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风险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质量风险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质量风险论文

质量风险论文范文1

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六个方面:人、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测量、环境,也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技术、人员、管理和环境。

1.1技术因素的影响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机器、材料、工艺和测量等方面。机器设备及相关工具的维护和保养情况及其准确性、精确性情况影响着产品质量;原材料的质量及其保管情况也影响产品质量;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正确性、合理性及工艺方法的执行情况也会影响产品质量;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也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

1.2人员因素的影响

由于人员知识储备、技术经验和能力素养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企业培训力度的不同,技术能力仍有欠缺,违规使用生产原料,掺杂使假,逃避检验检疫等等都将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差、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术不熟练、厌烦情绪以及人为控制难度大等造成操作误差也会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此外,领导的质量意识是关键人为因素,督促各级领导加强质量管理,促进全体员工提高质量意识才能保证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

1.3管理因素的影响

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监管部门的协调监管力度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等管理因素都影响产品质量。如安全用药意识比较薄弱,无监管或监管薄弱状态,监督执法工作薄弱,缺少统一的协调手段等。

1.4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方面存在质量安全市场秩序不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感较低、追求低投入高回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威胁着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方面,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振动、照明、气体成分、污染程度等都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对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加工过程中。

2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2.1传统产品产业链质量出现短板的风险

传统优势产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但由于产业链的个别环节出现短板,导致整个产业不合格率偏高。原辅材料、标准件和非标外协零部件等成为供应链质量风险,如纺织皮革类产品产业链中的染料、面料及染整工艺,电子电器产业链中的低端电子元器件和电器附件、家具产业链中的人造板、胶黏剂等。由于恶性价格竞争,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获得生存空间,盲目追求制造成本,选取低价格供应链,导致产品安全性能不合格。

2.2高新技术产品面临技术和标准的风险

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催生高新技术产品,但由于高端技术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片面追求和保留产品使用新颖性,缺乏产品安全标准化设计。且产品在初期缺少标准进行监管,往往会导致高新技术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不高。高端产品均处于技术发展积累期,个别技术尚待突破,产品成熟还有待时日。

2.3小型微型企业质量失控的风险

小型微型企业众多,三五人就能凭借一两台简陋的设备开始生产,加之其对质量和标准认识不足,难以保障其产品质量。如商用电器产品的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等基本电气安全项目的不合格;电源适配器的抗电强度等多项不合格;食品中添加剂和色素等超标;机械压力机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多项安全措施缺失。

2.4企业诚信缺失的风险

部分经营者缺乏诚信、假冒伪劣、违法添加、以次充好等。如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钢筋、不锈钢管材的直径/厚度不达标;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使用低劣原材料;加油机非法改造加油机硬件进行计量作弊;石材产品的以次充好;纸制品添加荧光增白剂;液化石油气添加二甲醚等。

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

针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食品等部分关键领域的国家质检中心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能积极快速向上级部门反馈产品质量问题并尽快处置。各质检中心在监测过程中对非食用物质和致病菌等高风险项目,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品质指标不达标等风险项目以及其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项目,采用不同措施。此外还通过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标准宣贯会等,深入分析产品质量问题,解读和宣贯标准,加大对生产企业的帮扶力度,开展质量提升分析培训活动,提升企业产品自检能力,引导企业强化质量责任意识,督促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降低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1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①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加强风险管控。

建立由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人员参加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具体包括对风险的度量、评估和决策,员工安全知识的宣贯,生产过程风险监督排查,风险防控措施的制订,安全风险信息搜集整理等。

②监控生产过程达到规程要求。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应的生产过程监控规程和检查员操作规范,监督制度规定的实施和检查员检查工作,要求检查员按相关规定对生产过程、包装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不符合规定要求或标准时,应立即整改,直到达到要求。

③加强研判实现前期预警。

质量管理部门及生产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原料和产品的相关检测、检疫、检查数据,及质监部门的预警信息,对本单位生产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研判和预警。有条件的,可建立相应的预警制度和预警平台,及时将预警信息告知相关工作人员,以便提高生产要求,加强检测检查力度,排除问题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④加强员工培训,减少人为差错。

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胜任能力,加强管理,完善规章,改善运行环境等措施,可以最经济地最有效的减少人为差错,生产企业应用好该方法加强员工培训减少人为差错。因此需要明确各类人员的素质要求,正确考察员工技能,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方能有效降低人员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⑤严控原材料质量。

产品质量控制的好坏与原材料质量是分不开的,因此进场的原材料必须严格检验检查并符合要求。原材料的外在质量缺陷和内在质量缺陷最终都会降低产品性能,甚至产品安全性。找出哪些原材料特性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并重点监控原材料的这些特性。

⑥技术创新增加产品安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品安全性能认识的增强,利用技术手段研发安全性更高的产品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还能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汽车行业的混合动力系统、起动/停止系统、汽车安全系统等都有效的提高的汽车的安全性能。

⑦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由于行业、工艺过程、管理方式、掌握信息、认识经验及安全意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不同用户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及关注点不同,因此有必要保证企业间、员工间、供应商与用户之间及时沟通,实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对不同产品不同用途分别建立安全风险知识库,尽可能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2质量监管部门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①成立风险监控管理领导小组。

为加强全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风险预测能力,可在质监局成立局领导负责,巡视员、相关机关和事业单位负责人参与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收集全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分析整理监督抽查信息、标准变化信息、产品质量曝光信息;开展风险预测并预警;制定专项抽查计划;构建风险监控体系。

②加强对风险控制的研究和应用。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评估等安全风险研究工作,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研判机制,对倾向性、苗头性、疑问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预警和处置,避免系统性、全面性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出现,减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造成的危害。目前质监系统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意识不强,安全风险管理理念不清晰,相关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应用较少,因此要加强风险控制的研究和应用。

③加强对部分高风险产品的综合风险评估。

产品的使用风险不仅与产品自身的质量有关,还与安装情况、周围环境、使用人员等因素有关。如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多发生于用电环境达不到要求(无接地保护,布线不规范等)的农村,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在小孩的情况较多。因此,对于这些产品应进行综合性的风险评估,联合相关管理部门,建立风险评估机构,完善制度规范,加强监管,保证产品使用安全。

④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平台。

根据文件要求做到对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沟通、早报告、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尽可能避免出现重大事故,或尽可能减轻危害。风险信息研判采取分级研判和专门研判相结合的原则。各级质检机构都应当对收到的信息认真组织研判,通过科学研判确定风险性质和采取处置措施。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风险监测信息的报送、分类、研判、处置、统计、预警和。通过加强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和统计,有利于对倾向性、苗头性、疑问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掌握,以便及时预警和处置。通过该平台还能相关信息,以便质量监管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⑤加快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工作流程。

质量监管部门应引导产品生产企业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积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因标准缺失导致高危风险产品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相关企业和检验机构积极跟踪研究国外标准和技术法规的新动向新变化,结合需求推进标准规范的制订和修改。如严格执行“抽检”分离制度,规范“抽样“”检验”工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⑥加强技术储备,提升技术能力,建立速效科技攻关机制。

科技研发过程中,积极开展相关产品(特别是高风险产品)的检测技术研究工作,开拓检测范围,提升检测能力,并注重技术储备。为应对突发事件,应建科技攻关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时,有科研力量迅速开展工作,短时间内找出解决办法,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信息支撑或技术支撑,控制事件蔓延。此外,检验监管模式也需要技术提升来支撑,如进口机电产品的检验周期较长,且由于技术含量高构造复杂,需多专业人员协作,有必要提高检验技术水平,改进检验监管工作措施,提高检验有效性。

⑦完善产品召回制度,健全产品召回体系。

对于高风险产品,如食品、纺织品、电源、灯具、数字医疗器械、汽车、电子产品、机械产品、家电等,应加强监督抽查,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依法实施公告、曝光、整改复查、行政处罚,甚至召回相关问题产品等措施。目前仅汽车、进口乳品、食品三类建立了召回制度,质量监管部门应考虑对其它高风险产品也建立召回制度。只有通过召回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处置不合格产品,才能使使用中的产品都是合格的,从而形成生产、销售、使用、召回的闭环产品质量控制模式。此外,质量监督部门应鼓励生产商经销商主动召回问题产品,而对高安全风险的问题产品应强制召回,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⑧借鉴国外产品监管的先进做法。

制定较高的产品质量标准,即规定了较高的产品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国外很多产品的质量标准比国内高,如油漆类产品中有害物质VOC释放量,欧洲标准比中国标准高很多。另外还可借助于民间检验体系,定期采购市场上的消费品进行严格检验并公布结果,指导消费。类似民间机构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广泛存在。政府和民间两套监督系统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近些年美国和欧盟的许多产品瑕疵,都是被民间检测机构率先发现,政府随后跟进。中国应效仿这些经验建立一套民间检测体系,还可以借鉴美国的食品召回制度,如果食品被发现不合格,要求生产厂家和销售部门主动召回已售商品,并退还消费款项。

4总结

质量风险论文范文2

1.1混凝土材料的选用及配比混凝土开裂和水泥的等级有着很大的关系,其等级越高、细度越细,影响也就越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脆性越大,越容易造成开裂。从有关的资料中不难发现:在用水量维持一定量的时候,水泥的用量每增加10%,混凝土的收缩增加5%。

1.2混凝土施工中振捣工作不合理在现场浇捣混凝土的过程中,插入或者振捣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拔过快,都会对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造成影响。混凝土的不均匀一般与振捣的时间过短有关;裂缝的产生和振捣时间过长有关,导致了严重的浮浆现象的出现。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过分振捣,造成粗骨料沉落,挤出了水分和空气,形成表面砂浆层,因为这种表面砂浆层较之混凝土层有更大的伸缩性,所以在水分蒸发后,更容易形成凝缩裂缝。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混凝土浇捣之后,抹干和压光的过度也会让过多的细骨料浮到表面,产生水泥浆层,这层中的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碳酸钙,使得混凝土表面发生龟裂。

1.3管线铺设不合理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和楼面垫层内铺设的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有很大的关系。预埋的管线,尤其是在多根管线集散处,混凝土易受到削弱,在这种地方应力集中,最为薄弱。一般来说,直径较小的管线,同时房间宽度较小时,一般是不会发生混凝土断裂的。但是,如果预埋的管线直径过大,房间开间够大,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非常容易发生混凝土断裂的事情。

1.4混凝土拆模时间过早养护不当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在混凝土还没有达到规定强度的时候,就过早的拆模,也或者在混凝土还没有终凝时间就上了载荷,使得混凝土楼板发生了弹性形变,从而导致了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者没有强度时,承受了弯应力、压应力和拉应力,进而出现楼板的内部伤害以及断裂裂缝。这样的断裂既已出现,就难以闭合,是一种永久的“伤痕”。施工的时候,没有做到很好的控制也会出现裂缝。

1.5模板变形事实上在施工中一些裂缝的产生和模板的变形是有很大关系的,模板的变形的原因一般是模板构造不得当、支撑的刚度没有达到要求、支撑的地基不够稳定,所以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由于压力以及别的一些原因使得模板或者支撑系统发生变形,以至于产生了裂缝。

2住宅工程现浇板裂缝防治措施研究

2.1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在混凝土浇筑时,要做到匀速并且适度,要使用正确的振捣方式,防止离析的现象出现。可以在浇捣时,快插慢拔振捣棒,振捣时间的选择要依据不同混凝土坍落度,要采用“一次振捣、二次抹面”的方针,将秘水以及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排除掉。在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尽量减少表面的刮抹,不要在混凝土撒干水泥刮抹。

2.2完善管线铺设质量从管线铺设的角度来考虑防治裂缝的产生。在较粗的预埋管线预埋处以及多根管线集散处,应该重新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从日常施工来看,一般增设准6至准8的抗裂短钢筋,其间距大概为小于等于150,其锚固长度在300mm以上。在敷设线管时,要尽量避免立体交叉,在交叉布线的地方用线盒进行换装,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要减少甚至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此保证混凝土顺利灌注和密实振捣的完成。当管线众多时,在集散口的混凝土截面受到大量削弱,这时应通过增设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来防治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2.3掌握合理的拆模时机,做好养护提升混凝土成品保护力度针对上面提到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在混凝土还没有达到规定强度的时候,就过早的拆模,因而产生了裂缝的问题,要掌握合理的拆模时机。较早拆模时,要保证早期的混凝土不开裂、不损坏,但是也不能太晚进行拆模,应该不要错过最佳养护时间,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在达到允许值的时候再进行拆模。要做好养护提升混凝土成品保护力度。对施工操作程序进行严格操控,不赶工期,不过早投入使用。对已经浇筑好的板面,要测试其强度,在强度达到1.2N/mm才能够上人,允许通过。

2.4提升模板的刚度,完善模板的支撑结构①选择拥有足够刚度的模板和支架,用来防止在施工荷载(尤其是动荷载)的影响下,模板发生巨大的形变造成混凝士现浇板开裂。首先,在施工之前,夯实和硬化松软土、填土地基。之后要保证模板拥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并且支撑牢靠,让地基有均匀的受力。最后,在拆模时,注意拆模时间,要更加注重拆模的顺序,以防治混凝土建筑的裂缝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冻土上设置模版的时候,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并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模板的施工和管理。②要合理选择模板的支撑构造,以防止模板的变形,防止混凝土建筑裂缝的出现。对于一些材料临时堆放区域,在模板支撑架搭设前,要通过增加支撑架刚度来加强抗冲击震动荷载,减少裂缝的出现。

3结语

质量风险论文范文3

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总体上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周志》中的"哈尔滨工业

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但在写作目的,选题等方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

〖BT1〗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探讨会计,财务管理前沿理论问题;

2.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并

解决财务,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BT1〗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论文选题应尽量理论结合实际,达到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会计实践中的问题;

2.应注意选题的创新性,题目应尽量避免与往届重复;

3.选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应适当,避免过于简单,达不到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工作量;

也尽量避免难度过大,影响完成质量;更应避免选题面过宽,过大,无法纵深探讨.

以下论文写作方向和题目,可供大家在选题时参考:

1.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目标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3.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4.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5.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6.企业责任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7.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问题的实证研究

10.激励股票期权理论及应用研究

11.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12.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3.企业重组的会计问题研究

14.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管理

15.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分析与财务决策

16.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

17.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

18.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19.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2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

22.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3.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4.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5.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6.企业财务网络化管理研究

27.企业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28.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

29.会计会计报表系统设计

30.计算机会计学中总账的设计分析

3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32.独立审计质量控制

33.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管理

34.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独立审计风险的实证分析

36.审计风险及防范的实证研究

37.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研究

38.电子商务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

3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40.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41.债转股问题及对策研究

42.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43.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管理

4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45.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46.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47.企业对外投资财务控制研究

48.企业生产环节财务控制研究

质量风险论文范文4

关键词:风险因素,发展过程,经营过程

 

一 、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十分重要的步骤,是许多学科的研究者早就在研究人类辨识风险和危机的方法。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识别就是周密分析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剖析企业在房地产开发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和弱点,以及对企业利益可能造成的威胁。论文参考,经营过程。

1.1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是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各领域的专家运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找出开发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并进行分析其成因。该方法的优点是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做出较为精确地估计。

1.1.1专家个人判断法

征求专家个人意见的优点是不受外界影响,减少心理因素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专家个人的判断力和创造力,且费用较少。但是仅依靠个人判断容易受到专家个人知识面、知识深度等主观因素影响,难免带有片面性。

1.1.2德尔菲法

德尔菲(Delphi)法由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提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德尔菲法采用了一种专家估计法,以某种通讯方式使选定的专家之间获得一定的信息反馈,通讯方式可以通过信件或者通过在线的计算机系统。但是,专家之间不能面对面交流,信息的传递要通过间接方式进行。专家们被询问的是事先拟定的题目,通过多轮的信息反馈和询问,最后达到专家意见的收敛。

1.1.3智暴法或集思广益

智暴一词是从英文Brain storming翻译而来的,这是一种刺激创造性、产生新思想的方法。

智暴法可以在一个小组内进行,也可以由各个单个人完成,然后将他们的意见汇集起来。智暴法适用于探讨的问题比较单纯,目标比较明确、单一的情况。若问题涉及面较广,包含因素太多,就要首先进行分析和分解,然后再采用此法进行讨论。

对智暴法的结论还要进行详细地分析,既不能轻视,也不能盲从。

1.2筛选—监测—诊断技术

筛选时指风险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类,确定哪些因素明显地会引起风险,哪些因素明显地不重要,哪些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筛选,使风险管理者能够排除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因素上。监测是根据某种风险及其后果,对设计到这种风险的产品、过程、现象和个人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的显示过程,以掌握他们的活动范围和变动趋势。诊断是对企业的风险症状或其后果与可能的起因关系进行评价和判断,找出可疑的起因并进入仔细检查。

在栓选、监测、诊断过程中,一般要按照一定得思维逻辑进行考察。

1.3故障树法

故障树是分析问题原因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将复杂的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事物。具体做法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故障分解成各种小的故障,或对各种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行分解、细化。故障树作为一种有效地风险识别方法,故障树实际上变成了风险树。此时可以将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分解成许多细小的风险,将产生风险的原因一层又一层的分解,排除无关的因素,从而准确的找到对企业真正的产生影响的风险及原因。

故障树经常用于技术性强、较为复杂,直接经验较少项目的风险识别,其优点是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所有故障原因,包罗了系统内、外所有失效机理;比较形象化,直观性较强。不足之处是用于大系统时,容易产生遗漏和错误。

1.4流程图分析法

流程图法式一种识别公司所面临潜在风险的动态分析法。使用流程图分析法时,首先应根据企业的开发经营情况。建立反映企业开发经营过程的流程图。论文参考,经营过程。而后通过对流程图的分析,有效地揭示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的“瓶颈”分布及其影响,找出影响全局的“瓶颈”,并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流程图类型很多,有反应整个开发过程的总流程图;有专门反应某一阶段特别是“瓶颈”所在阶段的分支流程图;也有反映某一特定业务和部门活动的流程图。在风险识别时,可根据特定需要建立流程图。而后对每个环节、每个过程进行分析,以达到识别开发过程中所有风险的目的。

1.5财务报表分析法

风险造成的损失以及进行风险管理的各种费用都会在财务报表上显示出来,财务报表分析法就是基于这一点用来识别和分析各种风险的。论文参考,经营过程。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

房地产开发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投资决策阶段、土地获取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和租售管理阶段。就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开发的各个阶段的风险表现为不同的,它伴随着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而产生。论文参考,经营过程。

2.1 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投资决策阶段最为关键,拥有最大的不确定性与机动性。房地产投资一旦展开进行,很难从项目建设中撤出,否则会付出高昂代价。房地产投资决策阶段风险主要源于政策和经济方面。

2.1.1投资决策阶段的任务

投资决策阶段是通过对国家、地区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研究,综合考虑市场的供应、需求等经济环境,制定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策略,以确定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区域、类别和时机。即确定在何时、何地,开发何种房地产。论文参考,经营过程。

2.1.2开发区域与风险

开发区域风险可能来源于开发区域的政治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风险。论文参考,经营过程。

2.2开发物业类型与风险

房地产开发存在着风险,但并非任何类型开发项目的风险都是相同的。各类开发项目具有不同的功能、用途及技术经济特性,因而具有不同的风险。

2.3开发时机与风险

从房地产周期理论可知,项目开发时机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长,易受国民经济的影响,因此,经济发展趋势就成为影响开发时机的主要因素。所以说,风险与开发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

2.4土地获取阶段的风险

在土地获取阶段,房地产开发者承担的主要风险有:土地风险、征地安置风险、筹资风险。

三、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

房地产投资的实施阶段是指房地产投资计划的具体实现过程,它包括从获取土地、筹措资金到设计施工等过程。此阶段将面临具体的风险因素。

3.1工期拖延风险

工期一旦被延长,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状况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错过最佳租售时机,如已预售,会承担逾期交付的违约损失、信誉损失;另一方面,会增加投入资金利息支出,增加管理费。

3.2项目质量风险

开发项目质量主要体现在项目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美观性与环境协调性五个方面。承包商施工技术水平落后、偷工减料,建筑结构有安全隐患等,是造成项目质量风险的主要因素;房屋设计和户型结构未充分考虑潜在消费者功能需求,也是房屋质量不佳的重要方面。

3.3开发成本风险

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风险源于开发的各个阶段。建设前期对项目成本的影响程度大,越到后期影响程度越小。在规划设计中,方案陈旧、深度不够,参数选用不合理以及未进行优化优选设计,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在建设期间,国家调整产业政策,采用新的要求或更高的技术标准,也都会使房地产开发成本增加。除此之外,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导致的建材价格上涨和建筑成本的增加及项目是否能按时完工、工程质量的保证、施工中意外事故等都是这一阶段将要面临的风险。

结语:本文论述了风险识别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的识别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房地产开发的风险分析调查表,并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不同阶段的风险识别内容进行了论述。

参考文献:

[1]赵世强.房地产开发风险模糊多级综合评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04

[2]沈国柱.风险模糊分析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03

[3]徐莉等.风险决策方法进一步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04:P49~52

[4]陆惠民,李启明.房地产投资评估与决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09

质量风险论文范文5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现状;质量控制;风险管理施工;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交通是致富的关键,改革开放的深入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交通业一直是我过各种事业的基础,公路的建设本身就能够拉动内需的发展,因此经济的反战为我国公路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建筑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的时候,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经受着严重的考验,交通业的发展对施工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桥梁在交通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其技术施工的难度大,各种事故和风险都日益严重,因此加强桥梁的抗风险能力就是桥梁工作者必须要面的的一个问题。

二.公路桥梁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

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是很复杂的,不同的建设施工阶段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不同,当然就需要不同的施工方案。桥梁受到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有技术因素,建筑材料的因素,人为因素等等,这些都造成公路桥梁工程实施质量很难把控,在目前我国的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给我国的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严重威胁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公路桥梁施工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我国正处在交通迅速发展的时期,无数的桥梁公路正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公路桥梁技术工艺复杂度高,如果发生风险事故的话,损失十分巨大,因此公路桥梁施工风险管理要求亟待解决。但是由于我国现在的公路桥梁公路发展管理还处于风险管理的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赶紧解决。

风险意识不强是我国现在公路桥梁施工的重要问题,由于意识松懈,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但是由于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公路施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没有把其作为桥粱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虽然有些公路桥梁的施工都进行了一些施工风险的管理,但是这些并没有大规模的进行风险管理,只是在公路桥梁施工的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体现。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方案,甚至没有正式的公路桥梁抗风险管理方案。

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单纯片面的重视业务量,而缺乏有效的抗风险意识,缺乏风险管理。没有建立健全公路桥梁施工风险管理制度。国内多数公路桥梁施工单位风险意识淡薄,对公路桥梁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并没有设立完善的桥梁公路风险管理的职能,缺乏专职人员来进行风险管理。同时我国的公路桥梁施工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其次是公路桥梁施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完善。不具备良好的桥粱施工风险管理技术和能力。在多数公路桥梁施工企业并不能建立起完全的风险管理信息制,在桥梁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对于突发的情况把控力不足,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不能充分的周全考虑,一旦遇到公路桥梁风险,没有科学全面的数据支持,必然导致不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我国桥梁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和程序,制度都不完善,不规范,并不能有效的抗击奉献爱你。

现阶段我国的公路和桥梁施工的风险评估理论体系不完善,对很多大型桥梁和公路的风险研究观念不统一,这样导致了工作中协作分工的不便。尽管公路桥梁施工风险管理在施工中进行了部分运用,但是系统和实用性不强。目前现有的理论研究并不能应用与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能为多数公路桥梁的一线技术人员来运用。在我国现在的施工过程中,从领导到基层都没有足够重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知识,从而使得我国公路桥梁事业施工时企业对整体风险的把控能力弱。现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桥梁施工单位不能回避的技术问题。为了公路桥梁建设的安全,现在需要一种适合现在风险发展水平,适合公路桥梁施工掌握和操作的实用的风险评估方法。

四.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建立严格、规范的工程标准体系

在桥梁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建立统一的勘察测量和施工等标准体系。编制三级(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并制定三级质量检验评定用表、全桥“三级”工程质量评定划分一览表。制定统一的检验过程记录的登记制度。通过这些规范的制度和体系来为承包商、业主等提供技术支持。

2、完善原材料检验体系,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在桥梁和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使用质量,需要从根本上把关施工质量。而原材料的质量是施工质量的根本,把控住原材料的质量就抓住了工程质量的源头。

建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及试验承包商、监理、监督三级检验体系。严格检查抽样过程、检验频率以及复检方法。对建设过程中的材料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验之后才能使用,对水泥、混凝土的使用也是要尽可能的选用优质的产品,

对于碎石的选择也必须采用优质的石料进行人工碎石,保证石料的抗压强度,这些材料的选择都必须符合规定的技术指标,蛮族相关的规范制度的要求,符合国家关于质量的规定。

3、搞好配合比设计,提高混凝土配制质量

在施工的过程中,水泥是很重要的材料,因此水泥的配合比是直接影响材料抗压强度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混合配比,就会产生不同的抗压强度。所谓配合比就是配料的比例适合施工对于强度和抗压度的要求,配合比必须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施工中,依据设计的强度经过试验配合搅拌出适合施工现场要求的混凝土,对于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保证施工质量,防止问题出现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4、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机制

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从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安全的管理,还要在施工前对建设自己的合理使用,质量要求,防止事故,降低成本方面实施完善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有效的控制效果,这样对质量的把控就能层层把关,最大程度的防止事故的发生,将危险从源头上杜绝。

五.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道路的通畅,在桥梁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把控是最重要的,一旦公路桥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不仅影响了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周期,而且一旦造成大的交通事故,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在桥梁和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监控水平,消除交通基础设施隐患,从而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稳定而安全的发展环境。只有交通基础事业的快速安全发展才能真正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立志.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欲管理[期刊论文].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

质量风险论文范文6

关键词:联合投资 双边激励 信号传递 最优股权配置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8-016-02

一、双边激励条件下联合投资策略的最优股权配置模型的设计

第一重双边激励关系(模块A)下最优股权配置模型的建立。

基本模型的建立。下面就风险企业中在风险企业家EN和风险投资方VC间的最优股权分配问题的模型进行搭建。

1.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遵循信息经济学委托—模型的分析框架下的V—N—M期望效用函数,在假设委托人和人都是风险中性的前提下有v(π-s(x)),μ(π-s(x)),其中,v'>0,v"≤0;μ'>0,μ"≤0;c'>0,c">0,其中v,μ,c分别为委托人效用、人效用和人的成本。风险投资方VC和风险企业家EN之间只存在双边激励问题,没有其他委托—问题。风险投资方VC和风险企业家EN各自按照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对风险企业付出努力。风险投资方VC和风险企业家EN的努力不可观测,但可以证实。

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lnUv,lnUe与Uv,Ue在Ue>0,Uv>0的区间上,对于变量s具有单调一致性,可通过对数函数间接求解,得:

Uv=lnUv=2lnμ+(1+x)lns+ln(2-x)-ln2+xlnx+(1-x)ln(1-s)+(1-x)ln(1-x)-xlnv-(1-x)lnPe

Ue=lnUe=2lnμ+(2-x)ln(1-s)+ln(1+x)-ln2+xlnx+xlns+(1-x)ln(1-x)-xlnPv-(1-x)lnPe

由于VC和EN之间存在着双边激励与道德风险的问题,因此最优的股权分配结构取决于双方在谈判中相对能力的大小。最后股权分配的结构会以谈判能力较强一方的效用最大化为原则达到,所以分两种情况讨论:

情况一:VC方在谈判中占有更多的信息,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时

Max(s,av,ae)Uv

S.T.:av∈argmaxUv,ae∈argmaxUe

二、将信号传递理论引入第二重双边激励关系

这一部分将信号传递理论引入第二重双边激励关系,并用此思想解释其中的运作机制,分析第二重双边激励关系的各种复杂情况,并分情况对可能的最优化股权配置结构进行分类讨论。

对图1的说明:H,L表示项目的潜在质量,H(项目潜在质量好);L(项目潜在质量差)。由于领导风险投资商先入为主,已经对项目的情况十分了解,因此该部分信息完全掌握在领导风险投资商手中。T(真),F(假)表示领导风险投资商向后入的跟随风险投资商传递关于项目质量信息时采用的策略,是传达关于项目质量的真实信息(T),还是传达关于项目质量的假信息(F)。

1.当项目的潜在质量为H(好)时。由于这时主导风险投资商占有信息优势,他可以选择向跟随风险投资商传递关于项目质量的真实信息T(即项目质量为H—好);或传递虚假信息F(与项目真实质量相反的信息,项目质量L—差)。

若主导风险投资商在项目真实质量为好的条件下,却向跟随风险投资商传递虚假信息,即告知跟随者项目质量差,此时会导致跟随风险投资商为了避免更大损失而终止项目的合作,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具有好前景投资机会的错失,因此理性的主导风险投资商是不会作出这种决定的,可以不予考虑。因此,若项目质量真正好的话,主导风险投资商只有激励向跟随风险投资商传递关于项目质量的真实信息,以求联合投资项目继续进行下去,在将来共同获得投资收益。

(1)信息占优状况发生逆转的情形。而此时一旦作为信息接收者的跟随风险投资商获得了由主导风险投资商传递来的关于项目质量为好的真实信息后,主导风险投资商和跟随风险投资商的信息占优状况发生了逆转。

由于本文的分析前提在于假设主导风险投资商是由于资金限制而向跟随风险投资商寻求联合投资,此时由于主导风险投资商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会导致跟随风险投资商在谈判中占有更大的优势,甚至可以要挟主导风险投资商提出更苛刻的合作条款,因为此时一旦跟随风险投资商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会使已经经历了一定发展阶段的投资项目前功尽弃。这其中的情形与风险企业家在同风险投资商进行谈判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十分相似的,因为作为资金需求者在面对资金供给者时处于劣势地位是难以避免的。

同时,跟随风险投资商在于主导风险投资商合作时会产生“搭便车”行为的激励,即出资却不提供相应的监督和增值服务,即不提供努力,而完全依靠主导风险投资商的努力获得收益并按出资比例分成。

即便跟随风险投资商提供努力,由于其在与主导风险投资商的谈判中占有优势,也会朝着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影响联合投资的股权配置结构。

(2)双边激励关系存在时,对不同情况下的最优股权配置模型设计的进一步扩展。

情况a:跟随风险投资商“搭便车”。跟随风险投资商与主导风险投资商进行联合投资,只提供资金却不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和努力,对风险企业的整体收益不做贡献,只有主导风险投资商与风险企业家进行付出努力,跟随风险投资商的努力缺失。

此时模型假定为:av=al+af,af=0,av=a1,推导过程同第一重双边激励关系(模块A)的过程,但此时参与努力的只有VCL,所以最终的股权配置只会与VCL的努力程度x1有关,这里模型假定x1+x2=x,x+y=1。得出结论:

2.当项目的真实质量为L(差)时。这时主导风险投资商在向跟随者传递信号时,会考虑到若如实传递(T)关于项目质量(L)的真实信息,此时跟随者为避免发生更大损失会终止项目的合作,一旦如此主导风险投资商将没有任何收回投资成本的可能;若发生道德风险向跟随者传递虚假信号(F)蒙蔽跟随者,即采取一种破釜沉舟的策略,这样还可以促使跟随者继续投资,使项目继续下去的可能性,有可能在逆境中获得成功从而收回投资成本,使得情况c发生。因此在项目真实质量为L(差)时,主导者向跟随者传递真实信号的策略被抛弃,会采取传递虚假信号的策略。此时由于主导者掩盖了项目的真实质量信息,主导风险投资商在与跟随风险投资商的谈判中占有优势,股权配置结构会朝着满足主导风险投资商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进行。推导过程同上述b情况的模型分析过程。过程省略,结论为:

三、结论

对于联合投资策略所特有的双重双边激励关系的研究分析,本文总结了以下三种可能出现的双边道德风险问题:第一,主导风险投资商的道德风险问题,往往发生在发现项目潜在质量差的时候出现,此时主导风险投资商会采取破釜沉舟的策略,蒙蔽在信息获得处于劣势的跟随风险投资商,以满足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伤害跟随风险投资商的利益。第二,跟随风险投资商的“搭便车”问题,在与主导风险投资商的合作过程中,跟随风险投资商可能会投入资金而不付出努力,按出资比例分享由主导风险投资商和风险企业家共同努力所创造的收益。第三,在信息方面占优势的跟随风险投资商会在与主导风险投资商的合作中按照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影响最优股权配置。

最后,本文扩展了风险投资方与风险企业家的单重双边激励条件下的最优股权配置模型,得出了联合投资策略下发生不同双边道德风险情况下的最优股权配置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永庆,王浣尘.双边激励与风险企业的股权结构配置[J].中国管理科学,2002(2)

2.项海荣,刘星,李建军.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研究综述[J].中州学刊,2008(5)

3.王雷,党兴华.联合投资伙伴选择、伙伴关系与风险企业成长绩效的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68~75)

4.殷林森,胡文伟,李湛.创业投资双边道德风险研究前沿与思路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6)

5.张新立,杨德礼.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激励契约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07(1)

6.邓行智.风险投资中的联合投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廖哲玲.风险投资领域中联合投资策略的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潘蓉.基于公平偏好的风险投资双边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