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与防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污染与防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范文1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危害

近年来,我国对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工作十分重视,毕竟室内环境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一些人对室内环境检测并不是很重视,使得因室内污染物而引起的疾病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从室内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物检测出发,对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使更多人意识到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一、常见的室内污染物

在对室内环境污染物进行检测之前,有必要对室内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进行分析。目前来看,室内污染物主要来源有室外空气环境污染和室内本身的污染。因室外空气污染源影响较小,本文主要对室内本身污染进行分析。人们在室内装修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人造木板,这种装饰材料中含有甲醛成分,当材料遇热或遇潮甲醛就会被释放出来。这种有害物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物体,一般民用建筑物甲醛浓度量标准在0.08/m3以内;氡作为一种惰性气体,其一般是受天然放射性照射而产生的,主要来源于地下的土壤或岩石,民用建筑中污染浓度在200Bq/m3以内;苯作为一种无色且带有芬芳气味的液体,其易挥发、易燃、易爆特性,容易引起慢性中毒,严重时可能引发癌症,在民用建筑中苯污染浓度在0.09/m3以内。此外,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室内污染物中较为独特的一种,既复杂又在不断的合成中,使得其种类多、单个浓度低。用TVOC来表示其总数目,这种污染物污染浓度一般限制在0.50/m3以内。因此,进一步弄清室内污染物具体情况,有必要对污染物检测概况进行具体分析。

二、室内污染物检测概况

1.室内污染物抽样状况

因室内污染物存在具有特殊性,在检测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污染物的温度、压力和湿度,采取抽样环境的方法进行检测。抽样过程中,需要选择民用建筑中环境污染较为特殊的建筑。检测中确保检测数量为总数的5%以上,抽取的房间为三个以上。如果无法达到3个房间,需要对所有房间进行整体检测。民用建筑检测时间最好在竣工后一周左右,而家庭装修则要在一个月后进行检测;布置监测点时,应综合现场平面、立体布局,并在指定的面上布置。为了确保点的准确性可采用交叉点或斜线布;检测中也要保证污染物浓度与现场点墙面和地面的距离,实际距离为0.5m左右和1m左右,并均匀布置,同时避开通风口。

2.室内污染物检测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为了保证检测质量,在对室内环境中的氨、甲醛、苯、TVOC进行检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建筑功能细节。当对空调集中的民用建筑中检测时,必须保证空调处于正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对以自然通风为主的民用建筑检测时,就必须确立检测室在门窗关闭一个小时左右进行检测的。而在对室内中的氡物质进行检测时,则需要将外窗关闭24h后再进行检测。除了注意上述细节外,还应该将检测时的温度、气压等准确的记录下来,换算成标准体积,为后来的检测结果提供有力依据。

3.室内污染物检测结果

在对室内环境污染物结果进行总结前,先了解一下环境质量概念。环境质量实际上就是通过对抽取不同污染物和取样点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各方面达到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浓度标准规定的为环境质量合格,反之为质量不合格。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结果与室内环境污染物标准浓度不符合时,就应该从实际出发找出原因,重新检测。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抽检量是原抽检量的2倍,包括原不合格部分。重新检测的结果全部符合环境污染物控制标准后,才算是室内环境质量合格。

三、室内污染物防治方法

从目前对室内污染物调查现状来看,很多人对室内环境污染还比较陌生,不知道种类繁多的装饰材料在给人带来视觉大餐的同时,也潜伏着很多有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的有害气体。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并要求居民严格执行,但是很多人并不重视,认为自己的装饰材料是名牌或是档次较高的材料,没有环境污染这一说。也有一些人认为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不必要理会。而实际上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从上面的内容就可以知道。因此,人们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应该重视室内污染物检测和防治工作。防治室内污染时,可以从源头、日常工作和采用新技术等方面着手。

1.依照国家标准,从源头遏制污染

住户选择装修设计公司时,应该选择那些正规且有资质的公司。正规装饰公司制定的家庭装修方案,会综合空间承载量、材料使用量、室内通风量等因素做好提前量,专业、信誉能更好的保证住户室内质量。基于此住户选择材料时,也应适当的咨询设计师专业。结合设计师的意见,按照国家标准选择那些绿色环保健康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选择的辅料也应该符合国家标准且无毒、无害、无污染。如可以选择那些不含苯、甲醛、和二苯甲的粘胶剂和油漆等。同时选择装饰材料和装饰时要认真检查检测说明书,看说明书上的内容与实际是否相符,是否含有害物质,以将污染控制在源头。

2.加强通风换气,从日常生活中控制污染

室内环境污染除了在源头控制外,还可以在生活中控制。门窗关闭后,室内有害物质会在室内堆积起来。有资料显示甲醛物质在门窗关闭时其浓度超标是原来的二倍。而打开门窗后,甲醛物质会随着空气流动排出室外,再进行检测时降至标准浓度的二分之一。因此,不管是装修工程完成后还是平常居住,都应该经常通风换气,排出有害气体,以降低室内污染物含量,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经常通风换气,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经济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

3.结合先进技术,通过先进设备处理控制污染

通过通风换气方式对室内环境污染进行控制,这是在污染不严重情况下采取的措施。而针对那些已经严重超标的室内居室,简单的通风方式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室内污染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基本污染物处理方式的同时,也要结合一些技术进行物理化学处理。目前的室内污染物处理技术主要有物理吸附技术、化学中和技术和光催化剂技术等。市面上根据这种原理制成有臭氧机、负离子发生器、光触媒催化和活性炭吸附等方法。这些技术方法因原理和使用环境的不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以室内污染物实际情况进行使用。必要的时候要征询专家意见,而不应该盲目选择,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室内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污染浓度,对人体危害程度比较大,轻者引起身体不适,重者引发癌症等重大疾病。为了减少这类问题出现,保护人们身体健康,民用工程建筑或室内装修完工后,要适时的对室内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以便知晓室内污染物污染程度。已经污染的住宅,需要采取相应技术进行处理,将室内污染物降至国家标准以下。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有新的更好的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这就需要加大对室内污染物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 翟赞旭,张媛,刘华霞.建筑装饰家具室内污染的控制措施与环境监测[J].北方环境.2011(11).

环境污染与防治范文2

【关键词】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治污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工矿企业等排污大户,而对高校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关注较少。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已达2263所,为了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求,高校新建和扩建了许多新型实验室,其中有些还需用到有毒的生物化学试剂、有害气体、放射物质等。如果不采取预防与治理措施,不仅会损害师生、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给社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1-4]为此,对我校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和环卫工人采用实地考察和访谈法对其实验室废弃物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高校实验室污染的特点及主要污染物

(一)实验室污染的特点

实验室污染通常都存在三个特点:间歇性、复杂性、对人的作用强烈。

(二)实验室污染物类型及其危害

1.“三废”

实验室三废主要是指废气、废水、固体废物。

2.噪声

实验室的噪声主要来源是机械传动设备和仪器设备。噪声的危害首先是听觉的损害。其次,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还会使人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3.放射性物质以及微生物病菌

放射性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一些使用射线的仪器、装置、医疗设备等。主要危害在于血液损伤、神经损伤及消化系统的损害等,严重的可致癌。此外,还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剂畸变。因此放射性物质危害期长、危险性大。[5]

生物实验室大都要用到细菌。有害有毒的细菌对人体可直接造成伤害,进入人体可危害人体健康,严重的造成死亡。

二、高校实验室污染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缺乏实验室环保意识

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环保意识十分薄弱,实验过程中随意倾倒废液、随手丢弃杂物、直接排放废气等违规操作现象以及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这无形中造成和加重了实验室的污染和环境负担。[6]

(二) 实验室布局不合理,治污设施不完善

由于基础设施的缺少,将实验室与老师办公室、学生休息室安排在一起,往往实验室废气经换气扇等排出,不仅影响就近老师学生的健康,而且造成环境的重复污染。实验室普遍采用通风橱和换气扇来减轻室内污染,这固然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保护分析人员健康安全的有效办法,但也直接污染了环境空气。

(三) 缺乏对实验室的监管

有些实验室缺乏科学的管理,在药品的管理以及实验过程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如一次性采购过多的实验药品,致使实验室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过期试剂和废弃物,实验室管理部门对这些试剂和废弃物的管理既没有提出要求,也不为处理这些东西提供支持。

高校普遍存在注重教学改革与创新,忽视实验环境与安全,重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与更新,忽视对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必备设施的配置等现象。

(五)缺乏对学生的环保与安全培训教育

对学生进行环保与安全培训教育,从教学内容和时数上较弱,从考核形式和要求上没有具体的规定和统一规范,环保与安全、消防、自救等知识相对软弱,有的学生没有甚至不了解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是当前大学缺发“素质教育”方面非常欠缺的一个重要环节。[7]

三、高校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一)增强责任意识,健全管理制度

大多数高校很少有独立健全的实验室污染管理制度。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人员培训制度、上岗许可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以作为法律法规的补充。只有制定了健全且严格的管理制度,规定了污染治理的职责范围、内容、过程和实施细则,实验室污染的治理工作才能规范化,才能避免对环境严重的污染。[8]

(二)倡导“绿实验学”理念,鼓励开展相关研究

高校实验室大量的污染环境的现象,其实都是使用者环保意识薄弱,缺乏自我约束力造成的。因此,学校应积极倡导“绿色实验”理念,在学校实验教改基金和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立项过程中,从实验室建设、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流程优化、实验试剂种类和用量控制、实验产出物回收循环使用等多方面入手,鼓励和支持师生们开展“绿色实验”相关研究工作,以期从源头有效地控制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合理产出。[9]

(三)加强对实验室“三废”的治理

一般废气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对于实验室固体废物,无毒杂物可集中收集,倒入指定地点;对于有毒废渣,应分类放置在收集容器中,定期交由相应单位处置。

(五)增加环保经费投入,完善设施

高校应增加对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相关环保设备应及时到位,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各高校最好能拨专款设立“实验室环保基金”,也可采取多渠道集资,可从教育事业费、科研费、计划外收入等各种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实验室治污。对废物无害化处理,不同的废物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且需要不同的处理设施。[10]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环保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原则,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积极治理老污染源,同时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治污手段,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积极回收和利用,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使学校教学、科研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并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EB /OL]. 2005.

[2]吴伟军,刘海飞.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142-144.

[3]李秀珍,李勤,王征等.实验室废弃物分类制度与校园安全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97- 198,204.

[4]关于制定《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 的建议》[EB /OL].(2009-06-09).[2010- 05- 24].

[5]关路贵,刘淑萍,尹云.高等学校实验室环保安全工作探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6,9,23(9):130-133.

[6]江玉萍.试论实验室的污染和防治措施[J].实验室科学,2006,(4):93-96.

[7]张百珍.高校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科协论坛,2009,2(下):122.

[8]王玉清,薛琳娜.高校实验室污染的因素及防治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417-420.

环境污染与防治范文3

关键词:绿色化学,消除污染,环境治理

 

当今时代,化学成为了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化学化工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改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和物质基础,但同时又造成了很多的能源和环境问题。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人类对全球性环境污染的加剧、能源的匮乏和资源的减少日益关注。人们逐渐发现, 仅依靠开发更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对改善环境是很有限的,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原始污染的预防上则对消除污染更有效。“绿色化学”的出现,为人类最终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1.概念及核心内容

1.1概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

1.2核心内容

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提出的,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

2.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我国古代就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今天,我们保护环境不仅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而且要继承古代环境保护的思想,合理利用资源,以保证资源的永久利用。我们应该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许多国家正在广泛地宣传环境保护思想,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并在1983年底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大会上将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白色污染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且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塑料作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它有良好的成膜性、绝缘性、成型性、耐酸碱、耐腐蚀,外观鲜艳,而且它具有极其低廉的价格,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迅速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

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都应贯穿绿色化学的思想,在生活中对其废弃物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如使用环保节能电池;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节能灯;不食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等。如不使用难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少使用与废弃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关注重大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如环境友好的海洋生物防垢剂,新配方汽油,环境友好柴油等。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如绿色电冰箱,无磷洗衣粉,太阳能热水器等。当然我们要鼓励大家多骑自行车,少用机动车。

3.设计“绿色新工艺”

我国在环境资源、容量方面,总量虽大但人均拥有量很小。经济生产的特点是工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能源和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量高,乡镇企业比重还是很大,“三废”污染十分严重。以2006年甘肃徽县铅锭冶炼厂铅中毒事件为例,涉及村民2000多人,其中373人为儿童。这些儿童中,90%以上血铅超标,最高者血铅含量超标数倍,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年龄最小的孩子,只有1岁2个月。而成人中血铅超标也很普遍。依次来看,人们不仅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恢复”的道路,也不能走“边污染,边治理”的道路,而应该采取我国政府制定的“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方针,还要在化工工艺上采取更为绿色的、环保的工艺过程。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的防止化学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

3.1设计环保工艺

开展环境分析方法和标准化的研究,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的监测方法;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用绿色化学工艺代替经典工艺;在制定污染物向环境排放量标准的同时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积极开展处理和利用废物的技术研究,变废为宝。三废的处理过程不应产生新的污染,这样才能实现减少或消除污染。更有实际意义的是绿色工艺的设计。如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该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下以粉煤为原料,纯氧作氧化剂生产合成气,气化炉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炉型。其工艺过程的特点是消耗低、煤种适应性广,碳转化率高,热效率高,适宜大规模放大等,是一项绿色的洁净煤利用技术。探索污染物的防治、转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途径,积极改革旧工艺,探寻无污染或低排放的“绿色”新工艺。

3.2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合格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报废后易于处理,在环境条件下容易降解。如日常生活中适用的包装材料,用后可以进行再利用,如用再生纸作购物袋,用再生塑料制造各种容积,不但可节约宝贵的资源,还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再如目前大量使用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快餐盒,使用后成为白色垃圾,在自然条件下,需数百年方能降解,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加速它的自然降解,生产时可在其中加入光敏剂、化学助剂等,使其在使用后几个月内即分解成无害物质。逐步推广使用新配方汽油,减小由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以及烃类引发的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等对空气的污染。新配方汽油要求限制汽油的蒸汽压、苯含量,还将逐步限制芳烃和烯烃含量,还要求在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比如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这种新配方汽油的质量要求已推动了汽油的有关炼油技术的发展。

4.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

目前,随着绿色化学作为学科前沿方向的逐步形成, 在很短的时间内,通向绿色化学的各种途径已隐约可见。这说明绿色化学是有效的,也是有益的。从科学观点认识,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从环境观点认识,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认识,它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把现有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然而,必须指出的是, 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环境治理是对已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使之恢复到被污染前的面目;而绿色化学则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的生成,即所谓污染预防。因此,只有通过绿色化学的途径,从科学研究出发,发展环境友好化学、化工技术,才能解决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另一关键问题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宣传,强化公众的环境意识。作为高等学校培养的各种层次的高素质人才,应努力学习有关知识,加强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责任感。创造一个清洁美好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的共同愿望,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绿色意识的提高,只要我们用好绿色化学技术,搞好经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

环境污染与防治范文4

【关键词】煤与瓦斯;防治与利用;碳排放;节能减排;环境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大地减少了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然而,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来,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煤矿瓦斯的防治与利用工作仍然不容小觑。我国的煤层具有高应力、高含气、强吸附、低渗透等特征,再加上我国的煤层容易发生变质变形,导致瓦斯的赋存形态多变,吸附性强,而且不仅是以游离态为主,还会以液态等其它形式出现,这就加大了瓦斯的防治工作的难度,在瓦斯防治过程中不仅要预防瓦斯爆炸,更应该回收利用瓦斯资源,尽可能地达到节能减排的互赢效果。为此,我们需要研究与分析煤矿瓦斯防治难度大,开采难度大,利用率偏低等情况,并且对碳排量大进行控制与约束。

一、煤矿瓦斯防治与利用

1、煤矿瓦斯的防治工作

由于开采量的日益增加,使得煤矿开采的深度也在逐步地延深,开采难度也随之增加,瓦斯的防治工作也越发困难,埋深越深,煤层构造越复杂,煤层变质变形程度越大,煤层吸附力越强,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加大了瓦斯的防治难度,使得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不安全系数增加。我国的瓦斯预警系统还有待提高,振波频率还比较弱,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判断。例如:煤层构造的变形(韧性变形),使得煤层中的孔隙变化,渗流困难,间接地影响瓦斯的通风透气问题,随之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造成瓦斯防治工作的高难度、高强度。

从以上分析的情况我们了解到,瓦斯的防治工作是煤矿安全开采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瓦斯防治工作主要还是以加强矿井的通风能力为主,同时加强瓦斯突出预测和监测预警,除此之外,煤矿还可以采用先进的瓦斯抽采利用技术,尽可能地变危险为资源,逐步地把煤矿瓦斯突出的危险性降低。

2、煤与瓦斯共同利用

煤与瓦斯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那么我们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巧妙地把二者结合起来,将它们共同利用起来,达到互利互赢。我们要建立瓦斯、煤层的资源管理库,运用先进的钻探开采技术,在地面钻井的过程中,同时考虑好瓦斯抽采的可行性以及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把开采煤炭与抽采瓦斯合二为一,争取一井多用。在井下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确保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然后把采煤和抽采瓦斯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煤和瓦斯的资源共同开发。在煤层和瓦斯赋存条件复杂的情况下,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那种情况容易,先开发利用那种资源。

3、煤与瓦斯的重大作用

瓦斯虽然容易爆炸,但加以利用,可以用于发电或民用,可以节约煤炭资源,既保护了煤矿的安全,又环保。瓦斯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清洁资源,还可以用在化工业、制造业、民用等,总而言之,瓦斯是可供我们利用的资源,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还能保护我们的环境。

二、煤矿开采中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1、煤碳开采的碳排放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现在的全球碳排放量快速增长,从而引起气候变暖,平均温度升高,这与煤矿的开采有着一定的关系,众所周知,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会排出很多的伴生气体,其中甲烷是主要的成分,同时也含有部分二氧化碳,并且煤炭堆积时可能发生自燃,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2、煤矿生产可能导致的其它环境污染

煤矿开采也会造成粉尘污染,煤炭堆积场所周边粉尘污染严重,乌烟瘴气。煤炭开采过程中还会造成废水污染,这些矿井水(部分含有毒物质)流到周边农田,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减产甚至绝收,渗入地下,会影响地下水的水质,不慎饮用的话,严重者可能会造成中毒等情况。另外,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主要是各种大型设备发出的各种噪声。因此,在煤矿开采和气体排放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也要合理地利用排出的有效资源,从而保护我们的社会生存环境的良好。

三、结论

我国的煤层赋存条件较差,煤质条件及成煤作用复杂多变,并且煤矿的开采逐步地从浅部向深部延深,瓦斯的防治和利用的难度越来越大,但瓦斯也是一种资源,也能变废为宝。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地研发新的煤与瓦斯同采技术,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尽量使得瓦斯被采出并利用,让煤碳伴生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另外,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碳排放及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前做好各方面的预防工作,尽可能地把影响降到最低,不让家园被破坏,做到能源节约,资源利用,环境良好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富勇,李小诗,梁英.构造煤中煤层气扩散―渗流特征及其机理[J].地学前缘,2010年01期

[2]范俊佳,卫明明,谭静强.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J].地学前缘,2010年05期

环境污染与防治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污染问题;防治措施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建筑单位一味的追求工程的进度,往往会忽视对周边的环境保护。而如今公众对于建筑施工中造成的一些环境问题也比较关注,在这过程中,很容易在施工单位和公众之间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所以政府的有利协调和管理,就在处理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上尤为重要。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的污染主要包括噪声,建筑粉尘,固体的废物,废水等问题。下面就一一进行分析和给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是居民们一个比较常见反应的污染问题。噪声污染的形成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土建一类施工机械发出的噪音。另外还包括脚手架和模板在装卸、安装以及拆除、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多种的设备一同作业,这也就加剧了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受到工程的工期以及一些其他问题的影响,必须要进行昼夜施工,这也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居民们的日常生活。

二、建筑垃圾及废料的污染

建筑垃圾主要是指:废弃建筑的拆除,施工产生的废弃建材,渣土,废旧包装,生活垃圾,废渣等。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大,而且不易处理,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让土壤污染,从而降低了土壤质量。

三、废水、废气污染

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桩基施工所产生的泥浆、自井点降水、建筑材料、清洗混凝土管道的废水以及混凝土的保护排水、机械设备的水压试验水、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等等都是废水问题形成的主要因素。废气的产生主要是由扬尘引起的,这些扬尘对城市的空气质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在施工中扬尘的产生主要是由以下的几个环节引起的:对施工场地的平整,土方的挖掘及建筑产生的垃圾,地表被风吹起的灰尘,施工场地内车辆的进出都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还有就是施工单位食堂的炉灶,施工所用的车辆以及机械,都会造成废气的污染,还有一些化学材料、油漆稀释的用品也都会产生一定的废气。

四、其他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施工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施工污染问题,主要有:电焊作业施工以及施工场地的强光源等。另外,在一些建筑施工中,还会出现植被破坏,地标的长期而造成的生态破坏以及水土流失情况,还有因施工操作不当,造成了景观的破坏。

建筑行业有一定的特殊属性,污染物的排放种类也和其他的行业有很大的区别,有污染面比较广,以及危害的群体比较广的特点。所以我们对于建筑行业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建议采取行政手段管理为主技术的革新为辅的策略。

一、环境保护的具体对策

在建筑工程的进行中,应当找到有效的途径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强化对于施工方的监督和管理。有以下几点:

(一)依照相关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程序文件以及具体施工时的环境保护的指导书,按照要求进行施工。

(二)施工的单位应当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定期的组织相关管理和施工人员来进行这方面的法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于环境保护的素质。

(三)施工的单位应当加强管理,施工的相关项目部门应该建立一个以项目经理作为领导的环境保护小组,把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一线人员身上,建立考核的制度,把环境的保护工作和施工绩效进行挂钩。

二、具体的防治污染措施

(一)有关噪音污染的一些防治措施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比较多,相应的噪音也就越多,所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应当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控制,有以下几点措施:

1.在施工之前完成对围墙的修筑,而对于相邻的噪音保护目标这一边要提前安装好降低噪音的设备。

2.对人为噪音的控制要加强,尽量杜绝人员的敲打、喧哗,使施工人员提高防噪音扰民的认识,同时也要对一些不可避免产生的噪音的控制。

3.依照不同的施工阶段的特点,对施工的现场进行合理的布置,把产生较高噪音的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环境保护的地方。

4.尽可能的选择一些低噪音或备有消声降噪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

5.在城市中所进行的施工建设必须事先向有关的环保部门申报,一些特殊的需要昼夜施工的情况,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允许之后并且告知居民,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

6.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噪音监测。而且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达到不扰民的目的。

(二)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针对施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空气的污染物可以进行以下的防治措施:

1.事实证明,充分有效的施工组织对于施工单位现场的施工有着很大的帮助,而施工环境的保护也同样是这样。在进行施工之前,对于挖土方的阶段、顺序数量等方面做到科学的分析,精心的组织,把开挖的土方做好回填,以减少土方外运以及回运的数量和次数,这样就可以减少对于空气环境的污染。安排人员设备进行定期的洒水和压尘。对在施工现场区域内的土方进行覆盖或者放在固定的设施内。

2.在运输车辆的管理上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尾气检测达到标准的车辆才能够使用,不能超载,运输的建筑材料必须进行必要的遮掩措施,出场前还应该对车辆进行冲刷,以防材料的遗洒。

3.对于高层的建筑施工垃圾,要设立专门的垃圾运输通道,禁止高空的抛洒。

4.施工的建筑物立面应该采用密目安全网,以减低楼层里的风速,不让灰尘进入周边的环境。

5.采用最新的工艺和技术尽量缩短工期,这样来达到对环境的保护目的。

6.施工现场使用的炉灶等设施要安装除尘消烟的装置,或者是采用一些清洁能源。

(三)对废水的污染防治

1.生活的污水应当和施工的废水一起排进市政的污水管网,再由污水处理场处理,严禁直接排进周边的管网或者河流。施工的废水应当导入预先准备好的沉淀池,再沉淀之后排进市政的污水管网,不允许将废水直接排进城市的下水道以及河流。

2. 对施工的各种车辆以及设备使用的油料,要加强管理,对已经废弃的油脂要集中进行处理,不能随便的倾倒或排入雨水管网和河流。

(四)固体废料的污染防治

施工单位要规范运输,不要随便洒落或是随便倾倒建筑的垃圾。建筑施工结束之后,应当及时的清走多余或是废弃的建筑垃圾或是建筑材料。施工垃圾也要集中的清运,各工种施工所产生的固体废物要集中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4总结:

在建筑施工中的污染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居民们的生活质量,产生这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带来的影响和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施工的单位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严格的遵守国家的相关环保方面的法律以及法规。要以人为本,真正的做到环境保护和工程施工建设和谐的进行。另外,行政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众对于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这些都是搞好环境保护的基础,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对建筑施工中的污染问题这个顽疾进行有效的根治。

参考文献:

[1] 王跃进.建筑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0(07).

[2] 林涛.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防治措施[J].福建建设科技,2007(04).

[3] 邵明波.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和防治措施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理论),2012(12).

环境污染与防治范文6

【关键词】生物污染;办公环境;防治方法;空气品质

A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Pollution In The

Office Environment

Sun Shuxia

(Academy of Art,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71005 )

【Abstract】In order to help people to realize the biological pollution which is easy to ignor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ffice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comprehensive analyze the main pollutants which lead to the 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biological pollution. Dissertation biological pollution sources, harm, kinds, and control method, put forward a feasible method.

【Key Words】Biological pollution,Office environment,Control method,Air quality

1 办公环境中存在的主要污染物来源

近几年来高档办公楼和写字楼在我国越建越多,装修也越来越豪华,与此同时不合格的装修材料及办公桌椅等家具和现代办公电器(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造成的室内甲醛、苯、氨、氡、电磁辐射等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也逐渐增多,如复印机,会使室内臭氧的含量增多,引起呼吸疾病;人们在办公环境中使用的杀虫剂、清洁剂、涂改液、化妆品等,会产生苯、一氧化碳、二氯甲烷等气体,造成化学性污染。这些污染物不仅容易使人致癌,而且严重影响办公环境中人体的循环系统以及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再加上配有取暖、制冷、通风和空气调节(HVAC)等机械设施系统的广泛使用,使得办公环境开窗通风时间逐渐减少,办公环境通常处于封闭状态,不仅容易滋生细菌、霉菌和病毒,也使得污染物得不到足够扩散,加剧了办公环境的污染。

室内环境中的化学污染极易产生强烈刺激性气味引起人们的嗅觉感受,物理污染产生的声音、光线、热量、电磁辐射等引起人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感受,由此引起人们对室内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的关注。而对无色无味肉眼察觉不到的生物污染却极易被人们所忽视。尤其是作为办公环境的公共场所,要比居住环境中的生物污染相对高很多。

2 办公环境中生物污染的危害

有人称,现代办公环境是一座潜藏着危机、随时会伤害人的细菌工厂。“病态建筑综合症”转眼就潜入您的办公环境。1992年美国研究协会的一份报告称:大楼综合症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现象,它使美国每年经济损失高达600亿美元。室内空气污染21 %是生物污染造成的。目前,加拿大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人们68 %的疾病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室内空气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花粉、病毒、生物有机成分等,它主要以生物气溶胶的形式存在。在这些生物污染因子中有一些细菌和病毒是人类呼吸道传染疾病的病原体,有些真菌、花粉和生物有机体成分能够引起人们的过敏反应。呼吸道病毒绝大部分是在室内通过空气传播的,其危害小到隐性感染大到威胁生命。更何况作为公共场所的办公环境,是人们每天必须参与的社会活动,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交叉感染。因此办公环境中生物污染的危害不容忽视。

3 办公环境中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3.1 来自于动物

动物是室内环境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主要来自于哺乳类、禽类和昆虫类三类动物。据爱丁堡大学科学家统计,共有1407种病原体能使人生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原生动物、寄生虫等,其中58 %来自动物。因此在办公环境中应尽量不要饲养宠物,如果已经饲养,也应保持宠物的干净卫生。

3.2 来自于人体自身

人体的生物性污染分释放普通微生物和释放病毒两个方面。一个人在静止条件下平均每分钟可向环境散发1000个菌粒。每次咳嗽或打喷嚏可向环境散发104~106个带菌粒子。说话也可以排放大量微生物,大便和冲厕排放的细菌更多。因此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与人交谈时要注意保持一定距离。

同时在人员较多的办公环境,室内人员所呼出的CO2会造成室内含氧量降低,引起大脑缺氧、不舒适。因此要经常通风换气,使室内CO2浓度保持在0.07 %以下,最高不超过0.1 %。

3.3 来自于生活用水和污水

水是微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有的可在其中繁殖,自然水体中广泛存在着微生物。

污水中含菌量可达108cfu/m3,甚至有可能含致病菌。室内污水和排放水体含有病毒及真菌。地漏水封要达到国家标准不低于50mm,才能达到防臭和污染物溢出,而市场上90 %以上的地漏达不到这个标准,多数只有10~20mm水封,水很容易在温度高时蒸发掉,使楼层间的污染空气串门儿。如果办公环境中有病人,也可以通过下水道和排气道产生气溶胶污染整个高层空气。非典期间发生在香港陶大花园的非典传播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在空调和加湿器中,因温度、湿度适宜,很容易滋生微生物,散发到空气中,造成室内空气生物性污染。尤其是空调系统不仅容易滋生微生物,还有来自室内外的可吸入颗粒物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同时,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物中的主体,而细菌是依附在尘埃粒子上的,尘埃粒子就成为了细菌和多种化学污染物的载体。细菌会随着尘埃粒子通过通风系统,进到室内空气中。使空调本来送出的应该是干净卫生的新鲜空气,由于清洁不及时却送出了充满灰尘和各种病菌的脏空气。因此要保证每年定期清洁空调,预防空调产生的生物性污染。

3.4 来自于空气和土壤

地球上的土壤不仅是微生物的贮存体,也是它的繁殖体。1g表土层可分离出细菌108~109个、放线菌107~108个、霉菌105~106个。土壤的中的微生物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入室内:一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土,随通风进入室内;二是人进出房间带进的土;三是室内养花、种草用的土。

同时,办公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来源于室外空气,通过室内外空气的交换,进入室内。空气不是微生物的繁殖体,但可以是贮存体。空气中含菌的尘埃粒子,随空气在室内无孔不入。因此要防止室外污染的空气对室内的污染,比如在机械通风中要注意新风口设计的位置,尤其是当新风口和排风口离得太近时,污浊空气会再次由新风口回收造成室内二次污染;另外就是将新风口设置在污染物附近,如马路边、油烟排气口、垃圾场等,所收集的新风必然是污浊空气。因此在办公环境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新风口的采集位置。

3.5 小结

通过分析微生物的来源可知,微生物比较适宜生存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中,而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难以存活。所以将空气水蒸汽的浓度控制在60%以下可以有效降低生物污染。加之在办公环境中,人们会不断向环境中排放水分、气溶胶或供微生物吸附的颗粒物,造成室内湿度较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传播。因此应采取有效通风、除湿、适当疏散人群等措施来保持室内空气洁净避免生物污染。

4 生物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

4.1 物理方法

4.1.1 过滤除菌法

大部分的空气净化器除菌主要措施为空气过滤。滤料有玻璃纤维、合成纤维、石棉纤维以及由这些制成的滤纸或滤布等。过滤机理主要包括机械阻截、静电吸附、扩散、惯性和重力效应作用。优点是:不仅可以在有人的条件下进行操作,而且微生物在过滤器孔隙被拦截不会在过滤器上大量繁殖,更可贵的是它的使用价值和寿命可达5年;缺点是:对于直径小于0.1um细菌的病毒类微生物控制能力相对较差。

4.1.2 静电除菌法

达到消毒要求,事后应通风排除。

消毒剂气溶胶喷洒,既气溶胶喷雾器与适宜的上述消毒液,使用时注意温湿度和事后通风排除。

熏蒸消毒,既稀释后的消毒剂装在容器内,置于封闭的空间里点火熏蒸,消毒液挥发后,渗透到室内每一个角落,杀灭细菌。如10~20g/m3甲醛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12~24h或2~5g/m3乙型丙内脂熏蒸2h或3 %过氧乙酸以3g/m3熏蒸1~1.5h或3g/m3醛氯合剂熏蒸1h或10mg/m3臭氧熏蒸5min可达到消毒要求。3.5mg/m3碘和4mg/ m3乳酸熏蒸时间很短几分钟就可以比较随意。

上述消毒剂除了乳酸消毒时人可以在现场,剩下的消毒剂消毒时人都不能在现场。

4.3 生物方法

通过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杀灭空气中微生物的方法称为生物法,因为生物体的化学成分特别复杂,所以我们把目前已搞清楚的生物单体(如:抗菌素)归为化学法,把生物整体归为生物法。

4.3.1 植物熏蒸消毒方法

植物熏蒸消毒不但能净化空气,还能潜移默化中提升人体免疫力,相对化学熏蒸消毒对人体更健康。

杉木锯末和氯酸钾或红松锯末和氯酸钾制成的烟雾筒,熏蒸时按照10g/m3的用量计算所消毒空间的使用量,可达到对表面或空气消毒。

苍术、艾叶、粘木粉或野、艾叶、粘木粉制成的每盘15g重的盘香,熏蒸时按照一盘/45m3的用量计算所消毒空间的使用盘香的量,可达到对表面或空气消毒。

无盐食醋、苍术、艾叶、榆树皮粉、粘木粉、硝酸钾制成的每盘28g重的盘香,熏蒸时按照0.6g/m3的用量计算所消毒空间的使用盘香的量,可达到对空气消毒。

4.3.2 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方法

室内适当的绿化不仅可美化环境、活跃气氛、除尘杀菌和吸收有害气体,还符合生物防治的原则。据报导,柑橘、迷迭香、吊兰就可以大大地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浓度。这种方法不产生二次污染、省钱、省力,而且可以有效地杀死微生物,是最理想的控制室内生物污染的方法。由于办公环境大都是在白天进行使用,不存在植物夜间释放CO2与人争氧气的问题,但是也要注意植物的选择,有些植物对人体健康有毒有害。据调查在办公环境中每10m2放1.5m高的植物两盆比较适合。因此,有针对性的结合办公环境的室内设计适当进行植物绿化可起到明显的效果。

5 总结

目前办公环境的空气品质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人们一天之中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办公环境中度过,而拥有良好的办公环境,才能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因此对于室内主要污染物之一的生物污染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只有消除生物污染的来源及其赖以生存的潮湿环境、合理组织通风及空气过滤才能有效地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生物污染物,有效的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改善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

上述提到的生物污染防治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运用中是取长补短相互结合使用。更有效的措施是将这些技术防治方法与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相结合(如绿色建材、空间设计、家具设计等)并将其运用到办公环境中,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宋广生.吴吉祥.室内环境生物污染防控100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朱天乐.室内空气污染控制[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贾劲松.室内环境监测技术[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4]翟峰.您的办公室环境达标了吗[J].秘书之友.2003年9期

[5]刘新会,牛军峰,史江红,刘希涛.环境与健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