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训学校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训学校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职业培训;兼职教师;建设管理
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极其重要。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带来了师资短缺的现实问题,兼职教师成为职业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以新乡市为例,全市目前共有民办职业培训学校49所,兼职教师远远大于专职教师。如何建立一支规范、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优化职业学校教师结构,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推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目前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兼职教师队伍现状
1.1 兼职教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师缺口相对严重,大部门的兼职教师来自于基层企业和职业院校。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虽然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但没有收到过系统、正规的教育理论学校和培训,学校对其也不能提供相应的职业发展支持。难以把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来自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由于兼顾原单位的教学工作,存在备课不足的现象,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存在流动性大,更换频繁等问题。通过对新乡市的49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兼职教师情况调查显示:全市共有316名兼职教师,其中232名来自大中专院校、84名兼职教师来自企业。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1%,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为32%,尚有67%的兼职教师的学历在专科及专科以下;从职称结构方面,具有副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为23%,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为30%,还有47%的人员没有职称。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职业学校很难能聘任到高层次、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1.2 兼职教师主观能动性受制约
大部分兼职教师来自于企业,虽然熟悉本专业的具体实际操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但对职业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够,对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入;还有一些兼职教师没有真正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兼职教师每个人的工作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对职业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同等原因,导致了兼职教师在实践指导过程中讲授理论知识偏少。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缺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存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长期规划,仅是为了解决师资匮乏而应急,往往出现专业课程无人承担才考虑聘请老师,甚至出现不能为兼职教师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导致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之间缺少交流。
1.3 兼职教师队伍管理难度较大
兼职教师多数是来自职业院校和企业,平时在单位工作多、任务量大、难以在学校长期胜任教学工作,另外民办学校对兼职教师的吸引力不够,薪酬待遇偏低导致了兼职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且流动性较大,在管理方面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很多学校将聘任的兼职教师看成是学校发展的暂时性需要,并没有做出长远的打算,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规范,忽视对兼职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要求;管理是一种松散的被聘与聘任的关系,实际中存在个别兼职教师不服从职业学校管理的现象。大部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对兼职教师的报酬按照实际上课课时数量进行计算,缺少相应的奖励、激励措施,导致兼职教师的积极性缺乏,不能激发兼职教师的潜能。
2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2.1 强化科学管理、规范聘任制度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需要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方案,制定聘任制度,广泛吸收优秀人才加盟教师队伍,确保企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进入学校兼职任教,并切实发挥出其作用及其潜能。建立起高效的用人机制,为聘任兼职教师提供空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从兼职教师的招聘方式、准入制度、招聘程序等方面进行管理,制定并举行严格的招聘考试,筛选优秀人才;加大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对兼职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2.2 明确工作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日常工作的管理包括:每次上课的出勤情况、迟到早退的惩罚、请假手续;因与原单位工作冲突而导致的调课、缺课说明;对兼职教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案的要求、定期制定教学规划、作业布置要求;仪表、道德行为规范、承当的责任和义务等。教学管理包括:贯彻教育方针、政策;明确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确定好教学项目的教学目标、任务,教学的内容、进度,提出完成任务的措施与要求,掌握好教学的时间,定期做好教学评价工作。管理制度是为了使学校常规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在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
要建立健全奖励、激励和资助体系,调动兼职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激起兼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兼职教师不单单是对授课报酬的需求,对于工作环境也是有所要求,需要在平等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为兼职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配备现代化的教学仪器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差别性激励原则,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要了解不同的兼职教师在不同时期的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激励。
2.3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教师信息库
培训学校管理制度范文2
本校自从2007建成后,就很少对舞蹈教学所需要的硬件设施进行必要的配置与更新。如今的舞蹈教室已经不能够满足舞蹈教学的需要,很多家长都对此有着很大的意见。舞蹈教学与其他的学科相比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它对硬件设施建设的要求较高。然而如今使用的教室却是存在着面积较小、隔音效果不佳等诸多的缺点,不合适继续作为舞蹈教室使用。为了能够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与家长们的满意度,应该要积极的加强相关的硬件建设,建设新的舞蹈教室。
对于专用的教室和附属用房的设计要除符合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有关要求外,还应符合建设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等相关标准有关要求,改建、扩建的专用教室和附属用房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达到相关标准对各项距离(净距离)和安全通道要求的前提下可参照执行。
对于舞蹈教室的建设通常有以下的一些标准:面积在120㎡左右,学生人数不可超过20人,每人保证基本的6㎡的活动范围;舞蹈室地面铺设实木地板或复合地板(三层),或根据教室面积配备塑胶软垫;与采光窗相垂直的一面的横墙上,应设高度不小于2100mm(含镜座)的通长照身镜;其余三面墙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000mm可升降的把杆,把杆距墙不小于400mm;附设内舞蹈器材室,宜与舞蹈教室毗邻;舞蹈教室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舞蹈教学和训练,还需要配置音视频设备、信息端口等;舞蹈器材室,用于存放各种舞蹈器材与设备,要做到通风、防火、防潮、防盗,应该与相应舞蹈教室相邻。
二、合理设置上课时间及收费标准
对于一个舞蹈学校来说,除了需要用良好的硬件设施来吸引学生与家长外,还需要其他的一些措施来吸引学生与家长,例如合理的设置上课的时间以及收费标准。每个地区的平均收入与消费水平都不相同,这就使得上课的收费标准要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上课时间的设置。
在本地社会上的舞蹈班每期课的时间都是开课12次,每次课时为2个小时,课间的休息时间是10分钟。然而本校在进行课时设置与收费标准的制定上却没有进行过合理的调查,没有制定出合理的标准与上课时间。本校的是每期开课10次,每次时间为1个半小时,然而却又和其他学校的收费标准相同,这样不仅仅会对教学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让家长们产生很大的意见,长期下去会使得生源流失,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
合理的收费标准,能够在学生家长心中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第一映像,让学生家长会直接的产生想要先去考察一下的想法。只有家长产生了这种想法才会来到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学校才能够用自己良好的硬件与软件来吸引住这些学生家长。同时再加上合理的课时设置,那么将会抓住家长的心,在学生家长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印象,从而成为学校的有力“宣传人员”,能够有效的帮助学校在社会公众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让学校能够有着充足的生源,从而能可持续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待遇的重要性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重视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收费标准的设置,还需要能够留住更多有能力的教师。而想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并留在他们,就必须要能够提供能够吸引他们的待遇。教师是舞蹈培训学校的重要的软实力,如果教师的水平不够,那么学校修建的再好,课程设置的再合理,收费再低也很难吸引学生前来就学。
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校之所以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在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待遇不是很好。如果不能够提升教师的待遇,即使来了一些各方面都较好的教师任教,也有可能在一段时期后离开学校或者直接转行。相反如果学校中的教师待遇能够得到保障并逐步提高,在如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很多教师都有可能被吸引过来。所以学校应该要保障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以此来稳定学校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吸引一些优秀的教师来就业,让学校的师资力量有足够的源头活水,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尽管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然而对于培训学校而言却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培训学校的资金来源基本全部都是来自学生所交,因此很难保证教师的工资水平。同时学校中教师任务重、压力大,如果教师们的劳动得不到合理回报,就会使得他们人心思动。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各自方式来确保他们的待遇,可以制定额外的津贴制度,给这些教师额外的补贴。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稳定教师队伍。
四、组建舞蹈团,积极参加各项演出活动及加大宣传力度的重要性
为了能够加强对学校的宣传力度,学校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建出自己的舞蹈团,积极的参加各自演出,从而能够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随着信息化与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普及,不仅仅促进了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但也是在间接的阻碍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释放与交流。通过组建舞蹈团,可以加强学员学习舞蹈知识与技能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掌握与他人进行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的捷径。同时,通过舞蹈团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可以促进师生学习到更多的舞蹈知识与技巧,不断的提高他们的舞蹈表演能力。
作为一个舞蹈学校并不缺乏那种既懂管理又懂舞蹈的专业管理人才,应该积极的启用这些人才,组建出属于自己学校的舞蹈团。在这种人才的专业管理下,这个舞蹈团才能够“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才能够为学校积累良好的名声。为了能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要积极的组建出精品的舞蹈团,将参加各自活动既作为交流机会,又作为提升学校知名度的机会,让学校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学员上课各项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希望能有一个幸福、美满、和谐的家庭,但是各种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特别是那些将孩子送来培训的学生家长,更是对孩子寄予厚望。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师生生命安全,配备相关人防、技防设备,加强了门卫管理,增设各自流动值班岗。
注意培训期间安全。教育孩子在培训期间,服从中心安全管理制度。按教师要求去做,确保孩子培训安全。孩子不得随意离开中心;如有特殊情况,需告知老师。教育孩子上下楼梯自觉靠右行走,不急行、不拥挤;严禁在楼道上、教室内追逐打闹和奔跑,以免滑倒和摔伤。同时还需要设置专门的安全员,主要负责孩子的安全。教师中必须要配备必要的防火措施,并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防火等工作。
让孩子注意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孩子来学校上课时要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孩子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来往车辆。特别是在某些敏感地区,学员上学、放学,要在中心工作人员带领下过斑马线。私家车接送学员的家长,请将车辆停靠距学校大门一段距离,以免造成交通堵塞。
注意上学、放学安全。家长要掌握孩子的作息时间,按时到校上课。对于年龄小的学员,需要家长做好接送工作。不要让孩子过早到学校,下课及时到学校接孩子。如有原因不能上课的学员请向老师请假。在孩子未准时回家时要及时与学校联系,掌握孩子行踪。教给孩子一些自我防范的应急措施,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安全工作。
六、职工加强管理及设置奖惩制度的重要性
必须要重视奖惩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重要性。作为一个营利为目的的学校,必须要能够根据本校实际,将劳酬紧密挂钩,实行全员结构工资制和考核奖惩制,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形式,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工资收入与个人的贡献、工作量、工作质量紧密挂钩。
要强化管理与考核。在考核中,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坚持客观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考核标准尽量具体、明确、公正,能够量化的尽可能量化,尽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2)坚持层级负责又坚持全员参与原则,一级考核一级,明确各个层级的考核职能、权限范围和具体要求。考核内容分基本素质、工作过程和工作绩效,采取自评、互评、学生测评、家长反馈、职能部门考评、考评小组复评和校长室审核相结合的形式,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
可以实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和考核奖励制,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
(1)岗位工资:根据三级岗位责任度的高低,享受相应的岗位工资;
(2)课务工资:根据工作量(课时多少)发给课务工资;
(3)职务工资:为强化管理,落实工作职责,设置职务工资;
(4)其他工资(早、晚辅导、值周管理等);
培训学校管理制度范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烟草专卖局关于培育开发区的统一部署,以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为理念,创叶生产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民整体科技素质和健康文明的生活能力,努力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全面推进区建设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县(区)要结合当地烟叶发展实际,制定辖区内烟农学校建设五年规划,逐步实施建设。烟农学校建设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单元,充分利用乡镇成技校、农村中小学、村化技术学校、村委会、文化室、烘烤工场或烟站等现有场地场所,进行修缮、改造,配置有关教具和教材,建立新型、特色烟农学校。
2.整合教学资源,实行多元化办学。烟农学校建设以烟草部门补贴为主,村委会为实施主体,并积极争取农业、科技、财政、教育、文化等有关部门参与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培训烟农的公益性职能作用,加快烟农学校发展,把烟农学校建设成以烟叶生产科技培训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学校。
3.以烟农为主体。尊重广大烟农意愿,按照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要求,结合当地烟叶生产实际需求,紧紧围绕烟农这一培训主体,制订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机制,改进培训方法,采取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等烟农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充分调动烟农的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
4.规范教学管理,注重培训实效。对烟农学校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明确办学目标、落实各方责任,规范开办程序,强化资金管理,开展效果评估、注重质量监控,建立烟农学校长效运行机制。
(二)建设目标。围绕区建设与发展,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在试点建设、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建设,努力将烟农学校逐步建设成为烟叶生产科技成果转化站、现代农业及市场信息站以及村风文明的辐射站。帮助农民树立合作互助、共同发展、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科学栽烟、科学管理的思想,提高科技素质和健康文明的生活能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经营的新型烟农。
三、建设标准要求
我市区烟农学校按“五个一”标准建设,由市烟草公司和市烟办按标准进行验收。具体建设标准和要求如下:
(一)有一个固定的教学场所。原则上以重点村为单元,在现有的乡镇成技校、农村中小学校、村化技术学校、村委会、文化室、烘烤工场或烟站等场所选择一个不小于40平方米的房间进行修缮、改造,作为专门教室。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教育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教室内配置桌椅、黑板、电脑、一体机等必需教学器具及教材、科普图书,有条件的应配置投影仪和连接互联网等。教室四周墙上张贴烟农学校管理制度、烟农学校培训计划等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学校或教室门口悬挂“××县(区)××乡(镇)××村烟农学校”牌子。在教室外设置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烟农学校与烟叶生产有关的新信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有一支相对固定的师资队伍。建立由烟站技术员、辖区烟叶辅导员及社会教学力量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公布教员名单,承担教学任务。每个烟农学校教员不少于2人。拓宽烟农学校师资聘用和培养渠道,扩大师资选拔范围,由烟草部门扩展到当地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等单位和个人。完善教员再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员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培训,并实施资格准入制,逐步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烟农学校师资队伍。
(三)有一套全面的教学计划。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区建设与发展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发〔〕251号)的安排,做好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结合当地烟农生活、耕作等习惯和烟叶生产实际,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实作技术、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现代烟草农业及有关政策法规为主,务求通俗易懂、学有所用、学有所获。随着烟叶形势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要求及烟农自身需要等设置相应课程,做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确保培训工作做到100%覆盖辖区种烟农户,100%种烟农户有培训教材。
(四)有一系列与烟叶生产有关的载体活动。以“关爱烟区、关爱烟农”为主题,利用农村重大节日、烟叶生产重要阶段、形势任务重要时机等,精心安排活动计划、设计载体,组织烟农知识竞赛、实作竞赛、先进表彰会等活动,既满足烟叶生产发展需求,又寓教于乐,激发烟农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
(五)有一套教学管理考核制度。烟农学校应有学校章程、师资管理、资产管理、教学检查考核、教学台帐设立等制度,其中教学台账应包括烟农学校组织机构图、教材及教学计划、参加烟农名单、师资力量配备表、活动开展记录、课时安排表及日常活动开展的照片、音像资料等,并有专人负责收集和整理。
四、组织实施及管理
(一)加强领导,措施到位。为确保烟农学校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全市区建设与发展及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决定成立市烟农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烤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查映伟任组长,市烟草公司、市烟办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市财政局、科技局、教育局、农业局、文化局等部门主要领导,各县(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烟草公司,分管生产的副经理兼任办公室主任,生产部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市烟草公司抽调,负责全市烟农学校建设的日常工作。
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烟农学校建设及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培训学校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医学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校外教学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为了缓和对校本部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形成的压力,方便学生就近学习,学校在校外选定了培训学校或教学医院作为校外教学场地,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达标。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成人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亟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1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的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广大基层医疗单位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总体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由于受普通高校扩招和国家政策因素等的影响,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发生改变,主要是具有执业资格的基层医护人员或刚毕业的医护专业中专生或专科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为了提高文凭来读书,读书态度不端正,质量相对下降,成人教育不再受到重视。学校领导只注重成人教育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教学质量,管理松懈,联合办学点不规范,教学过程不严格,只注重考试环节等等,从而导致成人教育含金量下降,社会信誉差,对成人教育文凭普遍持歧视态度,有的单位甚至不予承认。因此,作为有责任感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质量效益观念,避免盲目追求培训数量,注重质量和效益相结合,培养出合格的基层医护人员。建立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成人医学教育质量监控,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成人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理论。
2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1学校、教学站点要求不一,教学资源相对紧缺,教学过程管理不力
学生在校外学习,基本上脱离了主办学校的视线,管理上必须依赖函授站与教学点的配合。主办学校要求严格,却又“鞭长莫及”,落实不到位。教学质量并不简单是学校哪一个部门的任务,而是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培养计划、课程设置陈旧,造成学生有“炒冷饭”的感觉;教材更新不及时、照本宣科,学生听讲缺乏专业兴趣。此外,校外教学点教学教育的管理和需求松懈,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尚未健全,特别是一些医学实验设备仪器缺乏,造成了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紧缺,教学过程管理日趋简单化。
2.2学校与校外点管理制度陈旧
陈旧的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模式、教材体系、管理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需要不断更新。主办学校对教学点的管理不到位,教学点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正确,办学以赢利为目的,组织教学过程“短斤少两”,例如学生学习的考核、学生休学、退学制度不完善,考勤制度虚设,有的教学点为了应付主办院校的检查弄虚作假等等,众多的问题都亟须查证完善。
2.3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官僚化
学校和校外教学点管理人员理论落后,思想中仍然存在。学校管理者不能正确地理解主办学校和校外站点的合作共赢模式,造成主办学校与校外点出现对立局面;而教学点老师认为学生都应该理所当然服从自己的领导指挥,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样就造成与学生对立的局面,有时甚至矛盾激化,影响教学秩序。
2.4教师责任感不强,成人医学教学手段、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成人学习需求
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投入精力有限,重视程度不高,为节约教学经费,部分教学点聘任经验尚浅、缺乏临床经验的年轻老师如助教或讲师承担教学;授课过程中,缺乏“自学为主、教学为辅”的引导性教学环节,教学模式仍是以“照本宣科的灌注式讲授”为主。教学偏理论,偏重学科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轻实践,学生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备课不认真,教学方法呆板僵化;对学生要求不严,对旷课、上课开小差的学生置之不理,考试前给学生划范围、勾重点,对考试作弊学生视而不见,考试后送人情分等从教不廉、以教谋私的现象常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学员的积极性和活跃性,成为制约成人医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瓶颈。
2.5学生定位不准,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学员难于全身心投入,学生自觉性较差,考风考纪滑坡
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学生对成人教育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是应付学习和单纯地混文凭,许多学员难以静心地学习,直接影响了学员学习的持续性和教育质量。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关系,工作压力较大,还有一定的家庭负担,集中面授时迟到、早退、旷课、打手机、精力不集中,自学部分主要靠学生在家里或单位结合工作的自学,学生则无目的、无计划、无心思学习,到了考试为混文凭而出现考试舞弊等现象。
2.6医学成人教育教学效果考核机制单一
医学成人教育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岗从业人员,许多学生是因工作岗位上对学历的要求而参加学习的,所以他们只关心考试能不能及格,毕业时能否顺利拿到毕业证书,成绩的高低和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根本不重视。而且,受成人面授教育集中性、短时间等因素影响,学校对学员的考核基本以考试分数为准,课程都及格就可以准予毕业,没有综合考核环节。因此,学生会要求任课教师采取针对性的辅导、复习,学校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考核基本上缺失,教学质量测评考核、评价方面缺乏,学生毕业后基本没有任何追踪信息。
3成人医学校外教学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初步构建
3.1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质量意识,成立领导决策和管理团队
主管校长、专家督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学院系主管院长组成指挥决策队,形成院系教学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保障系统,由教务科、函授办、校外站点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质量管理,组成管理团队,明确各个成员担任的工作职责。
3.2明确教学质量目标
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规格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要求修订成人教育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其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质量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培养目标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试卷标准、教材建设及选用标准、临床实习标准、毕业论文(设计)标准等。
3.3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教学站点管理条例、教师工作条例、学生管理条例、学生守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范;另一方面制定实施每个教学环节的规章制度,课堂教学、调(停)课、教学文档、实验室和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考核、评卷和试卷复查及试卷保存等方面建立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3.4建立严密的过程监控
教学过程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因此,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检验,师德建设等各个环节设立质量监控点,检查教学的日常运行、教学效果以及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质量提高。
3.5建立灵活的信息反馈与评价系统
建立由管理人员、督导组、上课教师、班主任、学生组成信息收集系统,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网上评教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收集教学过程和效果、管理方面的信息;由领导、督导组、管理人员组成的评价与反馈系统,根据反馈的信息及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和管理进行调节,已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同时对来自毕业生、用人单位、社会的信息与评价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建议,及时反馈,不断改进。
4校外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结合本校校本部的具体情况和校外教学站点医学教育教学特点,目前主要进行了“严师资、重过程、把考核”的质量监控,实现教师教学过程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将结合社会需求以及我校的学科强项,精心制定各专业培养计划,培养出高级技能人才。
(1)采用多种手段提高本校教学点师资队伍水平。严格审查聘任的教师资历,学校派遣的老师和教学站点聘请的授课老师都必须是副高级以上职称,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检验。
(2)为了加强与校外医学教学点的信息沟通,我校不仅创建了继续教育学院教务管理系统,而且还建立了校外管理QQ群,每个校外教学点指定专人加入到管理群中,校本部的通知可以第一时间挂到公告栏,教学点在工作中的问题也可以在线与校本部相关管理人员沟通,既提高工作效率,又节约管理成本。
(3)加强教学环节的监控管理。安排校本部的领导及教师参加教学点的开学典礼及入学教育,根据教学点每学期开学上报的课表安排督导组进行听课,实行考教分离,学校派遣老师监考阅卷。
(4)每年上半年组织一次函授站教学点工作会议,各站点负责人汇报及互相探讨学习管理经验,做到互通有无。下半年年末组织函授站教学点教学检查与评估活动并进行评优评先,提高函授站教学点办学管理的积极性,加强对教学质量的重视。
实践发现,本体系仍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因此,有必要在已构建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础上,融合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学、教育学等理论和原理,进一步完善监控体系内涵,细化体系各监控环节,拓宽监控范围,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华丽.医改背景下医学成人教育专升本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8).
[2]房海.高校本科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培训学校管理制度范文5
各位代表: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两校一中心行政,向大会做2004年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04 年度学校工作回顾
一年来,两校一中心全体员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为目标,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专业结构,拓宽办学渠道,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全校教职工充分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校党委的既定的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就。主要体现在:
一、围绕教学质量这一核心,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004年上半年学校在校班级35个,其中中专21个班,635人;教学中心4个班,140人;脱产成人大专班10个,424人;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千1199人。下半年在校班级28个,在校生936人。其中专21个班673人,教学中心3个班113人,大专4个班150人。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规模基本保持原有水平。但由于学校近几年生源质量较差,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合格,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教育系统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外,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督导管理工作,在开学初,由教务系统、校领导及各科室领导集中一周检查教师的教案、讲稿、授课计划,并将结果公布于众,教师们均能按要求进课堂,教学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根据学校安排,教师们坚持了每位教师听2-3位教师的课,达到了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在新生入校和毕业生离校之际,召开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对学校管理及教学工作中的意见,并在工作中加以改进。去年我校有2名班主任获得了自治区教委颁发的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1人获自治区招生就业指导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优秀学生管理工作者。
去年11月学校还接受了自治区教育厅对我校两所函授站的教学评估。为做好此项工作,同时为函授站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学校提出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逐条对照评估条目体系,做了许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得到了专家评估组的肯定。在今后的成人教育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评估条目认真落实,努力提升我校的办学层次。
“立足社会、面向市场、突出特色、服务水利”是本届党委结合我校实际提出的办学理念。为拓宽学校专业规模,学校有计划的派遣了十几名教师参加“心理咨询”、“饭店服务与管理学”、“旅游服务与管理”、“电焊实用技术”培训教师认证学习,参加学习的教师都顺利取得了相应的等级证书,且参加学习的一部分教师还受到了教育厅和劳动厅的好评。
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对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是新一届党委班子的办学理念。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我校的具体落实,今年年初校党委按照《乌鲁木齐市文明单位创建与管理条例》十条标准在全校开展自查工作,制订了2004年“两校一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4月校党委与各科室签订了2004年精神文明建设责任书。我校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活动中由全校每位党员每月捐款10元,建立了“两校一中心爱心基金会”帮助困难学生;协助厅系统各级团组织的青年团员在学校进行“爱心基金捐资助学”缴纳特殊团费仪式,广大党团员积极参与,起到了一定模范带头作用。校党委还在去年投资精神文明建设设施的基础上,力促综合培训楼的建设工作,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改造了宣传标语牌,加大宣传氛围;改造了行政楼楼梯,加强办公环境建设,为学校环境育人打下更好基础。学校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学校基本建设
2004年学校完成了培训楼主体建设工作,先后投入约70万元先后完成了校园绿化管理及维护;部分建筑暖气管道的维修与改造;学校部分供电线路的改造;学生公寓节水装置安装;自来水与下水管道安装及二次装修设计;校园内建筑的屋面及楼内维修等多项工程,同时保证了全年度正常的水、电暖供应。
2004年11月经自治区劳动厅考察后确定在我校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工程实训基地,为此我校根据要求,已提出并上报了建设规划。目前已获批准。
四、注重素质培养,强化学生管理,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一年来,在延续和创新原有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举措的同时,注重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在学生工作中,注意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特点,寻求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为使我校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能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学生管理部门配合教学管理等工作,坚决贯彻素质教育的主导思想,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模式。
切实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管理理念,探索学生管理新机制。《两校一中心班级目标管理办法》《两校一中心学生操行考评实施办法》效果明显,对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确立了良好的、适宜的方式。
针对不同等级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今年学校重点加强了对提高生的教育工作。学生科采取分片帮教的形式,对提高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要求班主任加大对本班提高生的关心和帮助。
为帮助特困生完成学业,学校成立了“两校一中心爱心基金会”。2004年6月2日,学校举办了两校一中心“爱习基金”颁发仪式,共有19名特困生受到学校“爱心基金”3500元的资助,激发了贫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10月25日,水利厅团委在我校进行特别团费捐助仪式,水利系统的团干部和团员纷纷为我校的特困生捐款。
由于我校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今年我校共有23名毕业生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优秀毕业生”。
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卓著。学校利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纪念“12·9”运动中,分别兴办了民族团结杯球类比赛、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征文、教师节献辞,迎新生的板报比赛等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为做好2004年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学校积极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邀请了专业就业指导培训教师为我校近700名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指导讲座。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各类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由学校出面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向社会各届推荐我校毕业生。今年学校还邀请了新疆特变电工、新疆水利水电工程局、广东水电二局等单位到校与学生见面洽谈。2004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大力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今年学校共印制了6000份招生简章,在《新疆招生与考试》杂志上刊登了我校的招生简章和专业介绍,并在电台广播等媒体进行招生宣传,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学校的招生范围。今年还委托奎屯新世纪文化培训学校进行招生,开辟了我校招生的新途径。今年我校共录取中专新生432名,河海大学预科生41名。
五、校务公开工作
学校成立了两校一中心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学校的重大决策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人事问题一律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加大,有效地维护了学校利益和群众利益;对于一些重要的特别是工程承包、职称评定、学校财务收支等问题,学校不定期地在群众大会或中层干部会议上给予通报或者在宣传栏上予以公示,增加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真正做到了取信于民,得到了教职工的支持,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六、财务工作
作为主管财务工作的校长,我在签批各类开销时,把握勤俭办学的原则,严把审批关。现对本年度的经费收支情况对各位代表作以下汇报:
一、经费收入情况:(1401.4万元)
1、 财政拨款755.4万元,占总收入的53.90%,其中,中专537.94万元;技校179.46万元;河海38万元。在职工人员全年工资434.25万元,占财政拨款的57.49%;离退休人员全年工资97.75万元;占财政拨款的12.94%;机构经费拨款155.44万元,占财政拨款的20.58%;2004-2005年取暖补贴拨款30万元, 占财政拨款的3.97%。
2、 预算外收入592万元,占总收入的42.24%,:系学费创收收入,其中专生学费收入234万元,函班学费156万元;脱产大专学费66万元;住宿费收入124万元短期培训班12万元。
3、 校三产经营收入31.90万元,占总收入的2.28%,:其中,商品房收入22万元;食堂、澡堂管理费收入9.9万元。
4、 其他收入:22.1万元,占总收入的1.58%,其中科技咨询收入11万元;学生测量劳务收入2万元;房租收入2万元;医疗费补助5万元;微机房收入1.36万元;其余属学校帐户利息收入。
二、经费支出情况:1351.73万元。
1、 人员支出613.31万元,占总支出的45.37%,其中:人员工资434.23万元;津贴107.58万元;社会保障费63.11万元;招待所支出1.65万元;其他如临时工工资、加班费等零星支出6.94万元。
2、 日常公用开支568.06万元,占总支出的42.02%,其中:办公费3.42万元;印刷费8.76万元;邮政通讯费6.46万元;水电费30.72万元;已支付取暖费49.04 万元;交通费35.07万元;差旅费32.9万元;培训费15.66万元;福利费41.86万元;劳务费2.69万元;学生公寓、食堂、校园道路、招待所、行政楼及零星工程的维修费152.25万元;办公设备购置费1.04万元;微机等专用设备购置费43.1万元;教学费33.61万元;招生费开支9.57万元,文体活动费3.69万元,政工宣传费12.82万元,其他零星支出12.4万元(主要用于护校队值班补助、劳动工具、卫生用具购买等)。
3、 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24.15万元,占总支出的9.18%,其中:离休费7.03万元;退休费90.67万元;抚恤和生活费0.23万元;医疗费1.27万元;住房公积金19.67万元;助学金4.35万元;其他零星支出5.05万元用于支付经探亲费,生活困难补助等。
4、 科技咨询支出:科技咨询项目支出14.6万元,占总支出的1.08%。
5、 校三产经营支出31.61万元,占总支出的4.35%:商品房经营费用支出20.4万元;澡堂燃料费支出6.15万元;人工工资支出1.13万元;其他零星支出3.93万元。
三、 本年度经费结余49.67万元。
2004年度上缴财政专户学费收支情况
一、 上年结余数:142.60万元。
二、 当年缴入财政专户学费:510.80万元。
三、 财政核拨我校预算外资金:592万元,下拨水校542万元;技校50万元。
四、 财政专户结余数61.40万元,转2005年度安排使用。
我校2004年度基建财务收支情况
一、 综合培训楼本年到位资金:208.5万元,其中:教育厅拨国债资金200万元;单位自筹基建资金8.5万元。
二、本年实际支出208.5万元,其中:培训楼工程款180万元;天然气锅炉款15万元;玻璃门窗预付工程款3.5万元。
各位代表一年来,学校各项工作虽然按照既定目标稳步进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办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职工在一定程度上还存有封闭办学思想,思维上还没有彻底走出传统办学的圈子,创新不够;面向市场办学的招生、教学模式尚未完全确立;人事制度改革还未全面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没有真正形成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座的各位代表与全校教职工一起共同努力,为学校尽快与市场适应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拨出头筹做出努力。
2005年度工作思路
2005年的学校工作,要继续以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为目标,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我们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切实重视并争取有新的突破:
一、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改进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005年度的教学工作,以切实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所有教师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付出艰辛的努力,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为学校今后的招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1.要进一步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的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和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要依据学生实际和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多样化的人。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教书育人,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条件和要求,切实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2.继续认真抓好各项教学建设。围绕社会需求、加强专业建设。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抓好重点主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和教材建设。继续推进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要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常抓不懈,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要继续组织青年教师现代教学技能竞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材。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要根据自治区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做好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工作,建立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彻底改变我校部分岗位人浮于事、工作效率偏低的工作局面,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进一步探索学生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
根据我校生源素质特点,在充分利用与继续原有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使学生工作往纵深推进。要真正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局面,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和增强自主、自强与自助、自主管理的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自主、自助学习与管理的能力与技巧,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争取在推进学生的自主、自助学习与自主、自助管理上有新的突破。
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由校工会、学生科、团委牵头,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五一”、“五四”、“十一”、“一二九”运动等重大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文明科室”、“文明班级”、“文明个人”、“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一个讲正气、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并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的素质有明显提高。
四、进一步做好招生宣传与就业指导工作
2004年我校中专招生430余人,招生数量比前三年总和有所增加。要认真总结今年招生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学习同行学校良好的招生经验,充分把握国家关于职业准入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加大招生工作的力度。
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推荐我校优秀毕业生就业;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人才交流招聘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五、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按市场需求创办新专业
在努力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除加大对水利职工的培训力度外,还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开办有社会竞争力的专业,做到文理兼容,办出规模效益。
各位代表,2005年已经开始,我们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也同样有许多机遇,做为两校一中心的校长我将和全校教职工一起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培训学校管理制度范文6
近年来,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时代对各级学校提出的迫切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学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强化基础、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拓宽视野,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注重个性发展,让学生的禀赋、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以开发其创造潜能;注重启发诱导,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中小学校应该担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的重任,加强特色建设,避免“千校一面、万生一模”,使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
一、中学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创新人才培养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型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当然,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只有高等教育才应该负责创新人才培养,各级各类教育中,都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中学阶段来讲,如何明确自身在整个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定位,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渗透创新人才培养的思维意识和策略方法,如何与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实现有效对接,这一切都显得格外重要,都是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在“分数至上”根深蒂固的今天,创新人才培养的提出和执行,无疑为中学教育提供了一个自我革命和发展的绝好机会,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普通中学可以在学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教学组织管理、师资队伍、教学硬件、特色建设、扩大办学自主权等方面进行改革和突破,探索出适合本校校情的发展模式。
当然,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应对各种复杂挑战。如,需要处理好应试教育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需要平衡考试与综合素质培养的不对称性;需要突破现有教育制度藩篱,扩大学校的自主办学权;需要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为考试而教”的理念,鼓励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探究、对话,尊重差异,彰显个性,激发兴趣,在学习中多体验、感悟,少被动接受;在教育评价上应该多元化,对于有特长的高素质学生,不应仅限在高考的评价体系上等。这些都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明显的外推性、强制性和决定性特征,借助、依赖着政府的力量颁发一系列政策纲要或是权威专家学者对于创新人才的解读说明,通过自上而下的路径与逻辑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在此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便被规约成机械线性的,而非自在、自主、自愿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教育行为。还有,很多学校借“创新人才培养”的东风,穿新鞋走老路,表面看大张旗鼓,实则无实质性内容。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在观念上更新、制度上突破。
二、中学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应然与实然
对于中学阶段来讲,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要紧扣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中学阶段的教育不是培养高精尖人才,而是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潜能的开发。所以,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立足点是为未来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奠基,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目标是帮助中学生形成将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主要指学生发展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首先应从基础性抓起,培养学生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向。基础教育作为人的终身教育的序曲,具有尽可能为学生成长输送全面而不是单一营养的重任。基础教育的基础性首先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上,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群体,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能把成人世界的标准和意愿强加给学生,而是应该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其次,体现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这是学生成人的基础;最后,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体现在让学生拥有合格公民所具备的道德基础,拥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拥有创新的能力基础,这是学生成才的基础。
无论从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的高度看,从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看,还是从个人适应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的意义和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创新素养培育已经成为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从现实来看,家长及社会从思想观念、行为举措上难以跟得上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全社会对高考的过分关注淡化了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家长、社会观念滞后反映的是价值引领缺失的问题,人们对于教育的价值聚焦在“高分数”“高回报”等功利性目的上,缺乏对个人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也没有遵循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规律。
所以,创新人才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兴趣爱好、创造意识,不能把学生培养固化在一个模子里,应进行多元化探索,克服功利性教育价值取向,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解读教育的本质属性,放大创新人才培养的聚焦度,逐渐在全社会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氛围,尤其突破教育机制体制,加大招考制度的改革力度,逐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双向选择,让中学和大学的联动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衔接更加紧密。
三、中学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与路径
1.以办学理念统摄教育教学,更新教育观念和管理制度陕西师大附中“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顺应了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切实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就是让学生进入高校或走上社会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反对教育的短视行为,不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过分看重分数,让鲜活的生命失去童心,失去灵气,失去活力。坚持做到不死读呆记、不死抠硬压、不拔苗助长,使学生的基础要牢固,思维要发散,兴趣要广泛,学习要自觉,个性要张扬,心理要健康,行为要规范,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和竞争。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21 世纪人类教育的四大支柱。也真正体现了我校“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素养上得到全面提高。这样才能为高等级学校输送合格而优秀的毕业生,为国家培养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就现阶段来讲,中学教育仍然停留在以应试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上,这种模式过于强调格式化,忽略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自主性,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中学阶段的教育需要更新观念,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优势,建立多元化的综合培养体系。这就要求学校的办学理念要着力体现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从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拓展到教师以培养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和关注学生多种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还须改革学校管理制度,让新的教育观念融入学校的管理制度之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在学校内部,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来消除创新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障碍。如在教师工作量考核等方面,对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由原来的仅局限于教学工作量的考核,延伸到对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考核。
2.以“春笋计划”为载体,释放学生创新活力
近年来,国家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来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2010 年初,我校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春笋计划”的基地学校,这为我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春笋计划”是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利用我省丰富的高校教育和科技资源优势,通过选拔少数具有创造性潜质的高中学生进入高校实验室参加课题研究,以及高校专家参与指导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宽基础教育阶段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依托学生的兴趣发展及其个性化的认知风格和独特的思维视角,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广泛兴趣和敏感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学生未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
3.以国际视野审视基础教育,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多元化发展路径
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应该在思想认识、学习交流、实践体验、情怀感悟等方面,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教育成果,这样才能使创新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才能使创新人才培养不会局限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的空间里,避免坐井观天。教育教学方式和学校办学理念要勇于超越,具有国际视野,不能安于现状,在传统的圈子里自我满足,要积极探寻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路径。基于这样的认识,2009 年底,我校经过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和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学术专家的严格考评,获得了剑桥国际中心资格和英国北方大学联合国际本科预科西安考试中心的资格,成功创办民办国际教育机构———陕师附英中学校。陕师附英中学校承担考试中心相应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学生在我校即可参加预科和A-LEVEL,冲击包括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近2000 余所海外大学。陕西师大附中英中培训学校把国际课程和预科课程引入国内,全部实行外籍教师小班制授课,扩大了学校影响,提升了学校品味,打通了学生海外就学的渠道,开拓了师生的国际化视野,使中外基础教育得到了有效的交流,尊重学生兴趣需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4.以社团及课外活动为主渠道,构建胜任力模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我校高度重视课外活动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把课外活动纳入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使创新教育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课外活动是一个有效培养创新人才的环节。我校的学生社团作为中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日趋活跃,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新课改的推进,社团活动将更直接、更具影响力地深入到学生的特长培养之中。目前我校有30 多个社团坚持每周五下午活动,尤其是模拟联合国社团,英语风采展示社团、星座文学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航模航海社团、话剧团、机器人制作社团、网络设计社团等。另外,通过开展各类科技节、体艺节、文化节等活动,挖掘特长生,并吸收进各类社团,提高生源质量。定期邀请著名学者、知名书法家、企业家等各个领域的名人进行讲学或指导,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形成特色优势,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各种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我校在社团及各种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承担活动中的各种职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例如模拟联合国社团中各种职务分别由学生担任,2013 年在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上,我校学生表现出众,获得优秀奖。在商务社团活动中,我校与中信银行合作,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中信银行担任相关职务,参与商务谈判,培养学生的创新应变能力。
5.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实施个性化教学,重塑学生创新主体地位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最根本的地方。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这是优秀的创新型人才的特质,这种特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这种特质,才可能培育出拔尖型创新人才。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分割为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里寻找注意点,并根据注意点培养创新人才,这是目前研究创新人才成长路径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创新型人才在创新之路上需要的不仅是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他人的正确引导,中学时代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奠基阶段,因此,教师要做好引路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引导和及时地矫正,避免创新行为误入歧途。
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更注重引导教师追求高效务实的课堂教学,遵循师生角色的科学界定、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高度重视教学评价等一些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层次班级、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探索和实践了小组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情境设置式课堂教学模式、案例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问式课堂教学模式,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是教师用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尽情体验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心灵沟通、共同提高的过程。我们在继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的同时,又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提高。我们要适应时展的要求,适应教学要求,适应学生需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这样才能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