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师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体育教师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体育教师总结

初中体育教师总结范文1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体育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上学期里我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我的体育教学主要从三点来进行总结。

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___方法奠定基矗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___性、纪律性、___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早操工作在开学初重点抓了广播操,因为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复习,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在纠正就困难了。

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

第二,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

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

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另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提高的基础上,我们体育组希望所有教师都能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认真的做操,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训练工作我能够长期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并做到训练有计划、阶段有测验、测验有记录、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

在训练时间上,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我每天都是等太阳落山后天都大黑了才能回家。

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

在作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中,学校领导也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持了我的训练工作。因此,我要加倍努力,争取在体育高考取得好成绩。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学习与锻炼的关系,充分发挥主体与主导两方面的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削弱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作用。要注意学法指导的有效性,要创设有趣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理解和明确自己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获得愉快与成功的体验并在老师的激励下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最终达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教与学双方都应注重教学过程的经验积累与反思。

初中体育教师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初中体育 健康第一 团队合作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41

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对我们谆谆告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确如此,身体健康是我们每一个人享受生活、奉献社会的前提条件。没有健康的身体,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如何培养强健的体魄呢,首先就是要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初中时期的体育课程,对一个人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的。初中阶段,对学生来讲是身体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个时期,也是学生养成终身运动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每一名初中体育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教师在遵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还要发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根据时代的新特征和学生们的身心年龄特点,开展更加具有时代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体育课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帮助我们的学生爱上我们的体育课程,培养规律运动的好习惯。在多年的一线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悉心总结经验教训,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1.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标准;2.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3.有意识地开展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学习;4.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五、开展规律的阶段性的教学反思。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尝试性地反思和阐述。

一、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标准

笔者认为,体育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我们应当也必须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标准。这里所讲的健康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当前的初中生学业压力明显更加繁重,很多的学生不仅在平时要上课,就是在周末也要去参加很多的辅导班,如果学生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条件,是很可能被这些繁重的学业压垮的。而初中体育课,是学生们舒展身心、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的大好时机。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利用有新的上课时间,得到最彻底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与此同时,我们每一名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课堂上善于发现、认真观察,发现学生有任何的心理问题,都及时跟学生沟通、帮助学生纾解心理障碍,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学生实现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完善成长。具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安排诸如长跑、太极拳、健美操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方式,给学生全方位的活动空间和自由。总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标准,切实将这个教学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时刻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重,认真教学、关爱学生。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众多、师资较为紧张的缘故。我们一直采取的是教师完全主导课堂的一个教学方式。学生的地位基本上就是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和锻炼,在很多问题上都没有自和发言权。新的时代,随着师资力量的不断壮大和班级学生人数的适当缩减,我们的教学客观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很多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是不利于提升和改善教学质量的。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个体,在很多问题上都具有发言权和学习自。一旦教师过分管制学生,只会给学生压抑的感觉,不利于学生自由、健康地发展,也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的展现。总之,教师要注意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空,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得到身心的纾解和享受。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理解,也会更加高度配合教师的任务和安排,实现体质的增强和心理的健康。

三、有意识地开展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学习

融入到团队合作的能力是当今每一个人立足社会必须学会的一种能力。虽然说我们的学生还是初中生,还是一群孩子,但是,团队合作的能力就是应该从初中抓起,帮助学生从小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体育课程中很多的活动都非常适合小组合作。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讲――接力赛跑,就是考验学生团队合作的好方式。学生在赛跑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加油,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一举多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是体育这一竞技项目的独特优势,教师要勤加运用这一优势,实现体育教学的突破和改善。

四、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我们党建设国家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中也要跟随党的步伐,实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为最终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而不懈努力和奋斗。切实贯彻以人为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力争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五、开展规律的阶段性的教学反思

初中体育教师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6-0090-0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方式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初中学生体育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对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中的缺点和问题,丰富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使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划分小组成员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策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科学的小组成员划分。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会采用“体育知识讲解―体育动作示范―自由练习”等模式来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度较低,同时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很少有学生能够遵循教师的指导进行积极的体育技能训练,致使体育课程中很多时间被白白浪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将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融入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进行小组成员划分,或者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小组成员划分等方式,合理划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公平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首先通过一定的体育技能测试,了解当前每一位学生的实际体育技能掌握水平,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三个层次。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按照1U2U1的比例进行科学分配,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小组比赛时的公平。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阶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热情,告别以往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活动,营造生动而有趣味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使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创造一定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活动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欲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设计小组合作活动情境。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排球“垫球”技能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创建比赛情境,组织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垫球”练习。在小组中,每位成员都必须完成垫球并传给下一个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垫球接力”比赛活动。在最快时间内完成全员垫球的小组为优胜小组,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嘉奖,或者惩罚输的小组进行表演,增加游戏的娱乐性和竞技性特点。

在指导学生对篮球技能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可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在NBA比赛或者一些大型篮球比赛中的曲目,组织学生模拟正式的比赛入场仪式入场,教师充当裁判的角色,并保证裁决的公平性。这种小组合作训练方式,能够在充分展现学生个人能力和篮球技能学习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阶段:创新评价模式,完善体育教学体制

在初中体育小组合作教学完成之后,教学评价阶段也是学生体育学习和课堂总结的重要时刻。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课堂总结的时间,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在实际训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启发和引导。

例如,在体育课程结束之前的5~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总结。在课堂内容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程中所学习的体育知识进行梳理,对于学生在实际训练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用“好”或者“不好”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评价意见,多鼓励、少批评,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心和学习欲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你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棒,但是如果能在传球的过程中,更加注意手力度的把握,我相信一定会更棒的!”等话语对学生进行评价。

另外,在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最佳精神奖”、“最佳合作奖”等多个奖项,根据学生们在合作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颁奖。这些奖项可以由教师进行科学分配,也可以由学生之间进行选举的方式进行。这些奖项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支持和信任,不断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为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在“体育知识讲解―体育动作示范―自由练习”等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消极情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丰富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和体育学习动力。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阶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阶段:创新评价模式,完善体育教学体制三个方面,灵活开展初中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水平,在充分展现学生个人能力和技能学习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展现初中体育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余发林.导学、自主、合作,让课堂更加精彩─―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3):154-157.

[2]王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乌海十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5):1-65.

[3]范士红.《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也谈综合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专业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11):107-109.

初中体育教师总结范文4

一、前言

学校体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康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田径教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中体育教学计划的完成与总体的教学质量。通过对田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将有助于促进中学生身体形态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协调发展,提高耐力、力量、灵敏等身体基本素质和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搞好初中田径教学工作,有利于顺利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萧山区农村初中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外活动和校内体育竞赛等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影响杭州市萧山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向更高水平和层次发展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及对各农村初中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发展学校体育决策的客观依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径教学在萧山区农村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田径运动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径运动能有效和全面发展人体各种身体素质,对于各项运动的技术和成绩的提高也起着积极决定性作用。(2)田径运动对于中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还有心理的发育都需要全面协调的发展,通过对田径运动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将有助于促进中学生身体形态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3)当前萧山区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现状:调查显示有少部分教师对新课标还不甚了解,这反映了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盲目性,田径内容在教学大纲中为必修的实践课内容,虽然在大纲中作了明确的规定,初中32课时/学期,但在实际操作中仍不能足额足量的执行。在教学内容上对发展学生反应、灵敏、力量项目的铅球、跨越式跳高、跳远等内容开展的较少,在教学方法上农村初中体育教师主要还是采用讲解示范预防和矫正法来教学,使用游戏比赛启发式教学的比列还很低,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枯燥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田径教学评价也是促进田径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

2.对萧山区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状况的调查分析

调查308位体育教师结果显示:其中男体育教师259人,占总人数的84%;女体育教师49人,占总人数的16%。中学的体育教师队伍需要更多的女教师的加入,从而使得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化。田径专业教师92人,占总人数的30.6%;非田径专业教师208人,占总人数的69.4%。这说明田径专业体育教师的比例比较合理,对初中田径教学是比较有利的。

3.区农村初中学生现状分析

(1)中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分析:通过对萧山区农村不同地区的400名中学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当前在中学生中比较受欢迎的运动是篮球与健美操,然后才是跑步,并且在调查中发现,有许多的跑步参与者,是由于在其他项目中由于身高、身体协调性差等因素,对篮球、健美操缺乏自信心,才把跑步作为自己日常锻炼的手段,总体来看,中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同程度不高,田径运动的健身优势并没有在中学生身上发挥出来。(2)中学生对田径课程的态度和认识:通过对萧山区农村不同地区的400名中学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许多的中学生对待田径运动用一种逃避的方式去对待,学生普遍认为田径内容较为枯燥,不如健美操、篮球等项目趣味性强,多数学生不喜欢田径课,从而也忽视了田径运动的健身性。

4.山区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现状分析

(1)田径场地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29所初中拥有400米田径场的学校的有15所,300米田径场的学校9所,有200米田径场的学校有4所,还有l所学校没有田径场。按照正常的田径教学与课外活动的需要,一个学校应当有一个标准的400米田径场地,萧山区农村初中的体育场地条件影响田径教学的顺利的进行,也使得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能够全面的贯彻实施。(2)田径器材:在萧山区当前的农村初中田径教学过程中,实心球、接力棒、铅球、标枪、跳高架等器材拥有的比例最高,由于这些器材相对比较廉价,对场地没有特殊的要求,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像投影仪等器材一般的初中学都不拥有,田径技术的表象如果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优秀运动员的动作,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很好的建立起来。

5.前萧山区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资金有限,场地器材不够完善:调查中发现还有很多学校没有标准的400米跑道,距离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培养后备人才示范学校要求的人均占地是6.8平方米,学校应有标准的400米田径场地和风雨操场的目标相去甚远,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初中的体育器材主要是实心球、跳绳等,像标枪与栏架等器材的缺乏,造成这些学校无法完成相应的田径项目的教学。比如戴村初中,非但场地不标准,而且跑道上的煤粉很松散,且高低不平很容易早上伤害事故。(2)当前初中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尚待提高:当前的一部分体育教师还不具备系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知识,没有形成与现行课程标准相匹配的全面技能,有些田径教师还不能成为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的指导者,这些也是造成田径教学不成功的重要的原因。(3)田径教学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新教学法的引入不够:时下的部分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的能力局限,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不够,不了解或者新课程标准下萧山区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现状分析对新型的教学法了解甚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就更微乎其微了。现在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探究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对新时期的田径教学尤为重要。(4)学生对田径课兴趣普遍不高: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其一,受新兴项目的冲击。二,教材内容缺乏新颖性。其三,教学方法缺乏应变性。(5)行政管理者对田径教学不够重视:此次在访问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只有少部分的体育出身的初中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非常重视,半数以上的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态度一般,还有近三成的校领导认为体育教学不重要。

6.山区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对策

(1)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田径教学的场地器材设施;(2)增进现有的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3)田径教学要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4)改进田径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5)根据中学生身心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田径运动。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萧山区农村初中的田径教学完成情况距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从体育教师的角度来看,农村初中体育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但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高职称比例偏少,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足。(2)萧山区农村初中的田径教学从硬件设施来看,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尚不能完全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大部分学校体育经费短缺,场地器材得不到改善,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无法开展,学校领导对体育课教学不重视、体育法规意识淡薄,这是田径教学未完全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3)从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情况来看,萧山区农村初中大多数体育教师存在着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透彻的问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4)在当前田径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目前萧山区农村初中田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的创新度不够,课堂教学单调、枯燥、乏味,从而也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与新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目标距离较远。(5)萧山区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在内容创新上不够,没有引进其他兴趣较高的项目,或对传统的运动项目进行低难度等合理的优化。

2.建议

初中体育教师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中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127-02

在我国全民健身思想的指导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2013年,广州市将对中考体育必考项进行修改,200米短跑的必考项将变为800米和1000米的中长跑,中长跑将是初中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下面,笔者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初中体育中长跑对学生起到的作用并对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方法进行探析。

本文讨论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导式”教学方法和分层教学法。为了更好地说明哪一种教学方法对中长跑的效果最佳,笔者对本校学生做了几组实验。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导式”教学方法800米和1000米教学的比较

1.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调查。笔者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另一组作为实验组,进行50米短跑、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测试。对这两组数据进行差异性T检测,结果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P>0.05均无明显差异。结果如表1。

2.实验。将这两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前备好课,在课堂上先进行详细地讲解然后再做一下示范,再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并且在训练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进行正确的指导,最后教师再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总结。这就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了。实验组的学生则采用“学导式”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

“学导式”教学模式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其教学模式分为几个步骤:宣布内容,教师进行提示,学生自学,教师解疑,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反复的练习,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宣布课程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前及时做好预习,来适应教师的授课节奏。教师提示的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明学生的学习方向,不至于使学生无目的的学习。在学生自学的阶段,学生可以向教师请教,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在同学间互相的学习,相互练习,并总结自己的疑问。在教师解疑阶段,学生可以将自己总结的疑难问题向老师提出,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进行答疑。最后,教师在检查阶段要酌情鼓励学生,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在最后总结阶段,教师应该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并且与同学进行相互的评价,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评价来进行总评。这就是“学导式”教学方法。在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分别对采用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学生进行了800米和1000米的测试,测试的结果如表2。

用“学导式”教学法的实验后,对两个班的800米和1000米成绩考试成绩结果进行了比较,由表2的数理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800米和1000米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测试成绩,其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这表明在同样的教学时数、教学场地下,相同运动基础的学生在分别实施“学导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时,二者最终教学效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800米和1000米技术动作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3.实验总结。“学导式”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思想,即既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学”的主体因素,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它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配合和协作的活动过程。从学习效果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学导式”教学法比传统式教学法多了“提示”、“自学”、“解疑”三个教学环节。正是多了这三个教学环节才使得传统教学式与“学导式”教学法有明显区别,这三个环节的作用不仅增加了课堂的气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短跑成绩。

二、传统教学方法和分层教学方法800米和1000米教学的比较

1.实验前准备。同样的,在实验前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导式”教学方法800米和1000米教学的比较的实验前的学生身体素质的数据,同表1。

2.实验。将这两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一组学生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另一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所谓分层教学方法是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即在不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全面综合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从而激励学生进步,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长跑是初中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要求在一段时间都要维持在一定的速度,所以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负荷很大。分层教学方法能够激起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减轻心理上的负荷。对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教学的学生进行800米和1000米的测试,测试结果如表3。

3.实验总结。通过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分层教学方法下800米和1000米的教学下的实验结果,看出利用分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要好得多。由于在分层教学的方法中,教师要改变他们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固定思维,他们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能够有效的组织各层次的教学活动,这极大的锻炼了教师在组织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教师的能力在分层教学方法中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总结

现在,广州市的学生普遍都特别的爱运动,特别喜欢打球。虽然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影响使得南方人的体质不怎么好,但是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就一定能够使得广州市学生的耐力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在新的中考体制下,我们只有改变以前体制中对200米短跑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教学方法进行体育中长跑的教学,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够更好的去适应中考体制的要求。通过对比表1、表2和表3的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利用分层教学方法进行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和“学导式”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效果都要好。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教师总结范文6

关键词:五年制 小学数学教师培养 本体性知识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C6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90-02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都会影响课程的实施。这就对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其中学生的数学本体性知识结构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文针对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现状调查展开,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确定数学课程结构的调整和充实,以完善学生的数学本体性知识结构。

为了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现对长沙师范学校初等教育专业11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数学知识状况的问卷调查。从报告中抽取20份有效问卷进行批阅整理,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师范生数学本体性知识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

1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结构调查的基本情况

1.1 本次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填写统一回收

问卷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信息;第二部分是正式的教师知识测验;第三部分是对教师知识来源的调查。教师知识测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数学课程知识、数学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其中数学学科知识包括数学理解能力,数学抽象思考能力、数学史与数学思想的基本素养、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数学教学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下表是教师知识测验的各种能力相关题目数量的统计。(见表1)

1.2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被测试者全为小学教育专业大四学生共110人,共收到有效答卷78份。现从中抽取20份,其中女生15份,男生5份。

2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结构调查的分析报告

对抽样问卷中数学课程知识问题进行批阅后,将试卷的调查内容划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统计学生答题正误数据,然后再将四部分数据整合对比,具体数据分析过程和相关结论如下。

2.1 数学课程知识

分析整理出学生数学课程知识成绩的频率分布,利用概率统计工具可以做出如下的直方图(见图1)。本部分测试题总量为8个,学生正确量的平均数约为4个,平均正确率为50%。其中65%的同学正确率未超过50%,抽样试卷中仅有1份答题全对。抽样试卷的结果分析说明,大部分同学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关注不够,理解不深入,不能很好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2.2 数学学科知识

对抽样问卷中数学课程知识问题进行批阅后,将学生答题正确数量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出学生成绩的频率分布,利用概率统计工具可以做出如下的直方图(见图2)。本部分测试题总量为18个,学生的平均正确率为61.11%,30%的同学正确率未超过50%,40%的同学正确率集中在70%附近,只有1人正确率超过80%,无人答题全对。问卷题目的考试内容集中在初等数学知识点,试题难度正常,但高分率很低,不及格率偏高,学生的学科水平普遍不高。

2.3 数学教学法知识

对抽样问卷中数学教学法问题进行批阅后,将学生答题得分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出学生成绩的频率分布,利用概率统计工具可以做出如下的直方图(见图3)。本部分测试题总分为20个,划分成四个等级,得分0~5分为四等,5~10分为三等,10~15分为二等,15~20为一等,10分以上为合适。70%的同学不合格,30%的同学为合格,仅有1个达到优秀。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同学未能很好理解数学教学的原理,掌握的教学方法有限,教学设计水平偏低。

综合以上三个部分的数据分析,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数学知识的整体状况一般。他们在数学学科理论知识答题最好,平均正确达到61.2%,其次是数学课程知识的答题情况,平均正确率为50%。而数学教学法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差。

2.4 教师知识来源

对调查问卷上的知识来源途径进行赋权处理,使用matlab对加权结果向量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模型的数据结果,总的来说,对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知识来源的评价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最重要、次重要和不重要的来源。对师范生的教师知识来源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该表显示,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认为对于培养他们的各方面知识最重要的来源是教育见习与实习,数学教法课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法知识均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教育类课程对培养他们的教育理论知识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大学前的数学课是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数学学科知识来源。他们普遍认为家教对教师知识的发展最不重要。同时学生也认为微格教学的经历对于他们的数学学科知识和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没有作用,数学教学法课程对于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作用,而教育类课程对数学教学法的学习影响最小。(见表2)

3 完善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本体性知识结构的建议

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掌握三种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即是指教师具备的某种学科专业性理论知识,它是教师具备专业主体知识的基础条件。小学数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即是指数学相关知识。

调研表明,数学本体性知识的缺失,主要原因是由于数学课程内容以及数学素养培养的局限性。相应的对策是:数学课程设置的改进;改进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对普遍缺失的本体性知识予以弥补。

3.1 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待改进

调查结果显示,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数学教学法知识最为欠缺,其次是数学课程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表现得较好的是数学学科知识,但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师范生在各个领域的数学学科知识上的表现都一般。因此,初等教育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应该较多地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而对教师知识来源的调查也显示,大学数学专业课的设置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数学学科水平。因此,我们应该考虑为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提供适合数学课程。

(1)调整、充实数学课程的内容。

一方面加强概率统计、图形变换、几何证明与数论初步等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从学科视角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驾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需要,还应添加数学思想方法论、数学史、数学文化等方面内容。

(2)加强教育实践类课程在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和质量。

调查结果中突出显现的问题是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数学教学法知识最为欠缺。而对教师知识来源的调查显示,学生认为教育见习实习教学方法知识的学习最为重要。开设教育实践类课程有助于学生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化对教学理论的理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2 改进初等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的普遍现象是关注学术性而轻视师范性;注重数学理论的系统性和结论的严谨性,忽视学生的真正理解与意义建构。其必然结果是不少学生学习时一知半解,学习后很快遗忘。

因而,在教学中,一方面作为数学课程,为使学生能够理解教材内容,必须进行教学法加工,使之转化成为易于认知的“教学形态”;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和锻炼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师,使他们学习并善于完成这种转化工作。这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的重要体现。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演绎,又不忘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观察、实验、猜想、探索与推理、证明兼顾,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帮助他们形成数学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类似地,如果在师范院校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高等数学的学习与初等数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开展“研究性学习”,那么,学校获得的知识就比较容易在小学数学教学岗位上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培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6(6):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