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人语文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个人语文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范文1

这学期比起第一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各次测验的成绩也明显比以前有所提高。上个学期由于是刚来到崭新的大学校园,对这里的情况很不熟悉,特别是这里的上课时间,每节课是五十分钟,挺不习惯,经常坐不住,弄到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都不自觉地分神,浪费了不少时间。

经过上个学期的适应,这个学期基本上都可以习惯了这个学习时间制度,保证每堂课都认真听好听足。还有在阅读课外书的数量上有了大大的增多,不但坚持每个星期看至少两本专业书以上,还坚持每次看完之后就写下读后感,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使自己以后有时间就经常打开来看看。

在做作业上,我每次都是自己的作业就自己做,不抄袭不作弊,至于写论文的作业就借助课外资料,希望以此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课余时间,我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抓紧时间阅读各方面的书本知识,以求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多方面的考虑问题,避免片面看问题,养成不好的思考习惯。还有要说的一点就是选修课,这个学期我选修了房地产管理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属于经济管理系的内容,但由于我对这方面的兴趣比较浓,因此就报了来读。通过这个选修课,我大概了解到我国目前房地产的形势和基本的房地产知识,有一个比较概括的认识。

我想这对我以后出来工作是有一定帮助的,毕竟在现代这个社会,掌握一定的经济知识是很必要的,房地产所介绍推销技巧,对于各个行业都是有用的。即使我以后不从事这个行业,我相信我都可以从这里得到一定的启发,起码在如何与人打交道上能够有个了解。在学习上,我认为还有一样东西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学习态度!

我以前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端正,常常都是“得过扯过”,不过现在好多了,我开始养成一种谦虚、勤问的学习态度。因为我知道学习上的东西来不了弄虚作假,是不懂就不懂,绝不能不懂装懂!要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例子都证明了只要保持这两种学习态度才行。所以,我一有问题就问同学和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即使是朋友我也是这样,因为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道理就在这里。

在生活上,我基本上都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宿舍是一个大集体,八个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面,但是各自的生活习性都不相,这就需要大家互相理解和迁就,只有这样才能和好相处,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这个方面我们宿舍就做得比较好。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范文2

我们在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时,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着重讲授,甚至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云天雾地,其结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见提高多少。而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大多数语文教师就更加简单了,题目一出,要求一讲,规定学生在定期交作文就是了,其结果是学生找着作文书乱翻,然后就是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一年教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见提高。

其实,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应该是一个感知感悟的过程。阅读时通过在字里行间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展开思考,发挥想象,去理解作者行文之奥妙,去感悟作者的写作艺术之高超,去感知作者的文章结构之巧妙,去品味作者的语言之精彩,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的教师只要引导着学生,适时地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即可。关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好写作的兴趣和善于写作的习惯。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心声的表白,一个道理的讲述或论证。是一种愉悦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负担,不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来写作。行文中通过字斟句酌不断提高自己。在阅读中感悟,在写作中感知,相互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说来容易做来难,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上路呢?我觉得言传不如身教。我们的教师不妨回忆一下,在我们身上有多少好的习惯或方法不是我们的老师用行动潜移默化的传给了我们呢?教练不会打球是不会教出好队员的,不会游泳是不会教出游泳健儿的。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语文教师自己写不好字是教不出写好字的学生来的,自己写不好文章也很难教出写好文章的学生来。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有效地把经验传给我们的学生,照着教科书,人云亦云,是教不好学生的。教师好读才能知识面宽,才能旁征博引,才能有新的血液灌输给学生。教师善于写作,最好写下水作文,对学生是最有效的带动作用。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爱看书,桌面和床头都摆满了书籍,因此我也就常常向老师借书籍看。老师的字写得好,我们经常模仿。老师经常写文章读给我们听,我们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作为教师对学生教给正确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会让人终生受用。当然,时代在发展,我们教师对学生要传授的内容也要更新。在网络世界里,我们要阅读、要查询、要欣赏就更方便了,但如果我们自己不会,那又如何去引导学生呢?所以说我们的教师也要终生不断地学习,永远走在学生的前列。

言归正传,我们如何在阅读时咬文嚼字呢?就是说学生要对文章的遣词造句、语法修辞、文章选材结构、艺术手法,主题的表达等等所涉及到的内容细细嚼、慢慢咽,领悟其真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讨、去总结、去领会感悟。课堂上可以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进行。例如用词的准确:中学语文中鲁迅先生多次描写对银元的动作“抓”、“排”、“摸”用词,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反复实践这些动作,从中领悟这些动作展示人物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又如:好多文章里涉及到的不同的修辞手法,至于各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领悟各种修辞在具体语言坏境中作用,对初次涉及到的,教师在学生讨论后给以明确,以后在其他文中再次遇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答辩然后教师予以肯定和否定,以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再如:各种句式在文中具体语言坏境中的作用;结构的巧妙,选材对表达中心的目的等等都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让学生领会感知。写作过程是学生个人语文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活学活用,也就是学生变学者为作者的过程,自己当作者的实践过程。在行文中如何遣词造句、选材结构、表情达意。把从课堂上、实践中学来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是变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是需要字斟句酌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有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日记、书面作文和口头即兴作文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因此,我们说学习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咬文嚼字、品味探讨、领会感悟的过程;文章写作则是一个字斟句酌,变知识为能力的才华展示的过程。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范文3

新课标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造与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观念同新教材的接轨与跟进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培训,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努力理解课标内容,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与其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前,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我们提倡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在教师指导下,集中小组智慧,使课堂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舞台。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主动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语文教学就是在反复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教师“授人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当然,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同时还告诉学生要领,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彼此丰富,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对应课标:寻找源头活水

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提高学习的兴趣。三年前,在课改的浪潮下,我校语文组不失时机地跟进形势,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尤其是面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偏低和学习语文的大环境不佳的事实,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索,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欣赏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在课改开始之际,《课外名著导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个课题的开设、研究、实践,力图对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品位人生、形成良好的个性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也借鉴国内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出:“阅读,练笔,思考,研究”的课程改革思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对本校的学生做了三年的改革实验。其内容及做法是:

1.阅读

从功利方面来说,中考中的字形、成语和病句、语句衔接的辨析选择,以及现代文阅读的解答、作文的提高,有哪一项离得开阅读作基础呢?那些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除了上课听讲外,又有哪一个不是课外的“书虫”呢?我们不但提倡阅读,而且提倡大量阅读和精读,目的就在使学生形成对自主精神的认识,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阅读中健康发展。

2.练笔

新课程也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养成。而写作不但是一个人语文程度高低的综合体现,也是最具个性的。从功利方面来说,中考试卷中作文以及与写作有关的试题分数目前已占40%,从发展上看,今后的比重还会加大。而作文的评分等级,“语言表达”又占了重头。语文课程中的自由练笔,就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个性化的思想感情自由表达的好方法。

3.思考

新课程要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以及探索和发现。提倡标新立异,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的思想,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善于对已知事物质疑和再思考,善于变通思路、换位思考。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发散性。促使学生学会批判,学会选择,学会决策。

语文课程中的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思”,都是以“思”为中心的。所以也可以说,语文课程的中心就是思维。思维是需要开导和训练的,开导包括对某些思维方式的突破和某些思想方法的改变,而“训练”在我校语文课程中是最注意渗透正确的思维方式。

4.研究

研究性学习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或对未知事物勇于探索,或对已知事物勇于质疑、大胆验证和再思考,然后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更新意义的有关信息,再去进行比照、分析、提炼,或演绎,或归纳,或类比,根据已知推出未知,从而去发现和获取新知。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范文4

一、当前小学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得快,忘得快

课堂上,虽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气氛活跃,学生能读准字音,能想出许多好的方法来记忆字形,一节课下来,看似教学效果很好,但是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来检测,我们会发现学生依然存在遗忘率较高,同音字、形近字混淆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学过的汉字没有进行很好地复习巩固。

2.热得快,冷得快

教学中,教师想了很多点子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讲故事、做游戏、编字谜等,这些花样归根到底都离不开同样的环节:先教拼音,再逐个分析字形,最后布置抄写生字等练习。课课如此、字字如此,机械重复的教学容易让学生失去识字的兴趣,产生厌烦的情绪。

3.学一套,用一套

教学中发现,虽然教师反复强调书写规范*带领学生学习每个生字的笔顺,对那些笔顺容易出错的字,一遍又一遍地书空、描红,但是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是小和尚念经,写笔顺时按教师的要求一笔也不错。而自己写字时,就跟着感觉走。只要字形不错,怎么方便就怎么写,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书写上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这也影响了书写的美观。

4.学得多,不够用

识字的目的是为阅读和写作提供工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虽然一年级的识字量较大,但仍然满足不了课外阅读的需要。阅读的书籍受到很大限制,除了注音读物,其他的读物都不能轻松阅读。加上一年级学生不会查字典,即使有个别孩子提前学会了查字典,但速度慢,也会因此觉得查字典很繁琐,不愿意主动使用字典来辅助课外阅读。这些都不利于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

5.难度大,效率低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我校意识到将汉字输入与识字教学进行整合,一年级上学期就开始学习计算机。虽然语文教师兼教低年级的计算机课,但实践发现这样的教学并没有真正实现汉字输入与识字教学的整合。我们教给学生“智能ABc”的汉字输入方法,受方言的影响,拼音学得不好的孩子,遇到前后鼻音,边音鼻音,平翘舌音的汉字时总要经过多次查找更正才能正确输入汉字,大大影响了打字速度。而且,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偏少,遇到不认识的字,没有办法输入。学习中常常遇到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退。

二、“汉文华”汉字输入法与识字教学整合的时机

针对学生的问题,我们利用“汉文华”输入汉字,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巩固率和自主学习汉字等方面的能力,是我校进行识字教学改革的一项举措。“多向整合”指的是将“汉文华”在识字教学中的多方面优势整合到日常识字教学中来,实现传统的识字教学法和计算机辅助汉字的巩固性练习和拓展性练习有机结合,实现提高识字效率的目的。

在两年多的实验中,实验教师不断反思总结,探索验证,提炼出“汉文华”汉字输入与识字教学相整合6步曲,准确把握汉文华汉字输入法与识字教学相整合的切入时机。

1.学汉语拼音时,认识键盘

随着汉语拼音教学进度、分批认识键盘上的大写字母,找一找,记一记,练一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为以后学习汉字输入打好基础。

2.学简单字时,渗透笔画代码

教学中我们让学生随着识字学习基本笔画。当教材中出现新笔画时,如:学习“十”时认识横和竖,可以通过“横”的拼音“hSng”,“竖”的拼音“shn”并把第一个字母颜色变红,建立起“横”与“h”,“竖”与“s”的联系。

3.学独体字时,关注首尾笔画

学习独体字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关注首笔和尾笔,为以后输入独体字做准备。

4.学合体字时,关注偏旁代码

教学中我们随着识字学习常用偏旁。当教材中出现新偏旁时,如:学习“你”认识偏旁单立人,可以通过“人”的拼音“ren”,并把第一个字母颜色变红,建立起“单立人”与“r”的联系。

5.在传统记字方法中,融入“汉文华”记字法

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时鼓励学生使用“汉文华”口诀记字法和“汉文华”密码记字法,将记忆字形和“汉文华”汉字输入方法相联系。如;双耳音,陪陪陪。或者spp陪伴的“陪”;skp陪伴的“陪”。“汉文华”输入采用两分法,正好符合很多汉字构字规律。两者巧妙结合,互相促进。

6.辨别同音字和阅读教学时,尝试查询功能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和词汇量比较少,学习中很容易遇见同音字混淆的现象。教师鼓励学生经常请教“查询”教师,正确区分同音字。在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都可以通过“查询”功能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积累。

三、“汉文华”汉字输入法与识字教学整合的方法

识字教学与“汉文华”汉字输入相整合,不是简单的相加,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将“汉文华”汉字输入方法自然而然地渗透在识字教学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一种汉字输入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对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方法、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识字效率,从而达到低年段学生提前读写能力的目的。在两年多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1.情境激趣法

教学中,我们将“汉文华”输入方法融进童话故事之中,引领学生在童趣世界中学习汉字输入方法,巩固所学汉字。如我们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进行趣味性学习: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笔画国。在这个国家里,笔画国的国王管理着组成汉字的每个笔画和部件。为了能够把汉字输入电脑,笔画国国王为每个笔画和部件都设定了一个代码,并且规定了一些输入规则。有了这些代码和输入规则,人们就可以巧妙地将汉字输入电脑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回避“字元”和“码元”这两个枯燥的术语,汉字的基本笔画和部件都是“笔画国”的臣民,“笔画国国王”为他们每个人都设定了一个代码。每节识字课融进“聪明课堂”的教学环节,新授“汉文华”输入方法,学生始终在童话的世界中畅游,童话的情境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宽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思考,敢于探索。

2.“汉文华”记字法

识字教学中,我们在传统记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汉文华”口诀记字法和“汉文华”密码记字法,鼓励学生多途径记忆字形,如:在学习生字“陪”的时候,学生可以用传统的换偏旁记字方法,给已经学过的汉字“培”“部”“倍”“菩”

换偏旁记住生字“陪”。也可以选择“汉文华”口诀记字法,或者用“汉文华”密码记字法。“汉文华”两种记字方法,简单高效,有助于字形的记忆。学生十分喜爱,课堂讨论记字方法的时候总是抢着使用“汉文华”方法汇报。

3.“汉文华”导学法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查字典的能力也比较欠缺,查阅的速度慢,嫌麻烦。在阅读中遇到生字,要么问个不停,要么圆囵吞枣。这样的课外阅读效率不高,收获不大。在阅读中扩大识字量的效果不明显。“汉文华导学”功能为学生自主识字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学生借助它,可以轻松地查找生字的读音和意思。“汉文华导学”中的组词、造句更让学生受益匪浅。

(1)“汉文华导学”,有效区分同音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常常用扩词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运用。可是。在低年级口头扩词的练习中同音字混淆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知道了字音,但不能将字音与字形挂钩,更不能准确理解字的意思。教学中,我们尝试用“汉文华导学”来辅导学生扩词,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作”扩词时,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带有“作”的词语。学生说出了“作业”“工作”“作文”这几个词语后便出现了同音字混淆的现象,有的说出了“做事”“做梦”等词语。教师通过板书后告诉学生“做”和“作”是同音词,在运用时要注意区分,正确使用。“作”还可以组哪些词呢?我们可以请教“汉文华导学”。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地操作起来,屏幕上跳出那么多新鲜的词语:振作、写作、作曲、劳作、一鼓作气、装模作样……“利用“汉文华导学”学生很方便地就能查找到生字的意思和有关词语,激发起对这一学习助手浓厚的兴趣。

(2)“汉文华导学”,在阅读中识字

学生在阅读时,无论是进行教材内容的预习,还是学习内容的拓展,生字都是一个主要障碍。此时,“汉文华”系统中“从字查音”功能就能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了。学生只要先选中生字,再点击“查询”就不仅能知道生字的读音,还能知道这个生字的部首、几画、“汉文华”编码、该字的释义、组词、近义词、用该字组成的成语以及造句,内容相当丰富。大部分时候,“汉文华”的这项功能就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了。对于“生字”,可以说学生也进行了初次地全面学习。使用“汉文华”的“从字查音”能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并且保持了阅读的连贯性,也可避免学生不查找工具书囫囵吞枣的现象。

“从字查音”功能还可以用到读课外资料的时候。特别是对低年段学生而言,课外资料中的生字往往比教材中的更多。通过这一功能的帮助,阅读速度提高了,在相同的时间里阅读量也增加了。不仅如此,还能让学生提前认识很多生字,虽然不用去写这些生字,但学生已经知道了它的读音甚至字义、造句。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也将记得特别牢。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范文5

笔者在研读此文时发现,曾皙在“言志”之前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①,他在三子言志时并没有一心一意地聆听,而是“三心二意”地“鼓瑟”,且通篇并没有看见孔子对这个“不遵守课堂纪律”行为的制止,最后“居然”表示最赞同曾皙之志。不少教师、学者对这一现象也提出过质疑,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围绕“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这句话带领学生探讨曾皙为何在侍坐中鼓瑟,以及这样一串动作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这些问题,以小见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笔者综合查阅相关资料,对曾皙鼓瑟的学问大致有以下几点思考,仅供各位参考。

一、重视礼乐教育,契合孔子思想

孔子虽然处于“礼坏乐崩”的时代,但他仍旧十分重视“礼”和“乐”的教育,他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季氏》),“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十分推崇符合地主阶级的封建之礼,认为各种规章制度、生活礼节和礼仪等都必须符合礼的要求。同时,他还高度重视乐教,孔子认为可以用乐来教化人民,以达到“君臣有序,父子有亲”的目的,并且,乐是作为达到仁的最高境界的必由之途径②。

在《侍坐》中,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发现,曾皙鼓瑟的行为其实与“礼乐”有莫大的关系。

(一)重礼委婉言志

孔子询问四子之志后,“子路率尔而对”,夫子听完他的回答,只是微微笑了一下(“哂”),在随后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笑子路的原因无非是他不懂得谦虚有礼,而只顾轻率地表态,这说明孔子不仅关注四子志向的内容,还十分看重他们表达志向的方式是否合乎礼。曾皙与其他三子的志向不同,但是他并没有匆忙、粗暴地打断三子的话,说自己与他们三人的志向不同,而是在一旁默默地“鼓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与三子之志的不同,这是化言语于瑟声,以乐声胜人语的表现。如此含蓄、委婉表情达意的方式,既不伤害三子言志的热情,又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也是“仁”的精神。同时,曾皙在随后的言志中也表明自己是主张以礼治国的,暮春风咏图从侧面告诉我们,这个大同社会是礼治的结果,从曾皙以礼待三子中我们可以窥探,其志向的实现必然需要以礼待天下来实现,这也非常符合孔子“仁政”“礼治”的政治主张。鼓瑟并非捣乱,也可能是一种曲线的表达方式,孔子之所以没有批评他,恐怕与他重礼委婉言志有很大关系。

(二)以乐传情言志

孔子懂得赏乐,自己会演奏乐,也喜欢评论乐。他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帮助完成人格塑造,达到“教民”“爱民”“富民”“使民也义”和“为政以德”的目的。在《侍坐》篇中,笔者推测曾皙鼓瑟的水平应属偏上等,乐声较优美,声音也极轻柔,孔子从瑟声中读懂其志。理由有二:

一是孔子深谙音律,对于自己弟子在声乐方面的素养要求也极高,《孔子家语》说,子路鼓瑟有“杀伐之声”,孔子不满意,认为有悖于乐道,所以孔子曾说:“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曾皙鼓瑟,孔子在一旁边听瑟声,边与弟子交谈,整篇未见他点评曾皙鼓瑟水平,只是在听完曾皙言志后说他赞同其志向,由此可推测曾皙鼓瑟水平较好。且孔子应该听懂其乐声中传达的志向感情,按常理,孔子在子路回答问题后会按照长幼顺序点学生回答问题,但在《侍坐》中他却跳过曾皙,在子路回答后直接询问冉有、公西华,最后才问曾皙,可见他根据自己多年对音乐的领悟力,已经读懂曾皙以乐传志的内涵,故特意最后一个询问曾皙。

二是钱穆在《论语新解》中为“鼓瑟希,铿尔”注释时写道“希:瑟声希落。盖是间歇鼓之,故孔子与二子语,瑟声不为喧扰,而三子之语亦一一入耳;圣容微哂,亦明见无遗”③。由此可见,钱穆认为曾皙的瑟声非常的轻柔,并没有打扰到孔子与弟子的谈话。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在配乐朗诵或电视谈话节目中喜欢加一点轻柔的背景音乐,不仅不会打扰谈话者交流,而且与话语内容相配的音乐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曾皙的瑟声轻柔传情,极好的契合了后面他所言志的内容,试想将他言志的内容用其瑟声配乐朗诵出来,一定能达到音乐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由此可见,音乐并非一种孤立的行为,也并非仅限于娱乐,在《侍坐》中,曾皙用他优美轻柔的瑟声完美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二、表现人物性格,营造轻松氛围

《侍坐》篇涉及五位人物,子路、冉有、公西华均只说了一句话,曾皙较之多三句话,唯有孔子说了八句话,这些语言描写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同时,细微的动作描写同样也能帮助我们识别鲜明、生动的人物。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其中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眼前呈现出一位从容不迫、潇洒淡定的曾皙。别的同学都围着老师在讨论志向,只有他稳坐如泰山,心静如湖水,一副羽化登仙的超凡脱俗仙人样儿在那里鼓瑟,等到老师问他时,他才慢慢地降低瑟声,还不忘记来一个漂亮的收尾,最后才从容地放下瑟恭敬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与我们现在被老师点名起身回答问题却慌慌张张、急得面红耳赤的学生的表现相距甚远,联想此番,不难总结出曾皙的性格特点。

虽然鼓瑟的是曾皙,但是从这个动作描写中,我们稍加思考便能分析出孔子的性格特点。“侍坐”指“陪长者闲坐”,由此可见这次交流较上课讨论的话题更轻松,生活气息较浓厚,学生也比较随意,加上曾皙还一直在孔子与弟子对话的过程中“鼓瑟”,更能看出侍坐的气氛十分轻松、和谐、宽松,试想如果没有孔子的应允,学生敢这样随意吗?由此可知,孔子十分的尊重学生,显得非常平易近人。

三、巧妙叙事安排,情节一波三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读者看记叙文时一般都不喜欢一眼看到结局的文章,审观文章题材的构思、安排,我们能看出作者行文水平的高低。《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虽然是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但从《侍坐》文段中我们可以发现撰写者不仅忠实地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言行,还在记录文段中运用了一定的写作技巧,给《论语》这件古衣增添了不少时尚元素。

以“鼓瑟希,铿尔,舍瑟而坐”一句为例,读者在看前文时思维只是跟着孔子的询问舒缓前行,惯性思维以为这只是一次日常的交流,并没有意识到侍坐时曾皙一直在鼓瑟,作者将这个音乐背景介绍一直隐匿到孔子最后一个问曾皙“点,尔何如?”时才点破,读至此处,读者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一连串的疑问随之而来:为什么孔子允许曾皙在侍坐时鼓瑟?曾皙鼓瑟影响到孔子和其他弟子谈话吗?为什么只有曾皙一个人鼓瑟?曾皙鼓瑟开小差,会不会影响他后面回答问题?……以至于有些读者会边读边在头脑中勾画出曾皙当时的动作,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有了这一连串异常动作的叙述,读者已经感受到曾皙之志与前三者肯定大有不同,大家都被这串动作描写不知不觉地带入了文章的部分,不禁凝神屏气地想一探究竟曾皙之志到底是什么。可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告知其志向,而是让曾皙又委婉地推辞了一下:“异乎三子者之撰。”这句话再一次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文章一波三折,孔子再次鼓励询问,曾皙最后才将其志向娓娓道来。

当然,关于这句话的理解还有很多,比如,有人认为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因为孔子在侍坐中允许曾皙鼓瑟,没有刻板要求其必须遵守课堂纪律,而是让其发挥特长,以乐言志。有人也对曾皙鼓瑟提出反对意见,《礼记・曲云》:侍坐弗使,不执琴瑟,据此认为曾皙鼓瑟是不礼貌的表现。④相信只要围绕孔子的思想主张,紧密结合上下文进行有理有据地分析解读,师生都能从中收获不一样的果实。

――――――――

注释

①程树德:《论语集解》,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②吕涛编著:《大教育家孔子》,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10月版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