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触摸春天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范文1
《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征稿启事
在新课改中努力建构“五位一体”高效课堂
构建简约课堂追求有效教学
基于新课程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反馈与高效课堂
实现英语教学质量和新课改理念双赢的策略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新课改中农村中学如何通过化学课实现素质教育
浅议新课程改革下钻研教材的角度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教材纰漏例析和修订建议
“探究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与实践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浅谈初中英语课的几种导入方式
优化作业设计巧妙诱思导学——对小学高年级英语作业的几点尝试
山东将限制中小学校超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学校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浅见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中学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探索
试论德国“柏林教学论模式”对我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启示
试谈对“课程定义”的解读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应做到“五个关注”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高中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起点——课程标准细化解读
湖北省将创建首批260所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显性教育因素探析
适度改变练出精彩——苏教版新教材习题改编例谈
天津“空中课堂”覆盖全市高中
《望岳》教学设计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导入
创设有效情境激活课堂教学
用心引导激发兴趣——歌曲《洗手绢》教学设计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
敲好课堂的第一锤——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导入设计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迈进新生活——“高一新生应如何交往”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微
英语情景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流程设计
第一届全国作文教学研讨会征稿启事
从理念到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之深度解读
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辩——基于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标准(实验稿)》的解读
倡导绿色语文提高学生素养
“三无”语文课误读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下达成数学情感教育目标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化”初探
新课程文化哲学与自主学习关系探讨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业支持的策略思考
教科书内容的时代偏向分析——小学语文教科书篇目“舍”与“取”的背后
试析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化利益——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人教版)为样本
五套新教材探究性实验的比较分析——“倡导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体现
《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践行新课程理念——川教版《》一课的教学设计
飞向心驰神往的课堂——也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引领与互动生成
基于“框架”的物理问题设计
浅谈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词语 语境 方法 运用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松先生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词语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词句的应用最重要的特征是依赖语境。词语教学,要创设“语用”情境,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活跃的因子,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一、从情境中把握词语教学的深度
每个词语所生存的环境是所在的课文。对词语的意思,我们不能简单地凭借工具书去理解,而要把词语放到文本当中去理解,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从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揣摩词语的意思,即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去理解。
如教学《触摸春天》“张望”一词,笔者教学设计如下:
师:“张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说的是谁“张望”呢?
师:盲童安静“张望”什么呢?
师:安静不是看不见吗?那她又怎么能“张望”放飞的蝴蝶呢?顺着这个词朝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生:安静是一个盲童,她不能用眼睛去观看蝴蝶的飞翔,但她舍不得蝴蝶飞走,应该是指她用心灵感受蝴蝶的飞翔。
师:你说得很好。作者用“张望”来描写安静,还包含有其它的意思吗?
生:我觉得“张望”这个词不仅表现出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还表现出安静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像蝴蝶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师:你理解得很深刻!“张望”一词非常准确地表现了安静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春天、关爱生命,向往飞翔的女孩。
教学中,将“张望”这个关键词,置于文本之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瞻前顾后地读,设身处地得想”, 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逐渐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
二、在联想中拓展词语教学的广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在词语教学中,应重视让孩子们通过想象品读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比如一位老师在《搭石》一课中,是这样教学“人影绰绰”
师:“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师: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师:理解了这词语意思之后,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生: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生: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了你的描述,我们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一副美丽的画一样――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
扣住“人影绰绰”一词,在理解时又拓展积累了“绰绰有余”,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想象画面,通过想象入境感性领悟词语意蕴,进入了词语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意境。是的,学生只有真确感受词语的情韵、色彩和美感,才能与精神融为一体,才能在心灵中获得持久的活力。
三、在运用中触摸词语教学的温度
小学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2011版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单单停留在“理解”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言语表现”,缺乏言语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的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的情境,让小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说话、写话。
如教学《矛和盾的集合》理解“左抵右挡”是这样设计的:
师:“左抵右挡”什么意思?
师:请一个学生带上课本上台,以课本当作盾,老师把粉笔当作矛,配合演示理解“左抵右挡”
师:生活中有没有用到“左抵右挡”,能用上它说一说吗?
教学中,老师创设语境,把笔当作矛,把课本当作盾,声情并茂的导语,有效的生活链接,学生的言语表现被激活了,冰冷的词语活生生地“站”起来了,成为学生心中活跃的分子,小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已然转化为“积极词汇”。
四、在听写中增加词语教学的厚度
听写,顾名思义就是听与写的训练.但是往往我们在听写时,是教师报、学生写的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语用”为听写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使听写教学变得有趣、有效。
如听写<<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的人生哲理格言时,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创设情境:看, 桌上的这个枇杷这么橙黄,这么水灵,可是这底下有一丁点儿烂了,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学生相识一笑,提笔唰唰写下“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
又如听写<<遨游汉字王国>>中的歇后语,“提起这次的运动会,感慨万千啊!100米跑垫底,跳高又名落孙山,真是---”学生自然心领神会,提笔就写“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这样的听写学生既默写了文中的格言,又使得听写的格言不只停留在“识记”的层面,更重要的是指向“表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历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语言。
词语教学的设计,体现了词语教学的情境性,使词语教学更扎实,更灵动,更丰厚。教学中只要教师根据字词特点,精心设计,就可以带领小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使学生亲近语言,爱上语言,习得语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范文3
摘要: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同时其内容又具有人文性特点,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以考试为导向,重视其工具性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小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的渗透。在提倡素质教育,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教改背景下,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针对小学语文中人文教育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实践 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流交际工具,是我们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特点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一体性。”人文性体现了一种理念,囊括了人类的文化、感情、思想的塑造;人文性还蕴含了文化所肯定的人性;人文性的本质是一种人文精神。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一日之功,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利用优秀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熏陶。
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突出人文主题
1、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材是学生的精神与态度形成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启发学生对生命、社会进行深入地思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传统目标加以关注的同时,应该真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中,教师应该在讲授课文前,让学生自主阅读古今中外关于祖国、民族的文章,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伟人和名人的爱国故事,体会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树立对中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树立为国家繁荣与民族振兴奋斗的远大志向。课堂上学生再阅读这篇《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时,情感与价值取向都自然勃发,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素质教育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我国的审美教育与西方比相对落后。美育能促进人的感性思维活跃,使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更加活跃。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捕捉教材中蕴含的情感,能通过调动教材中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教学双边活动中的学生的审美体验。首先要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即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欣赏语文学科的语言艺术,从语言文字的描述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山川秀美、社会和谐之美、人类心灵与创造之美,等等。其次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灵魂去感受美、接受美、创造美,即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去概括和分析教材中表达的意境和思想,能自己书写和表达美好的事物,进行文学创作,用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中诠释和实现美的价值。例如人教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中,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美的行为?
3、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小学语文教材还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人格教育素材,为我们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搭建了平台。例如小学五年级《钓鱼的启示》《落花生》等文章,教师应该在语文训练和讲授各环节中,进行良好人格的潜移默化教育,让学生在心灵的震撼和启迪中,学会更好地做人、做事,能更加诚实、进取,主动学习高尚的精神和思想,成为有独立和健全人格的新一代人才。
4、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语文教材以其丰富、广博的题材,成为人性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最重要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能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兴趣、性格等,能辩证分析学生的个性,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自己。例如有的学生爱好写作,有的学生善于朗诵,有的学生阅读广泛,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有利于在备课时做合理安排。教师应该多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和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锻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二、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人文精神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①感悟教材单元渗透的人文元素。小学语文教学以组为主题,收录了相关文章,对学生进行抒情、写景、叙事等描写。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组安排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文章,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探讨了生命的美好、坚韧、尊严、意义、价值,让学生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懂得对社会与他人的付出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在这一组的《语文园地》中,教材安排了对生命的感悟与非典中的感人故事,对小学生的生命体验进行升华,增强小学生对生命与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教师必须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蕴含的一切人文因素,才能在教学中体现文化的厚度。②感悟教材人物体现的人文精神。对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不能靠讲大道理,应该利用教材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进行人文精神体验。《慈母情深》是四年级语文课文,“母亲”为作者买书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作者为母亲买罐头的细节,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和心疼,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慈母的情深与儿子的懂事。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细节的分析,引领学生从母亲的外貌、动作、神态等进行品读,联系父亲已经过世的背景,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教师应该进一步对学生展开启发:你的母亲是如何为你的成长付出的?学生会将自己母亲日常的关爱与母子之间的爱心故事回忆起来,进行母爱的体会和表达,从而实现了情感教育的升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你将如何做,才能回报母亲的一片深情呢?学生会展开思考与探讨,进行心灵的对话与自我拷问,从而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使语文课堂充满了人性美与人文情怀。
2、打造人文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儿童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更善于在形象、直观的场景中进行情感的抒发与思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习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充分利用情境化教学,打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将学生带到与教材适合的特定情境中去,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进行人文精神的自然渗透。情境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音乐渲染、表演、语言描述情境、多媒体影片、游戏,等等。例如诗歌都可以用音乐作为背景,《开国大典》《》《老人与海》等可以用电影创设情境。教师要注意让教学手段围绕教学的人文目标实现有效互动,避免为了热闹而活动,应注重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三、在回归生活中体现人文关怀
教学素材和课程都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与社会,学生正确观察和评价生活中发生的事物和现象,教师负有引导和点拨的使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内容相关的社会与自然、人文现象进行拓展和深化,指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生活,热爱自然,通过带领学生野游、参观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人文素养的体验。例如在讲授了《触摸春天》课文后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公园或者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学着教材中的情境闭着眼睛感受绿地、触摸小草,体验生命的勃勃生机,珍惜大好时光,更加热爱故乡和祖国。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文阅读,多参加课外活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增强奠定文化与实践基础。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高效备课,开展有效教学
备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环节,需要教师从备教材和备学生两方面做好课前准备,进而开展有效的教学。首先是备教材,教师要仔细研读,明确教材中的重难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其次是备学生,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改变教学策略的同时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对《难忘的一天》进行备课时,就要在备课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对于文章中难懂的字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而对于整体文章的把握较为简单,这时就要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哪一天是最难忘的,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还能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学模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而教学模式是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的。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结合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W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不断拓展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例如,在讲解《三个儿子》时,老师采取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找学生扮演三组不同的妈妈和儿子,还有一位同学扮演老爷爷,使学生按照课文内容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进行对话。
2.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改变了单一的教学策略,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音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触摸春天》课文时,老师可以将极具春、夏、秋、冬特点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春天的特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PPT课件为学生展示万物复苏的美景,如绵绵的春雨、盛开的花朵、顽强的小草等,使学生更生动形象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创设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和游戏情境等,使学生融入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结合情境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怀念母亲》一课,作者通过介绍自己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在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讲述生活中体现母爱的点点滴滴,如下雨天,母亲倾斜的雨伞,饭桌上,可口的饭菜等等,然后让学生结合母亲的爱来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完善课堂评价体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评价体系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保证,在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完善课堂评价体系首先是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评价主体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了解,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评价,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堂学习,反思自己的学习效率,进行自我评价。其次是评价内容要全面化,不仅要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这样在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下,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老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改变教学策略,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合作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霞.改变教学策略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2.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范文5
一、激发兴趣,营造美术学习氛围
兴趣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而且对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具有深远的意义。凡是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都善于观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一般情况下他们会积极而又认真地完成自己美术作品的创作。那么,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是美术学科教学的基础。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尽可能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创作。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对美的表述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我对学生的作品只做点评,而不做定性性的评价,只规范绘画的范围、方法和技巧,而不规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学生在绘画学习中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尽情展现自己对美的感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同时,我还鼓励班级学生用自己的作品装饰教室,墙壁上张贴绘画作品,窗户上粘贴窗花、剪纸,自己设计黑板报、手抄报、工艺作品等等,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学以致用,使校园生活中充满了艺术气息,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发挥了作用,学习美术的兴致更浓。
二、作品欣赏,提升艺术感知力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少,艺术修养不足,所以鉴赏能力有限,审美的视角、态度、情趣往往只停留在像不像、色彩艳不艳等这一浅层次上,无法深刻领会绘画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所包含的思想,以及作者绘画的技法和技巧,达不到提升艺术素养,提高艺术表现力的目的。因此,我在每课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美术作品鉴赏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明确鉴赏的方法、步骤和角度。然后,学生自己欣赏、品味,交流对画的理解,对画者绘画方法的分析。接着,再谈一谈如果让自已画该如何下笔。最后,我再对画者、时代背景、情感、技法进行较全面的简介。这样,通过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欣赏,开阔了学生视野,使他们了解掌握了更多的绘画知识,学生的艺术感知力、艺术素养不断得到了提升。
三、调适课堂,培养艺术想象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的主阵地,只有针对教材内容,灵活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思维,丰富艺术想象力,提高美术教学效益。
(1)巧设问题,引导想象
提问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参与学习、自主展开联想、自主创新。“巧”就是问题要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诱发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美术的知识。在执教六年级《我们来到了25世纪》时,我没有急于揭示教学内容,而是和学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对话,我首先问学生:五百年后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人们除了在地球上生活还会在哪里?那时的学校还会是今天的样子吗?我们的交通工具有没有变化?......学生根据我的问题积极展开想象并相互交流汇报。当学生充分交流后,我话锋一转,告诉学生:当时间进入25世纪,人类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5世纪去感受五百年后的生活。由于前面有了提问和交流做铺垫,学生的思维已经被打开,绘画的方向、内容也有了较明确的认识,绘画创作的积极性高涨。
(2)音乐创景,点燃想象
不同的音乐韵律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也展现出了不同的美术色彩,音乐的叙事性也为美术的创作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因此有人说“音美相通”。如果在美术教学中,能将音乐与美术有机结合,用音乐所流露的情感和叙述的画面促使学生的艺术想象,将会有效促进学生艺术想象力的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执教小学四年级《绿色呼唤》时,一走进教室便让学生闭着眼睛静静地倾听了《春天在哪里》这首儿童歌曲,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想象歌词中所描绘的画面,仿佛自己置身在了绿色的大森林中。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全都争先恐后的与同学分享自己心中的美丽景色。绘画时,大部分同学构图新颖、想象丰富、色彩明快,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故事穿插,诱发想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任何一幅绘画作品都是一首立体的诗、一个立体的故事。教师应充分挖掘故事和诗与画之间的关系,采用诗配画、故事配画的方式,找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诗歌、故事展开联想,捕捉意象,体会意境,进行绘画创作。在六年级《假如我回到古代》教学中,我为了能引导学生想象古代人的生活,充分发挥了古诗词的作用。我让学生汇报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词,然后说出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记得有一名学生背诵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他详细介绍了词中所描绘的一家五口其乐融融的景象,我鼓励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词中的画面再现出来,同时也将自己也加进去,注意好构图的疏密。这名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鼓足勇气,大胆创作,生动地描绘出了诗词中的情景,其他学生也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
(4)信息技术,增强趣味
美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无法搬进课堂的实物,通过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也能够将抽象的美术原理和概念通过多媒体演示直观生动地解释其规律和特点,使教学的直观性、视觉性更强。另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集结在一起,图文声像并茂,有效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增强了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如:我在执教小学二年级《古城堡》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程度,为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特意制作了课件。我抓住二年级学生喜欢听童话故事的特点,编写了一个有关城堡的故事,用音频进行播放,激发了学生兴趣。然后用幻灯片的形式出示了多幅城堡图片,学生在专心听故事的同时自觉地参与到了美术的学习之中,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欣赏,发现城堡都有尖尖的房顶、厚厚的墙壁、小小的窗户等等,一下子就明确了城堡的概念,掌握了城堡的特征,为后面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扫清了障碍。
联系实际,训练艺术表现力
三、绘画临摹,提高技能
许多老师觉得,美术学习中要淡化临摹教学,因为过度的模仿只会失掉自我,但我认为临摹是美术学习的一条捷径,必要的模仿能有效促使学生掌握构图技巧和绘画方法,为美术创作积累经验。但临摹不能是单纯的“依葫芦画瓢”,要引导学生用心揣摩美术作品中,画者独特的感彩和对物象的客观的感性认识。揣摩画者绘画中造型的用线、着色的技巧,构图造型技巧,用笔、用墨、用色技巧,从临摹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画法、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艺术特色,并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我担任学校美术兴趣小组指导教师期间,我每学期都会安排十课时的临摹教学,这十课时中包含速写、素描、水彩、国画、静物、山水、人物等不同的类型和内容,学生经过坚持临摹,绘画的造型、构图、用笔、用色基本功均有了较大的提高,为美术学习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四、户外写生,积累绘画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非常赞同让学生贴近现实生活,走进大自然,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去观察、发现、触摸、感受美,然后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联系实际并进行艺术加工变成一幅幅具有创意的绘画作品。我在美术教学中,会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刻意组织一些户外写生活动。在教授二年级学生画树时,我把学生领到学校的操场上,让他们近距离观察大树,告诉他们还可以用手摸、用胳膊抱抱。学生兴趣浓厚,纷纷上前感受,通过仔细观察、触摸、拥抱,学生发现大树的表面原来不是光溜溜的,上面有许多凸出来的树皮和枝节,还有许多深深地小洞,树干和树枝上还有蚂蚁和蜘蛛等小昆虫爬行......在当天的绘画作业中,学生们所画的树干、树枝上有了许多圈圈点点,有的还画了小昆虫,大树不再是直直的一根木头,而是更富有生气、更接近实际、更具有创意的活生生的大树。
五、展评交流,树立艺术自信心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范文6
论文摘要:现代教学把语文教学分为认知与情感两大领域,但在教学实际中,许多教师囿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所讲的东西规定为学生的规范,不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创造欲,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位置,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从融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知识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四个方面对情感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阐述。
情感教育是旨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产生主观体验促进其感情变化。换言之,情感因素不仅对学习过程起着推动、强化、导向、维持和调节作用,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挥,还对学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
正是因为情感教育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有着很大的实效性,增强学生追求知识永不懈怠的耐力,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从不同的角度,对情感教育的内容、方式、步骤进行了探究。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应当爱学生,忠于教职。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这种爱生忠诲,任劳任怨的精神,就是一个老师应当具有的情感素质。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按照儿童的天性去进行教育,教育要适应自然,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培养儿童善良的感情、意志和判断。这就明确指出了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目的——培养儿童的良好品质和技能。热爱学生的方式方法方面,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进行教育,首先要关切地,深思熟虑地,谨慎小心地触及青年人的心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要注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现代教育学更加强调情感教育在教学当中的位置,将情感教育提到搞好师生互动关系的高度来论述:教师要对学生热情关怀,严格要求,竭尽全力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教师关怀,爱护学生,会使学生受到鼓励会更加尊敬教师,热爱学习;对学生的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情,持之以恒。”——既概括了情感教育的过程,又指明了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
人类文化发展史中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情感教育的资源。今天,科学技术正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认识领域的新观念,新学说层出不穷,对人才的需求愈益广阔而严格,依靠自己学习,终身学习成为适应社会变化的制胜法宝,情感教育理论的创新,深入提高,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划分为两个领域:一是以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一是以热爱学科学习,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这就一改我国教学体制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注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忽视或轻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片面性。这是新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传统情感教育理论的开拓和深化。
笔者从事小学教学教育多年,不仅从理论上花大力气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情感教育方面的论述和思想,而且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身体力行,切实探索情感教育的路子,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对情感教育在教学当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体会和领悟。
一、情感教育可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接受教师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生是接受知识,塑造品格的初始阶段,好奇心,敏感心较为强烈,想象力相当丰富,而求知的心灵犹如一颗稚嫩的小草,来不得些许风霜侵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朋友谈话的方式传授知识,可克服其畏惧的心理,增强其好奇心,求知欲及想象力,就可以对教师的一言一行印之于脑,贯之于行,乐于接受教育,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大大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十分融洽。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向全体或个别学生进行教育时,要以真情实感对待他们,即使他们以冷漠的表情,冰冷的心对待老师的帮助,教师也要以春天般的温暖,夏天般的炽热,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逐渐融化其冰冷的心使其在知识和品格的发展上打好基础。
二、情感教育能促使学生树立学习知识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稳定学习情绪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要求。”从教师这一方面而言,其精神状态,情绪波动对于课堂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心情愉快,轻松舒畅,情绪状态较佳的情况下,其个人固有的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会得到自然,准确,流畅的展现;就学生这一方面来说,教师和颜悦色的叙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欢愉的种子;而教师手把手,面对面的悉心指点,又对学生能够学会知识产生自信力;教师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的鼓励,还可产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的耐心疏导,悉心纠正往往又可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对于这种师生双向互动,现代作家冰心形象地比喻说:“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可爱,同样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要让学生身上布满阳光,教师心中应有一轮太阳。”这是颇有见地的。
三、情感教育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第一位老师。实际教学当中,确切的说,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媒介和桥梁作用。这个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往往通过情绪与情感对师生的智力活动施加影响的。如果师生关系好,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也对教师的授课活动从一开始就会产生兴趣,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学生接受教育就有了肯定情感的体验,就会在情景交融中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学生不仅接受了知识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和体验,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回报,会更深沉地热爱教师,尊敬教师,把教师当作自己崇拜的偶像。这时便会产生情感迁移的现象,即由爱教师进而爱他所教的学科,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叫:“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美国心理学家莫维尔认为:情绪是智慧的高级组织者,能够对认知过程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的活动,沮丧愤怒的情绪则不利于智力活动。一言以蔽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四、情感教育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为进一步形成科学素养打好良好基础
从学生成长的长远利益考虑,现代教学理论将教师的价值取向提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强调指出:教师教学的价值观对学科教学的认识与行为具有经常的导向性。又强调:教师教学要真正走出纯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注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杜绝应试教育。科学素养的形成,应当及早抓起。小学教育恰恰是科学家素养培育的起步阶段,而这个起步阶段对小学儿童来说是丰富多彩,充满了“别有天地”的无穷魅力的。《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论及小学儿童心理特征时谈到:“(1)小学儿童是幼稚的,即便是小学高年级儿童也会提出一些令成人可笑的问题;(2)小学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不会向别人掩饰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而且喜怒哀乐都溢于言表;(3)小学儿童是好动的,喜欢东摸摸,西碰碰;(4)小学儿童是好奇的,见到一件新东西,就想用手摸摸,听到外面有奇怪的响声,就想出去看看,手上有了玩具就想拆开瞧瞧;(5)小学儿童是喜欢模仿的,成人的动作方式,他们一学就会,影视的角色特征,他们跟着学样,社会上的流行的时髦语言,他们也会朗朗上口的;(6)小学儿童做事是喜欢成功的,即使做得很不成样,只要成人认真地称赞几句,他们就会非常高兴,干得更得劲。”这一全面而精确的论述,对于教育儿童科学素养形成方面的起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提醒教师,儿童身上有着科学素养形成的纯粹因素,万万不可轻视。这就要求教师基于“每一个儿童都是可造之材”的认识,以温暖如春的语言,以平心静气的态度,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感,以积极乐观的热情,激发和强化学生内心深处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注意觉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触摸学生感情的脉搏,对症下药,清除其心理障碍,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哪怕是在学习上提出一些奇谈怪论,也不应讥笑、嘲讽,遏制学习活动。尤其对差生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回答对就及时表扬,使差生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定位置,布置作业也可难度小点,平时不能要求过高,生活方面也要对差生充满爱心,帮助他们解决些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老师和同学都没有因自己学习差而歧视他,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小学教育要从教师教学正确的价值取向着手,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不仅在知识传授方面本着一颗热爱之心,没有对优生的偏爱,没有对差生的厌弃,而且在生活及其他活动中献出爱心,没有被忽视冷落的学生,这样就会激励起全面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为将来形成科学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教学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树立教师教学的正确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和恒心,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及他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