程内容可省略但小品的概要须写,总之要求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且不多于6000。过程最后的班主任讲话必不可少,讲话内容一般是:谈谈此次主题班会从准备到活动有没有达到目的,可以就此次活动过程的一些突出人或事进行表扬,也可谈谈此次班会的不足处。一般控制在1-2分钟。)
举例:亲情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拥抱亲情
设计理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邀请父母参加班会活动。 4、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甲: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乙:亲情,人间最美的情感。 合:谭格庄初级中学一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名字的故事
(1)甲:我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我的名字是父母理想的编制,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自己名字中蕴涵的意义。
(3)乙:孩子的名字融入了父母多少的期望!他们为了给孩子取名字花了多少心思。
2、我成长的足迹
(1)乙: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呀——亲爱的爸爸妈妈。
(2)甲:请听歌曲《父亲》、《母亲》。(老师操作)
(3)乙:下面谁能讲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做出牺牲和付出血汗的故事。(两个同学为宜)
(4)甲:孩子的成长过程凝聚了父母无穷的爱;感人的故事勾起了孩子的美好回忆,让我们把父母的爱永记心中,下面请听诗歌朗诵《母爱》(作者:冰心)
3、父母写真
(1)甲: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是父母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地演绎。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
(2)乙:请同学们以《爸爸(妈妈)的————》为题,演讲自己眼中的父母。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1、亲情赞颂知多少 (1)甲: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乙: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甲: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乙: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 (3)甲:下面请全体同学起立,集体歌唱《父亲》、《母亲》。 (4)乙:下面请听诗歌朗诵:《纸船——寄母亲》。 (5)甲:下面请同学们讲述古今中外关爱父母的故事。(课件展示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2、母子了解知多少 (1)甲:我们的生活,父母总是牢牢牵挂,那我们又对这些关爱自己的长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请到场的几位同学的妈妈和孩子共同上台做个游戏。测试一下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请到场的爸爸作评委。(互相猜对方最爱吃的菜、最爱穿的衣服;母子共同写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检验默契度) (2)请孩子做扮演孕妇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劳。
四、行动篇——回报亲情
1、确定回报方案
(1)甲:故事让我们感动,榜样为我们引路,名言伴我们同行。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呢?
(2)乙: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并确定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方案。
2、实施回报方案
(1)给父母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 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父母聊聊天 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3、倾听父母的感受
(1)甲:听了大家的回报方案,我们的家长也十分地感动。下面请妈妈、爸爸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爸爸、妈妈谈感受。
(3)乙: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您们对我们的肯定,您们放心吧,感谢您们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一定把爱回报给你们,回报给亲爱的社会,回报给伟大的祖国。
(4)合:最后让我们伴着美妙的旋律把手中的红花献给在座的家长。
(5)播放歌曲《母亲》。
(6)甲:下面请班主任做总结。
(7)班主任总结: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回报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要有一颗孝心;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处做起,培养爱心,去爱我们的父母,去爱我们身边的人,去爱我们的祖国。
(8)合: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家长、老师,谢谢您们的光临指导,谭格庄初级中学一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班会主题
1、中学生早恋主题班会
2、维护祖国统一主题班会
3、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4、中学生学习方法主题班会
5、中学生劳动教育主题班会
6、中学生社会道德主题班会(2组)
7、环境教育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