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技术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无线通信;起重作业;沟通

前言

目前,刘家峡水电厂厂房安装间安装有两台400吨桥式起重机,作用是承担水轮发电机组各部件分解检修及安装间各种起重吊装任务。其作业方式为现场指挥人员手势及哨音发令,天车司机受令执行操作的方式。这种方式为单方向发令并执行的操作,并没有反馈环节,造成指挥人员与天车司机相互间无法沟通。由于厂房安装间环境复杂,而且指挥人员与天车司机相距直线甚至达到30米, 并且环境嘈杂,经常出现受令司机错误理解指挥人员指令,或者两台天车同时作业时两组作业人员相互产生干扰的情况。随着科学的进步,设备的更新,指挥人员与天车司机的及时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1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无线电波(非线缆)来实现与设备位置无关的人机信息交互。在工作现场。一些环境下禁止、限制使用电缆或很难使用电缆,有线通信系统很难发挥作用,因为无线通信效地弥补了有线通信的不足。

2 无线通信技术在使用时的特点

2.1 无线通信的优点:

(1)无线通拓扑更适合工业网络应用,支持点到点的连接以及广播拓扑;

(2)不需要布线,省去施工的麻烦,保证通信安全性。

2.2 无线通信的缺点:

(1)由于工作环境为发电厂,所以内场电磁场非常强大,无线通信会受到干扰;

(2)作业现场并排摆放发电机励磁系统控制柜,无线通信会干扰励磁系统正常运行。

3 无线通信在起重作业中的应用

从前面的介绍不难发现,无线通信技术具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及缺点。本文以现场实际生产情况为出发点,探讨无线通信技术在两台桥式起重机人机系统的应用。如图1所示。

3.1 现场总体控制

现场总指挥可以直接向两台天车指挥人员下达吊装命令,以实现整个吊装过程的总体控制,以及总体吊装方案的实施。

3.2 单台天车人机交互

天车指挥人员接到吊装命令后,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天车司机下达明确指令。而天车司机自身或天车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反馈给天车指挥人员,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单向信息流造成的不可控现象。而且由于天车指挥人员直接看到被吊装设备的实际情况,如果被吊装设备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果断的进行紧急停车操作,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现场发生事故和误操作的概率。

3.3 双天车联动系统

水轮发电机组分解过程中,分解起吊发电机转子时需要双天车联动动作,而且发电机定转子线棒之间间隙很小,此时两台天车联动动作过程中的平衡性及同步性显得尤为重要。而两组天车操作组在正式起吊前的钢丝绳预紧及寻找平衡点的工作最重要的沟通协作可以方便的实现。

4 无线通信在应用中缺点的克服

无线通信实际是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所以在发电厂这个强磁场特殊环境中有自身的缺点。

从原理上出发,只要所在磁场与无线通信的电磁波不是同一个频率就可以有效克服它在使用过程中的缺点。所以我们在采用无线通信时,可以使用无线信号数字加密、解密方式,这样不仅无线通信自身不会受到感染,而且无线通信电磁波也不会影响发电机组的自动化原件工作。

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进步,设备的更新,在多工种协同作业过程中对起重操作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我们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对整个作业过程“可控、在控”成为可能。并且它适用于各种工业环境,即使在极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无线通信在起重作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致谢

在本次论文写作过程中,感谢各级领导予以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机械分场起重班各位同事为本文提供建议及信息反馈。

同时由于专业知识有限,诚恳地请各位领导对本论文多加批评指正,使我们及时完善论文的不足之处。

谨此致谢!

参 考 文 献

[1] 纪越峰等.现代通信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光缆 数字通信 研究

我国开始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的研究已经有些年头,在数字电视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数字通信工程研究还是不够的,加上整个研究体系并不完善,也没有建立完整的行业规范,使得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为我国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与突破有重要意义。

一、光缆数字通信工程设计所面临的困难

1、专业人员和研究设计团队偏少

光缆数字通信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由于起步较晚,这方面的人才较少,对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的设计研究造成了较大的阻力。加上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很少接触到真正的光缆数字通信工程设计工作,接触到尖端技术的机会更是稀少,这对光缆数字通信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另一当面,现有的研究设计团队较少,部分团队科研力量不够,设备上的缺乏使得研究设计工作进行缓慢,最重要的是光缆数字通信工程设计的学术氛围尚未形成,使得很多专业人才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造成了极大的人才资源浪费。

2、设计研究体系和规章制度不完善,研究设计阻力较大

我国光缆数字通信工程设计现在还是起步阶段,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专业团队,也需要一套完整的设计研究体系和规章制度。现在正是研究体系的缺少,很多小的设计团队已经陷入了单打独斗的误区中,学术交流比较缺乏,资源的不共享导致整个研究进程非常缓慢。加上没有规范的制约,存在很明显的不公平竞争,打击了部分研究者的积极性。正是由于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光缆数字通信工程设计的良性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3、研究成本以及使用成本偏高

光缆数字通信的研究设计是为了让人们享受到更好的通信服务,但我国的数字通信工程现在仍然没能真正得到大众的支持,很多人并不了解数字通信的特点和优势,使用成本偏高是主要原因,这非常不利于我国通信数字化的进程。一方面,研究设计中需要用到许多国外的先机技术和设备,需要较高的成本,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研究的支持不足,研究资金比较缺乏,再加上部分设计机构人员臃肿,无形之中增加了研究开发的成本。如果不能把研究成本和使用成本降到合适的程度,光缆数字通信就不可能深入人心,更加不可能得到普及。

二、如何加快我国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的设计

1、重视光缆数字通信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整个研究设计的基础,加快光缆数字通信方面人才的培养是加快通信数字化的第一步。首先高等院校应该改变培养模式,可以联合研发团队进行综合培养,让大学生就可以直接接触到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的设计研究,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学习尖端技术的机会,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实用型人才;其次,有关部门应该支持相关科研团队的建立,并对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早日形成光缆数字通信的研发气氛;最后,在人才的使用上一定要遵循人尽其用,企业在引进人才时一定要合理,力争每一个人才都能有一个较好的发挥平台,杜绝人才资源的浪费。相信只要我们打好了人才这个大基础,整个研究设计工作将会变得又快又好。

2、加速建成合理的研究体系和规章制度

切实推进开发研究体系的建立,尽早制定完善的行业规章制度,对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的设计研究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应该完善研发设计体系,增强各个研发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在技术攻坚时,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机构和人才展开研发设计。可以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交流会,使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的设计进入到一个良性发展期;另一方面,一定要尽快的完善行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研发机构和企业予以一定的处罚,情况严重的一定要取消气研发资格。在支持各个团队和企业竞争的同时,一定要避免行业内不公平竞争行为的发生,早日处理有碍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研究设计进程的人和事,为整个研究设计的展开保驾护航。

3、开发新技术,降低生产以及使用成本

为了使整个光缆数字通信真正的造福于民,我们迫切需要降低数字通信的生产和使用的成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数字通信技术为更多的人所熟知,让更多的人支持光缆数字通信工程,使用的人多了,每个人的使用成本自然而然就会有所降低;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大对数字通信研究设计的进一步投入,支持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自主研发,在创新的背景下,加速对国外高新理论的研究和不断吸收,减轻对国外人才和设备的依赖程度,同时还要改善研发工艺和施工工艺,更多的使用低价实用的原材料,切实降低生产的成本,最后需要对相关研发团队和企业进行定期考核,规范研发流程,杜绝企业内部人员臃肿情况的发生,精兵简政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有很重要的意义,综合种种情况来加快我国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的设计进程。

三、总结

总之,光缆数字通信作为朝阳产业,有着非常美好的明天。数字通信技术,相比于传统的通信技术,在抗干扰和传输质量方面有着起独特的优势,加上数字通信技术适用的领域非常广,我们有必要加大对光缆数字通信工程研究设计的投入,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早日实现数字通信高速化、智能化以及小型化的研究目标。在不久的将来,光缆数字通信技术必将取代传统通信技术,并且一定会深入人心,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何宁;颜永庆;王茂祥;郑彤;朱彤;;通信工程建设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任世洋;探讨长途光缆线路的维护和管理[A];中国通信学会2001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范文3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增多,《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作为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的前导专业课程,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近年来国内外涌现的几种新的典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合《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特点,最终提出基于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改革。

 

混合式学习是21世纪初期继网络化学习(E-learning)之后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认为[1],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混合式学习是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学习和基于高校某种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不同的教学方式、技术和资源相混合,以达到最高效的学习目的[2]。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时间、兴趣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从原来的教学活动的主体转变成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3]-[4]。因此,建构新的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现代通信技术》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2.混合式学习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1现状分析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有很多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比如通信网中拥塞和流量控制、移动通信中的干扰及计算机通信中的ICMP协议等,学生课上暂时听懂,课下复习的时候又会遇到难于理解的问题,由于受时间和空间所限,很难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时间一长堆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课程总评成绩偏低等现象。

 

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老师可将讲义、微课视频和常见的疑难问题解答等资料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使学生能随时查阅。更重要的是老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现与学生的在线答疑或讨论,提出探究式课题让学生分组研究,完全突破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不仅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并为电子信息类其他课程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方法。且老师在选取定制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学综合设计的能力。

 

2.2教学设计

 

2.2.1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课程内容的设计

 

根据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各章知识点的特点将该课程分为基础理论型和拓展应用型两大类,根据各章知识点的难易度和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度,又将该课程分为面授型和自学型。对于基础理论型、面授型的知识,以老师的课堂面授为主,强调师生的互动;对于拓展应用型、自学型的知识,以线上互动、讨论学习为主。

 

2.2.2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课程课题的引入

 

在《现代通信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课题研究、讨论的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讨论研究并撰写论文,这样可以引领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相互沟通能力,激发学生对拓展知识的探索热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对照每一章内容的特点和每个班学生的情况,给出一些问题探究式的课题,比如通信网中常用的拥塞和流量控制方法、影响移动通信质量的三大干扰的比较等,让学生在课下分组讨论研究完成,并把最终的论文报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给老师,老师及时批改给出反馈意见,并给每位学生打出相应的分数。对于完成较好的学生小组,组织他们在课堂上汇报答辩。这种鼓励示范效应会在学生中形成良性循环,带动其他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的教学活动。

 

2.2.3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老师对学习活动过程发挥的作用

 

实施混合式教学活动中老师的引领、组织、监管应贯穿整个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组并设计讨论课题;老师在制定课题分组讨论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组,并依据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设计讨论的课题。

 

提供必要的课程指导和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课题讨论时,老师应给出必要的技术指导,保证课题讨论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小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充分获取所需的知识素材。

 

组织汇报答辩并点评;学生小组进行课题汇报答辩时,老师应以积极鼓励和表扬为主,同时指出课题汇报过程中的存在的优缺点。

 

监管和检查;在整个混合式网络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定期查验进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完成自己的工作,及时组织监督小组学生相互交流,核查各自工作的完成情况。

 

2.3评价体系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传统的评价体系因为涵盖学习活动的内容过少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学习过程,因此,已不再适用。我们根据课程教学活动制定新的评价体系,调整后评价体系包括:期末考试成绩(60%)、线上网络学习成绩(查阅资料的情况)(10%)、课题论文成绩(上传论文的质量及汇报答辩的质量)(10%)、分组讨论表现(10%)和平时作业成绩(10%)五大方面。

 

新的评价标准下,主要以学生是否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为考量,注重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4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学习状况的统计等,多元化分析混合式教学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下表中对近两年来课程改革前后教学效果进行的分析对比,其中是2015年我校电信2012级72人未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2016年对我校电信2013级81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表中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在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内容设计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是有所提高的。

 

3.结语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需要巧设学习任务,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完备的教学素材,及时引导学生并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这些都对老师在课程开展前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多样的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和小组成员互动讨论,并在课堂上汇报答辩,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程探索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应用为混合式教学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其他课程中的应用推广做出铺垫。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通信技术,专业英语,互动教与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技术的合作日渐紧密,作为一个合格的IT行业技术人员,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电子通信类技术的前沿动态,很有必要阅读英文科技文献。而在阅读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电子通信类专业词汇及相关的英语表达[1],为此对通信类专业英语的教与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与重大挑战。目前,国内较多高校针对通信专业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由于课程开设时间及特点、教材的选取、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等影响,收获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容乐观。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疲惫,课堂气氛不活跃,所学与实际应用脱节,更不利于学生继续深造;另一方面,难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抑制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传统教学方式下,需要探讨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教与学质量。

本文根据通信类专业英语的特点及教学弊端,基于教学实践和信息化技术[2-3],探究了一种合理有效的教与学模式,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上互动的氛围,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1 通信类专业英语课程特点及教学弊端

不同的课程各具特点,对于通信类专业英语亦如此。它衔接了基础英语和通信专业知识,既涉及到普通英语的语法表达,又将通信专业的基础知识纳入到英文表达中,是两者相互结合的桥梁[4]。首先,是专业性,体现在其特殊专业内容和特殊词汇上。对于基础英语中的普通词汇,在通信类专业英语中呈现出特殊的含义,如bus意为“公共汽车”,但在通信专业里意为“总线,母线”。第二,是灵活性,体现在其句子的结构和词性的使用上,常使用长句子、定语从句、被动语句等,且同一词在不同句子中表现出不同意义。第三,是实践性,能够将常用的通信技术引入专业英语教材中,并完善该技术的英文表达。

通信类专业英语虽然呈现出其独特的特点,但由于内外界各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弊端[5]。基于教学实践,所出现的弊端可总结如下:

1.1 教材内容选取的不合适

在较多高校陆续开设专业英语之时,其教学目标在整个培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并未明确,选取的教材内容也大径相同。教材里内容仅仅介绍固定的通信基本知识,没有介绍专业词汇学习、翻译的技巧,没有联系当前的科技发展动态,也没有通信技术的实践环节[6],难以提升课堂的互动氛围,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

1.2 教学方式的不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仅将教材内容做成PPT形式,然后将课文加以串讲,将相关词汇、句子加以翻译,互动较少,课堂难免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内容的掌握不深刻,学习积极性也相应降低。机械设计

1.3 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不同层次的高校均开设了该专业英语课,但其在整个培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仍较为模糊,如课程开设的学分制、师资力量的投入等,重视程度不够。在师资方面,教师或是通信的前沿掌握不深,或是英语表达能力的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互动效果。

2 通信类专业英语的“互动教与学”模式

结合通信类专业英语的特点,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弊端,本文探讨了一种“互动教与学”模式[7]。该教学模式可以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内容的更新

对于目前所用的教材,可以适当进行改编,一方面,反映常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选取IEEE或者Elsevier 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无线通信、智能安全、机器视觉、光纤通信等热点科技文献,亦或当前先进电子产品的说明书,学生阅读、翻译,同时教师可以提出某个问题,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讨论总结。如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通信技术,加以最新的通信前沿,既可以增强互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新的应用中体验如何用英文表达。

2.2 教学方式的改进

根据授课内容,创造合适的情景,将学生合理分组,发动学生课后查询资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英文发言;教师在传统PPT讲解基础上,将课件插入图片、声音、动画等,播放国外公开课(如TED、Coursera等)相关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提取专业词汇,适当加以讲解,学生边听边复述、翻译、总结,让整个课堂声情并茂。而对教材里的专业词汇和应用文撰写等方面,教师可充分采用目前热门的微课形式,做成视频共享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学习,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2.3 注重因材施教和关注度的提高

目前,专业英语课程大多采用大班教学,且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特别是在节选视频学习和情景讨论的过程中,要鼓励英语能力差的同学积极参与;另外,教师在增加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争取培训机会、自我学习等形式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以更好地活跃整个课堂的互动氛围。

3 总结

针对通信类专业英语的特点和教学弊端,探究了一种基于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的“互动教与学”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文的积极性,深刻掌握专业词汇和技术的英文表达,熟知当前的科技发展动态;另一方面,提高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巧上的水平,锻炼其英语能力,达到教与学共进。

【参考文献】

[1]韩凌云,高菲菲.通信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192-193.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电视技术 电视媒体 发展

从电视媒体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知道电视技术作为推动电视发展的具体性技术同样也会改变电视媒体,促进电视媒体的发展。近二十年来,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电视技术的发展仿佛走上了高速路,日新月异的技术使得电视新媒体不断涌现。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妨停下来冷静思考一些问题:电视技术到底改变了电视媒体什么?它是怎样改变电视媒体的?电视媒体将去往何处?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开始了这篇论文的写作。

一、我国电视技术的基础

电视技术是随着新科技的不断涌现而发展的,近二十年来,电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电视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本论文将对电视媒体行业正在使用的电视技术基础―无线电通信技术、有线电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进行梳理。

(一)无线电通信技术

无线电通信技术源于电磁场理论,得益于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的发明,至今己经被广泛应用了130多年,是人们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通信技术,指的是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手段。发展至今,因无线电具有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可用性高和较高可靠性等特点,在国防、科研、交通、生活、生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无线电通信技术也有了其更多的拓新,包括3G技术、Zigbee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WiMAX技术、W i-F i技术、3.5GHz技术、Bluetooth技术等各种各样新的无线电通信技术。自电视诞生开始,无线电通信技术就已经开始应用于电视图像和伴音信号的传输。

(二)有线电通信技术

有线电通信技术是相对于无线电通信技术而言的,是指通过铺设电缆、光缆和光纤同轴电缆网络作为介质,传输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电光信号的一种通信技术。有线电通信技术拥有架空电线路和电缆工程(包括架空、地下、水底电缆等)两大块内容,这样就为其提供了纵横交错的信息传输渠道。在我国,有线通信是电视信号传输的最主要的传输方式。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互相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构成的网络,为信号的传输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方式,只有它们之间灵活运用、有机结合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三)卫星通信技术

1962年,美国发射了全球第一颗有源轨道通信卫星,开启了通信技术的新纪元。卫星通信技术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发射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者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的技术。卫星通信实质上就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一种特殊的微波中继通信方式。卫星通信系统由两大部分构成:空间部分(通信卫星)和地面部分(地球卫星接收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通信卫星实际上就是悬挂在赤道上空静止不动的通信中继站。

(四)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具体说来就是指计算机网络,它是把若干且具有独立功能机、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资源共享和实现信息传输的一种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在结构上包括两大块内容。第一大块就是联接在网络上的供网络用户使用的计算机的集合。这些计算机被称为主机,主要用来运行用户的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服务和资源。这一主机也被称为结点。另一部分是把主机联结在一起并在主机之间传送信息的设备,我们称之为通信子网。

(五)数字技术

西方媒体推崇的计算机和传播科技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尼葛洛庞帝提出:“计算不再只是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了我们的生存。”比特((bit),作为“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地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元素。比特指的是“0”或“1",是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黑或白、高或低、开或关、真或假,总而言之,比特简一记为“0”或“1"。基于这种数字技术的原理,无论文字、图像、声音还是视像,在计算机存储和传播时都可分解为一系列比特的排列组合,即数字化“0”或“1”的排列组合。比特易于复制,而且复制的质量不会随复制数量的增加而下降,而且,比特可以以极快的速率传播,在传播时时空障碍完全消失。所以借用这种数字技术用以记录表示信息,使得数字信息的记录密度高,可用计算机处理以及可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远距离传输,达到最理想化的传播效果。

二、电视技术的革新对电视媒体发展的影响

电视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在意见或观念层次上发挥作用,但是它带来的就是对电视媒体的改变,逐步改变这人们感官认知的形式,这种改变是全方位的。下面将从传播方式、受众和经营模式等方面来分析电视技术对电视媒体的改变。

(一)对传播方式的改变

电视技术的革新首先改变的就是电视媒体传播方式,随着社会环境和技术的变化,电视媒体已经不可能按照原来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顺应时代的变化,电视媒体在传播渠道、传播效率、频道建设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甚至在新的电视技术下催生了新的传播方式―交互式传播。

1.传播渠道的扩张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技术的发展,各种电视技术的交融,使得传统媒体都在传播渠道上进行扩张。电视媒体也不甘示弱,利用网络和手机平台开辟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渠道,打造全方位立体式传播,促使电视内容播放无孔不入。

以湖南电视台为例,自2001年湖南电视台迁至金鹰影视文化城金鹰大厦开始,就已经实现了全数字化、全硬盘化、全网络化。2004年又推出金鹰网,实现电视媒体网络化平台发展。接着推出芒果TV (imgo.tv)即芒果网络电视台,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面向电脑、手机、电视机,实现“三屏合一”的新媒体视听综合传播服务平台,其包含有视频网站芒果TV、手机电视芒果TV和互联网电视三大网络电视平台。其中于2010年3月全面上线的芒果,rv手机电视客户端,实现了湖南卫视等44路频道的直播以及综艺娱乐、新闻纪实、电视剧、电影、MV、动画片为主的内容点播体系。同时打造tazai互动电视( ),成为国内首家深度植入模体资源的电视社交产品,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与电视屏幕的互动。湖南电视台的这种全方位传播平台打造模式,是在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完全颠覆了传统电视单一的电视传播途径,实现多终端收看电视节目内容的形式。全国各大省级电视台以及部分城市电视台也都在实行这一传播渠道扩张模式。

2.传播效率的提高

电视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卫星通信技术和数字有线技术的日趋完善,为电视节目的制作、集成和传播增添了新的动力,也为电视传播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支持。

3.频道专业化

数字技术、有线电通信技术和卫星电视等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电视频道的迅速增加,频道容量由传统电视媒体的几十套扩展到几百套。面对如此多的电视节目,受众难以选择,不可能每一套节目都看完,因此受众会各取所需,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自己收看的节目。因而受众开始出现分化,逐渐向小众化、分众化发展。为了满足受众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电视频道走向了专业化。

4.交互式传播的出现

交互式传播是交互性在传播上的体现,是一种双向信息传播模式。数字技术下的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出现使得交互式传播成为可能。数字电视技术和交互技术的相结合使得电视媒体由传统电视媒体的点对面的单一传播向点对点、点对面多向传播共存的局面转变。与传统电视的观众只能通过电话、短信、电报、信函等方式进行反馈不同,交互式传播下能够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直接向运营商反馈信息。

(二)对电视受众的改变

电视技术的进步使得受众在收视习惯上收视时间和空间的解放。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新的收视终端移动电视、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出现,人们不必局限于传统的家庭空间,也不必按照电视节目时刻表定点收看。影视剧里和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错过收看某电视栏目的桥段将不再出现,错过了可以通过别的渠道再去观看。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载体收看电视,在商店、大厦、KTV、酒吧可以通过楼宇电视收看电视节目,在公交车、出租车、地铁、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也可以通过车载移动电视来收看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Ipad、笔记本等移动终端收看网络电视,甚至可以通过手机谁是随地收看电视节目。数字技术使得电视媒体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拓展,电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对受众收视习惯的改变

随着电视技术的革新,电视频道和电视节目的倍增,使得越来越多的频道和节目可供人们选择。节目的扩增,收视人群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必然会出现普遍的电视节目收视率下降的问题,全民收看同一个频道或节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随着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和交互电视的产生,一种新的收视趋势―个人化收看开始出现,收看电视节目成为了个人行为,而不是群体行为,传统电视时代形成的收视习惯同一性开始瓦解,必然会带来个人化的收视习惯。

2.对受众地位的改变

电视技术发展至今,受众的被动地位改变了,翻身成了主人。电视本身不再只是提供电视节目和信息产品,成为了一种与多种媒体相结合提供多种增值服务的高科技产品。受众可以在自家电视机上根据自己的喜好编辑属于自己的收视菜单;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任意查找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同时可以点播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新的电视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多的应该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便利和快乐。

(三)对运营模式的改变

1.打造多通道的综合性内容服务平台

数字技术拓宽了内容传播的信道,需要更多的数字节目内容来满足播出,制播分离政策的实施解决了内容生产不足的问题,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电视媒体内容运营模式的变革。因此打造开放的、多通道的综合性内容服务平台对电视媒体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一平台的建立主要通过两步来完成:第一步就是通过对电视媒体内部资源进行整合,达到内部的共享和内容的重新组合和包装,形成一个具有很强价值的电视节目体系;第二步就是当电视节目内容的价值体系运营成功并逐步强大之后,通过技术支持,将平台内的资源逐步开放,通过市场运作和利润的分配机制,吸引社会上的电视节目制作组织、机构和企业主动向电视媒体平台靠拢,形成一个强大的电视节目内容利益的系统。作为播出平台的电视媒体,需要建立多元准入通道,向内容提供商购买内容产品,在经过审查之后进行内容集成、播出。

2.电视媒体与网络、手机媒体的融合

电视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得益于有线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相结合发展,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的成果。二者融合实现了电视媒体内容与互联网内容的互通,即电视媒体内容可以在网络电视台中播放,而互联网的内容也可以应用到电视媒体之上。这样既在内容上扩大了内容提供商的范围,丰富了内容产品,也拓宽了节目传播的渠道和范围,相应地提高了电视节目内容的收视率,有利于广告收益的提高。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视媒体与手机媒体的融合,尤其是3G和即将推出的4G技术以及CM MB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视媒体与手机媒体融合更加紧密。这主要是体现在手机媒体收看电视节目是的流畅性上。手机媒体用户群对于内容的需求个性化,要求内容提供商在内容创作时对内容进行多样化、差异化、小批量生产。同时注重内容的创新,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电视节目内容编码压缩。

三、结语

纵观电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视技术的进步,而电视技术的进步又对电视媒体的发展产生了很显著而深刻的影响。正如麦奎尔在其传播学经典著作《大众传播理论》里指出的一样,“在媒介全球化和新媒体化的背后,一直都有一股强大的驱动力,其中首要因素就是技术和经济”在近十年以来,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所未有,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得电视媒体产生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电视媒体的改变,同时思考电视媒体将来的发展趋势,从中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电视在良性的环境中继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字】 数据通信课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 考核评价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数据通信技术融合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影响最深远的技术。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基层技术人才,在数据通信网络领域变得更为紧迫,因而掌握数据通信的理论原理和实操技术对高职网络通信类专业的学生更为重要。

由于该课程是校企合作专业承上启下的专业支撑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在确定本门课程针对的岗位群之后,根据岗位群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能力素质的需求,与企业专家共同讨论而制定的,并围绕企业实际的工作项目来设置教学内容,实现学习与实践的无缝衔接。课程使用中兴通讯NC教育系列教材《IP网络技术》,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喜欢动手实践的特点,校企合作配备了中兴公司开发的ZXR10交换机、路由器实训设备以及Cisco仿真软件,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手段,仅通过知识内容讲解,学生无法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内部结构和开通交换设备的问题。根据实际工作项目的复杂程度,笔者设计出局域网搭建、网络间互连、网络扩展技术及应用、交换技术典型案例分析等典型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小任务,配合中兴ZXR10系列交换机、路由器及Cisco仿真软件等实训设备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通过对数据通信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数据通信技术的基本构架、原理及组网方式,掌握数据配置和业务调试、设备故障排查、故障处理及设备维护的基本技能,具备IP网络分析和IP网络优化与维护的基本技能。经过2年多的项目化教学实践,不但强化了学生在团队沟通协调能力、方案设计技能,同时还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本门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枯燥,重点难点多,笔者也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虽然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但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数据通信课程中的运用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国内多所高职院校(包括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校企合作专业都相继开展了信息化教学研究及实践,取得明显效果。为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强化教学效果,笔者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数字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将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设计,创造逼真的职场环境和氛围,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基础、层次等特征,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充分应用中兴ZXR10系列交换机、路由器实训设备,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个人电脑、在线视频会议系统、中兴数据通信助理工程师认证题库、Cisco仿真教学软件、“快乐Study11”微信公众号平台等信息化资源,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大过程有序结合,营造出真实的信息化环境,搭建师生、生生高度互动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突出课程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课前,笔者通过公众微信号推送电子教学任务书,提出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本节知识重难点供学生预习,激发学习兴趣。课上,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1+N、团队合作、角色扮演、竞赛角逐等教学方法(如图1),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分析理论知识,并借助中兴ZXR10系列交换机、路由器进行实操演练,Cisco仿真软件辅助练习。课堂上,笔者作为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讲授,引导学生去思考,提出项目设计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方案。学生运用网络、实操设备、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手段,根据项目要求,进行个人项目方案设计,小组项目方案设计环节,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沟通能力。助理教师则辅助学生完成项目设计方案,帮助同学解答疑难问题。当同学设计完成以后,通过在线视频会议系统,将设计方案上传给企业老师,通过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教师进行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企业教师也给予学生更为专业的指导,形成1+N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分组实战竞赛,充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未来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学习效果。

课后,学生可通过公众号巩固知识点,查看课后小结,完成章节练习,了解行业资讯,反馈留言,预习新课等,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此外,学生还可免费使用Cisco仿真软件进行课后拓展提高,复习实操配置任务,巩固实操技能。在同学们课后提出疑难问题时,教师还可通过QQ群为同学解答,或通过网络在线直播平台为有定期开设在线直播课程,学生可通过直播平台实时提问,教师及时解答。

本课程的考核按实训40%,平时20%,期末笔试40%计算。遵循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根据平时项目中的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组长重点评价,教师总结评价4种方式进行综合测评,形成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得出学生的实训考核成绩以及平时成绩。理论部分的40%则通过期末笔试来考查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还实行以证代考,学生通过中兴数据通信网络助理工程师认证考试即可获得本课程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