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手事迹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能手事迹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能手事迹材料

教学能手事迹材料范文1

张x老师是高中一线教师,同时是我校的一名班主任,还是高三年级部主任,多年常驻高三进行教学把关,她深深意识到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多年来把加强业务素质当成必修课。

1、积极参加自治区举办的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学生并荣获参赛一、二等奖。如在2004年辅导的学生葛亮亮获得一等奖,高考因此加分20分,报送进入山东大学,获得了伊犁州的奥林匹克竞赛的首枚一等奖;2005年辅导的学生陈阳阳,赵亮又获得一等奖,高考加分20分。

2、加强业务经验的分享,多次在公开学术刊物上,至今有20余篇,比较有影响的是以下几篇:

《浅谈环境污染的几个方面》---发表于2004《中学生物教学参考》

《浅谈水体污染》----发表于2006《中学生物教学参考》

《双刃激素》------------发表于2006年《读者》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思考》-----发表于2007年《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创设生物教学情境  激发创新思维》----发表于2007年《安康学院学报》ISSN1674--0092

《探究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发表于2014《新课程》ISSN1673--2162

3、因材施教,分类施教,所教班级学生成绩优异,在2005年伊宁市532工程获得"教学能手"称号,2012年伊宁市名师工程获得"教学能手"称号, 2015年伊宁市名师工程获得"学科带头人"称号

四好老师典型事迹材料(二)

肖x

女,汉族, 1971年9月出生,高中英语高级教师,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并连续十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目前担任高三年级理科"火箭班"班主任,任教两个教学班。

肖琳老师热爱教育工作,踏实好学,认真负责,教学效果显著,多年来,所任班级的成绩名列同类班级前茅。对班主任工作全心投入,用爱去感染学生,用行动去教育学生,用人格去激励学生,和学生亦师亦友亦亲人。个人综合素质高,能力强,2015年通过自学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热爱生活,多才多艺。

四好老师典型事迹材料(三)

孔xx

教学能手事迹材料范文2

**,女,汉族,现年57岁,任**县**乡**村妇女主任。

2000年**的丈夫因突发心脏病死在了学校里,面对两位已80岁高龄,长期因病卧床不起的老人和两个尚在读书的孩子,她不离不弃,以东方女性特有的勤劳、善良、柔韧,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一)

1971年**高中毕业后,返回本村务农,同年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她作为妇女主任,看到村里学校缺老师,就兼起了本村小学的代课教师,这一代就是16年。在这16年里,她总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用慈母般的胸怀呵护着每一名学生。由于肯吃苦、善钻研,她所带的班级成绩年年是全校第一,而且在**乡名列前茅。然而,1988年,公公得了痴呆症,神志不清,每天走出去不知道回家,有时甚至满街跑,她不得不随时去找,公公一病就是整整十年,在公公去世后,还没等到这个家恢复元气,婆婆又患上了高血压、脑梗塞,再加上腿脚不便的母亲,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繁重的家务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坚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收拾老人的房间,帮她们洗脸、梳头,然后做好早餐,照顾她们吃过后,再去学校。

2000年,丈夫突发心脏病,死在**乡东下坪学校里。面对丈夫的突然离去,**一家老小,白天哭,晚上哭,全家上下,哭成了一堆。不久婆婆因儿子的早逝,悲伤过度,病倒在床。一对正在读书的儿女,看到家里悲惨的景象,要退学回家帮妈妈干活。**得知后强打精神,到亲朋家借钱给婆婆看病;凑齐学费,打发儿女上学。

婆婆的病稍有好转,为了能多挣点钱,**又再次到邻村的小学任教。她每天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白天忙于教学,晚上回来照顾两位老人,奔波忙碌了一年多。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

春去冬来,花开花落。转眼间,婆婆和母亲这两位已经80多岁的老人,已瘫倒在床六年多了。作为她们唯一的亲人,**每天重复着给她们洗脸、梳头、喂饭、喂药、打针、擦屎端尿等一成不变的事情。天气好的时候,背上她们坐上小平车,拉上她们到外边散散步,晒晒太阳;春天来了,老人们想吃香椿了,她就不顾自己已是50多岁的年龄,搭上梯子爬上树去掰香椿;到了冬天,婆婆患有腰疼背凉病,她从不嫌弃老人,就和老人睡一个被窝,给老人暖暖腿、脚,暖暖背。给老人翻两次身;经常,老人一个喷嚏,把饭喷她一脸,她总是微笑着,擦一把脸,继续喂……直到今天,老人身上无一处褥疮,老人房间无一点异味。村民们都称赞说:“**不愧是天底下最好的媳妇!”

(二)

**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用瘦弱的肩膀背负着两位老人,让她们安度晚年;她用破旧的平板车和超重的自行车承载使命,让贫困潦倒的家庭有了生机;她用长满老茧的双手编织希望,让儿女们走上了成才之路。

2002年12月份,正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的儿子,突然打回电话说,他的眼睛疼痛难忍,并已化脓,住进医院无钱治疗。孩子是母亲的命根子,儿子的眼痛象针扎一样刺痛着她的心。她一连几天四处借钱,准备儿子的治疗费用,最终也没有借下1000元,这也许是受家庭败落的影响。此时此刻,这个坚强的女人心在滴血,无奈之下,她偷偷跑到曲沃卖了几次血,换回了640元钱。最后,还是邻居把准备盖房的钱拿出了3000元借给她,儿子同病房的好心人暂垫了3000元,这才凑足了7000元的手术费。在住院期间,医生埋怨说:“你家里都是些什么人呀!娃眼睛都成这样子了,也没有一个人来看看!”**的心都要碎了,她不是不想去看儿子,是家里离不开呀!那段时间,她要照顾两位老人,还得外出借钱凑足手术费。经过一连串撕心裂肺的打击,她有些力不从心,支撑不住了。

长期的奔波劳累,让**病倒了。2003年8月的一天,她发现自己行血,一开始她满不在乎,以为是妇女的例假,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还不见好转,血疙瘩跟鸡蛋一样大,牙房都白了。邻居们实在看不下去,就强行用摩托车把她带到医院去检查,结果显示,她患上了严重的子宫肌瘤,需要马上做手术!生性倔强的**哪肯听医生的。无论村民如何做工作,她就是不做手术,她不是不想动手术,是家里的两位老人离不开呀!是家里的钱不允许呀!最后在村民的紧逼下,才拿了点药,一直坚持到现在。但她一想起儿子在大学一天仅吃两顿饭就得花九块钱,最后这顿饭就不吃了,站在窗口看着别的同学吃饭的情景;想起女儿为了减轻她的负担,节假日不回家,在外打工挣钱,每天仅吃馒头夹咸菜的情景,**下定决心;不管多难,都要把儿女从大学供出来,让她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为增加家庭收入,**每天更加拼命地干活。她一个人种6亩地,浇地、拔草、施肥、割麦、扛麦,承受一个大男人都难以承受的重担。2002年,冬浇小麦,她家轮到晚上,天冷加天黑,跑了水她去堵,结果一脚没踩好,摔到了深深的坟窟窿,泥水淹到了她胸前,且越陷越深,她不停的呼喊,幸亏听到呼喊声的村民及时赶到才从死亡线上把她拉回来。

面对悲惨的现实,**用她坚强的心应对一切。每年种6亩地的小麦,算下来仍然不够孩子们的学费,2003年非典期间,村里不让村民出村,她每天天不亮,就扛上铁锹偷偷跑到东沟里去开荒,非典过后,她竟然开出了2亩荒地,在这2亩地里她种上了红薯、豆子、芝麻等农作物,每年能多收入2000元。看到城里人爱穿布鞋,她就把家里的老古董——纺花车搬出来,纺花拧线,纳鞋底,做布鞋,就这一项每年能挣五百多元钱。她做过寿衣、卖过粉条、捡过破烂,她用一颗坚强的心承载着命运的艰辛。如今,儿子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并已成家,女儿也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然而,在飞逝而去的岁月里,**始终在履行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使命。

(三)

“真爱无限,大爱无界”。**,在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一个悲惨家庭命运的同时,又把一个农村妇女的最淳朴、最善良的爱心洒向了她身边的邻居和村民,她又背负起了另外一种使命,那就是对弱势群体不可遏制的关爱。

生活的艰辛让**一次次体味到了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她对老人、对儿女、对邻里越来越宽容,而对自己却越来越吝啬。婆婆和母亲一次次住院花钱,她舍得;给残疾人买药、买好吃的,她舍得;儿子结婚买家俱、做新棉被,她舍得。她唯一舍不得的是自己:穿了四、五年的汗衫,洗得发了白,她补了又补,穿了又穿,舍不得扔;攒下鸡蛋,拿到代销店换回盐、醋等生活用品,她舍不得吃;在她的身上已长了六年的子宫肌瘤,每天仍在折磨着她,她舍不得花钱做手术!她一直在坚持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老人的病治好了,只要家里的日子过好了,自己的病就轻了!”

(四)

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38年来,**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谁家有事,她总是热心帮忙;哪家闹矛盾,她总是耐心做工作。每逢过年过节,她都组织妇女们扭秧歌、跳交际舞,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她的孝敬老人、呵护子女、和谐邻里、服务百姓的动人事迹,在**村、**县,乃至临汾市早已有口皆碑。

教学能手事迹材料范文3

——县级十杰教师XXX同志先迹事迹材料

XXX,女,现年26岁,大专文化。小学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县级教学能手;县“十杰”教师;县教研教改先进个人;市、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该同志自1997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勤奋敬业、不懈奋斗,在教书育人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一串串平凡而又闪光的事迹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999—2000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2001年4月,在全县“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实验汇报课中获得县级一等奖;

2004年6月《荷花》一课,课堂实录获得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6月在省计算机辅助教学参展课中,《荷花》获省级二等奖;

2000年所撰写的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能力的训练》被评为县级一等奖;10月该论文获得全国论文大赛三等奖,并汇编于国家级出版物“世纪讲坛”一书中;

2000年12月所撰写的论文《在创新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质疑的思考》获县级一等奖;并汇编于县级优秀论文集;

2001年11月所撰写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滴谈》获市级第三届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2002年10月所撰写的教案、说课稿《坐井观天》被汇编在《县级优秀说课稿、教案集》;

2004年8月所撰写的论文《探究质疑》在省课改与教研征文大赛中获省级三等奖;

2005年2月被评为县级教研教改先进个人。

……

让爱在每个学生心中流淌

德高为师,为师者应当正心、修身、厉志、笃行、精其业、美其德,其生爱之。在八年的教育教学中,该同志一直担任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工作,在工作中认真钻研儿童教育心理学,仔细分析儿童心理,探索体现自己特色的教学管理方法。她以其深深的爱心,极大的耐心,从事班务管理。她勤下班、紧跟班,采用分类引导的方法,“爱”字当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班务管理中,该同志始终把“勤”字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做到脚勤、眼勤、手勤、嘴勤。每天早上她总是提前下班辅导学生早读,每天放学她总是将学生平安送出校门后才离校。她不满四岁的儿子每天总是第一个被送进幼儿园,总是班上最后一个被妈妈从幼儿园接走,以至于她的儿子每天被送进幼儿园时,总是重复同一句话:“妈妈,放学早点来接我!”听着孩子稚嫩的声音,她心理难受极了,但是为了学生的安全,她对孩子只能叹息,一次又一次违心地说:“今天,妈妈一定第一个来接你”。在班务工作中,她还做到勤观察,勤引导,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同时针对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的特点,练就了婆婆嘴,菩萨心,工作中注重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教师的爱不是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推动力,学生的催化剂,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她执着的事业,她在班务工作中,辛勤地耕耘,播撒爱的种子,倾注对学生全部的爱,期盼幼苗茁壮成长,她就像小草一样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怨无悔。每接到一个新班,她都要全面迅速地,了解全班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学生、父母离异的学生、学困生等具体情况,以至于能在今后的班务管理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2002—2003学年度,她所带四(3)班一个叫肖彤的小男孩,她接班后就发现这个孩子和其他学生不一样,小小年纪,整天皱着眉头,不喜欢和同学交流、玩耍,经常坐在位置上发愣,穿的也很单薄,她及时与原任班主任联系,了解到这个孩子由于父亲下岗、母亲因身体不好无职业,全家仅靠着父亲下岗工资,登三轮车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当她了解这一情况后,她主动找这个学生谈话,当她了解他的心理动向,发现这个年纪轻轻的孩子因为不忍心父母为了他上学而如此辛劳,准备辍学出外打工时,刘老师落泪了,她觉得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呀!她向孩子讲了父母之所以那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她能学到知识,学到本领,将来有一天能过上幸福的日子,还给他讲了自古寒门出才子的故事,鼓励他要自强不息。后来,刘老师经常用自己的工资为肖彤买文具,冬天为他买围巾、买手套,还为肖彤织了一件厚厚的毛衣,两年间刘老师为肖彤垫交了寒假、暑假作业费、试卷费、电影费等费用。同时,在学习上,时常鼓励他,经常给他辅导,当他发现这孩子由于平时家里条件不好,外出时间少,看的课外书不多,经常习作时没有素材时,她便主动为肖彤订阅了《小学导刊》、《汉江作文报》,六一节还送给了肖彤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双休日,当他领自己的孩子去儿童公园玩时,他还不忘将肖彤带上,当他和爱人一起包饺子时,他不忘将肖彤叫来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在包饺子的过程中,给肖彤辅导习作“第一次包饺子”。后来这位学生性格慢慢变得开朗了,打消了辍学的念头,学习进步的很快,在雏鹰争章中获得了三枚奖章。尽管后来肖彤升入了高年级,没有在她的班上学习,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这位学生。

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每新接一个班,刘老师都要组织全班同学根据自己本班实际,民主、平等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和“班规班约”,并注重落实在班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首先,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要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因而在学生中有人气、有威性,教育工作得心应手。其次,经常针对班上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苗头及时利用班队会举行如:“学生一日常规学、背、做”,“我与诚信同行”,“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学生课堂常规大演练”,“定期作业展评”,“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等主题队会,每隔半个月班内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回头望”和父母、老师、同学,好朋友一起找出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定期改正,学生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健康成长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带的班班风浓、学风正、学生思维活跃,成绩良好,所带班级多次在学校各类活动中获得奖励,她本人先后5次被评为校级“先进班主任”,在校首届艺术节中获得“最佳导演”称号。

给学困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对于学困生,刘老师不歧视、不放弃,从不简单、粗暴地对待,总是采用积极的态度,了解、分析原因,从细致的生活小事入手,做耐心细致地工作。学生马源是品行和学习极差的学生,经常逃学、无故不交作业,欺侮小同学,讹诈小学生的钱物,拿班上同学的东西,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玩。接班后,刘老师了解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并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教育训斥该学生,而是首先进行了家访,从家长那里又了解到,孩子在家骗家长,在校哄老师,尽管家长对孩子没少管、少打、少骂,但孩子依然如此,家长也无可奈何。刘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有的放矢,分步骤对马源进行了引导教育,首先从培养孩子说真话入手,每次犯了错误,只要敢讲真话,认识错误,她就在班上对马源大加表扬,并多次进行家访,将马源的点滴进步及时告知家长,要求家长也要及时表扬。要给孩子多一些激励和关心。同时,根据她以强凌弱的特点,刘老师“以毒攻毒”,又让其当班上的治安委员,负责全班学生的安全,发现同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汇报老师,在汇报、检举别人的过程中,该同学也不停地反省自己,这样经过长时期的教育转化,这位同学觉得老师很爱他,就非常听老师的话,上课能专心听讲,不懂也敢问。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单独辅导及学生的帮助,该生学习有了进步,一年之后,他不但改掉了往日的坏毛病,学习成绩还跃入了班级中等行列,成为了一名老师、学生喜爱的好学生,家长见人就说:“孩子进了刘老师的班,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教学改革中奋力翱翔

在课堂教学中她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总是站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她首次将“质疑”环节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问题。结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开创了我校乃至于全县“质疑探究”的先例;在教学《荷花》时,她第一个将电脑课件引入课堂,开创了全县乃至全市“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方法的先例;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开创了我县新课程下古诗课堂教学的先例;她在教学《观潮》时,开创了我市、县“阅读教学课堂结构将‘读’落实到位”的先例。正是由于她的不懈努力,走上工作岗位刚刚一年的她便在全县第二届教学能手赛教中一举夺魁,获得“县级教学能手”的称号,在此后的两年中又连续两年获得“县级教学能手”称号。在第四届、第五届“市级教学能手”赛教中,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这时她只有21岁参加工作仅4年。在以后的几年来,她先后前往大河坎、新集、青树、唐坎等地上示范、观摩课30余节,受到一致好评,并多次在各类各级赛教中获奖。 此外,该同志一直把做一个“好老师”作为她的志向,她清楚地知道深入才能浅出,厚积才能薄发。2001年她在已有6个月身孕的情形下,顶着暑假三伏天的高温,天天挺着大肚子坐车前往汉中参加首届“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为的就是能聆听到教学专家们的辅导及现场做课,在孩子刚满两个月时,又毅然参加“骨干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的培训,当顶着酷暑回到家里看孩子,儿子因不吃奶粉而饿得耸拉着脑袋,连哭都没有泪水时,一向坚强的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婆婆的脸色,丈夫的不理解并没有影响她学习的信念,第二天,她领着保姆,抱着儿子前往汉中参加培训,上课时,她专心听讲,反复实践、操作。下课时,她又冲进宿舍给孩子喂奶,就是凭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在骨干教师培训结束时,她以所有科目考核均为“优秀”的好成绩,被评定为首批市级骨干教师,赢得各位专家及全市参加培训的老师一致好评。

教学能手事迹材料范文4

1989年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也是她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刚刚年满20周岁带着一脸稚气的她被分配到xx职中,走上了她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开始了她的教育生涯。从此,如何当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放心、同事信服和领导满意的老师,成了她终身奋斗的目标。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当时社会的共识,更是这所学校大多数学生所信奉的真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她深知要想一下子转变学生的思想问题很不现实,只能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去逐步扭转。

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她广泛渗透教育活动,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因势利导,深入浅出,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启发教育下,不到一个学期,她所带的两个班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了英语课,学期末英语课成绩名列前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许是她的热情和真心感动了学生,1990年1月8日,她的学生张建设因转学去别的地方读书,离别时,在送她的一本相册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祁老师,是您开启了我学习英语的大门,谢谢您!”一句暖心的话,深深地表达了学生对她的爱戴。使她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受到了极大的鼓励,更是坚定了她当好一名教师的信心。

1990年8月开学后,学生梁正多第一次迈进高中校园。那时候,他的英语成绩非常糟糕,心理比较脆弱,一上英语课就想回家。细心的她很快发现了梁正多的问题,于是她用和蔼的面容,慈祥的目光,爱的引导,使梁正多逐步消除了紧张的情绪。她轻轻地抚摸着梁正多的头,为他定下学习目标,鼓励他:你能行,我相信你!随着每天上课的铃声响起到放学铃声落下,一天天日复一日的陪伴,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辅导,梁正多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转眼到了高二,9月下旬,梁正多的母亲患有食道癌已到了晚期,前期的治疗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生活上的困难,使梁正多产生了弃学的念头。心中的想法没有逃过她的眼睛,在她的耐心询问下,梁正多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她就像妈妈一样安慰他说:“孩子,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你既然爱你的妈妈,你就应该振作起来,好好生活,好好学习,这样才是对你妈妈最好的报答。”梁正多母亲去世的那天下午,他急急忙忙请假回家去料理母亲的后事。知道情况后,她追上去对他说:“孩子,安心去吧,我等你回来!”边说边又从口袋里掏出来50元钱塞在他手里。面对母亲的去世和老师的关怀,梁正多发声大哭了起来。那时候她的月工资还不足80元。自从她知道梁正多的妈妈得病以来,一直这样关心支持他直至读完了高中。正是她的教育和影响,使梁正多获得了自信,学会了选择,懂得了自尊、自立、自强。现在梁正多也和她一样成为了一名教师,在xx七中工作。

1993年3月,她被调入xx一中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深知自身知识储备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时,她便产生了继续深造的念头。在征得家人和学校的同意后,于1996年5月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被甘肃省教育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录取。9月,她脱产去进修。当时,女儿只有4岁,两年的学习,一次次的分离,面对女儿啼哭,无不让她撕心裂肺。即便是这样,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得不克服家庭和生活上的诸多困难。直至1998年7月,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专科起点的全日制本科学习,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修回来的她很快成为了学校的教学骨干,任教研组长,至今一直担任重点班的教学工作。2009年8月开学后,学校安排她担任高三两个班的英语课,理科班72人,而文科班有122人,为xx一中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个班。说是两个班,194名学生远远超过了4个班的人数。超大班额,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常常是一节课下来浑身湿透。慢性咽炎,咳嗽不止;颈椎疼痛,夜不能寐。大夫建议立即住院治疗,家人给她办了住院手续。虽说是办了住院,但是,她每天只是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去医院一边输液治疗,一边吃饭休息,下午上班又回到教室,从没有因住院看病而耽误过一节课。一位好心的学生家长知道了她的病情后,送来了一个石头做的枕头,每天晚上睡觉前,先在石枕头上铺好毛巾,然后将颈椎疼痛部位放在石枕头上,来缓解疼痛。(后来,她把石枕头还给了学生家长后,便在啤酒瓶上裹上毛巾来代替石枕头。现在她把几本杂志卷在一起,休息时垫在颈椎疼痛部位。)就是这样,她忍着疼痛坚持上好每一节课,批改作业从不马虎,晚自习辅导不缺一次。一年来,194名学生英语成绩都有明显地提高,其中一位名叫屈永海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486分的好成绩,被甘肃省zd学院录取,高考总分较前一年的320分提高了162分,英语单科成绩提高了61分。现在,屈永海在xx县法院工作。

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20XX年12月16日,她被甘肃省教育厅选派去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听说她来北京了,2012届考入北京大学的狄延超同学急匆匆的过来看望自己的老师。在短暂的相聚后,送老师回去途径中关村地铁站时,狄延超说:“老师,在我上高三的时候,您让我背诵有关中关村的课文,并且还对我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对我触动很大,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是您的鼓励帮助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走着说着,在中关村地铁站,狄延超给老师背诵起了当年学过的课文。学生的举动既让她震惊,又让她感动。时间和距离并没有隔断彼此之间的情谊,师生情感在他乡进一步延续;

2017年的一天,2003届毕业生组织一个聚会活动,邀请部分老师参加联谊。许多在外地的学生听说她和其他几位老师都来参加,放下手头工作,克服困难,千里迢迢飞奔而来。当见到曾经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恩师时,不少同学喜极而泣,潸然泪下。一位在北京因工作太忙实在无法前来参加师生联谊活动的学生李炜,在电话里对她说:“我虽然没能在聚会现场看见您,能在电话里听听您的声音,感觉也是暖洋洋的”。学生宗玉平进门后看见了她,立马跑过去抱住她动情的说:“老师,我太感谢您了!我现在在一家公司做销售经理,年薪20万,两个孩子,一儿一女,生活很幸福。本来公司安排我出差,听说您来,我请假过来主要就是为了看您。我当年上高中时英语底子薄,学习很吃力,是您没有放弃我,如果没有您当年的鼓励和培养,今天的我不可能当上销售经理,这家公司对英语要求很高;”说着说着,伏在她的肩头哭了起来。

2017年4月,离一年一度的高考越来越近了,为了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她下午放学后就基本不回家吃饭。大多时候就是在学生吃饭的间隙,喝几口开水啃几口馒头,依旧回过头来继续辅导学生。11日下午7点时分,她正在办公室辅导学生,另一个名叫王皑雪的学生推门进来,快步走到祁老师面前,将一个饭盒放在了她的办公桌上,说:“祁妈妈,快吃,我奶奶包的饺子,趁热吃,可好吃了。”学生的天真、直爽和可爱,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心,就着眼泪吃着暖心的饺子;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儿已经飞过。”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她努力追求着自己当初做一名好老师的目标,虔诚地守望着一个关于教师、教育永远不灭的梦想。 追求之路虽然充满着艰辛与苦痛,但每一点成绩的取得和些许的进步,都会让她感受到生命境界的提升,有一种“凤凰涅磐”的惬意。近年来,她的高考成绩8次打破校记录,10次创新记录。在《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小学英语》等教育教学刊物16篇。2010年在“菁华杯”首届全国新课程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2009年11月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2012年6月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等级:优秀);2017年9月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2011年1月获得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3月获得金昌市“五个一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年7月获得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2月获得甘肃省第九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她曾先后获得金昌市拔尖人才、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甘肃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等称号。

教学能手事迹材料范文5

他从生产一线普通的操作工干起,成长为一名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参与了贵冶二期、三期建设,为转炉改造后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使用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力保障了工艺改造前后的顺利接轨以及贵冶三期工程的达产达标。

他提出转炉烟罩进水系统的改造,并主持该项目的实施和验收,成功杜绝了困扰转炉生产的烟罩漏水现象。贵冶三期工程投产后,致力于各项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优化,特别是针对转炉进料量和冷料处理能力的提升,展开了《转炉耐火砖减薄扩容研究》、《铜吹炼系统的节能》及plc系统改造等攻关。其中,《转炉耐火砖减薄扩容研究》项目攻关,增加了转炉容积,年可多产粗铜2万吨,年产值达4个亿,比新建一台转炉节省资金800多万元;《转炉炉龄攻关》项目,每年为贵冶节约资金2千万元以上,令日本专家大为震惊。

如今,他正着手于转炉作业率的提高这一攻关项目,已取得了初步成绩。

他利用科技进步解决了许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在高品位冰铜吹炼的物料、炉况和渣含铜的控制中,提出了有效的工艺操作方案,成功实现了在高冰铜品位吹炼条件下的中间物料平衡和渣含铜的稳定。由于工作业绩突出,1999、2000年××被授予贵冶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2年,他负责的《转炉耐火砖减薄扩容研究》获得××冶炼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还获得××冶炼厂先进劳动者荣誉称号。2004年,又被评为××十佳青年荣誉称号。

××事迹材料

“点石成金”的科技尖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强基固本、保持持续发展的坚实后盾。

××××冶炼厂熔炼车间转炉工段长××,满腔热情扎根生产一线,痴心不渝从事冶金技术研究,以“点石成金”的技改之作,在车间的产量提升和科技攻关及技术跨越中,发挥了一名基层科技人员的重要作用,为贵冶这座现代化大型炼铜工厂的生产顺行与蓬勃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大伙毫不吝啬给他起了个“科技尖兵”的美誉。

(一)

××毕业于昆明工学院冶炼专业,1997年,他带着年青人的梦想和憧憬,走进了贵冶这座大熔炉,开始拓展青春的“闪亮点”。

万事开头难。记得刚到熔炼车间转炉工段,置身于高大、喧嚣、宽敞的厂房,面对繁杂、林立、陌生的设备,感受着紧张、忙碌、火热的工作场景,感觉到周围的一切与自己那瘦小身躯、厚重眼镜的“文弱书生”形象是那么不相协调,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困惑和茫然,在高温、烟气、粉尘交织的艰苦环境里,自己能顺利驾驭设备,熟练掌握高、精、尖的炼铜技术吗?

准确定位,寻找行动的支点。分到转炉工段后,××便迫不及待地将一摞一摞的生产操作资料与设备图纸当成“有味诗书”咀嚼起来,常常是一个人挑灯夜战,直到深夜。他凭借“初生牛犊”的闯劲和青春的满腔豪情,用虚心请教学习、踏实勤勉工作、执着进取钻研去填补实践的空白,用青春的汗水去催开成功之花,在一次次的实战中,他找到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相互促进提高的最佳切入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他不仅能够完全独立胜任转炉工序任何一个岗位,而且总能出色地完成领导交下的各项生产任务,逐渐成为了转炉吹炼技术的“行家里手”。

车间转炉每天有着上千万吨的物料吞吐量,是保证生产连续、稳定和产品高精度的关键环节。随着贵冶产量的逐年提升,传统的转炉吹炼控制技术已日显“笨拙”,越来越不能与工厂生产发展的要求相匹配。

在实践中日趋“见多识广”的××凭着自己敏锐的专业嗅觉,深感从日本引进的全套生产设备的控制系统已大大落后于时代步伐,一场技术革新迫在眉睫,不容置疑。

但一个“改”字谈何容易?当时没有任何资料,也没有其它厂家的经验可借鉴,困难重重。设备改造必须与生产实际严密吻合,加之熔炼车间设备呈现出自动化程度高,连锁性强的特点,只要某台设备的“神经”稍有短路,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设备和人身事故。××经过几番认证,以惊人的胆识和魄力,向被喻为“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洋设备动起了“手术”。

在转炉二期改造工程中,他主持了转炉控制系统的重大改造工程,在时间紧、任务重、控制系统复杂的情况下,一旦改造失败将给工厂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沉着冷静应对,敢于在洋设备上“动刀”,果断地将原有的控制系统拆除,使用了代表最新科学技术发展的plc可编程序逻辑控制技术,使转炉的控制系统发生了质的变化,此次改造是贵冶历来电气项目中最大的一次,无论从工作量、难度还是控制系统的复杂性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在他的组织安排和技术指导下进行攻关,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但准确性能高,故障率少,而且操作简单、直观,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从而大大拓展了转炉的生产空间,为今后生产能力的提升打下了扎实基础。

2000年,××全面参与了工厂二期二步试车计划的编写及全方位试车工作,2002年又主编了近百万字的《转炉岗位培训教材》,为贵冶的产量提升、技术跨越作出了积极贡献。

有人说,××天生就是干技术的“行家里手”,可又有谁知道为了练就这“手到擒来”的本领,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房间的书柜里全被《××工程》、《有色金属》、《闪速炼铜》等专业书籍塞得满满当当,“学无止境”成为他牢记在心的座右铭。

贵冶是我国第一座从日本成套引进、采用世界先进闪速熔炼技术的现代化炼铜工厂,可谓高标准规划,一开始就紧跟当代世界炼铜工业发展水平。高起点的引进,同时,也给工厂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带来了难度,进入21世纪,面对日新月异世界炼铜科技发展潮流,熔炼转炉如何进行工艺改造,使生产能力再上台阶呢?一副副重担压在了时任转炉工段长的××身上。

(二)

沿着人家的老路求发展,只能是永远“慢半拍”,并有可能陷入“盲目”的尴尬境地。创新,必须走自己的路,形成自身的技术优势。

贵冶三期工程改造后,熔炼车间年产阳极铜实现了由20万吨提升至30万吨的大跨越,但从以往车间多年生产实绩来看,因转炉期交换作业炉次无法“拔高”,而使转炉日处理冰铜量难上新台阶,若不采取针对措施,三期投产后转炉工序将成为熔炼车间生产工序的一个大“瓶颈”。

在生产困难面前,从不言败的××深知:只要用好科技这把“利剑”,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他独辟蹊径,在现有转炉单炉生产能力下,利用减薄炉衬扩大炉膛有效容积这一手段,来增加转炉冰铜处理量,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根据生产实践,××将炉体耐火砖的长度从原来的400mm减为350mm,这50mm的“细微”差别,便能使转炉多“腾挪”出4m?的容积,从而使转炉“肚量”大开,单炉处理冰铜量由原先的185吨一举提高到205吨,年可多产粗铜约2万吨,相当于1台转炉的生产能力,而建设1台转炉至少也需要1000万以上的资金费用。

延长炉寿命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并没有满足现状,在一方面加大转炉冷料处理量的同时,对转炉炉龄展开了攻关,他细研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根据造渣含硅率和冷料率、富氧率及炉衬消耗速度,绘制了作业曲线图,严格标准化操作,使炉龄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2004年,2#、5#、3#转炉炉龄相继取得240炉次以上的好成绩,创贵冶三期生产以来的最好值,按每炉200万元的炉修耐火砖费用计算,××每年为工厂节约的资金就达1000万元以上,该项成果在中日技术交流中令日方专家大为震惊,他们看到了有贵冶特色的炼铜模式正在强势崛起。

2003年,××参与了大型冶金工程类教科书《现代铜冶金学》的编写工作。在熔炼车间,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已渗透到了××日常工作中的每一天,尤其近几年,他更是有数篇高技术含量的科技论文相继在省、部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有《转炉水冷烟罩的技术性能与管理措施》、《转炉炉龄的生产实践》等。

工作中的××尽心尽责,敬业精业,在他的创新管理和技术革新下,熔炼车间的新老设备在大幅度的生产跨越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发挥着巨大的生产效能,他本人也由于出色的工作成绩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

(三)

作为一名生产工段长,身心都要经受到巨大的考验,用××的话说,就是“累并快乐着”。

每当自己的技术改造项目获得成功,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以至于他将自己的婚姻大事一拖再拖,无暇顾及。

作为车间最年轻的工段长,他自然有他的管理“秘诀”。他工作中朝夕相处的同事谈到吴段长都会翘起大拇指,在他们心中,吴段长是那种技术过硬、可以交心谈心的朋友。“碰到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难题,找吴段长准没错……”一名刚分来转炉两年的大学生一脸佩服地说。

生活中的××也有着太多的“缺憾”,自从担任生产工段长以来,他从来没有休过一次探亲假和年休假,父母亲家虽然离工厂只有区区一百公里之遥,但也只是偶尔过年时回去短暂的匆匆一瞥,因为工厂已牢牢栓住了他那颗充满奋斗豪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