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发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发展论文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1

一、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回顾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来说起步较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这十多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自发尝试阶段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浙江省杭州、宁波等市的一批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就自觉地开展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他们在工作中发现,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收效甚微,有时甚至起反作用。而当教师应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时,不少心理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激发了部分教师学习心理学的积极性,他们通过自学,请专家做讲座和参加学术交流会的方式丰富心理学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摸索心理辅导的规律。该阶段的特点是没有上级领导部门的行政干预,教师凭热情学习和工作,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的科学性不强。

(二)经验累积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浙江省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些市(县、区)的教育管理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到20世纪90年代末,杭州市普及了中学心理辅导站,开通了“西泠青春热线”;宁波江东区普及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富阳市启动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计划”。在十多年的实践中,浙江省初步形成了一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从开始的由兼职教师负责转向由专家、专门工作者负责,现又形成了专家指导下的以校长、德育教师、班主任、心理教师为骨干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与此同时,不少教师和单位积极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三)全面推广阶段

1999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后,浙江省开始全面推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以及学术团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2000年8月,浙江省教科院组织本省专家编写出版了《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纲要(试用本)》,并举办了由200多名教师参加的首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班。

2001年2月7日,浙江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省、市、县、学校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并于2001年8月底成立了以厅领导直接负责,各有关部门领导共同参加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各地、市、县也相应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由此,心理辅导中心建设便有步骤地从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向各级各类学校推广,计划在2005年底所有初级中学都建立“心理辅导室”,各市(县、区)建立区域性心理辅导中心,工作覆盖面达100%。2002年4月17日,浙江省教育厅又颁发了《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和《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试行)》,进一步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方面的问题

1.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首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哲学基础几乎没有研究。哲学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缺少哲学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难获得深层次的突破和发展。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比较模糊,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概念需要更确切的界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及其与五育(尤其与德育)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澄清。

2.应用研究存在不足。

从已发表的论文和学术会议交流文章看,应用研究中“方法中心”现象比较突出,即运用心理测量法的调查研究比较多。具体问题有:重复性调查多,有新意的研究不多;对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和小学生)的干预研究多,对教师和家长的干预研究少;采用心理因素取向的研究比较多,采用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相结合的立体取向研究少;运用国外量表多,自编量表少;横向研究多,跟踪研究少;实证研究和人文研究相结合的少;取样范围小,跨地区协作研究缺乏;对弱势群体如民工子女、残障学生、贫困地区学生等的研究少;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研究很少。

(二)实践方面的问题

1.市(县、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

杭州、富阳、舟山普陀区等地建立了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但有的市(县、区)进展缓缦,不少学校处于应付层面,一些学校尚未开展工作。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原有的工作基础、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师的工作兴趣和热情等。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得到良好发展,必须要有领导的支持,要有满腔热情的教师。

2.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针对人格和生活心理问题展开的,相对忽视学习和生涯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的包括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习潜能,培养学生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所以,忽视学习和生活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片面的。

3.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不高。

虽然许多学校已采取了诸如上课、讲座、学科渗透、热线电话、咨询信箱、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等活动,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少地方游离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之外,表现为心理辅导教师“孤军奋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被其他教育活动随意取代,“心理辅导室”有牌无人等现象。有的活动过于形式化,如大面积建心理档案、搞心理测量;有的活动过于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把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此外,市场上各种教材和读物良莠不齐,有些是匆匆组织“”编写而成的。这些都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和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

4.对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调查表明,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检测率为10.60%,中学生父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16%,小学生父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97%。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开展教师和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杭州市已开展这项工作,如开通教师心理热线等,但其他地方尚未启动。

5.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短缺,在职培训是目前提高心理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有的地方(如杭州、富阳等)培训比较系统,教师的素质比较好。但大多数地方只进行讲座式或观摩式的培训,个别学校甚至把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编余”教师用来应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就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管理方面的问题

1.行政立法欠缺,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虽然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明确规定了各市(县、区)教育部门在教委的统一部署下于2001年8月前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系统,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组织、有领导地稳步发展。(注:方展画.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势与任务[J].浙江教育科学,2001,(3).)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比较具体的行政立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没有从根本上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不少地方的组织管理工作或不到位,或处于虚设状态。

2.人事制度不到位,教师职称无法解决。

从2001年起,浙江省教育管理部门开始根据教育部的有关精神,着手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问题,但具体的人事制度还没有出台。目前中小学还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个编制,意味着这类教师还没有合法的地位。

3.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

中小学的其他教育活动都有比较完备的评估机制,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还不成熟。因此,这项工作到底做得怎么样,目前还没有一个为大家认可的评估方法。这一问题不解决,即使人事制度到位,也无法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

三、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一是方向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在指导下,走科学道路,以学校心理学为理论和方法的依据,从本省各级各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客观情况出发,努力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避免德育化、学科化、医学化、形式化等不良倾向。

二是发展问题。尽管广大师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但作为一项科学工作,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在没有条件或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一哄而上,搞假大空。掌握好发展规模和速度是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稳健发展的必要措施。

三是行政立法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必须有相应的法规作保障。有了行政立法,就有了设岗、考核、奖惩的依据,工作就有了合法的地位,一切相应的措施就能名正言顺地得以落实。

四是机制问题。要建立培训和监督机制,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分地区、分层次接受系统的培训,明确省市县区各级培训的任务,并通过监督、评估,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提高教育水平;引进竞争机制,对心理健康教育岗位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建设对科研与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在教育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开展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二)具体目标

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总体目标,我们认为,到2010年为止,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努力实现以下八个具体目标。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

基础理论问题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哲学基础、科学基础、对象、任务、目的、方法、内容、原则、途径、师资培训、效果评价等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需要同行的协同努力,浙江省应积极参与,力争在该领域内发挥重要作用,在理论上有所建树。

2.加强应用研究,形成“问题为主,方法为辅”的研究风格。

由于大量的研究流于方法中心,为矫枉过正,必须强调“问题中心”,形成“问题为主,方法为辅”的研究风格,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核心,开展科研工作。至于应用研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引导,如对创新性研究、长时期的研究加大投资等。

3.发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从心里健康教育的实践来看,学校—家庭—社会全员参与模式、家长—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合作模式、班级心育模式、学科渗透模式以及心理辅导活动课为载体的心育模式都有其行之有效的一面。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应该考虑学生的特征、教师的特征、教育内容、学校的环境条件等因素。如游戏模式适合小学生,但不一定适合高中生;活动课模式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注:蒋建民,等.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站工作现状调查报告[J].浙江教育科学,2001,(5).);小组练习适合提高交往技巧,但班级讲座可能是性教育的最佳方式;有的乡镇妇联与村委会合作组织家长学校,与家长的一些经济利益挂钩,效果很好,但城市学校这样做比较困难。这些差异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走多元化道路。

4.建立“以班主任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天然”资源,建立以班主任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现实的,也是必要的。

5.培养一批“研究—实践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从浙江省近年的情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主要是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人员,实践者主要是中小学教师,两者合作时,实践者对研究者的依赖性比较强,而研究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过多的指导,以致常常出现这样的局面:以编书或写调查论文的形式结题,课题结束了,研究工作甚至心理健康教育也就终止了。所以,发展一批“研究—实践型”教师对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6.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可由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持建设,各市(县、区)网站由相应的指导机构建设,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网站,各级网站相互联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网站内容可以根据年级、性别、问题等分类,并使用个人密码,保证不同年龄的人进入合适的网站。

7.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管理制度。

浙江省已有专家在研究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和评价问题,(注:刘宣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2,(4).)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形式如个别和团体辅导的效果评价也需要研究。只有确立了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质量管理制度才能建立起来。

8.加强对弱势群体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弱势群体学生主要有三类:民工子女、贫困地区学生和残障学生,他们特殊的生活环境和自身条件必然会对其心理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浙江省有49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会使学生心理发展有别于汉族学生。因此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建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四、浙江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对策

(一)行政立法,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法可依

根据浙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行政法规,使心理健康教育合法化,同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事编制问题,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二)整合各方面力量,系统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在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起引导作用的力量有: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教委教研室、学术团体。目前这些力量之间的合作不多,没有形成合力,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感到“山头太多”,无所适从。对此,有关部门可组织分级培训,如省级培训(高级培训)、地区级培训(中级培训)和县(区)级培训(初级培训)。要确定培训教师的资格,制订培训大纲和考核方法。同时,结合培训工作可以组织科研活动,共同研究具有浙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模式。

(三)加强宣传和普及活动,消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误解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和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其次是帮助少数人治疗心理疾病。但有人以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治疗心理疾病,结果使人敬而远之。此外,也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种特殊途径,其功能是“感化”或“教化”那些常规教育无能为力的“差生”。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老师给学生提供解决各种心理困惑的标准答案,这使学生对老师期望过高。要消除这些误解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

(四)以点带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繁荣

杭州、富阳、舟山普陀区等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地区,尤其是富阳在农村开展的区域性推广经验值得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借鉴。落后地区要主动邀请发达地区的教师去传授知识经验,或到发达地区观摩学习;管理部门可以有组织地安排学习交流和观摩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系统有步骤地向落后地区推进。

(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和方向,培养专业人才

目前浙江省只有杭州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等有心理健康教育类专业或方向,浙江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科和和本科专业,但培养的人远远满足不了中小学的需求。从长远看,高等院校设置这类专业或方向是心理健康教育向科学化和正规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各地区的师范院校能在今后3至5年内开始招收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或方向的学生,则到2010年就会有一批良好专业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2

1.1我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口数量巨大

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亚健康人群。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较快,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因利益分配、竞争压力、观念冲突引起各种矛盾剧增,由此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值得关注。2007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对全国21个省(直辖市)的39个城市取样研究报告表明: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具有轻度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心理问题,急需获得心理咨询与治疗。[2]据此推算,我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口数量巨大,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2我国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

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是心理学,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比较滞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程度低,心理学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心理学专业人才比较少,心理学培训机构的实力较弱、社会机构的建设不够壮大。由此导致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在知识普及、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行业规范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当前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将来心理咨询行业的成熟和规范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

1.3我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有着深刻影响

心理咨询作为心理科学在咨询领域的应用,反映了一定的超文化的科学性,然而,具体的心理咨询理论、技术、取得的一些经验性的成果局限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我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心理咨询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风格等方面影响着我国民众的心理。由此导致西方的某些心理咨询理论不适合中国人的心理特征或者对中国民众的心理辅导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的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发展方向。

2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取得的成绩

2.1我国心理咨询的研究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国在心理咨询的宣传方面取得一定进步,翻译和编著出版的介绍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咨询知识的书目已多达几百种,刊登有关心理咨询的文章的学术类与普及类期刊之和多达数十种,包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与健康》、《大众心理学》等。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文章在近几年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2001年到2008年期间的文献,以“心理咨询”为主题搜集,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083条;以“心理咨询”为篇名搜集,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33条。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我国心理咨询的研究初具规模。

2.2我国心理咨询的宣传取得一定成果

就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来讲,我国公众对心理咨询经历了从怀疑到初步认同的过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缺乏了解,一提起心理咨询,人们总是想到精神疾病,公众对心理咨询持漠视和怀疑态度。最近几年,各方面关于心理咨询的报道使公众对心理咨询有了比较客观的了解,我国公众特别是城市居民越来越积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有所改善,持逐步接受态度。2008年零点调查公布的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共10个大城市3254名常住居民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存在心理问题时,35.1%人愿意寻求心理医生帮助,38%的人视情况而定,有26.1%的人明确表示不去看心理医生。[3]以上数据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心理咨询的宣传取得一定成果,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成为心理咨询的对象。

2.3我国心理咨询专业化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我国心理咨询起始于医院,其后在高校取得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委员会,促进了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我国启动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机制,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当前,我国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已经遍布全国。有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7月,全国共有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112个;截至2006年9月,全国共有心理咨询机构149个;到2007年9月,我国心理咨询师队伍已壮大到12万人。[4]我国心理咨询机构的完善和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壮大促使我国的心理咨询沿着专业化的道路较快发展。

2.4我国心理咨询的法规建设逐步加强

当前,我国心理咨询建设逐步法制化。近几年来,我国心理咨询的管理颁布了很多标准,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趋于完善,人才的培养初具规模。2001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正式公布。2002年,心理咨询师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同年7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正式启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启动国家心理咨询师远程培训项目,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2004年4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在全国正式进行。2005年10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版)》的颁布,从此正式为心理咨询师确立了职业规范。2007年制定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用文件的形式颁布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第一版)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进一步完善了心理咨询的管理体制,规范了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3.我国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心理咨询的市场需求不旺

虽然我国公众逐步趋于对心理咨询的认同,然而由于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民众比较保守,出现心理问题时,宁愿自己去面对困难,也不愿意求助咨询人员的咨询服务,加之我国心理咨询服务市场良莠不齐,增加了一些人的顾虑,另外心理咨询要收取不菲的服务费,也让一部分人对心理咨询望而止步。2007年中国一些地区就出现了由于缺乏咨询对象,心理咨询机构处境艰难的状况。[5][6]心理咨询的呼声较高但有效需求不足的“冰火两重天”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心理咨询的蓬勃发展,是我国一线心理咨询工作者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

3.2我国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

2008年秦漠教授等对我国六大区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让人担忧,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学历背景为心理学的仅占总体的34.8%。秦漠教授分析认为,许多人可能是在接受了一些在职专业培训后进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工作的。[7]和国外咨询人员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且经过长达5年以上的专业训练相比,我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专业基础非常薄弱。学校部分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是从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转来,这些人员虽具备心理学背景,却缺乏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和实践;医院心理门诊的医务人员多是医学出身,没有系统地接触心理学知识;社会团体的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质同样让人担忧。从专业背景看,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大多不是学习心理学专业,而是其他专业的心理学爱好者;从接受专业培训情况来看,咨询师的接受的培训时间短,专业素养与严格意义的咨询师的从业要求相差较大。我国心理咨询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心理咨询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的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3.3我国心理咨询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心理咨询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然而,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发展也存在较大隐患,原因在于我国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服务缺乏有效监管。具体表现在:第一,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认证和资格审查不严。有些未经心理咨询资格的认证的人员或只经过简单培训的人员也进入咨询领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第二,心理咨询行业职业资格缺乏统一标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有“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认定,卫生部有“心理治疗师”从业认定,中国保健协会和人才交流中心又推出“心理保健师”的人才评定。[8]第三,我国没有建立起心理咨询工作效果评估和督导体系。我国一级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标准未启动,心理咨询的督导工作缺乏专业人员的完成。[9]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心理咨询服务行业管理比较混乱,我国心理咨询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制约着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化发展,需要国家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协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3.4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咨询任重而道远

我国现有的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多引进于西方,而针对我国人民的心理特点所进行的研究不足。由于文化差异,西方心理咨询的一些概念仅仅是西方心理咨询发展的特定环境的产物,翻译的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并非完全适应我国人民的心理。有鉴于此,我国心理咨询工作者强烈地呼吁加强心理咨询理论的本土化,创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心理咨询理论,并为此做出了一些创造性的工作。1999月,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心理辅导国际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林孟平教授在其主题演讲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较大关注,并引发出广泛的研讨。[10]2001年12月,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华人文化与心理辅导的国际研讨会”,来自台湾、香港、大陆等地的一百多名心理咨询专家和临床学家热切地讨论了心理咨询本土化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本土化的治疗技术、方法。[11]近几年,诸多的学者撰文对我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从发展历史、结合文化到创新技术、培养人才诸方面都作了深入的有意义的思考和探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建立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咨询的目标相差较大,我国心理咨询未完成适应国情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不成熟,还需我国心理咨询人员特别是专家在此方面作出贡献。

4.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心理咨询初步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并走上了专业化、法制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心理咨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心理咨询市场推动力不足,咨询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有待加强,以及心理咨询本土化转型未完全实现,因此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实现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

[2]祝巍伟.2007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公布[N].科技日报,2008-4-14,(A01)

[3]中国城市居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J].商务周刊.2008,(18):17.

[4]孔巧丽,徐大真.中国心理咨询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18,(4):57-61.

[5]崔彦玲,朱元洁.心理咨询为何叫好不叫座?[N].常州日报,2007-3-13,(A02).

[6]心理咨询业门庭冷落处境艰难——贵阳市心理咨询业调查系列报道之二.2007-3-20,(B06).

[7]秦漠等.国内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及工作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8,31,(5):1233-1237.

[8]杨军.心理咨询行业凸显三大问题应尽快规范?[N].人民政协报,2008-10-20,(B02).

[9]刘时勇.我国心理咨询业发展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校医,2008,22,(3):346-348.

[10]苏洁.试论我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3):30-31.

[11]叶立军.关于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研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1):101-102.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3

本文作者:刘步云作者单位:广西苏氏集团

首先,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因为老式的制糖分离机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在进行分棉糖的操作时,如果粒度很小,就会采用人工对卸料进行敲打,这样就使得劳动强度大大的提高。由于XJZl320GB/G离心机采用的是全自动的操作方式,分离过程由微机控制,只需要适时调整机器的运行状况,根据糖膏的质量设置合理的参数,并对分离机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而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这样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不仅大大的降低,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从而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其次,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老式分离机在运行时会有很大的刹车噪音。对工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全自动的分离机只有很小的噪音,这样就有利于保护工人的身心健康。老式离心机的运行时,在分蜜阶段有极度不好的环境。有严重的跑、滴、漏、冒等状况,打水过程有较高的蒸汽量,温度高而且湿度大。采用XJZl320GB/G离心机后跑、滴、漏、冒等状况被杜绝。在完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水洗和汽洗的操作。这样就大大的改善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而且由于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而且对材料的磨损消耗程度也大大降低,因此体现相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再次,采用XJZl320GB/G制糖离心机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老式的制糖分离机不能对成品水分进行有效的控制,蒸汽的消耗量巨大。采用全自动离心机后,由于密闭的环境,能够比老式的离心机节约一半的蒸汽。大大的提高了糖厂的经济效益。老式分离机在进行幼砂糖的生产时,一般会有0.4毫米的煮糖粒度,两台分离机工作,还难以保证水分,对幼砂糖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XJZl320GB/G离心机在煮糖粒度为0.4毫米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四台离心机正常运行,相同的湿度状况下,成品糖水分都在0.05以下,有较高的幼砂糖质量。

最后,采用XJZl320GB/G制糖离心机能够降低制糖工艺的损失。老式的制糖离心机在运行时,都是采用人工控制的方法进行打水及拨原、洗蜜的时间,并且很容易造成打水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而且打水不均匀,使得回煮量大。尤其是在生产棉糖时,原蜜纯度一般在86%~86.5%之间,废蜜纯度在65%左右。然而XJZl320GB/G离心机的打水量、拨原、洗蜜的时间都是通过微机按照规定的参数进行适时调控。同样在生产绵糖时,原蜜纯度在85.5%~86.5%之间,废蜜纯度63.5%左右。相比较老式的制糖分离机,废蜜纯度降低了1.5%。工艺的损失大大的减少了,产糖量得到提高,由此糖厂能够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4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它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全国的立体交叉通信网。当时,电力通信部门作为各级电力调度机构中的一个专业职能部门而存在于各级电力调度(局)中,其职责是负责调度系统内通信网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

二、调度本部化是电力通信的定位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2001年,各省、市电力公司完成了电力调度机构本部化的整合。由于职能的转移,电力通信工作从调度机构中划了出来,重新整合为电力通信公司或电力通信中心。在本部化后的调度机构中,只保留一个调度通信管理部门,代表调度机构提出对调度通信的需求,并对调度通信网的运行进行考核。

安徽省电力公司的做法是:调度机构本部化后,将电力通信人员全部从调度机构中划出,与省公司原行政通信部门整合后组建省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电力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电通公司的职责是:受省电力公司委托,负责省公司通信资产的经营,负责省电力公司干线通信电路的建设,负责省公司通信设备(电路)的技改、重措、大修工程的实施,负责电力通信专网的运行维护;经省电力公司授权,负责全省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和主干通信电路的调度指挥,负责电力通信网络的频率管理工作,负责通信资源的保护和对外经营,承担全省电力通信网络的规划发展和技术进步工作。电通公司的经营方针(理念)是:对内强化技术服务,对外开拓电信市场,打造电通品牌。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安徽电通的模式与电力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形势是相适应的。它保证了其所传输的保护业务,语音业务、MIS业务的稳定、准确和可靠,促进了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和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工作,提高了通信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在通信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也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通信保障。

三、电力体改后电力通信的定位探讨:

事实证明:电力通信是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是电力市场交易的必要手段,是电力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任何通信运营商不可替代的。因此,准确定位电力通信工作至关重要。

定位一:

作为电网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在电网公司内负责电力通信专网运行、维护、建设的归口管理和通信电路的调度指挥,同时负责管理电网公司的信息化工作。

定位二:

电通公司与信息中心进行整合,组建由电网公司全资或控股的电力通信公司,对电网公司的通信(含信息化)及资产进行委托经营和授权管理,电网公司享有获取投资回报的权利和投资的义务。

为使新组建的电力通信公司具有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义务和自我发展的空间,电力通信公司内部可设电力事业部和公网事业部。

电力事业部的主要职责是:为电力生产服务,满足电力生产对通信和信息化工作的需求,同时可从电网公司中获得合理的技术服务费,政府可从区段电价的构成中考虑增加这一因素。

公网事业部的主要职责是:在电通为电力系统服务的同时,利用已有的通信资源,将主业转为为全社会服务。如开展ISP增值通信业务,利用PLC技术开展电力线上网,富裕容量出租,电力路权即电力杆路沟道的出租等等。

目前,中国电通已通过其控股公司取得了ISP经营牌照,进行电力线上网试验,开展增值电信业务,为全面进入增值电信业务商业化作了准备。安徽电通目前在申请ISP执照,规范资源的租赁行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扩大经营范围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就是说,已基本具备进入电信增值业务领域的条件。

四、电力通信的发展战略:

基于上面所述的电力通信的定位二,也就是说电通公司是一个既为电力系统提供通信服务,又面向社会从事电信增值业务的独立法人企业,那就应该有一个适应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谋划--即经营战略。企业的经营战略需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抗争性和纲领性。

1、企业总体战略可采用差异化战略

电力通信企业在面向社会进入电信增值业务市场时,可以凭借电力工业良好的资金信誉、雄厚的实力、特有的通信资源和无人能比的覆盖面等优势,向用户提供与众不同的通信服务,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来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市场战略可采用创新型和渗透型

这就是说,在现有市场中用服务的差异化去争取用户接受服务和利用技术创新去开拓新的市场。如利用特有的电力路权资源和富裕容量为其它电信运营商提供租赁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接入”问题,或利用基于PLC技术的电力线上网吸引新的用户群体。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5

根据阶段和作用的不同,可将信息处理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信息的认知,即信息理解;二是对信息的筛选,即信息取舍;三是对信息的发挥,即信息利用。信息理解使个体认识到信息的存在以及信息对自身是否具有价值这两件事情,其极大地影响着个体后续的信息处理行为;而信息取舍过程,则是个体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信息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最后,信息利用就是个体利用于自己有益的信息来解决自己的各种问题,最终实现信息价值与个人发展的结合。这三个部分构成了信息处理的全过程,体现了信息处理的价值。研究个体信息处理行为的差异性,最终还是要落脚于研究此三种行为的差异性上来。

个体的信息处理存在差异性,源于个体的信息理解、信息取舍、信息利用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不是自然存在的,是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些影响因素具体包括生活目标、生活态度、认知能力、信息接受习惯、知识结构等。

有的人具有积极的生活目标和态度,因此其总是愿意深入理解身边的信息,不放过任何可以获取有价值信息为自身目标实现服务的机会;有的人生活消极,缺乏行动力,即使当高价值信息只手可得的时候,其仍然坐看机会流失;有的人因为认知能力和信息接受习惯的不符,无法在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还有的人信息意识极为强烈,一旦有信息来到自己身边就能立马分辨出其中是否有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个体的信息处理行为存在如此大的差异的原因。个体信息处理行为的差异性,决定了个体在自身发展中得益于信息的程度存在差异性,从而使得个体的发展状况存在不同。要充分利用有价值信息为自身发展服务,个体需要充分审视自身的信息处理行为,并了解此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6

(一)信息化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企业对内部网络的构建和信息技术的引进,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可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对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了跟上现代社会高科技发展的步伐和在飞速变化的客观环境中生存,企业必须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和提供的资源来提高企业综合营运能力,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邵维佳、孙航,2010)。目前,网络信息数字化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原先已经习惯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企业经营、生产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引进现代的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企业积极推广、建设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开发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使用物料需求计划(MRP)系统等现代管理会计思想,使企业的经营与网络结合得更加紧密(邵维佳、孙航,2010),改变了古老的管理理念和组织架构,精简了各项工作流程,降低了成本费用,提高了企业运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增强了会计数据等信息的准确度和质量。

(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企业管理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的必然趋势,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处理和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化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边志新,2012)。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看成是管理会计和信息系统的一个集成,即认为是通过系统的现代化方法,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非财务综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等处理,来满足各级管理者对企业各个环节一切经济业务活动计划、控制与反馈的需求,以帮助各信息使用者作出一切决策的统一系统(韩东平,1999)。它可以满足管理者的不同信息需求;可以根据不同的客观环境,帮助管理者建设相吻合的激励机制,以促使企业各层次的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任务;与此同时,还可以进行风险分摊。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目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ERP软件中的一个子系统,独立于ERP软件,具有独特专一性,主要通过电子表格等辅助软件实现决策管理功能等形式存在。现在市场上出现的生产厂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以SAP、Oracle为特征的国外ERP软件供应商,以用友、金蝶为首的自主研发本土化ERP软件供应商以及以海波龙为代表的专门财务管理软件供应商。

三、国内企业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典型案例

(一)烟台万华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在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后,烟台万华与时俱进。为实现公司未来3I国际化战略,解决企业资源分配问题,其首先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全预算组织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成立相应管理委员会,引进先进的预算编制工具;然后结合公司内部战略规划、经营计划、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需求,在数字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革新,实现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烟台万华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实施历程是规范化预算管理,即基于Excel表格辅助软件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制定预算管理制度、设置预算管理岗位执行相应职责等;全面预算管理与信息化初步结合,即引入OracleHyperion预算管理软件,简化手工操作、提高效率、实时考核并实现预算编制精细化;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系统融合,即采用SAP软件覆盖全面预算管理循环的全过程,再与SAPERP软件集成,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李俊彦、耿云江、何玲,2012)。烟台万华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第一,实现了公司战略与业务计划以及预算的动态联动,使得公司战略目标得以科学地、合理地、量化地贯彻落实。第二,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全额、全程”得以实现,全员参与,思想行动高度统一。第三,搭建了融入企业现金流、业务流、信息流和人资流的管控平台,实现信息高度共享,数据高度集成,为公司提供实时、快速、高效、准确的信息保障。第四,信息化作为实施预算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各系统集成,可以实现预算的事前控制和执行的事中控制,以推动目标的达成和对业务的约束。(二)许继电气成本管理信息化由于受到公司内部实施的部门绩效评价体系EVA与其成本体系无法兼容和外部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许继电气不得不开始寻找更好的成本体系取而代之。因此通过需求分析和意见采集后,许继电气确定实施ABC(作业成本法)来确定成本信息和实现其战略目标。许继电气实现成本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思路是先厘清各事业部的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再选择部分事业部进行试点后,在许继电气全面实施;最后把ABC理论模型建成电子数据系统,选择软件公司设计作业成本管理软件,系统生成产品成本报告(潘飞,2008)。通过许继电气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适时地进行成本查询、动态地控制和有效地分析企业成本,对未来成本进行预测和规划,为企业决策者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过程中对预算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可以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与此同时,还能够满足内外部不同层面的成本信息需求;能够提供变动与固定成本、可控与不可控成本、闲置与非闲置成本等不同分类标准的成本信息。

四、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

纵观上述两个国内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典型案例,可以直接分析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1.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重视度不够目前,在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范围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只有一些现代化程度高的大中型企业或集团才实施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例如一些上市公司(王大江,2012)。而中小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够深刻且没有给予重视,又由于自身的弊端和发展的阻碍,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有着一种望尘莫及的感慨。因此,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并不理想,许多中小企业并不实施或极少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使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受到阻碍。2.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已进入各个领域。基于国家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得到飞速发展,并且惯性地认为财务核算重要,轻视管理会计。此外,管理会计软件的功能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线性规划、非线性回归、投入产出模型等管理会计的公式和模型无法应用(陈宏丽,2013)。另外,戚啸艳、胡汉辉、赵红英(2006)对ERP效能进行个案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管理会计功能信息质量满意度显著逊于财务会计,客观地证实了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低的事实。3.管理会计理论与企业经营机制不匹配如今,全国各地各种行业类型的不同规模大小的企业众多,其自身经营理念和机制的设计也大相径庭。而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已经实现其根本转变的企业少之又少,企业的责、权、利并没有真正统一,缺乏相应的激励、监督和约束。部分企业只重视眼前效益,忽略可以借助管理会计规划、决策与评价能力来站在战略层面上关注长期目标。因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程度与企业管理水平相关,所以管理水平较差的企业即使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也难以得到其应有的效果。4.会计人员水平不一据财政部统计,中国目前已拥有1400万财务工作者,其中80%的人在从事财务会计记账等基础性工作,但在中国需要既懂财务知识又具有战略决策思想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竟达到300万的缺口。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专业水平不高,在实务中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受阻。5.管理会计信息化所依赖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目前,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相配套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考评系统等的不完善使内部控制在责任会计方面流失于形式,相应环节的调整和流程的优化十分欠缺,建立的速度和进程缓慢,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弱化了管理会计的作用并限制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王昱,2012)。6.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原模式并存正如许继电气从开始变革企业管理到实现作业成本法(ABC)管理会计信息化这一过程中,公司起初实施ABC时,考虑到此方法的新鲜性,一直是处于尝试和实验阶段;然后进一步应用,采取先局部后整体的推广方法,给大家一个过渡期与接受期;最后为弱化不适应性和谨慎性原则,将原有模式和新方法并存(崔国萍等,2012)。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症结之原因分析

管理会计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也尚短,所以企业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必然会受到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不同系统差异性短板的制约。1.外部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与所处的外部客观环境,国家经济走势、习惯做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等息息相关。大环境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市场经济完善的过程,管理会计信息化需要一个从适应到融合的中间期以达到齿轮的完全啮合。此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也会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意见,规范管理会计行为,而我国相关体系的建设仍待调整与完善。2.内部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具体对象是企业自身,故企业内部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作用是为企业管理进行规划与提供决策和全面预算与绩效评价,其首要目标是实现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内部环境决定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推广。一是企业管理者、管理会计信息化执行者等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效果的好坏与否,一定程度上与企业领导者对其态度相关。懂得管理会计知识,具有卓识远见,并愿意花费巨资进行研究与建设的企业人,最后可以实现系统的完美兼容并提高企业价值。二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和设备等投放也决定着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快慢。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与信息系统的使用程度首先使企业进入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时代,在此基础上较容易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三是企业经营理念和模式的定位及其内部岗位与职责的设定深深地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应用。如注重成本的控制、预算的管理、绩效的评价、长期的经济效益、国际化的战略等,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就将会被推到核心位置。3.不同信息系统间的差异性鉴于国内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为响应号召和自身对利益的追求,目前已有许多企业开始将多种不同的应用系统引进企业管理中,例如OA办公自动化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因为我们正处在信息化发展的初期,所以这些系统可能使用了不同的开发技术、来自不同的软件厂商、启用的时期不同,导致了系统间兼容性差。需要系统的使用者再投资研发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信息数据链。此外,软件供应商之多、企业引用管理会计系统方式的不一样、开发技术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了来自不同系统的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等基础数据的不统一,阻碍了信息化前进的脚步(陈秀凤、王素义,2012)。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