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副校长挂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副校长挂职总结范文1
尊敬的局领导、各位老师:
履职周庄初中副校长一年来,负责教务工作。现就履职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希望给予批评、帮助和指导。
坚持理论学习
我工作闲余,自觉研读《中小学校长》、《人民教育》等杂志,中国教育报中的“基础教育”专刊、“校长”专刊。学习学校管理中必备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中校长成长理论认为:校长的成长任职起点晚成长周期长。这就说明,要努力适应校长岗位,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山东清怡中学学习了杜朗口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独创“自主探究、展示反馈”的245教学模式,办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个模式告诉我们,在学习先进的理念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我认为加大办学理念的学习与研讨是提升一个学校动力的有力武器。
积极参加课改培训
去年开始,县局加大了对校干、教师的课改新理念培训。一般都放在节假日、周末。我们认真组织老师参加了每一期的培训,不错过一个提高老师理念的机遇,仔细做好培训记录,会后认真研读吸收。经历了数次“头脑风暴”,深悟县局的“三为主”高效课堂提出的契机。在教育改革的阵痛期,在教育改革向内转,在教育改革练内功时期,我县能够审时夺势,快步加入“名校共同体”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本学年,整理听报告笔记两本8000多字,听教改传经课12节。另外,引领我校教职工积极参加县局的所有培训、听课,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培养了多名骨干老师。
实施推进新课改
不进行课改,教育没有出路。高效课堂是对应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言的,它属于“有效教学”范畴,很好地补充了有效教学所不具有的指向的准确性。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的教学形式。我校自县局发出动员令后。积极行动起来。率先在数学科实施以导学稿为统领,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内涵、以三维目标为目的,以发展学生主动学习为方向的高效课堂建设。现在各科老师都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三为主”高效课堂的建设中。我们的目标是把课堂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述职报告 )我们认为,模仿不是课改,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学习杜朗口、兖州一中、昌乐二中,还是宁达中学、东庐中学,只能学习先进的理念和它的理论支撑,不能照抄照搬。我校今后会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推广有本校特色的高效课堂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实施“公开课”、“听课”常态化
我校实施“公开课”、“听课”常态化是配合“三为主”高效课堂的强力措施。所谓的常态化的每位老师每周都要上一节公开课,不论有没有老师去听课,都按公开课的方式去准备,教研组长是各组“公开课常态化”的第一责任人。实施以来,各组都能尽职尽责起到召集、督促作用,各位老师也积极行动起来,主动邀请老师给予指导、帮助。事实证明,“公开课常态化”能有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现在我校老师大都不把上公开课看成是一种负担,他们已把“公开课”看成了一种“常态”。今后,我们会总结“公开课、听课”常态化中存的问题,继续完善、实施这一方案。
珍惜学习机会
3月22日,组织上推荐我参加“十一·五初中校长任职资格班第二期”培训。离开了繁忙的课改一线,使我有机会静下心来学习、思考、梳理教学管理理论。近3个月来,我认真聆听了多位老师的理论课,参加了6次学校管理的大讨论,阅读了5本专业书籍,做了4本近20000多字的听课笔记,参观市区学校3所,并听所在学校校长的有关教学管理的报告3场,完成了已结业学科的作业。有幸结识了一批三县和市区的校长,与他们学习、交流了学校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充实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我的收获是:校长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到教育教学上,放到教师和学生身上,要不断强化课程开发与教学过程的管理,要做到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站在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的前沿,要做到真正的有利于教师的发展,要指导学校教育教学不断前进。
协助张敬民校长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考务工作,培训学习回来,积极主动参加学校所有的考务工作。
2、在张校长外出东庐挂职期间,主持学校工作一月。
3、教师安置房的质检、协调工作。
4、校委会安排的其它工作。
今后努力方向:
1、推进“三为主”高效课堂不放松,全面实施以导学稿为抓手的高效课堂建设。
2、真诚热心服务于老师、学生,为教育教学服务。
3、和每
副校长挂职总结范文2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使对口支援工作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工程
教育部对口支援计划的实施对加强新疆大学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为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新疆大学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由党委(校长)办公室行政管辖,专人负责的对口支援办公室。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做到了对口支援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校党委把“加强和改进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经常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新精神、新安排、新部署,研究解决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各单位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开发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紧紧抓住对口支援这一有利契机,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我校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情况
(一)西安交通大学
2004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对我校的支援工作力度不断加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在一年内四次访问我校,磋商对口支援工作。2005年5月,我校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西安交通大学讨论对口支援工作,双方在干部挂职交流、研究生培养、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图书馆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达成了一定共识。
1. 学科建设
两校的领导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加强我校的学科建设是对口支援工作最好的切入点。在2006年全国第十批博硕士点申报工作中,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校长郑南宁多次来新疆大学指导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派遣挂职干部专门负责博士点申报事宜。
2006年在全国第十批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新增7博士点,其中工科博士点4个,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密切相关。通过新增博士点、博士生导师和西安交大的专家的力量,加强了我校工科的学术团队建设,提高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
2. 干部挂职交流
2006年3月新学期伊始,西安交通大学陆续派出4名干部来我校挂职,分别任我校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和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助理。这些挂职干部不畏艰苦、勤勉敬业,特别是在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挂职任副院长的尚春阳教授,主动向组织申请继续在新疆大学工作半年,以帮助机械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较快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两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度与力度,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亲自将王小力同志送到新疆大学,担任新疆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帮助新疆大学加强工科建设。与此同时,我校也派出2名干部赴西安交通大学分别挂职图书馆副馆长和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3.师资培养工作
2005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聘任我校15名教授为其博士生导师,并从2006年春季开始在西安交通大学招收博士生。
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接收了我校经管、信息和电气专业4名推免研究生,毕业后作为我校的师资。同年11月,为加强新疆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西安交通大学向国家学位办积极申请了30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专门为我校相关专业教师单独组织考试。与此同时,我校15名被西安交通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的教师也开始进行2006年的博士生招生工作。2006年春季,我校兼职导师共招收博士生13人(13人均为我校在职教师,其中物理学专业2人,机械工程专业2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7人,电气工程专业2人);2006年秋季,西安交通大学招收我校8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以单独考试方式招收我校12名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
4.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
2005年11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揭牌仪式在新疆大学隆重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努尔·白克力、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赵德忠、新疆大学党委书记王桐等领导同志和新疆大学师生代表共35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在揭牌仪式上,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与新疆大学党委书记王桐签订了《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建设方案》。研究生分院的建立,对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大学研究生教育,争取正式成立新疆大学研究生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5.教师讲学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谢友柏院士、卢秉恒教授、王兆安教授等学科带头人来我校开展学科建设研讨和学科前沿讲座。2004年7月~2005年7月,选派李旭祥教授到我校相关院系讲授环境工程设计及过程控制、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学院刘仁江教授系统的给本科生讲授了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课程,并为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王兆安教授、电气工程学院索南教授等曾先后来院讲学和指导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学院于2006年3月至7月委派博士生导师彭济根教授来学院担任挂职副院长,为师生举办学术报告,并讲授本科生课程和负责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使学院的管理和学科建设工作收益颇多。同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宗本教授也前来讲学,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6.图书馆信息建设和网络教育建设
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已向我校图书馆免费提供自建数据库:《钱学森特色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题录)》、《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联合书目信息数据库》、《西文生物医学期刊联合目录》。2004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向我校赠送了1200个品种、6000余册、价值11万元的图书资料;同时,还为我校专门培训了两名图书馆工作人员。上述工作,对进一步推动我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网络教育建设。西安交通大学赠送给我校价值八万元的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设备,帮助我校建立了一个校内地面卫星接收站。
7.实验室建设
2004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王建华书记亲自带队,赠送给我校价值25万元的实验设备,用于我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工业系统测量和驱动与控制实验室建设。
(二)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支援学科为法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和数学。
1.干部挂职交流
武汉大学法学院皮勇博士到我校法学院担任副院长,为我校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2.交流与合作
2006年6至7月,武汉大学法学院书记莫洪宪、院长曾令良来学院就对口支援建设以及学科发展进行指导,同时就援疆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与教师们进行了交流,并赠送给学院5000余元的专业书刊。
在“数学学科战略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武汉大学数学学科有关专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这两个协议更加完善。此外,武汉大学还为数学学院复制了近1000册最新外文期刊和图书。
3.师资培养
我校建工学院测绘系系主任阿里甫、易学锋于2006年年底前往武汉大学签定了对口支援协议。该校于2007起,在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我校特殊政策。
武汉大学法学院2007年接受我校法学院两名青年教师进修,1名博士进入其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2007年9月将接受法学院2名本科生和2名硕士生前往武汉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在数学学科人才培养上,武汉大学将于9月接受我校一名教师去武汉大学进修。
4.教学指导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陈允平教授、副院长谈顺涛教授一年来为电气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和博士点申报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学院两次派人去武汉大学进行短期调研、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法学方面,2006年12月,武汉大学法学院选派了法律史学柳正权教授来学院讲学、指导,并对法律史硕士点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三)大连理工大学
2006年8月,大连理工大学派出赵宗昌教授(博士生导师)到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担任副院长,具体落实双方所达成的协议,并协助学院开展学科建设等工作。
1.师资培养
基于我校实际情况,赵宗昌副院长主动和大连理工大学联系,争取适当减免培养费,并为考生联系博士生导师,去年10月已经有4名考生参加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其中三名教师被该校录取。
2.学科建设
大连理工大学利用自身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协助新疆大学申请“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博士点。在大连理工大学的指导和帮助下,在2006年全国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这两个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均获得了批准。
3.教学与学术交流
2006年下半年,赵宗昌副院长为学院30多名研究生讲授了“计算流体力学和传热学”课程。同时,为学院全体师生举办了专题报告,学生对讲座普遍反映良好。
4.实验室工作
2007年,教育部已经正式批准在新疆大学建立“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赵宗昌副院长作为技术专家之一参加了重点实验室”立项论证工作,并为该重点实验室提出了许多可行性意见。
5.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充分利用大连理工大学技术优势,结合新疆太阳能特点,赵宗昌副院长整合两校的学科力量,主持开展了“太阳能空调关健技术研究和示范化装置”项目,并同新疆一家企业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开发经费20万元),目前经费已经到位,设计研发工作开展顺利。
(四)与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工作情况
根据教育部关于对西部地区高校实行政策倾斜的有关规定,我校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以及东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对口支援联系。2006年3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接受我校孙素荣副教授作为访问学者,时间一年。今年3月,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已有1位教师考取北京大学的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北京大学积极协助学院申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加强了两校在该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与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建立了两校学生实习基地,并无偿提供本科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国内外专家的讲座光盘以及各类教材等。我校选派三位教师先后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进修。2007年,我校二级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获得批准,同济大学将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给予支持。2006年10月,同济大学派遣2名博士到我校建筑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2007年3月,同济大学城规学院规划系主任赵民教授及3名博士研究生来我校建筑工程学院授课。
北京外国语学院著名学者王福祥被我校外国语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他对我校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点的申报给予了大力帮助;并提供了该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帮助我校对现有的英、俄语本科专业进行学科调整。每学期派2-3具名有硕士以上学历的研究生来我校任教。2007年招收我校俄语专业博士委培研究生1名。同时,委派教师与我校教师联合申报了校级课题,并派教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讲座。清华大学先后接受我校3位教师和2名研究生调研和短期学习。2006年暑期,清华大学副校长龚克教授、电机系的梅生伟教授先后来我校电气工程学院进行讲学和业务指导。
东华大学帮助和促进我校艺术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合作领域涉及纺织工程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等。
2007年4月,我校塔西甫拉提副校长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就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进行接洽。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招收我校1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口支援工作,西安交通大学等有关内地高校不论是在具体工作方面,还是在办学思路、教学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对我校的进一步发展都予以了支持和帮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 对口支援中,我校一些院系由于承担的费用过大,成本过高,对口支援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2. 现有支援高校在学科上还不能充分满足我校多学科发展的需要,希望增设援疆学科数量,以促进这些学院在重点学科上的突破和发展。
3. 对口支援双方高校要进一步加强联系,更深入地推进支援和合作。
三、今后的工作计划
通过一年的援疆学科建设工作,我校已与上述11所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支援合作关系。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大大促进了我校相关学科建设的发展,提升了教学与科研水平,为我校培养了一批教学和管理人才。今年4月,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副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贾殿赠、人事处处长李永晟等一行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就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及合作研究等方面与对口支援学校达成共识。
(一)继续狠抓落实援建工作,把援建工作纳入到我校“十一五”规划中,作为本校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开展人事制度改革等相应配套措施,调动各学院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并将援建工作实施效果作为校各学院领导业绩考评的重要指标。
(二)计划今年8月与各支援高校举办一次“对口支援工作年度例会”,检查、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就下一阶段主要工作进行协商部署。
(三)积极保持与各支援高校的密切联系,就援建事宜进行沟通接洽,根据我校和支援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有目标、有重点的对口支援协议。双方进行深入具体的合作,落实协议中的各项意向,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一年来,优秀干部来我校挂职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水平,使学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管理得到一定改进。我校将在管理工作水平和推动管理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加强与各支援高校的合作,计划下一年度相应增加到支援高校的干部挂职人数。
(五)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院校的优势,积极把握有利条件,实现我校我在重点学科上的突破和发展。
副校长挂职总结范文3
再续故乡教育情
山东省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
李宝峰
2015年9月,经过省教育厅的层层选拔,我很幸运的被选调到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开始了一年的挂职培训。省厅的高屋建瓴,县局、郭立新校长的全力支持和挂职单位马林校长、孙晓东书记的理解和信任,令我心存感激,同时也深感这次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我倍加珍惜,一年来,在实验初中,我以副校长和校长助理的身份全程参与了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兢兢业业,全心投入,收获满满。2016年9月,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回到了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并担任教研副校长,主管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宣传工作和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工作。两年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和赞誉,但又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全力以赴,致力精品
(一)主持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创建,发挥名师效能
马林校长是齐鲁名校长,全国初中教育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青岛市政府教育督学。从2015年9月我来到青岛实验初中,便全程参与了工作室的所有活动,工作室包括青岛市7所中小学的校长和副校长,工作室主要任务有8项,包括定期组织活动、系统理论学习、强化实践锻炼、承担改革任务、提炼教育思想、辐射作用、宣传引领和创新突破。
回来以后,借鉴青岛实验初中的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带领教研室构建了高标准的名师活动工作室,提出了工作室
“5+X”活动模式,实施“青蓝计划”;走进课堂,听课、议课、赛课,组织教学研讨和中考研究……。两年以来,在学校名师的带动下,涌现出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教师队伍,去年全校共有9名教参加德州市优质课评选,其中去年一等奖6人,二等奖3人,今年又有8名教师经过层层选拔,将参加德州市的优质课比赛。我校的王丽丽老师和刘阳老师,成为德州市名师工程培养人。
(二)明确青年教师培养主题,形成培养模式,提升培养内涵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岛实验初中历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引入他们的思路,我校2017年,启动“广雅论坛”,开启了论坛培养新模式,开展了自省征文赛、我与青春同行诵读会、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粉笔字比赛、多媒体技术培训、手机微课培训等活动,今年,已经召开了青年教师恳谈会,三名青年教师开展了以学生情绪调动、高效课堂构建和班级民主管理为主题的经验推介。同时,已经高标准构建了所有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在此基础上,我校明确了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工程的主题、模式和活动形式。
我们打造的主题是:广雅二中、幸福成长
我们工作的模式是:1158培养模式,即:
牢记一个目标:以青年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
用好一个载体:广雅论坛
抓好五项内容:思想意识、教学能力、基本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反思与总结(品、课、思、功、术)
用好八种途径:外出学习、经验交流、集体教研、公开课展示、读书会、对抗赛、反思会与名师评选
2017年,我们开展了5个1+活动。即:一师一优课活动、
一月一推介活动、
一人一本书活动、一师一设计活动、一师一总结活动和梯级青年教师评优活动。2018年,我们又规划了
“11241”培养活动.即:继续落实一师一优课活动、
创新沿用一月一推介活动、定期开展一季一总结活动、有序开展四项能力提升活动、跟踪反馈两月一投稿活动。
有效提升了我校青年教师工作竞争力和工作热情,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主抓课题研究,主持课题经验交流
在青岛实验初中我参与了学校“快乐教育”的课题研究,积极承担课题研究的分工,积累课题研究的资料,通过实践、探讨、总结、反思加强对快乐教育的体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回来以来,我强调课题研究工作立位清晰,坚持课题研究不能离开教学实践,从问题和亮点入手的理念,以“真”字为本,选出“真”课题,开展“真”研究,切实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切实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且,规范了选题与可行性分析、形成研究方案、规范课题申报和立项、过程监督课题研究、名家引领课题总结,课题研究的五个基本步骤,严格流程,一丝不苟,确保实效。对于结题的课题,我们都编辑成册,总结经验教训,以备将来。同时,对于研究中出现的好的方法和措施,通过我们的“广雅论坛”一月一推介活动,及时进行推广和应用,使课题研究有了更深的现实意义,也更有生命力。目前,我校已形成省市县三级课题并立,集体个人互补的课题研究格局;形成了人人争课题,处处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事事讲研究,时时求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主导高效课堂研究,挖掘快乐教学的内涵、找寻轻负高效的方法和模式
快乐教育和轻负高效是青岛实验初中教育教学的两座金杯,青岛人都有“玩在实验,学在实验”的口碑,为了探寻青岛实验初中教育教学辉煌的足迹,两个学期,我参加了20多次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系统整理了集体备课的“五步集备法”。回来后,我并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去年2016年,11月份,我写的论文《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探究》被发表在《宁津教研通讯》上。此外,深入课堂听评课有120多节,找老师座谈有30次之多,经过反思,并和学校主管教学的沈校长多次沟通,确定了我校“教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效课堂构建模式,在各教研组内开展,磨课活动聚焦常态课堂,群策群力,互相帮助,力求共同进步。磨课的基本步骤是:初备课—教研组集体研讨—复备课—课堂观察—教研组集体共商—主备人写出反思。在期中考试后,将开展第二轮“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同时,教导处和教研室进行学科分工,将全程跟踪这些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做好记录、监督、指导工作。
(五)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宣传层次。
一所学校的创办,发展,不仅仅是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否形成经久不衰的文化底蕴,能否固化凝聚人心的价值取向,才是一个学校持续前行、实现腾飞的关键。上学期,经过反复讨论,集众人智慧,我们确定了学校文化主题为:上善教育。明确了向上向善的核心理念。二中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蒸蒸日上的神态和青云直上的状态,自强不息、立志高远、不断进取、敢为人先的学校精神更为饱满。
学校新闻宣传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界了解学校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对外推介的重要平台。回来以后,我分管了学校的宣传工作,在我的带领下,我校构建了自己的微信公共平台,拓宽宣传渠道,做到了校园板报、橱窗、LED屏幕、校园广播站、投稿等多元整合,并明确了宣传考核办法。学校的宣传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六)全程参与义务教育均衡评估验收,做好校长助手。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和美丽校园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负责学校的所有档案、文化建设、宣传工作和微机室。信任就是动力,分管就是责任,一回回和武校长的沟通,一次次对县局迎验精神的领悟,一遍遍对迎验标准的校对,我更明白了迎验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历史担当。正所谓行成于思,业精于勤,在迎验过程中,没敢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没敢有半点的拖沓和推诿。2017年11月,我校作为全县的代表单位,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验收,我也荣获全县先进个人称号。
一、明确问题,查找思路
(一)教师的工作热情不足,幸福指数有待提升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建设,努力稳定整个教师队伍。
我校将坚持在教师例会时间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文章。通过学习,进一步帮助教师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2.开展职业幸福培训,提升职业幸福指数。
我校曾经开展过职业幸福培训,但我们感觉这方面的资料不足,期待有相关专家的指引,同时,我们计划和县教育局密切合作,聘请李宝胜主任为我们的职业引领专家。切实开展活动,提升职业认知。
(二)班级民主管理有待加强
1.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我们将通过多种渠道,明确教师定位,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亲近学生;教师不要轻视学生,不要藐视学生,更不能歧视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在处理问题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嘲笑,挖苦学生,在全班几十个学生面前,你保护了一个学生的自尊,学生们全都懂得,他们从内心里也会尊敬你。
2.组建团结的班委会。
我已经召开了民主管理的经验推介会,其中有很多值得学习推广的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只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发挥班干部的能动作用了。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更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时,班主任要教给班干部们工作的方式方法,要讲原则,也要兼顾情理,要多提醒,多表扬多肯定,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讲究方法,保护每一个同学的自尊心!
3.群策群力,制定班规。
如果是硬性的班规,孩子们肯定有不服气的思想,我们要依靠学生制定自己的班规,规矩是自己定的,执行起来的难度就不大了。更容易形成班风优良,学风浓厚,人人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4.分工到人,明确责任。
我们提倡在班级管理中给孩子充分的平台,充分信任他们,即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又能真正实现全员管理。
5.构建文化,环境育人。
班级文化的构建,有利于对孩子们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们有深刻的认识,我去过的青岛市所有中学的对班级文化的创建都非常重视,而且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学校目前班级文化的构建做的还很不够,只有个别班级有不是很系统的文化构建,本学期,我们将从班级文化的构建入手,充实文化构建,做到文化育人,氛围育人。
(三)个人教育理论有待提升
随着各种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学校文化体系建设的深入,自己越来越感觉到教育理论的不足。
三、用心学习,弥补短板
1.制定计划,读书提升。
教师要做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的
“四有”
教师,就必须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丰富学识,我将积极响应县局的号召,一方面在学校开展了
“悦读幸福”
为主题的系列读书活动,成立了三人一组的读书联盟,做出连续两个学期的规划和设想。同时,给自己提出“6有”要求,做到有认识、有计划(看什么样的书)、有时间、有笔记、有总结、有回顾。鼓励教师并自我监督,做到多读书、读好书,提升境界,丰富自我。
2.从家校合作入手,进一步打造满意学校。
(1)健全完善组织,制订章程,举办家长讲堂。
本学期,我们已经开展了一次由家长主讲的家长讲堂,家长同志亲入课堂,体会教师的艰辛,加深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同时,又开拓了课程资源,这种思路和做法收获很大,以后,我们将继续开展以习惯养成、亲子共读、技能培养为主题的家长讲坛培训活动。
(2)开展家访活动“知民情”。
家访是我校的优良传统,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诉求,本学期,我们要求学校教师充分利用双休日深入学生家中,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学生在家的具体表现,并和家长详细沟通孩子们的在校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及气质类型施以不同的教育策略。
(3)注重网络沟通,搭建微信和校讯通双平台“求民安”。
我校已经构建了学校的微信公共平台,每个班都建立了由班主任老师牵头的微信群,学校还为所有老师和学生建立了校讯通互动平台。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规范了三平台的使用,一方面加强对学校工作的宣传,另一方面我们要求双方把孩子们在家,在校的情况及时沟通,让我们和家长的联系更密切,互信更提升。
(4)实施扬长计划“孚民望”。
本学期,我校以社团筹建为突破口,实施了顺势扬才学生成长策略,我校的
副校长挂职总结范文4
关键词:城乡小学;“1+X”校际研训;统筹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16-02
我校是一所地处县城腹地的重庆市“领雁工程”示范小学,也是原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近年来,在市、县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中,重庆市教委、开县县委、开县教委以文件的形式,让我校先后与三所农村小学结成帮扶、共建学校。去年,我校又作为县教委联片研训基地校、组长学校,与四所农村学校联片组成“开县小学第五片区”进行联片研训,并担任示范校的任务。其间,我们以推进城乡学校师资、管理、质量等软实力的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城区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认真进行城乡校际研训工作的实践性探索。我校牵头的校际“1+X”研训,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促进了我校和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成立“1+X”校际研训组织
校际研训,需要组织保障。经商议,组建了以我校校长为组长,农村小学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实施小组,由我校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农村学校分管副校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研究活动工作计划,指导活动开展,总结活动经验,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参与学校组成的班子成员,虽然都很优秀,但如果不发挥优点、特长,不善于相互取长补短,能力势必变相倒退。我校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倡导班子成员积极、创造性地完成校际研训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开发、利用各校物力、人力资源,在帮助、提高各校教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每期,我校班子成员以支教、挂职、驻校、讲座、专题指导、走教、参与管理或研究、结对等形式,到参与校际研训的农村学校指导、实践、学习,帮助打造农村学校特色、办学理念、优势,促进了自身发展,使自身的优势、特色和本校优势、特色更加明显。
我们还成立了校际研训学科教研组、校际研训德育组、校际研训科研组,由各校中层干部、市县骨干教师为组长或成员,具体负责实施,开展经常性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交流、探讨。
二、形成“1+X”校际研训学习共同体
为使校际研训工作能更深入、更持久、更有效,研究、创设一种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为此,我们建立了五种“1+X”校际研训学习共同体。共同体学校以行政、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不同层面在一定条件下开展面对面或网络的主题交流研讨活动,经验共享,思路互补,资源共用。
一是组建以特级教师、市骨干教师、县名师、县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我校聘请的市县专家为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这种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形成了教师与专家之间相互沟通协作、相互影响的关系。专家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对教师的观念和行动给予专业支持,同时也从教育实践中获取理论研究的素材和案例;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和研究。
二是组建以项目合作为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这种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利用区域课程开发,共同进行专题研究。例如,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师职业心理与专业发展等。共同体学校共同参与,合作研究,,学他人之长,避自己之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改革。
三是组建校际教师研修学习共同体。它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学校专题研究,基于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改进计划,基于校际协作,以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情境中的问题为课题进行教学研究活动,注重专业引领,坚持同伴互助和实践反思,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与教师学习融为一体,进行有效的教师群体学习。
四是组建以城区榜样示范学校带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载体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我校根据重庆市“领雁工程”示范校的要求,着力在各方面做出榜样。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注重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培训,帮助教师形成教学、研究与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促使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教育理念、学校规划、课程教学、群体教研制度建设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教师专业发展特色,形成有效机制和运作模式。
五是组建网络平台教师学习共同体。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师的共同学习搭建平台,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保证机会平等,缩小地域差异,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更便利地支持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师个体进行持续的学习反馈和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这些“1+X”校际研训学习共同体打破了学校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优秀管理理念及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三、构建“1+X”校际研训模式
校本研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村学校受设备、师资、时空等限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城带乡“1+X”校际研训,可以弥补校本研训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拓展、丰富校本研训。
副校长挂职总结范文5
一、遵循原则,突出特点
1、培训方向突出创新性。我们的培训工作在充分总结和吸收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求质量,以创新求效益,以创新促发展,按照终身学习的要求,遵循干训师培规律,积极推进干训师培制度、体系、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促进了干训师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培训方式突出主体性。培训工作坚持把领导教师当做培训主体对待,如果不考虑领导教师的需求,没有领导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没有领导教师的自主配合和接纳,培训必然是低效的。培训部门在培训过程中随时听取意见,及时调整工作,加强培训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培训结束后注意收集反馈信息,促进了后续培训工作的改进。
3、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以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为载体,组织中小学领导和教师“三新一德”的全员素质提高培训,通过新理念培训,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新课程培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课程改革创新;通过新技术培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通过师德教育培训,改革师德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
4、培训过程突出实践性。培训中如果脱离了领导教师实际成长和发展的根基,就无法解决教师课堂实践和领导教育管理工作中所生成的实践性问题。在培训中我们结合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摩研讨、读书报告、案例评析、问题研讨、讨论互动、主题作业等丰富的培训形式,使学员不仅和授课教师之间相互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也让同伴之间保持良性互动。
5、培训结果突出实效性。根据我市领导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培训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分片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坚持因校制宜,按需施培,注重实效。既有集中学习,也有分散实践;既有面授指导,也有远程网络教学;尽量采用案例教学、微格教学、互动参与、观摩诊断等灵活、多样、新型的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二、分类培训,增强素质
1、培训全员,打造业务精良队伍。教师全员培训,我们以“三新一德”为主要内容,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网络远程研修为主要学习方式。2013年有4798人参加网络联盟学习,998人参加文本学习。我们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使每位承担新课程教学的教师接受不低于80学时的培训,新课程培训帮助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市已经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计算机等级检测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其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做到了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在师德教育上,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师德典型,广泛宣传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我们把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作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最高准则,切实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贴近教师工作,途径多元,形式多样。在培训方式上,我们以自学和现代远程教学为主,辅之以必要的集中培训,并与校本培训活动相衔接,既充分保证培训质量,又最大限度方便教师学习。
2、培训班主任,打造教育管理团队。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因此,围绕着培养一流的师德、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管理这三个目标,我们对全市1782名班主任进行了培训,一是把班主任培训工作作为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长期任务,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二是在抓好班主任工作“知行中国”网络远程教育课程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校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三是开展以案例分析研讨、课题攻关和创新实验为主要形式的培训研讨活动。班主任培训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一是请国家级的专家学者王文湛、魏书生、高金英、丁榕、关鸿羽等来我市做理论学术报告;二是由具备相当经验并在现有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的班主任做专题报告;三是学习与观摩相结合,新老班主任成立师徒结对关系,促进新班主任的迅速成长。
3、培训骨干教师,打造精品特色人才。骨干教师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训骨干教师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因此,我们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主要关注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科学的前沿理论,这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教师的理论视野,为教育研究寻找理论支撑;二是教育科研方法,骨干教师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但还没有经过科学、严格又系统的总结,所以教育科研方法作为工具性课程显得十分重要;三是综合实践课程,我们坚持骨干教师做一到两个个案追踪,采用所学的方法,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通过培训,骨干教师均感觉到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很强。从受培训骨干教师的作业、笔记、个人总结和考核情况来看,骨干教师们对培训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掌握和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均达到培训的要求,所有受培训骨干教师均综合考核达标,这些骨干教师培训后,均能培训本校的其他教师,发挥辐射作用,能主动收集教学信息,自觉研究教学资源的教师不断增多,从而带来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重大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动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4、培训新任教师,打造新生力量。我们对2010——2013年新招聘的127名教师在上岗前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师德教育专题,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法规,教育教学常规专题,教育技术、课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内容。坚持教师个人提高为辅,鼓励新教师加强自修,提前进入角色。新教师都制定了自学计划,在学校和帮教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加强教育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校建立新教师培训档案,精心选派指导教师,督促并定期检查带教情况。通过案例教学、情景体验、现场诊断、网上交流、自主学习等方法,组织新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快速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的建设者,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创新理念,积蓄能量,提升水平
1、完善机制,更新知识。对校长的培训,我们主要以研究探索“专家主题”形式进行培训,使校长进一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学习新知识,探讨新问题,交流新经验,适应新形势。解决校长“应知应会”问题,根据校长专业成长特点进行专题讲座、交流互动和考察学习,尝试案例教学,挂职锻炼等模式,完善校长兼课、听课、评课制度。我们对55名校长和121名副校长进行了培训,并对他们兼课、听课、评课作出具体要求,提升了校长教学管理综合素质。
2、明确职责,积累经验。对教导主任的培训主要是引领教导主任关注新形势,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策略,积累新经验,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掌握科学的工作原则和方法,提高其组织、指导、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对全市小学214名、中学138名教导主任一是坚持按需施培、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二是采用专家引领、实践考察、小组交流、自主研修等方式进行培训;三是突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四是促进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3、选拔人才,做好培训。后备干部的人选主要是在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较好的工作业绩、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富有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优秀班主任教师中选拔。通过选拔后备干部定期到优秀学校和机关挂职、刻苦研修。对他们进行更新理念,优化思维,完善知识结构,学习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等内容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四、探索模式,集中培训,校本研修
1、依托国培,短期集中。无论是哪一类人员的培训都安排集中培训、集中辅导的过程,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优势课程资源和专家型教师来为教师面对面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了专家的引领,有了课堂教学的现场示范和指导,教师能把问题看得更高,看得更远,看得更透彻,提高培训的效果。仅2011年,我市就有936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州里的培训,时间最长的有三个月,最短的也有一周。
2、三级研培,校本为主。我市三级研培网络基地的建设,形成了“以强带弱,基地辐射、城乡联动”的教研师培格局,依托三级研培基地,通过校本研修的培训方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培训模式的单一化,形成集课堂教学展示、专题讲座、名师送课、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主题研讨、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多元化研培模式,教师参与的多了、积极性高了,真正起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发展。
五、确定目标,注重过程,达到效果
师培干训是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保证经费投入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各学校对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都给予政策和财力的鼓励与支持,仅2012年全市就投入411万元资金作为培训教师的经费,其中各学校投入306万元,教育局投入105万元。
副校长挂职总结范文6
关键词:探索创新;养成教育;有效途径
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以“德”服人,“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的教育思想。学校建立了“校委会——政教处——年级组——班级”和“党支部——团委——团支部”双轨目标责任体系,坚持以“德”为核心,以新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以家校结合为辅助的德育教育新机制,积极探索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文化育人的生命场。
一、编定学生手册,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这是我在南通挂职培训,感悟南通教育的精髓后所做的决定。手册共六篇:前三篇分别是《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第四篇是学生学习、生活规范,共计十八项内容。其中包括课堂纪律、集会纪律、出操要求、教室卫生、文明礼貌等方面。第五篇是奖励条例。主要包括先进班集体、三好生、优秀干部、文明学生、进步学生、优秀指导员等评比条件和方案。第六篇是处分条例,包括学生违规处分条例、考生违纪处理办法、学生处分撤销办法三项内容。手册学生人手一份,要求师生认真研读,班主任具体落实。
二、实施小组合作课堂,构建养成教育的主战场。在新一轮课改中,我校创建了“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拓展、检测反馈、归纳总结”的五环节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来构建了我校教书育人的主战场。
1、创建班级文化,营造育人环境。为了营造课堂改革的氛围,我们倡导班级自行设计布置教室,建设学习小组。学生提出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用我的进步回报我的父母”等响亮口号,并张贴在墙面。小组命名,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要新颖,有内涵,体现小组的特色与追求。如“昕悦”、“猛进”、“智慧之星”等;每组都要有自己的口号,要求凝聚人心,激发士气,凸显小组特色,如“猛进!猛进!奧耶!”“智慧之星,我最亮!”等。
2、推行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合作能力。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重点推行了“小组合作”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不仅会导学,更重要的是育人。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既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学会了沟通、倾听、尊重、包容和欣赏,从而点燃了每位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制定评价机制,健全学生人格。我们制定了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就是在个体评价的基础上,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以组为单位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可以增强伙伴互助的实效性,这样既重视集体的进步,有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既可以避免大锅饭,又可以避免个人英雄主义。同时,同伴之间要讲究交流和表达技巧,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悦纳他人的品格。在奖励方面,我们加大了进步学生奖,增设了优秀小组奖,优秀小组长奖,并颁发奖杯等。
三、坚持每周“两会”制度,促进学生养成教育。“两会”指星期一上午第三节班主任例会和下午第三节的班会。班主任例会要求校长、教学副校长、政教主任和班主任参加,在对上周的德育工作总结的基础上,重点部署本周德育教工作,确定养成教育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班主任根据政教处的学期工作计划和班主任例会的安排,确定班会的内容,班主任要不断创新班会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或演讲,或讨论,或辩论,或表演,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
四、组织每天“两宣誓,一点评”,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天早操后全校学生集合,由值周班级学生主持全校学生集体宣誓《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天》,内容共有十条;每天课间操后全校学生集体宣誓“班级八荣八耻”。宣誓后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对学生的做操情况,卫生、纪律、学习等工作进行简短的点评。通过宣誓,促使学生自我激励,挖掘潜能,提升认识,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从而使学生活得充实,活得阳光,活得潇洒,使班级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良好集体意识。
五、实行“三包”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强化班级和学生管理,学校实行以班主任管理为主,领导包级包班,教师包学生的管理制度。领导包级包班,要做到“三个一”即:服务一个班级,引领一门学科,蹲点一个年级;教师包学生,要求每位任课教师至少承包3名后进学生,使每位学生思想有所进步、薄弱学科成绩有所提高。每学年组织考核一次,分基本工作、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学生评议四个方面,对成绩显著的领导、教师学校给予奖励,并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先方面优先予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