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感动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寻找身边的感动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寻找身边的感动作文

寻找身边的感动作文范文1

关键词:灵动 寻找素材 读写结合 范写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41-01

如果学生能把写作当做一种快乐,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幸福。我想只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让写作变成一种迫不及待倾吐,作文教学才能变得灵动起来。于是我本着以教材为载体,用足用好教材,丰富学生的语文课堂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一点点走近写作,进而爱上写作。

一、学会观察,寻找素材

作为教师,尤其应重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这样,除了能激发其写作灵感,还能使学生发掘自己在表达思维和感受方面的个性。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睁大眼睛看世界,一晨一昏,一花一木,都是写作的素材。

我认为学生最害怕的是扔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你去写吧,学生显得无助,写作需要帮助,需要铺垫。

例如写人与人互相关爱的事情。我预想到学生面对这个习作内容又会是一脸的茫然,况且现在个别学生太自我,无视身边的人和事,哪里来的素材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于是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准备,这一星期你们要特别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在路上、学校、家里,去感受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或你对别人的关爱,或你看到人与人关爱的一幕。这样为学生课堂习作做了铺垫,让学生明白,我们的习作就是来源于生活,让他们有机会睁大眼睛去看身边的人和事物。

写人物观察日记,请学生每天观察一位同学,或一周内就观察一位同学,把一天中观察到这位同学的言行或表现特别之处记录下来。慢慢地,学生眼里的世界丰富了,表达丰富了。他们拿起了笔,描述着他们眼中的世界。

二、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情境是写作素材之源,尤其是生活情境。老师应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如,一次单元测试结束后,我拿着试卷走进教室,从微笑着看着大家,放下试卷,到故意清清嗓子表扬一些同学,最后发试卷。请学生拿出笔把刚才老师走进教室的一系列动作、神态及你的心理活动记下,学生恍然大悟,微笑地拿起了笔。

总之,要引导学生投入到生活情境之中,感知它,并为之感动,丰富要表达的经验,激发想表达的情感。

三、课堂内外,读写结合

课本不但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还是学生写作的样本。课文中蕴含丰富的可提供学生习作资源,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让学生从“课”的此岸至“写”的彼岸。

续写,《草虫村落》一文:我看见了许多许多……。这里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尽情地想象下去,还有小虫子从事什么工作,继续写下去。

仿写,这种写作模式,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把握,也乐写。例如妙答“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一位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这是一首写艄公的诗,诗中有物有景有人物动作,不妨让学生用一字诗写写自己、同学、老师,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地拿起了笔。

另外,从课外读书中也能获得许多写作灵感,比如在学生读完《城南旧事》中的“驴打滚”这一章节之后,学生意犹未尽,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没想到的是学生编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

总之,课内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在读书中不仅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情感,潜移默化地吸取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四、巧用想象,思维发散

想象作文是最受学生青睐的,他们的思维可以尽情驰骋,不受约束地畅游在自己的想象天地,这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点。于是,我选了一首非常优美的钢琴曲――班得瑞的《森林中的一天》,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想象画面,学生沉浸在动听的音乐之中,唤醒了写作的梦想。

五、教师下水,亲身示范

如果教师对写作充满兴趣,经常和学生们一起同题作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口头说教都更有说服力。

一次,当我告诉学生要将自己写的童年经历读给大家听时,学生兴奋不已。听着我声情并茂地朗读,班里鸦雀无声,当我读完文章,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我请学生为我的文章拟题目,对我的文章进行赏析,学生激动极了,“老师我觉得你的童年和萧红的童年有点像”,“老师,我从你的作文中读出了‘乌鸦反哺’”。我震惊了,学生小小的心里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情感,他们读懂了老师的心!

寻找身边的感动作文范文2

【关键词】契机;引导;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生活处处皆语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但是“作文难”的问题目前仍然比较普遍,作文教学费时费力的情况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

一、抢抓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生活是多彩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发生,可是往往我们对此熟视无睹,忽视了他的存在,更没有仔细去观察,去想象,丧失了许多写作的好素材。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捕捉教育契机和写作契机的职业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

(一)关注自然

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创设美的情境,激起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描述美的热情。例如,我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带领学生上课间操时,感觉风特别大,这是学生都感受到的,我抓住了风大这一天气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我神秘的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说着板书“风”,接着问:“今天的风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风特别大。”“你能说说风怎么大吗?”有的同学说:“刮得我不敢睁眼睛了。”有的说:“刮的塑料袋都跑到树上了。”有的说:“刮的我走不动了。”……“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今天为什么刮大风吗?”学生们稍作思考便纷纷举手,有的说风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说风爸爸饿了,有的说风爷爷生气了……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他们是天生的小诗人。自然界带给我们花红柳绿,送给我们风雪雨露,春天,我们走出校园寻找春的清新、赞美春的温暖;秋天,我们在《美丽的树叶贴画》、《秋韵》、《落叶情》中,感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冬天,我们和孩子一起站在雪地里,欣赏雪的舞姿,感受雪的快乐。

(二)关注身边小事

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同学间的、师生间的,课上的、课下的,家里的、学校的,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例如,有一次我发现讲桌上放着许多没人要的铅笔,就“讲桌上的铅笔”进行了一次说写训练。我指着这些铅笔对学生说:“这些铅笔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们是不是很喜欢我呀?”话这么一说,学生们都笑了,创作的灵感也随之而来了。其中一名学生写得挺有意思。诗中写到“我的铅笔迷路了/我好着急呀/铅笔,铅笔,你在哪/忽然/我看到了他/正在墙角边哭/我急忙把他/送回了家”。这样的作文还有许多,像《进货》、《带你走进卡的世界》、《老师视线之外》等等都是学生关注身边小事的杰作。

(三)关注媒体信息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生活无时不受到媒体信息的影响,关注媒体信息,感受国内国际事务对自身的影响,是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好机会,也是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指导的最佳时机。在5.12大地震后的一段日子里,许多教师把“说说地震中最感动自己的事”作为话题作文的素材,引导学生感悟亲情,感悟爱。在“神七”发射的日子里,许多教师把“走近神七”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题,让孩子经历了看电视了解,查资料深究、课堂交流深化、作文表达的过程。要求学生每天抽出时间收看“神七问天”节目。关注“神七”飞天的进展,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求知欲,还使他们积累了创作的素材,增强了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二、抢抓活动契机,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可是学生往往在活动中只注重热闹的情景和自身的感受,忽视了活动细节的感悟,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去思索、去探究、去感悟。

(一)切割活动过程,引导观察方法

教师利用作文课或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把活动的过程进行切割,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通过学校的教研活动展示指导的过程,形成活动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设置悬念──切割活动──分项观察──形成文字。引导学生利用多个感官观察,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桌上拔河”、“铁锤锤蛋捶不烂”、“拼句游戏”等,活动既彰显了教师的智慧,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规划系列活动,引导跟踪观察

寻找身边的感动作文范文3

【摘 要】文字是人类表达内心情感和与人沟通的桥梁,而写作更是体现我们文学修养、品格培养、境界提升的过程。而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初中语文写作的重要性更体现在考试分数的比重上,作文=1/2语文,比重之大,难度之高,让广大学生“谈文色变”,长期以来都将写作拒于千里之外。如何使作文这块“低产田”改变现状,是现今语文教学者仍需努力探索的未知之道。作者认为,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在学生和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改变学生对写作的厌恶和畏惧,通过练就写作兴趣、积累、灵感三大内功,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生命力。

关键词 写作能力;初中语文;写作兴趣;积累;灵感

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组合素材、斟酌文字、整合思维、境界提升的过程,作者在字词句篇中自由发挥,在起承转合处洞察世事。既然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高低也能在写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少学生对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灵感可言,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观念已根深蒂固,因此,写作老师更要大胆创新写作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恐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灌输正确写作观,培养写作兴趣

初中作文写作教学出现高耗低效,学生拒绝写作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因为我们对学生作文寄予了太多功利性的因素,缺乏了对学生写作的真正照顾和写作灵感的真诚培养。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大部分老师就会给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并且缺乏对学生进行科学性写作教学理念指导,更使学生厌倦写作课程,佳作何以出现?

写作作文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无可否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成功的前提就是学生具备自己所追求的兴趣和能力,而鼓励便是老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捷径。教学者应引导学生正确的写作观,告诉学生写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也是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一个过程。笔者认为,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其亮点,都有其值得赞扬和鼓励的地方,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教师们不应该吝啬他们的评语,笔者会特别注意寻找每个学生的优点,都会在他们的进步之处批上赞语,或是在课堂上范读他们的优秀之作,或是投稿到学校广播站,甚至和学生们讨论之后寄至某些网站、报刊杂志等等。这些看似为微不足道的“老师赏识”其实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喜欢写作,他们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写作的自信心悠然而生,写作水平也会随之逐步提高,热爱作文之后,佳作也会随之诞生。

二、勤于素材积累,开阔写作视野

既然已经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要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了。汉代哲学家王充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利其器”我们可以理解为写作素材的积累。一个初中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大多数由他阅读的信息量多少决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看出,阅读大量的作品对学生提高实际写作能力的重要。只有积累丰富的素材,孕育丰富的情感,才能在空白纸页上妙笔生花。

值得注意一提的是,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光靠教材上知识和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学生能积累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学生必须注重阅读时的积累,有效地将课堂知识和课外积累结合起来。如何积累呢?教师们不妨引导学生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积累:

第一、积累优美字词,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所描绘出来种种景象都让读者身临其境,作者之所以能够达到这一效果在于他对每个景色甚至每个动作的用词都细细斟酌,如一句“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我们认为这句话之所以优美,在于“泻”字用得传神,那为什么呢?这时候教师便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好好在以后的写作中运用。第二、积累优美文段,不仅绘声绘色的美景描述或者惟妙惟肖的人物描写需要积累,那些充满哲理光辉的警句名言更是我们语言材料的好素材。例如,在课外阅读中,张爱玲的散文也是学生酷爱的阅读书籍,“爱情犹如一场奢华的盛宴,每每盛装出席,结果却总是满杯狼羁。而下一次盛宴到来,却依然又要盛装出席”,张爱玲对人生以及爱情的透彻表达,往往触及人的内心深处,如此深邃的人生感触对学生的写作甚至其生活态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捕捉写作灵感,赋予写作生命力

作文的本质是人类用来抒发内心真实感受的一种形式。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将写作素材硬搬到作文上,只能算是语言的堆积,只是一副空架骨,没有血肉,没有情感,感受作者灵感的源泉,这样的文章是不可能打动读者的。艺术源于生活,而生活的每个瞬间都可能触动作者的心灵,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捕捉灵感的瞬间,留心身边小事,使每个触动“蓄”于心中,每一个生活体验都能为学生的写作增色。

古人就是捕捉住“飞蛾扑火”这一瞬间的感动,既升华出“自取灭亡”的历史警句,也有“心甘情愿”的感动凄美。学生在写作中能赋予文章生命力,使内容真实富有情感,定能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综上所述,要改变学生对语文写作的抗拒,教师们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入手,加以正确教学方法指导,开阔自身视野,使学生增加对写作的信心,最后要培养学生写作的灵感,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佳作,语文写作能力水平自然而然会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叶.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水平的策略与方法[J].新课程(下),2012,(10)

寻找身边的感动作文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小学作文教学工作开展并不理想,教学效率低下,许多人认为小学作文训练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小学生没有写作的动力,他们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没有具体的写作材料可以组织,导致他们在写作时出现流水账式的叙述,没有明确的中心意思表达,语句表意重复繁琐,更谈不上层次清楚和详略得当。大多小学生的作文都存在着言辞干煸、或过于堆积华丽词汇、或语句不通畅不流畅、或脱离实际、天马行空等情况。长久以来,人们只关注教师应该用何种方式去教学生,却没有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过,如果我是学生,我会不会接受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对我是否有用,这是不是我喜欢的方式。小学生处于的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写作能力比较弱,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创新教学方式,需要让小学生的作文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把今天或以往发生过的什么有趣的事情叙述清楚。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收集和整理一些写作可用的人和事,坚持写好日记和周记,让作文更真实、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

1叙写真情实感、展现孩子自我

作文的模式化的问题十分严峻,套用作文书上的所谓范文,一些十几年前的文章,比如“我帮助了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她夸奖了我,我胸前的红领巾迎风飘扬为我骄傲。”诸如此类的语句,学生们沿用至今,老师一看便明了。由于现在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家里随时随地可以用电子设备上网,现在的小学生也早早接触电子设备甚至比许多大人都使用的流畅,他们轻松搜索网上的文章进行摘抄行为,容易形成抄袭作文的坏习惯,写出的文章更是没有创新。小学生考虑问题比较肤浅,表达情绪也比较浅显,与初中生高中生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根据他们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小学生最大的特点便是天真活泼,他们能够写出充满童真趣味的作文。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对小学生写作的要求,要表现出学生的真实想法。但就目前而言,小学作文存在着情感空洞的问题,他们过多的堆砌词汇,表达方式过于单一,无法通过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小学生在文中表现自己开心通常使用“我非常的开心”“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啊”像喊口号一样,过于肤浅也过于空洞。教师要给孩子明确,写身边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写出人物的真实形象和性格特点,叙述清楚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还要学会祥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细节,略写一些无关紧要的句子,作文中要有自己真实的想法,或爱或恨,或同情或感动,都要真切的表达出来。

2多媒体情境设置,鼓励学生看图写话

当一个人对某样事物感兴趣时,才会去探寻才会竭尽全力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才能促使小学生喜爱上写作。巧妙使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也是不错的选择。多媒体有着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教学内容。相比传统的板书,多媒体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来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对人外貌的描写,老师可以展示出一个人的形象,然后让学生用文字描写出人物的面部特征和衣着特点,走路姿势和手势动作等等,可以通过图片展现出如“明亮的双眼”“乌黑的头发”等,用各种特征的图片,给学生最直观的形象冲击,让学生们学会通过观察来描写细小的特征,在写作时不再局限于一个套路,而是可以用自己语句来描绘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一个小动画,比如龟兔赛跑,让学生们进行对这段视频的描写,学生既可以看得开心,让学生叙写描述清楚一件事。这样的展现方式和即时写作训练,能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参与激情,

3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做好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生的写作应当贴近生活现实,作文就应该是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记录和再现。小学生写作的素材也应该从自己生活中寻找,让他们基于自己生活的经历组织语言、娓娓道来。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提取所需的素材;让学生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在作文中融入生活,抒写生活,让他们看鲜花盛开是什么样的姿态,大树是怎么巍峨挺立;让学生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从大自然的馈赠中学习到如何描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比如很小的一件事蜘蛛结网,教师要让学生们思考蜘蛛为什么要结网,他是怎么结网的,结网时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小蜘蛛经过了哪些辛苦的努力,是不是经历了失败和挫折,面对大风的阻力和人为的破坏,它又有着怎样的表现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一方面训练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给了学生很多的人生哲理。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升基本的作文能力

要鼓励小学生平时多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学习写作。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好的语句段落可以进行摘抄,在自己写作时,加以引用或仿写。同时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写作中能够随手拈来,引经据典,让文章的可看性更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能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文字的力量,同样一个动作的描写,为什么别人描写的如此生动,而自己描写的却生涩生硬,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此提升在写作上的能力。总之,小学生作文最重要的便是让学生基于生活,多加进行课外阅读,扩充学生的知识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多样化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对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走出害怕写作文的误区,能积极主动地多读书、勤书写,用写作记录人生、抒写情感,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廉爱敏.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134.

[2]丛亚杰.鉴赏教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56.

寻找身边的感动作文范文5

本人是“小学生段篇积累与语文学习能力之内在联系的研究与实践”科研项目的实验教师,被实验年级是三年级。现就关于小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积累”与“写作”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感悟自然,观察、想象——积累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买了什么牌子的新摩托,妈妈又烫了什么新发型,家里人的言谈举止……教师在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学生观察后要求写观察日记。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

让小学生观察事物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到: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如以到野外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例:野外有游人、有房屋、有花、有草、有树、有山、有水……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就要让学生知道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来进行观察,根据寻找春天的脚步这一目的来选择的话,应该观察的是:小草绿了吗?花儿开了吗?还有忙碌的人们……

其次,观察要有顺序,表达才会有条理。比如引导学生观察一只白兔,由整体到局部。从整体的顺序,先说外貌、颜色;再说头部的耳、眼、嘴的形状和颜色;然后说它的生活习性。观察之后,他们说出来才有说服力、有条理,写出来的内容才不会杂乱无章,反映出来的内容才真实可信。再次,引导他们观察事物要认真,抓住事物的特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规律这一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最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又如冬天我布置学生早晨起床后观察自家玻璃上结的霜花,写一写霜花的美。我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小猫,睡觉的姿势,洗脸、捉老鼠的动作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写了。

二、指导阅读,欣赏名段、名篇——积累语言。

要想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敏捷、妙笔生花。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在课外阅读中帮学生选择了积累伴我成长这本书,根据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选择了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句段篇指导学生诵读积累。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篇。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结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学写读后感。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三、促进积累转化——让万事万物汇入笔尖

1.积累观察到的景与物,要达到胸中有物脑中有景。

有了积累,学生写起作文就不至于无物可写、无言可发。生长在农村的学生,美丽的大自然一年四季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学生记住冰雪融化、小草青青、百花争艳的春天;荷花飘香、树木葱郁、烈日炎炎的夏天;五谷芳香、硕果累累、漫山红叶的秋天;白雪皑皑、北风萧萧、天寒地冻的冬天。

2.积累观察到的人与事,写出真情实感。

写人、写事是学生习作最基本的内容,可往往也成为三年级学生最厌倦的事情。因为他们刚刚接触作文。其实生活原本平淡,有时一个举手投足就已在不经意间体现出人性的美与丑。例如,指导学生写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外貌、心理、动作、性格特点;写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指导学生习作应力求完成课标中“观察社会”的要求,留心观察且积累身边的人与事。教育学生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态度,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还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审美指导,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他尊,理解与信任,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这样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写出真情实感来。

3.积累经历过的实践活动,于过程中体验情趣。

寻找身边的感动作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作文;兴趣培养;有效策略;快乐作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及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是语文中的一个重点。在此,本人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如何让小学生爱上作文,并在作文过程中享受快乐:

一、联系生活,寻找素材

现实状况是很多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夸大事实。其实,作文教学应该“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好的作文只需要能写出文童的主要中心思想,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过去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想象,认为想象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春天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写好《春天来了》,我带领学生到小溪边、田野里、果园里去“找春天”,让学生去观察、体会,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了视野,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二、创设氛围,自由表达

要让学生的表达有心灵的自由,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示丰富多彩的个性,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各自幼稚甚至离奇的经历和想法,给予他们心灵自由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时才能感受到无拘无束。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部五彩斑斓的童话,他们与同伴、与亲人的交往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这些心理变化实际上就是他们心灵体验的过程。

“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说到这两个字,每个人心头涌起的总是温暖和感动。课上,我首先采用的是图片激情――鸟妈妈哺育幼鸟;寒冬里的一对父子;一对母女的笑颜;大手和小手的紧紧相牵。这四张图片是开启学生素材积累之门的钥匙,教师导语中渗透了看图的方法,看图与看书一样,要学会读懂图片的意思,感受到身边亲人的爱。然后针对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包括当时图中的动作,结合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亲人的爱在细微处,亲人的情无处不在。学生从四幅感人至深的图中读到了深深的爱,读到了浓浓的情。接着我以情激情,引发学生对亲情的理解一亲情是在我饥肠辘辘时妈妈端上的一碗蛋炒饭;亲情是在我犯错时爸爸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的手掌。W生有感而发――亲情是妈妈的一句鼓励;亲J隋是爸爸给我的勇气……在这个板块中,我较好地运用图片的视觉效应启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亲情。在这里要用好、用足图片,在操作上还可以改进,譬如:引导学生读懂图片;读出图片中的“亲情”后,让学生用“亲情是()”来说图意;再联系生活说“亲情还是()”,让学生的表达有一个从具象到意象的过程。另一方面,这样的表达还是一种积累,创设了自由表达的氛围。

三、激发兴趣,积累素材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好奇与求知的心理。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习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看图写话,如何能准确地把图片中关键的内容合理地表达出来。如,三年级教材上的《小白兔采蘑菇》的看图写话,我们要让学生把生活体验说出来,如,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时常提醒我们什么呢?什么东西不能碰?什么东西不能吃?这样让学生知道,图片中的“鲜艳的蘑菇”是有毒的、不能吃的。

小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生活体验非常重要,我们在语文课上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如,问问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具体的场景或是见到的人的衣着、长相等等。问问学生最近帮家长做了什么,自己和朋友之间相处得怎么样,你最好的朋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等等。这样,他们写作时就能有写的内容。积累素材还要内引外联,课内一些典范文章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借鉴,同时加强课外阅读。

四、要求适当,综合提高

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绝不仅仅是“作文技巧、技能”的事,更不仅仅是“写作文”时候的事,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写作是一种高层级的综合的语文能力,它需要更多的阅读,更多的积累,更多的思考,更多的见识,更多的综合素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