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秘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秘实训总结范文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秘书的作用原来越重要,秘书职位也变得越来越规范和专业。目前很多秘书都是通过高专或者高职的秘书专业培养出来的,《秘书实务》虽然已经开设课程,但是从开设的情况和学生上课的情况,《秘书实务》仍然需要更好地开发课程和探索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们的技能操作水平,让准备参加文秘工作的学生可以应付各种工作的需求挑战能力。
1 秘书职位的基本现状
(1)目前很多高职和高专对秘书职位的理解有很大出入,并且很多在校学生生源中对文秘知识的基础掌握比较薄弱,水平有高有低,再加上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不高,自制能力也比较差。
(2)关于《秘书实务》这本书有很大优势作用,它的实用操作性很强,但是有部分教师只会按照书本上的知识来照本宣科来给学生们讲解,输入大量的理论知识,只会让学生感到教学课堂枯燥无味,无心学习,造成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性不强。在这种教学状况下,会导致很多在高教和高专上学的学生们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毕业后长时间不能独自一人独立上岗,致使用人单位带给学生们较大的压力。所以,必须要加重视秘书实务的重要性,加强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技能的实务操作训练,开发出对学生有较大帮助的使用课程,运用的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2 秘书职位的改革方向
抓住重点来加强文秘职位对现在工作岗位的需求和作用,突出学习文秘工作需求的主要技能,不断培训文秘实务的实训训练,要将在教材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运用,充分利用在《秘书实务》中学到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带到现实,用理论转化实际操作。从而做到让学生学以所知,学以致用。
(1)主要以《秘书务实》课程作为实训操作来进行教学的转变,通过各型企业所需求的秘书岗位来相结合进行实训训练,按照文秘职位的岗位作用来创建新的教学方式,并且用实训课程来作为教学的主要路线,通过实训操作和技能知识来相结合,达到所需要的学习效果。并将《秘书实务》课程内容进行分类,以"基础知识"、"办文"、"办会"、"办事"来总结秘书职位的基本要求。并且还设置了九大项目,分别为:会议管理、接待工作、文书处理、办公室管理、信息管理、常用办公操作、秘书职业礼仪、沟通和协调、商务活动和旅行。围绕这九个项目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文秘的作用和工作需求。
(2)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一起使用,可以使用《秘书实务》课程中的情景案例教学法和角色表演法,这样都可以对实训课堂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在使用这些教学案例时,我们应该使用并引用比较真实的企业案例,通过情景设置的方式来进行实践训练,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真实性,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位置,然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工作中所需要进行的任务和感受到文秘岗位的工作氛围,这样既可以使学习得到很大的提升,也可以为以后刚开始工作减少很多的排斥。
(3)可以运用"工学结合"模式,在校内建设秘书岗位内外的实训基地,让学生轻松的实现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轻松入岗,关于《秘书实务》课程实施,我们可以建立教学需求实训场所,如果只是依靠课堂上的操作很难达到需要的效果,所以学校应建立学生所需求的合作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做好简单的接听电话,打印文稿、接待访客、会议安排的简单工作,等实习结束后按照要求写实习报告等,这样学生可以不用再增加找工作的烦恼,又可以快速的学习到岗位的要求和技能。所以,学习《秘书实务》课程必须要拓展校内外的资源,这样才能符合职业实训的要求。
(4)高职院校要充分的了解和利用现有的资源,可以采用"一书多证,多证多能"的教育模式,通过国家对文秘职业资格的鉴定标准来取得相关证书的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拿到多种的通用证书,比如英语A级四级证,普通话证书,计算机证书,还有各种比赛证书等,和职业先关的证书,比如秘书,公关员等职业证书。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文秘实训总结范文2
“素能并重,多岗实训”的现代学徒制文秘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针对文秘专业在实践中难以开展工学结合而提出的,这是对传统文秘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运用此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关键是要求校企深度融合,同时企业也要作为主角参与。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文秘专业在文秘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文秘专业被学校确定为第二批院级特色专业;2014年,专业又被广东省教育厅立项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通过“素能并重、多岗实训”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文秘专业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素能并重、多岗实训”的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学生能亲临职场接受来自企业一线人员的职业指导。经受严格的职业训练,真正参与到了企业的生产进程中来,体验到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扩大了他们的眼界。纵观“素能并重、多岗实训”的现代学徒制文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有几点实践经验是值得总结的,具体如下:
(一)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长效育人机制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保障
要实施现代学徒制,建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长效育人机制是重要保障。而校企合作长效育人机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校企深度融合,从而达到互利共赢。文秘专业先后与广东新禾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合富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广东农垦总局、超音速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教育部NCST速录人才认证培训项目广东省推广管理中心、广州秘书学研究会等企业或行业协会成立校企合作文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协商制定科学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使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符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要求。同时,还邀请企业行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制订突出专业核心技能的校内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和校外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校内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主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校外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主要考核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状况。最后综合校内、校外两部分学习效果评价,得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通过建立这种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长效育人机制,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素能并重、多岗实训”的现代学徒制文秘人才培养体系形成。
(二)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必须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通过多岗实训和订单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文秘专业先后与广东新禾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新禾道订单班”,与广东合富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合富秘书班”。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熟悉企业文化,将磨合期提前,尽早成为“企业的人”。从而极大地节约了培养成本和时间,也造就出一大批既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既为企业解决了“用工荒”、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三)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健
文秘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建设
一、目前高职教育《秘书理论与实务》的教育现状
(一)课程设计偏于理论或者单纯实操。在高职院校设置的《秘书理论与实务》一般定位企业秘书岗位,以能掌握企业文秘类工作技能为目标。如企业秘书日常会议筹备和会务安排、档案整理、日常商务礼仪、秘书日常事务的处理(出差计划的制定、酒店和机票的预定等)。内容是企业文秘类岗位需要掌握的技能。但是在实际教授过程中,一般使用讲授结合案例的方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技能的程度不高。学生只是单纯记忆秘书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程度尚需加强。(二)课程和相关课程设置互通联系不强。《秘书理论与实务》涉及到经管类若干专业学科,但是作为一门专业文秘类课程,和其他专业课关联性非常紧密。比如制定计划需要联系到《管理学基础》,日常接待礼仪涉及到《商务礼仪》,因此《秘书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设置的时间应该和其他课程时间有所侧重,在相关课程之后可能较为合适。考虑到文秘课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如果太提前设置,由于相关专业知识还没学习到,会导致学习文秘课程时候过于困难,无法理解和开展相关实训项目,也无从下手。(三)教学方式与实际契合度不高。《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是门实用性较高的课程,相对于理论部分更注重实践部分的锻炼。如果只是在课堂上结合案例,模拟情景进行演练,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演练。学生无法充分对实训技能进行掌握。而目前文秘的实训岗位在公司设置有限,缺乏一个真正的有针对性的实训环境。
二、《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设计设想
(一)课程和实训体系设计合理性、条理性。由于秘书课涉及到众多专业课程,前后学习的顺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技能的掌握。安排文秘课程在相关课程之后更为合理。这样在知识学习上更为合理。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才能更好学习和掌握文秘科相关知识,同时以实训为主要手段,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能较快掌握技能。1.《秘书理论与实务》这门课需要掌握实训技能统筹和相关实训的设计。一是速录。运用速录机进行专业速录。二是打字。以每分钟30字以上进行打字训练。三是盲打。以标准键盘为工具进行盲打,标准同上。四是会议记录。会按照会议记录的标准进行公司会议的记录。五是日常管理制度的设计。日常公司常用制度的设计(办公用品、考勤制度、公务用车等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的流程设计)。六是会务的筹备。公司常见会议筹备的全程设计和实施(年会、交流会、日常办公会议、)。七是常见公文的撰写。公司常见公文的撰写(函、通知、指示、告示、计划等文体)。八是日常行政事务处理流程。掌握行政岗位处理日常事务的逻辑思维。九是日常各种办公硬件软件的使用。各种日常硬件软件的使用(办公软件、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等)。通过这样的基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在学习了基本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秘课程的学习,会更加熟练地进行相关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的掌握。比如秘书课程里面,会议安排这个模块的实操。如果没有学习过《管理学基础》,没有管理学逻辑思维,不知道进行一个管理活动的逻辑思维,即事件处理前的规划———事件安排计划———事后的总结归纳和调整。而这个逻辑顺序,需要学习管理学基础相关理论进行铺垫。2.配套学习《经济应用文写作》。掌握一般文体的撰写格式和内容,这样才能快速有效进行会议的布置策划。因此课程的设计需要进行一定的设计和协调,以便掌握了理论知识基础,再进行文秘的实操技能的精准练习。(二)通过参加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促进秘书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响应“以教促赛,以学促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参加技能大赛,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文秘技能,针对技能大赛的项目,结合学习的模块,更加深入学习、掌握。结合工学结合模式,响应产教相结合的方针,在学校实习基地相应的岗位运用文秘的岗位真实场景进行实际技能训练。根据技能大赛和实际岗位的要求,设计标准序列,结合工作岗位技能进行训练,如打字、公文写作、日常行政事务的处理、职场思维的训练、基本办公室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三)结合现代“互联网+”教学方式多样化。现代“互联网+”发展迅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便于让学生接受。可以引进和结合文秘实训软件,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操作,实操性地掌握文秘日常使用的专业技能,这也是目前教学方式的一个趋势,就是结合专业软件和讲授、实训,同步讲授一门课程,掌握一门技能。
三、结语
文秘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文秘 工学结合 实施路径 障碍 对策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在校学习与企业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它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时代升华与特色所在。
做为文科特色鲜明的文秘专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与高职院校的兴起同步。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术界对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建构;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学者们对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训基地的多元构建、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有益的改革措施,但对文秘专业工学结合实施路径中的现实困境与改革对策研究颇少,仍需深入,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一、当前文秘专业工学结合实施路径的主要类型
(一)校内半工半学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教师在完成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学之后,利用校内各处室的资源,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这些部门的办公室、档案室,协助办公人员完成各项秘书工作。学生在办公室、档案室的工作纳入教学管理,给予学分。这种模式因为管理方便、岗位足,被很多学校采用。其优点是教学组织比较容易,学生能得到较好地指导;其不足是企业与学校工作性质不同,学生在校内各办公室掌握的技能不一定适用于企业。
(二)校内“教学企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文秘专业成立校内“教学企业”——秘书事务所,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事务所组织架构成员,参与事务所的日常管理,通过事务所来对外承接项目,开展专业与企业的合作,从而实现培养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1、根据合作项目需要,双方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教学和培训工作;2、以项目为载体和纽带,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及项目所需的物质条件,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并获得报酬,专业依托项目促进课程建设和开发,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多方共赢。3、以项目为中心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寻找适合的专企合作项目有一定的难度,适用范围颇受限制。
(三)校外基地顶岗实习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专业学习的学期中,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为期四至五周的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正式的工作岗位,并像正式员工一样承担岗位职责。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要接受来自校内和校外双方教师的指导。专业与合作方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并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和要求改进教学工作。该模式有助于学生认识职业岗位,学会为人处事,快速成长,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发展专业技能。其不足在于顶岗实习时间有限,对实操技能的培养不够深入,同时由于单个企业可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有限,必须与十几家或几十家单位联系才能满足一个班学生的顶岗实习需求,加大了管理难度。
(四)校外预就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大三最后半年,由专业统一布置实习任务,制定实习计划,学生通过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分散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在实习期间,实习单位的相关人员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指导和考核工作,学生完成实习后,基本上留在这个单位就业。这种模式被很多院校采用,它最大的好处在于学生的技能培养与就业相连,为解决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途径。但这种模式加大了管理难度:因为自主联系,每个学生的实习时间前后差别较大;另外,在实习期间,学生有几次择业现象,实习单位的多次更换,需要校内指导教师及时跟进,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二、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实施中的现实障碍与成因
文秘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毋庸置疑,还存在着障碍其深入发展的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主导作用不明显
政府在工学结合的支持系统中居于主导者的地位。从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来看,都是依靠立法来规范教育体系和相应管理体制,并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进行修订。在我国,虽然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都以红头文件的方式确认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地位,以及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这一观点,但总的看来,缺乏可操作性法规,不利于校企双方、教育行政部门与行业组织、校企与学生等各方面的协调。由于缺乏动力的合作机制,企业往往不愿意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学校难以灵活地的根据企业变化调整课程与教学。企业与学校“两张皮”现象严重,工学结合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企方未能充分发挥参与主体的作用
学校与企业是工学结合实施的两个教育主体,相对于校方(专业)积极主动而言,工学结合在实施过程中,企方消极被动,一头“热”一头“冷”现象明显。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重招用轻培养,认为在工学结合中收益不大,即使不参加工学结合,也可以获得技能型人才,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将眼光同时投入到市场和职业院校两个人才资源地。同时,更没有认识到企业设备和设施不仅有生产性作用,而且还有教育和培训作用,没有认识到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因此,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企业以需要低廉劳动力为主的多,真正给学生按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辅导的少,企业技术含量密集程度不高,学生不能从中学到重要的技能。#p#分页标题#e#
(三)学生存在主客观的消极因素
学生是工学结合的培养对象,其对工学结合的需求和积极性是工学结合能否取得实效的基本动力和前提条件。通过调查显示,文秘专业的学生普遍能认识到工学结合对自身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中,特别是在专业统一安排的顶岗实习中,因为学生会被分配到少则几家多则几十家的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上进行实习,学生主观上会对实习单位、实习岗位进行比较,进而产生所从事的岗位不如其他同学的岗位好,或是没有自己预期的那样好的认识。在实习中,存在挑选岗位、要求换岗、甚至消极怠工的不良现象。在客观上,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并未能获得合理的报酬,容易产生自己是低廉劳动力的想法,工作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工学结合教育的质量与声誉。
(四)实训基地的规模难以形成
从市场调研的反馈情况来看,80%的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文秘专业人才只有1—2人,对于秘书这种非行业化的专业来说,在量上很难满足动辄几十上百个学生集中实习与辅导的要求,文秘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难以形成规模,一次顶岗实习学生少则到二、三十家多则到四、五十家单位,由于过于分散,使专业指导教师到各实习点上的指导次数有限,不利于深入开展。
三、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实施的保障措施及改革策略
(一)政府尽快出台可操作性政策和法规进行引导和监督
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工学结合的一个重要保障,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者的作用,加快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法规,引导与监督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首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与完善,明确工学结合中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等各方的定位、义务与权利。如修订《职业教育法》、制定《工学结合管理条例》、《实习生社会保障条例》等。其次,各级政府要制定鼓励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优惠政策与实施细则。如通过税收减免、贴息贷款、财政补贴、立项优先等,引导企业投资、捐资,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再次,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学结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建立由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组织机构,统筹一定区域内工学结合的信息、制度审定、课程开发,定期对本区域工学结合的实施进行监督评估,及时总结工学结合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并加大宣传与报道,使不同学校与专业能够共享与借鉴。
(二)企业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参与主体作用
企业是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动机,高职院校的教育行为实际上是对企业要求、即市场要求的主动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既可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还可以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所需人才的无逢对接。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主要有:1、直接参与专业内部的管理与决策,企业根据自身的长远发展及市场规律的供需变化,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资格证书考试等等;2、直接选派优秀在职人员为学生授课、讲座,加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3、定期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来企业实习,并给予专业详细的信息反馈;4、投入资金或设备,与专业合作办学,为企业培养、培训高级技术、管理人才;5、直接捐资,为专业办学提供帮助。
(三)加强教育与管理,使学生成为工学结合的合格实践者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产品——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企业需求,能否胜任专业岗位工作,是否有较强的职业再生能力与学习意识,决定着高职教育的成败。因此,首先应对学生加强专业培养目标的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目标,自觉将学习目标和工作目标、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保持一致。其次,在由专业统一安排的顶岗实习中,应着重做好下面三阶段的工作:
前期准备阶段。专业先将顶岗实习的单位名称、工作岗位性质、工作内容与要求、工作地点、待遇等信息予以公布,然后学生报名申请实习岗位,接着由实习单位进行面试,择优上岗,最后由实习单位做岗前培训。这样做,虽然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如愿,但信息的公开透明,学生的自主选择与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上岗后的攀比与心理失衡,能够平衡有限的工作岗位和教育资源。
工学结合实施阶段。此阶段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工作环境中的员工,又是教育系统中的学生,必须同时严格遵守企业与学校双方的规定与要求。对学生的指导也由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实习单位委派的指导教师两部分构成。校内专业教师要定期对学生检查,调查企业各层面对“在岗”学生的真实反映,认真听取学生对岗位工作的想法和建议,当好学校和企业双方信息反馈的桥梁,协助专业解决学生顶岗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效果评价阶段。效果评价包括两个环节:学生成绩评定和专业总结表彰。学生的成绩评定主要依据三个方面:学生的顶岗实习报告;企业对学生的工作评价;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在此阶段各种表现的记录。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结束后,专业要及时总结顶岗中的成功经验与问题教训,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对工作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激励其参加工学结合的积极性。
(四)拓展合作渠道,打造“专企社政”深度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和条件,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必要手段。文秘专业具有鲜明的文科特色,如果单单将合作的目光放在企业上,而企业的文职岗位有限,在实际操作上必然产生局限。文秘专业应拓展合作渠道,打造专业与企业、社区、政府合作的“专企社政”合作新模式。建立社区、企业、政府和专业四方共同分享教学资源的机制,明确企业、社区和政府与专业共同承担教学工作、共同负责实训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基层部门在办学方面的政策引导、企业、社区在市场发展、办学资源投入、技术发展、兼职教师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各自优势。以笔者所在院校的文秘专业为例,近三年来我们在探索“专企社政”的合作途径上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建立了全线通客户服务有限公司(企业型基地)、广州市档案局(政府型基地)、广州市三元里街道办事处(社区型基地)等15家可稳定接收大批量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将课堂搬到了企业、社区、政府部门里,将教学场所放在真实的工作场所,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体化。同时,又以“服务社区”为“校企社政”合作方式实施的亮点,先后与6个广州市成熟社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引导教师在纵横向教科研课题的开发,工学结合教材编写、社区专项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迈出了“高校师资进社区、优质课程进社区、专业服务进社区”的文科专业工学结合新模式探索的实质性步伐。#p#分页标题#e#
(五)整合资源,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
高职文秘专业在建设校内、校外基地时,应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一学校内相关专业共享实训基地。同一学校内的不同专业可根据课程设置和专业群的建设,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文秘专业的会议实训室、商务英语专业的口语实训室两专业可以相互共享,文秘专业、社区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的社区型实训基地可以相互共享。
2、校际间的文秘专业共享实训基地。各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之间要厘清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针对校外实训基地难成规模的现状,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共享校外实训基地。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有的单位不是不愿意较大批量接收学生实习,而是认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不长,对学习单位的工作开展收效不大,如果不同院校的文秘专业都能跟同一单位展开顶岗实习合作,将不同院校的学生错开时间进行安排,不仅能解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而且对于文秘专业优选校外实习基地进而进行规模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结合产业机构调整,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投资,集中资金投入建设一至几所文秘专业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以广州地区为例,教育局、财政局可投入财政支持,选取广州地区某一所高职院校中的文秘专业作为牵头,建设区域型共享实训基地。基地建成后,将本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技术水平新、设备数量足、功能全、实训岗位多、教学环境职业化、组织管理企业化,实现与各类院校资源共享、与企业资源共享,以及通过师资培训辐射周边,实现省际范围乃至全国范围的资源共享,大力促进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开展工学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演林.构建开放式多元联动长效机制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关键[J].教育与职业,2009(1).
[2]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跃、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焦名海,刘颖.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
文秘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文秘;培养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136-03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类型,它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而且也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从而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工学结合既是学生作为行为主体将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也是教师作为行为主体把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融入其中的全方位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加强“应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要做好高等职业教育就必须从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下手,搞好实验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师资的培养几大环节。下面我仅对文秘专业在工学结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谈几点看法。
一、认真理解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转变旧的教学模式,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如何制定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方案在某种意义讲是学院和专业的“宪法”,是学院建设特别是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而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1.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必须根据企业提出的学生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明确文秘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什么,岗位能力要求是什么,岗位核心能力是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由企业人员参加,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解,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2.根据文秘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遵循行业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支撑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重构理论教学体系,夯实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融于其中,进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3.在确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规律特点和企业的要求,设计课程模块。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重心,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按照文秘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岗位能力拓展以及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的不同要求,设计基础知识能力、专业知识能力、职业素质教育、岗位能力拓展、岗位能力提升等若干课程模块。
4.改革考核方式方法。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逐步确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方法。即取消过去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建立A(过程考核)、B(项目考核)、C(实践和作品考核)、D(结业测试)等若干种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方式方法。并且在考核方式方法中尽量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或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如文秘专业考试应在参照现有秘书类证书考核方式的基础上,体现我院的办学特色。
二、对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所有专业课程按工学交替、任务驱动模式进行调整
要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破学科体系的束缚,遵循技能体系的需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本专业应严格按照教育部16号文要求,专业目标立足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全方位地训练学生文秘技能,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模式设计中充分体现文秘岗位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将各门专业课程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通过仿真性实训环境来完成教学过程,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综合加以运用。
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工学结合的过程。首先,在课程的内容上要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其次,在课程的设计和编写过程中,要有来自用人单位的专家参与。应打破传统的单课程教学形式,对若干个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干。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给学生开设充足的真实而有技术含量的实践实训课程,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具体来讲,本专业应将所有课程设计先通过工作分析获得文秘岗位的工作任务,然后通过组建工作任务或项目将工作化的教学任务转换成课程教学内容,在按照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使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具体设计要与文秘岗位要求相一致,努力让学生体会到文秘岗位真实的工作要求和职业心态,力求做到“教、学、做”一体化,重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关注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为来培养和提高文秘职业能力。经过调整,这样就会达到各门课程理论知识所占的比例大大减少,实训内容明显增加的目的,让学生可以利用大部分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并进行小组总结、检讨和分析,教师在其中只需起到引导、提示、点评的作用。
工学结合给学生提供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可以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社会、了解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因此,一些课程还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或学院相关部门进行实训或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甚至可以在学院职业实践类社团中加强该类工作的重视度,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如成立相应的职业实践类社团,除了指导老师以外,全部由学生组成,通过组织、承办、策划各类相关活动,实现文秘社会化服务宗旨。学生可以该类社团成员身份参与相关的承接活动,体验职场文秘人员的感觉,得到锻炼,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性。
目前,档案数字化工作是许多企事业单位亟待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档案局及相关软件公司承接了大量此类业务,人手非常紧张。巨大的需求给文秘专业学生提供了为数不少的顶岗实习机会。因此,在有条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走出去和请进来,聘请档案局和企业的管理者与技术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对实习同学和社团学生进行业务指导。
三、完善校内实训设施和实训内容,为实训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提供有效的途径
该专业作为我院应用外语系商务和涉外方向的主要课程,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紧紧围绕现代社会对秘书人才的职业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课程体系,全面推进专业素质教育,形成专业建设指导思想,面向中小企业,突出商务特色,常规高职教学方式与“师徒制”教学模式并存,着力强化学生的“三动”和“五会” 能力,即动手、动口和动脑与会办文、会办会、会办事、会做人、会学习的能力。逐渐形成优质秘书的品牌――“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办事”。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就要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中设置具体的训练项目,如办公设备操作、计算机软件操作、应用文写作、档案管理、公共关系实训、礼仪训练、网络办公操作等,失学生切实掌握操作技能。为此,我院应根据专业各科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和建设文秘综合实训室,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和可行性的配套实训实验室。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管理实训区、速录实训区、会议接待管理实训区、档案管理实训区、商务谈判功能区、公共关系活动实训区,配套设施应有视频会议系统、电子白板、小型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网络系统、可变形和移动的会议台以及监视仪、一体机等。为学生提供公文写作、模拟会务组织、商务谈判、模拟接待、礼仪演示、文档整理、模拟办公、团队训练等各类专业实训项目。通过专门的模块式综合实训项目锻炼,培养学生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加强师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具体地说就是为所依托的区域行业企业服务。为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掌握企业的第一手资料,我院文秘专业应积极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实践,开展校企优势互补,互惠合作关系。因此,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和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把学校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操作,才能真正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实施紧密的校企合作,校企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校企之间可以实现“三双”,即学生有双重身份(学生、员工);教师有双重角色(教师、企业工程师);领导有双重职责(院长或主任、企业兼职厂长或经理)。“四跟”,即学院跟着主导企业走;教学跟着任务项目走;课程跟着岗位能力走;教材跟着生产过程走。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
五、工学结合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文秘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专业工作室;“五载体”联动;文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保证。而当前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现实却是职业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文秘职业素质养成工作提上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议事日程。但是该项工作如何切入?如何谋划?如何实施?预期效果的设想等均需要缜密的思考与设计。结合当下就业市场对于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我们明确提出基于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总结,文秘学生的职业能力已经是比较明晰的,但职业素质如何界定?经过相关文献的翻阅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文秘专业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职业素养、秘书工作、商务活动、商务英语、人际沟通与社交礼仪、办公自动化等为主要结构的职业知识;以商务活动、计算机应用、速记速录、协调组织、信息收集与处理、文字处理与写作、办公室事务处理、会议组织与服务等能力为主要体现的职业能力;以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和心理素质为主要体现的职业素质养成等三方面,可见高职文秘专业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
1 文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的必要性
秘书岗位主要负责接待、档案、文书拟写与处理、组织会议、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信息、协调等方面的工作,工作繁重而琐碎,这就要求秘书岗位人员必须具有内外兼具、稳重踏实、灵活变通、善解人意等性格特点和良好的观察、表达、记忆、社交和沟通、思考、综合、分析、应变、协调、计划、调度和管理能力,并在面对枯燥、挑战性的工作时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理[3]。但结合以往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实习单位及相关企业指导老师的反馈可以发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基本满足秘书岗位的需要,但职业素养状况并不理想。例如,在工作中举止不够得体、不善于为领导主动服务、秘书角色意识不够明确、承受挫折能力不够强、专业技能较低、知识迁移能力差、焦虑嫉妒等心理情绪不善排解、压力不会合理释放等。导致文秘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在文秘专业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并未针对文秘专业职业素养养成形成独立、系统的课程,更未形成符合文秘职业素质养成需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技能培养相脱离,严重削弱了文秘专业职业素养养成的效果。由此可见,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开展文秘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力,提升就业率,尤其是高端就业率的提高就必须认识到提升文秘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效果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实践措施。
2 文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的路径
(一)明晰两个基本要求:专业工作室、“五载体”
1.专业工作室
学生实训难、实训基地难以建立,是文秘专业开展实训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难题。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为对学校、教师、学生提供更好地教学服务,积极建立文秘工作室,在文秘工作室中具有高仿真的任务训练资源和环境,并对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进行模拟,对运行过程进行仿真,使学生可以在参与工作室“工作”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产生更加系统的认识,实现行为导向[1]。可见工作室平台是连接校园教学和企业工作的“纽带”,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工作实践。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为例,就专门建立了文化传媒工作室和佳诚秘书事务所,不仅对外承接工作业务,并且建立各项制度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各项业务,在学生实操不断的同时夯实了学生职业能力,并且实现与社会的全面接触。
2.“五载体”
何谓“五载体”,即把学生在日常行为、学习、工作室工作、专业比赛、专题讲座活动五方面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在各方面的职业素质评价,共同反应文秘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为有针对性地提升提供参考的运行机制。在“五载体”中任何一方面都不可或缺,否则会造成培养机会和资源的浪费,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文秘专业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缺陷,主要是教师对“五载体”联动的认识不健全,师资培训环节仍存在缺陷[2]。所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在加大师资针对性培训的基础上,与学工办、教科办等联合做实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的考核,由专业主导做实工作室任务、专业比赛和专题讲座活动,这五项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中10分用于学生课业考核,实现了量化的考核夯实职业素养养成实践工作。
(二)充分利用职业素养培养的机会
以专业工作室和“五载体”联动为基础的文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必须对可达到培养效果或辅助素质培养的机会进行充分的利用,笔者认为需要通过两个角度同时进行:一方面努力实现专业职业素质养成的内容向学生生活、活动、专业课程学习、实训学习、自我管理的全范围渗透,并针对学生在各环节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3]。例如在组织文秘实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学生在状态和表现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优势,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和概括,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素质对文秘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逐渐贯穿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这要求教师、后勤、教学管理人员等教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培养文秘学生职业素养创造条件并提供服务[4]。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体现职业素质在文秘工作中重要性的相关案例;后勤人员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榜样等。可见文秘专业职业素质养成并不单纯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师生的职责,也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现有资源和培养机会进行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应用。
(三)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与考核养成实践
1.养成实践的内容框定
职业素养养成实践提升的效果,更关键在于基于职业能力提升来推动。因而必须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与考核来推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将养成目标、内容等纳入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定合理的学分,并开展系统性的培养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塑造文秘工作氛围,如将工作室内的学习、训练活动视为“工作”;明确学生在工作室中的职责范围和权限;定期针对学生在工作室“工作”的状况、日常学习和行为规范、技能比赛成绩、专题讲座参与情况等可以体现学生文秘职业素质的方面,按照正规企业文秘考核标准进行工作业绩考核等。其中,针对学生工作业绩的考核标准,直接关系到教师在培养学生文秘专业职业素质过程中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所以明确各方面考核的重点是保证“五载体”联动实现效果的重要途径。
2.养成实践的评价标准设置
笔者认为“五载体”任务评价可设标准如下:一是日常行为规范方面,不仅要遵循高职学生共性的行为规范,而且要结合具有文秘专业学生特征的规范,如穿着、仪态、化妆、谈吐等;二是学习规范方面,针对课程书面作业设定适用的标准,使文书拟定和处理能力的提升有据可依,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礼仪训练、组织会务等方面也建立可以体现学生职业素养的衡量标准,使学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实践表现,自主衡量自身在秘书职业素质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文秘职业素质的效果[6];三是工作室I绩方面,由于工作室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模拟,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下,进行文秘“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更加真实、直观地表现出其文秘职业素养,所以此项作为评价的重点。笔者认为,在评价的过程中,应主要针对文秘学生在接待、档案、文书拟写与处理、组织会议、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信息、协调等“工作”中的表现建立针对性的衡量标准,例如,针对文秘接待工作的接待准备、接待过程、接待计划与接待实施各阶段进行评价,如明确接待准备阶段的标准以接待工作环境、物质、心理等方面的准备情况为主;并进一步细化标准,如接待工作环境准备中以清洁、明亮、温馨、整齐为标准等。四是技能比赛方面,要针对学生在比赛中参加的具体项目进行职业素养评价,如电子公文、文字速录、档案整理、书法、秘书口才等,技能比赛方面的评价可以为学生职业素养阶段性的检验和优化提供参考;五是专题讲座方面,为保证高职院校邀请的企业老板、高级秘书、行业专家等进校园做讲座,可以真正的达到言传身教,对学生专项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针对学生参与专题讲座的次数、反应以及后期整理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实把握各载体的评价标准,才能真正达到“五载体”联动的效果。将评价结果和学科的学分挂钩,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考核标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秘书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效果。综上所述,在采用工作室和“五载体”模式以专业课程的形式开展秘书职业素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开展,一种是通过启发式、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现场操作、活动组织、小组合作等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秘书实务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灵活的结合应用,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并在校内外资源联合应用的基础上,将教学过程从课堂逐步引进工作室,甚至企业。另一种是将量化和质化的考核标准相结合,通过“学生自评―工作室副主任主持他评―全体专业教师审核―学院认定相应学分”的程序,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和实训的过程中,认识到考核评价的重要性,进而对自身职业素养进行不断的优化,两种形式缺一不可,需要相互支持共同实现提升学生秘书职业素养的作用。
3 文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的保障条件
采用工作室和“五载体”模式以专业课程的形式开展教学,主要以工作室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和对学生参与“五载体”联动过程的全面评价两种形式实现,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学工部门支持日常行为规范考核的建立和落实以及工作室的正常运行,这要求高职院校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专业工作室建设和“五载体”的工作落实给予高度关注。笔者认为:一是高职院校应通过秘书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设计,强调工作室平台和“五载体”联动在秘书专业职业素养养成方面的重要性,使校内各方面工作人员有意识地为工作室平台运行和“五载体”联动实现创造条件;二是学校应明确负责工作室平台正常运营的部门以及运行情况的监督机制,以此保证在工作室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修复,发挥工作室的预期作用,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定期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建立工作台运行规范等;三是学校应针对秘书专业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秘书职业素质养成设定统一、规范又存在差异性的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结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对秘书人才素质能力要求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养成实践的过程中,着眼点应放在文秘岗位的主要任务以及文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方面,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专业工作室和“五载体”,否则会造成教学过程形式化,同样达不到实践探索的预期目的。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对学生就业机会,尤其是高端就业的实现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结合学生职业规划,积极应对当前文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和优化,整合现有相关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这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教学水平和理念提升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彭斐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技工院校秘书实务课程中探索与思考[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5:9.
[2]聂昭丹.职教师资秘书学专业培养标准研究[D].云南大学,2015.
[3]丁宁.论《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秘书之友,2008,05:20-22.
[4]薛欣玲.《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改革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6,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