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1

1、前几天老师推荐我们买了一套名著,其中有一本鲁迅先生所写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对着这个题目想了好久。《朝花夕拾》是鲁迅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鲁迅先生幼年时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仿佛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添加了一种风韵,而那似有似无的清香则更加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2、虽然我还很小,只有十几岁,可总喜欢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对现实中的一切,我往往采取一种漠然置之的态度,没有对理想的渴望,没笔记情的迸发……只有当我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忆中时,我的全部热情才会真正苏醒,火一般地燃烧起来。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天空,房顶,或随便什么地方,长久地踱着步。我的灵魂深处会突然爆发出一阵奇异的颤抖,血,涌上了我的脸,快乐,童年的快乐,那样神奇的回到了我的身上,在迷人和晕眩之中,我仿佛又变成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宽阔的训练场上挥拍打球;夏天,在游泳池上泼水玩耍;金秋,在溜冰场上“欢快起舞”……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件件永难忘怀的事情,这一切构成了我整个童年时代的回忆。小时侯,我会在课堂上因为老师的一个错别字而举手,不到老师“投降”决不罢休:如今,即使老师写了一黑板的错别字,我除了在底下翻翻字典外,决不会有其他动作。

3、在读朝花夕拾之前,我随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追忆以往的好友。然而,童年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留下的只是些鲜活的印象,倒不如仔细品读一下《朝花夕拾》,和鲁迅先生一起向往自由,回忆童年。

(来源:文章屋网 )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2

1、用课本做引线,引发学生阅读原著兴趣

首先利用课文抛砖引玉。《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课外读物建议”中对名著阅读教学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苏教版初中阶段“名著推荐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有:《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等,体裁涉及童话、小说、散文。因此,教师首先要围绕《课标》,善于利用课本资源,把其中的章节作为切入点,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可以调动起来的。

其次,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途径。在“名著导读”中,首先是对每本著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的介绍,然后有“阅读建议”,最后是“精彩片断”和“点评”。读了“精彩片断”,再看主要内容的简介,许多学生都会产生一些探究的想法。如引导学生读《水浒》时,就是利用课后的精彩片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让学生了解了鲁达路见不平,帮助金氏父女逃过卖肉屠户镇关西的欺侮,三拳打死了镇关西的故事,认识了鲁达豪爽仗义的性格特点。这时教师可以就此进行拓展,告诉学生这只是《水浒传》中关于鲁达的一个故事,他还有“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故事,也都非常精彩,这样学生就会自己在课外去找原著来看。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喜欢展示自己的时候。所以,我们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评、佳作推荐、人物评论、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从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提高各种技能。如我曾经开展过阅读名著的“专题性读书活动”。每月拟一个专题供学生自由选择书目。可以按照作家的风格,也可以按作品的特点或时代特征拟专题,如“走进鲁迅”“我了解的文化名人与名著”“我喜欢的外国名著推荐”等,专题学习小组中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在探究中交流读书成果。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老师在此过程中适时作出点评,用中肯的评价、鼓励的话语去激发他们发表见解的热情。还可通过名著阅读知识竞赛、讲名著故事接力比赛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3、利用好图书馆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校的图书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资料宝库。我们可以给学生借阅“名著解读”等书籍,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阅读名著。现在改编自名著的电影、电视剧也越来越多,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这些音像资料,了解名著内容,同时告诉他们,这些经过改编的东西,有些内容已经和原著不相同了,难道你不想看看原著还写了什么吗々这样,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到作品中去,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漫画等“文化快餐”的学生来说,较长篇幅的作品使他们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摘录法、提纲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我在上名著导读课时,常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写、抄、评,评介鉴赏,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当学生习惯用某种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学生就拥有一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风景看个究竟。

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摘抄名言警句、精彩语段是写读书笔记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求学生把阅读中感受最深、启发最大的内容写成简评或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名著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里面的作品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追求,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在学生初一入学时,我根据苏教版推荐的名著目录,有目的、有计划给学生列一份推荐书目,让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3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1.巧用故事悬念诱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教师说要讲故事,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嘎然收声:“后面的更精彩,想知道结果,自己借书看吧。”《木偶奇遇记》、《一千零一夜》……学生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的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善用环境氛围激兴趣。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任他们随意翻看,感受课外书的吸引力,感受书迷专心致志读书的精神,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阅读愿望。在教室中建立读书角,让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秀的课外读物带到班里,做完作业后经常聚在这里看书,看完后交流、讨论,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加强了同学间的知识交流。学生在家的时间最多,家庭是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因此建议家长建立家庭书架,让它成为学校课外阅读的重要延伸,鼓励学生节约下零用钱,经常为自己的书架添本书。

3.勤用活动促兴趣。小学生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为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笔者在班中成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开展小组阅读竞赛活动,同时在班内开展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精心推荐,让学生“读好书”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深,原有的知识也不太多,所以在课外书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容易被不良因素所干扰。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根据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笔者精心选择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推荐给学生:一是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二是寓言,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三是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四是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五是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六是当代文学作品,主要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一本好书,以它的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让学生在教师精心推荐的书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和高尚的人谈话”,与优秀的人物为伍,置身历代伟人之间,闻其声,观其行,见其人,与他们情感交融,悲喜与共。

三、授以方法,让学生把“书读好”

很多小学生书读得并不少,阅读能力却未见提高,究其原因大多是阅读方法不对,往往只是一味追求惊险、离奇的故事情节,一门心思看“热闹”。结果是书读了不少,收效却不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1.指导精读。所谓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元人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指导速读。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4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方法

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又迎来了一届新学生,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对往届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颇有感触,所以决定在这一届新生――七年级学生身上认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以读促学,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能单靠知识的直接传播和简单的模仿而获得,它必须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一点点感悟,一点点积累,这是一个不明显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课本内所选的篇目尽管很精彩,但不管是面还是量都是有限的,并不能真正满足现代中学生应具备的知识需求,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如果不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太窄,必定会“营养不良”,语文素养必定不会提高,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

书的世界浩如烟海,据说一个人即使不吃不喝,心无旁骛,白天黑夜,也不能读完世上所有的书。所以对学生来说,“课外”的量太宽,,面太广,许多因素教师难以预测,如果不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只一味的让他们去读,很容易使课外阅读变成无目的的“放羊式”阅读,使课外阅读徒有虚名,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应该读怎样的书才真正适合自己。中学生有广泛而浓厚的阅读兴趣,再加上是非分辨能力不强,如果没有科学的阅读指导,他们很容易陷入抓什么、读什么,读什么、学什么的误区,开卷恐怕未必有益,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许多学生沉迷于言情武侠小说和虚拟的网络作品中不能自拔,他们不分课内外,不分昼夜的沉迷其中,看似勤奋读书却恰恰贻误了学习,甚至误入歧途,令人遗憾,如此读书,不如不读,正如别林斯基所言:“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可见科学阅读的重要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何才能让中学生在快乐阅读中健康成长呢?以下有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1 有选择的读书。中学阶段学习任务比较重,可供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可以科学的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的,文质兼备的,趣味性浓的书去读,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阅读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其他几篇文章,学舒婷的《童年絮味》时,可以另外读一读舒婷优美的诗歌作品……除了这种方法,还可以有计划的列出中学生应该读的书目,分批分阶段的,以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读,由少到多,由短到长,由简到难,使他们由被动去读,逐渐养成到自觉去读,到非读不可的阅读习惯,这样既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学带读,以读促学,不失为一种双管齐下,一箭双雕的好方法,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只有读营养丰富的书,才能真正陶冶性情,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怡情、博采、长才”,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2 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上面已经谈到了中学生课外阅读应该有选择,即使这样,可供选择的内容还是很多,比如一个作家的作品就有很多,著名作家更不用说,再加上作品的种类,篇幅的长短,内容的深浅等问题,该怎样去读,就需要一个科学的方法,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读前要指导学生该读什么样的文章,明确为什么要读,要从中获取什么,哪些篇目目前需要精读,哪些要略读,哪些只需要知道目录梗概,待日后再去细细品读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博采众长,日积月累。终有所

3 扩大阅读面。课外阅读的“读”不能仅限于著作类读物,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电脑上网等都蕴藏着丰富的阅读资源,学生只要在指导下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防止产生“偏食”和“猎奇”心理,不但会大大丰富语文知识,还能在阅读中学会进行自我评判、自我剖析,越读越感到自己的孤陋寡闻,越评判越能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与时代共脉搏、共呼吸,可以更好的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把课内所学和课外所悟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是学习语文的思想高度,

4 做好读书笔记。学做读书笔记,是指导学生阅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人的记忆不是恒定的,读过的东西总有一些会遗失在记忆的荒漠里,“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除了没有涉猎到的内容外,也包括读后模糊或忘却的东西。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边读边记,是弥补这种遗憾的最好的方法。做读书笔记时要注意分门别类,可以多准备几个本子,摘抄时注意内容要准确,还要注明出处和时间,以便日后用时方便查找。需要强调的是提醒学生积累的东西要经常回顾,时常翻一翻,读一读,归纳归纳,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摘抄,又提醒了记忆,用时能迅速准确的查找,还能温故而知新,不断有新的收获。另外还可以通过同学互相传阅的方式,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切不可为记而记,束之高阁。

5 写好读书心得。语文强调读写结合,有读就有感,有感就有悟,有悟就有必要写出来,这样才能强化所读的内容,提升对原作的理解深度,更能促进写作水平。不要以为写读书心得就一定是长篇大论式的,一般来说,刚开始时有多少感悟就写多少,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都可以把它们捕捉下来,这些都是智慧的灵感,思想的火花,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由句成段,由段成文,由浅入深,由情入理,并最终成为情文并茂的好文章。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时常提醒学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阅读水平的提高,语文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有序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不管是读,还是摘、写,只有坚持,才会有收获,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叶圣陶先生曾说:“好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用”,好的读书习惯一旦养成,定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无穷。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5

但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大部分的农村家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即使提到课外书,也是把《优秀作文选》等同于课外书籍而已,在他们看来其他课外书就是影响学习的"害书"。

《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课外阅读,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对课外阅读的字数总量作了明确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50万字。为了较大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或超过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新的实践研究。

一、纳入常规,确保"读"的时间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是在课余,但把所有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因为课外阅读并非单指课余阅读,还有课本外阅读的含义;同时因为许多孩子缺乏持之以恒的力量,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会有头无尾,收效甚微。为引导和组织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学校应开设阅读课,让学生静下心来,与中外文学大师"对话",汲取人文素养的精华。把每周两次半小时的阅读课纳入学校常规,不仅可以保证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和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还能促使学生把阅读自然地带到课余阅读,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坚持性。

二、教给方法,养成"读"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掌握从语言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这是形成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有步骤地加以指导和培养。

1、指导选择读物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还较差。而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一般说来,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有这些:

童话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外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繁星、春水》等。

其他提到的一些长篇小说,如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拂游记》也适合小学高段的孩子阅读。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开始一段时间,老师指导选择读物,以后,可给学生独立选择的自由,教师再适时检查。因为课外阅读带有强烈的感情倾向和个性特点,干涉太多,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2、教给阅读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和课外读物的特点,着重要求小学生学习并掌握默读法、泛读法、速读法,以加快阅读进程,促进阅读过程的最优化。在近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觉得为学生朗读讲解作品、赏析片段,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阅读方法的一个好途径。

为学生朗读讲解故事,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位真正读者的必经之路。也许有人认为,只有年幼的孩子才需要成人为他们念读故事。事实上,从学习阅读到建立阅读习惯的过程,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在不同的年级都有给孩子读故事的必要,只不过阅读材料有深有浅。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是跟着懂阅读的成人一点一滴模仿来的。在这一方面,老师有着独特的洞察能力,他能够清楚地掌握孩子们对故事长短、难易的理解能力,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在孩子们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协助孩子们了解故事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从一开始完全不会,到能阅读整个故事,他们也就慢慢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3、养成动笔习惯

学生课外阅读养成两个习惯很重要:①养成边读书边动笔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是自己的书,可在书上划出重要句段、写写评注。如果是借来的书,提倡写读书笔记。可以是编提纲,也可以写创造想象型的读书笔记,最多的还是写心得体会的读后感。②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惘。"学成于思,边读边思,读书才能有所进益。如果只看字面的意思,只了解故事情节,就不能完整地领会作者的意图,不能体会到蕴藏在文章深处的东西。

三、组织活动,注重"读"的反馈

课外阅读配合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增强孩子持续的阅读兴趣。课堂阅读教学的一些手段,如朗读、课本剧表演、画画、唱歌,同样可以用于课外阅读教学中。

1、在队活动中反馈。课外阅读材料中,有不少是充满儿童生活情趣、适合大多数学生阅读心理和水平的儿童文学作品。我们结合班队活动,采用"读书会"、讲故事、相声、小品等形式,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又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表达能力。

2、在自编小报中反馈。指导学生自编小报,每月一期。由学生自己当主编、编委和美工,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并组织交流评比"最佳手抄报",张贴公布,表扬奖励。在小报上,体现出了他们作文、审文、改文、抄文的自主精神,也反映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6

关键词:寓教于“趣”;寓教于“法”;寓教于“活动”;读好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05-01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寓教于“趣”

使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

使学生会读书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替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

使学生读好书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学生兴趣盎然。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2)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四、读好书

帮助孩子确定要阅读的好书。让孩子独立阅读的书难度要适中,尽量选择那些配有一些有趣插图或图片的图书。当前适合小学生阅读中国名著有:少儿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外国名著有:少儿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孙漂流记》、《呼啸山庄》、《悲惨世界》、《老人与海》、《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骑鹅旅行记》等;三要遵循课内到课外,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学习了课文《黄果树瀑布》,可推荐读《镜泊湖奇观》、《迷人的张家界》;学习了《早》,可推荐读《朝花夕拾》;学习了《莫泊桑拜师》,可推荐《项链》或《羊脂球》;学习了《丑小鸭》,可推荐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品德课《文化巨人孔子》,可推荐读《论语》;学习了自然课《探索宇宙》,可推荐读《时代科技速递》、《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文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必须扩大学生阅读,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